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0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五版第十章三四节
立法形式
世界各国 新闻法规 的形式
以立法形式颁布的《新闻法》被欧洲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其特点是法 院审理案件只能依据和服从《新闻法》。
以判例法为标准
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案件,即判例法,没有成 文的《新闻法》,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通用。
将新闻法规混入其他专用法律条款
为什么新闻媒介践行了新闻自由权
新闻媒介为了生存、发展,向公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和意见。 一旦新闻媒介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要,那么他们就无法生存。因此 为了满足公众对各种信息的需求,新闻媒介就必须拥有一定的新闻自 由,即出版权、采访权、发表权。在这个意义上,新闻媒介争取自由 的努力代表了人民的欲望和要求。
有些国家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而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 《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他专用法律条款中,如《少年 法》、《保密法》等,在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中采用,中国目前 也是如此。
新闻法规
当谈论新闻法规的时候,我们应该记住:保护新闻 自由,只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现代国家最大、最主要 的一条新闻法规。
谁拥有新闻自由权?
新闻自由权属于人民所有
中国:1982年12月颁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明确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 威的自由。”
西方:西方各国的宪法或《人权宣言》都规定的很明确:每一个公
民都拥有新闻自由权。
新闻媒介和公民自由权之间的关系
公民的新闻自由是不可转让的,人民从来没有也不可能 委托任何机构来行使新闻自由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实 践新闻自由权的是新闻媒介。
国家安全法
新闻媒介不得以任何 形式危害国家安全, 尽管表述不同,但这 是各国新闻法规不可 或缺的条文。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内容:1、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2、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
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5、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6、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畅想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7、坚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8、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统一.9、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增强生机和活力。
10、切实加强新闻工作队伍的建设。
【一章新闻的本源】1、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2、新闻的本源是事实3、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4、新闻的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二章新闻真实】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1、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2、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二、坚持真实性原则:1、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2、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
3、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
4、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三、杜绝虚假新闻1、要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学习和教育,使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杜绝虚假新闻、抵制虚假新闻的自觉性。
2、要强化新闻职业道德意识,努力提高新闻职业道德水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抵制金钱诱惑和各种之风的影响3、要针对新形势下媒体发展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新闻媒体内部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有效制约的能力。
【三章新闻价值】一、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二、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七版笔记整理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七版笔记整理》序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新闻传播的方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深刻地理解新闻学这门学科,以应对信息的挑战。
本文将围绕着《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七版笔记整理》这一主题,从浅入深地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新闻学的定义在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第七版中,对新闻学的定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新闻的价值观、伦理道德、法律规范等多个方面。
通过阅读这一主题,我们可以了解到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以及新闻的特点和功能。
二、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新闻学概论中,李良荣着重强调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指出新闻应该具有真实的报道基础和客观的传播观点。
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信息的快速传播和获取,假新闻和谣言也时常出现。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新闻传播中保持真实性和客观性,以及如何辨别和抵制假新闻的影响。
三、新闻传播的道德和伦理除了真实性和客观性,新闻传播还涉及到道德和伦理的问题。
在新闻学概论中,李良荣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这一主题对于我们理解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新闻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深入思考。
四、新闻与公共关系新闻与公共关系是新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话题。
在李良荣的著作中,他对新闻与公共关系的关系和互动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新闻传播对公共意识形态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性。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新闻与公共关系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七版笔记整理》这一主题是非常有价值的。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学习和思考,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闻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客观性和道德伦理,以及新闻与公共关系的互动影响。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配套题库(6-10章)【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配套题库(6-10章)【圣才出品】第六章互联网与新媒体一、概念题1.即时(华南理工2019年研)答:即时是新媒体的特点之一,是指立即得到结果。
新媒体的即时性,首先与互联网在传播技术上的优势相关,但更重要的是网民的积极参与,尤其是Web2.0时代下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出现,进一步发挥了互联网在即时传播上的特色。
即时信息是相对较新的交流方式,它通过即时工具发送,广泛应用的包括腾讯QQ、微信、飞信等。
2.互联网电视(人大2015年研;中山大学2015年研)答:互联网电视(NTV,Network Television)又称网络电视,是指以宽带网络为载体,以视音频等多媒体为形式,以互动个性化为特性,为所有宽带终端用户提供全方位、有偿服务的业务。
互联网电视在数字化和网络化背景下产生,是互联网网络技术与电视技术结合的产物。
