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公式总结

合集下载

电工最全常见计算公式看看就懂了还有电工常用口诀

电工最全常见计算公式看看就懂了还有电工常用口诀

电工最全常见计算公式看看就懂了还有电工常用口诀1.电压计算公式:电压(V)=电流(A)×电阻(Ω)2.电流计算公式:电流(A)=电压(V)÷电阻(Ω)3.电阻计算公式:电阻(Ω)=电压(V)÷电流(A)4.电功率计算公式:电功率(W)=电压(V)×电流(A)5.电阻功率计算公式:电阻功率(W)=电流(A)²×电阻(Ω)6.有功功率计算公式:有功功率(W)=电压(V)×电流(A)×功率因数(PF)7.无功功率计算公式:无功功率(VAR)=电压(V)×电流(A)×无功功率因数(VARPF)8.视在功率计算公式:视在功率(VA)=电压(V)×电流(A)9.三相电功率计算公式:三相有功功率(W)=√3×电压(V)×电流(A)×功率因数(PF)10.三相无功功率计算公式:三相无功功率(VAR)=√3×电压(V)×电流(A)×无功功率因数(VARPF)11.三相视在功率计算公式:三相视在功率(VA)=√3×电压(V)×电流(A)12.电磁感应电流计算公式:感应电流(A)=磁通量(Wb)÷时间(s)13.电磁感应电动势计算公式:感应电动势(V)=磁通量(Wb)÷时间(s)14.电阻的串联计算公式:总电阻(Ω)=电阻1(Ω)+电阻2(Ω)+电阻3(Ω)+...15.电阻的并联计算公式:总电阻(Ω)=(1/电阻1(Ω))+(1/电阻2(Ω))+(1/电阻3(Ω))+...16.电容的串联计算公式:总电容(F)=1/((1/电容1(F))+(1/电容2(F))+(1/电容3(F))+...)17.电容的并联计算公式:总电容(F)=电容1(F)+电容2(F)+电容3(F)+...18.电感的串联计算公式:总电感(H)=电感1(H)+电感2(H)+电感3(H)+...19.电感的并联计算公式:总电感(H)=1/((1/电感1(H))+(1/电感2(H))+(1/电感3(H))+...)20.直流电阻的功率计算公式:功率(W)=电流(A)²×电阻(Ω)电工常用口诀:1.电流流过导线时,热量也是逃不亡。

史上最全的电工学公式

史上最全的电工学公式

Rc
Y-等效变换
C
Rb
Ib Ic
C
电阻形联结 电阻Y形联结 将Y形联接等效变换为形联结时 若 Ra=Rb=Rc=RY 时,有Rab=Rbc=Rca= R = 3RY; 将形联接等效变换为Y形联结时 若 Rab=Rbc=Rca=R 时,有Ra=Rb=Rc=RY =R/3
2.4 支路电流法
描述线圈通有电流时产生磁 场、储存磁场能量的性质。
3.1.2 电感元 件
i

+
u
1.物理意义 电流通过一匝线圈产生 电流通过N匝线圈产生 电感:
Φ (磁通) ψ NΦ (磁链)
( H)
ψ NΦ L i i
线性电感: L为常数; 非线性电感: L不为常数 dψ di eL -L 2.自感电动势: dt dt
若 uc 发生突变, 则 iC 一般电路不可能!
duC dt
换路: 电路状态的改变。如: 电路接通、切断、 短路、电压改变或参数改变 产生暂态过程的原因: 由于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不能跃变而造成 在换路瞬间储能元件的能量也不能跃变
1 2 ∵ C 储能: WC CuC 2
\ u C 不能突变
+
R1 R2 I3 R3
(a) 原电路
+ + E2 =E1 – –
R1 I´ 3
R2 R3
+
R1 R3
R2 I3
+ E1 –
(c) (b) E2单独作用 E1 单独作用 叠加原理
I1
I2 + = + E2 E1 – –
I´ 1 R1 I´ 3
I´ 2
R2 R3 +
I1 R1 R3

电工电子学基础常用公式总汇

电工电子学基础常用公式总汇
功率公式2
(有功功率)
W
P是功率、U 是电压的平方、R是电阻、W是(瓦特)。(直流电路里用的公式)。
功率公式3
(有功功率)
W
P是功率、I 是电流的平方、R是电阻、W是(瓦持)。(直流电路里用的公式)。
无功功率公式
1、
2、
var
Q是无功功率、Var是(乏尔)sin 是正弦的相角差。
额定功率公式
额定功率≈
I1I2是初次级线圈绕组的电流比U2U1是次级初级线圈绕组的电压比
全电路欧姆定律公式
A
I是电流、E是电动势、R是外电阻、r是内电阻、A是安培。这公式是在直流在纯电阻的电路里便用。
名称
公式
单位
说明
欧姆定律公式
A
I是电流、U是电压、R是电阻、A是电流的单位叫安培。
频率公式
HZ
f是频率、π=…、L是电感、C是电容。 是开方根、HZ是频的率单位(赫兹)。
周期公式
S
T是周期、f是频率、1是数量1、一般是秒、S是秒。
波长公式
m
λ是波长、发音叫拉母打,C是波速30万公里/秒、f是频率、m是米。
容抗公式
Ω
XC是容抗、π=…、f是频率、C是电容、电容单位是(法拉F)、Ω是欧母。
感抗公式
Ω
XL是感抗、π=…、f是频率、L是电感、Ω是欧母。
电感量公式
H
L是电感量、 是磁链、I是电流、N是扎数、 是磁通量、H是享利、有豪享(mH)、微享(uH)。
0 1 1 0
同或门

A
B
0 0 1 1
0 1 0 1
不同得0
相同得1
F
1 0 01
色环电阻的表示

电工计算公式大全

电工计算公式大全

电工计算公式大全
电工计算公式大全
电工计算公式对于电工研究和工程项目管理至关重要。

它们既建立了电气计算的基础,也解释了电力系统中会出现的各种现象。

这些现象可以由三相、单相和零线电源连接到部件上,用来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一、电路基础公式
1、电压定律:V = IR(电压=电流乘功率阻抗)
2、电流定律:I=V/R(电流=电压除以功率阻抗)
二、电路分析公式
1、Kirchhoff定律:(电流守恒定律)∑I=0,(电压守恒定律)∑V=0
2、Norton定律:V=IN,I=V/R
3、Thevenin定律:V=IZ,I=V/Z
三、变压器公式
1、变压器定律:V1/V2=N1/N2
2、有效值公式:V=4.44xIxX
3、有效功率公式:P=V2/R2
四、吸收公式
1、吸收率定律:A =R/X
2、有效吸收率公式:A =4.44xIxR
3、有效抗拒力公式:R =A/I
五、交流和比较公式
1、三相负荷比率定律:R2/R1=R3/R2(R=VL/IL)
2、功率因数定律:cosΦ=P/P‘(P=cos Φx P’)
3、RMS值定律:V1 =V2x2-1/2(V=Vm x √(2))
总结
电工计算公式大全由电路基础公式、电路分析公式、变压器公式、吸收公式和交流和比较公式组成,它们为电工研究和管理提供了实用的参考和帮助。

