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项目性能验证
CNAS-GL41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
![CNAS-GL41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2675cc50b4e767f5acfcefb.png)
包括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及鉴定、药敏试验等在的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方法(检验程序)如何验证?很多人对此非常困惑。
由CNAS2016.5.30新鲜发布的《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犹如一盏明灯给大家指明了具体的方向。
虽然是针对认可实验室制定的指南文件,其他实验室亦可参考。
部分容节选4.3 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程序包括涂片制备、染色镜检和结果报告过程。
实验室在开展各种类型显微镜检查(如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等)前应对本实验室使用的检验程序进行验证,并由经培训有涂片镜检能力的实验室人员操作。
检查方法可包括手工染片法和自动化染片法。
所有样品及其盛放容器均应当作有传染性物质,并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进行操作。
4.3.1 验证要求显微镜检查程序的验证应包括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和实验室人员比对(当多名人员从事该项目时)。
如果没有可获得的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实验室应自行组织实验室间比对(宜与通过认可的实验室比对)。
若实验室同时开展手工染片法和自动化染片法,应进行两种方法的实验室部比对。
4.3.2比对方案4.3.2.1 样品数量每项检查应使用至少 5 份样品进行验证,覆盖全部样品类型,无菌样品类型包含阴性和阳性结果。
实验室应优先使用已知结果的留样样品,当不可获取时可采用模拟样品。
4.3.2.2 检验程序按临床标本常规方式处理,由本岗位工作人员使用实验室检验程序进行涂片制备、染色、镜检、判读。
4.3.2.3 结果报告根据实验室程序文件规定进行结果报告,其中抗酸杆菌应根据“分级报告标准”报告镜检结果。
4.3.3 可接受标准每项检查的比对结果符合率≥80% 。
4.4.1 血培养血培养检验程序包括从病人血液采集、运送、接收、孵育及监测的全过程。
目前临床实验室广泛使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系统性能验证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系统使用的培养基能否用于培养临床常见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厌氧菌、苛养菌等)以及仪器(自动化系统)能否及时检测出血液中的大部分病原菌。
微生物组性能验证报告
![微生物组性能验证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ada26502af90242a995e557.png)
微生物检测系统/方法的分析性能验证一.鉴定/药敏检测系统分析性能验证(一)材料1、检测系统:长沙天地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TDR-1002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及耗材等。
2、评价材料(1)细菌鉴定符合率评价材料:1)菌株:大肠埃希菌A 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 TCC29213、粪肠球菌ATCC292122)肠杆菌科生化试验:LDC、 PD、 MAU、 GLU、 INO、 RHA、 ODC、 IND、 HYS、 ADO、 MEL、 SOR、 URE、VP、 BGA、 MAN、 CEL、 SUC3)非发酵菌科生化试验:ADH、 NIT、 GEL、 DXY、 MAL、 LDC、 CIT、 BGA、 LAC、 MAN、 URE、 ESC、 GLU、SUC、 FRU。
4)微球菌科生化试验:VP 、 ADH、 LAA、 BGA、 TRE、 HIP、 ESC、 AGA、 RIB、 LAC、 AMD、ALP、 BGU、MAN、 RAF。
5)链球菌科生化试验:URE、 NIT、 BGU、 SUC、 MAL、 ADH、 VP 、 BGA、 MNE、 TRE、 NOVO、ALP、 GLU、MAN、 LAC、6)酵母样真菌生化试验:GLU、 GAL、 NAG、 MAL、 RAF、 DXY、 INO、 CEL、 SUC、 MEL、 ADO、AMG、 LAC、TRE、 DUL。
7)奈瑟/嗜血杆菌生化试验NIT、 GLU、 SUC、 ALP、 LAC、 FRU、 BGA、 MAL、 STA。
(2)药敏试验评价材料:1)菌株肠杆菌科: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非发酵科: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微球菌科:金黄色葡萄球菌A TCC29213、链球菌科:粪肠球菌ATCC29212酵母样真菌:近平滑念珠菌A TCC22019奈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ATCC492472)微球菌科药敏试验3、操作人员:临床检验中心经岗位授权的技术人员。
临床微生物培养、鉴定和药敏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2022
![临床微生物培养、鉴定和药敏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2022](https://img.taocdn.com/s3/m/a5cb4b0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7c.png)
WS/T 807—2022 临床微生物培养、鉴定和药敏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临床微生物形态学检查、培养、鉴定、药敏、分子即时检测等系统性能验证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医学实验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WS/T 442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WS/T 639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WS/T 640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转运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参考方法 reference method一种无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可控,且准确清晰地描述了测定一个或多个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可用于评估其他检测方法的性能。
