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认知心理学_知觉2014.9分析
认知心理学第二章知觉
1 知觉加工——自下而上or自上成而分下修复
原则
1.1 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up):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
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 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理论模型:
成分识别理论(Recognition-by-components theory,简称RBC理论)
1. 该模型基于这样一种观点,通过把复杂对象的结构拆分为称做简 单的部件形状,就可以进行识别。
中心假设:物体是由一些基本形状(shapes)或成分 (components),也就是几何离子(geon;geometric ion—几何离子) 组成的。
几何离子与特征说中的特征非常相似。“几何离子”:容积本质、形状 本质(三维)而非线或角的本质(二维)。
局部与整体的三种关系:一致、无关和冲突。 因变量:反应时
实验结果:
1.3 争论
自变量: 1. 上 下 文 字词数目 ( 0、 4、8 ):disorder ; 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 ; the huge slum was 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 2.靶子词呈现时间(0-140ms,梯度20ms) 因变量:靶子词的正确识别率 结果
第二类为异常句子,合乎英语语法,但没有任何意义 A witness appraised the shocking company dragon.
第三类为非语法句,既不合乎英语语法,也没有任何意义, 只不过是一些字词的随机组合而已 A 1ega1 g1ittering the exposed picnic knight.
认知心理学第二章 知觉
精选ppt
58
1.理论内容 p37
特征说认为,模式可以分解为诸特征,外部刺激在人 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 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折,也即抽取刺激的 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 记亿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 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
• 结果:证明后者。
(2)生理学证据
a.动物具有特征觉察器
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动物的视觉系统中含有 一些专门化的神经细胞,只对有一定特征 的刺激做出反应或有最大反应。这种专门 化的神经细胞被称作特征觉察器。p41
猫、猴、青蛙、鸽、兔
人
精选ppt
63
McCollough效应
交替呈现绿背景上垂直删条和红色背景上水平删条一段时间后,紧接着
精选ppt
40
(1)实验材料
• 靶子线段 上下文图形
• 部分刺激图形 掩蔽图形
(2)实验程序
• 实验在暗室中进行,被试首先熟悉无上 下文的靶子线段
被试按键
判断刺激 图形属于 哪个靶子
呈现一段时间 (<50ms)后,消失
呈现100ms后,消失
(3)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在一个结构严谨的三维图形中的线段识别要优于结 构较差的图形的同一线段。结构严谨的图形易成为一个知觉 组织单元。
27
第二节 整体知觉与局部知觉
对于一个客体,是先知觉其各部 分,进而再知觉整体,还是先知觉整体, 再由此知觉其各部分?
精选ppt
28
一、总体优先效应
1.格式塔学派的观点 2.实验支持
Navon的两个实验 p28-30
精选ppt
29
Navon实验之 一
认知心理学(知觉)
13
三、特征说
在第一层次中,“映像鬼”负责对外部刺 激进行接受、编码和形成感觉输入; 然后由第二层次的“特征鬼”进行对感觉 信息特征的分解和分析,分别由负责某一 特征的小鬼报告传入的感觉信息中有无相 应的特征;
14
三、特征说
第三层次中的“认知鬼”密切监视着第二 层次中“特征鬼”的反应和报告,每个 “认知鬼”只负责一个模式,当“特征鬼” 所报告的特征信息符合自己所负责的模式 时,就兴奋地大叫起来;当然叫声有大有 小,如果对应的特征少,叫声就小些;相 反,叫声就大些。
18
6
2.2 模式识别
一、模板说 模板说的基本思想是刺激与模板匹配 的基本思想是刺激与模板匹配, 模板说的基本思想是刺激与模板匹配,而 且这种匹配要求两者有最大程度的重叠。 且这种匹配要求两者有最大程度的重叠。 又称模板式匹配。 又称模板式匹配。
7
一、模板说
8
一、模板说
9
2.2 模式识别
二、原型说 原型说的突出特点是, 原型说的突出特点是,它认为在记忆中贮 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关系的模板, 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关系的模板, 而是原型(Prototype)。 而是原型(Prototype)。 原型不是某一个特定模式的内部复本。 原型不是某一个特定模式的内部复本。它 被看作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 被看作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别 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 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这种原型 反映一类客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反映一类客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12
