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二、对象:三年制中职电子维修专业学生三、课时:88四、学分:8五、课程目标本课程是电工,电子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训)本专业维修电工、电子维修专业化学生共同的基本职业专业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为后续专业化方向课程的学习作前期准备。
通过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以及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为提高学生各专业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1.熟悉基本电路图的识读方法,能对简单电路进行分析。
2.掌握常用电工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
3.能进行简单的电子电路的焊接及简单电子电路故障的排除。
4. 能根据电路图对电路进行故障分析。
5.掌握交,直流电的基本知识。
6.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六、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思路为: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实际动手和理论相结合教学,参照行业专家提出的“家电维修”技能教学的建议,设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课程内容、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和课时分配,以“电子维修”所涉及到的电工、电子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典型电子电路为目标设定课程标准。
内容以面向全体,适度提高为基本原则。
七、内容纲要八、教学方法与建议1.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实物、图片资料、动画、计算机仿真,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
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准确的物理概念,化解教学难点。
2.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讲到三相交流电路时,结合本校变电所和各教学楼的用电情况,讲授三相电源及负载的连接方法,学生易于接受。
3. 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的应用,尽量减少数学推导过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简化学生的认知过程。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__课程标准__教学大纲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电子电工技术基础二、对象:三年制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三、课时:94四、学分:2五、课程目标《电工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教材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广泛使用性,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为此参照原电工学、电子学两门课的内容编写的,突出了高职技术教育特点,主要讲述了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与变压器、半导体元件及应用、低压控制电器与电路的基础知识作了必要的描述。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实行精讲多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验证性试验,增加实用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鼓励学生参加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发展。
职业能力目标:(1)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与变压器、半导体元件的基本知识。
(2)了解低压控制电器与电路的基础知识(3)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计算等认知活动,培养思维、分析和创新能力。
(4)认识电工电子技术学习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电工电子器件及线路的理解过程。
(5)认识电工电子技术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
(6)养成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解和分析。
六、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以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案例为主,其服务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
本课程由基本电路、常用半导体元件、低压控制电器三大项目组成,每个项目设置了若干个应用型模块组成。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启发式、互动式、交互式教学方式并存,从实践到理论,又由理论到实践,进而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提高了实践的知识含量,使学生既知道该怎么做,又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62040使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类别: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180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机电、数控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包括电工技术、电机与控制以及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部分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基本知识和应用;变压器、电动机以及常用控制电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常用电子元件及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数控等专业前导课程,后续课程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城轨交通供电》、《城轨电气控制及PLC技术》等。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又是学生考取中级和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
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基础、突出应用”为主线,坚持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现场参观、实践环节和课程设计等技能训练,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以有的物理知识基础上,掌握有关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方面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为学好专业知识、从事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工作以及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知识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能用电路的基本定律对直流、交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2、掌握变压器、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常用控制电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和安全用电措施。