3.2比对方法 comparator method用于评估新系统的方法,包括参考方法或已获得药监局批准的商品化方法。
3.3接种物浓度 inoculum接种于微生物检测系统的菌悬液中微生物的浓度,以每毫升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 per milliliter,CFU/mL)表示。
3.4标准菌株 reference strain由菌种保藏机构保藏,遗传学特性得到确认和保证并可追溯的菌株。
3.5性能验证 verification通过提供客观证据,确认微生物检测系统在用于患者标本及标本分离株检测之前能达到与制造商说明书一致的性能。
3.6能力验证 proficiency testing;PT利用实验室室间比对,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的能力(ISO/IEC 17043, 3.7)。
注:能力验证活动包括获认可的能力验证提供者的能力验证计划,以及卫生系统权威机构提供的比对(实验室间质量评价)。
3.7准确度 accuracy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一致性接近程度。
微生物国家室间质评通过标准
![微生物国家室间质评通过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02cfd3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c.png)
微生物国家室间质评通过标准
微生物国家室间质评是通过定期组织全国实验室进行检测能力的评估,确保各实验室之间的检测能力差异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提高整体检测质量。
对于不同项目和不同标本类型,微生物国家室间质评有不同的通过标准。
具体标准可能包括以下几项:
1.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微生物国家室间质评要求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与标准参考值或已知参考值相符合,误差率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 检测的一致性:对于同一份标本,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检测结果应保持一致性,差异不应过大。
3. 检测的灵敏度:微生物国家室间质评要求实验室能够检测出一定浓度的微生物,且结果应稳定可靠。
4. 检测的特异度:微生物国家室间质评要求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特异度,能够准确区分不同微生物的种类。
5. 检测的重复性:微生物国家室间质评要求实验室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检测,结果应保持一致。
具体标准可能因项目和标本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企业微生物实验室能力验证的质量控制
![企业微生物实验室能力验证的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3538cf1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6.png)
第 7 卷 第 2 期2021 年 4 月生物化工Biological Chemical EngineeringVol.7 No.2Apr. 2021企业微生物实验室能力验证的质量控制张艳霞,萧慧珍,于晓君,黄少云,房树超(完美(广东)日用品有限公司,广东中山 528454)摘要: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评价实验室校准或检测能力的重要手段。
能力验证过程中正确且恰当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能力验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关键。
本文总结实验室历年参加国内外微生物能力验证的质量控制经验,为各企业微生物实验室提高检测能力和质控水平,缩小与国内外先进微生物检测机构的差距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生物;能力验证;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Quality Control for Proficiency Testing of Enterprise Microbiology Laboratories ZHANG Yanxia, XIAO Huizhen, YU Xiaojun, HUANG Shaoyun, FANG Shuchao(Perfect (Guangdong) Co., Ltd., Guangdong Zhongshan 528454)Abstract: The ability ver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evaluate the calibration or testing ability of the laboratory by using the comparison between laboratories. The correct and proper quality control in the process of capability verification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test resul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quality control of laborator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verification of microbial capability at home and abroad over the years,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sting ability and quality control level of microbial laboratories in various enterprises and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them and the advanced microbial testing institutions at home and abroad.Keywords: microorganisms; proficiency testing; quality control“人、机、料、法、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影响质量的五个主要因素的简称[1]。