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守恒问题的归纳总结
元素守恒法
“守恒法”在解铁和铁的化合物计算题中的应用在铁及其化合物有关的众多计算题中,能运用守恒关系解答的题型特别多。
解题时,巧用守恒关系,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将其常见题型及守恒关系归纳如下:一、质量守恒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例1在2L硫酸铜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30g铁粉,最后得到2L0.25mol/L的硫酸亚铁溶液和26g固体沉淀物。
求原溶液中硫酸铜和硫酸铁的物质的量浓度各是多少?解析:设硫酸铁和硫酸铜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
根据反应前后铁和铜的质量守恒得:56g/mol2x+64g/moly+30g=2L0.25mol/L56g/mol+26g①在由反应前后SO守恒得:3x+y=2L0.25mol②由①②解得:x=0.1mol,y=0.2mol,所以,c(硫酸铁)=0.1mol/2L=0.05mol/L,c(硫酸铜)=0.2mol/2L=0.1mol/L。
二、元素原子守恒元素原子守恒指在化学反应中,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或物质的量、质量)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例2把铁、氧化铁、氧化铜的混合粉末放入110m14mol/L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896mlH2(标准状况下),残留固体1.28g,过滤,滤液中无Cu2+。
将滤液加水稀释到200ml,测得其中H+深度为0.4mol/L。
求原混合物的质量。
解析:因滤液显酸性(盐酸过量),所以残留固体只能为铜,因残留固体为铜,所以滤液中无Fe3+。
转化关系如下:由铜元素守恒得:n(CuO)=n(Cu)=1.28g/64g/mol=0.02mol由氯元素守恒得:2n(FeCl2)=n(HCl余)=n(HCl总)=0.44mol,即,2n(FeCl2)+0.08mol=0.44mol,则,n(FeCl2)=0.18mol。
由氢元素守恒得:2n(生成H2O)+2n(H2)+n(HCl余)=n(HCl总)=0.44mol,即,2n(生成H2O)+2(0.896L/22.4L/mol)+0.08mol=0.44mol,则,n(生成H2O)=0.14mol。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知识点总结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是两个基本的物理规律,对于理解和分析化学反应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一、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物质变化过程中,物质的质量是不可或缺的。
换句话说,质量在任何物质变化过程中是保持不变的。
这个定律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性来证明。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方程式可以很好地反映质量守恒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可以描述反应物转变为产物的过程,并通过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种类和数量。
质量守恒定律要求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质量等于产物质量,即反应物质的质量总和与产物质量总和相等。
例如,当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时,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H2 + O2 → 2H2O在这个方程式中,化学式左边的2H2和O2分别表示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化学式右边的2H2O表示2个水分子。
质量守恒定律要求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产物的总质量。
即反应前后氢气和氧气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质量守恒得到了满足。
二、能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是指能量在任何物质变化过程中是保持不变的。
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
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了周围环境的热量,反应物的能量增加;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了热量,反应物的能量减少。
不管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总能量守恒。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方程式通常会标注能量变化。
例如,当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时,方程式可以如下表示:2H2 + O2 → 2H2O ΔH其中ΔH表示反应的焓变,即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如果ΔH为负数,则表示反应是放热的;如果ΔH为正数,则表示反应是吸热的。
通过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初中化学总结——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复习——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应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从化学实验中得出,因此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适用物理变化。
同时该定律揭示的是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2)反应前后分子总数的例证上述两个方程式,展示了在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3)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例证上述方程式,展示了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可能改变;(4)总结化学反应前后涉及的“变”与“不变”及“可能变”“6个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不变;宏观:元素种类和质量均不变,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综合不变;“2个一定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2个可能变”:微观:分子总数可能变;宏观:元素化合价可能变。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方案一:密闭体系下,红磷燃烧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小结: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实验现象:铁定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小结: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
总结: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若要用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在密闭体系下完成实验,才能够得到相应的实验现象。