3、掌握半导体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伏安特性,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和分析方法,整流、滤波、稳压、调压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制定依据本标准依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或岗位方向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群平台课或岗位通用能力课)课程类别:□ A类: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课□C类:实验(践)课课程的作用: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使学生对电路分析和排故有基本的了解,会使用常用仪器仪表进行测量,会进行元件参数的计算和选取,为以后的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机电和电气专业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电学基础,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工与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运用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分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学生将了解电路分析和模拟电子技术的一些基本理论及基本应用技巧,能够对线性电路进行基本的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数字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数字电路(组合、时序电路)的基本分析、设计方法;具备灵活应用常用数字集成电路实现逻辑功能的基本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常见仪器仪表进行测量,为以后的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能力目标:(1)能通过对数字集成电路芯片资料的阅读,了解数字集成电路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2)能根据工作要求,完成简单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3)能熟练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4)学生能分析和排除电路中出现的简单故障。
(5)会进行电流、电压、功率等电学量的计算。
3.素质目标:(1) 对从事电工技术和相关工作,充满热情。
(2) 有较强的求知欲,乐于、善于使用所学电工电子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战胜困难、实现目标、完善成果中体验喜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电气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水平,为学生将来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电工电子的基本理论,具备电路分析、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电路调试、电子设备维修等基本技能,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电工基础:包括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欧姆定律、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识别与检测;2. 电子技术:包括基本电子元件如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的识别与检测,以及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电源电路等基本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调试;3. 电气系统设计与安装:包括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安装方法等;4. 电子设备维修:包括常见电子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5.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实习,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具体包括: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形象地展示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2.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提高动手能力;4. 校企合作:与电气工程企业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提高实践能力。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表现评定;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察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课程资源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本课程将提供以下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电工电子技术教材,提供电子版供学生参考;2. 课件:提供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文字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3. 习题库: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4. 实践指导:提供实践操作指南,帮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5.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网站和论坛,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和交流学习。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两学期共176学时)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适用专业: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应用技术方向专业授课单位:学时:176学时(分两学期实施,第一学期理64+实训30学时,第二学期理52+实训30学时)编写执笔人与编写日期:审定负责人与审定日期:1.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应用技术方向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课程。
课程的作用:《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知识、电路的过渡过程、正弦交流电路、磁路和变压器、异步电动机与其控制等内容。
也是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应用技术方向专业的基础课程。
在这基础上,学生才能继续学习后续的课程。
后续的课程包括电机与电气技术、PLC应用技术、电气工程制图、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工业机器人自动线系统设计与典型应用等。
2.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设备生产企业与工业生产、经营单位企业。
从事一般自动化装备的设计、装配、调试、检测或维修工作。
以与自动化产品、元器件的采购和销售工作。
分析岗位群对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相关内容的要求确立课程的内容知识点。
在教学中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同时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培养工业机器人从业人员所需的职业技能为课程最终目标。
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行业对自控从业人员技能要求是:能对设备进行配电的设计、制造与调试,能正确与灵活选用各种类型传感器与周边配套件,能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进行配套集成并安装调试。
工业设备讲究安全可靠,对于高职毕业从业者,所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是设备集成设计、安装与调试能力而非线路板等基础板的设计开发能力,所以课程目标的重心偏向电工技术兼顾电子技术。
掌握电工技术,使学生能正确配电;兼顾电子技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周边配件的特性与性能指标,才能正确选用正确的传感元件。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电气、电子、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定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路和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
2. 掌握电工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测量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电路设计和实验操作。
3. 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和选用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子元器件。
4. 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电路理论: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能够运用电路理论分析简单电路和复杂电路。
2. 电阻器与电容器:掌握电阻器和电容器的种类、性能和选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电阻器和电容器。
3. 电源与变压器:掌握电源的类型、性能和选用方法,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4. 半导体器件:掌握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等半导体器件的种类、性能和选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半导体器件。
5. 数字电路: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逻辑门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能够运用数字电路进行数字信号处理。
