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组织行为学第三讲知觉和归因
第3讲: 组织中的知觉
![第3讲: 组织中的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0b6c3718a300a6c30c229f0d.png)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自我投射效应(以己度人) •晕轮效应 •刻板印象 •“皮格马利翁”效应
33
选择性知觉
选择性知觉又称为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保护
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它比较容易注意 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 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对客观事物只反映对自己“有用”的那一部 分。
晕轮效应的研究结果
照片上的人有无魅力 无魅力者 56.31 0.37 1.70 3.91 5.28 8.83 1.52 中等者 62.42 0.71 2.02 4.55 6.34 11.60 1.82 有魅力者 65.39 1.70 2.25 3.54 6.37 11.60 2.17
个
人 特 点
人格的社会合意性 婚姻状况 职业状况 做父母的能力 社会和职业上的幸福 总的幸福 结婚的可能性
人际关系知觉
人际关系知觉指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
知,包括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他人与他人的 关系两方面。 人际沟通:指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主 要通过言语、辅助言语(语气词、语调等)、 表情、手势、体态以及人际距离等来表示。
19
角色知觉与角色行为
对一个人(包括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职业、 职务和承担的责任的认识以及对其相应行为表现的 评价。 角色知觉对行为的影响 准确的角色知觉是恰当角色行为的前提; 自我角色知觉是自主管理的基础; 对他人角色知觉是和谐交往的前提。 应注意的问题: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
31
印象管理的策略(琼斯和皮特曼 提出)
迎合:使自己看上去与别人类似。
自我促进:想让自己看上去是有能力的。 示范:形成一种品德高尚和正直的印象,有
时是为了使对象产生惭愧的感觉。目标是影 响他人的印象。 祈求(企求):宣扬自己的缺点,企图依赖 他人,寻求同情。
组织行为学知觉和归因
![组织行为学知觉和归因](https://img.taocdn.com/s3/m/8be9be4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1.png)
为原因的推测既不理性也不合理,从而导致人们的归因出现偏 差
与错误。常见的归因偏差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基本归因错误,
另一类是自我服务偏见。
基本归因错误是指尽管我们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有充分的 证
据证明是外部因素的影响,但还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
而
第29页/共37页
第四节、印象管理
一、印象管理的含义 二、影响印象管理的因素 三、印象管理策略
(三)社会知觉的种 根据知觉的对类象,社会知觉可以分为对他人知觉、
人际 知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等。
1)对他人知觉 指通过对他人外部特征的知觉从而 达到 认识他人内在心理状态的过程。
2)人际知觉 指的是对人与人相互关系的知觉,包 括对 自己与他人以及对他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3)角色知觉 指的是人们通过他人所表现出来的各 种行 为而对其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认知。一个完整的角色知 觉过 程包括角色期待、角色认知、角色行为和角色评价4个环
括、推理等思维活动。作为社会知觉对象的可 以是
个人,也可以是群体和社会,还可以是人际关 系;
个人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己。所涉及的除
了服
第13页/共37页
(二)社会知觉与知觉的关系
社会知觉是以一般的知觉为基础的,同时又包括了一般 知觉
中对人的知觉。社会知觉与知觉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知觉的对象是纯客观对象,即作为知觉对象的人 是自
第33页/共37页
本章小结
个体对环境刺激进行选择和组织,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 程称为
知觉。影响知觉选择的客观因素包括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活动 的程
度、重复程度、新颖性和熟悉性等,影响知觉选择的主观因素 包括
知觉者的个性、知识和经验、需要和动机。
第三章_组织行为学(个体行为基础_知觉与归因)
![第三章_组织行为学(个体行为基础_知觉与归因)](https://img.taocdn.com/s3/m/1a3f3b8fb90d6c85ec3ac6e8.png)
2)海林错觉:
海林错觉
错觉
海林错觉
3)奥伯逊错觉:
错觉
4)爱因斯坦错觉:
错觉
5)佐尔纳错觉:
错觉
6)Herman方格错觉:
错觉
7)谢泼德桌面:
(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罗杰·谢泼德创作)
错觉
8)几何中的错觉之谜:
错觉
社会知觉
社 会 知 觉 由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布 鲁 纳 (J.S.Bruner)于1947年首先提出来的。社 会知觉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它是知觉主 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影响着主体的心理 活动,调节着主体的社会行为。
社会错觉
