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转化(1105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换思路分析思考,迁移转化巧妙解题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蒋仪
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往往遇到一些问题,如果按照原来应用题的类型的解题思路去思考解答,很多时候难以下手,有时甚至很难解答。但如果变换另一种方法去思考,把一些较复杂的新接触的问题,迁移、转化成另一种学生已学过的问题来解答,促使知识的正迁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理解、接受与掌握。如:
一、把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转化为和倍数问题。
例1、某车间有工人65人,已知有女工人数是男工的6/7,这个车间男、女工各有多少人?
这道题是分数应用题,如果用分数应用题三种类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去解答,初学时一般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困难。但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有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已知车间男女工人的总和(65人)与表示车间男女人数相等关系的关键句,(女工人数是男工的6/7),求男女工各有多少人?
这道题的数量关系与和倍关系问题极为相似。如果把表示男女工人数的分数关系,转化为表示男女工人数的倍数关系,就可以把分数应用题转化为“和倍”问题来解答了。为此,可把题中表示男女工人数关系的关键句--“女工人数是男工的”转化为倍数关系,这就是解题的关键了。怎样转化呢?首先要确定哪一种量为一倍量,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单位1”。因为题中表示等量关系的词句--“女工人数是男工的”,通常把“是、等于”后面的量“男工人数”看作一倍量(单位1)。因女工人数=男工人数的6/7,即把男工人数看作“1”,则女工是“”根据“和倍问题”的数量关系。
=1倍量。即可列式为:
男工人数:65÷(1+6/7)=35(人)
女工人数:35×6/7=30(人)
或65-35=30(人)
这样的“转化”,是利用学生原有的旧知识,运用正迁移的方法,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清晰地表达出来。
二、把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转化为“差倍问题”。
例2、某车间的女工人数是男工的,男工比女工多5人。求男工女工各有多少人?
这道题的主要特点是“男工人数比女工多5人”,这是男工人数与女工人数的差。还有一句表示男女工人数关系的关键句:女工人数是男工的。这些数量关系与差倍问题极为相似。因此,我们同样可以按上述方法。把这个问题转化为“差倍”问题来进行解答。
数量关系:=一倍量
列式为:男工人数:5(1-)=35(人)
女工人数:35=30(人)
或:35-5=30(人)
综上所述,应通过“迁移,转化”的方法,疏通学生的思路和解题方法,再把“倍数问题”和百分数问题进行相比较、区别,揭示其内在联系,找出解题的规律与关键。这类题的解题规律是:已知“和数”或“差数”就必须去找与其相对应的“和倍”或“差倍”,或分率的和(分差率)。再按照:和(差)数和(差)倍,(或分率和、差)=一倍数(单位“1”的数)。这样以桥引路,把前后所学的知识有机地联系、结合。使之前后贯通,融为一体,举一反三,收效较大。
三、整体“1”的转化。
例3、某人看一本课外书已看的页数是未看的页数的。如果再看45页,则已经看的页数是未看的页数的。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从这道题中出现含有分率的关键句来看,两个分率都是以未看的页数当做单位“1”,都是以已经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作比较的,再仔细去想一下,虽然两个分率的出现都是以未看的页数作单位“1”。但未看的页数前后两次是不同的,两次已经看的页数也当然不同了,也就是说,两个分率所依的标准量“1”前后不一样。那么,怎样的页数才是不变的呢?显然不管已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怎样变化,这本书的总页数始终是不变的,抓住这点,就抓住了解这类题的关键,我们从这点出发,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当已看的页数为2份时,未看的页数则占5份,即总页数为(2+5)份,即已经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当已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发生变化后,已看的占了3份,未看的页数占了5份,则已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
那么为什么已看的页数所占总页数的分率会不同呢?很明显是由于后来再看了45页,这是引起分率不同变化的原因.也就是说已经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与它的的页数相差了45页,从这里可以想到,如果我们找到了45页所对应的分率(-)那么就可以求出全书的总页数了。
45(-)=504(页)。
从上面的分析,使我们懂得了一个数理,已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
(后来占总数的)时。已经不是把未看的页数看作单位“1”了,而是以全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这是一个不变量)。也就是说题中的单位“1”已经转化,这个转化仍然是要借助原题中的“1”这个原始条件才能实现。因此,对于题中标准量“1”不统一的题型,就必须利用原来部分的“1”,,转化为总整体的“1”这个不变量,统一标准量,这便是解这类题的关键所在。
四、比与分率的转化。
例4、甲乙丙三人有一批图书,甲的图书数与乙的图书数的比是9:8,乙的图书数与丙的图书数的比是3:5,已知丙的图书数比甲的多39本,求乙的图书有多少本?
这道题的数据以“比”的形式出现,若用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来解,需要用到连比的知识,解题的难度则较大,解题较为复杂,若把甲乙丙三人图书数的比转化为“分率”关系,那么解答就方便多了.因为乙的图书数与甲的图书数都有“比率”联系,故可把乙的图书数看作单位“1”。从线段图中可得到“甲的图书数是乙的图书数的丙的图书数是乙的,即可找出丙的图书数比甲的图书数多39本的对应分率为(-)=由对应关系,即求得乙的图书数。如图:
乙的图书为:39(-)=72(本)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转化是一种思路灵活,富有情趣的一种较为灵活的一种思维方式,能够从隐蔽的数量关系中,找出题目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把已经学习的知识前后联贯,融会贯通,在完整的系统的知识网络中纵横驰聘,从实际问题或数量关系的转化,从捷径中释惑消疑,达到解题的目的,并做到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