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中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引言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在农业生产中,硒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能够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随着人们对硒的重视,关于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以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就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以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1.1 硒在土壤中的形态硒在土壤中存在多种形态,主要包括硒酸盐(SeO4^2-)、硒酸盐(SeO3^2-)、有机硒等形式。
这些形式中,硒酸盐是植物易吸收的形态,而硒酸盐则相对较难被植物吸收利用。
1.2 植物对硒的吸收途径植物对硒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系进行。
在土壤中,硒以离子形式存在,可以通过根系的离子吸收通道被植物吸收。
植物还可通过根际微生物介导的硒还原转化过程吸收硒。
1.3 植物内部硒的运输和转化植物对硒的吸收后,硒会通过根系进入植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进行运输和转化。
植物内部的硒主要以有机硒形式存在,包括硒蛋白、硒氨基酸等。
这些有机硒形式是人体吸收的主要形式,因此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对于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2.1 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随着对硒的重视,人们对于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研究表明,不同农作物对硒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其中小麦、大米等作物对硒的吸收能力较强,而玉米、大豆等作物对硒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弱。
在进行硒生物强化时需要考虑不同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差异。
2.2 农作物硒生物强化技术为了提高农作物中硒的含量,人们提出了硒生物强化技术。
该技术主要通过喷施或灌溉含硒的肥料、土壤添加硒等方式,使农作物吸收更多的硒。
通过该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硒的含量,从而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满足人们对硒的需求。
2.3 农作物硒生物强化效果近年来,关于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研究表明,适当的硒生物强化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中硒的含量,从而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硒
土壤中的硒在微生物和化学作用下 会发生形态转化,影响其生物有效 性。
土壤中硒的含量与分布
土 壤中硒的含量存在显著差 异。
分布规律
土壤中硒的分布受到气候、 地形、母质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
富硒土壤
部分地区存在天然富硒土 壤,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 态价值。
03 植物对硒的吸收与利用
硒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分布不均
硒在地壳中的含量非常低,且分布不均,导致不同地区土壤中的硒含量差异很 大。
富硒土壤
一些地区由于地质条件特殊,土壤中的硒含量较高,这些地区被称为富硒土壤。
硒的生理作用与健康影响
生理作用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 挥着重要作用。
健康影响
适量摄入硒对预防某些疾病,如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具有积 极作用。
适量的硒可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提高土壤的肥力。
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适量的硒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降低土壤污染的 风险。
05 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研 究方法与展望
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研究方法
土壤硒含量的测定
通过化学分析法、原子吸收光 谱法、原子荧光法等手段测定 土壤中硒的含量,了解土壤硒 的分布和丰度。
运输途径
吸收的硒通过植物的木质部输送到地上部分,参与植 物的生理活动。
分布规律
不同植物对硒的积累和分布能力不同,通常在叶片、 茎和根部有不同程度的积累。
富集植物
某些植物对硒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被称为“硒指示 植物”。
植物对硒的利用与需求
生理需求
01
适量的硒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如提高抗逆性和
探索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高效利用途径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健康和营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微量元素硒在农作物中的吸收利用及其生物强化的方面。
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于人体健康和机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土壤硒含量很低,导致硒在农作物中的含量不足。
如何提高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率,并且通过生物强化的方式增加农作物硒含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植物对硒元素的吸收利用主要通过硒的形态和土壤环境来影响。
硒元素在土壤中存在多种形态,主要包括硒酸盐、硒酸盐和硒化物等。
这些不同形态的硒对于植物的吸收利用率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植物对硒酸盐的吸收利用率较高,而对硒酸盐和硒化物的吸收能力较低。
在土壤环境方面,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铁铝氧化物含量等因素都会影响硒元素的存在形态和可利用性。
研究表明,土壤pH偏酸性(pH 5.5-6.5)时,硒的有效性最高。
而在酸性土壤中,硒的活化率会降低。
调整土壤pH和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对于提高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至关重要。
在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硒元素的吸收利用也受到许多内在因素的影响,比如氮素、磷素、铁素等与硒之间的互相作用。
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氮、磷、铁等元素的投入可以促进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同时也增加了硒在农产品中的含量。
二、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1.小麦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硒含量对于人体健康和营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目前,针对小麦的硒生物强化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土壤中添加硒元素,提高土壤硒含量来实现小麦硒生物强化;二是通过硒富集植物来提高小麦的硒含量。