典型例题:(2018年滨州)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解析:若要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即是要求在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需要在密闭条件下进行。
A:镁条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且此实验为敞开体系,错误;B: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气体二氧化碳生成,且此实验为敞开体系,错误;C: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物气体参加及生成,又在密闭体系,因此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有氢气生成,且此实验为敞开体系,错误。
综上,选择C。
此类题是常考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对其验证时化学原理的选择。
高中化学三大守恒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三大守恒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要求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更要掌握它的理论基础,从粒子层面探究化学的发展模式,深入理解它的发展奥秘。
本文将简要总结三大守恒定律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各自的基本原理。
第一个守恒定律是物质守恒定律,它的核心理念是:物质是不会有灭绝和创造,也就是说,物质的总量只会在反应中保持不变。
这一定律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数量与产生的产物的物质数量是相等的。
例如,下述化学反应中苯和氯气的比例是一样的: C6H6 + Cl2 =C6H5Cl + HCl,这表明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的总量是完全一致的,这也是物质守恒定律的一个具体表现。
第二个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这一定律表明,能量在化学反应中是毫无损失的,因此可以将能量定义为一种不可破坏的守恒定律,本文中可以将其定义为“能量在化学反应或者其他系统里是不会有灭绝和创造的”。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会发生转换,但总的来说,反应物和产物的总能量是相等的,称为能量守恒定律。
例如,当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合成碳酸钙的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产物的总能量是相等的:CO2 + H2O CaCO3 + H2O,这也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具体表现。
最后一个守恒定律是物种守恒定律,该定律的核心理念是:反应物中所含物质的种类及数量,与产物中所含物质的种类及数量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中物质种类和数量是不会有变化的。
例如,甲烷和氧气反应,产生碳氢化合物与水:CH4+2O2→CO2+2H2O,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这也是物种守恒定律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具体表现。
总之,高中化学学习中三大守恒定律是极其重要的基本概念,要想精通化学,就必须牢记这三个守恒定律学习的主旨,彻底理解它们的基本原理并应用它们去探究物质变化的规律。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点1、“参加反应”:意味着只有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才能被计算在内。
未参与反应的物质,即使在反应体系中,其质量也不能纳入考量。
2、“各物质”:这里包括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所有物质,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3、“质量总和”:需要注意的是,质量守恒定律关注的是质量,而非体积、密度等其他物理量。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从微观角度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
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过程中,氢分子(H₂)和氧分子(O₂)破裂为氢原子(H)和氧原子(O),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H₂O)。
在这个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变化,只是它们的组合方式发生了改变。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红磷燃烧的实验。
红磷燃烧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反应前,容器内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会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反应前,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和铜的质量总和。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直观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五、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释化学反应中的现象例如,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可能是因为该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含氧量更高的物质,导致质量增加。
2、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可以通过已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确定未知物质的化学式。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质量守恒定律)1、原因: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小结: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酸、碱、盐)1、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
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
(如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2、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 <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PH=0时呈酸性,pH<7时pH越小,酸性越强,pH>7时pH越大,碱性越强。
蒸馏水的pH=7(雨水的pH<7显弱酸性),SO3溶于水,溶液pH<7,CO2溶于水,溶液pH<7;pH升高可加碱(可溶性碱)或水,pH降低可加酸或水。
PH=3和pH=4混合溶液pH在3-4之间,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
pH的数值不一定是整数。
3、碱的通性由于碱在水溶液里都能解离出OH-,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溶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色。