三、特征说
塞尔弗里奇( Selfridge,1959 )的魔域模型 ( pandemonium model,泛魔模型,鬼蜮模型, 鬼域模型) 他认为人的识别模式有四个阶段和层次。 这四个阶段分别由一群有不同功能的 映像鬼” demon) “映像鬼”( image demon) 、 特征鬼” “特征鬼”( feature demon )、 认知鬼” demon)、 “认知鬼”(cognitive demon)、 决策鬼” demon) “决策鬼”(decision demon)组成。
认知心理学,第三部分第二章知觉
不同点
参与器官 某个分析器作用结果 多种分析器联合作用结果
知觉的基本特征
• 四大特征: 1、整体性 2、选择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1、知觉的整体性
•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 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 的整体的特性。 • 知觉的整体性体现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是辩证的、互相依存的。一方面,人的知 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 整体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个别(或部分) 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
(3)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 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 叫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中午的煤炭与黄昏的粉笔
(4)颜色恒常性;
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 明下,它的表面颜色并不受色 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是保持 相对不变。
知觉的种类
• • • • • 主要包括如下四种类型: 一、空间知觉 二、时间知觉 三、运动知觉 四、错觉
• 强调过去经验作用的知觉理论:知觉是 一个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过去的 知识经验总是以假设、期望或图式的形 式在知觉中起作用。 • 知觉是一个积极的(active)和构建的 (constructive) 过程;
• 知觉并不是由刺激输入直接引起的,而是所呈现 刺激与内部假设、期望、知识以及动机和情绪因 素交互作用的终极产品。 • 知觉有时可受到不正确的假设和期望的影响。因 而,知觉也会发生错误。
游动效应
眼睛静止不动地盯着屏幕上的一个固定光 点,不一会儿发现刺激点漂浮移动,这种固定光 点的似动现象叫游动效应或自主运动。产生的原 因主要是:光点小,周围没有参考标准。
诱导运动
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 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
认知心理学第二章 知觉
(2)Reed的实验1972
原型匹配模型
3.评价
优点:很好地解释了模式识别的灵活性和 适应性,减轻了人的记忆负担。
不足:模型只含有自下而上的加工,不含有 自上而下的加工。
(三) 特征分析说
• 认为模式可以分解为诸特征 • 例如大写英文字母A • 特征:两条斜线、一条水平线和3个锐角。 • 关系:两条斜线相交和水平线与两条斜线
• 结果:证明后者。
(2)生理学证据
a.动物具有特征觉察器
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动物的视觉系统中含有 一些专门化的神经细胞,只对有一定特征 的刺激做出反应或有最大反应。这种专门 化的神经细胞被称作特征觉察器。p41
猫、猴、青蛙、鸽、兔
人
McCollough效应
交替呈现绿背景上垂直删条和红色背景上水平删条一段时间后,紧接着 看无色背景上同样的删条,被试便把垂直删条看成红色,而把水平删条 看成绿色。 测试刺激或被试头部旋转90度,后效颜色便互换了; 测试刺激或被试头部旋转45度,则不出现颜色后效。 依赖于图形的方位的这种颜色后效称为McCollough效应(简作ME). 该现象能够为视觉系统具有特殊通路的理论提供证据。
一、总体优先效应
1.格式塔学派的观点 2.实验支持
Navon的两个实验 p28-30
Navon实验之 一
实 验 材 料
实 验 结 果
实验结论: 1.听到的字母与看到的整体字母一致时,听觉的分辨速度加快; 2.当二者不同时,听觉分辨受到干扰; 3.听觉分辨的速度不受小字母的影响。
Navon实验之二
几点质疑:
(1)模板与外界刺激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不计其数的模 板能都存贮在记忆中么?
(2)刺激与模板比较时,从记忆中搜寻类似的模板然后进 行比较,耗时较多,与人实际过程的快速加工不符合。
(完整版)第二章_认知心理学_知觉2014.9
在试图辨别图中盯着你的动物的过程中,你对知觉有了哪些了解?