研究发现,通过添加硒化肥等方式改善土壤中硒的含量,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硒含量。
通过研究发现,一些高硒积累植物,比如大蒜、亚麻等,可以作为硒源植物,种植在小麦田间,通过植物之间的共生作用,提高小麦的硒含量。
2.水稻过去,通过改良水稻品种,培育了一系列高产高效的硒生物强化水稻品种。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摘要:动物摄入硒的主要来源是食物。
据 WHO 公布的资料,全球有 40 多个国家属于低硒和缺硒地区,故单靠食物的硒远远不能满足动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硒(selenium)是人和动物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它是1817 年由瑞典化学家Berzelius 发现并命名。
在上世纪 40 年代前,硒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毒物质,致癌物质。
直到1957 年,Schwarz 和Foltz 发现硒是有效预防肝坏死的第三因素,从而证实了硒是动物日粮中必须的营养元素,同年Patterson 等人报道硒可以预防渗出性素质,硒在营养学方面的意义才得到重视。
1973 年,美国 Robruck 等确定硒是谷胱甘肽氧化酶(GPX)的辅助因子,它和维生素质E 一道能防止不饱和脂肪氧化生成有害的氧化物。
这种抗氧化功能具有清除生物机体的自由基作用。
如果缺硒,机体内的某些代谢过程受阻,会致使大量自由基积累而引发的各种疾病。
近年来,随着对硒的深入研究,硒的存在形式、机体内的代谢过程、硒的生物功能及缺乏及其中毒以及硒的生物利用率逐渐得以认识。
1 硒的存在形式硒的存在形式多样,可以以Se2+的硒化物形式存在,也可以以Se4+(亚硒酸盐)或(硒酸盐)的形式存在。
据 Combs 报道,动物营养中重要的硒化物主要有 4 种,它们是硒化物(如硒蛋氨酸)、元素硒(红硒)、亚硒酸盐(如亚硒酸钠)和硒酸盐(硒酸钠)。
目前凡特施特生产的健乐保亚硒酸钠属于亚硒酸盐形式。
2 硒的吸收代谢动物对硒的吸收是在十二指肠中进行。
目前用于补充硒源的物质主要分为两类:无机硒和有机硒。
研究表明无机硒(亚硒酸钠)到达小肠后,若未发生生物化学变化,很容易被小肠吸收。
红细胞摄入吸收后的亚硒酸离子,然后被还原成有用的硒化物形式,与血浆蛋白结合后运载至肝脏,成为有机硒中的一部分供硒蛋白的合成。
当无机硒进入小肠前已通过某一方式还原为不溶性或不易被吸收硒化物时,这种形式的硒并不被小肠吸收而直接从粪便中排出。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硒是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是人类获取硒的重要来源,其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直接影响到硒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人体对硒的摄入量。
研究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和农作物的硒生物强化对于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主要通过根系进行。
硒通过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然后转运到各个组织器官。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硒的吸收转运蛋白。
硒转运蛋白家族包括硒硫蛋白家族、硒硫蛋白P家族和硒硫蛋白R家族等。
这些蛋白负责硒的吸收、转运和代谢,并参与硒在植物中的分布和积累。
硒的代谢途径主要有硒胱氨酸途径和硒甲硫氨酸途径,其中硒胱氨酸途径是硒在植物中的主要代谢途径。
农作物的硒生物强化是指通过调控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使其积累更多的硒。
硒生物强化是提高食物硒含量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硒含量较低的农作物。
研究表明,钙、硒、硼、锌、铁等营养元素对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有重要影响。
合理施用这些营养元素可以提高植物对硒的吸收能力。
适宜外界环境条件对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也有重要影响。
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植物对硒的吸收和积累。
研究发现,施用硒肥、调整土壤pH值和改良土壤结构等方法也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
主要农作物的硒生物强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稻、小麦、玉米、花生和蔬菜等作物上。
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农作物对硒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有些品种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引入这些品种来提高农作物的硒含量。
已经有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造植物,使其对硒的吸收能力大幅提高,从而增加了农作物的硒含量。
这些研究为农作物的硒生物强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
植物吸收和转化硒的研究进展
山地 农 业 生物 学报
3 2 ( 3 ) : 2 7 0~ 2 7 5 , 2 0 1 3
J o u r n a l o f Mo u n t a i n A 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 B i o l o g y
・
文 献 综 述
・
植 物 吸收 和 转 化 硒 的研 究 进 展
Th e Ad v a n c e i n t h e Up t a k e a n d Tr a n s f o r ma i t o n o f S e l e n i u m o f P l a n t s
Z H A N G H u a — h u a , K A N G Y u 扣n ’ ( C o l l o g e o fA g r o n o m y a n d B i o t e c h ol n o g y ,C h i n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微量元 素 。世 界 各 地 普 遍 缺 硒 , 而我 国 7 2 % 的
地 区缺硒 。缺硒 被 认 为是 导 致许 多 严 重疾 病 的
重要 原 因 , 如克 山病 和 大 骨病 等 , 同时 硒还 具 有 预 防癌症 、 心血管疾病 、 病毒感染 , 提 高免 疫 力 等 作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1. 引言1.1 硒的重要性硒是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
硒在人体中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参与甲状腺功能等。
缺乏硒会导致多种疾病,如克山病、心肌病等。
摄入适量的硒对保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硒的重要性不仅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以及硒在主要农作物中的含量状况和生物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2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人类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体无法合成硒,只能通过膳食摄入。
植物是硒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至关重要。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环境对其吸收硒的能力有重要影响。
土壤中硒的形态、含量以及pH值等因素都会影响植物对硒的吸收效率。
植物自身的生长状态和生理特性也会影响其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