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溶液,石蕊不变色。
(2)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条件:碱必须可溶,例如Cu(OH)2+CO2不反应(3)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4)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条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守恒问题
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守恒问题守恒思想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解决化学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让学生学会用守恒的方法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显得格外重要。
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守恒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质量守恒主要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即: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物质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例题1.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A.16:9B.23:9C.32:9D.46:9解析:假设R与M的摩尔质量分别为rg••moL-1和mg•moL-1,有。
又假设参加反应的Y为ag,生成M为b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列出关系式:1.6+a=4.4+b。
化简得a=b+2.8。
再根据方程式的比例式可得:8.8m=rb,b=3.6。
∴a/b=b+2.8/b=3.6+2.8/3.6=16/9答案:A点评:“守恒法”解题是指在解题过程中利用化学反应或化学现象中的一些守恒关系来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独特的解题方法。
本题依据质量守恒关系列式解题。
只要“守恒法”使用得当,可受到解题步骤简捷、快速、准确之功效。
二、元素守恒指物质变化前后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或离子、原子团)的物质的量不变。
这常用于有多步反应。
解题思路是将其看成一个体系,整体思维着重分析过程的始态和终态,省略反应的中间过程,从而找出守恒关系。
例题2.向一定量的Fe、FeO和Fe2O3 的混合物中加入120 mL 4 moL•L-1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0.06 moL NO,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
若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下还原相同质量的原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 )A.0.24moLB.0.21moL C.0.16moL D.0.14moL解析:反应完全后加入KSCN,无血红色出现,说明溶质全为Fe(NO3)2 ,由N元素守恒得n(NO;)= 0.42 moL,从而n(Fe2+)=0.21moL,再由Fe元素守恒,得到答案为(B)。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三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参加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必然相等.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一、定义: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2CO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1、表示反应物是;2、表示生成物是;3、表示反应条件是;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1。
宏观: 和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微观:每个碳原子和个氧分子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个二氧化碳分子3.质量:每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例:2H2+O22H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一、填空题:1、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一定改变的是;可能改变的是.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例:A+O2→CO2+H2O,则A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元素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例:A+6O2=6CO2+6H2O,则A的化学式为.③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例:物质A分解成56 g B和44 g C,则反应了的A的质量为g。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记住化学反应前后“六不变、两变、两可能变”。
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要点梳理】要点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要点诠释】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运用这一定律时,特别要注意“参加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质量总和”等关键字词,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是气体。
2.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都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要点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运用(高清课堂《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如下图所示:通电后水分子分解生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但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没变、数目没变、每个原子的质量也没变,因此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
2.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1)解释常见化学现象中的质量关系,如:铁生锈质量增加,木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等。
(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中某元素的质量。
(5)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要点诠释】化学反应前后“六不变、两变、两可能变”:1.六个不变:宏观上①元素的种类不变,②元素的质量不变,③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微观上①原子的种类不变,②原子的数目不变,③原子的质量不变。