♦ 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或哈罗效应,是 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 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 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
(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
(聪明、勤奋、坚定、冷酷、灵巧)
社会错觉
♦ 定型效应:也叫定势效应或刻板效应,是 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类知觉对象 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 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第一部分 个体行为
第一章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 组织中的个体差异 第三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四章 个体行为与组织的匹配 第五章 工作激励
第三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① 人的行为模式 ② 人的知觉 ③ 人的归因
人的行为模式
■ 华生的观点:
“刺激~反应”(S~R)
■ 托尔曼的观点:
刺激~心理加工~反应( S~O~R)
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整体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特征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改变时,
人的知觉结果仍然能够保持基本稳定,这就是知觉
组织行为学培训系之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培训系之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51483d59eef8c75fbfb356.png)
三、影响知觉的因素
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者(角度或出发点)
➢ 态度 ➢ 价值观 ➢ 动机 ➢ 需要 ➢ 兴趣 ➢ 经验 ➢ 期望 ➢ 个性特点
13
小资料:关注点 健身俱乐部销售业绩业绩较差
,各部门之间常见原因分析。(市场 部、会籍部、教练部、客服部)
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对象
(1)大小法则 (2)强度法则 (3)对比法则 (4)动感法则 (5)重复法则 (6)新颖法则
15
影响知觉的因素:情景
1. (1)时间(出现时机、持续时间) (2)工作环境(大会表扬) (3)社会环境(会籍顾问岗位评价)
22
22
1、首因效应:指最先的印象或第一 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
一般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若第一印象较好,对 今后人们对他的评价具有积极意义,即使后来表现 的差一点,会较容易得到人们的谅解,若印象不好, 很难改变!
23
23
讨论
• 俱乐部管理人员应保持什样的形象? • (店长、各主管和一般员工分别讨论)
• 他认为,在现实中,人们一般把成功 或失败作四种归因:一是个人努力程度大 小;二是个人能力大小,三是工作难度大 小,四是运气的好坏。
三个维度
内外因 稳定性
可控性
讨论
因素归类
内因 ------------------------------------------- 外因
努力、能力
任务难度、机遇
稳定 -------------------------------------------- 不稳定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知觉与归因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知觉与归因](https://img.taocdn.com/s3/m/f49b120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8.png)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知觉与归因工商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工商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什么是知觉?什么是知觉?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客观因素是什么?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客观因素是什么?什么是社会知觉?什么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过程中常见的偏差社会知觉的归因理论工商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饿、渴、反胃、倦、反胃、心跳外部刺激物内、外感觉器官刺激神经冲动大脑感觉触、痒、冷、热、香、臭~工商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知觉――指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指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指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外部刺激物感觉――通过人的内、外感觉器官对外部刺激的直接反映认知――对感觉的信息对感觉的信息认知进行翻译、判断、进行翻译、判断、抽象的过程感觉:感觉:个别属性知觉:知觉:整体属性工商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即人在知觉客观世界的时候,即人在知觉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有选择性地把少数事物当作知觉的对象,把少数事物当作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作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事物与对象。