6. 实验与实践:完成电工电子实验和实践项目,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7. 综合应用: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电工电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4. 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5. 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30%。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考核标准)
课程标准《电工电子技术》一、课程标识课程编号:16065课程总学时:8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第一学年 第一学期执笔人:审核人:批准人:编写日期:2012年1月二、课程性质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内容上包含了电工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三门课程及部分电子装配内容,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编写课程标准时依照《山东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提出的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的“三以一化”新型课程模式为指导思想,力求体现精炼与实用。
教学中根据职高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项目与内容,采用模块组合、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学、做一体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设计思想电工电子技术是集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三方面知识为一体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
为体现其特点,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模块组合的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MF-47万用表安装、稳压电源制作、日光灯安装、三相异步电机启停控制、收音机安装、功放制作、抢答器制作、555电路应用制作等八个实训项目的实践学习达到掌握直流电路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三相异步电机控制、变压器的特点、模拟电路的基本元器件、掌握基本单元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应用、手工焊接等方面知识与技能。
将模块知识内容通过实用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等环节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强调掌握基本概念、基础内容和实际应用,但不局限于现有的教材内容之内,可根据学生实际灵活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基本知识,结合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最终实现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创新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涉及到电子技术、电路理论、电机电器等方面的知识,是机电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定律,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 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测量、分析和设计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故障排除。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机电器基础等三个部分。
具体要求如下:1. 电工技术基础: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能够运用基本定理和方法进行电路分析、设计和测量。
2. 电子技术基础: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能够运用基本电子技术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作。
3. 电机电器基础:要求学生了解电机的类型、特点和用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机的选择、安装和使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教学、案例分析、项目实训等。
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评价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方面。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和表现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重点考察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和实践活动,以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本课程推荐使用适合本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教材,同时列出一些参考书目,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拓展知识面。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机电类各专业学生掌握必要的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电工及电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机电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而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电工电子技术等基本能力的培养,确定本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以及电子、电工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的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线,以典型电路为载体设计教学单元,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以电工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为参考,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能解决电工电子电路的实际问题,具备对简单电路的分析及故障排除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
1.了解电工电子电路中常用物理量和基本定律,能查询常用电工电子元器件的主要参数。
2.了解简单电工电路和典型电子线路分析和计算方法,能说出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
3.掌握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电子仪表的操作规范,能按工艺规范安装照明电路及典型电子产品。
4.了解常见电路的简单故障的判断与排除方法,能处理紧急触电事故及电气火灾。
5.具有安全用电、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具备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充分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积极组织课程思政教育。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本课程涉及电工电子学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的相关的电工学和电子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是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电工电子领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对课程内容两大模块:电工技术、电子技术。
两大模块包含了比较全面的知识点和技能,内容的组织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本理论知识到提高知识与技能训练。
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程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初步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所应具备的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职业技能。
2.课程的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学会简单的电工电子计算,能读懂简单的电路图,使学生了解和基本掌握模拟、数字电子技术中常用元器件的性能、作用。