2.两个改变:宏观上物质的种类改变;微观上分子的种类改变。
3.两个可能变:宏观上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微观上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三大守恒定律是化学高考的必考点,还是重点难点,更是解决高考大题必不可少的技能。
如何写出化学中三大守恒式,小伙伴们看过来。
【问异同】三大守恒的联系与区别电荷守恒规律: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总是呈电中性。
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物料平衡是元素守恒:要明晰溶质进入溶液后各离子的去向。
由于水溶液中一定存在水的H、O元素,所以物料守恒中的等式一定是非H、O元素的关系。
⒈含特定元素的微粒(离子或分子)守恒例如:在0.2mol/L的Na2CO3溶液中,根据C元素形成微粒总量守恒有:c(CO32-) + c(HCO3-) + c(H2CO3) = 0.2mol/L。
⒉不同元素间形成的特定微粒比守恒例如:在Na2CO3溶液中,根据Na与C形成微粒的关系有:c(Na+) = 2[c(CO32- ) + c(HCO3- ) + c(H2CO3 )]分析:上述Na2CO3溶液中,C原子守恒,n(Na) : n(C)恒为2:13.混合溶液中弱电解质及其对应离子总量守恒例如:相同浓度的HAc溶液与NaAc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中有:2c(Na+ )=c(Ac-)+c(HAc)分析:上述混合溶液中,虽存在Ac-的水解和HAc的电离,但也仅是Ac-和HAc 两种微粒间的转化,其总量不变。
质子守恒规律:水电离的特征是c(H)=c(OH-),只不过有些会水解的盐会导致氢离子、氢氧根可能会有不同的去向,我们需要把它们的去向全部找出来。
例如:NaHCO3溶液,初始H+来源于HCO3-和H2O的电离,c初(H+) = c(CO32- ) + c(OH- );伴随着的水解的发生,一部分H+转化到H2CO3中,因此,c初(H+) = c现(H+) + c(H2CO3 ),从而得出,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如下:c(CO32- ) + c(OH- ) = c(H+) +c(H2CO3 )对同一溶液来说:质子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平衡【问疑难】快速书写质子守恒的方法第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溶液显酸性,把氢离子浓度写在左边,反之则把氢氧根离子浓度写在左边。
高中化学 质子守恒 物料守恒 电荷守恒 的问题
高中化学质子守恒物料守恒电荷守恒的问题能量、物质和电荷是作为物质分子及比较大的物体,以及作为物理和化学系统的运作的三个基本的参与者。
它们是交互作用的对象,受围绕着它们的另外两个影响。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质子守恒、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来概括。
质子守恒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不会凭空出现也不会消失。
即化学反应发生时,物质的总量应不变。
例如,当一计算机里的氯气和铵混合时,1克的氯气和1克的铵反应时,反应后应保持2克,即:氯气+铵→氯化铵。
物料守恒指物质与物料变换时,所耗去的物料等于其产生的物料之和,所以总量不变。
意即某物料在它所进行的任何物料变换中,物料总量应不变。
例如,某物料在化学反应中可以从氨气变为氨和水,在反应中耗去1克氨气,得到0.5克氨和0.5克水,也就是说,反应后总量应为1克,即:氨气→氨+水。
最后,电荷守恒表明电荷的总量在反应中应保持不变。
反应发生时,电子的总量应保持不变。
例如,在锂电池充电及放电过程中总电荷数量不变,即:锂→锂负-电子+锂正电解质。
以上就是物质、能量和电荷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存在质子守恒、物料守恒、电荷守恒三定律,也是现代化学的基础。
这表明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总量是不变的,但可以由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
电荷的总量也是不变的,即某物料在它所进行的任何物料变换中,电子总量应保持不变。
质子守恒、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的概念在高中化学中使用比较多,它们共同提供了保证物质总量、电荷总量不变的依据。
在研究物质性质时,化学反应进行转化时,物质总量和电荷总量是不变的,考虑到这些守恒定律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变化原理。
在实际实验中,我们也常常利用它们来检查实验正确性。
在实验前,学生应该根据守恒定律和相应的反应方程式给出未知物质的质量和电荷数量,如果实验结果和预期结果一致,说明实验是成功和正确的。
因此,质子守恒、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对高中化学储存学习十分重要,它们是维持物质变化过程和先进物理化学实验的基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和机理,为学生和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三大守恒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三大守恒知识点总结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又称“物质定律”,是一种科学定律,认为任何化学反应和物质的变化都不会改变物质的总质量,即质量在化学反应中是守恒的。
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变,也就是说,反应的原料质量等于反应的产物质量。
实际上,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从经典力学思想中说明,即质量是物体内构成物质数量的一种度量,质量在动力学和能量守恒定律中表现出一致性。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等物质转化过程中的主导思想,是化学过程中不变的定律,广泛应用于自然界各种物质焓变、热容等物理量的定义和计算,以及化学分析、物质分类和合成等。
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般的物理反应中,能量的各种形式在这个反应中是不完全消失的,任何物理系统中产生有热或体积变化的反应,都要经历一定的工作量数量,而能量总量是定值,即物质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而能量总量是不变的。
这种定律表达的本质便是能量守恒原理,即能量在任何物质的转移中都保持不变,也就是说,能量在反应中守恒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在物质运动中也得到了证明,如发电机制动原理中的功率定律、电动机原理的“功和力的乘积定律”、机械艺术中的变速箱原理“动能传递定律”等都是以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而形成的。
能量守恒定律在物理体系中是不变的,在化学反应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检验化学反应有效性、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和探究新反应产物物性等重要依据,是引起或使高级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
电子守恒定律是指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核电荷总数不变的原理:原子间的分子化学反应、溶解反应、酸碱反应、电解反应,以及所有其他由原子变成分子的化学反应。
这个定律的表述是:在一个元素的任何反应中,原子内的电子数量总是不变的。
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原子提供的总数是不变的,只是原子间发生变化而已。
电子守恒定律是指化学反应中原子核电荷比例的不变性,是氯化钠、钾化钙等物质变化的基础,也是离子价数、元素略号系统产生的结果。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而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基本原则。
