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简单资料(1400字)

合集下载

诗人杜甫的简介资料

诗人杜甫的简介资料

诗人杜甫的简介资料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后人称为“诗史上的杜甫”、“诗中之龙”。

他的诗歌充满了真挚的感情和强烈的社会意义,被誉为“诗中有大风景”。

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杜甫的简介资料。

一、出生和家世杜甫出生于唐朝贞元年间(712年-756年)的四川成都,家庭地位颇为显赫,属于著名的官宦家族。

他的祖父是唐思皇帝李世民的门客,曾荐举一些有才华的人到皇宫任官。

而他的父亲杜审言是唐玄宗朝的朝奉郎官,担任过几个州刺史和尚书,加上娶了有文化修养的母亲张氏,因此杜甫天生就受到了优秀的教育和卓越的家庭背景熏陶。

二、早年经历杜甫小时候聪慧好学,在家庭的熏陶下对诗文创作就有了强烈的兴趣。

在他十五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杜甫便放弃了应试之路,以卖药为生,与贫苦百姓一起艰难度日。

在成都的几座佛寺里向僧人请教佛学,很快便掌握了佛经的精髓,并开始自己的文学创作。

此时的他,情感上非常活跃,深刻反映了民众抗争苦难的现实。

三、作品特点杜甫的诗歌特色非常明显,大多数作品都表现出他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他的诗风严肃,感情深沉,表达了平民民众的忧思和诉求,同时热爱自然,对人类文明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既有理想主义的豪情壮志,也有现实主义的批判锋芒。

杜甫的作品中常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也喜欢引经据典,并学习古人,加强自己的修养。

其中代表作品有《登高》、《赤壁怀古》、《范增论》、《三吏》等。

四、晚年生活杜甫的晚年生活非常不顺利,由于政治动荡的原因,他先后遭受了三次流放和迫害,无家可归,困苦度日。

虽然一直保持着写作的热情,但是作品不再那么辉煌,写下了许多感慨和无奈。

最终在759年去世,享年47岁。

杜甫虽然遭受了许多困苦和磨难,但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他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却长存不衰。

杜甫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唐代的生活和时代,而且关注人民疾苦,探究人生命运,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

杜甫的简介资料简单

杜甫的简介资料简单

杜甫的简介资料简单杜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佛”。

他的诗歌扣人心弦,深刻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关于杜甫的简介资料,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位杰出的文学巨匠。

一、杜甫的生平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出生在一户书香门第。

他的祖上是北朝时期的匈奴人,随后移居到了汉地。

他从小喜爱文学,十分聪明,年轻时曾经做过官员。

但是他不太喜欢官场上的权利斗争,因此没有谋求高官厚禄的机会,反而深入民间,端观社会百态,从中汲取艺术灵感。

他曾经历过病厄与贫苦,甚至一度逃亡到蜀地。

晚年的杜甫也曾经经历过唐玄宗长夜宫变的恐怖,被迫离开洛阳。

公元770年,杜甫在蜀州病逝,终年59岁。

二、杜甫的诗歌杜甫一生写下了1500余首丰富多彩的诗歌,创作了大量的经典名篇。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涉及士人风度、帝国兴衰、民生悲欢、自然美景等方方面面。

杜甫的诗篇写实而深刻,富于社会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他通过诗歌展现了自己对于时代变迁、朝代更迭、战乱风云等多个方面的思考和感慨。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登高》、《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三、杜甫的风格特点杜甫的诗歌以写实、生动、感人、感悟、哀怨、深刻等特点著称。

他的诗歌流露着强烈的人道主义和思想深度,而且字里行间卓见凛然的声望。

他笔下的社会群体是广泛的,领域是极为广泛的,这些都为诗歌的力度提供了广范而丰厚的背景。

杜甫的诗不仅描述了生活的苦难,还透出一种深刻的哲理,在文字中既有感情的宣泄,又有思想的启示。

四、杜甫的影响杜甫的诗歌风格别具一格,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他对于唐诗北方派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唐诗的发展和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杜甫笔下的灵魂状况和激情映射了当时的深层次政治社会现状,而这种诗歌风格也成为唐诗之后程式化的文艺模板。