什么样的知觉变化能使你更易于辨别图中所描述的对象?
帕特侬神庙错觉
帕特侬神庙错觉
从感觉到表征
远处对象
知觉连续体
信息媒介
邻近刺激
知觉对象
视觉—景物 (祖父的脸
祖父脸上反射的光线
视杆与视锥细胞的 光子吸收
祖父的脸
听觉—声音 (大树倒下)
从地平线出发的平行线显然看起来要分 接近地平线的平行线显然看
叉
起来要会聚
图像较新鲜,描绘清楚
图像较模糊,描绘不清楚
在地平线上,物体在显像面位置较高, 在地平线上,物体在显像面 在地平线下,物体在显像面位置较低。 位置较低,在地平线下,物
体在显像面位置较高。
运动视差
接近的物体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变大
双眼深度线索 双眼会聚 双眼像差
嗅觉—气味 (烧熏肉)
大树倒下所产生的声波 烧熏肉时释放的分子
传送到基底膜的声 波,耳蜗中的刺激感 倒下的树 受表面
嗅觉上皮细胞中的 分子吸收
熏肉
味觉—味道 (吃一口冰 激凌)
释放到空气中并溶于水 的冰激凌分子
与味蕾的分子接触,
舌头和软腭上的感 受细胞与嗅觉刺激
冰激凌
相结合
触觉(电脑 键盘)
皮肤和键盘接触之处产 生的机械压力和振动
自下而上加工
1、从视觉输入开始 以视觉的再现结束。
2、视觉输入传递顺序, 分为高低阶段。
3、低阶段依赖视觉输 入;高阶段产生知 觉再现。
4、低阶段的结果,不 受高阶段影响。
• 自上而下的加工(top-down processing)也称概念驱动加工 (conceptually driven processing),指知觉者的习得经验、 期望、动机,引导着知觉者在知觉过 程中的信息选择、整合和表征的建构, 也称为建构知觉(constructive perception)理论。
心理学专业资格考试中的认知心理学知识点解析
心理学专业资格考试中的认知心理学知识点解析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活动。
在心理学专业资格考试中,认知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主要理论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认知心理学的定义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记忆、学习、语言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的科学。
它关注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研究人类如何获取、组织和运用信息。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多个方面。
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认知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强调通过观察行为来研究心理过程,而结构主义则关注心理过程的结构和组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认知心理学逐渐形成,并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
到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索认知过程。
其中,实验方法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研究者可以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和测量参与者在不同条件下的认知表现。
另外,观察法、问卷调查、脑成像技术等也被广泛应用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
四、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认知心理学有多个重要的理论,其中包括信息处理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认知负荷理论等。
信息处理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输入、存储、加工和输出等阶段。
认知发展理论关注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变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和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认知负荷理论研究人类在处理信息时的认知负荷情况,包括工作记忆负荷和长期记忆负荷等。
五、认知心理学的应用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指导教学设计和评估,提高学习效果。
在临床心理学中,认知心理学可以用于认知疗法的治疗,帮助个体改变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2、Newell 和 Simon 认为,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其一般结构如图所示:3、唐德斯减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及应用①实验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之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问。
②应用(经典实验):库珀、谢帕德的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波斯纳证明短时记忆包括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的实验;科拉克、蔡斯的句子-图画匹配实验;4、斯腾伯格加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及应用:①含义:完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
②前提条件: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
③实验目的:加因素法实验所侧重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并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
④实验逻辑:若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则它们是作用于同一加工阶段的;若两个因素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则它们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⑤应用:斯腾伯格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提取过程中,有四个独立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刺激编码阶段)、识记项目的数量(顺序比较阶段)、反应类型(决策阶段)、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反应组织阶段)。
5、“开窗”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比较直接的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的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所以称为开窗实验应用汉密尔顿和霍克基的字母转换实验,证明了字母转换作业分为三个阶段,即编码阶段、转换阶段和存储阶段;6、1967年,奈瑟尔出版《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 认知 知觉
第二节 模式识别
模式: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 的某种刺激结构,模式是刺激的组合。复 杂模式可以由若干子模式组成。 模式识别:能够确认某个模式是什么,将 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就是模式识别,常 表现为把所知觉的模式纳入记忆中的相应 的范畴,对它加以命名。 人的模式识别是典型的知觉过程
一 模板说
2.