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事物与对象工商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工商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的组合方式工商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工商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经验需要与动机兴趣态度个性特征工商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知觉错觉:知觉错觉:人们知觉器官认识事物上的局限性根据过去的经验,感知眼前变化了的事物根据过去的经验,工商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社会知觉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人的心理状态、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断的过程。
角色知觉他人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对自我角色的知觉对他人角色的知觉对角色期待的知觉工商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社会知觉中的各种偏见首因效应投射作用晕轮效应各种偏见社会刻板印象近因效应工商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社会知觉的若干效应首因效应( effect) 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 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 是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是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知觉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8fb101180b4e767f5bcfce0f.png)
2014-10-22
第三章 个体知觉与决策
2014-10-22
第一节 管理活动中的 知觉
2014-10-22
主要内容
1,什么是知觉
2,影响知觉的因素
3,对他人作出判断
2014-10-22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与感觉。 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 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 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2014-10-22
二、最优决策模型
最优化决策模型的步骤
1.弄清决策需要 2.确定决策标准 3.给标准分配权重 4.开发备选方案 5.评估备选方案 6.选择最佳方案
2014-10-22
选择大学的标准及权重
标准 1. 财政资助的可能性 2. 学校的名气 3. 每年的花费 4. 课程设置 5. 地理位置 6. 入学要求 7. 社会生活质量 8. 学校规模 9. 男女生比例 10.校园的自然条件
2014-10-22
知觉这一术语指理解环境中客体和事件的总 的过程——感觉它们、理解它们,识别和标记它 们,以及准备对它们做出反应。 知觉的三阶段:感觉、知觉组织,以及辨 认与识别客体。 知觉是记忆与现状、希望与现实交互作用 的结果,它是主观与客观结合。 特别需要注意:个人的知觉相当程度上又 都是“社会化”的成果——文化的作用隐藏在其 中(任何社会,所有的教育过程都是“共同知觉” 的“锻造”过程)。
——培根《新工具》
2014-10-22
我们感知差异,借助 感知,世界在我们面前 “成形”。这“形”仅仅 为我们而在。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知觉与归因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知觉与归因](https://img.taocdn.com/s3/m/b011d6f9c850ad02df804161.png)
返回目录
3.1 知觉 3.1.1 感觉与知觉 3.1.2 影响知觉的因素
返回
3.1.1 感觉与知觉
• 感觉Sensation
–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 属性的反映,是对情境的客观记录
• 知觉Perception
–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 人脑中的反映
– 主动的认知过程:个体对环境刺激进行选择、 组织、理解、反思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 刻板印象有利还是有害?
社会知觉偏差(5):投射效应
• 人们经常把自己具有的特征视作别人也具 有的特征。
• 慧眼所见即心中缩影
社会知觉偏差(6):对比效应
• 对人的评价往往不是孤立的,会受到最近 接触到的其他人或事的影响。
返回
3.3 归因理论
• 由于人的内在因素无法被直接观察到,人 们只能根据他人的言行来推断,就产生了 归因问题
3.3.3 维纳的归因理论
三维度 内外因 稳定性 可控性
内因 努力、能力
稳定 能力、任务难度
可控 努力
因素归类 外因
任务难度、机遇 不稳定
努力、机遇 不可控
任务难度、机遇、能力
3.3.4 归因偏差
基本归因偏差:“旁观者的冷漠”
– 感慨:人们无动于衷的围观一个躺倒在大街上的人, 都市人群多么的冷漠和疏远啊!
• 归因是人们探究各种行为的原因。
• 归因的结果会影响对别人的知觉
3.3.1 归因
• 归因实例: – 现实是:今天员工小王早上上班迟到。 – 内部归因:他睡过头了 – 外部归因:堵车
3.3.2 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
• 在归因时,人们主要关注三个因素:
– 一致性:其他人在相似场合下会有相同反应 – 一贯性:在其他相似场合下此人表现出相同反应 – 特殊性:此人在不同场合下,是否都会表现类似行为
《知觉与归因》课件
![《知觉与归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92f49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e.png)
知觉不仅依赖于当前的信息输入 ,还受到个体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的影响。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选择性
恒常性
适应性
Hale Waihona Puke 人们总是将感觉信息整合成一 个完整的、有意义的整体,而 不是孤立的、分散的元素。