总之,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创作风格深刻,内容丰富,表现出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文学才华。

他的诗歌论证了历史决定论和慨叹人生的无常性,传扬出深厚人道主义情怀。

杜甫个人简历

杜甫个人简历

杜甫个人简历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朝文学家,被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丰富多样,涵盖了社会风貌、政治时事、个人悲喜等多个方面,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对杜甫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的简要介绍。

一、个人背景杜甫于公元712年出生于陕西长安,是唐朝宰相杜预的后代。

他少年时就显示出卓越的才华和温文尔雅的性格,深受家庭教育的熏陶。

二、求学生涯杜甫深知学问对于他的诗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在求学上格外努力。

早年间,他涉猎了儒家经典及史书,并广泛阅读唐代先贤的诗歌作品。

在学习过程中,他对古文的研究和对诗词灵感的追求并行不悖。

三、旅游经历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杜甫多次踏上远行的旅程。

他游历过中国的多个地方,亲身目睹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这些经历为他的诗作提供了非凡的素材和灵感。

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使他的诗作更富现实感和情感共鸣。

四、政治参与杜甫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深入社会的观察者和政治参与者。

他在政治上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批评时事,呼吁改革,并为人民的苦难深感忧虑。

正是他独特的政治洞察力和关注,使得他的诗作带有浓厚的社会意义。

五、文学成就杜甫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他的作品流传至今,被后世称为“杜诗”,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的诗作具有深沉的哲学思考、大气的叙事能力和感人的抒情风格,被公认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之作。

六、文学影响杜甫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他生前的时代。

他的作品经过几个世纪的传承,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诗歌不仅在国内广为传诵,还对东亚各国的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创作理念、音韵技巧以及探讨社会现实的立意,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和借鉴的范本。

七、文学地位杜甫被公认为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的诗作被收入了《全唐诗》和《唐才子传集》,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他的墓地至今仍为人们朝拜,他的传世作品也在世人心目中永存。

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杜甫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

杜甫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

杜甫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之中,不可多得的人物”。

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表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杜甫的生平事迹、诗歌作品、思想和影响等方面进行简要概括。

一、生平事迹杜甫生于唐代贞元二年(712年),首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中是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时,他的父亲杜审言也是一位文人。

杜甫自幼聪慧多才,善于诗词歌赋,十五岁时便已经娴熟于文。

但是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他的人生经历也颇为曲折。

他先后经历了安史之乱、黄巢之乱、唐玄宗李隆基迁都成都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生活经历十分丰富。

他曾经历贫困、疾病和被贬谪等遭遇,但依然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成为了诗歌世界中的大家。

杜甫的文学成就在他的晚年显得尤为突出,他曾任梓州司功参军、检校太傅左庶子、成都郡丞等职,逐渐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他在唐代晚期因赋诗寄托怀抱而受到资政殿翰林孔融的赞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文学巨匠。

唐代末年,杜甫病逝于成都市,享年61岁。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激情,他的诗歌创作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可贵的文学遗产。

二、诗歌作品杜甫的诗歌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接地气,描绘手法独特,饱含情感和思想深刻。

诗歌作品数量达到了1500余首,代表作包括《赋得古原草送别》、《春夜喜雨》等。

其中,《赋得古原草送别》是杜甫生平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让人感受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命运的态度。

诗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概括了他对人生的看法。

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抓住自己的时机,勇敢面对现实。

三、思想体系杜甫的思想体系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对于社会和人类生存问题的关注是他的创作核心。

他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不可侵犯的,认为只有社会公正才能保证人的尊严得以实现。

他的思想主张中也反映了对于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重视,他批评了一些士人对待文化传统的不负责任态度,并对国家文化繁荣的期许渗透在了他的作品内。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也是文学界的巨匠。

