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转化(110501)

合集下载

转化(Transformation)是将外源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

转化(Transformation)是将外源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

(一)CaCl2 转化法 核心: 核心:目标细胞在 CaCl2·H2O 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 转化效率 H 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 cell/ 107-109 cell/gD 。 NE.coli: DH5, TG1, XL-1Blue, JM105 DH5 XL(1)冰上 30min 90“ (2)热激 42℃ 90 (3)恢复 1~2min 45(4)复苏 37℃ 45-60 min 原生质体转化法(protoplast) (二)原生质体转化法(protoplast) 细菌,特别是芽胞杆菌、酶母。 适用于 G+ 细菌,特别是芽胞杆菌、酶母。 过程: 过程: 等渗环境下,脱细胞壁(Lysozyme) (1)等渗环境下,脱细胞壁(Lysozyme) (2)细胞壁再生 电转化法(electroporation) (三)电转化法(electroporation) 缓冲液: 甘油或蔗糖, 或不含) 离子。 缓冲液:10% 甘油或蔗糖,含(或不含) Mg2+ 离子。 转化条件: 25 200-400 转化条件:2.5 KV/0.2cm 25F 200-400。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下次实验观察并分析筛选结果
四、注意事项
为了提高转化效率, 为了提高转化效率, 实验中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因 素: 细胞生长状态和密度: 1. 细胞生长状态和密度: 不要用经过多次转接 或储于4 的培养菌,最好从-70℃或 20℃甘油 或储于4℃的培养菌,最好从-70℃或-20℃甘油 保存的菌种中直接转接用于制备感受态细胞的菌 细胞生长密度以刚进入对数生长期时为好, 液。细胞生长密度以刚进入对数生长期时为好, 可通过监测培养液的OD600 来控制。DH5α菌 可通过监测培养液的OD600 来控制。DH5α菌 株的OD600 0.5时 细胞密度在5 /ml左 株的OD600 为0.5时,细胞密度在5×107 个/ml左 不同的菌株情况有所不同),这时比较合适。 ),这时比较合适 右(不同的菌株情况有所不同),这时比较合适。密 度过高或不足均会影响转化效率。 度过高或不足均会影响转化效率。

基因工程题库版--名词解释

基因工程题库版--名词解释

各种题型确定题目重要题目候补题目不确定答案的题目试卷与题库重复题目名词解释同裂酶(同切点酶):有一些来源不同的限制酶识别的是同样的核苷酸靶序列,这类酶称为同裂酶。

同尾酶:与同裂酶对应的一类限制性内切酶,它们来源各异,识别的靶序列也各不相同,但切割后都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特称为同尾酶。

测序酶:是经修饰过的T7噬菌体DNA聚合酶,是采用缺失的方法,从外切核酸酶结构域中除去28个氨基酸,这样使得T7DNA聚合酶完全失去了3~-5~外切酶活性,只有5~-3~聚合酶活性,而且聚合能力很强,测序时常用此酶。

与klenow相比优点是:是双脱氧链终止法对长片段进行测序的理想用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识别和切割双链DNA分子中特定碱基系列的核酸水解酶。

限制-修饰系统中的限制和修饰作用:限制-修饰系统中的限制作用是指一定类型的细菌可以通过限制性酶的作用,破坏入侵的外源DNA(如噬菌体DNA等),使得外源DNA对生物细胞的入侵受到限制;而生物细胞(如宿主)自身的DNA分子合成后,通过修饰酶的作用,在碱基中特定的位置上发生了甲基化而得到了修饰,可免遭自身限制性酶的破坏,这就是限制-修饰系统中的修饰作用。

5.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当DNA序列的差异发生在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时,或当DNA片段的插入、缺失或重复导致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后,其片段长度的改变可以经过凝胶电泳区分,出现的这种DNA多态性称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6. 星号活性: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识别和切割特异性位点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测定的。

当条件改变时,许多酶的识别位点会改变,导致识别与切割序列的非特异性,这种现象称为星号活性。

(“非最适的”反应条件例如高浓度的核酸内切限制酶、高浓度的甘油、低离子强度、用Mn2+取代Mg2+以及高pH值等。

)克服星号活性的方法:维持反应体系适当的离子强度、较低的温度或酶浓度,尽可能缩短反应时间或DNA 样品的重新处理等。

基因工程原理题库-名词解释

基因工程原理题库-名词解释

基因工程原理题库-名称解释1.基因: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2.假基因:一种类似于基因序列,其核苷酸序列同其相应的正常功能基因基本相同、但却不能合成功能蛋白的失活基因。