1.知识(1)能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进行电路分析;(2)能分析RLC负载的正弦交流电路;(3)能使用常用电工电子测量仪表;(4)能看懂并设计电动机控制电路;(5)具备二极管、三极管的初步应用能力,能设计简单放大电路;(6)初步具备触发器、时序控制电路的应用能力。
2.能力(1)掌握电路基本概念及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2)掌握单相、三相正弦交流电的概念;(3)了解常用电工电子测量仪表原理;(4)了解变压器原理;(5)掌握电动机控制电路原理;(6)掌握二极管、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原理;(7)了解触发器、时序控制电路原理。
3.素质(1)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2)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3)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4)具有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3.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二)课程具体内容与教学要求表4.教学建议4.1教材选取的原则(一)总体原则教材的选用,应符合或接近课程标准的要求。
并尽可能选用获省、部级以上获奖或高等职业院校的精品教材。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本课程标准是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的。
编写本课程标准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和学时,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一、课程简介1.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2.课程代码:3.学时:72时4.学分:4.5学分5.适用专业:6.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非电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必修内容。
通过本领域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其与在相关专业领域的联系和应用;电气设备在相关专业及在相关工业生产上的应用。
具备识读工业生产中各电气控制系统原理的能力,具备测试电器元件和排除线路故障的能力,为相关专业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本课程融基础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从而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2010年对本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把各专业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要求做了详细的分析,彻底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学生能力培养,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以适应各专业的现实需要。
根据从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各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出发,在教材内容选取上以“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将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理论讲授贯穿其应用型,实践中有理论、有方法,以基本技能和应用为主,易学易懂易上手,且具有工程应用型。
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将课程内容进行序化,为处理实际问题提供方法与途径,构建更合理的教学体系,较好地处理了相关课程的关系。
这些内容包括基础知识、职业技能项目等,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开始强调为专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应用性人才,减少了理论推导内容。
在实践教学方面,改进实训设备和技术,改编实训教材,更新实验内容,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课程开发基本路径:基础知识——知识链接——知识拓展。
在学完本课后,应能达到下列职业能力目标:1.熟悉与职业相关的劳动保护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等;2.能熟练查阅常用手册、国家及行业标准等;3.学会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能识读电子电路原理图和接线图;4.能够正确进行接线与调试,并能够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5.能熟练使用电子测试仪器仪表,独立完成各项安装与调试任务。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非电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专业有关的技术和科研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培养目标(一)能力目标1.能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工电子仪器仪表;2.具备电路连接及测试能力;3.会查阅、阅读电子手册及说明书,能合理选用元器件;能运用典型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简单应用电路;4.能阅读和分析一般程度的电路原理图;能对数字电路进行初步分析和设计;5.能排除常用电路简单故障。
(二)知识目标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种不同电路的分析方法;2.掌握模拟电路基础知识,各种基本电路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主要参数;3.掌握模拟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4.掌握数字电路基础知识,掌握各种基本电路组成、工作原理;5.掌握常用数字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三)素质目标1.具备辨证思维的能力;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及诚信意识;4.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集体意识;5.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以及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意识。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一)与前修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在学生具备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与判断能力、运算能力等基础上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单片机应用技术,本课程主要目的是通过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备电路的设计、调试和分析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专业基础。
四、主要内容(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理解电路模型和理想电路元件的概念,掌握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含义,掌握关联方向和非关联方向的区别,掌握功率计算的方法;2.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掌握KCL及KVL方程的列写方法;3.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特点及其端口伏安关系;4.掌握电路电位的分析、计算;5.会选择电工仪表测量直流电压、电位、电流。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承担单位【】制定人【】制定日期【】审核【】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一、适用对象(初)高中毕业学生或同等学历者二、课程定位与设计1、课程定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等非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特点制定,它包含了电工电子技术中最基本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必备的电工和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续汽车专业课程储备能力。
本课程是汽车维修专业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形成的课程,主要针对汽车电工和汽车机修工等岗位开设,旨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交直流电路的概念、定理、特点及基本分析方法;理解常用电路元器件工作原理及符号、参数、功能作用及选用方法;熟悉常用晶体管结构及其应用电路、基本数字电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特点;掌握常用电工与电子测量仪器及仪表进行基本电路检测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为后续学习《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和《电控发动机原理与维修》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2、课程设计本课程总体设计原则是以现代职业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建构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
