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全册课件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与热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与热

你能解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吗? 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
夏天温度高,轮胎内的气体受热膨胀, 容易爆胎。
你能解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吗? 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乒乓球内气体受 热膨胀,可使瘪的乒乓球重新是利用热胀冷缩最简单的例子。因为水 银的膨胀系数比较大,变化较明显。人们就把水 银或酒精,导入密封的玻璃管,用来测量温度。
拓展
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
干湿温度计 电子水温计
电子体温计
拓展
水银温度计
水银体温计是一种传统的 体温计,由玻璃制成,里 面含有水银柱,价格低廉, 使用也比较方便,一般在 需要测试的部位,比如腋 窝。口腔和肛门,停留5分 钟左右,可以取出读数。
拓展
各种各样的测温仪器
拓展
继续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 温度的知识。
实验注意点
• 做完受热实验后,立即将烧瓶放入冷水中做受热实 验,这样实验的现象会明显一些。
探究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放入热水中,气球鼓起来了,放入冷水中,气球变瘪 了。
实验结论 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探究
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
问题: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
我的预测是铜球在受热时体积会膨 胀,冷却后体积会缩小。
• 观察常温下铜球通过铁圈的情况。 • 给铜球加热后,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 • 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后,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

探究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加热铜球,铜球不能通过铁圈,冷却铜球,铜球又能 通过铁圈了。
实验结论 固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小知识
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 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 叫作热胀冷缩。

四年级科学下册《太阳》课件(苏教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太阳》课件(苏教版)
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的任何物体,他们的太阳 高度角是相同的。
1.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正午太阳高度为界, 呈现出轴对称性。
2. 上午9点和下午3点的太阳高度相同,只是方向不同。
知识点总结
1.太阳高度角就是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2.太阳高度描述的是角度,不是长度,需用量角 器测量。 3.上午9点和下午3点的太阳高度相同,只是方向 不同。 4。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的任何物体,他们的太阳 高度角都是相同的。 5.上下午的太阳高度成轴对称。 6.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角
阳光照射在地面上,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就是太阳高度角 用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探 究 用量角器测量太阳高度角
测量材料
细绳பைடு நூலகம்、量角器等。
测量方法
1.一名同学背对太阳站立。 2.在人影前端与头顶之间拉直一根线, 3.测出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角度。
探究
太阳高度角
阳光照射到地面上,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
提示:太阳光线有方向,为了区分光线用虚线,影子用实线。
交流讨论
一天中什么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小?什么时候太
阳高度角最大呢? 一天当中,正午12:00太阳直射的时候,太阳高 度角最大,接近于90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而太阳升起和太阳落下的那一瞬间,太阳高度 角最小,接近于0度。
同一时刻,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太阳高度角有什 么规律?
探究
太阳高度角示意图
太阳高度不是描述长度,而是描述角度。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交流讨论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角是不一样的。 1.一天中什么时间的太阳高度角最大,什么时间的太阳高度角最小呢? 2.上午9:00和下午3:00的太阳高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3.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物体的高度或长度有关吗?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0《养昆虫》说课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0《养昆虫》说课课件
《养昆虫》说课稿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新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昆虫》的第2课《养昆虫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 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 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 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 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 悦。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 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蛾,是蚕的成虫,全身都是白的,胖胖乎乎的,头上长一对触角。 蚕蛾羽化不久就会交尾,一般交尾 3~4 小时后,雌蛾就会产下受精卵。 蚕的繁殖能力很强,一只雌蛾可产 400~500 粒卵,产卵后不久它们就 会相继死去。
(三)、观察讨论 1、可以从哪些方面整理你的观察日记(打开学生活动手册第9页) 2、用你的一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打开学生活动手册第10页) 3、你发现蚕的寿命有多长? 明确:蚕的一生,从蚕卵中破壳而出开始到蚕蛾死亡终止,大约为56天。 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 (巩固提升对昆虫形态、习性的认识)
(2)记录蚕宝宝身体长度的变化 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办法记录蚕宝宝身体长度的变化呢? 可以这样试试: ①将蚕宝宝放在方格纸上,在头部、尾部的位置画记号。 ②连接两个记号,这条线的长度就是蚕宝宝的身体长度 (观察蚕一生的形态变化及其生活习性。)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课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面图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同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掌控在方格纸上以数对确认边线的方法,提升学生在方格纸上以数对正确地则表示出来物体边线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并使学生经历确认边线的全过程,从而掌控用数对确认边线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工作: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题1情境图。