3.重叠基因: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是指一段DNA序列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

4.结构基因:指受调控的编码特定生物合成和代谢过程中的酶/蛋白质的基因。

5.调节基因(regulator gene): 是编码合成那些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RNA和蛋白质的特异DNA序列。

6.基因家族: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重复和突变产生。

7.基因表达:是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8.基因组:该指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

9.基因工程:是指在分子水平上,根据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原理,在体外将一个生物体中有用的目的DNA(或基因)核酸分子插入病毒、质粒或其它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并使之掺入到原先没有这类分子的寄主细胞中内,而能持续稳定的繁殖。

使后者获得所需的新遗传性状或表达所需产物,最终实现该技术的商业价值。

10.操纵子:是原核生物中一组功能上相关,受同一调控区控制的基因组成的一个遗传单位。

11.mRNA (messenger RNA):由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转录而来的、携带遗传信息并指导蛋白质合成的一类单链核糖核酸。

12.启动子:在DNA 转录起始时RNA聚合酶识别并与其结合的一段DNA 片段,一般不编码蛋白,具有与RNA 聚合酶结合位点,并引导转录的起始。

13.增强子:位于真核基因中远离转录起始点,能明显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特殊DNA序列。

它可位于被增强的转录基因的上游或下游,也可相距靶基因较远。

生态毒理学 第二章 有毒物质的迁移和转化

生态毒理学 第二章 有毒物质的迁移和转化

(2)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
(3) pH值降低 (4) 水中配合剂含量的增加
重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
重金属发生价态变化,受到水体PH值、溶 解氧气、有机物、CO2、N、S、Fe、Mn
等化合物控制。
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累积
沉积物中金属含量与其粒度、矿物组成有关 Pb、Cr、Cu主要与氢氧化物结合 Pb被Fe(OH)3吸附 Cu随着含水氧化铁、氧化锰几乎全部沉淀 Zn、Cd同碳酸盐结合 沉积物中的金属含量会随着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盐度增高 --PH变化 --氧化-还原条件变化 --天然和合成络合剂增加
含氮化合物的大气化学过程 碳氢化合物的大气化学过程
原子氧和臭氧的氧化作用
有机化合物的光解作用
亚硝酸的光解作用
含硫化合物的大气化学过程
H2S的氧化 SO2的光化学氧化
光化学烟雾

概念 反应机制(链式反应)
引发反应 支链反应 传递反应 终止反应

光化学烟雾形成条件、危害
酸雨



概念 酸雨的形成过程 酸雨的危害
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净化包括吸 附、吸收、富集和降解几个环节, 植物可通过根系吸收,也可直接 通过茎、叶等器官的体表吸收。 吸收到体内的有机物,属于难降 解的种类,如重金属及DDT、六 六六等有机氯农药,可贮存于体 内的某些部位,其蓄积量甚至达 到很高时,植物仍不会受害。
水生植物对重金属Zn、Cr、 Pb、Cd、Co、Ni、Cu等有很 强的吸收积累能力。植物对重 金属污染位点的修复有三种方 式:植物固定,植物挥发和植 物吸收。植物通过这三种方式 去除环境中的金属离子。
烃类:在光照下氧化和微生物降解为酸类、醇类以
及较易分解的化合物。 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原核生物基因转移(转座)

原核生物基因转移(转座)

基因转移包括自然基因转移和人工基因转移。 原核生物基因转移的方式主要包括接合、转化、转导、转染。
2
2014年9月11日
1.转化(transformation)
定义:受体菌吸收来自周围环境游离的DNA片段,通过同源重组将其整合到 自身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代表案例: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转座酶
RES
拆分酶 抗性基因
17
2014年9月11日
可转座噬菌体
可转座噬菌体是一类具有转座功能的温和噬菌体,以裂解生长和溶源生长 两种交替方式之一繁衍自己。包括以 E.coli为寄主的Mu和D108等噬菌体。
特点(以Mu噬菌体为例)
1.游离的Mu噬菌体DNA两端连接着一段宿主DNA。 2.有一个可以翻转的G片段,含有编码负责其吸附宿主细胞的尾丝蛋白,故G的不 同走向导致了不同的寄主特异性。 3.两种不同的插入方式,一类类似于其他转座子,在溶源化过程中任意插入寄主 DNA;另一类进入裂解生长后复制产生后代Mu DNA几乎全部插入寄主DNA中,并可 继续转座,形成更多拷贝,噬菌体成熟时,连同左右两侧宿主DNA一起包装进入 噬菌体。