课程设计以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原则,通过企业的调研需求分析,紧紧盯住企业岗位要求、牢牢贴近一线需求,专业融入企业、规范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
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企业实际流程,课程实施以行动导向为教学模式,教学中安排了五个学习模块,14个学习任务,教师采取先示范讲解,之后学生分组学习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具体。
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等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组织教学及考核。
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矿山机电专业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65编制人:审定人:一、课程定位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必修课。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在电工和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学校电类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电工及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使之在技能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电工及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形成正确的认识论。
目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所涉及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促进其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教学,在指导思想上要体现能力本位,在内容上体现浅、用、新的原则,在体系上,注意把握模块课程的特点,在方法上符合学员认知发展规律,在手段上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课程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把培养学员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机电和电气专业学员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员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电工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的项目模块和课程内容。
按照具体实践过程安排学习项目,使学员掌握电工技能的基本操作要领,让学员在掌握电工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员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员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员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设计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要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员能力培养。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代码: 1103042 建议课时数:64 学分:4适用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前续所学课程:《高中数学》、《高中物理》,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电机与电气控制》、《PLC应用技术》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较系统的电工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基本电路、使用常规电器件与设备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置依据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相应职业能力要求,并根据机电一体化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根据市场调研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是设备维护人员、技术支持人员、机电一体化设备设计制造等,熟悉基础的电工理论和具备扎实的电工实践技能是学生胜任这些岗位所需要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功能: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初步形成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素质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为实现培养目标,本课标将教学内容系统性地划分成10个任务和实践环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课程内容,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先直流后交流,先稳态后动态。
使学生以课题的形式掌握电工电子学基本理论,学会常用电工电子仪表的使用,使高职的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该课程的目标。
课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把实践渗透到课程的学习中,教学内容分为两大类:第一部分为电工基础知识,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和三相电路等;第二部分为电子技术基础,包括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半导体放大器件及其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产第一线电气技术员所必须具备的电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初步具有读懂电气原理图,计算电路元件参数,分析判断常见电路故障的能力,并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学习专业课程与新的科学技术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课程教学目标【职业关键能力目标】1、专业能力:具有电子、电工设备元件运行现场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开发新产品、使用新设备、机电技术革新的能力;通过各种媒体快速获得最前沿技术信息的能力。
2、方法能力:按电子电工元件、设备运行要求,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工作方案,完成运行任务;进行电器线路管理、维修技术改造的能力;具有进行生产组织管理,开展工作的能力;协调各方面公共关系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主人翁意识。
3、社会能力:能进行科学研究实验、引进、改进生产技术和初步发明创新的能力。
【职业专门能力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能借助电工仪器对电子元件进行测试,故障诊断。
(3)能熟练使用烙铁完成电子线路的安装,并能进行故障诊断。
2、能力教育目标(1)掌握简单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的能力。
(2)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使用方法及电子线路工作原理的分析能力。
(3)熟悉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构成、区别和不同的分析能力。
3、素质教育目标(1)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艰苦奋斗、自主立业、开拓创新的精神。
(3)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
三、学时分配建议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部分能力单元一直流电路【教学目标】1、掌握电路及其主要物理量;欧姆定律;熟悉电阻的串、并联联结;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2、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并能运用定律进行计算;熟练运用支路电流法;掌握电路中电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技能部分熟练运用万用表对线路进行检测知识部分1、内容:电路与电路的物理量、电阻元件、电容元件与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与支路电流法。
2、重点: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与支路电流法。
