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济慈的_真_美_世界_关于_希腊古瓮颂_的批判性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希腊古瓮颂》的美

浅析《希腊古瓮颂》的美

浅析《希腊古瓮颂》的美作者:吴晓芸贾兴旺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4期摘要:《希腊古瓮颂》是英国十九世纪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杰出作品,是与《夜莺颂》齐名的不朽诗篇。

在这首诗篇里,诗人用丰富的想象与生命的激情描绘了一只希腊古瓮,通过辨证的哲学思想来讴歌古瓮,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索,对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生命美;哲学美;永恒美作者简介:吴晓芸,女(1980-),四川内江人,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外语系讲师。

贾兴旺,男(1979-),河北深州人,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外语系讲师。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4-0014-01《希腊古瓮颂》是济慈的名篇,也是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作品。

在这篇名作里,诗人通过对希腊古瓮的描绘来表达了对生命的深深思索及对永恒的追求。

全诗想象丰富,语言思辨,让人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美的世界的同时,也深深地为其所呈现的生命美、哲学美和永恒美所折服。

一、生命美希腊古瓮其实只是一个静止的器具,不能动弹,也不能呼吸。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东西在诗人的笔下竟然栩栩如生、跃跃欲动,让人感到生命的鲜活与灵动。

诗歌一开篇就是这样描写古瓮的:你委身寂静的、完美的处子,/受过“沉默”和“悠久”的抚育。

在诗人的眼里,古瓮是bride,是foster-child,而quietness, silence 和slow time 也分别拟人化了,成为了有生命的事物。

短短两句诗,不仅揭示了描写对象,而且还生动地描绘了其纯洁、完美、宁静和久远的特点,语言简练生动,给人以生命的美感。

让人觉得诗人描写的不是一个历史久远的古瓮,而是一个文静矜持、娇美纯洁的新娘,如同感受到一个鲜活的生命。

让人不能不赞叹诗人手法的高超及对生命的深刻领悟。

诗人接着写道:啊,田园的史家,你竟能铺叙,/一个如花的故事,比诗还瑰丽/……听见的乐声虽好,但若听不见/却更美;所以,吹吧,柔情的风笛,不是奏给耳朵听,而是更甜,它给灵魂奏出无声的乐曲。

谈《希腊古瓮颂》中的美学思想

谈《希腊古瓮颂》中的美学思想
吸毒 、布控及 网上逃犯等各项安保工作 ,以杜绝各 类违纪事件 以及 责 任事故 的发生 ,确保大型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安保 勤务如此繁杂 的实 战训练大课堂 中,参战学员们通过亲身参与维护社 会和谐稳定 的切身
经验 ,进而走 出一条符合时代需要的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创
新 发 展之 路 。

想 象 之 美
什么是美?济慈明白无误地指 出:“ 美即是 真。 ”什么是 真呢?济
魅力, 从 朋友海登 以及 其他 画家那 儿发 掘 了造 型艺 术 的美感 。可 以
说 ,他是凭 自己的直觉 、自己的想象 ,在他 的周围筑起 了一个 他所企 求和信赖的美的世界。他 的诗歌 《 希腊古瓮颂》完美地 展现了他 的美 学思想。

慈说 :想象所 见 的美 即是 真 。他 在 写给 出版 商柏 莱 的信 中这 么 说 : 我只确信 , 心灵 的爱好是 神圣 的 ,想象是真 实 的——想象所 见

… …
的美也是真实的—— 不论 它以前是否存 在—— 因为 我认为我们 的一 切 激情与爱情一样 ,在它们 崇高 的境界里 ,都能创造出本 质的美 ” 。 从而坚定从警职业信念 。
生 ,他 们 的纪 律 作 风 和 意 志 品 质 在 实 战 中经 受 了锻 炼 和 考 验 .查 缉 技
能 和实战技能得到 了显著提高 ,群众 工作能力获得 了明显提升 ,协同
作 战 意识 不 断 强 化 。 四 、构 建 大 型 安 保 活 动 育 人 长效 机 制 的启 示 与 思 考
( 一)有助于深刻理解从警职业责任
在大型活动安保中 ,参战学员通 常被分配至外 围检查站点 、赛 事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公安院校应更 加合 理有效地运用 大型安保活

济慈诗歌美学赏析

济慈诗歌美学赏析

济慈诗歌美学赏析摘要:济慈,作为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被一代代人所传颂,他的美学理念也深刻地影响了浪漫主义思潮的发展。

其颂诗被无数诗评家文学家认为是其美学代表作。

以《秋颂》、《夜莺颂》、《希腊古瓮颂》、《忧郁颂》、《心灵颂》、《灿烂的星》、《蝈蝈和蛐蛐》、《无情的妖女》等诗歌为例,本文从诗歌的内容意象入手,联系其生平,研究在济慈诗歌内容形式中,美的具体展现。

本文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济慈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二者又分为几个小部分:济慈的颂诗,十四行诗和其诗歌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及济慈诗歌中的自然美,爱情美,神话美与忧郁美。