酵母 Ty1 转座子的结构(a)与 Soloδ 的形成(b)
果蝇转座成分:copia家族、FB家族、P家族
玉米基因组中的转座子


3
2014年9月11日
2.转导(transduction)
定义:一般对于温和性噬菌体而言,以噬菌体为媒介把细菌的基因从一个细菌 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的过程。 对于溶菌性噬菌体,因其不发生整合而不发生转导。 普遍性转导:供体菌任何部位的基因随机包装进噬菌体颗粒中进行转导



分类: 局部性转导:供体菌少数特定基因包装进噬菌体颗粒中进行转导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第一节概述一、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的定义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称之为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transport and transformation of pollutants),有时也称之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environmental behavior)或环境转归(environmental fate)。

二、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和转化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意义1. 可阐明污染物种类,接触的浓度、时间、途径、方式和条件,从而研究相关毒作用。

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的过程及其规律性,对于阐明人类在环境中接触的是什么污染物,接触的浓度、时间、途径、方式和条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环境毒理学意义,否则就不能阐明有预谋中接触而导致的一系列毒作用。

2. 环境毒理学的许多基本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的认识。

例如:污染物的物质形态、联合作用、毒作用的影响因素、剂量效应关系等,都要涉及到接触污染物的真实情况的确定。

第二节环境污染物的迁移一、概念污染物的迁移(transport of pollutants)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

迁移的结果导致局部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综合毒性强度发生变化。

二、机械性迁移根据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机械性迁移的作用力,可以将其分为气的、水的、和重力机械性迁移三种作用。

1.气的机械性迁移作用,包括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自由扩散作用和被气流搬运的作用。

其影响因素有:气象条件、地形地貌、排放浓度、排放高度。

一般规律: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排放量成正比,于平均风速和垂直混合高度成反比。

2.水的机械性迁移作用,包括污染物在水中的自由扩散作用和被水流的搬运作用。

一般规律: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浓度与污染源的排放量成正比,与平均流速和距污染源的距离成反比。

3.重力的机械迁移作用,主要包括悬浮物污染物的沉降作用以及人为的搬运作用。

三、物理化学迁移物理化学迁移是污染物在环境中最基本的迁移过程。

第二章_迁移与转化

第二章_迁移与转化



Produced by Cao Haiqu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4-10-13
14
第二章 迁移和转化
2.2.3 酸碱作用

环境pH的变化会加速环境中岩石、矿物风化 淋溶的速度。酸性降水还可促使土壤中铝的活 化。大量的三价铝进入土壤溶液或河流湖泊等 水体,便成为杀伤树木或水生生物的毒物。
1. 通常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实际上主要发生在 对流层,特别是靠近地面的1~2km范围内。
2. 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后,可以使污染物遍布全球。 3.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Produced by Cao Haiqu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4-10-13
根据污染物机械性迁移的驱动力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大气、 水和重力机械性迁移。
Produced by Cao Haiqu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4-10-13
7
第二章 迁移和转化
2.1.1 大气的机械性迁移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是指由污染 源排放出来的污染物由于空气的运 动使其传输和分散的过程。
主要指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和水流迁移作用。 • 降水是空气净化的主要途径 。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随水体一起运动,一般规律是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浓度与污染源的排放量成正比, 与平均流速和距污染源的距离成反比。
Produced by Cao Haiqu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8
第二章 迁移和转化
大气污染迁移影响因素


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8普遍性转导

8普遍性转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重组中有下列两个特点:
1、只有偶数次交换才能产生平衡的重组子
2、不出现相反的重组子,所以在选择培养基上只出
现一种重组子。
三、重组作图 如果2个基因间的转移时间<2min则用中断杂交作图 不可靠,应采用传统的重组作图法。 ●杂交 Hfr lac+ade + ×F-lac- adelac +乳糖不发酵 ade-胸嘌呤缺陷型 用完全培养基但不加腺嘌呤,可选出F-ade+的菌 落 ●由于lac+ ade-近,两者相继进入时间相距很短,难 以准确界定,所以只能根据产物确定。 ●如果选出ade+同时也选出lac+ ,说明lac- ade 间没 有发生过交换;如果是lac-ade+说明发生交换。
当处于游离状态时,细菌为F+,当整合到宿主染色 体上时即为Hfr品系。所以经吖啶橙处理不会丢失F因 子。 Hfr和F-细胞接触时OriT活化,进行滚环复制。开 始时,缺刻蛋白识别并结合在OriT区,切开单链,以 另一条链为模板,在3′-OH上从头合成。5′端沿箭头方 向延伸,将宿主的DNA移到受体中。 由于整合后控制合成性伞毛的基因位于DNA环的末 端, 一般尚未进入受体细胞前,接合管就已经断裂,使 转移中断,故Hfr杂交的后代不能获得合成性伞毛的基 因,故不能产生性伞毛而呈F-的性状。
F′所携带的细菌DNA片段的大小不等,可以是一 个基因,也可以长达细菌染色体的一半。
F′因子以极高的频率转移它所携带的基因。 F′因子有极高的自整合率,且整合在一定的座位上, 因为它有与细菌染色体同源的区段。F因子整合在 染色体上的位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例如,某一Hfr系(stock)的F因子在环出 时带走了lac+,当此F’转移到F— lac—以后, 受体菌(receptor)成为 F+ lac+的比率很 高。但lac位于染色体的远端,在中断杂交 试验中,只有1/100的受体成为F+ lac+。这 是因为F’携带 lac+ 基因进入受体后使 lac座 位成为部分二倍体F’lac+ / lac—,lac+对 lac—是显性,所以部分二倍体的表现型是 lac+ 。