研究表明,一些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较强,如小麦、大蒜等。
而有些作物则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生物强化等技术手段来增加其硒含量。
通过研究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可以为提高农作物硒含量提供重要依据。
2. 正文2.1 硒在主要农作物中的含量状况硒是一种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于植物生长发育也有重要作用。
研究硒在主要农作物中的含量状况对于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的主要农作物中,硒的含量差异很大。
以水稻为例,硒在不同地区和土壤类型下的含量会有较大差异。
一些研究发现,在硒缺乏的环境中种植的作物会出现硒含量偏低的情况,而通过硒生物强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作物的硒含量。
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中,硒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
一些研究表明,在富硒土壤中种植的作物往往硒含量较高,而在贫硒土壤中种植的作物硒含量较低。
如何有效提高贫硒土壤中作物的硒含量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之一。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曾静,罗海吉(第一军医大学热卫系军队卫生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515)摘要:硒是一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矿物质,在生物体内,尤其是人体内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免疫功能,通过对硒营养状态的评价,对大多数人而言,适量补充硒的摄入量对维持身体健康,防治某些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微量元素;硒;免疫;营养中图分类号:O613.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5320(2003)02-0052-05微量元素是相对宏观元素而言的,它虽然只占人体重量的0.05%,但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微量元素的缺乏会导致多种疾病。
硒有多种免疫与生物学功能,尤其是它的预防心血管病、抗肿瘤、对抗病毒性疾病以及抗衰老等的作用问题,近年来特别引起人们的关注。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硒对人体的营养作用以及补硒对某些疾病的防治作用显得愈发重要。
1. 硒的存在形式硒在生物体内主要以有机硒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含硒氨基酸,另一类是含硒蛋白质。
硒代氨基酸最主要的是硒代胱氨酸(Se-Cys)和硒代蛋氨酸(Se-Met),含硒蛋白质中最主要的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Se以两种形式存在于蛋白质中,一种是可以离解的因子存在,在哺乳动物中硒是以共价键形式存在[1]。
Se-Met在蛋白质中可代替蛋氨酸的存在,而Se-Cys只在蛋白质的特定位点发挥特殊的功能,主要是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2.硒的生物学功能硒代半胱氨酸是多种酶辅基的必需成分,特别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在对抗体内有氧代谢过程中所产生过氧化氢对细胞的破坏作用时硒必不可少。
硒是GSH-Px的重要组分,每个酶分子含有4个硒原子。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是抗过氧化物的重要酶,其主要功能是阻止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的形成。
可见,硒最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成分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变成氧化型谷胱甘肽,使有毒的过氧化物变成无毒的羟基化物。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硒是一种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在人体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由于土壤中硒的含量相对较低,并且硒的生物利用率较低,很难通过单纯的进食来满足人体对硒的需求。
通过农作物硒的生物强化,可以提高硒的摄入量,从而维持人体健康。
本文将简要介绍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并综述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主要发生在根部。
土壤中的硒以硒酸盐、亚硒酸盐和有机硒的形式存在。
植物通过根系对硒盐的主动吸收和有机硒的被动吸收来摄取土壤中的硒。
硒进入植物体内后,主要以硒酸盐或硒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部分经过转运进入细胞质溶胶液,再进一步转运到叶片和籽粒中。
农作物对硒的生物强化是通过种子处理、土壤施硒或浸种来实现的。
种子处理是将硒化合物加入种子处理剂中,在种子表面形成硒层,提高种子的硒含量。
土壤施硒是通过在土壤中添加硒化合物,促进植物对硒的吸收和积累。
浸种是将硒化合物浸泡在水中,然后将种子浸泡在硒溶液中进行种植。
这些方法都能有效增加农作物中硒的含量,从而实现硒的生物强化。
在主要农作物中,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是进行硒生物强化研究比较多的作物。
研究表明,不同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存在差异。
小麦和水稻对硒吸收利用能力较强,可以在土壤中富集较高的硒含量。
而大豆和玉米对硒的吸收能力较低,需要通过土壤施硒或种子处理等方式来进行硒生物强化。
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硒化合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对硒化合物的吸收转运机制、硒生物强化的影响因素以及硒生物强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
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硒处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生长发育和产量。
但是过量的硒处理会导致植物中的硒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农作物硒生物强化是当前硒研究的热点领域。
通过研究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可以提高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进而增加农作物中硒的含量,满足人体对硒的需求。
硒对植物生长作用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673-887X (2020)04-0060-03硒对植物生长作用的研究进展索艳敏,昝丽霞,王超(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汉中723000)摘要植物性食物是动物和人体吸收主要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
在食物链中,植物吸收环境中的硒,在经过自身的光合作用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硒,然后通过食物链传递的方式最终为人体所吸收和利用,这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人体硒摄入的途径。
