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复习之简答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
主动转运闰盘尼氏体兴奋EPSP IPSP条件反射牵张反射心动周期神经核单收缩静息电位反射受体视力ABO血型动脉血压呼吸运动微循环肺通气呼吸膜基础代谢率肾糖阈绝对不应期神经纤维关节面动作电位突触肌紧张脑干网状结构血液凝固肾单位分节运动图 1 —18; 2 —9; 3 —9 A; 3 —24; 3 —38; 3 —44; 3 —61; 4 —1; 6 —3; 6 —5;6—15;6—16;7—9;8 —4 ;8 —5;8 —7 ;8 —9 A; 8 —11; 10 —2; 10 —3; 11 —5 B; 11 —13; 12 —3;12 —6; 12 —8;13— 3 C; 13--8简答题:1.简述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2 •以疏松组织为例,简述结缔组织结构特点。
3. 骨骼肌细胞的结构(包括超微结构),心肌细胞的特点。
4. 简述上皮组织的特点及单层上皮的类型。
5. 以左心室为例,简述心脏的泵血过程。
6. 简述大脑皮层运动区对躯体运动的控制特点。
7. 简述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人体骨骼的组成和各部主要肌。
9•眼视近物时的折光调节。
10.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11 •简述鼓膜、听骨链的减振增压作用。
12•白细胞的主要类型及其功能。
13. 何谓ABO血型?输血原则有哪些?14. 人体心脏的基本结构。
它为什么会自动跳动?15.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16. 肺通气的动力是什么?呼吸节律是如何形成的?17. 胃和肝的位置、形态结构。
18.小肠壁与消化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9.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0.正常情况下,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哪些?体温的生理性变动。
21.肾的血循环特点及其意义。
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和排尿反射。
22.腺垂体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下丘脑的联系。
23.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24.睾丸的结构与功能。
25.卵巢的内分泌周期及两种激素的生理作用。
26.女性生殖周期月经现象的解释及卫生。
7.华师《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精简版
华师《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考前复习资料(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肌节:在肌原纤维中,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每个肌节由1/2 I带+A带+1/2 I带组成的。
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胞,它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
4.突触: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传到效应细胞间的相互接触的结构。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
5.骨髓: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扁平骨(如胸骨、肋骨)和不规则骨(髂骨、脊椎骨等)的松质骨间网眼中的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
6.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有一椭圆形的凹陷称为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以及支气管动脉、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的地方。
7.上呼吸道:临床上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8.肾门:肾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部位,称为肾门。
9.胸膜腔:位于肺的周围,是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形成密闭的潜在性的腔隙,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腔内呈负压。
10.肺小叶: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
细支气管及其分支包括: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
11.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不间断地沿一个方向流动。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使血液循环的管道,瓣膜是保证血液按一个方向流动的特有结构。
12.二尖瓣:是附于左房室口周缘的二片瓣膜、借腱索连于乳头肌,有阻止左心室的血液流回左心房的作用。
13.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及黄韧带之间的狭窄腔隙称硬膜外隙,其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淋巴管、椎内静脉丛,有脊神经根通过。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题库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绪论1.解剖学:是研究机体结构的学科。
研究机体每一部分的结构,这些结构的显微组成,以及它们生长、发育的过程等。
此外,主要研究机体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2.生理学:是研究活的有机体各种功能的学科。
3.生理学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了解和预测机体对刺激的反应和规律;而是理解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条件下,机体是如何调节自身的各种心理活动,使体内各种生理指标维持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波动。
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生殖和生长发育。
5.新陈代谢的概念:指机体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新陈代谢过程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机体从外界不断摄取各种物质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综合形成自身的物质,或暂时贮存起来,这种过程称为同化作用(或组成代谢);另一方面是将组成自身的物质或贮存于体内的物质分解,并把分解后的终产物废物排出体外,这种过程称为异化作用(或分解代谢)。
在进行同化作用时要吸收能量,在进行异化作用时要释放能量。
6.生殖:生命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和自己相似的子代。
7.稳态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8.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所发生的反应。
9.反馈:是信息沿着一个封闭环路的流动。
反馈表示的既是生理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或结果,反过来影响这一过程的发展速度。
如果其终产物或结果降低这一过程的发展,则称之为负反馈。
如果生理过程中的终产物或结果可使某一反应的进程加速或加强,使其到达过程的极端或结束这一进程,这种现象称为正反馈。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1.细胞的有机物可分为5类: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
2.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粒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其特点是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4.主动转运;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复习
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
基本组织:构成人体各个器官的基础(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器官。
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趾向前。
同化作用:机体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构筑和更新自身并储存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的部分物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并将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物质代谢: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的过程。
能量代谢:伴随物质代谢而进行的能量的储存,转移,转变,释放和利用的过程。
兴奋性: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刺激:作用于机体或组织的环境变化。
反应: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所出现的理化及其机能状态的改变。
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由静息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由弱活动变为强活动。
抑制:组织接受刺激后,由活动状态变为相对静息状态或由强活动变为弱活动。
内环境:构成人体的细胞绝大多数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理化状态保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是人生命活动调节的最主要的方式。
体液调节:是指体液因素(如激素、代谢产物等),通过体液的途径(血液和组织液)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负反馈:指反馈作用使调节部分发出的控制作用,与使受控部分产生反馈作用的原控制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
正反馈:指反馈作用使调节部分发出的控制作用,与使受控部分产生反馈作用的原控制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
细胞器:位于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和形态特征并表现特殊生理功能的结构。
染色质:细胞间期核内分布不均匀,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
染色体:与染色质为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表现。
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由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大学本科《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和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和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2、体液调节: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所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作用于靶器官,调节靶器官生理活动。