关键词:济慈;美学;颂诗;内容;形式;自然;爱情;浪漫主义Beauty in Keats poemsAbstract: John Keat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romantic poems and his poems have been praised by generations and generations. His aesthetic has also deepl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romanticism. His odes were regard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his aesthetic by many litterateurs. This paper is going to study the specific present of beauty in Keats poems based on the context and images, taking the life experience of Keats into consideration and citing Ode to autumn, Ode to psyche, Ode to a Nightingale, Ode on a Grecian Urn, Ode on Melancholy, Bright star, The Grasshopper and the Cricket, Ode to Psyche and La Belle Dame Sans Merci as examples.In this paper, we enjoy the beauty mostly from two aspects, firstly, from the aspect of form, secondly, from the aspect of content. From these two different angle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parts as ode, sonnet, narrative poems, rhetoric, myth, nature, love and tragedy.Key words: Keats; Beauty; odes; context; from; nature; love; RomanismBeauty in Keats poems1. Introduction1.1. The poetJohn Keats, as a key figure in the English Romantic movement, born on 31 October 1795, was the eldest brother of the four from a livery-stable keeper at aLondon inn. In 1803, he was sent to Clarke school nearby Enfield where he encountered Charles Cowden Clarke, thus he began to fall in love with literature. He was interested in poetry, history, travel and adventure novels. These literary works affected his early poetry greatly,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his basic knowledge of literature. Unfortunately, on the night of 15 April 1804, Keats’ father died. It altered his life and proved to be the first in a series of losses and dislocations that would pursue him throughout his brief life, certainly contributing to his mature sense that the career of the artist is an exploration of art’s power to bring solace and meaning to human suffering.In 1810, Keats’ mother died, and he left school and became an apprentice to Thomas Hammond, the surgeon and apothecary at Edmonton. 15 years later, Keats entered the united hospital, working as a dresser there. He received his apothecary’s certificate. But, disenchanted with his craft, he soon abandoned it to dedicate himself to writing poetry. In 1816, Keats met with Leigh Hunt, who published Keats early poems in the Examiner. And it gave Keats the chance to meet people in the literature circle like John Hamilton and William Hazlitt. Those people all influenced the literary style of Keats.From 1818 to 1820, Keats produced the body of great poetry. During this period, he published many famous love poems like Endymion and The Eve of St Agnes. In 1820, he suffered a pulmonary hemorrhage which he recognized as a symptom of advancing, almost certainly fatal tuberculosis. After he published his third book of poetry, he sailed to Italy in hopes of taking a good health-care. However, things didn’t move as his hoped. He died in Rome on 23 February 1821. He was buried there beneath a grave stone with the epitaph on it: 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e on water.1.2. The aestheticAt the very beginning, Keats expressed his aesthetic in his own term: Negative Capability, which means the artist's receptiveness to the world and its natural marvel, and to reject those who tried to formulate theories or categorical knowledge. This capability asks poets to contact with uncertain, mysterious and murky situation, but。

济慈《希腊古瓮颂》的美学解读

济慈《希腊古瓮颂》的美学解读

济慈《希腊古瓮颂》的美学解读
想起了古希腊文学家艾梅洛尼斯·洛克贝尔-帕利斯的《希腊古瓮颂》,便会
被其中淋漓尽致的美学魅力所折服,此篇作品拘留住古希腊文学的精华,以及文学家个人的心血,其中有了丰富的美学内涵。

《希腊古瓮颂》以一个充满阳光的希腊小镇有关的故事作为Wordis,整个市
民用传统的技艺将一只古瓮装饰得很漂亮,本质上,作品凸显出古希腊文学的价值:以节日的热烈和家园的宁静来庆贺生活的美好。

作者对古瓮的周围环境进行了形象而又真实地描述,巧妙地把正念与神话融为一体。

特别要指出的是,作者将古瓮与黎明、月亮和阳光这些元素紧紧连接在一起,使得古瓮有了更强烈的寓意。

例如:“月光充斥在古瓮上,庄严而真实,仿佛把外部世界留在边缘,带来了一种迷人的宁静”。

也暗示了古希腊文学的精神意蕴:热情追求完美。

此外,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符号语言将此故事上升到一种更高的层次与
范畴,一切发生的场景和人物的话语,都有可能起到一种类似于智性的作用,这在其他作品里找不到,是真正的古文学的魅力所在。

综上所述,古希腊文学家艾梅洛尼斯·洛克贝尔-帕利斯的《希腊古瓮颂》是
一篇非常优秀的古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涵,既有雷同神话的传统价值,又融入了对完美的寄寓,将文学提升到另一个高度,这正是《希腊古瓮颂》所表达的美学意义。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济慈诗歌中的美学赏析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济慈诗歌中的美学赏析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济慈诗歌中的美
学赏析
济慈,巴西最著名的诗人之
一,他的诗歌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济慈诗歌中所描绘的美是一种真实的美,它不是假象,而是一种真实的美,它来自于自然,也可以从自然中获得。

他的一些作品,如《大地的美》,突出了大自然的美丽,通过讽刺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

他的诗歌中有着一种清新的气息,描绘的大自然的美与真实无关,而是来自于自然本身,也可以从自然中获得。

此外,济慈的诗歌中也有着一种真实与虚幻相结合的美,他在诗歌中把虚幻与真实相融合,把一些真实的生活细节融入其中,用一种虚幻的语言来表达,从而使得诗歌更加有深度,更加生动形象。

济慈诗歌中的美学观,也可以从其作品中得出,他强调的是美的真实性,他坚持认为美是真实的,它来自于自然,多姿多彩,充满色彩,这种美,不仅仅是审美观念,更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它把真实与虚幻相结合,从而使得美更加纯粹,更加真实。

总之,济慈诗歌中的美学赏析,表达的是一种真实的美,它不是虚构,而是来自于自然,它把真实与虚幻相结合,从而使得美更加真实、更加纯粹。

济慈诗歌中的美,是一种有深度的、有意义的美,它不但具有实用性,而且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从而使人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解读约翰·济慈的《希腊古瓮颂》之美