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0c0c6858fb770bf78a558b.png)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编码:表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1.验证方案起草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2.验证小组成员:3.验证方案审核4.验证方案批准批准人:批准日期:二、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和原理验证目的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特制定本方案。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要变更时,应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原理通过比较试验4组中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
2.验证方法步骤验证前的准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前,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包括G—、G+、酵母菌和霉菌类微生物以基本覆盖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判断限度检查方法是否对产品有影响。
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制性,试验结果应显示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小于70%,试验组回收率也不低于70%。
3.试验实施试验前的准备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
3.1.3试验样品:批号:批号:批号:3.1.4培养基:3.1.5稀释液: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实验菌株的来源: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3.1.7器具:无菌薄膜过滤器:(孔径直径50mm)、无菌移液管(5ml)4.验证方法菌液的制备将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接种至10ml的无菌营养肉汤中在30~35℃下培养18~24小时,将白色念珠菌接种至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中,在23~28℃下培养24~48小时。
CNAS-GL41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
![CNAS-GL41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dc1ebb6856a561253d36f40.png)
包括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及鉴定、药敏试验等在内的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方法(检验程序)如何验证?很多人对此非常困惑。
由CNAS2016.5.30新鲜发布的《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犹如一盏明灯给大家指明了具体的方向。
虽然是针对认可实验室制定的指南文件,其他实验室亦可参考。
部分内容节选4.3 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程序包括涂片制备、染色镜检和结果报告过程。
实验室在开展各种类型显微镜检查(如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等)前应对本实验室使用的检验程序进行验证,并由经培训有涂片镜检能力的实验室人员操作。
检查方法可包括手工染片法和自动化染片法。
所有样品及其盛放容器均应当作有传染性物质,并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进行操作。
4.3.1 验证要求显微镜检查程序的验证应包括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和实验室内人员比对(当多名人员从事该项目时)。
如果没有可获得的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实验室应自行组织实验室间比对(宜与通过认可的实验室比对)。
若实验室同时开展手工染片法和自动化染片法,应进行两种方法的实验室内部比对。
4.3.2比对方案4.3.2.1 样品数量每项检查应使用至少 5 份样品进行验证,覆盖全部样品类型,无菌样品类型包含阴性和阳性结果。
实验室应优先使用已知结果的留样样品,当不可获取时可采用模拟样品。
4.3.2.2 检验程序按临床标本常规方式处理,由本岗位工作人员使用实验室检验程序进行涂片制备、染色、镜检、判读。
4.3.2.3 结果报告根据实验室程序文件规定进行结果报告,其中抗酸杆菌应根据“分级报告标准”报告镜检结果。
4.3.3 可接受标准每项检查的比对结果符合率≥80% 。
4.4.1 血培养血培养检验程序包括从病人血液采集、运送、接收、孵育及监测的全过程。
目前临床实验室广泛使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系统性能验证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系统使用的培养基能否用于培养临床常见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厌氧菌、苛养菌等)以及仪器(自动化系统)能否及时检测出血液中的大部分病原菌。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9a154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8.png)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验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适用性,并评估其在实际样品中的准确性、精密度和灵敏度,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二、试验范围本试验适用于各类药品、食品、环境以及生物制品等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三、试验设备与试剂1. 培养基:本试验需使用适当的培养基,如大肠杆菌培养基、沙门氏菌培养基等,以满足特定微生物的培养需求。
2. 灭菌设备:试验中的培养基、工具及试剂需经过灭菌处理,以保证试验环境的无菌状态。