原核生物基因转移的机制

原核生物基因转移的机制

原核生物基因转移的机制原核生物基因转移是指原核生物(如细菌和古菌)之间传递基因的过程。

这种转移可以通过三种主要机制实现:转化(Transformation)、转导(Transduction)和共轭(Conjugation)。

转化是指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游离的DNA片段并集成到接收细胞的基因组中。

转化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捕获、外化和吸收。

在捕获阶段,接收细胞通过一种称为自然转化的过程来吸附来自供体细胞的DNA片段。

在外化阶段,DNA片段进入了细胞的外部环境,这个过程通常由外膜的发生局部解离来实现。

在吸附阶段,接收细胞利用其表面的受体和附着因子,将外化的DNA片段捕获并吸收到细胞内。

转导是指利用噬菌体(即细菌病毒)作为载体,将DNA片段从供体细胞传递到接收细胞中。

这种机制发生在细菌感染噬菌体的过程中。

病毒将其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菌中后,可以寄生在细菌的染色体上,形成纵横交错的线粒体。

这样,当噬菌体复制时,也会复制附着的细菌DNA片段。

在噬菌体释放后,它可能会感染另一个细菌,将带有小片段DNA的包壳噬菌体注入接收细胞,再将其整合到接收细胞的染色体中。

共轭是一种直接的细胞间基因传递方式,需要供体和接收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这种机制发生在两个细菌细胞之间,其中一种细菌含有称为共轭质粒(Conjugative plasmid)的DNA分子。

共轭质粒是一种环状DNA分子,它可以复制自身并传递给另一细菌细胞。

共轭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供体细胞通过一种称为丙氨酸炎细胞机制(Auxotrophic mechanism)诱导自身形成细胞连接管(pilus)。

然后,细胞连接管通过细胞壁的孔道将共轭质粒从供体细胞转移到接收细胞中。

共轭质粒DNA进入接收细胞后,会通过螺旋自由担体和重组酶等机制集成到细胞染色体中。

总的来说,原核生物基因转移的机制多种多样,这些机制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

这种基因转移可以为原核生物提供新的遗传物质,并帮助细菌适应不同的环境压力,提高其生存能力。

分子动力学迁移转化

分子动力学迁移转化

分子动力学迁移转化说起分子动力学迁移转化,哎哟,这个话题可不简单,听着高大上是不是?但别急,咱们慢慢聊,大家都能明白!你就想象一下,这就像一群小小的分子在不停地跳舞,互相碰撞、交换位置,它们跳得欢快,互相传递着能量和信息,就像一场盛大的舞会。

你看,分子们一点不含糊,它们不像我们这样有时懒得动动脚,反倒是时刻保持着活力,按自己的节奏在空间里自由穿梭。

可别小看它们,别看它们个头小,搞不好,它们的活动能影响到整个物质的性质哦,譬如温度、压力、甚至是液体的粘稠度。

你是不是觉得这听着有点像科幻小说?可实际生活中,这可是真实存在的。

不信你想想,冰块融化、牛奶加热,或者你用手搓一搓,热量就是这么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分子之间就像是“传话筒”,通过一连串的小动作把能量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你要知道,这不是简单的事情,整个过程背后可是有一套精密的规律在支撑。

“转化”这两个字,你别以为就这么简单。

它涉及到的是一种力量的交换,比如说从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甚至从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这可不仅仅是“变戏法”,而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像咱们平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分子总是有着不同的活动轨迹和行为习惯。