解读约翰·济慈的《希腊古瓮颂》之美

他用天才 的魔匙 , 为 我们 打开文明墓穴 , 挖掘出一个花 团锦簇 的 求 幸福 、追求美好生活 的一种方式 。然 而诗人却有 了不安 的情 比诗还瑰丽的古希腊世界 。 在这儿 , 诗人以他 心灵 的颤 动撩起 了 绪 : 这些人都 是谁?他们要往哪里去?小镇又何 以变得寂寞?然 大量我们不可理喻 的想象 。 而作者却不会被这些不安所烦扰 ,因为济 慈认 为 : “ 诗人要有能 捧读这 富于青 春玄想 的精美诗章 . 在 不觉中我们 已被济慈 力 经得起不安 、 迷惘, 怀疑而 不是烦躁地 要去弄清 事实 , 找 出道 的魔力所征服 。再三沉醉于诗人观赏古瓮 时的情感想象所赋予 理。……对一个大诗人来说 , 美感超过其他一切考虑 , 或者说消 我们 的一种 与实体同样真实 , 甚至 比它还真实 的永恒 美的生活 。 灭 了其他一切考虑 。” 这就是他提 出的“ 消极感受力 ” 。 济慈用他那天才 的灵性 ,青春 的玄想 和他 内心含咏不尽 的脉脉 随着矛盾的显露 , 这首颂歌进 入 了耐人寻味的最后一节 : 昔
诗人 正是用他 的想象力 在古瓮 上发现 了一种微妙 而永恒 的美 。 约翰 ・ 济慈 ( 1 7 9 5 — 1 8 2 1 ) 是1 9 世纪初英 国文坛上一位杰 出的
浪漫主义诗人 , 他 的诗 以优美 动人 著称 , 并 充满了对人生美丽和 德 国哲 学家 狄尔泰在其《 论德 国诗歌和音乐》 中曾指出 : “ 最高 意 济慈的这 首诗正可谓 短暂的深痛感悟 。 济慈一生都特别向往“ 美” 。 “ 美” 是济 慈赞美 的 义上 的诗是在想象 中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唯一对象 , 唯一 的更高真 理 , “ 寻美” 是 他生命的核心 。济慈 的诗 “ 最高意义的诗? 。 因为他为我们建造了超 时空 的生命情调 : 生 活 充分表现 了大 自然 中 自然清新 的美 .完美地体现 了西方浪漫 主 中的青 春会消逝 , 但古瓮 上的恋人永远年轻貌美 , 炽热的爱情 总 在 宁静 的期待 中享有幸福 , 春天的枝 叶永不凋零 , 柔 情的风笛永 义诗歌的特色 , 因此 , 他被誉为是“ 诗人 中的诗人 。” 只应天上有 ” 的动人歌 吟 , 我们不能不被古瓮 的 在济慈 的作 品 中最为不朽 的当属他 的颂歌 , 其 中《 希腊古瓮 不停歇 。倾听这“ 颂》是其 中最 著名 的一首 ,整 首诗深 切地展示 了诗人对人生短

永恒的颂歌——《希腊古瓮颂》之文学赏析

永恒的颂歌——《希腊古瓮颂》之文学赏析

永恒的颂歌——《希腊古瓮颂》之文学赏析摘要:约翰·济慈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之一。

他的诗歌体现了济慈对大自然的强烈感受和热爱,其中他的颂歌一直被学术界所推崇,尤其是其代表作《希腊古瓮颂》被认为是济慈写作天赋最自然的和最高超的体现之一。

通过对古瓮上所刻画的风土人情,田园风光的独特描绘,来展现其完美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技巧。

本文将通过对《希腊古瓮颂》的韵律结构、主题、意象三方面的赏析来揭示济慈诗歌中“永恒的美”这一主题。

关键词:《希腊古瓮颂》;约翰·济慈;永恒的美约翰·济慈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他才华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

济慈于1816年发表处女作《哦,孤独》,1817年出版首部诗集《诗歌》,其中因名篇《蝈蝈与蛐蛐》而令他在诗坛崭露头角。

虽然他在25岁时就英年早逝,却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如颂歌《夜莺颂》《希腊古瓮颂》《忧郁颂》《秋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象丰富,色彩绚丽,构架宏大,洋溢着对自由的渴望。

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诗对后世抒情诗的创作影响极大。

其代表作《希腊古瓮颂》写于1819年,于1820年出版,它与《夜莺颂》一起,经常被视为济慈诗歌成就的杰出体现。

通过诗歌济慈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给人们呈现了一个美好的世界。

一、《希腊古瓮颂》的韵律结构《希腊古瓮颂》共有五小节,每小节包含十诗行十个音节。

与同时代的颂相比,这首颂以其复杂多变的韵律结构向读者展示了济慈精湛的写作技巧,也完美的诠释了永恒的美这一主题。

颂的每一小节前四行韵律采用abab式结构;第一和最后一小节后六行采用了cdedce模式; 而第二、三和第四小节的后六行则以cdecde格局结束。

济慈诗歌的写作手法主要受文艺复兴时期斯宾塞、威廉·莎士比亚、约翰·弥尔顿、但丁等人的影响,希腊古瓮颂就是最好的展现。

浅析《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

浅析《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

浅析《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希腊古瓮颂》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史诗形式概括了古希腊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在这部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本文将从“消极感受力”这一主题入手,通过对《希腊古瓮颂》中所表现出的消极情感和思想进行分析,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我们需要明确“消极感受力”指的是什么。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常常会呈现出积极或消极的倾向。

而“消极感受力”即指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悲伤、绝望、痛苦等负面情感和情绪,以及对人生、现实世界等方面的消极看法和思考。

《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表现得相当明显,它体现了古希腊诗人对人生苦难和世间疾苦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性、道德、命运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希腊古瓮颂》中所表现的消极感受力主要体现在对人生的苦难和无奈的描绘上。

在古希腊社会,人们生活在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社会条件之中,他们所经历的疾苦和苦难是无法避免的。

