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简单资料(140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的生活从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

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过的是登山涉水、高歌游猎的浪漫生活。他在这时期写的诗只有二十几首流传下来,主要是五言律诗和五言古体诗。《望

岳》便写在这个时期。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结下深厚的友谊。

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杜甫在长安居住1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杜甫“尝困于衣食”,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入贵族府邸,充当“宾客”,同时,他结交一些与他同样贫困的朋友,也比较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他的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能体会到人民的疾苦。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概括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这时期流传下来诗约一百余首。

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禄山起兵后,长驱南下,很快就攻陷了洛阳、长安。杜甫不幸被叛军截获,送往长安。后杜甫逃出长安,奔赴肃宗临时驻地凤翔,受任为左拾遗。八月,完成长诗《北征》。乾元二年春,杜甫往河南探视旧居,归途上亲眼看到人民在官吏们残酷的压迫下蒙受的苦难,写出著名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展转走上艰难的蜀道,后来到了成都。

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大量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