3. 微量移液器:用于准确取样和移液,确保实验的精确性。
4. 微生物培养箱:用于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来培养微生物样品。
四、试验步骤1. 样品制备: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采集样品,并根据不同样品的特性进行适当处理,以便得到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2. 培养基接种:将样品按照试验要求接种到相应的培养基中,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培养,以促使微生物生长。
3. 培养基培养:将接种过样品的培养基置于微生物培养箱中,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特性进行培养,通常包括温度、湿度和培养时间等方面的控制。
4. 结果观察与记录:根据实验要求,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微生物的生长,并记录对应的观察结果。
5.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并评估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适用性、准确性和灵敏度。
五、试验评价指标1. 准确性:通过与参考方法的比对,评估限度检查方法的准确程度。
2. 精密度:利用不同实验者、设备和试剂的重复试验,评估方法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3. 确定度:评估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确定方法对微生物的检测能力。
4. 可靠性:综合以上评价指标,评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六、试验结果与分析根据试验评价指标,通过一系列试验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限度检查方法在各类样品中的准确性良好,能够准确反映样品中微生物的含量。
2. 试验结果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不同实验者、设备和试剂的试验结果相对一致。
微生物实验方法学性能验程序
![微生物实验方法学性能验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e82d57a3dd88d0d233d46af8.png)
微生物实验方法学性能验程序1、目的规范微生物实验室方法学性能验证程序,确保检测系统性能满足临床需求。
2、适用范围微生物实验室开展的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
3、职责微生物检验人员均需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4.程序4.1 对于自建或非配套系统,检验程序验证内容宜包括精密度、线性、准确度、分析灵敏度、分析特异度、生物参考区间。
通常,培养方法的性能特征不包括精密度、线性和生物参考区间。
4.2 未经修改的配套商业鉴定系统4.2.1 新的鉴定系统使用前,反查阅已发表的完整。
科学的系统评估文献,作为性能验证的初级证据,再按优先顺序依次选择标准菌株、质控菌株或其他已知菌株对商业鉴定系统(包括自动、半自动、手工)没种板(条/卡/管)的鉴定/药敏结果的符合性进行验证。
4.2.2微生物鉴定试验:选择至少20个已经临床菌株(可包括合适的质控菌株),尽量覆盖本地区临床上常分离的病原菌,大型医院应结合临床选择更多类型的菌株。
按照检测系统标准作程序进行鉴定,正确率或符合率3日内检出。
4.2.4药敏试验:以质控标准菌株连续检测20~30日,每一组药物/细菌超出参考范围(抑菌圈直径或MIC)的频率应不超过(≤)1/20或3/30;也可采用替代质控方案,即连续5日,每日对每一组药物/细菌重复测定3次,每次单独制备接种物,15个数据超出参考范围(抑菌圈直径或MIC)的结果不超过(≤)1个,若失控结果为2~3个,则如前述,再进行5日,每日3次重复试验,30个数据失控结果应不超过(≤)3个。
药敏试验方法的评估还要确保耐药菌株的检出。
4.3 若性能验证后发现部分试验解果不符合实验室预期性能的要求,应首先先对试验条件、质量控制结果和操作过程进行梳理,解决相关存在的问题后重新试验,若重新试验的结果仍然不符合要求,应和试剂厂商沟通,优化试剂的试验条件后验证,若仍然不理想,则应该更换试剂。
若发现不合格原因是检测系统中试剂外的其他因素,则需对这些因素重新优化或者组合,必要时另外选择方法。
CNAS-GL028:2018《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
![CNAS-GL028:2018《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1150c2db90d6c85ec3ac624.png)
CNAS-GL028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Guidance on the Verification of Procedures used in the Clinical Microbiology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是对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和CNAS-CL02-A005:201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有关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所做的具体解释和指导,供医学实验室和评审员参考使用。
本文件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文件代替:CNAS-GL41:2016。
本次为换版修订,相对于CNAS-GL41:2016,本次换版仅涉及文件编号改变。
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1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申请认可或已经认可的医学实验室规范其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的技术活动,也可供认可评审员在评审过程中使用。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医学实验室临床微生物检验,其他领域的实验室可参考使用。
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也称临床微生物检验方法,在本指南中统一称为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以下简称“检验程序”),包括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等各项检验活动。