这些苦难常常成为古希腊诗人创作的主题和素材,他们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对人生的痛苦和无奈的感受。

《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就从各种形式的痛苦和苦难描绘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诗中经常出现的饥饿、疾病、战争、死亡等话题都是对人生苦难的深刻反映,诗人以感人的笔触描绘了古希腊人的痛苦和生活的艰辛,展现了消极情感的真实和深刻。

除了对人生苦难的描绘,诗中还体现了对人性、道德、命运等问题的消极思考。

在古希腊社会,人们身处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际环境之中,他们所面临的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威胁和疾病的折磨,还有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缺失。

《希腊古瓮颂》中的诗人通过对古希腊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处境进行真实的描绘,表现了对人性、道德的无奈和悲哀。

在这些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对于世界的不满和对人性的失望,展示了一种悲观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它所呈现的消极情感和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希腊古瓮颂翻译及简要赏析希腊古瓮颂修辞赏析

希腊古瓮颂翻译及简要赏析希腊古瓮颂修辞赏析

希腊古瓮颂翻译及简要赏析希腊古瓮颂修辞赏析希腊古瓮颂你委身“寂静”的、完美的处子,受过了“沉默”和“悠久”的抚育,呵,田园的史家,你竟能铺叙一个如花的故事,比诗还瑰丽:在你的形体上,岂非缭绕着古老的传说,以绿叶为其边缘,讲着人,或神,敦陂或阿卡狄?呵,是怎样的人,或神!在乐舞前多热烈的追求!少女怎样地逃躲!怎样的风笛和鼓铙!怎样的狂喜!听见的乐声虽好,但若听不见却更和美,所以,吹吧,柔情的风笛;不是奏给耳朵听,而是更甜,它给灵魂奏出无声的乐曲;树下的美少年呵,你无法中断你的歌,那树木也落不了叶子;卤莽的恋人,你永远,永远吻不上,虽然够接近了——但不必心酸;她不会老,虽然你不能如愿以偿,你将永远爱下去,她也永远秀丽!呵,幸福的树木!你的枝叶不会剥落,从不曾离开春天,幸福的吹笛人也绝不停歇,他的歌曲永远是那么新鲜;呵,更为幸福的、幸福的爱!永远热烈,正等待情人宴飨,永远热情的心跳,永远年轻;幸福的是这一切超凡的情态:它不会而使心灵餍足和悲伤,没有炽热的头脑,焦渴的嘴唇。

这些人是谁呵,都去赴祭祀?这作牺牲的小牛,对天鸣叫,你要牵它到哪儿,神秘的祭司?花环缀满着它光滑的身腰。

主要是从哪个傍河傍海的小镇,或哪个静静的堡寨的山村,来了这些人,在这敬神的清早?呵,小镇,你的街道永远恬静;再也不可能将回来一个灵魂告诉人你何以是怎么寂寥。

哦,希腊的形状!唯美的观照上面缀有石雕的男人和女人,还有林木,和践踏过的青草;沉默的形体呵,你象是“永恒”使人超越思想:呵,冰冷的牧歌!等暮年使这一世代都凋落,只有你如旧;在另外的一些深沉中,你会抚慰后人说:“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就包括你们所知道、和该知道的一切。

(查良铮译,选自《济慈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一个古瓮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造型的浪漫和雕饰的华美?一般来说只有这些。

但是,在英国大点诗人济慈(1795年---1821年)眼里可就不一样了,竟然铺叙出一篇华美的乐章——《希腊古瓮颂》。

《希腊古瓮颂》中的“美”与“真”

《希腊古瓮颂》中的“美”与“真”

《希腊古瓮颂》中的“美”与“真”摘要:约翰·济慈是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尽管他的生命只持续了短短的25年,他却创造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包括史诗和抒情诗,而他的颂诗被认为是最重要也最成熟的部分。

本文将对他的名篇《希腊古瓮颂》中的“美”与“真”进行分析。

关键词:约翰·济慈;希腊古瓮颂;美与真约翰·济慈在短暂的生命中过着悲苦的生活。

他是家里的长子。

父亲在他8岁时就从马上掉下摔死了,5年后,他的母亲也死于肺结核。

家里只剩下济慈和另外3个孩子。

为了维持生计,济慈退学做了一名外科医生的助手。

后来他的弟弟得了肺结核,为照顾他济慈自己也被感染了。

他曾经爱上一个叫fanny brawne的女孩,俩人订了婚,但因为济慈对诗歌的执着,他的贫困和越来越严重的病让他们不能结合,爱成了一种折磨。

后来他病情加剧,于1821年2月23日永远离开了人世。

他在临死前嘱咐他的友人说他只想在墓碑上刻上:这里长眠着一个名字用水写成的人。

对济慈而言,“美好的东西能够带来永恒的快乐”。

在他的颂诗中,他运用了各种意象把他能够找到的美都结合起来。

星星、夜莺、四季、古瓮在他的笔下都成了美的代言。

他的诗歌的艺术宗旨就是通过创造想象中的美好世界来减缓在现实生活中的痛苦。

“美即真,真即美”是他一贯坚持的首要原则。

关于美与真的探讨总是充满争议。

笔者个人的观点是:美与真理是不能分开的。

如果某个东西并不真实,我们怎能赋予它美感呢?如果一个人每天戴着面具生活,我们能说这是美吗?如果这个世界上只存在阳光和鲜花,而没有风雨和黑暗:如果人类只有享乐而没有生活的磨难,’我们能说这是生活的美吗?济慈的一生中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但他没有因为个人的不幸而否认这个世界的美丽,反而在经历磨难后竭尽全力去寻找生活中的美丽。