当它们遇到外部环境变化时,某些分子就会“改头换面”,比如温度升高时,分子活跃度增加,它们开始奔放,运动速度飞快,导致物质的性质发生变化。

再举个例子吧,记得小时候热水瓶里水的温度总是高得让人不敢靠近,但随着时间一长,瓶子变凉了。

你知道吗?就是那小小的分子在悄悄地进行着能量的转移,水分子从瓶子里传递出去的热量越来越多,慢慢就把瓶子的温度给带走了,直到水和周围的空气差不多为止。

你看看,分子们通过这种不断的交换,调皮地把能量从热的地方“搬”到凉的地方,搞得整个系统变得平衡。

不过,说到“迁移”,它就像是这群分子在大舞台上排练时,不断换位置的过程。

它们不光是忙着做自己的事情,某些时候,它们甚至得跳出原本的队伍,跟其他的分子们搭档,才能让整个物质的行为更好看。

遗传参数的计算

遗传参数的计算

遗传参数的计算遗传参数是在遗传学中用来描述基因转移的速率和其他相关参数的数值。

计算遗传参数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遗传变异、遗传漂移、基因频率变化等遗传现象,并且可以为基因研究和进化生物学提供有益的信息。

在遗传学中,有几个重要的遗传参数需要计算:迁移率(migration rate)、突变率(mutation rate)、选择差异(selection differential)、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和遗传方差(genetic variance)。

下面将对这些遗传参数的计算进行简要介绍。

迁移率是指群体间基因交换的速率。

通常用符号m表示。

迁移率的计算需要知道群体之间的迁移速率和每个群体内的个体数量。

例如,如果有两个群体,每个群体内有100个个体,每代迁移10个个体,那么迁移率m=10/100=0.1。

突变率是指每个基因座发生突变的概率。

突变率的计算可以通过实验或者观察来获得。

一般情况下,突变率比较低,通常用非常小的小数表示。

突变率的单位是每个基因座上的突变个数/每个基因座上的个体数。

例如,如果某个基因座上有100个个体,观察到1个突变,那么突变率就是0.01。

选择差异是指选择作用引起的基因频率变化。

选择差异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基因型个体的适应度来计算。

适应度可以用生存率、繁殖成功率等指标来衡量。

选择差异的计算需要知道各基因型个体的适应度和各基因型的频率。

通过适应度和频率的乘积再求和可以得到选择差异。

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给定基因型在总个体群体中的百分比。

基因频率的计算可以通过统计一个给定基因型在群体中的个体数并除以总个体数得到。

例如,某个基因型在总个体数为1000的群体中有100个个体,那么该基因型的频率为100/1000=0.1。

遗传方差是指基因座上基因频率的变异程度。

遗传方差的计算需要知道不同基因型个体的频率以及各个基因型个体的相对适应度。

根据遗传方差的定义可以得到其计算公式。

以上是关于遗传参数的计算方法的简要介绍。

基因的转移 (1)

基因的转移 (1)
6


图 转化作用
7
3. 转导作用 transduction
(1)定义 通过病毒的感染作用,将外源DNA导 入的受体细胞的过程。 (2)程序 用病毒或噬菌体作载体,与目的DNA 重组后,在体外用外壳蛋白将重组 DNA包装成有活力的噬菌体或病毒, 就能以感染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菌或细 胞,使目的DNA得以复制繁殖。
8
体外包装好的重组噬菌体感染受体菌, 使受体菌发生溶菌,形成噬菌斑。每 g DNA能形成106噬菌斑。 当病毒从被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 来、再次感染另一(受体)细胞时,发 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 转移及重组。

9
图 转导作用
10
(3)体外包装的噬菌体的转导
① 体外包装 in vitro packaging 定义:将重组的噬菌体DNA或Cosmid 质粒包装成具有感染能力的噬菌体颗 粒。15第二节 受体/宿主细胞
一、种类 细菌 E.coli 酵母 高等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16
二、受体细胞必须符合的条件
1.对重组DNA的复制和扩增没有严格的限制 2.不存在特异的内切酶体系,降解外源DNA;
3.在重组DNA增殖过程中,不会被修饰;
4.重组缺陷型,不会产生体内重组;
5.容易导入重组DNA;

4
图 F质粒 (F因子)接合作用
5
2. 转化作用 transformation

定义*:受体细胞通过一些方法处理, 接受外源DNA而获得新的遗传表型。 将外源DNA导入细菌、酵母和植物细 胞的过程。由于外源DNA的进入而使 细胞遗传性改变。 受体细胞经过处理后,就容易接受外源 DNA的感受态细胞。