2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检验程序验证4.1在常规应用前,应由实验室对未加修改而使用的已确认的检验程序进行独立验证。
实验室应从制造商或方法开发者获得相关信息,以确定检验程序的性能特征。
实验室进行的独立验证,应通过获取客观证据(以性能特征形式)证实检验程序的性能与其声明相符。
验证过程证实的检验程序的性能指标,应与检验结果的预期用途相关。
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的验证,应按优先顺序依次选择标准菌株、质控菌株或其它已知菌株对商业鉴定系统(包括自动、半自动、手工)每种板(条/卡/管)的鉴定/药敏结果符合性进行验证。
注:已确认的检验程序是经国家卫生管理部门批准的体外诊断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程序,或国际公认标准或指南中的,或国家、地区法规中规定的程序。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51bc06de80d4d8d15a4f00.png)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编码:表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1.验证方案起草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2.验证小组成员:3.验证方案审核4.验证方案批准批准人:批准日期:二、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和原理1.1验证目的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特制定本方案。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要变更时,应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1.2原理通过比较试验4组中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
2.验证方法步骤2.1验证前的准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前,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包括G—、G+、酵母菌和霉菌类微生物以基本覆盖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2.2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判断限度检查方法是否对产品有影响。
2.3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制性,试验结果应显示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小于70%,试验组回收率也不低于70%。
3.试验实施3.1试验前的准备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4.9pa。
3.1.3试验样品:批号:批号:批号:3.1.4培养基:3.1.5稀释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实验菌株的来源: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39372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0.png)
微生物程度检查措施(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微生物程度检查措施(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编码:表一、验证方案旳起草与同意1.验证方案起草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2.验证小组组员:3.验证方案审核4.验证方案同意同意人:同意日期:二、验证方案1.验证目旳和原理1.1验证目旳为确认所采用旳措施适合于该药物旳细菌、霉菌、酵母菌数旳测定,特制定本方案。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旳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要变更时,应报验证委员会同意。
1.2原理通过比较试验4组中试验菌旳恢复生长成果来评价整个检查措施旳精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
2.验证措施环节2.1验证前旳准备:进行微生物程度检查措施(薄膜过滤法)验证前,所有旳平皿和稀释剂都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旳灭菌程序消毒,以保证其对试验旳成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包括G—、G+、酵母菌和霉菌类微生物以基本覆盖样品中也许存在旳微生物。
2.2验证试验旳操作计划:用3个不一样批号产品微生物程度检测措施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判断程度检查措施与否对产品有影响。
2.3试验成果可接受原则:用原则菌株评价措施“”旳微生物程度检查对检品中微生物旳克制性,试验成果应显示3次独立旳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旳菌回收率应不不不小于70%,试验组回收率也不低于70%。
3.试验实行3.1试验前旳准备3.1.1重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当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旳洁净空气应当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4.9pa。
3.1.3试验样品:批号:批号:批号:3.1.4培养基:3.1.5稀释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试验菌株旳来源: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构成。
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验证
![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def8a38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12.png)
此法为实验室工作用菌种的最常用的保藏方法,仅能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藏。
8
琼脂斜面低温保藏法保藏法(厂家常用)
保藏芽胞液对