济慈认为美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感觉上的美,它由人体的感觉器官所捕捉:一种是智慧的美,这种美只有经过磨难和思考才能获得:第三种是艺术的美,它是建立在前面两种美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的。

济慈诗歌《希腊古瓮颂》原文及赏析

济慈诗歌《希腊古瓮颂》原文及赏析

济慈诗歌《希腊古瓮颂》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济慈诗歌《希腊古瓮颂》原文及赏析【导语】:你平静的保持着童贞的新娘, 沉默和漫长的时间领养的少女, 山林的历史家, 你如此美妙地叙讲如花的故事, 胜过我们的诗句: 绿叶镶边的传说在你的身上缠, 讲的可是神, 或人, 或神人在一道你——“平静”的保持着童贞的新娘, “沉默”和漫长的“时间”领养的少女,山林的历史家, 你如此美妙地叙讲如花的故事, 胜过我们的诗句:绿叶镶边的传说在你的身上缠, 讲的可是神, 或人, 或神人在一道, 活跃在滕坡, 或者阿卡狄谷地?什么人, 什么神? 什么样姑娘不情愿? 怎样疯狂的追求? 竭力的脱逃? 什么笛, 铃鼓? 怎样忘情的狂喜?听见的乐曲是悦耳, 听不见的旋律更甜美; 风笛呵, 你该继续吹奏;不是对耳朵, 而是对心灵奏出无声的乐曲,送上更多的温柔:树下的美少年,你永远不停止歌唱, 那些树木也永远不可能凋枯; 大胆的情郎,你永远得不到一吻,虽然接近了目标——你可别悲伤, 她永远不衰老,尽管你摘不到幸福, 你永远在爱着,她永远美丽动人!啊,幸运的树枝!你永远不掉下你的绿叶,永不向春光告别;幸福的乐手,你永远不知道疲乏, 永远奏出永远新鲜的音乐;幸福的爱情!更加幸福的爱情! 永远热烈,永远等待着享受, 永远喘息着,永远是青春年少,这一切情态,都这样超凡入圣, 永远不会让心灵餍足,发愁, 不会让额头发烧,舌蔽唇焦。

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从济慈的《希腊古瓮颂》看诗和画的联系和沟通

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从济慈的《希腊古瓮颂》看诗和画的联系和沟通

然够 接近 的 了” 这是 第 三个 ; , 中突。 于这 些 对
冲突 , 人 一一 加 以巧妙 的解 决 :听 见 的乐 诗 “
进 一步 探究 , 以见 出画进 入诗 的具 体 可
你 无法 中断 你的 歌 , 那树木 也 落不 了叶
子:
途径 。 先 , 无法 一 次呈 现 出画 的全 景 , 首 诗 例 节选 片断就 将 一 幅画 面切 分 为三 个部 分 声虽 好 , 若 听不 见/ 1 但 - 更美 ” 因为 它“ 是 如 .  ̄ ] , 不 奏给 耳朵 听 , 是更 甜的/ 而 为灵 魂奏 出 的无声 依 次 呈现 。 进 入 诗必 须 化 静 为 动 , 静 态 画 化 即 的乐 曲 ” 你 无法 中断你 的歌 ” 因为它 与“ : “ , 树 呈 现 为动 态构 建 。 诗可 以在 时 间 的线 性流 木” 一样 永 恒 常青 :虽然 你 不 能如 愿 以偿 ” “ ,
调 明 朗 , 象丰 富 , 到 了罕 见 的纯 净 优 美 明让 我 们 感 受 到 了美 好 情 感 的永 恒 不 变 与 想 达 与诗 中有 画 的境 界 。 国的 “ 籁诗人 ” 志 持 续 奔 流 。 我 天 徐 白居 易《 琶 行 》 琵 中的 诗 句 “ 有 别 摩 和 “ 者 诗人 ” ~ 多都 是 济 慈 的虔 诚 崇 幽愁 暗恨 生 ”“ 学 闻 、 此时 无声 胜有 声 ”恰 是诗 中 , 拜者 。 受其影 响 , 闻一 多提 出 , 诗创 作要 做 情 态 的 良好 写照 。 新
【 键词 】 诗画沟通 济慈 希腊古瓮颂 关
达 人 位 约翰 ・ 慈(o nK as 1 9 — 2 ) 济 J h e t, 5 1 1是 了原 先画 面 的界 限 , 到 了一 个 美丽 澄净 的 中 . 与 物 的 比例 关 系 、 置关 系及 其 给 予 7 8 画 既 是 英 国文学 史 上最 杰 出的抒 情 诗人 之一 , 世 艺 术境 界 。 中 的风 笛不 断地 奏 出甜 美 的心 欣 赏者 的感 官 印 象 。 清 晰 又 确切 , 一 种 对 界各 国 的文 学艺 术都 产生 过 ~定 影 响。 的 灵妙 曲 , 下 少年 的歌 声 与树 木 一样 永不 凋 可 以直 接把 握 的实 物存 在 。 他 树 诗歌 形 象 因为语 观 诗仿 佛从 盈 满 的心灵 中自然 地潺 潺流 出 , 笔 落 , 恋人 永不 会老 , 以相依 相恋 到永 远 。 可 分 言 的抽 象性 、 念 性而 具 有较 大 的模糊 性 和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约翰·济慈《希腊古瓮颂》解读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约翰·济慈《希腊古瓮颂》解读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约翰·济慈《希腊古瓮颂》解读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约翰·济慈《希腊古瓮颂》解读
姚丽华
【期刊名称】《嘉兴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15)004
【摘要】该文作者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最著名的颂歌<希腊古瓮颂>进行了具体、深刻、全面的解析,指出济慈用心灵的眼睛从一件肃穆的雕刻艺术品中看到了艺术的永恒美,肯定地阐释了该首颂歌中"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一论断.
【总页数】3页(124-126)
【关键词】约翰*济慈;<希腊古瓮颂>;美;真
【作者】姚丽华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外语系,浙江湖州3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72
【相关文献】
1.解读约翰·济慈的《希腊古瓮颂》之美 [J], 宋媛媛
2.浪漫主义诗歌的奇葩——约翰·济慈《希腊古瓮颂》解读[J], 张素月
3.走进济慈的"真""美"世界——关于《希腊古瓮颂》的批判性分析[J], 史征路
4.从《希腊古瓮颂》看济慈“美”“真”合一的理想 [J], 郭珊
5.历时性生命进程中的真与美——探析《希腊古瓮颂》中的生命与死亡意象 [J], 张德旭。