3、自身调节: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4、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5、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激素。
6、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
7、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8、冠状轴与冠状面:左右平伸与地面平行的轴称冠状轴。
延冠状轴所做的将人体分前后两部分的切面称冠状面,也称为额状面。
9、矢状轴与矢状面:前后平伸与地面平行的轴称矢状轴。
延矢状轴所指的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切面称矢状面。
二、选择题1、人体生理功能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为:AA、神经调节B、全身性体液调节C、局部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2、下列各项调节中只有哪项不属于正反馈调节BA、血液凝固;B、减压反射;C、排尿反射;D、分娩过程3、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C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组织液4、在生理状态下,维持肾小球血流量恒定的主要调节方式是:C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反馈调节5、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是:AA、生物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绝对稳定状态B、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C、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性相对恒定的状态D、稳态一旦不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将受到威胁6、你做过的以下实验,哪个属于急性离体实验方法CA、反射弧分析B、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C、神经不应期的测定D、家兔呼吸运动影响因素7、以下不属于激素传递方式的是 DA、远距分泌B、旁分泌C、自分泌D、突触分泌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A、反射B、反应C、反馈D、兴奋9、对神经调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DA、调节幅度小B、调节的敏感性差C、作用范围广,而且持久D、反应迅速、准确和短暂10、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CA、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B、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到某一特定目标D、人体血压稳定11、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D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12、下列不符合解剖学姿势的是 CA、身体直立B、两足并立,足尖向前C、双手掌心向内侧D、双上肢垂与躯干两侧13、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AA、突触B、中枢C、效应器D、外周神经14、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CA、传入神经B、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15、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C、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16、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DA、种族遗传B、先天获得C、数量较少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17、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CA、迅速B、准确C、持久D、短暂18、排尿反射是 DA、自身调节B、负反馈调节C、体液调节D、正反馈调节三、是非题(错)1、正反馈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
人体解剖生理学简答题
人体解剖生理学简答题1肩关节组成、结构、运动方式P47肩关节的形态、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形态:球窝关节。
组成: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
结构特点:头大盂小,关节面差大,有盂唇加深关节窝,关节囊薄而松弛,下壁更为薄弱,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
运动方式:三轴性运动,围绕冠状轴作屈、伸;矢状轴作收、展;垂直轴作旋内和旋外,以及环转运动。
2胆汁产生及排泄过程P170胆汁由肝细胞分泌→胆小管→未进食时→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贮存与浓缩。
当进食时:①肝内胆汁→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降部。
②胆囊内胆汁→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降部。
3ABO血型之间的出血关系P241血型红细胞抗原(凝集原)血浆中抗体(凝集素)A A 抗BB B 抗AAB AB 无抗A、无抗BO 无A、无B 抗A、抗B如果是A型血的人,他红细胞带A抗原,血浆里有抗B抗体,能使带有B抗原的红细胞溶解死亡,同理,B型血血浆里有抗A抗体,O型血血浆里抗A和抗B抗体都有,AB型血血浆里没有抗体。
如果把A型血的人的血输给B型血的人,B型血的人的血浆中的抗A抗体就会使进入B型血的人体内的A型血的人的红细胞融解,产生严重的输血反应,可危及生命。
所以输血要配血型,但不是只有同种血型的人才能输血,比如O型血就可以给任何血型输血。
A型血可以给只可以给A型和AB型输血;可接受A型和O型血。
B 型血可以给只可以给B型和AB型输血;可接受B型和O型血。
AB型血只可以给AB 型输血;可接受任何血型的血。
是最"自私"的血型。
O型血可以给任何血型输血;但只可接受O型血。
是最"大公无私"的血型。
我就是AB....4为什么小肠是吸收消化的主要场所p1611.食物在小肠停留时间最长2.消化过程中小肠吸收营养最多3.小肠的结构和功能决定了这个(这是简单的)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是因为它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
人体解剖生理学 期末复习资料
一、概念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激发生的规律性(适应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
2.内环境:细胞生存的细胞外液环境。
3.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或自稳态。
·细胞进行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保持细胞兴奋性的必要条件。
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等调节机制对各种物质代谢和各器官的生理活动进行调节的结果。
4.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经细胞膜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
(特点:逆浓度梯度进行,消耗能量。
)5.继发性主动转运:一些物质在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势梯度时,所需能量不直接来源于ATP分解,而是利用某种离子浓度梯度作为能量来源,而后者是由钠泵分解ATP获得的能量建立的。
间接利用ATP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6.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Na﹢通道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7.阈强度或阈值:当固定刺激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时,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激强度。
8.兴奋: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冲动的反应9.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受到有效刺激时,具有发生兴奋即产生冲动的能力。
Tip:阈强度高,兴奋性低;阈强度低,兴奋性高。
10.兴奋收缩耦联:以肌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耦联因子是Ca2+ ,包括三个主要步骤:①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深部②横管的电变化导致终池释放Ca2+(三联体结构处的信息传递)③肌肉收缩后Ca2+被回摄入纵管系统(肌质网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聚集)11.钠钾泵: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蛋白质,可被细胞膜内的Na+增加或细胞外K+的增加所激活,受Mg2+浓度的影响,分解ATP释放能量,进行Na+ 、K+逆浓度和电位梯度的转运。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2013.4绪论一、名词解释1、人体解剖生理学2、神经调节3、反射4、体液调节5、激素6、自身调节7、反馈(负反馈、正反馈)8、内环境9、稳态10、三个轴和三个面二、问答题1、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结构一、名词解释1、液态镶嵌模型2、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组织、器官、系统5、肌小节6、神经纤维二、问答题1、上皮组织有哪些特点?2、结缔组织的特点。
第四章、神经和肌肉的一般生理一、名词解释1、兴奋性和兴奋2、刺激和阈刺激3、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4、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5、去极化和超极化6、“全或无”现象7、阈电位8、局部电位9、阈下总和10、终板电位11、兴奋收缩耦联12、滑行学说二、问答题1、试述组织兴奋一次后兴奋性的变化及其机制。
2、钠离子在神经细胞膜两侧是如何分布的?试述钠离子跨膜转运方式及其特点。
3、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4、试述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的产生机制,比较二者的异同。
5、神经冲动传导机制。
6、试述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传递过程及其特点。
7、试比较化学性突触传递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
8、兴奋收缩耦联。
9、什么是滑行学说,试从分子水平说明骨骼肌纤维的结构和其收缩和舒张的原理。
10、试分析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的生理过程。
11、简述神经动作电位传导的原理和坐骨神经干双向动作电位记录方法和原理第五章、神经系统一、名词解释1、灰质和白质2、神经核和神经节3、纤维束4、脑干网状结构5、基底神经核6、内囊7、胼胝体8、投射纤维9、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10、突触延搁11、突触后抑制12、传人侧枝性抑制13、神经递质14、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15、运动单位16、脊休克17、屈反射和对侧伸反射18、肌紧张19、去大脑僵直20、锥体系和锥体外系21、学习和记忆22、强化23、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二、问答题1、何谓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各有何生理功能?2、下丘脑有哪些功能?3、小脑的分叶与功能。
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202201-202207)《1397人体解剖生理学(本)》期末考试真题及答