产芽胞的微生物宜制成芽胞菌悬液后再保藏, 无菌操作,取1ml孢子液接入茄形瓶或培养皿内,轻轻转动使菌液均匀分布于培养基表面。 将培养皿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般需要7天或更长时间 在层流台下,取3~5ml氯化钠磷酸盐缓冲液(pH7.0)加入培养皿内 用无菌玻璃L棒轻轻刮下菌苔,注意不要划破培养基。 用无菌注射器或无菌吸管吸取菌悬液,收集于试管中。 将收集的芽胞液放在80~90℃水浴中加热15分钟,冷却。 做好标记,放至2~8℃冰箱中保藏。原始芽胞液可保存1年。 每次使用前用平皿法重新标定其浓度。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设施—洁净室、净化工作台、生物安全柜。 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电热恒温干烤箱、培养箱、冰箱。 实验仪器—全封闭薄膜过滤装置、电动匀浆仪、电热恒温水浴箱、离心机、显微镜,及刻度吸管、试管、三角烧瓶、培养皿等。 建立主要设施、设备、仪器的明细记录,内容包括名称、型号、生产厂家、购买日期。 质量保证档案:购买发票、安装验收或开箱验收记录、调试记录、计量检定或运行校验合格证、指定专人负责、制订标准操作规程(SOP)、建立使用登记册,维修、保养记录、改造或更新记录、直至报废记录。
记录温湿度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每次实验时,对操作室和层流台做微生物沉降菌落计数并记录;如发现问题应找原因,及时报修和报告并将报修原因和结果记录归档。如遇停电,应立即停止实验,重新进入无菌室前,至少开启机房运转1小时以上。
实验室使用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平时实验室内应尽可能减少人员的走动或活动,通向洁净室的门要关闭或安装自动闭门器使其保持关闭状态。
枯草芽孢杆菌 [CMCC(B)63501] 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B)26003] 生孢梭菌 [CMCC(B)64941] 铜绿假单胞菌 [CMCC(B)10104] 大肠埃希菌 [CMCC(B)44102]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CMCC(B)50094] 白色念珠菌 [CMCC(B)98001] 黑曲霉 [CMCC(B)9 003]
微生物的验证方案
![微生物的验证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c1799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d.png)
3.评价标准:
a.准确性:加标回收率应在95%-105%之间;
b.精密度:日内精密度≤10%,日间精密度≤15%;
c.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15%;
d.线性:相关系数r≥0.990;
e.检测限:信噪比≥3:1;
f.定量限:信噪比≥10:1。
5.审核批准:对验证报告进行内部审核,确保报告内容的科学性和合规性。
七、后续行动
1.验证通过后,将检测方法纳入标准操作流程;
2.对验证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实施改进措施;
3.定期进行检测方法的性能监控,确保持续符合验证标准;
4.根据新的科学发展和行业标准,适时更新验证方案。
八、结论
本微生物验证方案为实验室提供了一个系统、严谨的方法来评估微生物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够确保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微生物检测领域的持续改进和发展奠定基础。
六、实施计划
1.前期准备:收集相关标准、文献,确定验证方案,准备必要的试剂、设备和人员培训;
2.实验操作:按照验证方案进行实验,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3.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报告编制:基于实验结果,编制详细的微生物验证报告,包括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
e.检测限和定量限验证:通过逐步稀释标准菌株,确定能被可靠检测和定量的最低浓度。有实验数据,包括实验条件、操作步骤和观察结果;
2.数据分析:
a.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统计参数;
b.依据预设的判定标准,评价检测方法的性能指标;
五、数据统计分析及判定标准
注射用水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注射用水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845d762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0.png)
注射用水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1.检测方法的准确性验证:首先,应选择适当的注射用水样品,根据检测目标微生物的特性和所需的灵敏度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然后,通过添加已知数量的目标微生物到待测样品中,进行平行试验,并重复多次,以评估方法的准确性。
2.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验证:为了确定方法的灵敏度,可以分别添加不同数量的目标微生物到注射用水样品中,然后使用验证方法进行检测。
通过计算检出限和灵敏度等参数,评估方法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3.检测方法的特异性验证:为了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可以将不同种类或菌属的微生物添加到注射用水样品中,并使用验证方法进行检测。
通过观察检测结果,评估方法对非目标微生物的反应情况,确定方法的特异性。
4.检测方法的可重复性验证:为了评估方法的可重复性,可以选择不同的操作人员,使用同一批次注射用水样品,采用相同的操作步骤和条件,进行重复性试验。
通过统计分析结果,评估方法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
5.检测方法的应用性验证:6.检测方法的稳定性验证:为了评估方法的稳定性,可以将待测样品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保存,然后使用验证方法进行检测。
通过比较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评估方法的稳定性。
在进行以上验证时,需要确保所有实验人员都经过充分的培训,并严格按照验证方案进行操作。
此外,还应注意样品的收集、保存和处理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而言,注射用水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是为了评估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可重复性、应用性和稳定性等指标,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一过程对于保证注射用水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检验项目性能验证