他的诗歌以立意深远、风格雄浑、情感真挚著称,被誉为唐诗的“国之奇才”。

本文将为您介绍杜甫的简介资料和代表作品。

一、杜甫简介杜甫出生于唐代贞元元年(公元713年),原籍河南巩县(今洛阳市)。

父亲杜审言是一名州刺史,家境殷实。

杜甫的童年十分幸福,但在他15岁时父亲去世,家境一落千丈。

他曾在咸阳吏部试中考中第二,但因其出身贫寒,朝廷并未授予他官职。

自此以后,他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经历了许多苦难和挫折。

杜甫的性格十分坚韧不屈,他对生活和社会的种种不公和腐败现象十分痛恨。

他用自己的诗歌表达对时代的关注和担忧,通过阐述自己的不满和呐喊,希望能引起社会的重视和改变。

杜甫的作品风格多样,涵盖了政治、社会和人文等不同领域,同时充满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操。

他的诗歌不仅充满了激情和生命力,而且富有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杜甫代表作品1.《丽人行》《丽人行》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诗歌描绘了唐代美女的风姿和气质。

其中的“云鬓花颜金步摇”一句被奉为经典,成为古代爱情诗的经典之作。

2.《登高》《登高》是杜甫的另一代表作,描写了登高所看到的美景,包括森林、山峦和江河。

诗中表现了杜甫的豁达和乐观,以及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3.《春望》《春望》是杜甫又一经典之作,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其中的“飞花共舞鸟飞回,万物更新世无疆”一句被称为经典之作,表达了杜甫对生命力的认知和肯定。

4.《李陵》《李陵》是杜甫的历史题材作品之一,诗歌描绘了三国英雄李陵的生死轨迹。

杜甫通过史诗般的叙述,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赞颂和对历史传承的思考。

5.《赤壁》《赤壁》是杜甫的又一历史诗作,描写了三国时期曹操和孙权的战争,并通过对两个不同势力的对比,体现出了诗人对和平、统一的向往和寄托。

总之,杜甫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他的诗歌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社会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杜甫的简介和生平经历概括

杜甫的简介和生平经历概括

杜甫的简介和生平经历概括杜甫是唐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精美绝伦,表现出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杜甫的生平经历丰富多彩,他的诗人身份也直接影响了他的一生。

接下来,本文将对杜甫的简介以及生平经历进行概括。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是唐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之一,生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12年),卒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70年)。

他的诗歌作品被誉为“诗史之巨星”,其作品从风景名胜、政治军事到道德理念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关注和反映,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杜甫盛年时期,以“杜工部”自称,后被追赠为太师。

二、杜甫的生平经历杜甫的家庭生活非常贫困,他的父亲是居民官,年少时,由于家庭的贫穷和生活的不顺,他曾经离家外出过,游历云南和广西等地。

后来到了成都,受到荀清泰和王叔文等文学家的培养,加入了“蜀派”,成为了该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始唐乱后,杜甫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始写诗,但是在中唐时期树立起诗人的名望。

他的许多诗歌篇目都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尤其是安史之乱。

他曾历任承事郎、温州刺史、杭州刺史,后辞官南下成都,避难于安史之乱后的山区。

在安史之乱后,杜甫的生活变得更加不稳定,经常流离失所。

他与朱天子、李白等人为好友,渡过了许多难关。

杜甫的诗歌作品除了表现自己的生存之外,还表现了对国家、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他的代表作《登高》寥寥数语,却表达出对当时混乱的社会情感的哀怨和惋惜。

另外,他的《城南逢谢康》、《三吏》、《阿房宫赋》等作品,也对国家的政治风险和人民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描写,使人们深刻地反思历史,思考当代社会的发展。

总体来说,杜甫是唐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之一,他的诗歌系中华民族美学的巅峰之作。

杜甫的成就是卓越的,不仅仅体现在其才华和作品的重要性上,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和创作原则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思想是固执,在其整个创作过程中,杜甫的思想、写作习惯,并没有受到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

唐代杜甫的简介资料

唐代杜甫的简介资料

唐代杜甫的简介资料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广泛涉及时政、社会、人生哲理、历史、自然等方面,充满思想性和深邃的感情,被后世誉为“杜诗集大成”。