此外,由于电气计算可以被应用到电力系统设计和维护中,因此这些公式也是电力系统工程师必备的专业知识。

电工常用公式

电工常用公式

电工常用公式包括以下内容:
1.欧姆定律:R=U/I,其中R表示电阻,U表示电压,I表示电
流。

2.电阻的串联:R=R1+R2,其中R表示串联后的总电阻,R1和R2
分别表示串联的两个电阻。

3.电阻的并联:1/R=1/R1+1/R2,其中R表示并联后的总电阻,
R1和R2分别表示并联的两个电阻。

4.电功率:P=UI,其中P表示电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
流。

5.功率因数:cosφ=P/S,其中cosφ表示功率因数,P表示有
功功率,S表示视在功率。

6.交流电的有效值:I=Imsin(ωt+φ0),其中I表示有效值,
Imsin表示最大值,ω表示角速度,φ0表示初相位。

7.三相交流电的相电压与线电压的关系:Uab=Ua-Ub,
Uab=√3Ua-√3Ub,其中Ua、Ub、Uab分别表示三相交流电的
相电压。

8.三相交流电的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Ia=Iab-Ic,
Ia=√3Iab-√3Ic,其中Ia、Ib、Ic分别表示三相交流电的相电流,Iab、Ic分别表示三相交流电的线电流。

9.基尔霍夫电流定律:∑I=0,其中∑I表示电路中所有节点的
电流之和,0表示电流为零。

10.基尔霍夫电压定律:∑U=0,其中∑U表示电路中所有回路的
电压之和,0表示电压为零。

以上是电工常用的一些公式,这些公式是电工领域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非常重要。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完整版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完整版
电阻、电感串联
简图略
Z=(R2+XL2)1/2
XL—感抗(欧) XL=2π?L
L—电感(亨)
—频率(赫)
电阻、电容串联
简图略
Z=(R2+Xc2)1/2
Xc—容抗(欧)
Xc=1/2π?C =1/ωC
C=电容(法)
电阻、电感、电容串联
简图略
Z=(R2+X2)1/2
={R2+(XL-XC)}1/2
X—电抗(欧) X=XL—Xc
I、I2—通过各导体的电流(安)
d—两平行导体中心线间的距离(米)
F—电动力(牛)
力的方向;如果两导体中流过的电流方向相同,则为吸力;反之,则为斥力
正弦波磁场在直导体和线圈中的感应电势
直导体中
e=BVLsinα
线圈中
E=4.44NФM
e—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伏)
E—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伏)
B—磁感应强度(特)
公 式
说 明
纯电容电路
简图略
Ucm=Im/ωC (伏)
Uc=I/ωC (伏)
I=Uc/Xc(安)
Xc=1/ωC (欧)
Qc= UcI=I2Xc=ωC Uc2=2π?C Uc2
Xc—容抗(欧)
Ucm—电容两端电压最大值(伏)
Uc—电容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伏)
I—流过电容的电路有效值(安)
Im—流过电容的电流最大值
C—1/2 (线圈外径—内径)(厘米)
空心多层线圈电感
L=10.5N2DKλ×10-3
式中 K=D/2(ι+c)
λ=3/4(当0.3<K≤1时)
λ=0.5(当1<K≤3时)
鼠龙式交流电动机确定能否直接起动的经验公式

电工计算公式大全

电工计算公式大全

电工计算公式大全展开全文电工的计算公式有很多,电工在工作中,经常用到各种计算公式,下面胜华电气小编来介绍下电工基础计算公式大全。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一、利用低压配电盘上的三根有功电度表,电流互感器、电压表、电流表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有功功率、现在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一)利用三相有功电度表和电流互感器计算有功功率式中N——测量的电度表圆盘转数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t——测量N转时所需的时间S CT——电流互感器的变交流比(二)在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和稳定的情况下,利用电压表、电流表的指示数计算视在功率(三)求出了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就可计算无功功率(四)根据有功功率和现在功率,可计算出功率因数二、利用秒表现场测试电度表误差的方法(一)首先选定圆盘转数,按下式计算出电度表有N转内的标准时间式中 N——选定转数 P——实际功率kW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 CT——电流互感器交流比(二)根据实际测试的时间(S)。

求电度表误差式中 T——N转的标准时间s t——用秒表实际测试的N转所需时间(s)注:如果计算出的数是正数,电度表决;负数,则是慢。

三、配电变压器的高低压熔丝选择方法(一)先计算变压器高低压侧的额定电流式中 S——变压器容量kVA U——电压kV(二)高压熔丝=Ix(1.5~2.5)(2)(三)低压保险丝=低压额定电流(I)(3)四、架空线路铝绞线的截面选择简捷公式(一)首先计算负荷矩M=kW.km(二)选用铝导线时,每kW·km可按4mm2估算,即;导线截面S=M·4mm2五、拉线坑与电杆的距离和拉线长度的计算公式(一)拉线坑与电杆的距离计算公式L=h·ctga(m)式中 h——电杆高度(电杆在地面与拉线悬挂点间的高度)a——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一般采用45˚,在地形限制的情况下可采用30˚或60˚)注: Ctg45˚=1 ctg30˚=1.732 ctg60˚=0.577 (二)使用楔型线夹扎上把,uT型线夹扎下把时拉线长度计算公式:L=h/sina十上下把绑扎长度——拉线棒露出地面的长度式中 h——电杆高度(电杆在地面与拉线悬挂点间的高度)ma——拉线与电杆的夹角注: Sin45˚=0.707, Sin30˚=0.5,Sin60˚=0.866。

干电工必须知道的十大公式

干电工必须知道的十大公式

干电工必须知道的十大公式一、欧姆定律。

1. 公式内容。

- I = (V)/(R)(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其中I表示电流,单位为安培(A);V表示电压,单位为伏特(V);R表示电阻,单位为欧姆(Ω))。