在整合电视与网络两大传播媒介的过程中,网络电视既保留了电视形象直观、生动灵活的表现特点,又具有了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特征,是综合两种传播媒介优势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
3.IPTV(复旦大学2012年研)答:IPTV(Internet Protocol 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指通过可控、可管理、安全传送并具有QoS保证的无线或有线IP网络,提供包括视频、音频(包括语音文本、图形和数据)等业务在内的多媒体业务。
其中,接收终端包括电视机、掌上电脑、手机、移动电视及其他类似终端。
IP电视可以分为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和互联网交互式网络电视两种,前者通过电信网进行节目传输,后者则以互联网为传输渠道。
交互式网络电视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扩展了“看电视”的概念。
它是由广电或者通信运营商建立IP专网(有别于传统的同轴电缆有线电视网络)用于承载IP化的数字视频内容,用户终端安装IP机顶盒进行流媒体接收和解码的数字电视业务模式。
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交互功能。
二、简答题1.请解释何为“两个舆论场”,当前“两个舆论场”发生哪些新变化。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超详细笔记(新闻和传播学考研必备)
找了好长时间的资料然后自己整合一遍,重点无一遗漏,格式都调整完毕,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患者请放心使用。
——Hiason绪论第一节新闻学新闻学的定义: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学内容:新闻理论(理论),新闻史(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应用),媒介管理与经营(应用)新闻学的形成:世界的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
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第二节新闻学与新闻工作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2、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3、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四种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党报理论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
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主要观点:1、报刊独立自主,受政府的干涉报刊和政府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张,报刊是独立自主的,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
政府的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来保护新闻自由,为新闻媒介的采访、发布新闻提供种种方便。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资产阶级的理论先驱们从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出发,认为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外,公众舆论无疑也是约束权力的一种权力。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6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6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学1定义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新闻理论。
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
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2)新闻史。
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
它既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教材,又供当前的新闻工作者借鉴。
(3)新闻业务。
总结、研究各种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4)媒介管理与经营。
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对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研究媒介内部的管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等。
新闻业务及媒介管理与经营属于新闻学应用部分。
3历史(1)世界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
在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闻学逐渐融入大众传播学。
(2)我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年出版)、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出版)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年出版),这三本著作构筑了我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二、新闻学和新闻工作(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新闻工作者每天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
(2)在媒介报道的专业领域,记者、编辑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3)无论何种媒体,记者、编辑都需要运用语言。
新版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高教、人民出版社)第一章新闻本源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
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基本条件:1.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2.生产力发展水平能够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手段。
两种不同的起源观:1.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需求,新闻传播的内容来自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种种事实。
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队新闻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2.资本主义新闻学把新闻起源这一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心理现象,认为新闻是为了本能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在前,新闻在后。
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1.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作用,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
2.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述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描述事实。
3.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不会随着人们的意愿而改变。
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政治性,趣味性),也是被事实所决定的。
新闻对事实有着绝对的依赖性。
二、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事实是反映的对象,新闻是反映的产物。
也就是说,新闻是一种源于客观事实,依附客观事实,为客观事实所决定、所派生的,同时又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后的精神产品。
报道者对事实的选择是必然的,因为1.首先是由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所决定的。
2.每家媒体都有自己特殊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重点领域。
3.对事实进行选择绝不意味着可以歪曲事实、背离事实、随心所欲地改变事实。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新闻的含义:1.新近发生的新鲜事情、现象和奇闻轶事。
2.报纸。
3.新闻事业(新闻单位、新闻机构)4.新闻报道(各类消息)陆定一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一、真实准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最根本的属性和最基本的特征。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6版目录对比