(1)观测情境图,说道说道图中明确提出了什么问题?(大军趴在哪里?)(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可能将存有相同的叙述,例如小军趴在第4组第3个;大军趴在第3排在第4个……2.揭题。

刚才许多同学都晓得小军的边线了,那怎样才能恰当、通俗易懂地讲出小军的边线呢?今天这文言,我们就一起来自学确认边线的方法。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了解“列于”和“行”的科学知识。

(1)介绍: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

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

学生可能会加相似“为什么确认第几列必须从左向右数”这样的问题。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规定,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才有一致的思考和结论,才会能避免争议和混乱。

(2)课件出具右图,协助学生认知“列于”和“行”的科学知识。

第5行第4行第3行第2行第1行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第5列第6列教师任意指出图上的,让学生说出它在第几列第几行,并强调要先说列,再说行。

(3)用先说道列数、再说行数的方法则表示出来小军的边线。

学生交流得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

2.教学用数对确认边线的方法。

(1)教师介绍: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4,3)表示。

(2)小组交流探讨。

提问:从数对(4,3)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鼓励学生交流得出结论:①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将列数与行数写在括号里,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把两个数隔开。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运动的方式苏教版(共21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运动的方式苏教版(共21张PPT)
四年级下 册科学 课件-3. 3 运动 的方式 |苏教 版 (共 21张PP T)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运动的方式
四年级下 册科学 课件-3. 3 运动 的方式 |苏教 版 (共 21张PP T)
四年级下 册科学 课件-3. 3 运动 的方式 |苏教 版 (共 21张PP T)
盒子
四年级下 册科学 课件-3. 3 运动 的方式 |苏教 版 (共 21张PP T)
四年级下 册科学 课件运-3.动3的运方动式的|方苏式教|版苏教( 共版21(张共P P2T1)张PP T)
四年级下 册科学 课件运-3.动3的运方动式的|方苏式教|版苏教( 共版21(张共P P2T1)张PP T)
交流展示
活动三 探究运动的分类
小组讨论,根据刚才物体运动的特 点给他们分类。
四年级下 册科学 课件运-3.动3的运方动式的|方苏式教|版苏教( 共版21(张共P P2T1)张PP T)
四年级下 册科学 课件运-3.动3的运方动式的|方苏式教|版苏教( 共版21(张共P P2T1)张PP T)
轮子在滚动
四年级下 册科学 课件运-3.动3的运方动式的|方苏式教|版苏教( 共版21(张共P P2T1)张PP T)
四年级下 册科学 课件运-3.动3的运方动式的|方苏式教|版苏教( 共版21(张共P P2T1)张PP T)
齿轮在转动
四年级下 册科学 课件运-3.动3的运方动式的|方苏式教|版苏教( 共版21(张共P P2T1)张PP T)
四年级下 册科学 课件运-3.动3的运方动式的|方苏式教|版苏教( 共版21(张共P P2T1)张PP T)
摆动的秋千
四年级下 册科学 课件运-3.动3的运方动式的|方苏式教|版苏教( 共版21(张共P P2T1)张PP T)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太阳钟》课件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太阳钟》课件
赤道日晷:即日晷的晷 面为赤道面。赤道式日 晷是日晷世界中最重要 和最常见的,也是中国 古代最经典和传统的天 文观测仪器。
新知讲解
你认为这些日晷是怎么工作的?它们有什么不同?
“日”是太阳,“晷”是阴影,“日晷”就是太阳的阴影。日 晷是利用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时,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慢慢地由 西向东移动来计时的。
新知讲解
实验3
人们是怎样根据影子的特点来计时的呢?
实验材料
小棒、铅笔、橡皮、指南 针、直尺、白纸、计时器
新知讲解
实验过程
①把小棒插在橡皮上,固定在记录纸的观 察点上。选择空旷处放置,不要移动。 ②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并在记录纸上标 出来。
③每隔1小时在记录纸上标出 小棒的影子,并记下时间。
新知讲解
板书设计
太阳钟
影子形成条件 影子与太阳 日晷
作业布置
用硬卡纸和指南针制作一个地平日晷
①在一张半圆形的硬卡纸上按第23页的活动记录标明刻度和方向。 ②把一张三角形的硬卡纸竖直粘贴在半圆形硬卡纸上。 ③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就能根据三角形硬卡纸的投影确定时间。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观察记录表
时间(每隔1小时) 6:00
太阳位置变化 东偏南