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本文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说明、应用以及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例子进行总结,以加深对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无论反应涉及多少种原料,产生多少种产物,总质量始终保持恒定。
2. 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建立在原子理论的基础上。
根据原子理论,所有物质都由不可再分的微粒组成,即原子。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导致了物质的变化,但原子并不凭空消失或增加。
这意味着反应前的原子总量必须等于反应后的原子总量,从而保证反应过程中质量守恒。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可以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
在实验前后称量反应物和产物,如果总质量相等,则说明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此外,质量守恒定律还可以帮助确定反应的摩尔比例,以便计算化学方程式的系数。
4. 质量守恒定律与现实生活的相关例子质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实际应用。
例如,当我们烧木材时,木材被氧气燃烧产生热和灰烬。
在燃烧过程中,木材的质量减少,而产生的热和灰烬的质量增加,但总质量保持不变。
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
另一个例子是在生活中煮饭。
当我们煮米饭时,水和米粒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熟米饭。
尽管米粒吸收了水并增加了体积,但总质量仍然保持不变。
这也是质量守恒定律在烹饪过程中的体现。
5. 结论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
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在学习和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化学反应的理解,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化学计量守恒
化学计量守恒
化学计量守恒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量、质量、电子、电荷等守恒。
这些守恒关系是化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行化学计算和推断的重要依据。
化学计量守恒的具体内容如下:
1. 质量守恒: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相等。
这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之一,表明物质在反应前后不会发生消失或产生。
2. 原子守恒: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保持不变。
这是化学反应的另一基本定律,表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3. 电子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
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规律,表明在反应过程中,氧化剂和还原剂所失去和得到的电子数相等。
4. 电荷守恒:在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
这是溶液电化学的基本规律,表明溶液在电场中不会发生电离或中和。
5. 物料守恒: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这是化学反应的又一基本定律,表明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不发生改变。
以上是化学计量守恒的具体内容,这些守恒关系在化学计算、推断和推导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利用这些守恒关系,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快速求解化学问题。
高考化学守恒计算问题--电荷守恒
守恒计算问题守恒计算问题是指利用某种量的相等关系进行技巧计算的一类问题,它是矛盾对立面的统一,是一种宏观稳定的湮灭计算;从微观来看是电子、原子的行为,从宏观来看是化合价和质量的结果(电子 −−→−对应化合价,原子 −−→−对应 质量)。
它的一般解题方法是设一个未知数,解一元一次方程。
守恒问题包括总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总价数相等关系,下面分别讨论之。
二.电 荷 守 恒2、离子反应 由于离子反应方程式并不包括所有的离子,从反应的离子来看,反应后也可能出现带电的离子,因而电荷守恒可以这样来描述:在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的离子电荷总数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离子电荷总数。
1.在一定条件下,-n 3RO 和I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n 3RO + 6I - +6H + = R -+ 3I 2 + 3H 2O (1) -n 3RO 中R 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2) R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是___________。
(MCE94)解析:(1) 根据电荷守恒得:(-n )+6×(-1)+6×1=-1,n =5。
中,R 应为+5价。
(2) 有学生误认为RO n 3-中R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实际上R -是8电子稳定结构,故R 原子为8-1=7。
也可以这样分析NO 3- — N - 是不正确的,RO 3-中有ⅤA 族的NO 3-和ⅦA 族的ClO 3-。
(3) 如果从电子得失守恒来考虑,其算式应与此不同。
3、溶液反应由于两种或几种电解质发生反应后,溶液仍为电中性,因此必须弄清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电解质或阴阳离子,再按电中性原理进行计算。
1.某混合溶液中MgCl 2的浓度为2 mol / L ,AlCl 3的浓度为3 mol / L ,将此溶液200 mL 中的Mg 2+完全沉淀,需加入1.6 mol / L 的NaOH 溶液的体积多少?解: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溶质为NaCl 和NaAlO 2,根据阴阳离子电荷守恒,有: n (Na +)=n (Al 3+)+n (Cl -)设需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为x ,1.6 mol / L ×x =3×2 mol / L +3×3×0.2 L +2×2×0.2 L x =2 L答:需要2 L NaOH 溶液。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问题的计算方面的难题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问题的计算方面的难题标题:探索中考化学质量守恒问题的计算难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质量守恒问题一直是学生们头疼的难题之一。
在中考化学考试中,对于质量守恒的计算问题,学生们往往感到困惑和难以驾驭。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考化学质量守恒问题的计算方面所涉及到的难题,并提供解决方法。
1. 质量守恒的基本概念我们需要了解质量守恒的基本概念。