一、人物背景杜甫出生于712年,唐代中期,他的祖籍是河南巩县(今平顶山市),家境贫寒,六岁丧父。

他性格豁达,有才华,16岁时考取了秀才,但未能继续深造科举,因此五年后离开老家,开始漂泊生涯。

二、人物事迹1.先天优异,后天刻苦求知杜甫自幼聪明好学,他的父亲曾是一名文人,因此他自幼接受严格的教育。

13岁时已通晓《易经》、《左传》等经义,16岁时考取了秀才。

然而,他的家境贫寒,文化水平有限,因此未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高分。

杜甫十分自卑,认为自己智商不够,因此他开始刻苦学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

2.流浪生涯,亲历世事杜甫漂泊生涯持续了大约十年,在这段时间内他游历了华北、川陕等地。

在此期间,他目睹了当时战乱、饥荒、贪污等社会现象,对之产生了深深的感受,这些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追求理想,奋发图强杜甫热爱民族文化和民间音乐,他常在山野间吟唱自己的诗歌作品,以寻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和追求民族大同的理想。

他的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在他的后期创作中,反映了对历史、社会和生命的思考和反思,深刻肯定人类追求幸福、美好事物的精神追求。

三、人物成就杜甫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方面,他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豪放自然、深刻抒情、史诗般流畅。

他的作品包括政治抒发、人生哲学、风景描写、怀古咏史、写景婉约等多种题材,独具特色,成就非凡。

1.杜甫的诗歌风格受到汉乐府、古体诗、汉魏间俚语的影响,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和情感强度,直抒胸臆,豪放自然,视野广泛,形象、内容丰富而有力。

他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诗是诗史上的名篇,措辞明快,充满青春朝气。

2.杜甫的抒情诗方面,他以家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眷恋,如《石壕吏》、《丽人行》等,其中《丽人行》被誉为杜甫最具爱情色彩的诗歌之一。

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

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

杜甫的资料简介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杜甫(712—770),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在今河南省),唐朝伟大诗人。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任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

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却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

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生平介绍资料

杜甫生平介绍资料

杜甫生平介绍资料导读: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杜甫生平介绍资料,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杜甫生平介绍资料杜甫(公元712--770),唐朝著名诗人,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

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jiaoshi/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

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唐代诗人杜甫生平资料简介(通用4篇)

唐代诗人杜甫生平资料简介(通用4篇)

唐代诗人杜甫生平资料简介(通用4篇)杜甫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

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唐代诗人杜甫生平资料简介(通用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杜甫人物生平篇一折叠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折叠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3]。

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过了4年,秋天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4]。

折叠仕途不顺杜甫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上的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

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5]。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杜甫个人简历

杜甫个人简历

杜甫个人简历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杰出的诗人,被尊称为“诗圣”,被后世誉为“杜工部”或“诗仙”。

他的诗作体现了对时事、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深刻描绘了沉重的社会现实和广泛的人情世故。

以下是对杜甫先生个人经历的简要描述。

一、早年生活杜甫于712年出生于中国唐朝(618年-907年)时期的陕西成纪(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杜审言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

在家庭的熏陶下,杜甫从小就表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二、求学经历杜甫于727年进入当地的学宫学习,深入研究儒家经典,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基础。

由于他的聪明才智和文学天赋,很快就在学院中崭露头角,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

三、官场之路杜甫毕业后,决定投身于政治和社会改革。

他于742年参加了唐朝的进士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进士资格。

随后,他加入了朝廷,历任多个重要官职,包括右拾遗、检校翰林学士等。

四、流寓岁月然而,杜甫的政治生涯并不如意。

他对朝廷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平等感到深深的失望和绝望。

在754年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离开了都城长安,开始了漫长而流离的岁月。

在此期间,他身世逢乱,被迫经历贫困、疾病和丧失亲人的痛苦。

五、创作成就在流亡期间,杜甫不断以自己的诗歌表达对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的关注。

他的诗作多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战争的痛惜,以及对人民困苦的同情。

他的作品充满激情和力量,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深刻的描写被誉为古代中国最好的诗人之一。