小棒影子变化
长度
_______米
方向(位置)
西偏北
长度

方向(位置) 向 移 厘米

新知讲解
视频:一天中影子的变化
新知讲解
小棒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
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所以影子在西侧,下午从西方落下,影子 在东侧,所以影子的变化规律为从西到东。长短的规律为从长到 短,再由短到长。正午的时候影子最短,傍晚的时候影子最长。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3用根茎叶繁殖PPT课件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3用根茎叶繁殖PPT课件

用营养器官繁殖
用菊花的茎繁殖。
从一株健康的菊花的主茎上 剪下一根枝条,插入一盆松软的 土中。
用营养器官繁殖
用宝石花的叶繁殖。
从宝石花上摘下一片叶,摆放在土上。
此图片表现用 叶繁殖宝石花 的操作方法。
用宝石花的繁殖
注意点:
宝石花:怎样把叶子埋进土壤里?
1.除了用种子繁殖外,植物还可以用( 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 2.用根繁殖的植物有( 红薯 )、( 牡丹 )、( 芍药 )。 3.用茎繁殖的植物有(柳树)、( 土豆)、( 生姜)。 4.用叶繁殖的植物有(落叶生根 )、(多肉植物 )。
用营养器官繁殖
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繁殖。
落地生根的幼 芽落到土里就能长 出新苗。
长寿花的叶子插在土里就能成活。
用营养器官繁殖
其他用根繁殖的植物: 蔷薇、茶花、杜鹃、胡萝卜、郁金香、圣诞红、竹蕉、马齿牡丹、松叶牡丹、黛 粉叶、彩叶草、黄金葛、天竺葵、龙吐珠、非洲凤仙花、日日春……
其他用茎繁殖的植物:紫藤、桂花、夜来香、米仔兰、杜鹃、山茶花、吊兰、草 莓、荸荠、山药、泡桐、蜡梅、月季、速生杨、竹子、百合、郁金香、榕树、甘 蔗、海棠……
用营养器官繁殖
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繁殖。
红薯的块根可以长出新的红薯苗。
用营养器官繁殖
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繁殖。
蓟(jì)的根钻出地面,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用营养器官繁殖
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繁殖。
生姜块茎上的小芽能继续萌发。
把水仙的球茎浸入水 中,就能生根、发芽、开花。
其他用叶繁殖的植物:燕子掌、筒叶花月、八千代、虹之玉、月兔耳、石莲花、 长生草、天章锦、江户紫、神刀、玉扇、万象……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课件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课件
实验结论 固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2021/8/25
小知识
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 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 叫作热胀冷缩。
2021/8/25
你能高,轮胎内的气体受热膨胀, 容易爆胎。
2021/8/25
你能解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吗? 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变化。 • 把瓶子放入冷水水槽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
又有什么变化。
2021/8/25
实验注意点
2021/8/25
玻璃管的粗细是影响实验效 果的重要因素,玻璃管越细, 液柱高度的变化越明显。
在使用热水时注意安全。
要用加入色素的水做这个 实验,便于学生观察。
探究
实验记录
2021/8/25
实验现象 放入热水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放入冷水中,玻璃 管内液面下降。
画出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①冰融化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 ②冰融化时的温度是多少°C? ③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2021/8/25
实验交流
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曲线图
2021/8/25
实验交流 ①冰融化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 冰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 ②冰融化时的温度是多少°C? 冰融化时的温度是0°C。 ③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同学们,你认为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 积会有怎样的变化?是变大?还是变 小?或者是不变?请大家对这个问题 做出自己的预测。
2021/8/25
实验材料 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红颜色 的水、水槽、热水、冷水等等。
2021/8/25
实验方法
• 准备一个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 • 往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水,用胶塞塞紧瓶口。 • 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 • 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全册《2.2热的传递》课件(完美版)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全册《2.2热的传递》课件(完美版)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热空气 你知道吗?
在室内,暖气片周围的空
气被加热上升,冷空气下
降又被加热,冷热空气不
冷空气
断相对流动使整个屋子温 暖起来。
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实现的
遇冷 受热
科学概念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 下降,使受热液体或气体相 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对流”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单元全部课件(共4课)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单元全部课件(共4课)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观察月球的表面
意大利·伽利略 望远镜
平原或盆地 (月海)
山脉 (环形山)
一、月球上的环形山 模拟实验:环形山的形成 实验材料:沙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石块。
想 一 想 :我 们 该 设 计 怎 样 的 实 验 方 案 呢 ?
实验步骤:
1.在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2.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块。 3.从同一高度往另一沙盘里丢不同大小的石块。 4.轻轻将石块取出,观察被石块砸过的坑。
连续观察月亮
1、每晚6点对月亮进行观察。 2、将观察到的月相和位置 画在记录单上。
想 一 想 :如 何 记 录 月 相 呢 ?
方法一:直接画出亮面形状
1、亮面在左还是右?
2、画出亮面的形状。
想 一 想 :如 何 记 录 月 相 呢 ?
方法二:圆圈涂阴影法
1、在记录纸上画好 相同大小的圆圈
2、观察月相,找 出明暗分界线。
如果没有高科技,我们怎么知道地球的形状?
最初人们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古代中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
人们的发现
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发现,当帆船回港时,总是先看见船 帆,后看见船身;出港时则相反。由此,人们开始认为 海面不是平的。
张衡
(东汉 天文学家)
宇宙像个鸡蛋, 天体如蛋壳, 大地如蛋黄。
浑天说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同学们,你们使用过微信吗?
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 17 号 太 空 船 船 员 所 拍 摄 的 著 名地球照片。当时太空船正 运 行 至 距 离 地 球 45000 千 米 (28000英里)之处。
微信的启动画面 当你打开微信的时候,一个孤独的 小人,面对巨大的地球站在那里。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运动的方式苏教版(共18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运动的方式苏教版(共18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3 运动的方式|苏教版 (共18张PPT)
你能用线条加箭头的方式来
表示风车的运动轨迹吗?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3 运动的方式|苏教版 (共18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3 运动的方式|苏教版 (共18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3 运动的方式|苏教版 (共18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运3.动3的运方动式的|方苏式教|版苏教(共版18张(共PP1T8)张PPT)
你能用线条加箭头的方式来 表示钟摆的运动轨迹吗?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运3.动3的运方动式的|方苏式教|版苏教(共版18张(共PP1T8)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运3.动3的运方动式的|方苏式教|版苏教(共版18张(共PP1T8)张PPT)
易拉罐是什么 形状的?它的 两个底面是什 么形状?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运3.动3的运方动式的|方苏式教|版苏教(共版18张(共PP1T8)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运3.动3的运方动式的|方苏式教|版苏教(共版18张(共PP1T8)张PPT)
易拉罐在水平面上运动,仔细 观科学课件-运3.动3的运方动式的|方苏式教|版苏教(共版18张(共PP1T8)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运3.动3的运方动式的|方苏式教|版苏教(共版18张(共PP1T8)张PPT)
有一些物体的运动包含了 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就
是复合运动。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运3.动3的运方动式的|方苏式教|版苏教(共版18张(共PP1T8)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3 运动的方式|苏教版 (共18张PPT)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中, 即使一些物体咋看上去似乎不 动,其实,它们一直在生长或 运动。那么,物体到底是如何 进行运动的呢?这节课,我们 一起来研究物体运动的方式。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0养昆虫PPT课件(共42张PPT)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0养昆虫PPT课件(共42张PPT)