- 这个公式表明了在一段纯电阻电路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例如,当电阻为10Ω,电压为20V时,根据公式I=(V)/(R)=(20)/(10) = 2A。

2. 变形公式。

- V = IR,这个公式可以用于已知电流和电阻求电压。

- R=(V)/(I),可用于已知电压和电流求电阻。

二、焦耳定律。

1. 公式内容。

- Q = I^2Rt(焦耳定律,Q表示热量,单位为焦耳(J))。

- 它描述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和时间成正比。

例如,一个电阻为5Ω的导体,通过的电流为3A,通电时间为10s,则产生的热量Q = I^2Rt=(3)^2×5×10 = 450J。

2. 变形公式(用于纯电阻电路)- 由于在纯电阻电路中Q = W=UIt=frac{U^2}{R}t,这些变形公式在不同已知条件下用于计算电流产生的热量(或电功,在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等于电热)。

三、电功率公式。

1. 定义式。

- P=(W)/(t)(P表示电功率,单位为瓦特(W);W表示电功,单位为焦耳(J);t表示时间,单位为秒(s))。

- 例如,某用电器在10s内消耗了100J的电能,则其电功率P=(W)/(t)=(100)/(10)=10W。

2. 计算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P = UI,这个公式是根据电功W = UIt推导而来的,将P=(W)/(t)中的W = UIt代入即可得到。

- P=I^2R=frac{U^2}{R}(纯电阻电路),这些公式在已知不同电学量(如电压、电流、电阻)时用于计算电功率。

四、串联电路的基本公式。

1. 电流关系。

- I = I_1=I_2=·s = I_n(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电工电力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工电力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工电力常用计算公式大全⑴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处处相等I1=I2=I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U1:U2=R1:R2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W1:W2=R1:R2=U1:U2P1:P2=R1:R2=U1:U2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⑵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I=I1+I2各处电压相等U1=U1=U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R=R1R2÷R1+R2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I1:I2=R2:R1W1:W2=I1:I2=R2:R1P1:P2=R2:R1=I1:I2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①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Pe/Ps=Ue/Us的平方2.有关电路的公式⑴电阻R①电阻等于材料密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R=密度×L÷S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R=U÷I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R=UU÷P⑵电功W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W=UIT普式公式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W=PT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W=QT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W=I×IRT纯电阻电路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W=U U÷R×T同上⑶电功率P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P=UI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P=IIR纯电阻电路③电功率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P=UU÷R同上④电功率等于电功除以时间P=W:T⑷电热Q电热等于电流平方成电阻乘时间Q=IIRt普式公式电热等于电流乘以电压乘时间Q=UIT=W纯电阻电路功率=1.732额定电压电流是三相电路中星型接法的纯阻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功率=额定电压电流是单相电路中纯阻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P=1.732×380×I×COSΦ是三相电路中星型接法的感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电压U电流I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1.732线电压U线电流I星形接法=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Y型接法..=3相电压U相电流I功率因数COSΦ角形接法三相交流电路中星接和角接两个功率计算公式可互换使用;但相电压、线电压和相电流、线电流一定要分清..电功率计算公式:在纯直流电路中:P=UIP=IRP=U/R式中:P---电功率W;U---电压V;I----电流A;R---电阻Ω.在单相交流电路中:P=UIcosφ式中:cosφ---功率因数;如白炽灯、电炉、电烙铁等可视为电阻性负载;其cosφ=1则P=UIU、I---分别为相电压、电流..在对称三相交流电路中;不论负载的连接是哪种形式;对称三相负载的平均功率都是:P=√3UIcosφ式中:U、I---分别为线电压、线电流..cosφ---功率因数;若为三相阻性负载;如三相电炉;cosφ=1则P=√3UI..2电功率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公式并联要用什么公式;串联要用什么公式具体些其实什么情况下都能用纯电阻电路要说方便的话第一个用于并联第二的用于串联比较方便当然有区别啦......下面求的是发热功率;上面的求的是总功率..只有在纯电阻电路下;两者才可以互用..如果电路中有诸如发动机之类不仅仅将电能变成热能的装置;两者就不一样了电流符号:I符号名称:安培安单位:A公式:电流=电压/电阻I=U/R单位换算: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电压U电流I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1.732线电压U线电流I星形接法=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星形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U=IR;I=U/R;R=U/I;P=UI;I=P/U;U=P/IP=U/R;R=U/P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还有P=IR。

电工最常用的计算公式

电工最常用的计算公式

电工最常用的计算公式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3、电功计算公式:(1)、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2)、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4、电流强度:I=Q电量/t5、电阻:R=ρL/S6、欧姆定律:I=U/R7、焦耳定律:电压=电流*电阻即U=RI电阻=电压/电流即R=U/I功率=电流*电压即P=IU电能=电功率*时间即W=Pt符号的意义及其单位U:电压,V;R:电阻,Ω;I:电流,A;P:功率,WW:电能,Jt:时间,S⑴、Q=I2Rt普适公式)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8、串联电路:⑴、I=I1=I2⑵、U=U1+U2⑶、R=R1+R2⑷、U1/U2=R1/R2 (分压公式)⑸、P1/P2=R1/R29、并联电路:⑴、I=I1+I2⑵、U=U1=U2⑶、1/R=1/R1+1/R2 [ R=R1R2/(R1+R2)]⑷、I1/I2=R2/R1(分流公式)⑸、P1/P2=R2/R110、定值电阻:⑴、I1/I2=U1/U2⑵、P1/P2=I12/I22⑶、P1/P2=U12/U2211、电功:⑴、W=UIt=Pt=UQ (普适公式)⑵、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12、电功率:⑴、P=W/t=UI (普适公式)⑵、P=I2^R=U^2/R (纯电阻公式)13、分压公式是计算串联的各个电阻如何去分总电压,以及分到多少电压的公式。

电工基础知识公式大全

电工基础知识公式大全

电工基础知识公式大全一、欧姆定律。

1.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 公式:I = (U)/(R),其中I表示电流(单位:安培,A),U表示电压(单位:伏特,V),R表示电阻(单位:欧姆,Ω)。