六、晚年生活随着唐朝的局势稳定,杜甫于757年回到了长安。

然而,尽管他经历了诸多的艰难困苦,他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认可和荣誉。

在770年,杜甫不幸去世,享年59岁。

七、影响及评价杜甫的诗作经过了千百年的传播和研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富有社会意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赞美了真实、纯洁的感情,被誉为史诗般的杰作。

他以其对人民苦难的感同身受和对人性的真实描绘,成为了后世诗人们学习和追随的榜样。

杜甫的简介(5篇)

杜甫的简介(5篇)

杜甫的简介(5篇)杜甫的简介(5篇)杜甫的简介范文第1篇2、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特别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3、作品。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旧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简介范文第2篇一提及唐朝,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那富强昌盛的社会秩序和美轮美幻的诗词歌赋,要说到诗,不得不提的就是唐朝大诗人——被为“诗圣”的杜甫了!我很小就学习杜甫的诗句,他给我留下了无穷的神奇,于是周末我们特意开车来到了成都杜甫草堂体会一番。

刚走进大门,只觉得空气非常清爽,身旁古木参天,妩媚小花竞相开放,交相辉映,美得醉人。

我贪欲地呼吸着这空气,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花香,真乃世外桃源也!我我仿佛观察当年杜甫在这圣地中听着潇潇雨声写下《春夜喜雨》,在花香袭人时写下《江畔独步寻花》。

我不禁吟起“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沿着一条小路连续走着。

“唐风遗韵馆”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不禁走了进去,眼前消失了杜甫展纸作画的雕塑和图片。

杜甫的风采在这里完善的体现了出来。

看看门前杜甫生平简介,上书“杜甫年幼丧母,靠着自己超凡的毅力和天赋才有如此宏大的造诣,我对他鄙视不已。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样剧烈的对比写出了杜甫见到黎民百工受到寒冷饥饿双重压迫时的痛心!这里也曾见证了世界宏大的两位诗人——李白和杜甫的手足情深和兄弟之情!走出草堂,我我久久回味,心中悄悄赞美道:“草堂啊,诗圣!你令我明白什么叫文化,什么叫艺术,你被誉为“全国爱护单位”当之无愧,你被视作成都傲慢更是毋庸置疑。

杜甫详细介绍

杜甫详细介绍

杜甫详细介绍杜甫详细介绍我记得有人说过:"有什么样的山河,就有什么样的诗歌",出生于唐代的杜甫,他一生的诗篇,像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述说着风卷云舒的历史沧桑,因为更多的充满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艰难的同情,因此他的诗作被后人称之为诗史。

关注民生,心系百姓,是杜甫诗史千古流传的灵魂。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详细介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生平年少优游杜甫因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

十九岁时,他出游郇瑕(今山东... 显示全部家庭成员祖父杜甫的祖父为唐初诗人杜审言。

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

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擢进士第,为隰城尉。

后转洛阳丞。

武后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

却在此时得罪同事郭若讷、长官周季重,两人合谋诬陷杜审言,定了死罪。

杜甫的叔叔杜并年十三,刺杀周季... 显示全部典故:愤斥奢靡无耻的皇亲国戚唐王朝,尤其是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无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王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人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人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人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生于公元712年,死于公元770年,享年58岁。

他的诗歌作品广为流传,被誉为唐代“诗圣”。

他的诗歌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热情关注、对生命的深刻思索和对山水自然的感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本文将就杜甫的生平简介、代表诗歌作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平简介杜甫出生在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出身于士族家庭。

他的祖父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杜甫的父亲也曾在政坛上做过一些事情,但因为得罪了宰相李林甫而被贬官。

这大大影响了杜甫的成长过程,他的家境一度十分贫困。

杜甫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爱,对此一直心存感慨;他的父亲经常贫困潦倒,自杀身亡后,杜甫也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杜甫年少时爱好读书写字,后来曾在崖州学道法,但因为家境贫困而放弃。

他曾拜访过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文人,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杜甫从事过官府工作,但一直不得志,后来又因为贪污和谋害同僚罪名遭贬,一度逃亡到成都。