能力单元二正弦交流电路【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的基本知识2、掌握电磁的基本规律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表示方法。
2、熟悉单一参数正弦交流电路的特点。
3、掌握功率因数的提高方法。
6、会安装和调试各种照明灯具7、接地装置的安装与检测【教学内容】技能部分1、掌握正弦量的相量图表示法。
2、能进行RLC串联电路简单计算。
3、各种照明灯具安装和调试4、接地装置的安装与检测知识部分1、内容: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表示方法;单一元件电路,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电阻与电感串联电路;功率因数的影响。
2、重点:功率因数的影响和提高,各种照明灯具安装和调试,接地装置的安装与检测。
能力单元三三相交流电路【教学目标】1、了解三相交流电源发电的基本过程2、掌握三相交流负载的连接3、会安装和维修室内外线路【教学内容】技能部分1、掌握三相电源、负载的联结方式及特点。
2、能进行三相功率的计算。
3、会安装和维修室内外线路知识部分1、内容:三相电源、负载的联结、三相功率的计算2、重点:负载的联结、室内外线路安装和维修能力单元四变压器【教学目标】1、了解变压器的结构和用途2、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3、掌握变压器的功率和效率4、会测量变压器的空载电流和变压比5、加强安全用电的意识【教学内容】技能部分掌握变压器的功率和效率的简单计算,会测量变压器的空载电流和变压比,掌握安全用电的知识。
知识部分了解变压器的结构和用途,了解变压器的种类,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能力单元五常用晶体管【教学目标】掌握晶体管的特性曲线与主要参数。
【教学内容】技能部分1、熟练应用万用表对晶体管进行简易测试,并能进行故障诊断。
2、学会使用示波器。
知识部分1、内容:掌握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特性曲线,主要工作参数。
2、重点:二极管、晶体三极管的结构特性曲线,主要工作参数。
能力单元六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及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教学目标】掌握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及其方法。
掌握集成运放的基本线性与非线性电路。
【教学内容】技能部分1、掌握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安装及调试。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4、基本完成用运算放大器实现运算的电路。
5、熟悉集成运放的两种基本接法。
6、掌握基本线性与非线性电路的计算方法。
7、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知识部分1、内容: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放大电路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和差动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和两种基本接法,基本线性与非线性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直流稳压电源。
2、重点:放大电路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基本线性与非线性电路的计算方法。
能力单元七整流于稳压电路【教学目标】1、能理解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和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会分析两种整流电路,会画两种整流电路的工作波形和选择相应的二极管。
2、会分析和计算电容滤波并选择适当的电容;能理解电感滤波和复式滤波的工作原理。
3、了解晶闸管的结构和外形,能正确使用晶闸管和用万用表简单判别其质量。
4、会画单相半波电阻性负载的电压及电流波形;了解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感性负载的工作原理。
5、能理解串联型直流稳压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6、会调整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能分析其常故障产生的原因。
【教学内容】技能部分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电容滤波电路、电感滤波电路、复式滤波,稳压元件的选择,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的主要技术指标,主要调整方法步骤,常见故障的诊断技术。
知识部分1、晶闸管的结构、晶闸管的工作原理电阻性负载、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电感性负,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重点: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力单元八数字电路【教学目标】1、逻辑代数的表示方法及其之间的相互转化。
2、逻辑函数的简化方法。
3、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
【教学内容】技能部分1、逻辑函数的简化方法。
2、独立完成简单逻辑电路的连线。
3、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4、编码器和译码器的接线及其工作原理。
知识部分1、内容:逻辑代数的表示方法及其之间的相互转化,逻辑函数的简化方法,半导体管的开关特性,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分析设计方法,编码器和译码器及其工作原理,几种触发器的接线及其工作原理。
2、重点:逻辑函数的简化方法,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分析设计方法。
6、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训标准实验项目一:直流电动机认识实验一、实验能力目标:掌握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及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等状态。
二、实验项目和内容通过观看并拆装直流电动机模型的试验,来了解直流电动机各种状态下的运转情况。
实验项目二:直流电动机起动、调速、正反转一、实验能力目标:掌握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正反转等状态。
二、实验项目和内容通过观看并拆装直流电动机模型的试验,来了解直流电动机各种状态下的运转情况。
实验项目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一、实验能力目标:使用常用电子仪器。
二、实验项目和内容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频率计等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实验项目四:工厂供电电气接线图的认知一、实验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工厂供电电气接线图。
二、实验项目和内容读懂各种工厂供电电气接线图。
实验项目五:配电箱/配电柜的接线一、实验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工厂供电电气接线图,进行配电箱/配电柜的接线。
二、实验项目和内容读懂各种工厂供电电气接线图,完成配电箱/配电柜的接线。
实验项目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启动控制一、实验能力目标: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启动控制的各种状态。
二、实验项目和内容通过观看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启动控制。
实验项目七: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的组装一、实验能力目标:掌握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的结构,绕组饶制情况,能够进行组装。
二、实验项目和内容通过拆装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完成组装。
实验项目八:变压器绕组的饶制、同名端的判别一、实验能力目标:掌握变压器的结构,能够进行变压器绕组的饶制、同名端的判别。
二、实验项目和内容通过拆装变压器,了解变压器的结构,完成变压器绕组的饶制、同名端的判别。
实验项目九: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及故障判断一、实验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电路的接法,并能进行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及故障判断。
二、实验项目和内容会接基本的电路,完成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及故障判断。
实验项目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一、实验能力目标: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状态。
二、实验项目和内容通过观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运行情况,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实验项目十一: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能力目标调试静态工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