试卷代号:1397国家开放大学2021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人体解剖生理学(本)试题(开卷)2022年1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维持机体与外环境协调及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主要依赖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2.细胞内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
A.线粒体B.溶酶体C.高尔基复合体D.粗面内质网E.滑面内质网3.疏松结缔组织的基本结构是( )。
A.由细胞和纤维构成B.由细胞和基质构成C.由细胞、纤维和基质构成D.由成纤维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E.由纤维和细胞间质构成4.神经组织的组成是( )。
A.神经细胞和细胞间质B.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C.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D.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E.细胞间质和神经纤维5.细胞膜两侧Na+、K+分布不均的原因是( )。
A.膜对Na+、K+的通透性不同B.钠-钾泵的作用C.依靠载体转运的结果D.依靠离子通道转运的结果E.跨膜信号转导的结果6.膜内电位从-70mV 变到-30mV, 这是由于细胞发生了( )。
A.超级化B.去极化C.复极化D.极化E.反极化7.参与膝关节构成的是( )。
A.股骨上端B.腓骨上端C.腓骨头D.胫骨粗隆E.胫骨上端8.使前臂旋后的肌是( )。
A.胸大肌B.三角肌C.肱二头肌D.肱三头肌E.背阔肌9.血浆渗透压的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
A.与0.09%NaC1 相当B.胶体渗透压占大部分C.与溶质颗粒数呈反比D.胶体渗透压维持血容量E.胶体物质主要是球蛋白10.合成红细胞的主要原料是( )。
A.铁和蛋白质B.内因子C.维生素KD.维生素B₁₂和叶酸E.促红细胞生成素11.防止左心室的血逆流入左心房的瓣膜是( )。
A.二尖瓣B.三尖瓣C.主动脉瓣D.肺动脉瓣E.冠状窦瓣12.以下称为弹性动脉的是( )。
A.大动脉B.中等动脉C.小动脉D.微动脉E.肺动脉13.房一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
(完整word版)生理学经典简答题汇总(修改版)
生理学生理简答1.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相互关系怎么样?答:●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
在人体机能活动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短暂。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相互关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相互配合,可使生理功能活动更趋完善。
2.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怎样维持的?这种稳态有何意义?答:●内环境指细胞外液。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
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稳态的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何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
●意义:①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②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终产物。
3.简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答:●本质: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作用:将细胞内多余的Na+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平衡离子分布。
●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④由钠泵活动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
4.物质通过哪些形式进出细胞?举例说明。
答:●单纯扩散:O2、CO2、N2、水、乙醇、尿素、甘油等;●易化扩散:①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②经通道易化扩散:如溶液中的Na+、K+、Ca2+、Cl-等带电离子。
●主动转运:①原发性主动转运:如Na+-K+泵、钙泵;②继发性主动转运:如Na+-Ca2+交换。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2、体液调节: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所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作用于靶器官,调节靶器官生理活动。
3、自身调节: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4、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5、激素:由或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激素。
6、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
7、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8、冠状轴与冠状面:左右平伸与地面平行的轴称冠状轴。
延冠状轴所做的将人体分前后两部分的切面称冠状面,也称为额状面。
9、矢状轴与矢状面:前后平伸与地面平行的轴称矢状轴。
延矢状轴所指的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切面称矢状面。
二、选择题1、人体生理功能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为:AA、神经调节B、全身性体液调节C、局部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2、下列各项调节中只有哪项不属于正反馈调节?BA、血液凝固;B、减压反射;C、排尿反射;D、分娩过程3、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C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组织液4、在生理状态下,维持肾小球血流量恒定的主要调节方式是:C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反馈调节5、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是:AA、生物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绝对稳定状态B、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C、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性相对恒定的状态D、稳态一旦不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将受到威胁6、你做过的以下实验,哪个属于急性离体实验方法?CA、反射弧分析B、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C、神经不应期的测定D、家兔呼吸运动影响因素7、以下不属于激素传递方式的是 DA、远距分泌B、旁分泌C、自分泌D、突触分泌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A、反射B、反应C、反馈D、兴奋9、对神经调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DA、调节幅度小B、调节的敏感性差C、作用xx,而且持久D、反应迅速、准确和短暂10、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CA、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B、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到某一特定目标D、人体血压稳定11、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D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12、下列不符合解剖学姿势的是 CA、身体直立B、两足并立,足尖向前C、双手掌心向内侧D、双上肢垂与躯干两侧13、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AA、突触B、中枢C、效应器D、外周神经14、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CA、传入神经B、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15、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C、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16、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DA、种族遗传B、先天获得C、数量较少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17、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CA、迅速B、准确C、持久D、短暂18、排尿反射是 DA、自身调节B、负反馈调节C、体液调节D、正反馈调节三、是非题(错)1、正反馈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最新知识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人体生理学的任务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体地讲是阐述人体各种机能活动发生的原理,发生的条件以及人体的机能整体性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而认识人体整体及其各部分机能活动的规律。
二、人体解剖学的任务人体解剖学的任务是研究人体各部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主要包括:大体解剖(肉眼)、组织学(显微镜)和胚胎学(发育过程)。
三、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部正常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四、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1.细胞分子生理学:在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内各种微小结构的功能及细胞内各种物质分子特殊化学变化过程称为细胞分子生理学.例如细胞膜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肌丝生理功能等.2. 器官生理学:在器官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及系统生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称为器官生理学。
例:心脏功能的研究,化学物质对离体心脏的影响.3。
整体生理学:在整体水平研究完整机体各个器官及系统生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称为整体生理学.例如:一般药理实验就是在整体条件下进行。
五、生理学的实验方法生理学实验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某一生理过程产生的机制及其因果关系。
1. 急性实验法(1)离体器官或组织实验法:往往从活着的(麻醉或击昏)的动物身上取出要研究的器官或组织置于近乎生理状态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和观察。
例:蛙心灌流实验等。
(2)活体解剖实验法:一般在动物失去知觉(麻醉或去大脑)而仍存活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例:动物血压实验等。
2. 慢性实验法慢性实验则以完整健康而清醒的机体为对象,在外界环境尽量保持自然的条件下,对某种功能进行研究。