质量守恒是指在任何闭合系统内,物质的质量在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中不会增加或减少,只会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这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也是中学化学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充分掌握这一基本概念。
2. 难题一:计算中的质量单位转换在质量守恒问题的计算中,学生们常常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质量单位的转换。
题目给出的物质质量单位可能是千克、克、毫克等,而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进行单位统一转换。
这涉及到了数学和化学知识的结合,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会感到困惑。
解决方法:在解决这一难题时,学生需要首先熟练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等。
学生需要多进行练习,熟练掌握质量单位转换的计算方法。
老师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3. 难题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平衡问题在质量守恒问题的计算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平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生们往往会遇到求解平衡系数的困难,特别是在复杂的反应过程中,可能会让学生望而却步。
解决方法: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学生对于化学反应平衡方法的理解。
学生需要掌握通过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来构建平衡方程式的方法,以及通过系数法来求解平衡系数的技巧。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4. 难题三:实际问题的化学计算除了基础计算外,许多中考化学质量守恒的计算题目还涉及到实际问题的计算,例如氧化铁的制备、水的电解等。
这些问题往往需要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考验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其中涉及到两个重要的守恒定律,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详细的归纳和解释。
一、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一个基本的定律,指的是在封闭系统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虽然会改变物质的形态和性质,但物质的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例如,当我们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的总和应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反应后得到的水的质量应等于反应前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质量守恒定律可通过实验来验证。
实验中,我们可以将反应物放入密闭容器中,观察反应后容器的质量变化。
如果容器的质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则可以得出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结论。
虽然质量守恒定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成立,但在核反应中,由于核能转化为质量,质量守恒定律会略有例外。
但总体来说,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二、电荷守恒电荷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的总电荷保持不变的规律。
简单来说,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正、负离子的总电荷量保持平衡。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会重新组合以形成新的物质。
这个过程中,电子的转移和重新分配会导致原子或离子的电荷状态发生变化,但总电荷量始终保持不变。
以氯气和钠金属反应生成氯化钠为例,钠金属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Na+,而氯气获得一个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Cl-。
在反应前后,钠和氯的总电荷量分别为+1和-1,保持了电荷守恒的原则。
电荷守恒定律可以解释许多物质反应中的现象,如电解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实验证实了电荷守恒定律的准确性,加深了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放射性衰变和核反应中,由于核粒子的转变会影响原子核的电荷状态,电荷守恒定律会稍有例外。
但总的来说,在化学反应中,电荷守恒定律是一个重要的规律。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类型总结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类型总结1、根据质量推断反应物化学式取2。
16g物质,使其充分燃烧,测知只生成2.16g水和5。
28g二氧化碳。
计算该物质含氢元素g,含碳元素g.该物质是否含氧元素,若含有氧元素,其质量为多少?要具体算数过程.解答:水中氢氧质量比2:16=1:8,氢的质量为2.16x(1/9)=0.24g.二氧化碳中碳氧质量比为12:32=3:8,碳的质量为5.28x(3/11)=1.44g.2。
16—0.24-1。
44=0。
48g,含有氧元素,质量为0。
48g2、反应只生成气体.为测定某碳素钢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粉未于质量为51。
8克的烧杯中,然后逐步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当加入80g稀硫酸时反应恰好完全,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试通过计完成下列填空:(不能整除时,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该实验取用的样品质量为:______;(2)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3)小王不慎在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多了20g稀硫酸,此时,溶液中亚铁离子在溶液总质量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若在上图中补绘此过程中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图,所得线段的终点位于线段AB延长线的_______(填:上方、下方或线上)解:(1)该实验取用的样品质量=68。
8g—51.8g=17g故答案为:17g;(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氢气的质量=80g+68.8g-148。
2g=0.6g,设参加反应铁的质量为x,则Fe+H2SO4═FeSO4+H2↑56 2x 0.6g56/x=2/0.6g x=16.8g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16.8g/17g×100%≈98。
8%(3)溶液中亚铁离子在溶液总质量中的质量分数=16。
8g/(80g+16。