文章综述了目前植物对硒转化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为培育含硒植物,改善动物及人体缺硒状况,进而解决缺硒地区人体健康问题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硒;光合作用;抗氧化中图分类号S 143.7文献标志码Adoi :10.3969/j .i ssn.1673-887X.2020.04.026收稿日期2020-03-13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特色产业创新链(2016Z Y -FP-01-05)。
作者简介索艳敏(1995-),女,陕西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学。
通讯作者昝丽霞,E-m ai l :zanl x@ 。
硒元素是存在于地壳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具有双重的微生物氧化性质[1-2]。
1817年,瑞典化学外科医师JonsJ acobBer zel i us 首次发现了硒(Se )[3]。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测量人体中每日所需要的硒含量为50~400μg /d [4]。
人体内如果长时间缺硒,就可能促使克山病、大骨节综合病及急性白肌病等[5]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而摄食过量也会引起一些问题,如慢性脱发、神经系统慢性疾病、皮肤组织病变等,严重者还有可能导致患者直接死亡。
硒对促进生物体各种正常的生命代谢活动,如在人体内合成元素硒血红蛋白、生命体的正常抗氧化代谢过程、调节体内正常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维持体内正常自身免疫系统[6]等各种正常代谢过程均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1土壤硒形态对植物吸收的影响土壤硒元素是一种稀有而且分散的硒元素,在自然界中常常被作为一种伴生的硒矿而大量产出,在自然界中不均衡分布[7]。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一、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硒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硒酸盐和亚硒酸盐的形式存在,这些形式的硒在土壤中非常容易被植物吸收。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需要通过硒的吸收、转运和富集过程来完成。
目前,对于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 硒的吸收植物体内对硒的吸收主要通过硒代硫氨酸途径完成。
硒代硫氨酸是植物体内主要的硒吸收形式,它通过硒膜内途径和硒膜外途径两种方式被植物吸收。
硒膜内途径主要是通过植物根系中的硒通道蛋白(SeT)来实现,硒通道蛋白能够促进硒代硫氨酸的进入细胞内。
而硒膜外途径则是通过细胞膜上的硒通道蛋白(Lsi1)来实现,Lsi1能够促进硒代硫氨酸的跨膜转运。
这两种途径共同作用,使植物能够高效地吸收和利用硒。
2. 硒的转运植物体内的硒主要是以硒代硫氨酸和硒氨酸的形式存在,它们能够通过硒转运蛋白在植物体内进行转运。
硒转运蛋白主要包括硒载体蛋白和硒螯合蛋白两类,它们能够在植物体内通过主动运输和膜蛋白通道的方式来促进硒的转运。
这些转运蛋白能够帮助硒在植物体内进行定位和分布,从而提高植物对硒的利用效率。
3. 硒的富集植物对硒的富集主要是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和植物体内运输过程来实现的。
一些植物能够将硒富集到自身的根系中,这主要是通过根系吸附和根系渗透的方式来完成的。
而在植物体内,硒富集则是通过硒富集蛋白(SeBP)和硒蓄积蛋白(SeHP)来实现的,这两类蛋白能够促进硒在植物体内的富集和存储。
二、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随着对硒的认识不断深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增加,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农作物中硒的含量。
如何提高农作物中的硒含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近年来,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硒生物强化的途径硒生物强化的途径主要包括通过土壤和营养液添加硒、利用富硒菌生物强化、通过硒肥施用和利用硒肥料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也是一种独特的抗氧化剂。
然而,人体不能自主合成硒,只能通过食物摄入。
因此,应用生物强化技术提高食物中的硒含量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主要根据文献综述,对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一、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1. 硒在土壤中的形态土壤中的硒存在多种形态,主要有无机硒和有机硒。
无机硒包括硒酸盐、硒化物和元素硒等,其中硒酸盐是植物吸收利用的主要形态。
而有机硒主要指硒代谷氨酸,它是一种具有生物可利用性的有机硒形态。
植物在吸收利用硒的过程中,一般通过根部吸收硒酸盐,然后在体内还原成元素硒或硒代谷氨酸,并向地上部输送。
硒在植物体内主要与类胡萝卜素、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分子结合形成有机硒,也可以以元素硒的形式存在。
不同植物对硒吸收利用的能力有所不同,其中小麦、大豆、玉米和甜菜等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较强。
1. 硒肥料施用硒肥料施用是最常见的农作物硒生物强化方法之一,一般将硒肥料直接施入土壤中,通过植物的根部吸收,进而提高硒的吸收利用率。
目前硒肥料的种类主要包括硒酸盐、硒亚麻酸钠等,同时,硒肥的施用方式也在不断探索和优化。
2. 水培技术水培技术是在不用土壤、以水为介质的条件下进行植物栽培的方法,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作物硒生物强化技术。
通过加入适量的硒源和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素,使得植物在水中生长时吸收利用硒的效率较高。
水培技术的优点是节约水资源,减少土地污染,同时也方便控制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状态。
3. 生物质基原料施用生物质基原料施用是指将硒肥料添加到生物质基质中,通过植物根系吸收,进而提高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效率。
在农作物生物质基质中施用硒肥料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改善土壤质量,同时还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物质基原料施用对植物硒生物强化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目前农作物硒生物强化技术已有多种方法,并且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硒作为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硒是一种必需的元素,对生物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效。
它在植物生长发育、抗氧化、抗病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硒的摄入量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缺硒或者过量摄入都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因此,研究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以及硒在主要农作物中的生物强化机制,对于提高主要农作物的品质,满足人们对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硒生物强化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主要农作物的生产中,其通过促进植物对硒元素的吸收利用,提高了主要农作物中硒的含量,从而增加了农产品的营养价值。
然而,在硒生物强化研究领域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硒的吸收利用机制尚不清楚、硒生物强化技术在不同农作物中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等。