绪论第一节新闻学第二节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第四节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第一章新闻活动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第三节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第四节新闻活动的渠道第二章新闻第一节新闻的基本特点第二节两种新闻定义第三节新闻本源第四节新闻要素第五节新闻类别第三章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规定(新增)第一节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第二节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第三节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第四节维护新闻真实性永远在路上(新增)第四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第一节新闻与信息第二节新闻与宣传第三节新闻与舆论第五章新闻事业的产生第一节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第二节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第三节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第四节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第六章互联网与新媒体(变动)第一节互联网与新媒体第二节互联网--一场新的传播革命第三节新老媒体互动构建舆论新格局第四节争夺传播主导权-新传播革命的新课题第七章互联网造就传媒业新业态(新增)第一节新媒体持续冲击大众传媒第二节新闻生产:从专业化到社会化第三节新闻接收:从受众到用户第四节新闻机构:从单一媒体到融合媒体第五节新闻体制:从单一国企体制到混合体制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第一节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第二节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第三节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第四节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第五节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第六节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第九章新闻媒介的性质第一节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第二节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第三节新闻媒体产品的商品性第四节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第十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第二节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第三节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第四节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第五节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第十一章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新增)第一节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第二节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一项基本制度第三节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第十二章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新增)第一节舆论监督与舆情引导相辅相成第二节舆论引导第三节舆论监督第四节舆论新格局第十三章大众传媒与社会第一节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第二节大众传媒与政治第三节大众传媒与经济第四节大众传媒与文化第五节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第十四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第一节新闻自由的含义第二节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第三节新闻自由属于人民第四节新闻法规第十五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第一节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系第二节国家对媒介的管理第三节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第四节中央厨房的新闻生产模式(新增)第十六章传媒业经营第一节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第二节传媒业经营的基本目标第三节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第四节互联网宣告精准营销的来临第十七章新闻媒介的受众第一节受众是谁第二节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第三节受众的特点第四节受众的细分第五节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第六节受众的权利第七节受众和媒体认知第八节受众地位的新变化第十八章新闻生产和新闻选择第一节决定新闻生产的因素第二节新闻生产的场域第三节新闻选择和新闻选择的标准第四节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第十九章新闻工作者修养第一节新闻专业理念第二节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第三节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第二十章中国的新闻改革(变动)第一节40年四次跨越第二节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第三节学科建设: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
参考书目李良荣新闻学概论
参考书目李良荣新闻学概论
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是一本经典的新闻学教材,适用于新闻学专业的学生以及对新闻学感兴趣的读者。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内容丰富全面,涵盖了新闻的定义、新闻的本质特征、新闻价值判断、新闻素质和技能训练等方面。
《新闻学概论》分为七章,首先从新闻的概念、新闻事实的选题和报道等方面引入读者,然后深入探讨新闻的存在形态、新闻的历史发展及新闻与社会关系等内容。
接着,书中还介绍了新闻素质和职业道德,强调新闻从业人员应具备的道德标准和职业态度。
最后,本书还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解析了新闻报道的规范和技巧。
通过学习《新闻学概论》,读者可以获得深入的新闻学知识,了解新闻的本质和价值,培养正确的新闻观念和职业素养,提高新闻写作和报道的能力。
这本书不仅对新闻从业人员有指导作用,也对广大公众了解与判断新闻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而言,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是一本权威的、系统的新闻学教材,对于学习新闻学和提升新闻素养具有重要价值,是初学者和专业人士的必读之作。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
找了好长时间的资料然后自己整合一遍,重点无一遗漏,格式都调整完毕,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患者请放心使用。
——Hiason绪论第一节新闻学新闻学的定义: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学内容:新闻理论(理论),新闻史(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应用),媒介管理与经营(应用)新闻学的形成:世界的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
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第二节新闻学与新闻工作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2、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3、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四种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党报理论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
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主要观点:1、报刊独立自主,受政府的干涉报刊和政府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张,报刊是独立自主的,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