![微生物检验项目性能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d8bfc10828ea81c759f5781d.png)
CNAS-GL41:4.3
验证要求
包括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实验室内人员比对, 实验室如果开展手工染片和自动化染片,应该对两 种方法进行实验室内比对。
CNAS-GL41:4.3
比对方案
样品数量 1.每项检查至少5份样本 2.需覆盖全部样本类型 3.无菌样本类型应包含阳性和阴性结果 4.应优先选择使用已知结果的留样 样本,不可获 取时采用模拟样本
SFP11B39 SFP11C64 SFP11C57 SFP11B20 SFP11B24 SFP11B4B SFP11C7F SFNW05CR
18.96 20.64 19.2 18.0 10.8 20.4 24.96 25.44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SFNW0C6D
23.28
新型隐球菌 阴性对照
SFNW0C6S SFP1FXGN
CNAS-GL41:4.3
比对方案
按照临床标本常用检验方式处理,由工作人员进行 操作
进行手工染片和自动化仪器染片时涂片需同时制备 两份
进行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时,需由当日在岗人 员进行涂片,染色,镜检,结果报告
进行实验室内人员比对时,由本岗位人员负责制片, 染色,所有从事显微镜检查的人员 进行镜检,结 果报告,由专人进行结果统计。
肺炎链球菌CMCC 31533
白色念珠菌ATCC14053
混合菌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无乳链球菌
阴沟肠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临
床
肺炎克雷伯菌
菌
株
铜绿假单胞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光滑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新型隐球菌
微生物检验项目
![微生物检验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73249bd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6.png)
微生物检测项目
食品/农产品/保健品: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商业无菌等
水质(饮用水/泳池水/纯化水等):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等
一次性卫生用品:微生物指标、抗菌性能、抑菌性能、杀菌性能等
原辅料及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菌群及梭菌)及方法学验证、细菌内毒素检测、无菌检查及方法适用性验证、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及灵敏度验证
医疗器械/设备:初始污染菌、无菌检查及方法适用性验证、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及灵敏度验、生物负荷试验等
日化洗涤产品:微生物指标、抗菌性能、抑菌性能、杀菌性能等
抗菌制品/材料:抗菌检测(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防霉检测
生物肥料:有效活菌数(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等)
公共用品用具: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军团菌、β-溶血性链球菌、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等
消毒产品:(消毒剂/抗抑菌剂/消毒器械)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杀灭试验、微生物抑菌试验、现场试验、模拟现场试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
红色
符合
红色
红色
符合
紫色 紫色 紫色 明显区分 紫色 紫色 紫色 紫色 紫色 红色 红色 红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紫色 紫色 紫色 紫色 明显区分 明显区分 明显区分 明显区分 明显区分 明显区分 明显区分 明显区分 明显区分 明显区分 明显区分 明显区分 明显区分 明显区分 明显区分 明显区分 明显区分 明显区分 明显区分 明显区分
标本的采集应符合国家、地区法规要求。
已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确定性能的标准菌株或质控品 (如国家或地方临床检验中心使用过的质控菌株)也适 用。
CNAS-GL41:4.2
CNAS-GL41:4.3
涂片制备 染色镜检
染色方法包括手工染片和自动化仪器染片
结果报告 应在检验项目开展前进行性能验证,并由有经验的实 验人员操作 所有样品及容器应当作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应按照实
《XJ-SOP-006细菌室检验项目性能验证》
CNAS-GL41:4.4.1
验证应覆盖临床常见微生物 需氧成人/儿童血培养瓶验证菌株应包括:需氧/兼性 厌氧革兰阳性 菌、需氧/兼性厌氧革兰阴性菌、苛养菌(如:流感嗜血杆菌、肺 炎链球 菌等)和真菌,
厌氧血培养瓶验证菌株应包括兼性厌氧革兰阳性菌、兼性厌氧革
CNAS-GL41:4.4.2
标准化菌悬液法
1.菌悬液制备
1)直接菌落法:挑取培养18-24h的菌落,在生理盐水
中制备成0.5Mcf的菌悬液 2)生长法:从培养24h的培养物中挑取3-5个菌落至无
菌肉汤中,孵育数小时使其达到0.5Mcf
CNAS-GL41:4.4.2
标准化菌悬液法 2.接种
1)验证非选择培养基 用无菌肉汤或生理盐水将配置好的菌悬液进行1:100稀释, 每个平板接种10uL,均匀涂布接种。如生长过密则进行 1:1000稀释 2)验证选择性培养基 用无菌肉汤或生理盐水将配置好的菌悬液进行1:10稀释, 每个平板接种10uL,均匀涂布接种。如生长过密则进行1:100 稀释 3)验证培养管 用10uL未经稀释的菌悬液进行接种。
标准菌株、能力验证/室间质评活动使用的菌株、从临 床病人标本分离的具有稳定表型的菌株均可用做验证菌 株,实验室对其生化特征及鉴定结果应做好相关记录。
CNAS-GL41:4.4.2
直接接种法 按照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的SOP,将待测标本接种到相 应的培养基上,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注意:在直接接种法验证不合格的情况下要采用标准 化菌悬液进行验证。