- 由该公式变形可得U = IR和R=(U)/(I)。

2. 全电路欧姆定律。

- 公式:I=(E)/(R + r),其中E为电源电动势(单位:伏特,V),R为外电路电阻(单位:欧姆,Ω),r为电源内阻(单位:欧姆,Ω)。

- 电源端电压U = E - Ir。

二、电功率与电能公式。

1. 电功率公式。

- P = UI,这是计算电功率的基本公式,其中P表示电功率(单位:瓦特,W)。

- 根据欧姆定律I=(U)/(R),还可以得到P = I^2R=frac{U^2}{R}。

2. 电能公式。

- W = Pt,其中W表示电能(单位:焦耳,J),t表示时间(单位:秒,s)。

- 由于P = UI,所以W=UIt,又因为I=(U)/(R),则W =I^2Rt=frac{U^2t}{R}。

三、电阻串并联公式。

1. 电阻串联公式。

-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R = R_1+R_2+R_3+·s+R_n。

-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I = I_1=I_2=·s = I_n。

- 串联电路总电压U = U_1+U_2+·s+U_n,根据U = IR可得U =I(R_1+R_2+·s+R_n),且U_1=IR_1,U_2=IR_2等,所以frac{U_1}{U_2}=frac{R_1}{R_2}。

2. 电阻并联公式。

- 并联电路总电阻(1)/(R)=(1)/(R_1)+(1)/(R_2)+·s+(1)/(R_n),对于两个电阻并联R=frac{R_1R_2}{R_1 + R_2}。

- 并联电路电压处处相等,即U = U_1=U_2=·s=U_n。

- 并联电路总电流I = I_1+I_2+·s+I_n,根据I=(U)/(R)可得I =U((1)/(R_1)+(1)/(R_2)+·s+(1)/(R_n)),且I_1=(U)/(R_1),I_2=(U)/(R_2)等,所以frac{I_1}{I_2}=frac{R_2}{R_1}。

电工技术期末公式总结

电工技术期末公式总结

电工技术期末公式总结一、电路基本公式1. 电流公式:I = ΔQ/ΔtI代表电流,ΔQ代表电量的变化量,Δt代表时间间隔。

2. 电压公式:V = W/QV代表电压,W代表功,Q代表电量。

3. 电阻公式:R = V/IR代表电阻,V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

4. 电功率公式:P = IVP代表电功率,I代表电流,V代表电压。

5. 电能公式:E = PtE代表电能,P代表功率,t代表时间。

二、直流电路公式1. 罗氏定律:U = RIU代表电压,R代表电阻,I代表电流。

2. 电阻并联公式:1/Rt = 1/R1 + 1/R2 + ...Rt代表总电阻,R1、R2代表并联电阻。

3. 电阻串联公式:Rt = R1 + R2 + ...Rt代表总电阻,R1、R2代表串联电阻。

4. 电压分压公式:V2 = V * R2 / (R1 + R2)V2代表分压电压,V代表总电压,R1、R2代表电阻。

5. 电流分流公式:I1 = I * R2 / (R1 + R2)I1代表分流电流,I代表总电流,R1、R2代表电阻。

三、交流电路公式1. 交流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I = Imax * sin(ωt + φ)I代表交流电流,Imax代表最大电流,ω代表角频率,t代表时间,φ代表初相位。

2. 交流电阻公式:R = Vmax / ImaxR代表交流电阻,Vmax代表最大电压,Imax代表最大电流。

3. 交流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 = arcsin(R/Z)φ代表相位差,R代表电阻,Z代表阻抗。

4. 交流电功率公式:P = Vmax * Imax * cos(φ)P代表交流电功率,Vmax代表最大电压,Imax代表最大电流,φ代表相位差。

5. 交流电能公式:E = P * tE代表交流电能,P代表功率,t代表时间。

四、三相电路公式1. 三相电流公式:I = P / (√3 * V * cos(φ))I代表三相电流,P代表总功率,V代表相电压,φ代表相位差。

电工八大公式

电工八大公式

电工八大公式电工八大公式是电工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它们是用来计算电流、电压、功率、电阻等电路参数的公式。

下面我将逐一介绍这些公式的含义和用法。

一、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工八大公式中最基础的公式,它表达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U)除以电阻(R),即I=U/R。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加,随电阻的增加而减小。

二、功率公式功率公式描述了电路中的功率与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根据功率公式,功率(P)等于电流(I)乘以电压(U),即P=UI。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功率与电流和电压成正比,当电流或电压增大时,功率也会相应增大。

三、欧姆定律的变体公式欧姆定律的变体公式是根据欧姆定律推导出来的,用来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中的任意一个未知量。

例如,如果已知电流和电阻,可以用U=IR来计算电压;如果已知电压和电阻,可以用I=U/R来计算电流;如果已知电压和电流,可以用R=U/I来计算电阻。

四、串联电阻公式串联电阻公式用来计算串联电路中总电阻。

在串联电路中,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只能依次通过每个电阻,所以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即Rt=R1+R2+R3+...+Rn。

五、并联电阻公式并联电阻公式用来计算并联电路中总电阻。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可以同时通过每个电阻,所以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即1/Rt=1/R1+1/R2+1/R3+...+1/Rn。

六、电功率公式电功率公式用来计算电路中的功率。

在直流电路中,电功率等于电流乘以电压;在交流电路中,电功率等于电流乘以电压的有效值再乘以功率因数。

即P=UI或P=UIcosθ。

七、电能公式电能公式用来计算电路中的电能消耗。

电能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即E=Pt。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电能消耗与电功率和使用时间成正比,当电功率或使用时间增大时,电能消耗也会相应增大。

八、电压分压公式电压分压公式用来计算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分配。

《电工电子学基础常用公式总汇》

《电工电子学基础常用公式总汇》

《电工电子学基础常用公式总汇》1.电流公式:
电流(I)=电荷(Q)/时间(t)
2.电压公式:
电压(V)=电流(I)x电阻(R)
3.电阻公式:
电阻(R)=电压(V)/电流(I)
4.电功率公式:
功率(P)=电流(I)x电压(V)
5.电能公式:
能量(W)=功率(P)x时间(t)
6.电感公式:
电感(L)= 电压(V) / (dI / dt)
7.电容公式:
电容(C)=电荷(Q)/电压(V)
8.电阻串联公式:
总电阻(Rt)=R1+R2+R3+...
9.电阻并联公式:
总电阻(Rt)=1/(1/R1+1/R2+1/R3+...)
10.电流分压公式:
电压(V1)=电阻(R1)/(电阻(R1)+电阻(R2))x电压(V)11.电阻性能:
功率损耗(Pd)=电流(I)²x电阻(R)
12.串联电感公式:
总电感(Lt)=L1+L2+L3+...
13.并联电感公式:
总电感(Lt)=1/(1/L1+1/L2+1/L3+...)
14.串联电容公式:
总电容(Ct)=1/(1/C1+1/C2+1/C3+...)
15.并联电容公式:
总电容(Ct)=C1+C2+C3+...
以上是电工电子学中常用的一些基础公式,这些公式对于理解和计算电路中的各种参数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电路问题来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同时,这些公式也为我们提供了设计和优化电路的方法和依据。