因此,加深对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以及硒生物强化技术的研究,对于推动硒生物强化领域的发展,提高主要农作物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机制,从而为提高主要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植物对硒的吸收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效率,从而达到硒生物强化的目的。
通过了解硒在主要农作物中的生物强化机制,可以为农业生产中的硒添加方法提供参考,提高农作物中硒的含量和生物利用率。
研究硒对主要农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可以全面评估硒生物强化技术对农作物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最终,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揭示硒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不足和方向,为未来硒生物强化研究和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指导建议。
1.3 研究意义硒是人体和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对健康有重要作用。
然而,全球范围内有着硒缺乏疾病的问题,如克什米尔病和硒缺乏性心肌病等。
因此,通过硒生物强化技术提高主要农作物中的硒含量,可以有效预防人类和动物的硒缺乏病症。
此外,近年来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高硒农产品因其对健康的积极作用而备受关注。
硒的发现及应用的研究历程
硒是1817年内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T.J.Berzelius)发现的。
根据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Selene一词取名为Selenium,后来汉文中将其译为硒。
硒在地壳中的含量仅为7×10-5%,主要以某些重金属元素的硒化物形式存在。
硒的性质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
硒是一种较为珍稀的微量元素。
硒又分为有机硒和无机硒两种,无机硒有较大的毒性,且不易被吸收,不适合人和动物使用。
日本政府明令禁止在所有动物饲料中使用亚硒酸钠等无机硒。
开始人们对硒的毒性研究较多,对于硒的营养作用直到五十年代才正式确定。
1950年发现低浓度的硒能防止实验动物的肝坏死,减少各种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病症.世界不同地区都报导了用硒化物治疗家畜疾病的病例,这就促进了人们对硒化物用于医疗方面的研究.50年代美国的一位科学家发现硒对雏鸡的渗出性素质有预防作用。
此后世界上许多研究和试验也不断证明动物缺硒会导致白肌病、肝坏死、胰腺萎缩和流产等。
各国学者的研究都表明:硒对人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它直接参加酶的代谢,缺硒可引起许多营养缺乏病的发生,导致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提高.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微量元素最主要的就是硒。
中国学者对克山病的研究结果在这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学者的研究又证实,硒和维生素E共用可以抗癌,可以对抗Pb、Hg、Cd、Ta的毒性;硒化物的防辐射性远高于硫化物。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世界确认:硒是人类和动物生命中必需的微量元素。
从而,硒受到了重视。
对人体来说,它不能自制但又必不可少。
世界卫生组织还证实,补硒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高发,到了80年代,我国科学家经系统研究发现,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在内的40多种疾病都与病人缺硒有关,进一步证明了硒与人体的健康有直接的关系。
近二十年来人们开展了硒对人体作用的研究,逐渐认识到微量硒对生命过程的重大作用。
目前,硒己成为一一种多功能营养品,起到抗癌;保护心脏;防止克山病、大骨节病、肝病;延缓衰老;解除重金属毒性等奇特作用。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研究进展。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接着在详细讨论了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现状、硒生物强化方法与效果、影响因素以及硒在农作物中的生物有效性。
最后在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及硒生物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硒的吸收利用及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深入研究,有望为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营养水平,保障人类健康作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植物、硒、吸收利用、农作物、生物强化、研究进展、影响因素、生物有效性、农业生产、应用前景、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硒是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
全球范围内存在着硒缺乏的现象,导致许多地区的土壤和作物中硒含量低下,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作物中硒的含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虽然人们已经通过无机硒肥料的施用来增加作物硒含量,但是其效果并不显著,且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
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利用植物吸收利用硒的机制,通过生物强化的方式提高作物硒含量,以解决硒缺乏的问题。
通过对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吸收和转运硒的途径,为提高作物硒含量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探讨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现状,分析硒生物强化方法与效果,探讨硒生物强化的影响因素,最终展望硒生物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指导;了解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现状,掌握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为未来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探讨硒生物强化方法与效果,分析不同强化方法对农作物硒含量的影响,为选择最有效的强化途径提供参考;研究硒生物强化的影响因素,明确影响硒生物强化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优化强化技术提供依据;探讨硒在农作物中的生物有效性,从分子机制级别探讨硒的功能和作用,为进一步挖掘硒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植物硒研究进展
中被还原为 + 4价 , 而转化为有 机硒化合 物 , 分配 进 再
到植物 的其他组 织 ; 而亚 硒酸盐 需要 消耗一定 的代 谢
能量 , 转化为有机硒化合物后 , 部分转运到地上 部枝 小
叶中去 , 大部分 留在根部 j 。
2 硒在植物中的赋存 状态
在植物体 内己检测到 了 G H—P S x的活性 , 主要功
能是催化过氧化 物分解 , 阻断 脂质过 氧化 连锁反 应和 清除某些有机氢 过氧化 物 , 保护 膜结 构和 功能 的完整 性 。吴永尧等通 过水 稻培 养液加 硒研 究证 实 , 定范 一