政府的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来保护新闻自由,为新闻媒介的采访、发布新闻提供种种方便。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资产阶级的理论先驱们从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出发,认为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外,公众舆论无疑也是约束权力的一种权力。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强化习题及答案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强化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新闻活动一、选择题1(新闻活动是( )A(人类传播新闻的活动 B(人类接受新闻的活动C(人类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活动 D(人类相互交往的活动2(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的特点( )A(新闻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 B(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复杂C(传递新闻的手段更加多样 D(产生了专门从事采集、传递新闻(情报)的专职人员3(新闻活动的渠道有( )A(亲身传播 B(小众传播 C(大众传播 D(群体传播二、名词解释1(新闻2(新闻活动三、简答题1(人类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原因是什么,2(简述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3(简述人们获取新闻、交流信息的不同渠道的特点。
4(简述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新闻传播活动演进的特点。
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C 2(ABC 3(ACD二、名词解释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活动是人类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活动。
三、简答题1(答案要点人类社会的联系必须通过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传播的量变道质变的过程是从自在的传播到自为的传播。
2、答案要点1、生存需求激发新闻传播行为新闻起源要回答新闻传播活动发生与发展的最早动因。
原始人类在与自然灾害、野兽、外族入侵的斗争中,必须进行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新闻传播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2、在新闻起源问题上对群居说与好奇说的批判。
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是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为了生存与发展,人类才群居在一起,以沟通交流。
人类的群居与好奇是新闻传播行为发生的间接原因,不是直接原因。
3(答案要点(1)亲身传播是个人对个人的传播。
主要包括:文字传播、体态语传播、信号传播。
(2)大众传播中国习惯上只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三种,西方还包括杂志、书籍、电影、网络七种。
(3)群体传播是一个人对一群人所进行的传播。
常见的有群众集会、新闻发布会、座谈会、各种讲座、报告会、小组讨论会。
4(答案要点(1)原始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原始社人的采集食物、狩猎和战争从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是许多人一起协同行动,需要相互通报信息。
新闻学概论要点总结(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要点总结(李良荣)一、新闻与宣传新闻与宣传相关,人们常说“新闻宣传”,新闻也要达到宣传的效果。
但新闻不等于宣传。
新闻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是,目的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是传播观点和观念,引导人们按照宣传者的思想行事,或者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是“传者扬其理”。
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二、新闻与舆论“新闻舆论”这个词,人们常常用,二者的确紧密相关。
但二者也是有区别的,新闻不等于舆论。
新闻是媒体发布的刚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
新闻传播是有组织的,是自为的。
舆论传播具有无序性,是自发的。
新闻可以反映媒体或者记者的见解,是媒体倾向的反映。
舆论必须具有群众性,是大多数人的看法。
三、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人们常说“新闻传播”。
新闻要让人们知晓,其途径就是传播。
所以,新闻学与传播学很相关。
但新闻学不是传播学,二者侧重点与研究方法不一样。
刚才说了新闻学的概念。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交流的学科,重在对人们的传播活动和受众的接受心理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学理阐释。
新闻学是对新闻历史、新闻构成方式、新闻传播行为的实践总结和学理分析,较为微观。
而传播学是对人类传播活动进行归纳、演绎和验证,大量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机制。
较为宏观。
四、意媒的概念构成有声的信息符号,这是人类最早的意媒。
意媒是人类表意的符号系统,用其了解对方的发现或向对方告知某些事情。
语言意媒是人类表达思维的工具,思维对象及其活动构成意媒的内容,语言表达则是思维形式。
五、传播史上的几次变革第一次革命:手抄媒体的形成;第二次革命:印刷媒体的形成;第三次革命:广播的诞生;第四次革命:电视的诞生;第五次革命:互联网六、新闻的成分和要素新闻的成分是指构成新闻中事实的各个细小的部分,表现为事实的多种要素。
包括事象、事实和事态。
事实:是真是存在的具体事物,多表现为事件的客观存在。
事象:是构成事实的最小元素,使新闻呈现出事象的复合性、运动性和可感性。
传播学笔记李良荣
第十章新闻媒介的受众本章重点:l受众是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
具体说就是读者、观众、听众。
l 受众对媒介的影响①决定着媒介内容的选择②决定着媒介的风格③决定着媒体改革的方向和进程l 受众的特点1、广泛性。
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
新闻媒介的高度开放决定了受众的广泛性。
2、混杂性。
因为新闻媒介的受众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就相应造成了受众成员的混杂性特征。
3、隐蔽性。
受众对媒介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l 受众新特点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为旺盛的信息需求。
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尤为强烈。
(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
(受众对决策参考性信息需求增加)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需求的多元与分化。
(受众呈现出多元与分化)l 受众的细分六种分类方法: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分,可以划分为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彼此交叉。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的次属群体。
3、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可以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
稳定受众是各个媒体的重点争取对象。
4、按照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可以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
主要是依信息需求的指向性的清晰程度来划分的。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
凡是已经确定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称为现实受众。
凡是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是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称为潜在受众,即其具备成为媒介受众的可能性。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以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第十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本章重点:l 我国新闻工作五项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群众性原则、战斗性原则、党性原则。
l 新闻真实性1、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
找了好长时间的资料然后自己整合一遍,重点无一遗漏,格式都调整完毕,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患者请放心使用。
——Hiason绪论第一节新闻学新闻学的定义: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学内容:新闻理论(理论),新闻史(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应用),媒介管理与经营(应用)新闻学的形成:世界的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
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第二节新闻学与新闻工作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2、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3、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四种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党报理论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