因此,对于学习电工电子学的人来说,掌握这些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电工基础所有公式

电工基础所有公式

电工基础常用公式1、电流:I=qt单位:A2、电压:U ab=W abq单位:V3、电位:V a=W aoq单位:V4、电动势:E=Wq单位:V5、电阻定律:R=ρLS单位:Ω6、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UR单位:A7、全电路欧姆定律:I=ER0+R单位:A8、电能:W=Uq=U2Rt=I2t=UIt 单位:J9、电功率:P=Wt =UI=U2R=RI2单位:W10、最大功率输出定律;P m=E24R单位:W11、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I1=I2=I3=⋯=I n12、电阻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阻上分电压之和U=U1+U2+U3+⋯+U n13、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R1+R2+R3+⋯+R n14、串联电路各电阻两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U1 R1=U2R2=U3R3=UR15、串联电路各电阻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P1 R1=P2R2=P3R3=PR16、两电阻串联的分压公式:U1=R1R1+R2U U2=R2R1+R217、并联电路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U1=U2=U3=⋯=U n18、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I3+⋯+I n19、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之和:1 R =1R1+1R2+1R3+⋯+1R n20、并联电路各支路电流和电阻成反比:R1I1=R2I2=R3I321、并联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阻成反比:R1P1=R2P2=R3P322、分流公式:I1=R2R1+R2·I I2=R1R1+R2·I23、电池串联电路输出的总电流:I=E 串R+R0串=nER+nR024、电池并联电路输出的总电流:I=E 并R+R0并=ER+R0n25、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I=026、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U=027、电容:C=QU单位:F28、平行板电容器电容:C=ℇSd单位:F29、电容器串联:Q=Q1=Q2=Q330、电容器串联后总电容:1 C =1C1+1C2+1C331、电容器并联:Q=Q1+Q2+Q332、电容器并联后总电容:C=C1+C+C333、电容器中的电场能:W c=12CU234、磁感应强度:B=FIL单位:T35、磁通:Φ=BS 单位:Wb36、磁导率:μ=μrμ037、磁场强度:H=Bμ单位:A/m 38、电磁感应定律表达式:E=NΔΦΔt =ΔΨΔt单位:V39、自感电动势:e L=−LΔiΔt单位:V40、互感电动势:e M=−MΔiΔt单位:V41、磁场能量:W L=12LI2单位:J 42、感应电动势表达式:E=E m sin(ωt+φ0)单位:V43、周期频率的关系:T=1f单位:s44、角频率:ω=2πT=2πf单位:rad/s 45、交流电有效值最大值的关系:I=m√2=0.707I mU=m√2=0.707U mE=m√2=0.707E m46、电流电压间的数量关系:i=u RR I=U RRI m=U mR47、感抗:X L=2πfL单位:Ω48、无功功率:Q L=U L I=U L2X L=X L I2单位:Var 49、电流电压间的数量关系:U C=X C I U Cm=X C I m50、容抗: X C=12πfC单位:Ω51、无功功率:Q c=U c I=U c2X c=X c I2单位:Var 52、RL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间的关系:i=I m sin(ωt)u R=U Rm sin(ωt)u L=U Lm sin(ωt+π)u=u R+u L53、RL串联电路电压关系表达式:U=√U R2+U L254、RL串联电路总电压超前电流:φ=arctan U LU R55、总电压与各部分电压之间的关系:U R=U cosφU L=U sinφ56、阻抗与电阻和感抗之间的关系:Z=√R2+X L257、视在功率:S=UIS=√P2+Q L258、阻抗角:φ=arctan Q LP59、功率因数:λ=cosφ=PS60、RC串联电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i=I m sin(ωt)u R=U Rm sin(ωt)u C=U Cm sin(ωt−π)u=u R+u c 61、RC串联电路电压关系表达式:U=√U R2+U C262、RC串联电路总电压滞后电流:φ=arctan U CU R63、总电压与各部分电压之间的关系:U R=U cosφU C=U sinφ56、阻抗与电阻和容抗之间的关系:Z=√R2+X C257、视在功率:S=UIS=√P2+Q C258、阻抗角:φ=arctan Q CP59、功率因数:λ=cosφ=PS60、交流电路的功率:P=UI cosφ61、三相电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e U=E m sin(ωt))e V=E m sin(ωt−2π3)e W=E m sin(ωt+2π362、线电压与相电压间的关系:U L=√3U P U L—线电压 U P—相电压63、三相负载星形连接:U L=√3U YP I L=I P64、三相负载三角形连接:UΔP=UΔL IΔL=√3IΔP 65、三相电路的功率:P=√3U L I L cosφP=3U P I P cosφS=√3U L I L66、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转速:n1=60fp67、变压器的变压比:U1U2=N1N2=n68、变压器的变流比:I1I2=U2U1=N2N1=1n69、变压器的阻抗:| Z′Z2|=n270、变压器输入功率:P1=U1I1cosφ171、变压器输出功率:P2=U2I2cosφ272、变压器的效率:η=P2P1X100%。