1.在春天天气变暖以后 意蚕卵的变化,等待蚁蚕孵出。
养蚕的时间:春天天气变暖 以后,气温一般达到20 ℃ 以上就可以了。可以根据当 地昆虫食物情况灵活调整。
养蚕
蚕宝宝的家: 准备好一个纸盒,里面放上干净 的纸巾,盒盖上打几个孔,方便 透气。
2.在纸盒里铺上干净的纸, 在盒盖上扎几个孔。
养蚕
昆虫的一生在形态、生活习性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让我们通过饲养昆虫 来了解它一生的变化。
养蚕
蚁蚕在蜕皮前,吐出丝来把自己的脚固定在匾上或纸盒上,头部和胸部 都高高地抬起,不再动弹,它正在做蜕皮的准备,等到旧皮蜕去、新皮长出 以后,蚕宝宝就进入下一个龄期。人们把蚁蚕作为一龄蚕,蜕了第一次皮的 蚕宝宝称为二龄蚕。在我国,蚕农饲养的蚕宝宝绝大多数要经历五龄。
养蚕
4.记录蚕宝宝吐丝结茧。
吐丝结茧:需要在盒内放置方格蔟,蚕宝宝会自己爬进去结茧。
养蚕
蚕蛾:蚕的成虫。形状像蝴蝶,全身被 白色鳞毛,雌蛾的体形很大,爬动比较慢; 雄蛾的体形很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 振动,寻找配偶。一般交尾3~4小时后,蛾 就可以产下受精卵,留下后代不久便会死 去。
交配产卵 蚕蛾交配时你有什么发现?观察雌蛾是怎样产卵的。 数一数,一只雌蛾产多少卵。
当雌雄蛾在一起时,雌蛾尾部发出香味,雄蛾根据香味找到雌蛾交配。
里面的蚕变成了蛹,身体呈纺缍形,头部很小,腹面长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 体色发黄,还可以看到蛹长出了一对翅膀和三对足。剪开的蚕蛹还能正常发育。
养蚕
5.记录飞蛾破茧而出。
养蚕
蚕蛾
观察并描述蚕蛾是什么样子的。
蚕蛾出茧时,先分泌一种黏液,沾了黏液的茧被腐蚀,因此这里的颜 色会改变。然后蚕蛾就使劲用头顶将蚕茧顶个洞,蚕蛾就从茧里出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20
20
10
10
0
0
10
10
10
10
20
20
读写:__3_7_摄__氏__度____ 写作:____3_7_℃______
_零__下__1_0_摄__氏__度_ _____-_1_0_℃____
10
10
0
0
10
10
20
20
___0_摄__氏__度____ _____0_℃______
探究活动:热水变凉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
研究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画出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并分析。 1.冰融化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 2.冰开始融化时的温度是_______。 3.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 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使用温度计
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 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 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 水平。
学习使用温度计
读写温度计的示数
40
40
30
温度计里的液柱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分别把它放进两杯水中, 请观察:它的液柱发生什么 变化?
研究液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
水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温度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发明的。
1.准备一只中间插有细管的胶塞。用胶塞塞紧瓶口。 2.往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酒精或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记下吸管里水面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入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 么变化。
学习使用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
电子体温计
干湿温度计
电子水温计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
学习使用温度计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玻璃管 刻度
测量物体的温度时,要根据被测物体的情 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不 超过温度计的测量限度。 不同的温度计可用来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玻璃泡
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 单位是“摄氏度”,用“℃”来表示。
研究气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
气体在受热或受冷时,体积是否变化呢?
1.把气球嘴套在玻璃瓶口。 2.将瓶子放在热水中,观 察气球的变化。 3.再将瓶子放在冷水中, 观察气球的变化。
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
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热胀冷缩装置
酒精灯
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
夏天架电线时,电 线不能拉得太紧
比较冰、水、水蒸气三者之间的异同
我发现:
在自然界中,水有三种存在状态: 液态的水、固态的冰、气态的水蒸气。
研究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科学使用温度计: 轻
量程 看
分度值
内壁 底部