3.
4.
一 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既具有直接的特点,也 有间接的性质。 斑点图的知觉、定势效应等都说明了已有知识 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支持:Warren等(1970年)的音素恢复恢复实验 Miller等噪音-句子知觉实验 Biederman的图片指认实验
二 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
二
原型说
记忆中贮存的是原型,原型是一类客体的 内部标准化,即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个 体的概括表征,反映一类客体具有的基本 特征。模式识别是外部刺激与原型进行近 似的匹配。
三
特征说
特征说认为特征和特征分析在模式识别中 起关键作用。认为外部刺激在记忆中是以 特征来表征的,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 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将这些抽取 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 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匹配, 外部刺激就得到识别
第二章 知觉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和掌握知觉领域中的一些重要的研究和 存在的问题,掌握感觉信息是如何被组织 与解释的。
第一节 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1.
长期以来的观点认为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 知觉是在刺激作用下即刻产生的,而且似乎 是自动的 人常常意识不到知觉的各种过程 某些空间特性的知觉似乎是先天制约的,不 依赖过去的经验或学习(如视崖) 某些几何错觉甚至不依赖于人掌握的有关概 念(如螺旋错觉等)
认知心理学(二)知觉(二)2024
认知心理学(二)知觉(二)引言概述: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包括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
本文将继续探讨认知心理学中的知觉相关内容。
知觉是人们通过感官系统获取和组织外界信息的过程,它在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关注知觉的构成和影响因素。
一、知觉的构成1. 感知加工:知觉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是感知加工,包括感知器官接收外部刺激、将其转换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2. 神经传递:神经传递是知觉的重要环节,它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传递,将感知器官接收到的信息传送到大脑的各个区域。
3. 大脑加工:大脑对收到的神经信号进行加工和解读,将其转换为具有意义的知觉信息。
4. 感知体验:最终,知觉体验是由大脑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解释后产生的,它是对外界刺激的主观感受。
二、知觉的影响因素1. 感知器官:不同的感知器官对于外界刺激的敏感度存在差异,比如视觉系统对光线的敏感度高于听觉系统对声音的敏感度。
2. 期望和经验:个体的期望和经验对知觉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比如对某个物体有先入为主的认知期望,可能会影响对该物体的知觉。
3. 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对知觉过程起到调节作用,比如情绪对注意力分配和注意焦点的调控,从而影响对外界刺激的知觉。
4. 注意力:注意力是知觉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决定了个体选择性地关注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
5. 语境和文化:语境和文化对知觉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它们可能改变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解释和理解。
总结:知觉是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它通过感知加工、神经传递、大脑加工和感知体验构成。
知觉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感知器官、期望和经验、情绪和情感、注意力以及语境和文化。
深入了解知觉的构成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并为实际生活和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认知心理学(重点内容-各章)
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王甦修订版)(赵中昌,整理于2010年6月25日)第一章绪论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 (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在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开窗”(Open Window)实验: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够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认知的兴起: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Simon(1981)曾经指出,1956年是一个重要年份,在这一年里发表的几项重要研究展现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例如Miller对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作了信息加工的说明,Chomsky发表了对转换语法的形式特点的一个早期的分析,Bruner, Goodnow和Austin阐述了策略在思维活动和认知理论中的作用,Newell和Simon发表了模拟人的启发式搜索的问题解决的计算机程序即逻辑理论家。