电工公式大全表格

电工公式大全表格

电工公式大全表格
P=UI R=U/I P=U*U/R。

常用计算公式P=U×I R=U÷I P-功率(W)。

P=I2×R R=P÷I2 R-电阻()。

P=U2÷R I=U÷R I-电流(A)U=I×R U-电压(V)。

XC=1/2πC XL=2πL XC---容抗()。

XL----感抗()QL=U2/XL QL=I2.XL。

QL---无功功率(Vr)-----频率(HZ)。

扩展资料:
电工指示仪表的基本工作原理都是将被测电量或非电量变换成指示仪表活动部分
的偏转角位移量。

被测量往往不能直接加到测量机构上,一般需要将被测量转换成测量机构可以测量的过渡量.这个把被测量装换为过渡量的组成部分叫测量线路。

把过渡量按某一关系转换成偏转角的机构叫测量机构。

测量机构有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它是仪表的核心。

电工指示仪表一般有测量线路和测量机构这两个部分组成。

测量机构的主要作用是产生使仪表的指示器偏转的转动力矩,以及使指示器保持平衡和迅速稳定的反作用力矩及阻尼力矩。

大学电工电子基础基本公式

大学电工电子基础基本公式

电工复习刘延斌1、最大传输功率P max=E2 4R02、电感元件L=NΦiw L=12L i2电容元件 C=qu=εSdw C=12C u23、基尔霍夫定律KCL 结点处流入电流和流出电流相等KVL回路中电位升和电位降代数和相等4、支路电流b条支路共有b个独立方程结点电压U ab=∑I Sk+∑E kR k∑1R kI Sk表示理想电流源电流流入结点为正,E k是与电阻串联理想电压源电压与U ab相反取正5、电阻串并联串联分压{U1=R1R1+R2UU2=R2R1+R2U并联分流{I1=R2R1+R2II2=R1R1+R2I分析方法:结点重合6、两种电源转化E=R0I s7、叠加定理电流源视为开路,电压源视为短路戴维宁定理外电路电流=0诺顿定理外电路视为短路8、交流电路电感元件UI=jX L=jωL瞬时功率p=UI sin2(ωt+ψi)平均功率P=0无功功率Q L=X L I2=U2X L (var)电容元件UI=−jX C=1jωC瞬时功率p=UI sin2(ωt+ψi)平均功率P=0无功功率Q L=−X C I2=−U2X C (var)9、功率因数有功功率P=UIcosφ无功功率Q=UIsinφ视在功率S=UI=|Z|I210、串联谐振X L=X C Z=R+j(X L−X C)=R谐振频率f0=2π√LC品质因数Q=1ω0CR=ω0LR=1R√LC并联谐振Z0=L RC谐振频率f0=2π√LC品质因数Q=1ω0CR=ω0LR=1R√LC11、三相电路星形连接线电压(U l)=√3相电压(U p)线电压超前30°线电流=相电流u12=u1−u2三角连接线电流(I I)=√3相电流(I p)线电压=相电压I1=I12−I31功率有功功率 P=√3U l I l cosφ无功功率Q=√3U l I l sinφ视在功率S =3U P I P =√3U l I l12、变压器 电压U 1U 2≈E 1E 2=N 1N 2=K电流I 1I 2≈N 2N 1=1K S N =U 1N I 1N =U 2N I 2N阻抗|Z ‘|=U 1I 1=(N 1N 2)2U2I 2=K 2|Z|13、电动机 n 0=60f 1ps =n 0−n n 0转矩 T ≈9550P 2n 功率单位kW ,转速r/min 过载能力λ=T max T N14、晶体管 放大倍数 静态β=I C IB动态β=∆I C ∆I B15、共发射极 静态工作U BE =0.6 I B =U CC −U BER B≈U CC R BI C =βI B U CE =U CC −I C R C (基本没用) V B ≈R B2R B1+R B2U CCI C ≈I E =V B −U BER Er bc =∆U BE ∆I B=u bc i br bc =200+(1+β)26(mV )IE (mA )动态分析A u =U o U iU i =r be I bU o =−R L ′I c =−βR L ′I bA u =−βR L′r beR L ′为R C 和R L 并联r i =U i I iU i =r ir i+R SE Sr o =R c =(U ooUoL−1)R L16、共集电极 静态分析I B =U CC −U BER B +(1+β)R EI C≈βI BI E =I B +I C =(1+β)I B ≈I C U CE =U CC −R E I E 动态分析U i=R L ′I e +r be I b =[r be +(1+β)R L ′]I b R L′=R E ∥R L U o =R L ′I e =(1+β)R L ′I bA u =U o U i=(1+β)R L′rbe +(1+β)R L′r i=U i I i=R B ∥r i ′ r i ′=U i I b=r be +(1+β)R L ′R S′=R S ∥R B r o =R E ∥r be +R S ′1+β≈r be +R S′β17、暂态分析 电容u c (0+)=u c (0−) 电感i L (0+)=i L (0−)RC 电路 零输入τ=RC u c =u c (0+)e−tRC=u c (0+)e −tτi =−u c (0+)Re −t τu R =Ri =−u C (0+)e −tτ零状态 u C=U −Ue−tRC=U (1−e −tτ)=u C (∞)(1−e −tτ)i=URe−tτ=u C(∞)Re−tτ u R=Ri=Ue−tτ=u C(∞)e−tτ全响应u C=u C(0+)e −tτ+U(1−e−tτ)RL电路零输入τ=LRi L=i L(0+)e−R L t=i L(0+)e−tτ零状态i L=UR(1−e−RL t)=UR(1−e−tτ)=i L(∞)(1−e−tτ)全响应i L=UR+[i L(0+)−UR]e−RL t=i L(∞)+[i L(0+)−i L(∞)]e−t τ一般公式f(t)=f(∞)+[f(0+)−f(∞)]e −t τ。