Com.30550:Instrument/Equipment Performance Verific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all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s verified upon installation and after major maintenance or service to ensure that they run according to expectations.2015/07/28
微生物检验程序包括: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和鉴 定、药物敏感试验,血清学检查,抗原检查等各项
检验活动,
实验室应根据分析类型和用途进行验证程序的设计、验证 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建立新检验程序的可接受性能标准。
验证结果应证明该检验程序可用于检测或准确分析待测物 的特点,通常验证计划和可接受标准应在验证开始前确定。
某些特殊菌株需要在培养瓶中加入无菌、未使用抗生素
的厂 家推荐血液标本,如不加可能不生长,如流感嗜 血杆菌。
CNAS-GL41:4.4.1
模拟临床血流感染患者的细菌含量。 若苛养菌需添加适量的新鲜无菌血液(成人瓶 5-
10ml,儿童瓶 1-3ml)后置于血培养系统上进行
培养、检测。
CNAS-GL41:4.4.1
CNAS-GL41:4.4.2
在选择性培养基上验证菌株长势良好、菌落大小与 预期相符、菌落形态典 型,并且能够抑制特定微生
物的生长,可判定性能符合要求,验证合格。
在非选择性培养基上验证菌株长势良好、菌落大小
与预期相符、菌落形态典 型,血培养基上的溶血类
型符合,可判定非选择性培养基验证合格。
CNAS-GL41:4.4.2
验室生物安全要求进行操作。
CNAS-GL41:4.3
包括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实验室内人员比对,
实验室如果开展手工染片和自动化染片,应该对两
种方法进行实验室内比对。
CNAS-GL41:4.3
样品数量 1.每项检查至少5份样本
2.需覆盖全部样本类型
3.无菌样本类型应包含阳性和阴性结果
4.应优先选择使用已知结果的留样 样本,不可获取
CNAS-CL042:5.3.1.5 如果设备故障影响了方法学性能,在设备修复、校准后,实验室可通 过检测质控 菌株或已知结果的样品的方式进行性能验证。
CNAS-GL41: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 在常规应用前,应由实验室对未加修改而使用的 已确认的检验程序进行独立验证。实验室应从制 造商或方法开发者获得相关信息,以确定检验程 序的性能特征。 2016/5/30
量。
将接种好的血培养瓶放入仪器进行监测,
待阳性报警后移种平板,涂片染色,确认是否为接
种菌
在厂家说明书规定时间内检测出所有菌株则该方法 通过验证。
3 天时间应足以 检测出至少 95%的临床相关细菌,
须具备苛养菌、真菌、厌氧菌等的检出能力。
若未能 检出应使用相同菌株进行重复试验来验证。
若仍不能检测,实验室和/或制造商应在临 床使用
时采用模拟样本
CNAS-GL41:4.3
按照临床标本常用检验方式处理,由工作人员进行 操作 进行手工染片和自动化仪器染片时涂片需同时制备 两份 进行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时,需由当日在岗人 员进行涂片,染色,镜检,结果报告 进行实验室内人员比对时,由本岗位人员负责制片, 染色,所有从事显微镜检查的人员 进行镜检,结果 报告,由专人进行结果统计。
标本类型包括痰液、尿液、粪便、分泌物、组织等
细菌包括厌氧菌和分枝杆菌等
培养程序包括标本处理、接种、培养基选择、培养
条件选择等
CNAS-GL41:4.4.2
每项检查,每种样本至少1份标本 无论商品化培养基还是自配培养基,都需要在使用前对
培养基性能进行验证,验证菌株可选择质控菌株或临床
菌株。
5155951 报阳时间h
17.14 12.12 9.77 19.01 13.27 14.95 12.75 14.08 26.67 9.78 12.27 28.17 23.08 16.75 34.07 5d-
时间差
白色念珠菌 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链球菌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屎肠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鲍曼不动杆菌 咽峡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新型隐球菌 阴性对照
CNAS-GL41:4.2
验证计划和可接受标 准应与该分析物相关的国家/行 业标准/权威出版物等保持一致。
定义可接受标准的方法之一是根据医学和临床要求确
定总允许误差,但通常应用于定量检测。定性检测的
可接受标准可以用一致性(符合率)表达。
CNAS-GL41:4.2
检验程序验证所使用的标本应为合格的临床标本或从回 顾性/前瞻性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菌株。
兰阴 性菌、专性厌氧菌,
其他特殊用途血培养瓶参照厂家要求选择合适类型菌株进行验 证。
CNAS-GL41:4.4.1
每种类型至少1株,总体不少于 15 株。应尽可能使用 真实患者的临床分离菌株 (性能验证用临床留样菌株
宜经质谱或 DNA 序列分析确认)。对于特殊、苛养菌
可使 用标准菌株或质控菌株。
仪器/设备性能验证 所有仪器和设备在安装后以及重要维护保养服务后应进行 性能验证,以确保其可以按照预期运行。 NOTE:Performance verification
equipment. is necessary after repairs or replacement of critical components of an instrument or item of
该系统前采取纠正措施。
CNAS-GL41:4.4.1
如果血培养仪升级,原系统和新系统的差别不大, 使用的培养瓶也没有改变,那么由供应商技术代表
核查仪器性能即可,无需再次验证。功能核 查将对
孵育系统和光学系统以及软件是否按照制造商规定
运行进行评价。
CNAS-GL41:4.4.1
BacTAlert 3D
菌株 需氧培养瓶批号 培养瓶条形码 1041828 报阳时间h
22.4 16.56 16.08 16.80 14.88 18.96 20.64 19.2 18.0 10.8 20.4 24.96 25.44 23.28 30.99 5d-
BECTEC FX
需氧培养瓶批号 培养瓶条形码
44922851842 449228951822 449228951816 449228951801 449228951808 449228951818 449228951850 449228951837 449228951799 449228951779 449228951797 449228951834 449228951785 449228951792 449228951805 449229278837
维修或更换仪器,或者更换仪器关键部件后必须进 行性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