在成都这段时间里,杜甫研究佛教,写下了很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诗歌。

不久,他又被迫离开成都,去了长安,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辗转迁徙。

死前几年,因丧子之痛心神交瘁的杜甫避难蜀地,接受了当地官员的赈济。

他在此拾起笔端潇洒自如,留下了不少经典之作。

公元770年,杜甫因病去世,葬于成都南郊白塔山。

二、代表诗歌作品杜甫的诗作,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人性、自然等问题的深刻探讨。

在他的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矛盾和斗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作品有以下几首:1.《登高》: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公元770年。

诗中表现了杜甫对自然风光的卓越品位和视角。

他将描写自然风光的技巧与表现出来的思想深度相结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兵车行》:这首诗写于公元765年,描写了唐朝军队出征时的惨烈及其对老百姓的影响,上下相映,极富韵味和震撼力。

3.《赤壁》:这首诗歌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文学作品描绘出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的场景和壮烈景象,成就了杜甫崇高的政治理想与理想人格的形象。

关于杜甫的介绍及事迹

关于杜甫的介绍及事迹

关于杜甫的介绍及事迹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杜甫的介绍和他的事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杜甫的介绍及事迹1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河北),因曾祖父杜依艺当过巩县县令,于是就定居在巩县(今属河南),杜甫于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生于巩县。

远祖杜预是西晋名将,又是注释《春秋左氏传》的学者。

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代的膳部员外郎,与沈佺期、宋之问齐名的诗人。

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终奉天(今陕西乾县)县令。

杜甫对这个“奉儒守官,未坠素业”,又有诗歌创作传统的家庭,是很引为骄傲的。

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

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所谓“舅氏多人物”,“吾舅尽知名”,他一生中曾多次和亲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杜甫自称“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壮游》)杜甫到十四五岁,就“出游翰墨场”。

杜甫少年时期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对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他五六岁时在河南郾城看过舞蹈家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后在洛阳尚善坊的岐王李范府中,遵化里玄宗宠臣崔涤堂前,听过李龟年的歌声;在洛阳北邙山顶玄元皇帝庙里欣赏过画圣吴道子画的五圣尊容、千官行列。

这些经历在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中都有所反映。

当时社会名流崔尚、魏启心看到他习作的词赋,夸奖他有班固、扬雄之风。

还有李邕、王翰这样的长辈也屈尊来访问他。

看来他自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并不是吹牛。

杜甫生在唐王朝的辉煌盛世时期,当时农村经济繁荣,交通也很发达,所谓“九州道路无豹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许多积极追求功名的青壮年读书人中,盛行着全国漫游的风气。

杜甫从二十岁左右到三十五以前,也曾经三次出游。

第一次是南游吴越,江浙的山水人物,引发他无限想象。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他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却名落孙山,于是他又带着蔑视考功郎的傲气,与苏源明等一起,来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诗集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诗集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诗集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擅长写景、抒情、议论等,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间风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介绍杜甫的简介资料和诗集。

一、简介资料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享年58岁。

他的先祖是京兆杜氏的后代,家境富裕,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人文精神。

杜甫自幼聪颖过人,喜欢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拥有较高的文学天赋和艺术才华。

在唐玄宗年间,他考入进士,担任了几个小官职,但因为政治原因,多次被贬谪,一生饱经风霜,历经艰难,但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

二、主要诗集杜甫的诗歌作品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领域,包括写景、抒情、议论和叙事等,构成了颇具文学价值和艺术风格的诗歌集,这些诗集主要有以下几部分:1、《杜工部集》《杜工部集》是杜甫的主要诗集,共有1480首诗歌,内容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领域,包括文章、诗、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人民疾苦、民间风情、政治变革等,是风格多样的诗歌集。

2、《秋声赋》《秋声赋》是杜甫一篇文学作品,是为了纪念杜甫的子孙而写的,这篇赋旨在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杜甫逝去的悼念和对子孙的祝福。

该作品内容丰富,涵盖了医学、家族、政治、诗词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唐朝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状况。