人们在知觉过程中会选择性地 关注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信 息。这种选择性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如兴趣、需要、动机 等。
。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人工 智能和虚拟现实等,可以为研究 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手段,进一步
推动知觉与归因的研究。
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01
了解知觉与归因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 中的各种情境和挑战。
02
在教育、商业、心理咨询等领域,可 以利用知觉与归因的知识来提高个体 和组织的绩效和适应性。
当外界刺激发生变化时,人们 的知觉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而是保持相对稳定。例如,当 光线、距离等因素发生变化时 ,人们仍然能够识别熟悉的事 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 ,人们的知觉会逐渐适应新的 刺激和环境,从而调整自己的 感知方式。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指对物体的大小、形状、方向、距离等空间特性的知觉。空间知觉对 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存至关重要,如导航、操作工具等。
晚期归因理论
关注外部不稳定因素(如 情境、运气等)在行为解 释中的作用。
因果推理模型
将归因过程视为一种因果 推理过程,强调个体在归 因时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和 推断。
归因理论的应用
心理学
归因理论在心理学领域被广泛 应用于解释和预测个体行为, 以及探究心理疾病的病因和治
疗方法。
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归因 倾向,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归 因模式,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 成绩。
组织行为学第3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组织行为学第3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f0fc33a04b73f242326c5f0c.png)
第3章个体行为的基础第一部分:本章概要1.1 重点概念1.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对从环境刺激进行选择、组织、理解、反思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2. 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的知觉。
3.选择性知觉(selective perception):人们选择那些与自己的个性、定型的知觉及心理预期相同或相似的东西,而本能地忽略或歪曲那些使他们觉得不舒服或威胁到他们观点的信息。
4.晕轮效应(halo effect):指人们在观察别人时,对这个人的某个方面、品质或特征有非常突出的知觉,起到了一种类似于晕轮的作用,从而影响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的知觉,造成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后果。
5.归因(attribution):我们如何确定自己以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可以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内部归因是指在个体控制能力之内的内部责任来源;外部归因是指在个体控制能力之外的外部责任来源。
6.情绪(emotion):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经历,它直接指向人或物,是对客体的反应。
当你对某个人或某件事感到快乐或害怕时,你就是在表达你的情绪。
也就是说,情绪必须针对某一具体的客体产生。
7。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EI):感受和表现情绪、促进情绪思考、理解和分析情绪以及调节个人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8.情绪失调(emotional dissonance):人被要求的情绪与真实情绪之间的冲突9.态度(attitudes):个体对特定事物的心理倾向——相对积极或消极,喜欢或不喜欢。
10.压力(stress):当超出正常水平的心理和生理刺激出现时,个体对刺激的适应性反应。
1.2 关键知识点1.影响知觉的因素(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包括兴趣和爱好、需要和动机、知识和经验、自我概念、认知结构等;(2)知觉对象的特征;包括对象的某些特征与知觉组织、知觉对象的外表特征如大小、颜色、形状等;(3)情境特征;情境或环境通过影响人的感受性而改变知觉效果。
组织行为学讲义-社会知觉与归因
![组织行为学讲义-社会知觉与归因](https://img.taocdn.com/s3/m/c37c05fc770bf78a6529545a.png)
社会知觉与归因第一节知觉:信息处理模型一、信息处理模型阶段1:选择性注意/理解人们经常受到周围环境中的物理和社会因素的干扰。
由于人们没有心智能力完全理解所有这种信息,因此,会选择性地感知周围环境中的部分信息。
在此,是注意力在起作用。
注意力(attention)是开始自觉意识到某事或某人的过程。
注意力可以集中环境或记忆中的信息。
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对那些明显(salient ['seiljənt])的刺激。
当某事从环境中凸现出来时,它就是明显的:✓异常:种族、性别、头发颜色或年龄等方面,一个人与众不同✓明亮:黄色的衬衫✓处于反常态:比如有恐高症的人爬陡峭的山峰✓与社会地位不符:比如一个公司总裁骑摩托车上班✓与常人不同:在时速100英里的道路上以时速20英里的速度开车✓极端的积极(声誉卓著的名人)或极端的消极(恶性交通事故的罹难者)✓可视场合占主导地位:坐在首席的位置一个人的需要和目标经常决定哪种刺激是显眼的。
此外,研究还表明,人们往往更多关注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信息,这会导致消极的偏见。