49

迁移转化规律

迁移转化规律

迁移转化规律迁移转化是一个宝贵的自然现象,它不仅包括物理和化学的变化,还包括生物的变化,代表着物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它在生态学、地理学、物理学、社会学和其他多个学科中都有它的影响,因为它反映出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规律。

迁移转化的研究以其复杂性而著称,它涉及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生态学和其他学科,涵盖了不同层次的视角,比如表面气象变化,地表温度变化,湿度变化,大气压强变化,速度变化,水文流量变化,地表热量变化,植被变化,和地表物质变化等等。

由于迁移转化具有多种多样的系统属性,它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课题。

从数量上看,迁移转化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

宏观上,它研究的是大规模的迁移转化过程,如气候变化、地质运动、海洋循环等,而微观上,它研究的是尺度较小的迁移转化过程,如气象因子的微小变化、地貌的微小改变等。

迁移转化也可以从动态性和静态性方面来分析。

它的动态性包括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意味着迁移转化与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有关,而静态性概括了迁移转化过程中各种状态和水平变化,如热量、水分、物质等。

在迁移转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研究者始终致力于揭示迁移转化过程的规律,使迁移转化成为一种可预测的过程,能够帮助人们把握和预测环境变化。

从定义上来讲,迁移转化是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空间变化,它包括物理和化学的变化,以及对空间构建、土壤特性及其与地表的关系的变化,这也是一个宽泛的物质运动系统。

由于环境变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研究者们需要利用空间信息系统(GIS)等多种工具,来有效地收集、组织和分析多源数据,以及辅助迁移转化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迁移转化的规律性。

从迁移转化的角度来看,环境的变化是微观到宏观的一个复合过程,它涉及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多种转化,为科学研究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也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因此,研究迁移转化规律非常重要,能够指导我们对环境变化做出正确的评估和决策。

总之,迁移转化是一种宝贵的自然现象,它反映出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规律。

污染物在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

污染物在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

Dr. Zhu, Department of Geochemistry and
3
Environmental Science
污染物在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
污染物的迁移 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 消失的过程
迁移的方式 机械迁移 物理—化学迁移(最重要的方式) 生物迁移
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常常相伴进行
1
污染物的迁移
无机污染物的迁移
溶解-沉淀、氧化-还原、水解、配位和鳌合、吸附和解吸附
有机污染物的迁移
化学分解、光化学分解、生物分解
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实现迁移 通过食物
污染物的转化 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 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污染物转化的方式 蒸发、渗透、凝聚、吸附和放射性元素蜕变物理过程实现转化 光化学氧化、氧化还原和配位络合、水解等化学作用实现转化 生物的吸收、代谢实现转化

遗传转化技术

遗传转化技术

遗传转化技术遗传转化技术(Genetic transformation)是一种将外源DNA导入目标细胞以改变其遗传性状的生物技术。

通过遗传转化技术,科学家可以将特定基因导入目标生物体,从而使其表达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或产生特定的代谢产物。

这项技术在农业、医学和生物学研究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改良农作物、生产药物和研究基因功能等。

本文将从遗传转化技术的原理、方法、应用和未来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遗传转化技术的原理遗传转化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将外源DNA导入目标细胞,使其在目标细胞中稳定表达而产生特定的遗传性状。

这一过程包括DNA的导入、整合和表达等步骤,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步骤。

1. DNA的导入DNA的导入是遗传转化的第一步,有多种方法可实现DNA的导入,包括化学转化、生物弹道法、冷冻转化法等。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冷冻转化法和冷冻方式使DNA导入目标细胞。

此外,也可以利用质粒、病毒和细菌等载体将DNA导入目标细胞。

2. DNA的整合DNA的整合是指外源DNA在目标细胞中的稳定整合,以确保其可以稳定地在细胞中传递和复制。

整合是遗传转化的关键步骤,其研究是提高转化效率和稳定性的重要途径。

3. DNA的表达DNA的表达是指外源DNA在目标细胞中被转录和翻译,最终产生特定的蛋白质或代谢产物。

DNA的表达与其整合程度、基因调控、转录水平等因素有关,对DNA的表达进行调控是提高遗传转化效率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二、遗传转化技术的方法在遗传转化技术中,有多种方法可以将外源DNA导入目标细胞,并实现其稳定表达。

这些方法包括冷冻转化法、生物弹道法、基因枪法、质粒介导和病毒介导等,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冷冻转化法冷冻转化法是通过使目标细胞在低温条件下,先后进行冷冻和解冻,并向其注入DNA,利用渗透剂和真核细胞基因组重复生成的能力,使外源DNA稳定地整合到目标细胞的方法。