电工必背100个公式

电工必背100个公式

电工必背100个公式电工必背的100个公式如下:1.电压(V)=电流(I)×电阻(R)2.电流(I)=电压(V)÷电阻(R)3.电阻(R)=电压(V)÷电流(I)4.电阻(R)=长度(L)×电阻率(ρ)÷面积(A)5.电功率(P)=电压(V)×电流(I)6.电功率(P)=电流(I)²×电阻(R)7.电功率(P)=电压(V)²÷电阻(R)8.电量(Q)=电流(I)×时间(t)9.电量(Q)=电压(V)×电容(C)10.电容(C)=电量(Q)÷电压(V)11.电感(L)=磁通量(Φ)÷电流(I)12.磁通量(Φ)=磁场强度(B)×面积(A)13.磁场强度(B)=磁通量(Φ)÷面积(A)14.欧姆定律:V=I×R15.功率定律:P=V×I16.罗辑定律:V=I×(R1+R2+R3+...)17.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1/Rt=1/R1+1/R2+1/R3+...18.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Rt=R1+R2+R3+...19.电容的充电方程:Q=C×V20.电感的磁场能储存方式:W=1/2×L×I²21.电感的自感系数:L=N²×μ₀×A/l22.电感的互感系数:M=k×√(L1×L2)23. Kirchhoff定律:ΣI = 0 (电流定律)24. Kirchhoff定律:ΣV = 0 (电压定律)25.电阻的色环标记:黑色(0)、棕色(1)、红色(2)、橙色(3)、黄色(4)、绿色(5)、蓝色(6)、紫色(7)、灰色(8)、白色(9)26. 巴斯秘德(Bassett)定理:磁场强度在磁性物质中不产生回提27.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B=μ₀×H28.磁场线的定义:磁场的矢量表示29.电动势的定义:电场力在单位正电荷上的做功30.电荷守恒定律:电量守恒31.费米能级:电子在金属中的能级32. 蒙马特(Montmartre)规则:电荷守恒33.静电力的定义:电荷间的吸引或排斥力34.静电容量的定义:储存电量所需的电压比35.静电力的最大值:F=k×,q₁×q₂,/r²36.静电能的最大值:W=k×,q₁×q₂,/r37.位移电流的定义:时间变化的磁场引起的涡流38.麦克斯韦方程组:集成了电动力学和磁学的法则39.马克士韦螺线管定律:ΣI×A=μ₀×ΣB×dA40.麦克斯韦场方程:∇×E=-∂B/∂t41.麦克斯韦场方程:∇×B=μ₀×J+μ₀ε₀×∂E/∂t42.直流电流的特点:电流方向不变43.交流电流的特点:电流方向以周期性变化44.电路中的频率(f):电流的周期数量45.电流的相位差:电流波形的相对时间偏移46.噪声的产生:电流或电压的不稳定性47.噪声的防范:屏蔽、地线和滤波器48.电阻的功率损耗:P=I²×R49.电容器的功率损耗:P=I²×R50.电感器的功率损耗:P=I²×R51.可见光的频率范围:约4×10¹⁴Hz到8×10¹⁴Hz52.红外线的频率范围:约3×10¹²Hz到4×10¹⁴Hz53.紫外线的频率范围:约7.5×10¹⁴Hz到3×10¹⁶Hz54.X射线的频率范围:约3×10¹⁶Hz到3×10¹⁹Hz55.伏安表的原理: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来计算功率56.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由一个旋转子和一个固定子构成57.晶体管的三种元件: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58.二极管的作用:只允许电流在一个方向上流动59.钳形波的特点:有一个快速上升和下降的时间60.软磁材料的特点:易于磁化和去磁化61.硬磁材料的特点:难于磁化和去磁化62.电力设备的维护:定期检查和保养63.四线制电路:由三相电源和一根地线组成64.感应电动机的转子类型:鼠笼型转子和铸铁转子65.双导体传输线的电容和电感:由于电流流经线缆而导致的电势差和电流的耦合66.直流传输线的特点:电流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67.交流传输线的特点:电流会在正弦波形上进行往复变化68.哈特利电池:用于产生长时间持续电流和持续电压的电池69.长电线传输电流的问题:因为电阻产生的电压降70.三导体传输线的特点:三相电源传输大功率电能71.绝缘材料的种类:硅胶、胶木和塑料72.双螺旋电缆屏蔽:用于减少电磁干扰73.高压电线的防闪击措施:安装避雷针或接地装置74.电子元件的分类: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75.电动机的定子类型:绕组电动机和综合电动机76.超导体的特点:在低温下具有无电阻的电流导体77.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得到的功率与电源的功率比值78. 磁通密度的单位:特斯拉(Tesla)79.感应电动机的转速公式:n=(120×f)/p80.开关的作用:打开或关闭电流电压的通路81.符合安全标准的电工工具:防电击、绝缘和易操作的工具82.电线的绝缘材料:橡胶、聚乙烯和聚氯乙烯83.短路的定义:电流绕过正常电路的路径84.电阻材料的选择:具有适当电阻值和功耗的材料85.电容器的分类:电解电容器和固体电容器86.电容器的安全操作:避免过度充电和短路87.火灾的防控措施:安装火灾报警器和灭火设备88.电容器的工作电压:能够容纳的最高电压89.配电系统的变压器:高压变压器和低压变压器90.电流的计量:由安培表、伏安表和电流计测量91.电工的安全意识:穿戴合适的防护服、鞋和手套92.电力系统的平衡:电源的产生与负载的消耗平衡93.隔离器的作用:隔离电路以保护工人安全94.动力电缆的分类:加强型和铠装型电缆95.灭火器的选择:根据火灾类型和火势选择适当的灭火器96.直流电动机的分类:直流串联电动机和直流分流电动机97.交流电动机的分类:同步电动机和异步电动机98.线路的继电保护:通过电磁继电器来保护线路99.电压调节器的使用:调节电源电压以保护设备100.电源的选择:电源的类型和电流容量需根据负载来选择。

史上最全的电工学公式

史上最全的电工学公式

史上最全的电工学公式
由于电工学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因此以下列出的是电工学中最常用的公式。

1. 电场强度公式:E = F/Q,其中E为电场强度,F为电场力,Q为电荷量。

2. 电势能公式:U = QV,其中U为电势能,Q为电荷量,V
为电势差。

3. 电势差公式:V = Ed,其中V为电势差,E为电场强度,d
为距离。

4. 电场中的工作公式:W = Fd,其中W为电场中的工作,F
为电场力,d为距离。

5. 电学能量公式:W = QV,其中W为电学能量,Q为电荷量,V为电势差。

6. 电阻公式:R = V/I,其中R为电阻,V为电压,I为电流。

7. 电流公式:I = Q/t,其中I为电流,Q为电荷量,t为时间。

8.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公式:e = -NdΦ/dt,其中e为感应电动势,N为线圈匝数,Φ为磁通量,t为时间。

9. 磁通量公式:Φ = BAcosθ,其中Φ为磁通量,B为磁感应
强度,A为面积,θ为磁场与法线的夹角。

10. 磁场强度公式:H = B/μ,其中H为磁场强度,B为磁感应
强度,μ为磁导率。

11. 变压器公式:V1/V2 = N1/N2,其中V1和V2分别为一次
和二次电压,N1和N2分别为一次和二次匝数。

12. 电感公式:L = Φ/I,其中L为电感,Φ为磁通量,I为电流。

以上是电工学中最常用的公式,但并不是全部。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有更复杂的公式。

史上最全的电工学公式

史上最全的电工学公式

史上最全的电工学公式电工学是研究电学现象和电学装置的自然科学。

电工学公式是电工学理论和实践中广泛应用的数学方程式,用于描述电学量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电工学公式:1.电压公式U=I*R其中,U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R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

2.电流公式I=U/R其中,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U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R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

3.电阻公式R=U/I其中,R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U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

4.电功率公式P=U*I其中,P表示电功率,单位是瓦特(W);U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

5.电能公式E=P*t其中,E表示电能,单位是焦耳(J);P表示电功率,单位是瓦特(W);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s)。