硒在植物体 内能以多种化合 物的形式存在 。按照 硒 的化学形态可分为无机 态和有机 态。总的看来植 物
硒 代胱硫 醚 H O C ( H ) H sc 2 H N 2C O O C H N 2 C 2eH C ( H ) O H
二 甲基 硒 C C 3 H3e H S 二 甲基 二硒 C SC H3ee H3 S
另外 , 植物吸收两种价态硒的能力也各不相 同, 在 供应 等量硒 时 , 物 吸收硒酸盐 的能力 是 吸收亚硒 酸 植 盐的 2 5 0~ 0倍 l, 。同时它们 在植 物体 内的 转运 方 _ 1 式及 过程也互 不相 同 , 酸盐在 植物 中输 送 时成分 不 硒 会发生变化 , 可部分地在木质部被动地转运 , 在植 物叶
一
植物体 内的硒 主要是通过根 系从土壤 中吸收进人 的, 不同形式 的硒化合 物为植 物根部 不 同的活性 位点 所吸收。植物 吸收的硒 主要是 + 4和 + 6两种价 态 , 植 物吸收这两种硒 的模式并 不相 同。植 物对 + 6价 硒 的 吸收需要能量 , 细胞可 以释放能量加速吸 收 , 一个主 是 动 吸收过程 ; 而对 + 4价硒 的吸收是 不 需要能量 的 , 是
植物硒形态分析的研究综述
环境生态huan jing sheng tai221植物硒形态分析的研究综述◎宋怡红 郭博涵 朱盛琦 隋佳依摘要:硒是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类和动物摄入的硒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植物体。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植物硒形态分析方面有关文献,得出植物体中硒主要以有机硒形式存在,提取植物硒形态最有效的方法是超声微波结合酶提取法,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联用是有效分离检测植物硒形态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硒;形态分析;植物;综述硒元素作为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1],人体无法合成,须从外界摄取。
而硒具有的抗氧化作用,可破坏细胞自由基产生的过氧化物和过氧化氢[2]。
硒对肿瘤、癌症等具有预防和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且能有效缓解人体内汞、镉等元素的毒性作用。
硒对钼、铬等元素也有拮抗作用。
人体长期缺硒会导致克山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硒是人体健康决定性的元素,近年来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被誉为21世纪最具营养性的元素。
当前已发表了多篇硒分析的综述,分析化学研究范畴已深入到生命科学范畴,使用各种联用技术分析硒,进一步探明硒在生物化学中的行为,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植物硒分析研究予以综述。
一、样品的消化样品的消化是测定硒的必要预处理步骤,消化的关键是保证样品中的硒转化为适合测定的形式,并严格注意防止硒的损失。
常用的方法有低温灰化法、密闭系统燃烧法、湿法消解法等。
目前最有前途的样品预处理技术有加速溶剂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萃取和微波消解[3]。
其中,微波消解技术以其快速、自动化、安全、试剂消耗少、实验室污染少、空白值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总硒的测定目前,样品中硒的检测范围已逐渐从痕量发展到痕量和超痕量,需要探索从经典方法到灵敏度和准确度更高的新方法的测定方法。
这些研究正成为硒分析测定的主要发展方向。
常用的硒分析方法有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中子活化法、气相色谱法、电化学法和原子光谱法。
微量元素硒在园艺植物中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硒在园艺植物中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作者:殷永刚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4年第05期摘要微量元素硒对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作用,将其进行归纳,其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促进园艺植物的抗氧化作用,提高园艺植物对环境威胁的抗性以及加速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等。
正因如此,将具体阐述硒在园艺植物中的生理功能的研究以及未来展望。
关键词微量元素;硒;园艺植物;生理功能中图分类号:S60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5-0-02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硒的研究越来越深,经过研究,人们加深了对硒的认识,了解到硒是一种微量元素,它对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增加硒元素在园艺植物中的含量,使浓度达到一定要求,发挥其在人体中的作用,增强人的抵抗力。
硒在园艺植物中的生理功能对植物的影响颇大,如它会影响植物的产量、抗氧化性和生长发育等。
因此,研究微量元素硒在园艺植物中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阐述了硒在园艺植物中的生理功能的研究以及未来展望。
1 研究概况食物中的硒浓度可能会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旦其浓度不合理,很有可能会降低人体的抵抗力,也可能会导致的某些疾病,这引起了卫生学家和营养学家的高度重视,他们也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而且研究力度越来越大。
了解硒在园艺植物中的生理功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结合国内外的探索和研究,归纳了硒在园艺植物中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促进园艺植物的抗氧化作用,提高园艺植物对环境威胁的抗性以及加速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等。
1.1 促进园艺植物的抗氧化作用GSH-Px的组成部分是硒在园艺植物中最重要的生理功能。
园艺植物的氧化还原反应需要GSH-Px的参与,在园艺植物的GSH-Px活性得到提高的情况下,就能很快地清除自由基,使园艺植物得到更好地保护[1]。
不过,在园艺植物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硒的浓度不可过低也不可过高,不然,就不能发挥其原有的作用,导致园艺植物受到损伤。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一直是植物营养生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硒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而植物是人类获取硒元素的重要来源。
研究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和提高农作物硒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以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研究进展。
一、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植物对硒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系进行,硒进入植物体内后先被还原为亚硒酸,再进入硒氨酸和甲硒酸的代谢途径。
硒氨酸和甲硒酸是植物体内最主要的有机硒物质,它们可以被转化为硒蛋白等有机硒化合物。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与硒在土壤中的形态密切相关,不同形态的硒对植物的吸收利用具有不同的影响。
在土壤中,硒主要以无机硒形态(如亚硒酸盐、硒酸盐)和有机硒形态(如硒蛋白)存在。
研究表明,硒的形态对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有显著影响。
合理利用硒肥、调整土壤pH值以及加强土壤有机质的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率。
