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必修一第七单元课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案(教师用)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授课)
【理论支持】1.皮亚杰、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可能会接触不同的观点,其中一些可能对解决问题是无效的,澄清那些有错误的观点,将带来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观点的“升华”;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而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创设历史情境,触发学习者的多种感官体验形式。
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联系当时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分析中国外交政策制定和调整的背景;
介绍新中国外交活动的精彩片段,创设历史情境;
联系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史,对比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三、感态度价值观
对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说明“弱国无外交”,增强历史使命感;补充周恩来等人的外交活动,培养学生的礼仪风度;
通过精彩的片断,引导学生感悟历史。
2010考试说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阅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子目,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完成填空。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什么样的世界形势?
答案: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且走向对峙。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①“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就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一边倒”---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
阅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子目,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完成填空。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承认并且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答案:苏联
新中国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外交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是什么?
答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建国一周年,新中国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意义: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2、1949年毛泽东访问苏联,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意义:这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3、积极同临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
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1954年进一步修改,使内容及表达更加完整准确。)
①内容:“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
②意义: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为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同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4、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的。
(2)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内容: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万隆精神”:万隆会议所反映的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的精神。
背景: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干扰和破坏,与会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
影响:推动了会议取得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课内探究
一、导入新课:
准备5组材料,制作成幻灯片,依次播放:图片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3: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情景;材料4: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材料5: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建交原则的文字或音像资料。
看完后,请学生谈谈感受,说明新中国外交与近代半殖民地屈辱外交的区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由此导入第一目的学习。
二、检查预习情况:书面的加口头的
帮助学生列出本课主要知识点:确定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三条)
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与苏等17个国家建交
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三、布置学生自学:
1.学生自主探究题: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出席万隆会议?点拨方法:从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的目的和必要性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向亚非各国政府表明中国政府的和平诚意,向世界各国人民表明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友好的;为了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加强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发展友好关系。
2.小组合作探究题:
(1)在新的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何现实意义?
点拨方法:抓住关键词“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公认的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也是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基础。
(2)制约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点拨方法:多角度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点);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层建筑特别是阶级属性等等。
四、教师精讲点拨:
1.知识点辨析:
(1)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
清政府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则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如何理解“求同存异”中“同”和“异”?“同”:与会各国在近代大都有着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等等
2.探究题评析:
(1)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
3.规律总结:
(1)辨析备选项
特别是有的备选项,无论是史实还是观点都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意,因而具有较强的干扰性。
(2)运用观点: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继承与发展、对立与统一、个性与共性等,做题时要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进行选择。
4.方法指导:
(1)排除法
(2)比较法
(3)分析问题,明确要求
(4)结合问题读材料,获取信息
(5)紧扣问题,组织答案
二、课堂反馈训练: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参考答案:C
讲评策略: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建国初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更谈不上成为盟友,B选项不符合史实,中苏关系50年后期开始恶化,更不能说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中苏关系的恶化。D选项与题干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