8g—0.6g+20g)×100%≈14.5%加入8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前,溶液质量增加值为加入稀硫酸质量与放出氢气的质量差,而多加入的20g稀硫酸不再发生反应,溶液增加量即所加入稀硫酸的质量;由于多加入20g 稀硫酸时溶液增加量大于恰好完全反应前的溶液增加量,所以,补绘此过程中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图,所得线段的终点位于线段AB延长线的上方;3、反应只生成沉淀已知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AgCl〕沉淀和硝酸钠溶液.为测定某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该溶液与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表:〔1〕反应后生成氯化银的质量是多少?〔2〕计算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1)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117g+140g—228.3g=28.7g;(2)设氯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为xNaCl+AgNO3═AgCl↓+NaNO358。
化学三大守恒的的知识总结以及例题
三大守恒电荷守恒基本看法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指溶液一定保持电中性,即溶液中全部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全部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除六大强酸,四大外都,多元弱酸部分水解。
产物中有分步水解时产物。
拜见例题Ⅳ这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是多少,离子前写几。
比方:Na2CO3:c(Na+)+c(H+)=c(OH-)+c(HCO3-)+2c(CO32-)因为碳酸根为带两个单位的,所从前有一个2。
比方:在NaHCO3 溶液中Ⅰ.CH3COONa: c(Na+)+c(H+)=c(CH3COO-)+c(OH-)Ⅱ.Na2CO3:c(Na+)+c(H+)=c(OH-)+c(HCO3-)+2c(CO32-)Ⅲ.NaHCO3:c(Na+)+c(H+)=c(HCO3-)+2c(CO32-)+c(OH-)Ⅳ.Na3PO4:c(Na+)+c(H+)=3c(PO43-)+2c(HPO42-)+c(H2PO4-)+c(OH-)电荷守恒定律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它指出,对于一个,无论发生什么变化此中全部电荷的代数和永久保持不变。
电荷守恒定律表示,假如某一地域中的电荷增添或减少了,,那么必然有等量的电荷进入或走开该地域;假如在一个物理过程中产生或消逝了某种符号的电荷,那么必然有等量的异号电荷同时产生或消逝。
电荷守恒应用所谓电荷守恒是指溶液中全部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全部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1.正确解析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书写电荷守恒式的重点,需要联合电解质电离及盐类的水解知识,特别是对多级电离或多级水解,不可以有所遗漏。
如Na2CO3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和水解均衡:Na2CO3==2Na++CO32-;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H2OH++OH—。
因此溶液中阳离子有:Na+、H+,阴离子有:CO32—、HCO3—、OH—。
2.联合阴阳离子的数目及其所带的电荷可以写出:N(Na+)+N(H+)=2N(CO32 —)+N(HCO3—)+N(OH—)3.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NA得:n(Na+)+n(H+)=2n(CO32—)+n(HCO3—)+n(OH—);再同时除以溶液体积V得:C(Na+)+C(H+)=2C(CO32—)+C(HCO3—)+C(OH—),这就是Na2CO3溶液的电荷守恒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 1:抓住离子反应,紧扣实质求解 【典例 1】 在 100 mL HNO3 和 H2SO4 的混合溶液中,两种 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 0.6 mol/L,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粉 并加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值为 () A.0.225 mol/L B.0.30 mol/L C.0.36 mol/L D.0.45 mol/L
×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度均为 0.1 mol·L-1 的 HCOONa 和 NH4Cl 溶液中阳离子的物
质的量浓度之和:前者大于后者 B.用相同浓度的 NaOH 溶液分别滴定等体积 pH 均为 3 的 HCOOH
和 CH3COOH 溶液至终点,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相等 C.0.2 mol·L-1HCOOH 与 0.1 mol·L-1NaOH 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α)随溶液 pH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 pH<4.76 的溶液中,c(CH3COO-)<c(CH3COOH) B.在 pH=7 的溶液中,α(CH3COOH)=0,α(CH3COO-)=1.0 C.在 pH>4.76 的溶液中,c(CH3COO-)与 c(OH-)之和可大于 c(H+) D.在 pH=4.76的溶液中加盐酸,α(CH3COOH)与α(CH3COO-)之和保 持不变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
������ (H 2
A
������ (X ) )+������ (H A - )+������(A
2-)]。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A.pH=1.2 时,c(H2A)=c(HA-) B.lg[K2(H2A)]=-4.2 C.pH=2.7 时,c(HA-)>c(H2A)=c(A2-) D.pH=4.2 时,c(HA-)=c(A2-)=c(H+)
125a D. 48V
mol·L-1
例11子.推(2断01中6电·江荷苏守恒模拟)某溶液可能含有 Cl-、SO42-、CO23-、NH+ 4 、 Fe3+、Al3+和 K+。取该溶液 100 mL,加入过量 NaOH 溶液,加 热,得到 0.02 mol 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 烧,得到 1.6 g 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 BaCl2 溶液,得到 4.66 g 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
【高考真题 3】 (2017 年全国卷Ⅰ,13)常温下将 NaOH 溶液滴加 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 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 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Ka2(H2X)的数量级为 10-6
B.曲线 N 表示 pH 与 lg������(HX-)的变化关系
������ (H 2 X )
②不等式:对于不等式,要具体分析溶液中各种电离方程式、水解 方程式、溶液的酸碱性。
(5)思维流程
2.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1)多元弱酸溶液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一步比一步更难电离。如 H2CO3 溶
液:c(H+)>c(HCO3-)>c(CO32 -)。
(2)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