二、硒生物强化技术及其应用硒生物强化是指通过给植物施用硒元素,提高植物体内硒含量的一种技术。
目前,硒生物强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主要农作物的生产中。
大豆、小麦、水稻等农作物都被用于进行硒生物强化研究。
研究表明,适当的硒生物强化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硒含量,从而增加人体对硒的摄入量,达到健康保健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植物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硒生物强化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利用转基因技术和育种技术,研究人员成功培育出了一系列富硒农作物品种。
这些品种在高硒地区的种植中,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硒含量,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硒营养来源。
利用微生物和植物共生体系,也可以实现对植物的硒生物强化,提高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效率。
这为硒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及主要农作物的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日益深入,为我国硒资源丰富地区的农作物生产和硒营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植物是硒元素的重要吸收利用者和富集者,硒在植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和生化作用。
硒是一种微量元素,它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逆性和产量。
硒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衰老、抗肿瘤等多种保健作用。
通过提高农作物硒含量,可以增加食物硒含量,提高人体的硒摄入量,从而改善人体健康。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主要通过硒根吸收和转运进入细胞内。
硒可以以阳离子Se4+和SeO3-等形式在根系中被植物吸收。
植物根系还有特殊的离子转运体和分子转运体,能够通过不同的通道和载体转运硒到茎、叶等部位。
在细胞内,硒可以形成Se-gsh的形式储存,并参与硒代谢。
植物体内的硒还可以形成硒氨基酸等有机硒化合物,这些硒化合物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重要作用。
农作物硒生物强化是通过利用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和富集能力,通过给予植物适量的硒供给,使农作物富集和提高硒含量。
当前,研究者们主要通过两种方法进行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硒肥供给和硒酵母处理。
硒肥供给是利用肥料将硒供给给植物,以提高农作物的硒含量。
研究表明,施用适量的硒肥料,可以显著增加农作物硒含量,且对植物生长和产量影响不大。
硒肥供给的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施肥和叶面施肥两种。
土壤施肥是将硒肥料均匀撒在土壤上,使硒通过土壤水分和根系吸收进入植物。
叶面施肥则是将硒肥料溶液喷洒在植物叶面,使植物通过叶片吸收利用硒。
硒酵母处理则是将硒酵母添加到农作物生长环境中,或喂养动物食用硒酵母,通过植物或动物内部代谢将硒转移到农作物中。
研究表明,农作物通过吸收和代谢硒酵母,可以显著提高硒含量,且硒在植物体内以有机形态存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硒酵母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硒含量,还能够增加植物的营养品质和抗氧化能力。
目前的研究进展表明,农作物硒生物强化是提高食物硒含量、改善人体硒摄入量和健康的有效方法。
目前对于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硒肥料用量和施用方法的优化、硒酵母添加的选择和处理方法的改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中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朱金霞1,周文生2,郭生虎1*(1.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宁夏银川750002;2.宁夏地质调查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 微量元素硒不仅是人和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乏的元素。
植物体内的硒主要以硒蛋白、硒多糖、硒核酸等多种有机硒形态存在。
对植物中硒的分布规律、赋存形式及主要生物态有机硒的分离纯化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为植物中有机硒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有机硒;硒蛋白;硒多糖;硒核酸;分离纯化中图分类号 S 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13-05844-02Adv ances o f Studies on Microelem ent Selenium in Plants ZHU Jin xia et a l (Agricul tu ral Biotechn ology C enter,Ningxia Acad emy of Agricultu re an d Forestry Sciences,Yinch uan,Ningxia 750002)Abstract Seleni um is not on ly a kind of essential nutrient elemen t for h uman being and animals,b ut it is also in dispensable in plant growth.In pl an ts,the forms of seleniu m are m an y kinds of organic seleniu m,i nclu ding selenium protein,seleniu m amylose and seleniu m nucleic acid and s o on.The dis tri b ution la ws,occurrence forms an d th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main organic seleni um in plan tswere revie wed,which provided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organic seleniu m in plan ts.Key w ords Organic seleniu m;Selenium protei n;Seleni um amyl ose;Selenium nucleic acid ;Separation and pu rification基金项目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Z0859,NZ0763)。
作者简介 朱金霞(1977-),女,宁夏中宁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植物中活性成分分离纯化及检测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09 02 16微量元素硒具有防癌、抗癌、抗氧化、拮抗重金属、抗逆境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缺硒会引起克山病、大骨病等40多种疾病,补充硒则可以防治缺硒病。
大量科学实践已经证明,有机硒,特别是生物态有机硒,毒性小,有利于人体吸收[1-7]。
我国有72%的地区处于低硒区[8],在这些地区人们利用土壤施硒或叶面喷施硒酸盐也生产出了富硒茶、富硒大蒜、富硒枸杞等产品,为缺硒地区人民补硒作出了重要贡献。