希腊神话语境下济慈的美学观评析

希腊神话语境下济慈的美学观评析

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 分是导论。
首先简单扼要的说明本文的写作目的,济慈的著作及其诗歌的 写作特点。其次阐述了国内外对济慈作品的研究成果及本文要 研究的内容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是正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章首先系统分析希腊神 话对济慈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为济慈的 美学思想提供丰富的素材及灵感来源,和赋予济慈诗歌神话唯 美主义意识等方面。
《恩底弥翁》是济慈早期的诗歌作品之一,在其被出版后遭受 了各界人士的批评,被认为是一部不反映现实而单纯追求美的 作品。但从诗歌中所反映的浪漫主义自然观和唯美主义爱情观 可以看出,深受希腊神话影响的济慈并不是单纯追求美的享乐 主义者。
而这首长诗无论从韵律还是用词上来看,并不是随意写成,而 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通过细腻的想象创作出来的。诗中大量的 感性想象和神话引用赋予了诗歌本身崇高的文学价值。
它是济慈在1818年前后创作的。在这首抒情长诗中,济慈认识 到了神话故事参与诗歌想象的伟大力量。
在《恩底弥翁》中,济慈通过描写神话人物的爱情故事,表达 其对唯美主义爱情观的赞美,而其中隐含的神秘主义色彩也与 唯美主义相得益彰。本文主要从唯美主义思想出发,以《恩底 弥翁》为例,对济慈的美学观进行评析。
希腊神话语境下济慈的美学观评析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是唯美主义 运动的先驱。他反对艺术的功利主义,主张纯艺术,提出“为 了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是济慈美学思想的精粹。也是其从纯 粹的唯美主义者,积极的浪漫主义者回归到现实的集中体现。
济慈诗歌中的美学思想通过对神话意象的描写得到体现,并对 英国文坛乃是世界文坛美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恩 底弥翁》是济慈早期的作品部 分是结论,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论点,写作目的及现实意义。

从《希腊古瓮颂》看济慈“美”“真”合一的理想

从《希腊古瓮颂》看济慈“美”“真”合一的理想

从《希腊古瓮颂》看济慈“美”“真”合一的理想郭珊【摘要】济慈在其代表作《希腊古瓮颂》中讨论了一个长期以来被不断解读的主题——“美”与“真”的合一。

济慈视“美”为最高理想,肯定想象力对现实的“美”的升华作用,认为在理想的世界里,“美”可以摆脱脆弱易逝的世俗命运,达到与“真”的合一。

《希腊古瓮颂》中,济慈在审美过程中经历了悲喜情绪的激烈冲突,而后消解,这一过程体现了济慈对“真”“美”合一的认识过程:“美”可以藉由有高度凝聚力的艺术形式保存下来持续给人以美感,从而使现实中看似矛盾的“美”和“真”在想象层面达成统一。

【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6)005【总页数】2页(P38-39)【关键词】济慈;《希腊古瓮颂》;美;真;情感冲突【作者】郭珊【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 5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561.072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6.05.016济慈的诗歌一贯以“美”为最高理想,不仅将感官世界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还试图以丰富的想象力使“美”摆脱消逝的命运,升华为意识中永恒的“真”。

这一美学观最直白的表述出现在济慈1819年写成的《希腊古瓮颂》中。

济慈藉由诗中叙事者情感的“冲突”和“消解”,剖析自己感受“美”的心路历程,在喜与悲的矛盾过后,最终获得“真”“美”合一的平和。

济慈的“美”存在于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想象的。

在现实世界中,济慈靠感官感受“美”,也承受“美”转瞬即逝的脆弱和欺骗;而在想象世界中,“美”却摆脱俗世的缺陷,永恒而真实。

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济慈的书信中找到证明。

他曾断言:“凡想象力攫住以为美的东西必是真——不管它以前存在过没有”[1](P36)。

他对这一过程的解释是,想象不断强化“美”留在我们意识中的感受,之后当“美”再次突然而至,会带给我们持续的精神愉悦。

在济慈看来,正是在想象的作用下,“美”的体验得以永远保留,得以摆脱现实的脆弱和易逝,超脱成不朽和永恒的“真”。

希腊古瓮颂 赏析

希腊古瓮颂 赏析

The fourth stanza





Who are these coming to the sacrifice? To what green altar, O mysterious priest, Lead’st thou that heifer lowing at the skies, And all her silken flanks with garlands drest? What little town by river or sea shore, Or mountain-built with peaceful citadel; Is emptied of this folk, this pious morn? And , little town, thy streets for evermore Will silent be; and not a soul to tell Why thou art desolate, can e’er return.
Notes



Sensual: pertaining to the physical senses, in this case, hearing. Nor ever bid the spring adieu: spring will forever stay with them; “adieu” means good bye. All breathing human passion far above…and a parching tongue: the young lovers on the urn and their love are far above the agony of human passion. “cloyed” (腻烦)in Line 29 means to annoy somebody because there is too much of it.