这种动物可以进行长期实验观察故称为慢性实验.例如:动物的长期毒性试验。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一、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根据光镜观察一直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自从应用电镜研究细胞内部结构以后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又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细胞包括“三相结构”的概念。
《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考试总复习
《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考试总复习人体的基本组织一、填空题1、在光学显微镜下,细胞由__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2、“液态镶嵌模型学说”认为细胞膜是由双层的__脂类_分子和镶嵌在其中的蛋白质分子所组成。
3、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_线粒体_。
4、上皮组织包括被覆上皮上皮、腺上皮上皮和感觉上皮。
5、骨骼肌纤维的细胞核位于肌纤维的周缘,有多个核。
6、在骨骼肌纤维中,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它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7、心肌纤维呈_短柱状,横纹比骨骼肌纤维不明显,相邻心肌纤维的连接处有颜色深染的闰盘。
8、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
9、化学性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二、A型选择题1、关于细胞膜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B)A、分为膜相结构和非膜相结构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为膜受体C、膜的脂质分子以糖脂为主D、细胞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糖E、细胞膜在电镜下分为四层结构2、下列哪一项不是上皮组织的特点?(D)A、包括感觉上皮B、细胞排列紧密C、具有保护作用D、含有丰富的血管E、有些能接受刺激3、关于骨骼肌纤维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E)A、呈短柱状、末端分叉B、一个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C、是唯一表面有横纹的肌细胞D、肌浆中的肌原纤维与骨骼肌纤维长轴垂直。
E、多个细胞核,位于细胞周缘4、分布于肌腱的是(A)A、致密结缔组织B、脂肪组织C、网状组织D、疏松结缔组织。
5、肌节是由(E)A、1/2A带组成B、A带+I带组成C、A带+A带组成D、1/2I带组成E、1/2I带+A带+1/2I带组成6、关于心肌纤维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A、呈短柱状,末端分叉B、一个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C、表面有横纹,但不如骨骼肌明显D、具有三联体E、细胞连接处有闰盘7、关于神经元结构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A、细胞均呈星形B、突起可分为轴突和树突两类C、胞质内含有尼氏小体D、胞质内含有神经原纤维E、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8、分布于心血管腔面的是(C)A、单层立方上皮B、单层柱状上皮C、内皮D、间皮E、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9、疏松结缔组织中,能合成抗体的细胞是(C)A、成纤维细胞B、巨噬细胞C、浆细胞D、肥大细胞E、脂肪细胞10、分布于呼吸道的腔面的上皮是(E)A、单层立方上皮B、单层柱状上皮C、内皮D、间皮E、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运动系统一、填空题1、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完整word版)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A.临床观察B.动物实验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E.形态学观察二、问答题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什么是循证医学?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 C2. A3. B二、问答题1.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所谓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必须遵循该原则,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获取、分析和综合从社会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获得的研究结果,为探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发病机制与实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3.因为人与动物不仅在组织细胞的形态上和新陈代谢上有所不同,而且由于人类神经系统的高度发达,具有与语言和思维相联系的第二信号系统,因此人与动物虽有共同点,但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人类的疾病不可能都在动物身上复制,就是能够复制,在动物中所见的反应也比人类反应简单,因此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不经分析机械地完全用于临床,只有把动物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相互比较、分析和综合后,才能被临床医学借鉴和参考,并为探讨临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
第二章疾病概论一、选择题1.疾病的概念是指 ( )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4.死亡的概念是指 ( )A.心跳停止B.呼吸停止C.各种反射消失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 )A.瞳孔散大或固定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C.自主呼吸停止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E.不可逆性深昏迷6.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 )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二、问答题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2.举例说明疾病中损伤和抗损伤相应的表现和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3.试述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神经体液机制?4.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第二章疾病概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E3. B4. D5. C6. B二、问答题1. 病原体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的科学,而生理学则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两者结合起来,构成了人体解剖生理学,它为我们理解人体如何正常工作提供了基础。
以下是一些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复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
1. 骨骼系统:描述人体骨骼的组成和功能。
- 骨骼系统由206块骨骼组成,它们为身体提供支撑,保护内脏器官,并与肌肉协同工作,使身体能够运动。
2. 肌肉系统:解释肌肉的类型和它们如何产生运动。
- 肌肉系统由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组成。
骨骼肌是主要的运动肌肉,能够通过收缩产生力量,使身体产生运动。
3. 循环系统:阐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路径。
-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它通过不断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确保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以及二氧化碳和废物的排除。
4. 呼吸系统: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呼吸过程。
-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等,主要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5. 消化系统:解释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 消化系统从口腔开始,经过食道、胃、小肠、大肠,最终到肛门。
食物在这一过程中被分解成可以被身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6. 神经系统:讨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脑干和脊髓,负责处理信息和控制身体活动。
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纤维构成,负责传递信息。
7. 内分泌系统:解释激素的作用和内分泌腺的功能。
-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的许多功能,如生长、代谢和性发育。
8. 泌尿系统:描述肾脏如何过滤血液并形成尿液。
- 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负责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分平衡。
9. 生殖系统:讨论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生殖系统负责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并为胚胎的发育提供环境。
10. 皮肤:解释皮肤的结构和它在保护身体中的作用。
(完整word版)病理题库(word文档良心出品)
