新编大学语文(第四版)重点篇目课后研习与思考答案及补充简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习与思考

1.你认为大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

答:这一点可以结合阅读康有为的《大同书》(重点读《序》,原文见为“教师备课资料光盘”部分)或分析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来讨论。也可以就此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接受现象来谈。可以结合当前的全球化过程中的人类价值与伦理危机来讨论大同思想的现代与未来价值。

2.《大同》篇的艺术感染力除来自儒家用世的情感之外,还来自于文字的表达,试总

结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手法。

答:(1)注意找出文字的谐韵现象,如“公”、“睦”、“终”、“用”、“归”、“公”。再如“礼”、“纪”、“里”、“知”、“起”。再如“让”、“常”、“殃”、“康”。先秦许多散文中都注意谐韵。

(2) 注意这篇文章的文字的铺陈与对偶现象。在对偶中善于变化句式,因此便造成了铺张扬厉的气势。(3) 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六、研习与思考

1. 理解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

答:乡土本色是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而“乡土性”最直观的就是体现在乡下人身上的泥土气。在这里,中国基层社会土地与人的关系被作者准确地揭示出来。

2.“乡土性”是如何从时间和空间上规定了中国传统基层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

答:土地与人的关系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人与人在空间排列关系上的“孤立和隔膜”以及从时间里的“熟悉”,进而这种人与人在时间和空间缔结的生态状态,又直接构成中国基层社会独特的习俗和生活方式的规定性。

3. 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社区,尝试运用“社区分析”的比较研究的方法去提炼出它的特性来。

答:略。

七、练习

3.简答题

(1)作者认为,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有哪些?

答:参见课文第九段。

(2)试讨论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土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离不开土地(土气因不流动而产生);孤立和隔阂;熟悉;礼俗社会(而非法理社会)。

3.简答题

(1)《萧萧》里的“女学生”象征什么?

答案要点:自由、妇权、新生事物。

(2)萧萧对于自由与爱的追求是怎样产生的,结果如何?

答案要点:内心对自由和爱的渴求;外界新事物的影响;结果是爱情失败,走上

传统妇女的老路。

八、研习与思考

1. 比较萧萧和废名《竹林的故事》中的三姑娘,说说这两个少女形象的异同。

答:和三姑娘的清纯不同,萧萧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儿,“风里雨里过日子,像一株长在园角落里不为人注意的蓖麻,大枝大叶,日增茂盛”。她和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长河》中夭夭一样,天真、单纯、无知无识,无法把握自己命运,只是被习惯的生活裹挟着向前。身为“童养媳”的萧萧却被长工花狗把肚子睡大,她幻想着和花狗“到城里去自由”,花狗却自己一个人溜之大吉。萧萧“预备跟了学生走的那条路上城去自由”,还没动身就被家人发觉,萧萧想到过死,却舍不得死,这样她的命运得由本族的人决定,“沉潭”是读过“子曰”的族长们做的事,萧萧的伯父没读过“子曰”,于是决定“发卖”,可远处却没人来买,而萧萧又生下了儿子,萧萧最后还是做了小丈夫的大妻子。

在这样一个形象的塑造中,隐含着作家对原始冒昧与封建宗法错综交织的湘西世界的思考。

2. 阅读沈从文的《边城》,结合《萧萧》看看作家写出了一个怎样的“湘西世界”。

答:《边城》的“化外之境”,表现了原始、质朴、和谐的“生命形态”。《萧萧》中“化外之境”已经注入了宗法制社会的内容,而且现代文明也开始渗入。

4

3.简答题

(1)简要评析杜丽娘的性格。

答: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

而死,为情而生。坚定的追求、强烈的反叛,使杜丽娘成为中国古代女子与“命定”

相抗争的典型。同时,她又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人性的舒展与理学的压抑在她

身上交织着。情与理的尖锐冲突,直指程朱理学对人性的压迫和摧残,使杜丽娘

形象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杜丽娘冲破精神枷锁,追求“天然之情”,寻求对人的

承认与尊重的行为,具有了个性解放、人性觉醒的光辉,也使这一形象显现出深

层的文化内涵。

(2)举例分析《牡丹亭》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答:A.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来显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如杜丽娘

的梳妆打扮突出她的美丽风姿,显示她爱美的天性;扫兴而归则突出了她内心的

哀怨和痛苦。B. 通过景物描写,烘托反衬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如景物都是通过

主人公的眼睛看到的,饱含着杜丽娘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看到满园春色空对断

井颓垣,烘托出自己美丽容颜徒对四壁的无奈和愁苦等等。C. 通过直接倾诉和间

接虚写来突出人物内心情感。如“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是直接倾诉杜丽娘

的烦闷和哀怨,人立小院、懒于女工的情景则是间接虚写人物内心的愁苦。

八、研习与思考

1.杜丽娘极尽千娇百媚之容、柔情似水之态,文中是怎样描写与突显这一点的?

答:直接描写外貌,与古代美人作比,与满园春色相映,写她娇弱的动作、细腻的心理。

2.细细吟诵开场[步步娇]和[醉扶归]两段曲文,体味词句的优美是怎样与表现人物结

合起来的。

答:描写内容的美与用词措辞的美相结合,并运用了押韵、配律、字音平仄相间等修辞手法。

3.课外观摩昆曲《牡丹亭·惊梦》一折,体会真实的戏剧表演和文学剧本之间存在的

差异。

答:重在让学生体会昆曲演出的美感。不同的演员在表现技术与侧重点上有高低,教师可作点指导,使学生体会传记的戏剧艺术样式的高雅美质。

请简要列举陈独秀提出的青年人六项标准。

答: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陷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八、研习与思考

1.反复阅读,感受作品文辞的号召力与鼓动性。

答:(1)舍弃讨论,“不由分说”,直接进入话题的核心;(2)旁征博引,纵横捭阖,情绪激昂地直接呼吁,具有巨大的号召力与鼓动性。

2.从我们青年人的角度,谈谈读了本文的体会。

答:可以联系自己所处的时代与现实进行思考。

七、练习

3.简答题

(1)老子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①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②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老子》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老子善于譬喻论证,如将“上善”比作水,将“人之道”与“天之道”对比等,《老子》的语言韵散结合,辞意洗练,行文参差错落,局势连环而多变,文气流畅而富有诗意,抽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