阶段2:编码和简化观察到的信息不是以本原形式储存在记忆里的。
编码是必要的。
原始信息被解释或翻译成心智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s[.reprizen'teiʃən]),为完成这一过程,知觉者把信息片段分配到认知范畴(cognitive ['kɔgnitiv] categories ['kætigəri])中。
人们将人、事和物的特征与映像中包含的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对这三者做出解释和评价。
映像(schema)代表一个人对特定事件或刺激类型的心智画像或者概括。
通过各种认知范畴的标签可使映像具有意义。
人们通过编码来解释和评估周围的环境。
有意思的是,这一过程可以导致对同一或同一事件有不同的解释和评估。
第一、人们用不同的映像信息作出解释。
最近的研究表明关于什么样的行为构成性骚扰,男人和女人对此有不同的观点。
管理心理学——知觉和归因(第三章)
![管理心理学——知觉和归因(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c2d7a5b71a37f111f1855bcf.png)
皮革马利翁效应
(pygmalion effect)
如果管理者对下属的期望很高,他们 就不太可能令管理者失望;如果管理者预 期员工只能完成最低水平的工作,则他们 倾向于表现出这种行为以符合这种低期望。
个性 个性对个体知觉什么以及如何知觉产生影响。
环境依赖型/非依赖型 注意外部 环境线索 依赖身体 的感觉
期望(期盼) 两可图形
知识背景 个体的经历和具备的知识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 认知。
对管理的启示: ♦管理者应该避免过分简单地对人们处理信 息和制定决策的能力提出异议; ♦管理者应该学会如何处理管理中的多元化。
为什么会有归因偏差 • 知觉的影响 – 知觉显著性 – 先入为主的印象 • 文化的影响
文化对归因的影响 • 个人主义文化的人更偏好对他人做出性 格归因。 • 集体主义文化的人更偏好做出情境归因。
第四节 1、选择性知觉
知觉偏见
任何人、物、事件的突出特点都会提高 人们对他知觉的可能性。
个体不可能接受所有观察到的信息,而 只能接受零散的信息。且这些零散信息并不 是随即选择的,而是观察者一句自己的兴趣、 背景、经验和态度进行的主动选择。
二、知觉的选择 个体对一些对象知觉,而不对另一些 对象知觉的现象。 外部因素(刺激本身) 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知觉者本人) 情境因素
1、外部因素 是指影响s是否被注意的那些因素。 大小 强度 对照 运动 重复 新奇性
2、内部因素(知觉者本人) 当个体看到一个物体,并试图对此进行 解释时,受到知觉者本人特点的明显影响。 个性 知识背景 期望(期盼) 态度 未满足的需要和动机 兴趣 观念
社会知觉的分类 1、对个人的知觉(person perception) 主要是指通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 进而取得对他们的动机、感情、意图等的 认识。 影响对个人知觉的因素: 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 知觉的组织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觉过程模型
好恶
环境刺激
听觉
视觉
嗅觉
味觉
选择性注意 信息处理和解释
情绪和行为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主体
刺激物
产
主观判断
知觉对象 生 印 象
– 刺激物的特点影响 (刺激物强度大、对比明显、颜色鲜 艳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 主观因素的影响(人的背景、需要和动机、兴趣和爱好、 目的和任务、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刺激物对个体的意义)
• 知觉对象
– 物体知觉
• 空间, 时间和运动知觉
– 社会知觉
• 在社会实践中对他人,群体及自己的知觉
• 知觉映象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 正确的知觉 – 错误的知觉(错觉)
几种几何形状的著名错觉
缪勒——莱尔错觉
海林错觉
奥尔比森错觉
社会知觉
Social perception
1. 定义 社会知觉最早是由心理学家布鲁纳 (J.S.Bruner)提出,当时是指知觉过程 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后来发展成为: 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中国有一个寓言生动地描述了这种“晕轮效应”:有一个 人丢了一把斧子,怀疑是邻居偷的,于是他留心观察,发 现这个邻居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人。后来他在山上砍 柴时找到了丢失的斧子,再仔细观察那个邻居,又觉得邻 居根本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晕轮效应”大量地存在于人际交往的各个方面,一般产 生在了解情况不多的条件下,而且因观察者个人的心理因 素不同而异,并对人际交往产生微妙的影响
2. 社会知觉的种类
• 布鲁纳(美)提出,社会知觉包括: -对自己的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 -对社会角色的认识与判断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人初次见面彼此留下的印象称为第一印象 直接影响对后来行为的解释与评价
“以点概面” 对这个人的某个方面、品质或特征 有非常突出的知觉
指最近获得的信息(或最后 给人留下的印象)对人的知
知觉的理解性
定义 是指人们的感知受到人们的知识和经 验的影响,对理解的物体能更快地感 知的一种感知特征
影响因素分析 受记忆、思维、语言的影响
知觉的恒常性 (steady)
定义
是指人们的感知并不随着感知条件的 变化而变化,表现为相对稳定性的一 种感知特性 表现
大小、形状、颜色的恒常性
知觉的种类
– 只能有选择性地看到事物的某个层面、某个层次、某个角 度
双关图
双关图
知觉防御
是指人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信息会视而不见或加以 歪曲,以达到防御的目的。
当知觉者发现被知觉对象与自己已有的定型模式 不相符合时,便会通过抹去被知觉对象中那些与 模式不相符的部分,从而对被观察对象加以歪曲
知觉防御是一种回避欲求的知觉倾向。它既是对 社会知觉的歪曲,又是一种有效的心理防护手段
优选组织行为学第三讲知觉和 归因
问题
• 为什么知觉对管理者行为的研究十分重要?