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主要观点:1、报刊独立自主,受政府的干涉报刊和政府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张,报刊是独立自主的,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
政府的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来保护新闻自由,为新闻媒介的采访、发布新闻提供种种方便。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资产阶级的理论先驱们从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出发,认为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外,公众舆论无疑也是约束权力的一种权力。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第三章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新闻与信息 新闻与宣传 新闻与舆论
新闻与信息
新闻是一种信息。 信息,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它以物质的 属性和运动状态为内容,并且总是借助于一 定的物质载体传输或贮存,任何物质都具有 作为信息源的属性,都以某种形式向外发送 信息。
信息的特点
客观性 是客观世界的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是一种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抽象性 是一个既没有大小、也没有重量的非实体的 抽象物。 可识别性 是能够通过人的感官被接受与识别的。
1、变动产生新闻,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变动 加速,生产的分工大大地精细了。社会急剧 变化,产生大量新闻信息 2、关系决定需求,社会规模的扩大,打破了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的联系紧密了, 世界各地的事情与自己的切身利益越来越密 切,人们对新闻的需求量激增。 3、大量初等、中等、高等学校兴办起来,客 观上为报纸提供了读者群。
第二章 新闻
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事实(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实在性 确定性 可认知性 可陈述性
新闻本源 新闻的定义和特征 新闻要素 新闻类别 导语
新闻传播的要求
新闻的本源
探讨的是新闻和事实的关系问题 用事实说话:在如实的报道新闻的基础上, 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的表达 报道者的立场与观点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手 法。
电视
电视——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 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广播是耳朵的延伸,电视是眼睛的延伸。 从报纸到广播再到电视,从印刷文字到声音 再到声画和一,传媒朝着更迅速、更广泛、 更逼真的方向发展。
近代汉字报纸
内容: 包括皇帝的圣谕、朝廷公布的法令、大臣的 奏折 近代中文报纸: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1815年,马六甲出版 《特选撮要每月纪传》1833年,广东、新加 坡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3年,广东出版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圣才出品】
第十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10.1 知识框架图10.2 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一、新闻自由的含义(1)新闻自由是指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包括:不受批准,自由出版报刊,即不必向政府申请营业执照或交付保证金,在政治上、经济上不受限制,人人都拥有出版权;不受任何形式的事先审查,可以发布任何新闻和发表任何意见;不受限制地自由接近新闻源。
(2)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提出: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这一思想在西方各国被视为新闻自由的圭臬。
二、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1.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历程(1)第一时期(16~17世纪),封建王朝采取高压政策妄图扼杀出版自由。
①在欧洲各封建王朝扼杀出版社的禁令中,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是英国都铎王朝于1586年颁布的《星法院法令》,它成为欧洲各国王朝上百年出版禁令的范本。
②在星法院法令颁布以后的近百年历史里,传播新闻仍以不定期出版的新闻书为主,宣传宗教改革、传播启蒙思想则以政论小册子为主,秘密印刷,暗中流传。
(2)第二时期(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①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序幕,代表资产阶级的国会派与保皇派都有自己的宣传报刊。
②法国大革命时期(1789—1794年)的报刊以政论为主,大力鼓吹推翻僧侣和贵族统治的革命,其中《杜歇老爹报》《铁嘴报》等名噪一时。
(3)第三时期(17~19世纪),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控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①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以后,都以不同形式宣布出版自由、言论自由。
a.英国。
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英国议会控制权力,实现议会君主制,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宣布“国王不得干涉人民的言论自由”。
b.美国。
1791年12月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其中第一条明载:“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
”c.法国。
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第11条规定:“思想与意见的自由交换,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3版
※绪论※◎1新闻学:定义、中心议题、研究内容◎2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新闻工作极其相关涉及内容◎3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4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一、名词解释: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3、新闻主导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二、简答1、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第一、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第二、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内涵和原则是什么?第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
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
第二、其主要内涵是:1)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
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措施是保护新闻自由。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
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休整”理论。
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
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4)对事实的信念。
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第三、本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