选择题1. 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或器官是:A. 骨骼肌B. 脂肪组织C. 肝D. 脑E. 心肌【答案】B2. 一种成熟组织由另一种成熟组织取代的现象称:A.间变B.机化C.化生D.再生【答案】C3. 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常发生在:A. 肺、脾、肾B. 心、脾、肺C. 心、肝、肠D. 肝、肾、脾E. 心、肝、肾【答案】E4. 下列哪个器官的梗死灶为地图形A. 小肠B. 脾C. 肾D. 肺E.心【答案】E5. 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A.肺B.阑尾C.膀胱D.四肢E.子宫【答案】D6. 一种成熟组织由另一种成熟组织取代的现象称:A.间变B.机化C.化生D.再生E.分化【答案】C7. 缺碘所致的甲状腺肿大属于A.过再生性增生B.再生性增生C.甲状腺肥大D.内分泌障碍性增生E.甲状腺增生合并肥大【答案】D8. 肠上皮化生的概念是:()A.原来无上皮部位出现肠上皮B.肠上皮转变为其他上皮C.肠上皮转变为胃黏膜上皮D.胃粘膜上皮转变为肠上皮E.呼吸道上皮转变为肠上皮【答案】D9. 虎斑心见于:A.白喉B.中毒C.严重贫血D.肥胖E.高脂血症【答案】B10. 浊肿和脂肪变性主要发生于A、肺、肾、脾B、心、肝、肾C、心、肺、脾D、心、肝、脑【答案】B11. 属不可逆性的病变是:()A.水样变性B.脂肪变性C.线粒体肿胀D.内质网扩张E.核碎裂【答案】E12. 四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引起的骨骼肌萎缩.主要属于:A.神经性萎缩B.营养不良性萎缩C.压迫性萎缩D.废用性萎缩E.生理性萎缩【答案】D13. 按组织再生能力的强弱来比较.下列各组的排列哪个是正确的?A.结缔组织>神经细胞>肝细胞B.软骨>腱>肾小球C.骨>平滑肌>神经细胞D.鳞状上皮细胞>横纹肌>周围神经纤维E.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髓细胞>脂肪细胞【答案】D14. 坏死细胞的微细结构消失,但细胞和组织结构轮廓仍存在,这种坏死称A、液化性坏死B、干酪样坏死C、坏疽D、凝固性坏死【答案】D15. 纤维素样变性最常见于哪种疾病中A、急性细菌性炎症B、病毒性炎症C、变态反应性炎症D、寄生虫性炎症【答案】A16. “肥大”是指:A.实质细胞数目增多B.实质细胞体积增大C.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D.是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E.间质增生【答案】D17. 下列变性病变应除外:A.气球样变B.Russell小体C.虎斑心D.蜡样变性E.透明变性【答案】D18. 1. 急性肠扭转最可能引起:()A.凝固性坏死B.湿性坏疽C.气性坏疽D.液化性坏死E.以上都不是【答案】D19. 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主要发生于A、小动脉B、中等动脉C、大动脉D、细动脉【答案】D20. 细胞萎缩在电镜下最显著的特点是:A.肌丝增多B.线粒体增多C.滑面内质网增多D.粗面内质网增多E.自噬泡增多【答案】E21. 下述哪项与液化性坏死无关?()A.脑组织坏死B.化脓菌感染C.乳房的外伤性脂肪坏死D.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脂肪坏死E.肾梗死【答案】E22. 浊肿是指A、器官体积增大B、细胞体积增大C、组织水种D、细胞颗粒变性【答案】A23. 细胞水肿和脂变常发生在:A.肺、脾、肾B.心、脾、肺C.心、肝、肠D.肝、肾、脾E.心、肝、肾【答案】E24. 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上皮可化生为()A、鳞状上皮B、移行上皮C、软骨D、骨E、肠上皮【答案】E25. 细胞坏死(necrosis)的主要形态标志是()A.线粒体肿胀B.核碎裂C.胞质嗜酸性增强D.胞质脂滴增加E.间质粘多糖积聚【答案】B26. 在组织学上看到有细胞核浓缩、碎裂、溶解时.说明:A.细胞正开始死亡B.细胞的功能还有可能恢复C.细胞的功能虽然可能恢复.但已极为困难D.细胞已经死亡了一段时间E.细胞浆可能还没有发生改变【答案】D27. 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A、肺B、四肢C、心肌D、肠道【答案】B28. 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或器官是:A.骨骼肌B.脑C.肝D.脂肪组织E.心肌【答案】D29. 一种成熟的组织变成另一种成熟组织的过程称:A.机化B.钙化C.分化D.化生E.适应【答案】D30. 四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引起的骨骼肌萎缩.主要属于:A.神经性萎缩B.废用性萎缩C.压迫性萎缩D.营养不良性萎缩E.生理性萎缩【答案】B31. “肥大”是指:A.实质细胞数目增多B.实质细胞体积增大C.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D.是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E.间质增生【答案】D32. 一种成熟组织由另一种成熟组织取代的现象称:A.间变B.机化C.分化D.再生E.化生【答案】E33. 下列哪种组织再生能力最强A.腺体B.骨骼肌C.神经细胞D.软骨E.平滑肌【答案】A34. 支气管粘膜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应属于A、分化不良B、不完全再生C、癌前期病变D、适应性改变【答案】D35. 下列各项中哪个是错误的?A.机化乃是用肉芽组织来取代坏死组织或异物的过程B.单核细胞的溶酶体如果功能发生异常则不能很好的将异物排除或机化C.包裹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机化过程D.机体对外界侵入体内的异物.总是以机化的方式加以处理E.机化对机体是有利的.但有时也可带来不良后果【答案】D36. 坏死与坏疽的主要区别在于:()A.动脉阻塞的程度B.静脉回流的好坏C.有无腐败菌感染D.发生部位E.病变深度【答案】C37. 支气管粘膜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常属于下列哪一种改变A.分化不良B.不典型增生C.不完全再生D.癌前期改变E.适应性改变【答案】E38. 虎斑心的原因是A、长期严重贫血B、营养不良C、中毒D、严重感染【答案】A39. 梗死的形状取决于:()A.脏器的外形B.动脉阻塞的部位C.动脉阻塞的程度D.血管的分布E.有无淤血的基础【答案】D40. 组织和细胞的变性是指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A、变质B、出现异常物质C、正常物质积聚过多D、B+C【答案】D41. 本质是坏死的“变性”是下列哪一种病变A、水样变性B、颗粒变性C、粘液样变性D、纤维素样变性【答案】D42. 肠上皮化生的概念是:()A.原来无上皮的部位出现肠上皮B.肠上皮转变为其他上皮C.肠上皮转变为胃粘膜上皮D.胃粘膜上皮转变为肠上皮E.呼吸道上皮转变为肠上皮【答案】D43. 下列哪一种病变不见于浊肿A、细胞内水分增多B、胞浆内出现红染的颗粒C、内浆网扩张脱颗粒D、糖原及自噬泡增多【答案】D44. 下列哪一种最适合肉芽组织?A.巨细胞和胶原纤维B.纤维母细胞和巨细胞C.毛细血管和淋巴细胞D.纤维母细胞和巨噬细胞E.纤维母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答案】E45. 慢性消耗性疾病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是A、心肌B、骨骼C、脂肪组织D、肌肉组织【答案】C46. 细胞水肿发生的机理是:A.内质网受损B.线粒体受损C.高尔基氏器受损D.核糖体受损E.中心体受损【答案】B47. 肉芽组织是由……组成:A.吞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B.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C.新生毛细血管和单核细胞D.单核细胞、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的结节E.以上都不是【答案】B48.下列肾小管变性中.哪种损害最轻?A.气球样变B.水变性C.脂变D.细胞内钙盐沉着E.细胞内玻变【答案】A49. 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是A、由纤毛柱状上皮直接转变为鳞状上皮B、从咽部鳞状上皮增生延伸覆盖到支气管纤毛柱状上皮C、支气管腺体细胞转化鳞状上皮D、由基底储备细胞增生向鳞状上皮分化【答案】D50. 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于:A.肺B.肾C.脑D.心E.肝【答案】C51. 以下哪一项原因不引起萎缩?A.肾盂积水B.慢性肝淤血C.垂体功能低下D.四氯化碳中毒E.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坏死【答案】D52. 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萎缩属于()A、营养不良性萎缩B、废用性萎缩C、神经性萎缩D、压迫性萎缩【答案】A53. 肉芽组织是由……组成:A. 吞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B. 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C. 新生毛细血管和单核细胞D. 单核细胞、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的结节 E. 以上都不是【答案】B54. 有利于创伤愈合的因素是()A、局部血供不足B、局部感染C、清除异物D、神经损伤【答案】C55. 下列各种组织哪一种再生力最强?A.骨骼肌B.神经节细胞C.心肌D.神经胶质细胞E.软骨【答案】D56. 下列哪种细胞再生能力最弱()A、汗腺上皮细胞B、横纹肌细胞C、神经节细胞D、表皮细胞【答案】C57. .大块疤痕可引起:A.关节运动障碍B.器官表面凹陷C.器官变形D.腔室狭窄E.以上均可【答案】E58. 再生能力最强的细胞是A、结缔组织细胞B、肝细胞C、神经细胞D、心肌细胞【答案】B59. 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或器官是:A.骨骼肌B.脂肪组织C.肝D.脑E.心肌【答案】D60. 患者脚趾呈黑褐色、干缩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的病变,最可能是()A、严重淤血B、恶性黑色素瘤C、干性坏疽D、出血性坏死【答案】C61. 机化是指A、组织完全再生B、组织化生C、结缔组织及血管增生D、肉芽组织替代坏死组织或异物的过程【答案】D62. 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是()A、糜烂B、溃疡C、窦道D、瘘管E、空洞【答案】C63. 下列哪种是肉芽组织的特征?A.新生毛细血管及纤维母细胞B.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C.巨细胞增生和淋巴细胞浸润D.巨细胞增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E.新生的毛细血管及组织细胞增生【答案】A64. 除下列哪一项外,均为一期愈合的特点:()A.组织破坏极少B.无或极少细菌感染C.过多的疤痕组织D.创缘整齐,对合紧密E.适量的肉芽组织【答案】C65. 组织损伤后由结缔组织增生来修补的过程称:A.再生B.增生C.化生D.机化E.不完全再生【答案】E66. 下列各种细胞再生能力最强的是:()A.表皮细胞B.平滑肌细胞C.肾小管上皮细胞D.血管内皮细胞E.软骨母细胞【答案】A67. 下列各种细胞中,哪种再生能力最强?A.神经节细胞B.平滑肌细胞C.软骨细胞D.心肌细胞E.间皮细胞【答案】E68. 细胞缺氧.细胞膜受损.细胞内出现:A.钠多,钾多,水多B.钠少,钾多,水少C.钠多,钾少,水多D.钠多,钾少,水少E.钠少,钾多,水多【答案】C69. 肉芽组织是由……组成:A.吞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B.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C.新生毛细血管和单核细胞D.单核细胞、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的结节E.以上都不是【答案】B70. 1. 下列各种细胞再生能力最强的是:()A.表皮细胞B.平滑肌细胞C.肾小管上皮细胞D.血管内皮细胞E.软骨母细胞【答案】A71. 1. 下述血栓中,哪种是白色血栓:()A.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瓣膜赘生物B.心房纤颤时心耳内球状血栓C.心肌梗死时的附壁血栓D.微循环内微血栓E.下肢深静脉内的延续性血栓【答案】A72. 右上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A. 肠系膜动脉B. 脑动脉C. 肺动脉D. 肾动脉E. 心冠状动脉【答案】C73. 下列哪种血栓的名称不反映其组成成分A、白色血栓B、混合血栓C、附壁血栓D、红色血栓【答案】C74. “槟榔肝”的形成是由于:()A、肝淤血和肝细胞脂肪变性B、肝淤血和肝细胞萎缩C、肝淤血和肝细胞坏死D、肝脂肪变和结缔组织增生E、肝出血和结缔组织增生【答案】A75. 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淤血的后果A.实质细胞的增生B.出血C.含铁血黄素沉积D.组织间质增生E.可并发血栓形成【答案】A76. 下列对肺出血性梗死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多发生在严重肺淤血的基础上B、由肺动脉分支阻塞引起C、梗死区与周围非梗死区界限不清D、梗死灶呈锥体形E、多由支气管动脉阻塞引起【答案】E77. 下述因素哪种与血栓形成无关? A.血管内膜损伤B.血流缓慢C.血小板数量增多D.癌细胞崩解产物E.纤维蛋白溶酶增加【答案】D78. 下列哪种镜下改变不属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A.血管套B.筛状软化灶C.噬神经现象D.蛛网膜下腔脓液聚积E.胶质小结【答案】D79. 肺栓塞时90%的血栓栓子来源于()A、肝静脉B、脾静脉C、下肢深静脉D、上肢静脉【答案】C80. 循环血液中的血凝块,随血流运行,阻塞相应大小的血管叫()A、血栓B、血栓形成C、血栓性栓塞D、血栓栓子【答案】C81. 原位癌是指:()A.早期癌B.未突破基膜的癌C.癌前病变D.原发癌E.未发生转移的癌【答案】B82. 右上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A.肺动脉B.脑动脉C.肝动脉D.心冠状动脉E.以上均不是【答案】A83. 栓子是A.循环血液内脱落的血栓B.循环血液内脱落的菌落C.循环血液内不溶于血液的异物D.循环血液内脂肪和空气E.以上都不是【答案】C84. 股静脉血栓形成时下述哪种结局不易发生?A.阻塞血流B.机化C.脱落D.钙化E.血流完全恢复正常【答案】E85. 下述关于肺淤血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B.肺泡内中性白细胞和纤维素渗出C.肺泡腔内有水肿液D.可发生漏出性出血E.常可见心衰细胞【答案】D86. 循环血液中的凝血块,随血流运行至相应大小的血管,引起管腔阻塞的过程叫做A.