_希腊古瓮颂_中的_美_与_真_袁宪军

_希腊古瓮颂_中的_美_与_真_袁宪军

c h i l d ” 在声音上与 “b r i d e ” 押韵 ,
1
不仅形
象地说明纯洁作为 “新娘 ” 的特 征和美的 特征的意义 , 而且指出了古瓮作为想象和艺 术成果的 性质 , 而 不是作为 现实的 天然之 物 , 进而彰 显了 “新 娘 ” 存 在于艺 术世界 的隐喻 。 济慈是由感受力构成的 , 他敏锐的 感受力在诗 歌的意象中得到 淋漓尽 致的表 现 , 尽管有时他诗 歌中意象 的所指 是多元 的 、 开放性的 , 但他强烈敏锐的感受力并不 影响他叙述的严密 。 接着 , 抒情者 炽热 的感情 似乎略 有收 敛 , 他反思了雕刻与诗歌谁者更为优越 , 冷 静地陈述 道 :古 瓮 所讲 的 “如花 的 故事 ” 比诗歌讲 述的 “更甜 美 ”。 诗 人赋 予古 瓮 “历史 家 ” 的功 能 , 把它 描述 成能 够讲 述 “故事 ” 的叙述者 。 济慈把视觉艺术的功能 从捕 捉 、 展 示 瞬 间 扩 展 到 诗 歌 的 叙 事 功
⑦ 像群 ” 的争论 。 然而我们知道 , 想象的世 界与现实的世界之间存在着距离 , 而且往往
是相当大的距离 。 这一距离感 , 不但在济慈 诗歌的内容中彰显分明 , 而且在诗歌的题目 中已经 予以 暗 示 :济 慈 选用 了 “ G r e c i a n ” 一词而不 是常 用的 “ G r e e k ” , 流露出 远古 与现在的距离以及想象与现实的距离感 。 而 想象一旦付诸诗歌 , 用艺术的形式和艺术的 符号表达出了它的内容 , 作为能指的符号便 凝固在了纸页上 , 但其所指却总是处于滑动 的状态 , 它的意义是多元的 , 超越了现实的 界域 。 这首诗从一开始就灌注了美的情调 。 抒 情者 ⑧直接称呼古瓮为保持着童贞的 “新娘 ( b r i d e ) ”。 这一拟人化的称呼 , 奏出了一个 可望而不可及的温柔动情的音符 , 而且这个 温柔动情的音符构成整首诗歌的旋律 , 一直 绵绵延续到诗歌的结尾 。 词语在符指链上漂 泊着 , “新娘 ” 从现实生活中刚刚举行了结 婚仪式的女子滑离 , 变成一个富有深刻含义 的象征 。 在抒情者的眼里 , 古瓮以美丽的女 性显现着 自身 — — — 一个一 生中最 纯洁 、 丰 盈 、 美丽动人时刻的女性形象 。 抒情者对古

希腊古翁颂赏析

希腊古翁颂赏析

《希腊古翁颂》赏析从歌咏的艺术对象看,《夜莺颂》中诗人捕捉的是飘入他人生阴影中一瞬即逝的美,而这种不可多得,不可捉摸的美,最终留给诗人的是去若朝露的深沉忧伤,故而诗人那观赏的目光转而对准了一个永恒不变的对象——希腊古瓮。

这默然、冰冷但不乏艺术魅力的古代雕刻珍品,似乎向诗人透露出某种永恒的信息。

命运赋予我们的太短暂,我们就像匆匆过客,赤条条无牵无挂的来,又孤零零心事重重的离开。

这其中有过多少辛酸,几多忧愁……希腊古瓮颂你委身“寂静”的、完美的处子,受过了“沉默”和“悠久”的抚育,呵,田园的史家,你竟能铺叙一个如花的故事,比诗还瑰丽:在你的形体上,岂非缭绕着古老的传说,以绿叶为其边缘;讲着人,或神,敦陂或阿卡狄?呵,是怎样的人,或神!在舞乐前多热烈的追求!少女怎样地逃躲!怎样的风笛和鼓谣!怎样的狂喜!听见的乐声虽好,但若听不见却更美;所以,吹吧,柔情的风笛;不是奏给耳朵听,而是更甜,它给灵魂奏出无声的乐曲;树下的美少年呵,你无法中断你的歌,那树木也落不了叶子;卤莽的恋人,你永远、永远吻不上,虽然够接近了--但不必心酸;她不会老,虽然你不能如愿以偿,你将永远爱下去,她也永远秀丽!呵,幸福的树木!你的枝叶不会剥落,从不曾离开春天;幸福的吹笛人也不会停歇,他的歌曲永远是那么新鲜;呵,更为幸福的、幸福的爱!永远热烈,正等待情人宴飨,永远热情地心跳,永远年轻;幸福的是这一切超凡的情态:它不会使心灵餍足和悲伤,没有炽热的头脑,焦渴的嘴唇。

这些人是谁呵,都去赶祭祀?这作牺牲的小牛,对天鸣叫,你要牵它到哪儿,神秘的祭司?花环缀满着它光滑的身腰。

是从哪个傍河傍海的小镇,或哪个静静的堡寨山村,来了这些人,在这敬神的清早?呵,小镇,你的街道永远恬静;再也不可能回来一个灵魂告诉人你何以是这么寂寥。

哦,希腊的形状!唯美的观照!上面缀有石雕的男人和女人,还有林木,和践踏过的青草;沉默的形体呵,你象是“永恒”使人超越思想:呵,冰冷的牧歌!等暮年使这一世代都凋落,只有你如旧;在另外的一些忧伤中,你会抚慰后人说:“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就包括你们所知道、和该知道的一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美即是真,真即是美”。