植物体内硒与有机硒的生物活性的研究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并且得到广泛的研究,现在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笔者对植物体内硒的分布规律、硒的赋存形态及分离纯化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植物中含硒活性物质的深入研究和深加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1 植物硒的分布规律硒为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由于土壤和水中的硒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使得植物中硒的含量存在着地区性差异。
湖北恩施州是我国最大也是世界罕见的高硒区,区内含硒量比一般地区高出数十倍乃至数百倍,该地区一些常见的植物大蒜、魔芋、板党、南瓜等的硒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同种植物。
处于同一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各种植物硒的含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十字花科、禾本科植物富集硒的能力比蔬菜水果要强[9-10]。
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及不同生长发育期,其含硒量也有所不同,但趋向于分布在植株生长旺盛的器官[11-12]。
落花生成熟收获后,硒含量分布为果仁>果壳>茎>叶[11];香蒲中硒元素分布规律为须根>根茎>叶[12]。
2 植物体内硒的赋存形式高等植物体内硒以无机硒和有机硒两种形态存在[13-14]。
一般来说,植物体内无机硒含量较少,占总硒的8%左右(茶叶),主要以Se( )形态出现;生物态有机硒以硒蛋白质、硒多糖、硒核酸、硒代氨基酸、含硒多肽、含硒R NA 、各种甲基硒化物、硒果胶、硒多酚、硒黄酮及含硒类胡萝卜素等形式存在,占总硒的80%以上,其中又以硒蛋白为主。
2.1 硒蛋白 普遍认为硒蛋白复合物是硒在有机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
硒蛋白是硒以硒半胱氨酸(Sec)形式参入形成的蛋白质。
Se c 作为参入蛋白质的第21种氨基酸,由硒蛋白mRN A 上的UG A 编码。
在原核生物中,Sec 参入硒蛋白的相关因子及其参入机制已基本阐明,Sec 在SEL A 、SELB 、SELC 、SELD 及Se c 插入序列(SECIS)等的共同作用下参入到蛋白质中。
在真核生物中,Sec 参入硒蛋白的可能途径是:Ser tRN A[Ser]Sec 通过磷酸丝氨酰 t R NA[Se r]Sec 最终转变为Sec t R NA[Ser]Sec,并在延伸因子及相关蛋白质因子的作用下参入到硒蛋白中。
硒蛋白的合成在翻译前水平、mRN A 水平、供硒水平等都受到相应的调控[15]。
郭静成等也已证实,植物体中含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 x)[16]。
硒蛋白是植物体内含量最高的一类大分子化合物,在富硒茶叶中,硒蛋白占有机硒的80.0%左右[8];在富硒枸杞中,硒蛋白占有机硒的79.4%[17];在番茄中,硒蛋白占有机硒的90.9%[18];在富硒大蒜中,硒蛋白占有机硒的18.2%[19];在玄参中,硒蛋白占总硒的58.7%[20];在富硒大豆中,硒蛋白占总硒的62.9%[21]。
2.2 硒多糖 根据单糖的成分不同,天然硒多糖可分为单一聚糖和杂聚糖。
尚德静等从灵芝加硒培养的菌丝得到了2种灵芝硒多糖,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硒取代了灵芝多糖中 OCH 3上的 OC H 3与O 以双键的形式结合,形成了O Se O 结构[22]。
天然硒多糖一般存在于植物或微生物中,但含量较低,即使在高硒地区的富硒植物或微生物中,硒多糖中的硒含量也相对较低。
硒多糖的普遍制备方法是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将无机硒添加到真菌、藻类等的培养基中,通过真菌、藻类等的生长代谢,对硒进行富集和生物转化来获得硒多糖。
其中,成功获得的人工富集的硒多糖和天然硒多糖有灵芝硒多糖[23]、大蒜硒多糖[19]和螺旋藻硒多糖[24]等。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纸上层析分析硒多糖的水解产物得知,大蒜硒多糖是一种甘露聚糖,可能是以硒酸酯存在。
从富硒螺旋藻中分离到的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都结合有硒,推测可能硒与藻体表面多糖分子形成硒酸酯,胞外多糖含硒量大多是因为胞外的氧化环境可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 i Agri.Sci.2009,37(13):5844-5845 责任编辑 孙红忠 责任校对 张士敏能使多糖-金属离子-亚硒酸根离子易于形成配合物[25];而胞内的还原环境不利于多糖与硒结合,故胞内多糖结合硒的能力很弱。
2.3 硒核酸 在对植物无机硒的生物有机化研究中发现,核酸中有硒存在。
左银虎研究表明,宁夏富硒枸杞中含有很小比例的Se R NA[17]。
研究表明,硒和硫、氧同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主族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硒可取代硫形成硒代化合物。
植物中发现的Se RN A确切形式都是t R NA,结构为5 甲胺基 2 硒代尿嘧啶[26]。
但还未发现D NA或R NA直接键合的硒,含硒核酸中还有许多要探索的问题,例如硒的结合形式、硒的含量及生物学意义等。
3 植物中有机硒的分离纯化方法3.1 硒蛋白 通常采用有机或无机溶剂混合物为提取液,超声波或机械振摇提取生物样品中硒化物。
不同硒蛋白,分离手段不同。
依据离子特性不同,可用离子交换色谱、离子对色谱及电泳等方法进行分离;依据蛋白吸附性能不同可用薄层色谱、纸色谱及亲和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依据粒子大小,可用凝胶过滤色谱进行分离。
杜明等通过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排阻层析等方法,从富硒灵芝中获得了一种新的含硒蛋白,命名为Se GL P,并研究了此蛋白的性质、抗氧化活性与其硒含量间的关系[27]。
结果表明,此蛋白的分子量为36600,分子中约含19.8%的糖链,N端的氨基酸残基序列为DI NG GG A TL PQK L YL TP DV L,属于D IN G蛋白家族;硒含量为4.87mg/g,具有较高的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活性。
研究发现,Se G L P 的抗氧化活性的提高与其中硒含量的提高相关。
3.2 硒多糖 硒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是参照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进行的,利用多糖易溶于热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进行提取的,目前主要有热水提法、碱溶法、超声波法和酶法等。
水提法时间长且效率低,碱溶法易破坏多糖的立体结构及活性,现在大多采用2种或3种以上方法相结合提取。
硒多糖的纯度分析可采用凝胶柱层析、高压电泳、高压液相色谱、超速离心和旋光度等方法。
为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需要综合2种以上方法的测定结果确定其纯度。
尚德静等还对纯化的灵芝硒多糖和灵芝多糖进行结构分析,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灵芝硒多糖和灵芝多糖的单糖组成是相同的[22,28]。
这说明灵芝加硒培养未改变灵芝多糖的组成,只是改变了其中单糖的数量。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灵芝硒多糖与灵芝多糖一样均是由糖苷键连接的吡喃多糖。
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证明,硒在多糖内是以O Se O的形式结合,是硒取代了灵芝多糖中甲氧基上的CH3,与O以双键的形式结合,从而形成硒氧双键O Se O结构,首次提出了硒进入灵芝多糖的分子机理。
3.3 硒核酸 含硒核酸的分离纯化方法与普通核酸相同,但是含硒核糖核酸在生物体内通常含量很低又不稳定,因此分离纯化难度很大。
通常提取硒核酸的方法是从生物体中提取粗核糖核酸,并用荧光法等检验此核糖核酸是否含硒,以确定硒核酸是否存在,继而用反相柱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亲和色谱和电泳法作进一步的分离纯化。
4 小结硒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食物中的有机硒容易被人体吸收,并能降低癌的发病率,改善心脏病人状况,有益于整个身体机能的改进[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