依照Simon的看法,甚至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不晚于1956年,后来Neisser于1967年发表了代表了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认知心理学自诞生以来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的扩大,在心理学史上是罕见的,过去任何一个心理学思潮或流派都无法与之相比。
第二章知觉(24页)知觉的假设考验说:依照Bruner 和Gregory的看法,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
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到验证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的解释,这被称作知觉的假设考验说。
知觉的生态学理论:主张以知觉的刺激物说为代表,主张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作用。
著名代表Gibson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认知心理学(重点内容-各章)
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王甦修订版)(赵中昌,整理于2010年6月25日)第一章绪论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 (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在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开窗”(Open Window)实验: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够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认知的兴起: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Simon(1981)曾经指出,1956年是一个重要年份,在这一年里发表的几项重要研究展现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例如Miller对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作了信息加工的说明,Chomsky发表了对转换语法的形式特点的一个早期的分析,Bruner, Goodnow和Austin阐述了策略在思维活动和认知理论中的作用,Newell和Simon发表了模拟人的启发式搜索的问题解决的计算机程序即逻辑理论家。
依照Simon的看法,甚至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不晚于1956年,后来Neisser于1967年发表了代表了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认知心理学自诞生以来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的扩大,在心理学史上是罕见的,过去任何一个心理学思潮或流派都无法与之相比。
第二章知觉(24页)知觉的假设考验说:依照Bruner 和Gregory的看法,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
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到验证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的解释,这被称作知觉的假设考验说。
知觉的生态学理论:主张以知觉的刺激物说为代表,主张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作用。
著名代表Gibson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完整版)第二章_认知心理学_知觉
实验研究
Tulving, Mandler & Baumal(1964) 在字词识别实验中,通过改变刺激呈 现时间来研究自下而上加工,而通过 改变作为上下文的字词的数目来研究 自上而下加工。
刺激材料 一些句子,如: The huge slum was 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
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为要识别的靶子 词,在这之前的字词即为上下文。
无上下文
刺激材料类型
disorder
4字上下文 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
8字上下文
The huge slum was 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
靶子呈现时间:从0到140ms,梯度为 20ms。
第二章 知觉
• 一、知觉的概念和理论 • 二、知觉的信息加工过程 • 三、模式识别 • 四、结构优势效应
一、知觉的概念和理论
• 1、知觉的概念 • 2、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 ➢ 假设考验说
➢ 刺激物说
1、知觉的概念
• 思考:普通心理学对知觉是怎样界定 的?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 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 的、整体的反映。
自下而上加工
1、从视觉输入开始 以视觉的再现结束。
2、视觉输入传递顺序, 分为高低阶段。
3、低阶段依赖视觉输 入;高阶段产生知 觉再现。
4、低阶段的结果,不 受高阶段影响。
自上而下加工(Top-Down processing)