• 漫画欣赏
研究意义
• 人们的行为是以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 不是现实本身为基础
• 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
知觉与感觉
• 感觉
– 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就会对其 产生反应。当这种反应只属于事物的个别属 性时,称为感觉。
积极作用就在于能够使人对刺激的冲击加以缓冲, 以增加心理承受能力。但要真正解决问题,光靠 回避,靠歪曲知觉对象是不行的,而必须客观地 修正自己的心理定型模式,使其与外部世界相适 应
知觉的整体性(integrative)
定义 是指人们往往把客观对象作为一个统 一的整体来感知的一种感知特征。
残缺图形被知觉为整体 刺激物轮廓封闭或趋于闭合时容易成为知觉 的对象
觉会发生显著影响
根据所在群体单一属性或 特征对个人进行知觉
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 知觉他人
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也称“初次印象”,是指两个素 不相识的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印象;主 要是获得被知觉者的表情、姿态、身体、 仪表、服饰等方面的印象
案例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 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 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 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 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
• 知觉
– 如果对事物各种属性的各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的综合反应,称为知觉。
知觉的过程
• 注意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决定需要加工哪些信息,忽
视哪些信息,这一过程往往是无意识完成的,外部事物 的许多特征都会影响我们注意的方向;同时我们自己的 期望、需要、情趣等内部因素也会产生影响。
• 组织阶段:在这一阶段把琐碎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
近因效应
最近获得的信息(或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 对人的知觉会发生显著影响。
指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 新近获得的信息对个体的影响作用比以往 获得的信息作用要大。
定型效应又叫“刻板效应”
所谓“定型”,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 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人的头脑中的 定型多得数不胜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 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籍贯、不同民族、不 同性别的人,在人们的头脑中都有一个固 定形象
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就 是第一印象效应。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 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 觉,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 的知觉。最典型的表现是:对某人无好感, 则对他的一举一动都看不顺眼;有了好感, 则对其一切言谈举止都觉得顺眼
案例
知觉选择性
• 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 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 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 加工的过程
• 不可能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 信息进行反映,而是主动地挑选某些刺激 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排除其他信息的 干扰,以形成清晰的知觉,并迅速而有效 地感知客观事物来适应环境
案例
中国人勤劳勇敢,美国人敢于冒险 山东人豪放,上海人精明 已婚员工比未婚员工更稳定 无奸不商 学习、工作就要认真努力,休息、娱乐就要轻松愉快
为较高水平的较为抽象的概念。
• 解释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对组织过的抽象概念加以
解释,赋予完整的意义。
• 判断阶段:在这一阶段知觉者对所解释的信息进行综合,
做出整体的判断。
知觉事物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反复地比较和判断,才能得出知觉的结论
知觉是比感觉更复杂的感性认识
知觉的一般规律
• 知觉的选择性 • 知觉的整体性 • 知觉的理解性 • 知觉的恒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