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6版目录对比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6版目录对比绪论第一节新闻学第二节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第四节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第一章新闻活动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第三节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第四节新闻活动的渠道第二章新闻第一节新闻的基本特点第二节两种新闻定义第三节新闻本源第四节新闻要素第五节新闻类别第三章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规定(新增)第一节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第二节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第三节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第四节维护新闻真实性永远在路上(新增)第四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第一节新闻与信息第二节新闻与宣传第三节新闻与舆论第五章新闻事业的产生第一节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第二节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第三节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第四节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第六章互联网与新媒体(变动)第一节互联网与新媒体第二节互联网--一场新的传播革命第三节新老媒体互动构建舆论新格局第四节争夺传播主导权-新传播革命的新课题第七章互联网造就传媒业新业态(新增)第一节新媒体持续冲击大众传媒第二节新闻生产:从专业化到社会化第三节新闻接收:从受众到用户第四节新闻机构:从单一媒体到融合媒体第五节新闻体制:从单一国企体制到混合体制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第一节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第二节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第三节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第四节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第五节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第六节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第九章新闻媒介的性质第一节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第二节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第三节新闻媒体产品的商品性第四节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第十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第二节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第三节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第四节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第五节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第十一章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新增)第一节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第二节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一项基本制度第三节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第十二章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新增)第一节舆论监督与舆情引导相辅相成第二节舆论引导第三节舆论监督第四节舆论新格局第十三章大众传媒与社会第一节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第二节大众传媒与政治第三节大众传媒与经济第四节大众传媒与文化第五节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第十四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第一节新闻自由的含义第二节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第三节新闻自由属于人民第四节新闻法规第十五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第一节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系第二节国家对媒介的管理第三节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第四节中央厨房的新闻生产模式(新增)第十六章传媒业经营第一节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第二节传媒业经营的基本目标第三节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第四节互联网宣告精准营销的来临第十七章新闻媒介的受众第一节受众是谁第二节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第三节受众的特点第四节受众的细分第五节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第六节受众的权利第七节受众和媒体认知第八节受众地位的新变化第十八章新闻生产和新闻选择第一节决定新闻生产的因素第二节新闻生产的场域第三节新闻选择和新闻选择的标准第四节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第十九章新闻工作者修养第一节新闻专业理念第二节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第三节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第二十章中国的新闻改革(变动)第一节40年四次跨越第二节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第三节学科建设: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0章
第十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本章重点:
l 受众是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
具体说就是读者、观众、听众。
l 受众对媒介的影响
①决定着媒介内容的选择
②决定着媒介的风格
③决定着媒体改革的方向和进程
l 受众的特点
1、广泛性。
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
新闻媒介的高度开放决定了受众的广泛性。
2、混杂性。
因为新闻媒介的受众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就相应造成了受众成员的混杂性特征。
3、隐蔽性。
受众对媒介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l 受众新特点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为旺盛的信息需求。
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尤为强烈。
(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
(受众对决策参考性信息需求增加)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需求的多元与分化。
(受众呈现出多元与分化)
l 受众的细分
六种分类方法:
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分,可以划分为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彼此交叉。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的次属群体。
3、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可以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
稳定受众是各个媒体的重点争取对象。
4、按照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可以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
主要是依信息需求的指向性的清晰程度来划分的。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
凡是已经确定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称为现实受众。
凡是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是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称为潜在受众,即其具备成为媒介受众的可能性。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以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l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受众定位就是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的问题。
包括一
家媒体的整体受众定位和各个版面、频道、栏目的特定受众定位两部分内容。
功能定位和受众定位是媒介经营策划的两大支点。
功能定位主要是着眼于媒介性质,受众定位是客观性的存在,是传播活动的起始点和归宿,是不以任何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的制约。
受众定位最终决定着媒介传播的成败得失。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在正确定位的总体指导原则(宽窄适度,范围适中)下确定核心受众群。
核心受众的确定主要要考虑的是以下四方面的要素:
1、受众区域定位。
地域是第一位的因素。
2、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
3、受众的年龄定位。
4、受众文化程度定位。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