血栓B.血栓形成C.血栓栓塞D.梗塞E.血栓栓子【答案】C87. 脑动脉发生血栓性栓塞,其栓子最可能来自()A. 下肢深静脉血栓B. 下肢浅静脉血栓 C. 盆腔静脉血栓D. 左心室附壁血栓E. 门静脉血栓【答案】D88. 有关慢性肝淤血的叙述中,下列哪一项不妥?A.中央静脉扩张B.肝窦扩张C.肝细胞有萎缩D.门静脉扩张E.部分肝细胞脂变【答案】D89. 混合性血栓对机体造成最严重的危害是A.血栓脱落引起的栓塞;B.阻塞血管引起局部淤血C.阻塞血管引起血管局部坏死D.血栓形成时消耗大量凝血因子造成机体出血E.以上均不是【答案】C90. 梗死灶呈不规则形的是下列哪一种梗死A、肾梗死B、肠梗死C、心肌梗死D、脾梗死【答案】C91. 右心衰竭时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A.肺、肝及胃肠道B.肝、脾及胃肠道C.脑、肺及胃肠道D.肾、肺及胃肠道E.脾、肺及胃肠道【答案】B92. 瘀血时血液主要瘀积于()中A、小静脉丛B、大、小中等静脉C、小动脉及毛细血管D、小静脉及毛细血管【答案】D93. 混合性血栓可见于:A.静脉血栓的尾部B.毛细血管内血栓C.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疣状血栓D.动脉血栓的头部E.左心房内的附壁血栓【答案】E94. 下列哪个器官易发生出血性梗死?A.心B.肾C.肺D.脑E.脾【答案】C95. 下列血液性质的改变哪种不利于血栓形成A、新生血小板大量入血B、血液浓缩C、组织因子大量释放D、纤溶系统激活【答案】D96. 3.静脉内血栓脱落可引起:()A.下肢坏疽B.肺静脉栓塞C.肺动脉栓塞D.脑动脉栓塞E.门静脉栓塞【答案】C97. 肺尖的一球形病灶,境界清楚,直径为3.5cm,应首先考虑:()A.原发性肺癌B.转移性肺癌C.结核球D.肺脓肿E.矽肺【答案】C98. 风湿性心内膜炎在二尖瓣形成赘生物的条件是:A、内皮细胞受损脱落B、涡流形成C、炎症使血液凝固性增高D、心肌收缩力减弱致血流减慢【答案】A99. 慢性肺淤血的镜下改变,下列哪一项应该除外?A.肺泡腔内有心衰细胞B.肺泡壁增宽C.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D.切面为棕红色E.肺内支气管扩张【答案】D100. 梗死形成的基本条件是:A、血管吻合支不丰富B、高度淤血C、动脉血供阻断D、组织致密【答案】C101. 股静脉内血栓脱落易引起:()A.下肢坏疽B.肺动脉栓塞C.脑动脉栓塞D.门静脉栓塞E.肾动脉栓塞【答案】B102. 肺栓塞的后果包括以下几点,但________除外A.急死B.肺梗死C.间质性肺炎D.肺动脉高压E.右心房扩大【答案】E103.下列梗死中哪项属于液化性坏死?A.肺梗死B.脑梗死C.肠梗死D.肾梗死E.脾梗死【答案】B104. 右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A.肺动脉B.下腔静脉C.右心房D.右心室E.右下肢大静脉【答案】A105. 下述有关血栓形成的记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静脉血栓多于动脉血栓B. 下肢血栓多于上肢C. 动脉内血栓多为混合血栓D. 静脉内血栓多为红色血栓E. 毛细血管内血栓多为透明血栓【答案】C106. 1.槟榔肝是指A.肝脂变B.肝水变性C.门脉性肝硬化D.慢性肝淤血E.坏死后性肝硬化【答案】D107. 心衰细胞是由于A.心衰时肺泡内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B.心衰时肺泡内巨噬细胞吞噬了尘埃颗粒C.心衰时肺泡内巨噬细胞吞噬了纤维素样坏死物D.心衰时巨噬细胞的集聚E.以上都不是【答案】A108. 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双重血液循环的器官不易发生梗死B.全身血液循环状态对梗死的形成无影响C.动脉痉挛促进梗死的形成D.有效的侧枝循环的建立可防止梗死的发生E.梗死多由动脉阻塞引起【答案】B109. 含细菌的血栓脱落可引起:A.败血性梗死B.贫血性梗死C.出血性梗死D.单纯性梗死E.广泛性梗死【答案】A110. 22、哪种血栓形成涉及的面积最广A、心瓣膜白色血栓形成B、下腔静脉血栓形成C、心肌梗死附壁血栓形成D、DIC 形成的透明血栓【答案】D111. 肝小叶中央脂肪变性主要发生于A、慢性酒精中毒B、慢性磷中毒C、严重感染D、肝淤血【答案】D112. 混合性血栓可见于:()A.静脉血栓的尾部B.毛细血管内血栓C.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疣状血栓D.动脉血栓的头部E.左心房内的附壁血栓【答案】E 113. 槟榔肝大体形态的组织学基础是()A.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萎缩B.肝小叶结构破坏C.肝血窦扩张淤血,肝细胞脂肪变性D.出血性梗死E.门静脉分支扩张【答案】C114. 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淤血的后果:A.漏出性出血B.实质细胞增生C.间质细胞增生D.间质细胞增生E.并发血栓形成【答案】B115. 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长入血肿的过程称为A、血凝块包裹B、血肿机化C、栓塞D、化生【答案】B116. 关于化脓性炎症的结局哪一项是错误的?A. 吸收消散B. 机化包裹C.脓汁引流排出,组织再生而痊愈D. 转为慢性E. 化脓菌入血引起菌血症【答案】B117. 急性炎症时组织肿胀的主要原因是:A. 组织增生B. 组织变质C.肉芽组织形成D. 静脉血栓阻塞E.充血及血液成分渗出【答案】E118. 下列哪一项不是浆液性炎A. 胸膜炎积液B. 早期感冒的鼻粘膜炎 C. 肾盂积水D. 昆虫毒素引起的皮下水肿E.皮肤Ⅱ度烧伤水疱【答案】C119. 下列哪一种疾病是以变质为主的炎症A、大叶性肺炎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肾小球肾炎D、病毒性肝炎【答案】D120. 下列哪项不是渗出性炎?A.大叶性肺炎B.钩体病C.阑尾炎D.绒毛心E.Pautrier微脓肿【答案】B121. 急性炎症时局部组织肿胀,其主要原因是A、动脉充血B、静脉阻塞C、富于蛋白的液体渗出D、组织增出【答案】C122. 1.在慢性炎症中下列哪种细胞常见?A.嗜酸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嗜中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E.巨噬细胞【答案】B123. 增生性炎()A、都是急性炎B、都是慢性炎C、都是亚急性炎D、有急性炎也有慢性炎【答案】D124. 白喉、细菌性痢疾一般属于哪一类炎症?()A.纤维素性炎B.化脓性炎C.卡他性炎D.浆液性炎E.出血性炎【答案】A125. 哪一项主要是由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A、红B、肿C、痛D、热【答案】B126. 多核细胞不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伤寒B.结核C.霍奇金淋巴瘤D.血吸虫虫卵结节E.异物肉芽肿【答案】C127. 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和淋巴细胞最常见于A.急性炎症B.肉芽组织C.伤口愈合处D.慢性炎症E.化脓性炎症【答案】D128. 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A.假膜性炎症B.大叶性肺炎C.卡他性炎症D.阿米巴肝脓肿E.流脑【答案】D12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于()A、浆液性炎B、纤维素性炎C、化脓性炎D、出血性炎【答案】C130. 病毒感染的病灶中,最常见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单核细胞D、浆细胞E、肥大细胞【答案】B131. 下列哪一种不是渗出性炎症?A.卡他性炎症B.乙型脑炎C.流行性脑膜炎D.肾盂肾炎E.脓肿【答案】D132. 溶血性链球菌最常引起A.蜂窝织炎B.假膜性炎C.坏死性炎D.脓肿E.出血性炎【答案】D133. 细菌性痢疾属于下列哪一种炎症A、纤维素性炎B、浆液性炎C、化脓性炎D、出血性炎【答案】A134. 败血症是指:A.细菌入血B.毒素入血C.细菌入血大量繁殖,产生毒素D.细菌和毒素入血E.化脓菌引起多发性脓肿【答案】C135. 假膜性炎症是指A、浆膜发生的纤维素性炎B、浆膜发生的化脓性炎症C、粘膜发生的纤维素性炎D、粘膜发生的化脓性炎【答案】C136. 炎症的渗出主要由于A.血液动力学改变B.血管壁通透性改变C.小静脉血栓形成D.循环血量增加E.组织间液比重降低【答案】B137. 炎症的防御反应在炎症的局部病灶为:()A增生性变化 B 血管扩张充血 C炎细胞浸润D 肉芽组织形成E纤维化【答案】C138. 炎症的基本病变是A、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B、组织的炎性充血和水肿C、红、肿、痛、热、机能障碍D、变质、渗出、增生【答案】D139. 下列有关炎症的理解哪项不正确? A.血管反应是炎症的中心环节B.对机体损害的任何因素均可为致炎因子C.炎症对机体有利.又有潜在危害性D.凡是炎症都运用抗菌素抗炎E.炎症既有局部反应.又可有全身反应【答案】D14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A.卡他性炎症B.阿米巴肝脓肿C.假膜性炎D.绒毛心E.大叶性肺炎【答案】B141. 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A.假膜性炎症B.卡他性炎症C.肾盂肾炎D.乙型脑炎E.流行性脑炎E.流行性脑炎【答案】D142. 下列哪项是变质性炎症A.肾盂肾炎B.菌痢C.大叶性肺炎D.阿米巴肝脓肿E.阑尾炎【答案】A143. 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A.淋病B.绒毛心C.肾盂肾炎D.菌痢E.肠伤寒【答案】E144. 1. 在急性炎症早期哪种细胞多见:()A.浆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D.淋巴细胞E.中性粒细胞【答案】E145. 渗出液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血管通透性增高B、液体比重高C、液体静置后凝固D、液体内含纤维蛋白原E、液体内含细胞极少【答案】E146. 哪一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A.浆液性炎B.假膜性炎C.化脓性炎D.感染性肉芽肿性炎E.出血性炎【答案】D147. 在急性炎症的早期,下列哪种细胞多见A、中性白细胞B、嗜酸性白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D、淋巴细胞【答案】A148. 急性炎症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一般按下列顺序发生A.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细动脉短暂收缩→白细胞附壁B.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细动脉短暂收缩→白细胞附壁→血流速度减慢C.细动脉短暂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白细胞附壁D.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白细胞附壁→血流速度减慢E.细动脉短暂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白细胞附壁【答案】E149. 下列哪一种细胞是化脓性炎症时的特征性细胞A、浆细胞B、郎罕氏巨细胞C、嗜酸性白细胞D、变性坏死的中性白细胞【答案】D150. 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炎症,下列哪种细胞多见A、中性白细胞B、嗜酸性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D、淋巴细胞【答案】B151. 渗出液中应表现为:()A.蛋白含量多,不易凝固,细胞数多。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解答
人体解剖生理学一、名词解释1、血压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在生理学中称为血压,血压的单位与压强的单位相同。
2、静脉角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其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
两侧的静脉角均有淋巴导管注入。
3、去大脑僵直如果在中脑上丘和下丘之间及红核的下方水平面上将麻醉动物脑干切断,则动物立刻出现全身肌紧张、四肢强直、脊柱反张后挺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4、呼吸呼吸是指集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主要是机体从外界空气中吸入O2和从机体内呼出CO2的过程。
5、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是指受试者禁食12 h之后,在室温20~25℃的环境中处于清醒、静卧、精神放松的状态)。
6、窦房结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交界处心外膜的深面,由结细胞和结缔组织构成的长椭圆形结构,是心的正常起搏点,窦房结能自动地发出节律性冲动,引起心房肌收缩,并将冲动传至房室结。