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多种生物体。

名词解释迁移

名词解释迁移

迁移简介迁移是指将某个物体、人员或系统从一个地方或状态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或状态的过程。

在不同的领域中,迁移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等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迁移进行解释和探讨。

生物学中的迁移生物学中的迁移是指动物或植物由于环境条件变化而改变栖息地或繁殖地的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是为了寻找更适宜的生存条件、资源或繁殖环境。

生物迁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周期性迁移和永久性迁移。

周期性迁移是指动物在特定季节中进行的定期迁徙,例如候鸟每年春秋两季之间的往来迁徙。

这种类型的迁移对于动物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能够帮助它们适应季节变化和寻找更适宜的食物和栖息地。

永久性迁移则是指动植物从一个地区永久性地搬迁到另一个地区。

这种类型的迁移通常发生在环境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例如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层融化,使得北极熊只能向更北方的地区迁移。

永久性迁移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分布上起着重要作用。

计算机科学中的迁移在计算机科学中,迁移通常指将一个系统、应用程序或数据从一个平台或环境迁移到另一个平台或环境的过程。

这种迁移可以是由于硬件设备升级、软件版本更新、数据中心搬迁等原因所引起的。

在软件开发中,应用程序的迁移通常涉及到代码的修改和适配。

当一个应用程序从一个操作系统迁移到另一个操作系统时,开发人员可能需要修改一些底层接口调用和系统依赖项,以确保应用程序能够在新环境中正常运行。

数据迁移是指将数据从一个存储系统或数据库转移到另一个存储系统或数据库的过程。

这种迁移通常需要考虑数据格式兼容性、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数据迁移是大规模系统升级和维护的重要环节。

社会学中的迁移社会学中的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和过程。

这种迁移可以是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所引起的,通常涉及到大量的人口流动和社会变迁。

人口迁移对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农民工迁徙是中国近年来最显著的人口迁移现象之一,它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

医学知识之迁移

医学知识之迁移

迁移迁移或称移居(migration)是指具有某一基因频率群体的一部分,因某种原因移至基因频率不同的另一群体,并杂交定居,从而改变了群体的基因频率,这种影响也称迁移压力(migration pressure)。

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群体中。

大规模的迁移会形成强烈的迁移压力引起群体遗传结构的改变。

与遗传漂变相反,这时,基因横跨种群障碍而慢慢扩散,造成一个大群体的基因频率逐渐改变,此过程称为基因流(gene flow),意为大群体间,由于迁移而造成基因交流,使群体间的基因差异逐渐消失。

基因差异消失的快慢,取决于移居群体与接受群体间该基因频率的差异和每代移入基因的比例。

小群体移入大群体影响小,大群体移入小群体影响大。

对ABO血型不同等位基因频率在世界群体中分布的调查,提供了基因流一种很好的例证。

ABO血型的B等位基因频率从东亚的0.30降至西欧的0.06,就是由于B基因在东方的原始突变后逐渐扩散到更多的西欧群体中。

从东亚到西欧,由20%-30%逐渐下降至10%-20%、1 0%-15%、5%-10%、0-5%。

又如苯硫脲的味盲者频率及其基因频率在欧洲及西亚白种人高,而在我国汉族中低,但在我国宁夏甘肃一带回族聚居的人群中处于两者之间。

这可能是西亚波斯人在唐代经丝绸之路到当时长安进行贸易,以后又在附近定居,与汉族通婚,逐渐形成的一个群体。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换思路分析思考,迁移转化巧妙解题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蒋仪
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往往遇到一些问题,如果按照原来应用题的类型的解题思路去思考解答,很多时候难以下手,有时甚至很难解答。

但如果变换另一种方法去思考,把一些较复杂的新接触的问题,迁移、转化成另一种学生已学过的问题来解答,促使知识的正迁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

就比较容易理解、接受与掌握。

如:
一、把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转化为和倍数问题。

例1、某车间有工人65人,已知有女工人数是男工的6/7,这个车间男、女工各有多少人?
这道题是分数应用题,如果用分数应用题三种类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去解答,初学时一般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困难。

但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有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已知车间男女工人的总和(65人)与表示车间男女人数相等关系的关键句,(女工人数是男工的6/7),求男女工各有多少人?
这道题的数量关系与和倍关系问题极为相似。