3、《四时田园杂兴》《四时田园杂兴》是杜甫的一部田园诗集,共有五十余首诗歌,主要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反映了唐朝社会的风土民情和人民生活状态,以及杜甫的格调和风格。

4、《杜子春秋》《杜子春秋》是杜甫的一部笔记和随笔集,收录了他一生的见闻和心得体会,包括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反映了杜甫的博学和文化素养,是他思想和文化的总结和概括。

5、《拟古诗十九首》《拟古诗十九首》是杜甫的诗集之一,主要是对唐代早期文学作品的模仿和创新,反映了他对古代文学的尊重和热爱,以及他对诗歌内容、格调、风格等方面的创新和发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杜甫的简介资料简单版

杜甫的简介资料简单版

杜甫的简介资料简单版
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史之巨擘”。

杜甫原名杜审言,生于公元712年,死于公元770年。

他出生在陕西成纪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家境贫困。

幼年丧父,家境更加贫困,因此自幼勤奋读书,潜心钻研诗歌。

他的学识博大,涉猎广泛,对历史、哲学、文化、政治等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这也反映在他的诗歌中。

杜甫受唐玄宗文化政策影响较大,特别是唐玄宗对诗歌和文化的重视,使他成为唐代诗坛上的一颗新星。

他深受王勃、杨炯、戴叔伦等前辈诗人和诗歌理论家的影响,也在文学创作中对李白、王之涣、孟浩然等诗人的作品有广泛的借鉴和学习。

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也成为了杜甫创作的主要源泉。

在“安史之乱”期间,他曾经历过连年逃亡、饥荒、瘟
疫等苦难,至此他开始对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由于他先天乐观、热爱人民,所以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反映了唐朝时期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的真实历史。

杜甫的诗风豪迈、雄浑、情感真挚,有“天下大笔”之称。

他不仅写山水田园,也写草木人生,他的诗歌涉及政治、历史、民生、情感、人性等各个领域,独具一格。

他爱国情怀和深厚
的民生思考,所共知晓。

他的名作包括《登高》、《思君赋》、《三吏》、《春夜喜雨》、《秋雨时节》等等。

杜甫的诗歌传承和影响至今仍有很高的价值,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历史、社会、哲学等方面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发扬杜甫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持爱国爱民、热爱生命、积极进取、勇攀高峰的价值观念,以推动国家和人民共同向前发展。

杜甫简介(一)

杜甫简介(一)

杜甫简介(一)杜甫 - 中国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基本信息个人成就主要成就:作诗三千多首,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个人概况本人:杜甫别称:杜少陵,杜工部等字号: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巩义(今河南巩义)出生时间:712年2月12日去世时间:770年主要作品主要作品:《三吏》、《三别》、《登高》等目录1人物简介2生平经历3诗词创作4诗歌特色5诗歌成就6诗歌体制7婚姻家庭8人物影响9人物评价10历史地位11死因之谜12诗词名句13后世纪念人物简介杜甫杜甫(dù fǔ)(712—770),字子美,巩县(河南省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一生作诗三千多首)。

杜甫的简介资料1

杜甫的简介资料1

杜甫的简介资料1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史上的伟人”,是唐代“诗人大军”中的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自成一格,语言雄浑有力,大气磅礴,风格豪放,被后世推崇为“杜诗工治天下之病”。

生平杜甫在公元712年出生于陕西省成纪(今属西安市周至县)的一个官宦之家,其父杜审言是一名著名的学者和官员。

杜甫少年时期好学勤奋,读过许多书籍,特别是喜欢诗歌和历史,受到了大量的启发和影响。

公元732年,杜甫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未能成功,随后离家远行进京京城,游历山水间,领悟自然之美,感受社会之苦,结交诸多文人和士人,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一时期,他写下了一些著名的诗歌,如《登高》和《登岳阳楼》等。

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杜甫曾担任郎官的职位,并在此期间加入了宰相裴度的门下。

由于裴度在官场上的强势和杜甫在玄宗面前的举荐,杜甫得到了一些官职,但由于他性格坚正不阿,经常对不公正的政策和现象进行强烈的抨击,这导致了他多次被贬谪。

尽管遭受种种磨难,杜甫始终不忘初心,始终保持着对人民和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这种精神和态度不仅表现在他的诗歌中,同时也是他人品的体现。

