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分组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实验
第5课我们的营养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实验材料: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
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香米饭上滴2-3滴碘酒。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点酒后米饭变成蓝黑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3、将瘦肉在火焰上烧,会闻到像头发烧焦的气味,说明瘦肉中含有蛋白质。
实验名称:面粉变蓝实验
实验材料:碘酒、面粉、小碗、筷子、盘子、开水
实验步骤:1、把少许面粉放在小碗里,加一点水用筷子搅拌。2、再倒上开水搅拌。3、待冷却后,取一点放在盘子里,再滴上几滴碘酒。
实验现象:面粉变成蓝色了。
实验结论:这说明面粉中有淀粉
实验名称:验证蔬菜中含有维生素C
实验材料:集气瓶、淀粉、玻璃棒、碘酒、青菜叶
实验步骤:1、在玻璃瓶内放入少量淀粉,倒入开水,搅拌成糊状。2、滴入2-3滴碘酒,乳白色的淀粉变成了蓝色。3、榨取青菜叶叶柄的汁液,滴入玻璃管,边滴边搅拌
实验现象:蓝色的液体又变成了白色
实验结论:这说明青菜叶中含有维生素C
实验原理:碘酒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维生素C能使蓝色的淀粉溶液变回乳白色。
实验名称:提取面粉中的蛋白质
实验材料:面粉100克、粗布一块、面盆、水
实验步骤:1、在面粉中加水,和成面团。2、双手揉搓面团约10分钟。3、用粗布包起面团,浸在水中不断揉搓,
实验现象及结论:白色的面粉从布中渗出,最后留下的面筋就是面粉中的蛋白质。
第六课食物到哪里去了
实验名称: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试管两支、烧杯、碘酒、温水、淀粉液
实验步骤:1、去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2、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3、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4、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液变蓝。
实验结论:加入唾液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
第七课我们的呼吸
实验名称: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方法一:
实验材料: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玻璃管、水
实验步骤:1、手机自己呼出的气体。2、把点燃的火柴放入呼出的气体中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实验结论:人体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实验原理: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方法二:
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烧杯、玻璃管
实验步骤: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
实验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人体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实验原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第10课声音的产生
实验名称:声音的产生
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音叉、一盆水
实验步骤
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再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皮筋在振动。
2、再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现象。——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
3、用槌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水面有波纹,并有小水花溅起,音叉振动。
第11课谁能传播声音
实验名称:声音的传播
实验材料:闹钟、塑料袋、水槽、水
实验步骤:1、把闹钟放在空气中,能否听到声音?这声音是通过什么物体传入耳朵里的?
2、用手指轻轻挠桌面或桌腿,直到耳朵听
不见为止,然后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
这时能听到声音吗?
3、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到水槽中。将耳
朵紧贴水槽,你能听到闹钟的声音吗?
实验现象、结论:1、能听到声音,声音通过气体传入耳朵。
2、能听到,声音通过固体传入耳朵。
3、能听到,声音通过液体(水)、固体(水槽)传入耳朵。
第12课怎样听到声音
实验名称:怎样听到声音——鼓膜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纸筒(长约15厘米,直径约3厘米)、橡皮筋、火柴、细线、小镜子。
实验步骤:
1、把纸筒去掉底当外耳道;在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块橡皮膜,绷劲后用橡皮筋固定,当做鼓膜;把一根火柴棍系在细线上,并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对着镜子再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棍的现象。
2、将橡皮膜扎破,再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棍的现象。
实验现象、结论:
1、声波通过纸筒传到橡皮膜上,引起振动,带动着火柴棍跳起来。
2、橡皮膜破了不能形成振动,不能带着火柴棍跳动。
第14课水变咸了
实验名称:溶解实验
实验材料:3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过程:1、先在3个烧杯中倒入2/3的清水。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分别放入3个烧杯中,搅拌后,静止一会儿。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在水中没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无论怎么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这种现象叫“不溶解”
实验名称:不同材料的溶解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
实验过程:1、先在每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约2/3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后静止一会儿。
实验现象: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
实验结论:有的物体能在水中溶解,有的物体不能在水中溶解。
第15课
实验名称: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3.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
成液态,玻璃片薰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形态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烟
第16课食盐和水泥
实验名称:探究食盐的变化
实验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酒精灯
实验步骤;
1.杯中倒入,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
现象。
2.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加
热食盐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食盐水在水中溶解,看不到了。
给食盐水加热,可以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食盐结论; 食盐水加热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第18课静止和运动
实验器材:墨水瓶课本橡皮铅笔
实验步骤
1.把课本平放在课桌上,墨水瓶橡皮放在课本上。
2.拉动课本,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拉动课本,橡皮相对于墨水瓶是静止的,橡皮相对于课桌是运动的。
实验名称第20课斜面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木板、木块、重物(或小车、简单机械盒中的轮子)、测力计
实验方案
1、把重物挂在测力计下竖直提起,看用多少力。
2、用短木板、木块搭成斜面。用测力计把重物沿着斜面向上拉,看用多少力。
3、用长木板搭成一个高度不变的斜面。再用测力计沿斜面把重物向上拉,看用多少力。
4、把木块立起增加高度,用长木板搭成长度不变的斜面。再用测力计沿斜面把重物向上拉,看用多少力。
实验现象1、把重物沿着斜面向上拉,比把重物竖直向上拉用力少。
2、斜面高度相同时,斜面长用力少。
3、斜面长度相同时,高度小用力少。
(也可以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1、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2、影响斜面省力的效果的因素有两个:斜面的长度和高度,也就是斜面的坡度;
3、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实验名称第21课杠杆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简单机械盒(立柱或支架,杠杆尺,螺丝)钩码,测力计
实验方案1、在杠杆尺上左右两边相同位置分别挂钩码,使之平衡。
2、将左边钩码看作重物,当杠杆尺平衡时,右边钩码重量就是提起重物所用的力。找出支点、力点、重点。支点到力点、重点的距离各是多少?重物的重量和提起的力分别是多少?
3、改变力点或重点的位置,分别大于、等于、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实验现象1、左边是重点,中间是支点,右边是力点。
2、记录数据。
实验结论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实验名称第22课滑轮
实验材料滑轮、细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方案1、用测力计提起两个钩码,看用多少力。
2、组装定滑轮,用测力计通过定滑轮提起两个钩码,看用多少力,观察用力的方向和钩码运动的方向。
3、组装动滑轮,用测力计通过动滑轮提起两个钩码,看用多少力,观察用力的方向和钩码运动的方向。
4、组装滑轮组,用测力计通过滑轮组提起两个钩码,看用多少力,观察用力的方向和钩码运动的方向。
实验现象1、1牛顿的力。
2、1牛顿的力,向下用力钩码向上运动。
3、0.5牛顿的力,向上用力钩码向上运动。
4、0.5牛顿的力,向下用力钩码向上运动。
实验结论1、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
2、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