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且一步比一步更难水解。如 K2CO3 溶
A.1∶1 C.3∶1
B.2∶3 D.2∶1
氧化转4还移.原电(方 子1)程守(2式恒0中15·新课标全国卷Ⅱ)工业上可用 KClO3 与 Na2SO3 在 H2SO4 存在下制得 Cl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 比为________。
(2)(2015·安徽卷)请配平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BO2+SiO2+Na+H2===NaBH4+Na2SiO3 (3)(2015·天津卷)完成 NaClO3 氧化 FeCl2 的离子方程式:
(3)质子守恒:在电离或水解过程中,会发生质子(H+)转移,但质 子转移过程中其数量保持不变。
正确理解质子守恒(以 Na2CO3 和 NaHCO3 溶液为例,如下所示) ①Na2CO3 溶液
所以 c(OH-)=c(HCO3- )+2c(H2CO3)+c(H3O+), 即 c(OH-)=c(HCO3- )+2c(H2CO3)+c(H+)。
小的顺序是 c(NH4+)>c(Cl-)>c(OH-)>c(H+)。这是由于在该溶液
中,NH3·H2O 的电离与 NH4+的水解互相抑制,且 NH3·H2O 的电离程度大
+
【突破训练 4】 (2017 年浙江 4 月选考,23)25 ℃时,在含 CH3COO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 CH3COO-的溶液中,CH3COOH、CH3COO-二者中各自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
方法 4:抓住未知浓度,紧扣极限思想 【典例 4】 把 22.4 g 铁完全溶解于某浓度的硝酸中,反应 后只收集到 0.3 mol NO2 和 0.2 mol 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生成的盐只有 Fe(NO3)3 B.反应后生成的盐只有 Fe(NO3)2 C.产物中 Fe(NO3)2 和 Fe(NO3)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 D.产物中 Fe(NO3)2 和 Fe(NO3)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1
(2)把握溶液中的两个“微弱”
①电离过程的“微弱”:如 NaHCO3 溶液中的 c(HCO3-)远大于 c(CO32-)。
②水解过程的“微弱”:如 NH4Cl 溶液中 c(NH4+)远大于 c(NH3·H2O) 和 c(H+)。
(3)理解“三大守恒”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4)常见的考查微粒浓度大小或关系的“两种关系式” ①等式:对于等式通常有两个,即电荷守恒、物料守恒,一些复杂 的等式往往是由两个守恒关系式经过变形得到的,或代入某些所给已 知条件得到的。
4.(201电6·荷河守北恒石家庄模拟)V L Fe2(SO4)3 的溶液中含有 a g SO24-,取此溶液 0.5V L,用水稀释至 2V L,则稀释后溶液中 Fe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A.576V
mol·L-1
125a B. 36V
mol·L-1
250a C. 36V
mol·L-1
②NaHCO3 溶液
所以 c(OH-)+c(CO32 -)=c(H2CO3)+c(H+)。
另外,将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和物料守恒式相联立,通过代 数运算消去其中某离子,即可推出该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式。
【典例透析 4】 (2017 年江苏,14)(双选)常温
下,Ka(HCOOH)=1.77×10-4,Ka(CH3COOH)=1.75×10-5,Kb(NH3·H2O)=1.76
A.若某温度下,反应后ccCClOl-- =11,则溶液中ccCCllOO-3-=12 B.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12a mol C.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ne 的范围:12a mol≤ne≤56a mol D.改变温度,产物中 KClO3 的最大理论产量为17a mol
C.NaHX 溶液中 c(H+)>c(OH-) 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c(HX-)>c(X2-)>c(OH-)=c(H+)
【拓展训练 4】 (2017 年全国卷Ⅱ,12)改变 0.1 mol·L-1 二元
弱酸 H2A 溶液的 pH,溶液中的 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 pH
ClO- 3 + Fe2++ _____=== Cl-+ Fe3++ ____
2.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与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硝酸 盐溶液和 NO2、N2O4、NO 的混合气体,将这些气体与标准状况 下 3.36 L O2 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恰好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 酸。若向所得硝酸盐溶液中加入 2 mol/L NaOH 溶液至沉淀最多 时停止加入,将沉淀滤出,向滤液中加水稀释至 500 mL,此时 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化学中守恒问题的归纳总结
1能量守恒,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质量守恒,应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化学方
程式的计算。 3氧化还原中转移电子守恒,应用氧化还原方
程式的配平和计算, 4电解质溶液中的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 守恒。应用电解中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1能量守恒: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27质.量(守20恒14·新课标全国卷Ⅱ)PbO2 在加热过程发生分解的失重 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失重曲线上的 a 点为样品失重 4.0%(即 样品起始样质品量起-始a质点量固体质量×100%)的残留固体。若 a 点固体组 成表示为 PbOx 或 mPbO2·nPbO,列式计算 x 值和 m∶n 值_____。
液:c(K+)>c(CO32-)>c(OH-)>c(HCO3- )>c(H+)。
(3)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要考虑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的影响。如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 列溶液:①NH4Cl、②CH3COONH4、③NH4HSO4,������(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③>①>②。
(4)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要考虑溶液中发生的水解平衡、电离平衡等。如在 0.1 mol·L-1 的 NH4Cl 溶液和 0.1 mol·L-1 的氨水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
5.在 200 mL 含 Mg2+、Al3+、NH4+、H+、Cl-等离子的溶液 中,逐滴加入 4 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
积(mL)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中 n(Mg2+)∶n(Al3+)=10∶1 B.原溶液中 c(H+)=0.8 mol/L C.x 与 y 的差值为 0.08 D.原溶液中 c(Cl-)=0.66 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