如果把表示男女工人数的分数关系,转化为表示男女工人数的倍数关系,就可以把分数应用题转化为“和倍”问题来解答了。

为此,可把题中表示男女工人数关系的关键句--“女工人数是男工的”转化为倍数关系,这就是解题的关键了。

怎样转化呢?首先要确定哪一种量为一倍量,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单位1”。

因为题中表示等量关系的词句--“女工人数是男工的”,通常把“是、等于”后面的量“男工人数”看作一倍量(单位1)。

因女工人数=男工人数的6/7,即把男工人数看作“1”,则女工是“”根据“和倍问题”的数量关系。

=1倍量。

即可列式为:
男工人数:65÷(1+6/7)=35(人)
女工人数:35×6/7=30(人)
或65-35=30(人)
这样的“转化”,是利用学生原有的旧知识,运用正迁移的方法,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清晰地表达出来。

二、把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转化为“差倍问题”。

例2、某车间的女工人数是男工的,男工比女工多5人。

求男工女工各有多少人?
这道题的主要特点是“男工人数比女工多5人”,这是男工人数与女工人数的差。

还有一句表示男女工人数关系的关键句:女工人数是男工的。

这些数量关系与差倍问题极为相似。

因此,我们同样可以按上述方法。

把这个问题转化为“差倍”问题来进行解答。

数量关系:=一倍量
列式为:男工人数:5(1-)=35(人)
女工人数:35=30(人)
或:35-5=30(人)
综上所述,应通过“迁移,转化”的方法,疏通学生的思路和解题方法,再把“倍数问题”和百分数问题进行相比较、区别,揭示其内在联系,找出解题的规律与关键。

这类题的解题规律是:已知“和数”或“差数”就必须去找与其相对应的“和倍”或“差倍”,或分率的和(分差率)。

再按照:和(差)数和(差)倍,(或分率和、差)=一倍数(单位“1”的数)。

这样以桥引路,把前后所学的知识有机地联系、结合。

使之前后贯通,融为一体,举一反三,收效较大。

三、整体“1”的转化。

例3、某人看一本课外书已看的页数是未看的页数的。

如果再看45页,则已经看的页数是未看的页数的。

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从这道题中出现含有分率的关键句来看,两个分率都是以未看的页数当做单位“1”,都是以已经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作比较的,再仔细去想一下,虽然两个分率的出现都是以未看的页数作单位“1”。

但未看的页数前后两次是不同的,两次已经看的页数也当然不同了,也就是说,两个分率所依的标准量“1”前后不一样。

那么,怎样的页数才是不变的呢?显然不管已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怎样变化,这本书的总页数始终是不变的,抓住这点,就抓住了解这类题的关键,我们从这点出发,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当已看的页数为2份时,未看的页数则占5份,即总页数为(2+5)份,即已经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

当已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发生变化后,已看的占了3份,未看的页数占了5份,则已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

那么为什么已看的页数所占总页数的分率会不同呢?很明显是由于后来再看了45页,这是引起分率不同变化的原因.也就是说已经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与它的的页数相差了45页,从这里可以想到,如果我们找到了45页所对应的分率(-)那么就可以求出全书的总页数了。

45(-)=504(页)。

从上面的分析,使我们懂得了一个数理,已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
(后来占总数的)时。

已经不是把未看的页数看作单位“1”了,而是以全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这是一个不变量)。

也就是说题中的单位“1”已经转化,这个转化仍然是要借助原题中的“1”这个原始条件才能实现。

因此,对于题中标准量“1”不统一的题型,就必须利用原来部分的“1”,,转化为总整体的“1”这个不变量,统一标准量,这便是解这类题的关键所在。

四、比与分率的转化。

例4、甲乙丙三人有一批图书,甲的图书数与乙的图书数的比是9:8,乙的图书数与丙的图书数的比是3:5,已知丙的图书数比甲的多39本,求乙的图书有多少本?
这道题的数据以“比”的形式出现,若用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来解,需要用到连比的知识,解题的难度则较大,解题较为复杂,若把甲乙丙三人图书数的比转化为“分率”关系,那么解答就方便多了.因为乙的图书数与甲的图书数都有“比率”联系,故可把乙的图书数看作单位“1”。

从线段图中可得到“甲的图书数是乙的图书数的丙的图书数是乙的,即可找出丙的图书数比甲的图书数多39本的对应分率为(-)=由对应关系,即求得乙的图书数。

如图:
乙的图书为:39(-)=72(本)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转化是一种思路灵活,富有情趣的一种较为灵活的一种思维方式,能够从隐蔽的数量关系中,找出题目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把已经学习的知识前后联贯,融会贯通,在完整的系统的知识网络中纵横驰聘,从实际问题或数量关系的转化,从捷径中释惑消疑,达到解题的目的,并做到举一反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