6.黄金法则公式P = U * I * cos(θ)其中,P表示有功功率,单位是瓦特(W);U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θ表示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角。

7.安培定律公式I=∫J∙dA其中,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J表示电流密度,单位是安培/米²(A/m²);dA表示垂直于电流方向的面积元素。

8.磁感应强度公式B=μ₀*(H+M)其中,B表示磁感应强度,单位是特斯拉(T);μ₀表示真空磁导率,约等于4π×10⁻⁷(T·m/A);H表示磁场强度,单位是安培/米(A/m);M表示磁化强度,单位是安培/米(A/m)。

9.洛伦兹力公式F=q*(E+v×B)其中,F表示洛伦兹力,单位是牛顿(N);q表示电荷量,单位是库仑(C);E表示电场强度,单位是牛/库仑(N/C);v表示速度,单位是米/秒(m/s);B表示磁感应强度,单位是特斯拉(T)。

10.恒定电流假设下的欧姆定律公式J=σ*E其中,J表示电流密度,单位是安培/米²(A/m²);σ表示电导率,单位是西门子/米(S/m);E表示电场强度,单位是牛/库仑(N/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电子技术公式总结
百度《电工电子技术公式总结》,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篇一:电工电子技术复习重点汇总叠加定理:在线性电路中,如果有多个独立电源同时作用时,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对支路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性质:比例性、叠加性。

正弦量:凡是按照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电流等统称为正弦量。

三要素:振幅、初相位、初相。

三相电源:对称的三相电源是由三个频率相同、振幅相同、初相依次相差度的正弦电源,按一定方法(星形或三角形)联结组成的供电系统。

异步电动机组成:主要有定子、转子两部分。

根据转子结构不同,分成笼型和绕线型两种。

定子:由定子铁心、定子绕组、和机座三部分组成。

转子:由转子铁心、转子绕组和转轴三部分组成。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电动机接上电源,转速由零开始增大,直至稳定运转状态过程称为起动过程。

电动机起动要求:起动电流小、起动转矩大、起动时间短。

笼型异步电动机起动方法:直接起动、降压起动。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变极、变频、变转调速……制动方法:能
耗、反接、回馈制动。

控制电器:对电动机和生产机械实现控制和保护的电工设备。

常用控制电器:①刀开关:又称闸刀开关,是结构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手动电器。

(组成:闸刀、静插座、操作把柄和绝缘底板。

应用:接通或切断电源、思想汇报专题将电路与电源隔离、控制小容量电动机做不频繁的直接起动与停机。

)②组合开关:又称转换开关,是一种转动式的闸刀开关。

(组成:实质上有多触点组合而成的闸刀开关。

应用:接通或切断电路、换接电源、控制小型笼型异步电动机起动和停止及反转或局部照明。

)③按钮:通常同来接通或断开控制电路(其电流很小),从而控制电动机或其他电气设备的运行。

它是专门发射信号或命令的电器。

④熔断器:又称保险丝,主要是用作短路保护。

(材料:主体是用低熔点的金属丝或金属薄片制成的熔体。

组成:熔体、熔管、和支持熔体的触点插座。

用途:起通路作用、当线路严重过载或短路时,熔断器的熔断使得线路或电气设备脱离电源,从而保护电路上各设备的作用。

)⑤交流接触器:是一种依靠电磁力吸合和反向弹簧力作用使触点闭合或断开来接通和切断带有负载的主电路或大容量控制电路的自
动切换电器。

(用途:可以对电动机远距离自动控制。

组成:触电、电磁操作机构和灭弧装置。

)最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⑥热继电器:是利用感温元件受热而动作的一种继电器。

(作用:保护电动机或其他负载免于过载。

组成:热元件、双金属片和触点部分。

)⑦中间继电器:是采用触点多、容量相对较大的中间继电器。

(用途:用于信号传递与转换,或同时控制多个电路,对小容量电动机也可以代替接触器作接通和切断电源用。

组成:电磁系统、触点系统)。

自动空气开关:又称自动空气开关断路器,简称自动开关,是一种常用的低压保护电器。

(用途:当电路发生短路、严重过载及电压过低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

组成:主要有触点系统、灭弧装置、机械传动季候和保护装置等)触点:动触点、静触点、弹簧组成。

交流接触器:触点、电磁操作机构、灭弧装置组成。

射随器特点:输出和输入电压同相,电压放大倍数小于,约等于,输入电阻较大,输出电阻较小。

交流电流过: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变成稳定的直流电。

三种基本逻辑运算:与门、或门、非门。

篇二: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知识点总结电子技术知识点总结百度模拟电路处理模拟信号,数字电路处理数字信号第章半导体器件本征半导体概念型和型半导体的元素、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复合运动结的单向导电性,扩散运动,漂移运动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等效电阻()稳压二极管的工作区三极管的放大电流特性(非放大电压)、输出特性曲线(放大区、截止区、饱和区),判断硅管和锗管、型和型(,,)第章基本放大电路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计算电压放大倍数(远大于,输入输出电压反相)、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组成非线性失真:饱和失真(静态工作点高)、截止失真(静态工作点低)射极输出器的组成、静态分析(估算法、图解法)、动态分析(微变等效电路法、图解法),计算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但小于,输入输出电压同相)、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耦合方式三种:变压器耦合、阻容耦合(静态工作点相对独立)、直接耦合(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零点漂移)差分(差动)放大电路:针对缓慢变化的信号,采用直接耦合,共模信号,差模信号,抑制零点漂移,电路对称性要好功率放大电路状态:甲类、甲乙类、乙类,为避免交越失真,需工作在甲乙类状态下范文第章集成运算放大器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理想化条件:开环电压放大倍数∞,差模输入电阻∞,开环输出电阻,共模抑制比∞,工作区:线性区和饱和区虚短、虚断运算放大器
的比例运算、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电压比较器第章电子电路中的反馈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降低放大倍数、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改善波形失真深度负反馈的条件(>>)第章直流稳压电源整流电路的作用滤波器的作用稳压环节的作用第章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二进制、十六进制和十进制的转化基本逻辑门电路概念:与、或、非逻辑代数运算: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吸收律、反演律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例:判奇电路第章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触发器的触发条件、触发时间、功能可控触发器可能会出现空翻现象触发器如何转化为触发器和触发器常用的时序逻辑电路:寄存器(数码和移位)、计数器篇三:《电工电子学基础常用公式总汇》版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详细内容,涉及到电路、组成、电压、电动机、放大、电源、起动、触点等方面,觉得好就请(+)收藏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