7、内囊在尾状核、豆状核和背侧丘脑间由投射纤维经过而构成的白质结构称内囊,在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尖向内的“V”形,可分为前脚(肢)、膝和后脚(肢)。
8、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若成年人心率每分钟以75次计算,每一个心动周期平均为0.8 s,其中心房收缩期约为0.1 s,心房舒张期约为0.7 s;心室收缩期约为0.3 s,心室的舒张期约为0.5 s。
9、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动物体内所有内分泌腺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系统。
10、肾门肾之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为肾门,是肾的血管、肾盂、淋巴管和神经进出肾的部位。
11、肺活量在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包括补吸气量、潮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的总和,是肺在一次活动中的最大通气范围。
12、交感干交感干上达颅骨,下达尾骨,在尾骨的前面,两干下端合并,终于奇神经节。
椎旁节位于脊柱两侧,同侧椎旁节间借节间支连在一起,形成交感干。
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细胞: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2、肌节:相邻两条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神经元: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共同组成。
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称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4、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特化的细胞连接,包括电突触和化学性突触两类。
5、骨髓:充填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类,红骨髓内含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及脂肪组织。
6、肺门:肺纵隔面中央处的凹陷称肺门,肺门是主支气管、肺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部位。
7、上呼吸道:临床上将鼻、咽、喉合称为上呼吸道。
8、肾门: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
有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
9、胸膜腔:是脏、壁胸膜在肺根处互相移行、共同围成的潜在密闭性腔隙,胸膜腔内呈负压。
10、肺小叶:每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
11、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走向周而复始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12、二尖瓣:是附于左房室口周缘的二片瓣膜、借腱索连于乳头肌,有阻止左心室的血液流回左心房的作用。
13、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骨膜之间的间隙,内有脊神经根、脂肪、椎内静脉丛、淋巴管等,临床硬膜外麻醉时将药物注入此隙。
14、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间隙,隙内充满脑脊液。
15、血脑屏障:血脑屏障是指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结构。
16、易化扩散: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在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包括载体易化扩散和通道易化扩散。
17、内环境: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所生存的环境,也就是指细胞外液。
18、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在大多数细胞中表现为稳定地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
19、后负荷:后负荷是指肌肉开始收缩后遇到的负荷或阻力。
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复习之简答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三名词解释1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膜是以液态的脂质分子层为基架,期间镶嵌着许多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2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是指细胞在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3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后,其膜电位发生的迅速的可逆性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4内皮:endothelium: 衬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内皮。
5间皮:mesothelium: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间皮。
6闰盘:intercalated disc:相邻心肌纤维连接处,肌膜特化成阶梯状结构,称闰盘。
7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与其它结构共同组成的结构。
8运动终板:motor end plate:位于脊髓灰质前角或脑干的运动神经元发出长轴突,接近肌纤维时失去髓鞘,其轴突反复分支,每一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末与一条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触连接,此连接区域呈卵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
9受体:receptor:是指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些特殊生物分子,这些分子能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化学信号分子,引起特定的反应,从而改变细胞的生理功能。
10神经递质:n eurotransmitter:是指在化学性突触传递过程中,由神经末梢释放,作用于支配神经元或效应细胞膜上的受体。
11条件反射:是指在后天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反射行为。
12非条件反射:狗吃食物出现唾液分泌的反射,这种生来就有的、简单的、不需任何培训的生理反应,称为非条件反射。
13屈肌反射:flexor reflex:当肢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如针刺、热烫等),肢体的屈肌强烈收缩,伸肌舒张,使该肢体出现屈曲反应,以使该肢体脱离伤害性刺激,此种反应称为屈肌反射。
14第一信号系统:巴普洛夫把光、声、嗅等具体的信号称为第一信号,能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机能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
生理学期末考试简答题
生理学试卷简答题1、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答:一共有三种方法:一、寄予离子通道偶联受体的信号传导。
在这种方式中,受体既是信号结合位点,又是离子通道。
其受激活后通过构象的改变使孔道开放,阴阳黎姿即可进入细胞。
二、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传导,配体-受体复合物与靶细胞(酶或离子通道)的作用要通过与G蛋白的偶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蒋保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的功能。
主要有两种通路,1、CAMP信号通路2、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三、基于酶偶连受体的信号传导.当胞外配基与酶偶连受体(跨膜蛋白)结合时,即激活受体胞内段酶活性,这条通路的特点是不需要信号偶联蛋白,没有第二信使的产生。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点位形成的机理是什么?答:当动作电位传至神经末梢(突触小体时),末梢细胞膜产生除极,引起对Ca+的通透性增加,膜外的ca+内流进入胞质,胞质中ca+增加,促进突触小泡向前膜方向移动,并与前膜融合、破裂,以胞吐的形式降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这里ca+起着神经递质是否过程的触发因子和信使分子的作用。
释放出的神经递质通过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后膜对不同的离子通透性变化,因而产生不同的突触后效应,即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这是如果突触前末梢若有少量的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则突触后膜产生了局部除极,也就是产生了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而如果突触前末梢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当它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时,就会使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3、小脑的生理功能有哪些?答:小脑对于维持姿势、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性运动云游重要的作用。
具体说来前庭小脑:主要是由绒球小结叶构成,它直接与前庭神经核发生连接。
保持身体的平衡脊髓小脑:a。
小脑前叶,接受视听信息的传入.b。
后叶的中间区,不仅接受脊髓传入还接受桥核来的反映大脑皮质运动区活动的传入。
皮质小脑:接受经桥核来的,由大脑皮质广大区域(感觉皮质、运动皮质和联络区)传来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白质:white 名词解释 matter: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三纤维聚集的部位,1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膜是以液由于轴突表面具有髓鞘而使颜色呈现苍白色,故称为白质。
期间镶嵌着许多不同结态的脂质分子层为基架,17 灰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及其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树突聚集的部位,在新鲜标本时色泽灰暗,称为是指细胞在未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2灰质。
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18运动性失语症:motor aphasia:运动性语言中在静息电位的基3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枢受损后,病人能看懂文字,能听懂别人的谈话,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后,其膜电位发其语言运动器官活动正常,但自己不会讲话,产生的迅速的可逆性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生运动性失语症。
衬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 endothelium: 4内皮:19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内皮。
失读症:alexia: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患者表现出对文字的视觉感知正常,但不能理解文字mesothelium:5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符号的意义。