• 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 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 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的阶段或水平,从而调整 特征觉察器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认知心理学是研究认知或认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它的产生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包括行为主义的失败和对心理过程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重视,而外部原因则包括“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影响、计算机科学的影响、社会的需要和对智力开发的需求等。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所贡献。
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体现在它否定了行为主义,重新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它还将心理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为研究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或内部心理机制确立了一个新的具体研究方向。
这个新的研究方向渗透到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中,使心理学研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它扩大了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并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
在具体研究中,认知心理学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化模拟等方法。
其中,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特别受重视,利用被试的出声思考也得到了发展。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减法反应时实验、相加因素法实验、开窗实验等,而计算机模拟则是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知觉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觉的基本看法是,知觉是寻求对信息的最佳解释过程,具有积极主动性和选择性。
同时,知觉依赖于过去的知识经验,是现实刺激和过去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知觉的刺激物说和假设考验说是两种对知觉的不同看法。
刺激物说认为,知觉是对刺激物的直接反应,而假设考验说则认为,知觉是对假设的考验,是基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对刺激物进行推测的结果。
这两种看法的不同在于,刺激物说强调刺激物的作用,而假设考验说则强调知觉者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认为人类在识别物体时会将其与存储在记忆中的模板进行比较,找到最匹配的模板来识别物体。
二)特征分析说认为人类在识别物体时会将其分解为不同的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组合起来来识别物体。
支持特征分析说的证据有:1、特征自主性:当我们被要求识别一个物体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但是我们仍然能够识别它,这表明我们识别物体时关注的是其特征而非其整体形状。
认知心理学思维与知觉
认知心理学思维与知觉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与知觉的一门学科,旨在探究人类大脑是如何处理信息、理解世界和产生思维的。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中,人们常常将思维与知觉作为关键的研究对象,因为它们对于我们的行为和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思维是人类进行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包括了很多不同的过程,比如记忆、注意力、语言和决策等。
而知觉则是人类感知和理解外界事物的能力。
它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的刺激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我们能够理解的形式。
思维和知觉在认知心理学中被认为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过程。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有许多理论和模型被提出来解释思维和知觉的机制。
其中一种经典的理论是信息处理模型。
该模型将思维和知觉看作是信息在大脑中的加工和处理过程。
它认为,人脑接收外界的刺激信息,然后通过注意力的调节、记忆的存储和激活、语言的加工以及决策的制定,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最终产生出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除了信息处理模型,还有其他的理论和模型被用来解释思维和知觉。
比如,认知心理学家约翰·安德森提出的“人类认知架构模型”(Human Cognitive Architecture)强调了人类思维的模块化和层级结构。
该模型将大脑看作是由多个模块组成的,每个模块负责不同的认知过程,比如视觉处理、语言加工和决策制定等。
这种模块化的架构使得大脑能够高效地处理各种任务和信息。
除了理论和模型,认知心理学还通过实验和观察等研究方法来探究思维和知觉的本质。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使用心理测量工具和神经影像技术来检测和记录大脑在执行特定认知任务时的活动模式。
这些研究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思维和知觉在神经层面上的运作机制。