杜甫的诗歌风格杜甫的诗歌风格主要表现为豪放、奔放和高远。

他的诗歌常常以雄浑的声势和激昂的情感来表现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通常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展示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情怀。

他在写作时常常选择具有时代特点和群众生活的题材,如《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梦李白》等,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真实的人物形象,并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呈现出千姿百态和强烈的人类生存状态的广阔的社会舞台。

他的诗歌语言严谨、正直、有力,同时也充满了文学艺术的魅力。

杜甫的主要作品杜甫创作了许多诗歌作品,包括历史、乐府、怀古、咏史等多种题材,构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丰富多彩的风景线。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三吏》、《登高》、《永王之乱》、《新年作》、《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赤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等。

杜甫的简介资料有哪些人物故事

杜甫的简介资料有哪些人物故事

杜甫的简介资料有哪些人物故事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作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他的生平事迹和人物故事广为流传,被后人传颂不衰。

一、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

他自幼聪明有才,喜爱读书,年仅15岁就开始创作诗歌。

他的作品主要反映了唐朝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实,也表达了对苦难人民的同情和善良之心。

杜甫出身贫寒,一生坎坷。

他曾多次考试不中,多次被贬谪,经历了唐朝的政治动荡和战乱。

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诗歌创作,一直坚持下去。

他的诗歌表现了他深刻的思想和感情,深受后人爱戴和学习。

二、杜甫的重要作品杜甫是唐代文坛的巨匠之一,他的诗歌写实、深刻、有余音。

其中代表作有:1. 《登高》:此诗写赠邓士载,写景生情,表达了对境遇悲惨的士人的同情之情。

2. 《春望》:全诗运用各种手法,描写了春天的景象,又抒发了对时局深深的关切。

3.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全诗虚实结合,把古代人物刘义庆与作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篇可以表达多重主题的诗歌。

4. 《登高士博泉墓》:表达了对故友博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审视了生死和人生价值的问题。

5. 《秋夜忆友人》:寄托了作者对故友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情感细腻的一面。

三、杜甫的人物故事1. 弘农黄氏之事这是杜甫一生中一件备受人们关注的事情。

黄範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甫曾经去拜访他,并留宿在他家中。

然而,次日早晨,杜甫起床,发现黄氏竟然被吊死在厕所。

他非常震惊和悲痛,随即创作了《哀黄君》一诗,表达了他对黄氏的痛惜和愤慨。

2. 杜甫与李白的交情杜甫与李白是唐代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之间曾有过一段传奇的故事。

在李白流落外地,穷困潦倒时,杜甫曾经资助和支持他,帮助他渡过难关。

两人虽然有时意见不合,但他们的交情一直深厚,传颂至今。

3. 杜甫的贬官生涯杜甫曾先后被贬谪塞北、新州等地,颠沛流离,生活十分艰苦。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创作,反而在贬谪的岁月中,创作出许多反映民生与社会现实的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的生活从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

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

他在这两次漫游里,过的是登山涉水、高歌游猎的浪漫生活。

他在这时期写的诗只有二十几首流传下来,主要是五言律诗和五言古体诗。

《望
岳》便写在这个时期。

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结下深厚的友谊。

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杜甫在长安居住1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杜甫“尝困于衣食”,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入贵族府邸,充当“宾客”,同时,他结交一些与他同样贫困的朋友,也比较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

他的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能体会到人民的疾苦。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概括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这时期流传下来诗约一百余首。

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禄山起兵后,长驱南下,很快就攻陷了洛阳、长安。

杜甫不幸被叛军截获,送往长安。

后杜甫逃出长安,奔赴肃宗临时驻地凤翔,受任为左拾遗。

八月,完成长诗《北征》。

乾元二年春,杜甫往河南探视旧居,归途上亲眼看到人民在官吏们残酷的压迫下蒙受的苦难,写出著名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

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展转走上艰难的蜀道,后来到了成都。

西南飘泊时期。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大量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