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间皮。
20突触:synapse:两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肌细 6闰盘:intercalated disc:相邻心肌纤维连接胞之间用于传递神经冲动的特殊结构,称为突处,肌膜特化成阶梯状结构,称闰盘。
触。
:7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与其它结构共同组成的21体液:结构。
body fluid:体内的液体总称,约占体重的motor 8运动终板:end plate:位于脊髓灰质前角60%22接近肌纤维时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或脑干的运动神经元发出长轴突,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或称血细胞比容。
失去髓鞘,其轴突反复分支,每一分支形成葡萄23此连接状终末与一条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触连接,血沉:红细胞比重较大,会因重力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1 区域呈卵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
小时内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
是指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受体9:receptor:24体循环这些分子能识别并特异性结一些特殊生物分子,:systemic circulation:指心脏与全身所有器官之间的血液循环,又称大循环。
合化学信号分子,引起特定的反应,从而改变细25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胞的生理功能。
指心脏与肺之间的血液循环,又称小循环。
是指在化学性 eurotransmitter::n10神经递质26微循环:突触传递过程中,由神经末梢释放,作用于支配microcirculation: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神经元或效应细胞膜上的受体。
27直捷通路::条件反射11是指在后天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反射thoroughfare channel:是指血流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直接到达微行为。
静脉。
:12非条件反射狗吃食物出现唾液分泌的反射,28这种生来就有的、简单的、不需任何培训的生理气-血屏障:blood-air barrier:又称呼吸膜,是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屏障反应,称为非条件反射。
结构。
flexor :13屈肌反射当肢体皮肤受到伤 reflex: 29血氧饱和度:害性刺激时(如针刺、热烫等),肢体的屈肌强oxygen saturation:血红蛋白Hb的氧含量占其氧容量的百分数称为血氧饱和度。
烈收缩,伸肌舒张,使该肢体出现屈曲反应,以30氧离曲线:此种反应称为屈肌反使该肢体脱离伤害性刺激,oxygen dissociation cueve:反应Hb的氧饱和度与射。
P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之为氧O2离曲线。
14巴普洛夫把光、声、嗅等具体:第一信号系统31的信号称为第一信号,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能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和兴奋的反射,称为大脑皮质机能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
肺牵张反射。
巴普洛夫把语言文字等抽象的:第二信号系统1532生理无效腔: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信号称为第二信号,physiological dead space:肺泡皮质机能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合称为生理无效腔。
133肝小叶:是肝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呈多面棱柱由细胞膜对特异离子的相对通透性不同和离子的跨膜浓度梯度决定的。
100细胞膜内外存在各种不1mm,人体肝约有50——体,长约2mm,宽同浓度的大分子和离子,在静息状态下,膜对离万个肝小叶。
+离子外流,K总的效应是34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管内的分解过程子的通透性主要表现为膜的外侧聚集较多的正离子,膜的内侧聚集较多称消化的负离子,从而造成膜两侧的电位差。
水和 :35吸收absorption:是指食物的消化产物、2无机盐等通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试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答: 动作电位的产生先是由于出现迅速增加的淋巴的过程。
Na+电导,Na+:receptive relaxation:当咀嚼在很强的电化学驱动力作用下形成容受性舒张36Na+由于食团队咽和食管等处感受器内向电流,使细胞膜迅速去极化,构成锋电与吞咽食物时,位的升支;随后,的刺激,反射地引起胃贲门舒张,使食团进入胃Na+电导减小,形成锋电位的降支,K+电导的增大使中,同时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引起胃底、胃体K+外向电流增强,加速了膜的复极,参与锋电位降支的形成。
部肌肉发生一定程度的舒张,胃容积扩大,即容3简述突触的结构与功能。
受性舒张。
答:energy metabolism:37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过程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称突触。
突触由突触前成中伴随着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这个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三部分构成。
突触前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后成分彼此相对的包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b38基础代谢asal metabolism:是指机体在基触后膜,两者之间有突触间隙。
突触前成分内含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有突触小泡,突触后膜中有特异性的神经递质和:39肾单位nephron: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调质的受体及离子通道。
突触是信息传递的媒它由一个肾小体和一个与其连接的上皮性单位,介,肾小管构成。
一个神经元可以通过突触把信息传递给许多其他神经元或效应细胞,40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一个神经元也可以通过突触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息。
的阻力之间的差值。
4简述关节的结构。
:管平衡球41-glomerulotubular balance:近端答小管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随肾小球率过滤的变:关节的结构有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关节面为相邻化而变化,即当肾小球滤过增大时,近端小管对两骨的接触面,溶质和水的重吸收率也增大;反之,肾小球率过多为一凹一凸,凸面称为关节头,凹面称为关节窝,关节面表面覆有一层关节软滤减少时,近端小管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也减骨;关节囊是包围整个关节的膜性囊,附着于关管平衡。
-少,这种现象称为球节面周缘的骨面上,与骨膜融合续连;关节腔由42: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关节软骨与关节囊滑膜层共同围成的密闭腔。
关有传递信息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节的辅助结构有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
韧带是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相互配:43神经内分泌连结相邻两骨的扁平带状或索条状结构;合,密切关联,共同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
关节盘是介于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4关节唇是附多种激素共同参与某一生理活动调:4协同作用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
所产生的效应可等于或大于各种激素单独节时,5作用时的总和,这种现象称为协同作用。
简述人类骨骼的组成和特征。
答:两种不同的激素调节同一生理活动拮抗作用45:人体全身骨骼可分为颅骨、躯干部和四肢骨。
颅骨连结成颅,可分为脑颅和面颅,躯干骨包括时产生相互对抗的效应,这种现象称为拮抗作椎骨、肋骨和胸骨,椎骨又可分为颈椎、胸椎、用。
腰椎、骶椎和尾椎,它们通过连结构成脊柱。
胸椎、胸骨和肋骨通过骨连结构成胸廓。
四肢骨包四问答题括上肢骨和下肢骨,1上肢骨和下肢骨又可分为上简述静息电位及其产生的机制。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答下)肢带骨和上(下)肢游离骨。
上下肢带骨分别全身骨的结构特点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把上下肢骨与躯干骨相连结。
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是 2与人类的直立行走、劳动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达相9以乙酰胆碱为例说明神经递质的形成,释放和失活过程。
适应,如脑颅发达,面颅退缩,上肢骨形体较小答:乙酰胆碱合成的原料为胆碱和乙酰辅酶A,催而数目增多,下肢骨形体坚实粗壮而数目减少,化合成的酶为胆碱乙酰化酶。
在胆碱乙酰化酶的脊柱呈“S”形,有颈、胸、腰、骶四个生理弯催化下,乙酰胆碱首先在包浆内合成,而后由突曲,脊柱自上而下直至骶骨底,椎体逐渐加大,触小泡摄取并储存起来。
但耳状面一下,椎体又迅速缩小。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内合成后,暂时储存在突触小脊髓白质内有哪些上行和下行纤维传导束。
6泡中。
在兴奋传递过程中,递质被释放到突触间:脊髓白质内的上行纤维传导束包括:薄束和答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实现神经元楔束,脊髓小脑后束和脊髓小脑前束,脊髓丘脑之间传递信息的作用。
神经递质主要以胞吐形式束。
+在递质释放过程中起着重要脊髓白质内的下行纤维传导束包括:皮质脊Ca由突触前膜释放。
作用。
髓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和网状脊髓束。
乙酰胆碱发挥生理作用后,7试述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径。
大部分是在胆碱酯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成胆碱和乙酸,初级神经元位于背根的脊神经节内,为感觉有极少部分是在答:突触前膜的载体系统作用下被重新摄入突触前神经元,其周围突构成脊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神经元。
于躯干、四肢的皮肤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外侧103部入脊髓,上升1—个节段后,在脊髓灰质后简述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
答角固有核更换神经元。
第二级神经元的纤维在白:下丘脑是大脑皮质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能把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质前联合交叉至对侧,而后,痛觉和温度觉在脊节着体温、摄食、水平衡和内分泌腺活动等重要髓侧索上行,触觉和压觉在脊髓前索上行,二者的生理动能。
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包括共同组成脊髓丘脑束上行至丘脑于腹后外侧核体温调节、摄食行为调节、水平衡调节、对腺垂腹后外侧核的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更换神经元。
体激素分泌的调节、投射到大参与组成丘脑皮质束上行经内囊后肢,对情绪反应的影响和对生物节律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