浸泡
稳定

视线水平
研究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器材: 三角架
烧杯 温 度 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认识温度计的作用
准备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先将两手的食指分 别插入冷水和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两个手 指的感觉一样吗?
冷水 温水 热水
冷水 温水 热水
认识温度计的作用
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吗?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 度。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 物体的温度。
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
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 遇冷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作热胀 冷缩。
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制作而成的。
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一个瘪了的乒乓球,你能想办法将它复原吗?
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生活中的这些现象你能解释吗?
在炎热的夏天,自行车 轮胎容易爆裂
酒精灯的使用步骤
2.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 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4.灯帽右上方斜向 盖灭火焰,取下 再盖一次。
1.打开灯帽、竖放灯旁。
3.把物体放在火焰 的外焰上加热。
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
铜球恰好能 从铁圈中通过
给铜球加热
铜球能通过吗
注意:整个过程中不能用手触碰铜球!
铜球冷却后,再 试着让它通过铁圈
石棉网
夹子
酒精灯
研究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科学使用酒精灯:
外焰
自下而上

竖放

外焰
灯帽

两次
研究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装置
实验提示
1.如图组装好实验装置; 2.取适量的冰块,测量它的温度; 3.用酒精灯加热冰,每隔一分钟测一次温度, 直到烧杯中的水温达到10℃为止; 4.将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
一杯热水会逐渐变凉,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 的呢?是先快后慢,还是均匀地下降,还是……
探究活动:热水变凉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有什么规律?
作出假设:
假设1: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先快后慢地下降 假设2: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先慢后快地下降
探究活动:热水变凉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把数据记录下来。
1. 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 在烧杯内倒上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
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 和杯底。 3. 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 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格内。从此时起每隔两 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下降减慢。温度下降呈先快 后慢的规律。
探究活动:热水变凉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
温度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 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 发速度就减慢了。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冷和热
2.热胀冷缩
观察温度计液柱的变化
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温度(℃) 温度(℃) 62 56 51 47 43.5 40.5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
4
6
8
10 12
14
时间(分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探究活动:热水变凉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
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怎样的?
温度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
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
探究活动:热水变凉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把数据记录下来。
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温度(℃) 62 56 51 47 43.5 40.5
探究活动:热水变凉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 在坐标图中描点并连成曲线。
探究活动:热水变凉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
根据实验记录,画出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