同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也对实际应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思维和知觉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认知的限制和偏差,进而改进教育、医疗和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实践。
例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设计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它也可以帮助设计更智能的人机界面,提升用户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Navon(1977) :听觉的字母识别
大字母识别快 于小字母;
3种关系条件 下,大字母识 别反应时无显 著差异;小字 母的识别有差 异,其中冲突 条件下最慢。
二、知觉的两种加工形式
• 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up processing) 也称数据驱动加工(data-driven processing)(Lindsay & Norman,1977), 是指知觉者从环境中一个个细小的感觉信 息开始,将它们以各种方式加以组合便形 成了知觉。持这种理论的心理学家认为, 感受器所获得的感觉信息就是我们知觉所 需要的一切,无须复杂的思维推理等高级 认知过程的参与,我们就直接知觉到了周 围环境。
• 而这种直接知觉环境的能力是由人的生物 性决定的,这可以由视崖(visual cliff)实 验中很小的婴儿就能够形成深度知觉而知 (Gibson,1979)。这种直接知觉(direct perception)理论又如何解释我们对感觉环 境的识别呢?主要有这样几种理论假说。
第一种假说称为模板论,第二种假说称为 原型论,第三种假说称为特征论。
样呢?
在试图辨别图中盯着你的动物的过程中,你对知觉有了哪些了解?
什么样的知觉变化能使你更易于辨别图中所描述的对象?
帕特侬神庙错觉
帕特侬神庙错觉
从感觉到表征
远处对象
知觉续体
信息媒介
邻近刺激
知觉对象
视觉—景物 (祖父的脸
祖父脸上反射的光线
视杆与视锥细胞的 光子吸收
祖父的脸
听觉—声音 (大树倒下)
真皮内各种感受细 胞的刺激
电脑键盘
知觉恒常性
庞氏错觉
相对大小错觉
形状错觉
深度知觉
单眼深度线索
深度知觉的单眼和双眼线索
深度知觉线索
近距离
远距离
单眼深度线索
纹理梯度线索 相对大小 插入 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 显像面定位
纹理较粗、相隔较开
纹理较细、相隔较近
较大
较小
部分遮蔽了其他物体
被其他物体部分遮蔽
格式塔 原则
图像--背景 邻近 相似 连续 闭合 对称
原则
一个图像看起来突显出来,其它东西成为背景 易于把相近的物体看成一组 倾向于依据相似性将物体归类 倾向于知觉连续流动的形式
倾向于闭合或完成并非完整的物体 倾向于把物体知觉为一个中心两边的对称图
说明该原则的图像
花瓶 见图 见图 见图 见图 见图
第二节 知觉的信息加工过程
单 眼 深 度 线 索 天 使 报 喜
:
单 眼 深 度 线 索 瀑 布
:
双眼深度线索
• 形状知觉的格式塔研究方法
• 根据格式塔趋完形律,在知觉任何给定的视 觉列队时,我们易于以稳定且连贯的形式把 完全不同的元素简单加以组织,而不是把 这些元素当成是不可理解的、缺乏组织的 一堆混乱感觉。
表2.3 视知觉的格式塔原则
第三张是把地平线放到二分之一的位置,这种安排,使人看图时感到不安, 有一种折衷的的感觉。
第四张把地平线放到很低,突出了天空,使天空引人注意,但也不至人们 分散对主体的注意。
打破上下三分之一的框框,把地平线降低,更加突出天空
拍摄水中倒影,可以把地平线放到二分之一处
地平线放的较高,以突出郁金香花
•
超感知觉
两者关系
① 它们是两种方向不同的加工,两者结合而 形成统一的知觉过程。
② 但在不同的情况下,知觉过程对这两种加 工也可有不同的侧重。
③ 在知觉良好的条件下,知觉主要是自下而 上的加工,而随着条件恶化,自上而下加工的参 与也将逐渐增多
比如:Bruner的实验是在非良好的条件下的知觉, Gibson的实验是在良好的条件下的知觉。
眼球似乎向着鼻子向内转动 左眼和右眼看到的图像之间有巨大差异
离去的物体以越来越快的速 度变小
眼球向着耳朵向外发散 左眼和右眼看到的图像之间 有差异极小
在格林威治远眺伦敦金融区
把地平线放到上三分之一的地方,照片看起来很舒服
不见地平线,主体极度突出
纳入了天空,但地平线很高,使人能理解主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自下而上加工
1、从视觉输入开始 以视觉的再现结束。
2、视觉输入传递顺序, 分为高低阶段。
3、低阶段依赖视觉输 入;高阶段产生知 觉再现。
4、低阶段的结果,不 受高阶段影响。
• 自上而下的加工(top-down processing)也称概念驱动加工 (conceptually driven processing),指知觉者的习得经验、 期望、动机,引导着知觉者在知觉过 程中的信息选择、整合和表征的建构, 也称为建构知觉(constructive perception)理论。
从地平线出发的平行线显然看起来要分 接近地平线的平行线显然看
叉
起来要会聚
图像较新鲜,描绘清楚
图像较模糊,描绘不清楚
在地平线上,物体在显像面位置较高, 在地平线上,物体在显像面 在地平线下,物体在显像面位置较低。 位置较低,在地平线下,物
体在显像面位置较高。
运动视差
接近的物体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变大
双眼深度线索 双眼会聚 双眼像差
嗅觉—气味 (烧熏肉)
大树倒下所产生的声波 烧熏肉时释放的分子
传送到基底膜的声 波,耳蜗中的刺激感 倒下的树 受表面
嗅觉上皮细胞中的 分子吸收
熏肉
味觉—味道 (吃一口冰 激凌)
释放到空气中并溶于水 的冰激凌分子
与味蕾的分子接触,
舌头和软腭上的感 受细胞与嗅觉刺激
冰激凌
相结合
触觉(电脑 键盘)
皮肤和键盘接触之处产 生的机械压力和振动
眼见为实?
自上而下加工
1、输入图形分成字母串; 2、将字母串与单词比较,从而
确定单词的意义。 3、对组成单词理解其意义; 4、对不能组成的单词,则返回
最初阶段重复加工,直到将 字母串全部组成单词。
图形知觉中的自上而下的加工
认知心理学的 一个基本观点: 人已有的知识 和知识结构对 当前的认知活 动具有决定性 作用。
第二章 知觉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王菲
主要内容(6课时)
• 一、知觉概述 • 二、知觉的信息加工过程 • 三、模式识别
第一节 知觉与经验
一、认知心理学所理解的知觉 思考:
●为什么认知心理学体系中没有感觉这一章? ●我们如何在不同的刺激环境下觉知到稳定的对象? ●有哪两个基本途径可以解释知觉? ●当具有正常视感觉的人不能觉知视觉刺激时又会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