约翰・济慈在《希腊古瓮颂》中如是说。

“真”与“美”从此便成了批评家争论不休的话题。

正因诗人作品的开放性与多元性,众人的解读也莫衷一是。

本文将通过细读的手法研究该诗,并对诗中诗人提出的一些论点,包括“真”与“美”的涵义等进行评述。

力图通过自己的批评性分析,带领读者走进济慈的“真”、“美”世界。

关键词济慈美真批评性分析
一、“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济慈
批评家的无情抨击几乎使其名
誉扫地,但他并没屈服,诗人托友人在其墓志铭上刻上,“一位
年轻的英国诗人”,以一颗“痛楚的内心”,“在仇敌恶毒的势
力”面前,“声名书写与水上”。

(Eliot,270)。

相反,詹姆士・奥鲁克认为诗歌结
尾的声明“表现出一种肯定的自我意识”。

有的批评家便武断地
得出结论,认为济慈是试图在视觉艺术与诗歌做出比较,并认
为视觉艺术更胜一筹。

的确绘画等视觉艺术形式往往激起观
者丰富的想象,而且个中内涵未通过明确文字直接给出,因此
理解是开放式的,多元的。

然而,诗歌也是如此。

综观人类历史,诗歌一直都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发人深
思,诱人想象,给予心灵的观照。

笔者认为,济慈只是单纯称
赞古瓮之美,并非要做高下比较。

笔者有两个依据。

一方面,
这句本身自相矛盾,是个悖论。

古瓮虽“铺叙”了一个比“诗还
瑰丽”的“如花故事”,但自身形态之美却恰恰通过“诗”来表
现、传达出来。

若非此诗读者无法欣赏到古瓮的艺术之美。

因此,这个悖论无解。

当然,或许诗人本就无意求解,他认为
视觉艺术和诗歌只要能唤起美感,便同样美好。

巧的是诗人
苏轼也有类似的诗画理论。

他认为诗歌和绘画紧密相连。


曾称赞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诗。

”两位诗人在诗、画这两种艺术形式中看到和谐与统一,而
非对立和矛盾。

二者在诗中互相作用,互相渗透,将古瓮之
“美”升华到极致。

另一个依据是通感的使用,在“一个如花的故事,比诗还
瑰丽(原诗用词为‘sweet’亦有人译为甜美)”这行寥寥八字的
诗句中,
便运用了
间的距离恰恰有助于维持爱人的美丽,众所周知,距离产生美。

另外,诗人还相信,红颜易老,在物质世界外表美会随时间流逝而衰败。

相反在艺术世界美丽却不受时间和变化的影响。

同样,济慈看似在劝告雕刻人物,实际可能是安慰自己。

他因身患肺结核不能和恋人芳妮・布朗结为夫妻,更不能行夫妻之实。

因此,他也许试图说服自己,与芳妮间的爱情已足够完美。

正因被命运判了死刑,无法守护芳妮终老,进而看不到她衰老,得以使心中爱人的美好形象永存。

对此,笔者并不认同。

虽然人的容颜会随时间逝去,但其内在美和知性美反而会逐渐增加,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收获不同的美丽。

这一点济慈也许由于自身的局限而无法领会,因为他受极度病痛折磨,注定英年早逝,无法与爱人牵手一生。

当然,天才如济慈或许已认识到这一点。

他只不过是告诉自己应满足于当下所拥有的。

他是很实际的,并不会沉湎于悲痛之中,而是转向诗歌寻求美和真理,并在身后留下无数经典。

古瓮爱情和济慈之爱都将“永远秀丽”,因为这样美好爱情的见证和载体——古瓮颂将永远留存,为世人诵读传扬。

4.“他的歌曲永远是那么新鲜”
古瓮颂第三诗节勾画了唯美的古瓮世界,没有季节更替,
“没有炽热的头脑”,亦没有“焦渴的嘴唇”,与使“心灵餍足和
悲伤”的现实世界形成鲜明反差。

诗人宣称古瓮音乐家弹奏的“歌曲”将“永远是那么新鲜”。

笔者与诗人看法一致,古瓮乐曲确实能弥久持新。

因为它给“灵魂奏出无声的乐曲”,而且没有固定乐谱反而使观者能肆意想象自己喜欢的乐曲。

观赏者多彩纷呈的解读进而使乐曲常新,其他艺术形式也是这样。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莎士比亚”,视角不同自然导致解读不同。

艺术应该赋予人想象,发人深思,而不应是一成不变,死板的,应该能叩问欣赏者的内心最深处。

相应地,正是欣赏者的丰富解读和诠释使艺术能常新、长青。

5.“美即是真,真即是美”
这句是最具争议的。

因为诗人手稿遗失,存世的诗稿版本各有不同,达不成一致。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就包括
你们所知道、和该知道的一切。

《拉米亚诗集》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就包括
你们所知道、和该知道的一切。

《艺术年录》(1820年1月)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就包括
你们所知道、和该知道的一切。


道格拉斯・布什
读者选择文本不同,对诗的理解也各异。

有的认为古瓮只说了“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句话,有人或认为最后两行都是古瓮所言,或认为是诗人自己所说。

笔者支持布什的版本,认为这两行都是古瓮所言而非出自诗人之口。

细读全诗,不难发现这话是为“抚慰”古瓮之友——“后人”所说。

首先,济慈在诗的标题中写到“on the urn ”而非“to the urn ”.笔者认为此处“on ”既有“关于about;concerning ”的意思,也有字面意
“成为一部分forming part
of 他认为这句是“aserious blemish on a beautifulpoem ”,并且“thestat-ement of Keats seemed meaningless ”(T.S.Eliot.Selected Essays ,P.,270)
.
本文全文采用查良铮的译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