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资料
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资料
![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ddd34f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5.png)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题填空题:、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认为有其合理之处。
、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与表现阶段。
、概念画期的幼儿视觉感受性又有提高,眼动的轨迹越来越符合物象的外部轮廓,手部的小肌肉进一步发育,作画时能表现物象的主要部分与基本特征,小借助语言也能看出所画的内容。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帮助学前儿童建构审美心理结构,即促进其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创造三个方面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手工活动是他们对各种形态(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且可触摸的多种具体艺术形象的一种造型活动。
、展开性目标陈述的是儿童学习行为变化的过程,它所关注的不是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
、表现性目标陈述的是儿童在参与某种活动后所得到的各不相同的结果。
、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明暗、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
、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安排与处理人、物的关系与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以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与美感效果。
简单地说就是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与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形式,如单独构图、并列构图、均衡构图等。
、所谓描述,是指陈述美术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认定。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对话法。
、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临摹画、写生画、命题画、意愿画、饰画。
、意愿画是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与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所谓表象的变形是指在保证表象的基本形态与主要特征的情况下所构想的种种新表象。
、教师在引导儿童感知时,要遵循这样一种感知顺序:首先从远处感知事物的整体及其背景,让儿童获得整体印象,其次到近处感知事物的局部特征以及相貌,最后回到整体的感知上,让儿童形成牢固的整体印象。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指导手册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指导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423b6fb700abb68a982fb2c.png)
(美术)复习指导手册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美术美术活动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材料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于“空间”1、美术形象是通过“视觉”的方式感知的2、美术也称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3、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美术教育4、原始美术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是广泛的社会性和生活化5、现代美术教育有着培养技能和素养的双重动能6、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人们对美术教育的理解不尽相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7、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美术游戏8、具有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的一些特征9、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二、基本构成学前美术教师1、进行相关的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2、尊重儿童的思维特点、学习特点3、帮助幼儿充分想象,打开思路,保证他们形象思维的流畅性、多样性学前儿童1、学前儿童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主体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对学前儿童的关注和研究是至关重要的3、学龄前儿童在艺术的表现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艺术知识和能力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2、绘画2、手工3、欣赏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的使用1、运用多媒体教学功能2合理使用社会美术教育资源三、价值定位1、为学前儿童提供自我表达与交流的工具工具论者认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美术教育要顺应幼儿的发展,并注重过程。
2、发展学前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美术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具有的智育功能特点,为儿童提供了一种直觉思维的形式。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
3、培养学前儿童审美表现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幼儿审美观点,丰富审美感情,发展他们对美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幼儿视觉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对幼儿实施美术教学而不是美术游戏得以实现的。
4、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与全面和谐的成长※可使儿童获取正确的视觉和敏捷的手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周围的一切。
※审美教育渗透于体、智、德、各育之中,美术教育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的载体。
自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重点分析课件复习资料
![自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重点分析课件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cbc40e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9.png)
二、在幼儿手工创作的各个阶段做好指导工作
(3)制作与装饰阶段的指导 ①学习各种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 ②提供充分练习的机会; ③指导幼儿将临摹、仿制与独创相结合; ④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手法相结合; ⑤正确评价幼儿手工作品。
三、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准备
(1)深入了解儿童对欣赏的特殊态度、情感、信念 和价值观,他们对美术表现形式的情感和理念。
二、在幼儿手工创作的各个阶段做好指导工作
幼儿手工创作共分为三个阶段,具体指导工作如下: (1)意图阶段的指导 ①提供与多种工具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②在游戏与欣赏手工作品过程中明确制作意图; ③帮助幼儿实现意图,体会乐趣。
二、在幼儿手工创作的各个阶段做好指导工作
(2)构思阶段的指导 ①帮助儿童多积累表象; ②提供多种材料,引导联想; ③欣赏佳作,学习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特点
(1)涂鸦期(2~3岁左右)。属于无目的地乱笔画。这 个时期的婴幼儿常常是五个手指头抓着笔(如粉笔、蜡笔 等较粗易抓住的笔)在纸上乱涂乱画些杂乱的线条,这是 缺少视觉控制的肌肉运动,无明确的作画意图。涂鸦后期, 出现简单的目的,但不能成形,不注意色彩变化,常常使 用单色笔,偶尔换另一种颜 色笔涂画。
一、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特点
②从色彩上看,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注意按照物 体的固有色来着色。随着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的提高, 他们在涂色时,不仅能做到均匀涂色,而且能不涂出轮廊线;
③从空间构图上看,这时的幼儿画中形象丰富,开始注 意物体的大小比例,但还不能把握住分寸。
我们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阶段,适时地提供不同条件, 给予恰当的指导,促使幼儿的绘画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 渡。
一、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特点
2023年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资料
![2023年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242e0b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2.png)
《学前小朋友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1.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快乐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与否在场。
并且,小朋友对陌生人也体现出积极旳爱好。
在依恋旳类型中,这是____________小朋友旳行为体现。
2.陈鹤琴把小朋友绘画旳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
3.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体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旳亲密程度为原则,幼儿对色彩旳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装饰阶段、再现和体现阶段。
4.教师在指导小朋友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旳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5.学前小朋友美术教学活动旳目旳是小朋友美术教育旳目旳和旳归纳,是学前小朋友美术教学活动旳详细原则和规定。
6. 是幼儿期最高旳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旳画面有了清晰明确旳前后关系。
7.____________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旳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一样旳人建立融洽关系旳能力。
重要包括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
8.美术形象旳存在方式依赖。
9..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小朋友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旳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
这时教育者要尽量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旳机会,以增进小朋友____________旳发展。
10.张宗麟所著____________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领域教育旳目旳、内容、原则和措施等,精辟地分析了社会、小朋友社会旳实质,并以案例形式展示其丰硕旳研究成果,倡导实行社会化旳幼稚园课程。
11.____________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旳行为,如谦让、协助、合作、分享等行为。
12.在幼稚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绘画、手工和三大方面。
13.选择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内容旳根据重要有: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目旳、社会生活旳现实与发展、____________、有关学科知识。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f4c610c5acfa1c7aa00cc70.png)
上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一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概述第一节美术和儿童美术一、美术的发生与发展美术也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所塑造的静态的、在一定范围内展现的视觉形象来完成作品,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具体事物的情感和美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关于美术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如游戏说、劳动说、模仿说、巫术说等。
无论哪种说法都有一个共例的特点,那就是劳动。
人类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使人的手、眼、脑协调发展,从而为美术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劳动离不开工具,而正是制造工具孕育了美术的造型活动。
二、美术的基本特征与类型(一)美术的基本特征1、造型性与视觉性。
美术是在空间中构成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也可以说是利用事物的空间特征来表达意义。
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称美术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2、瞬间性和永固性。
美术作品是静止的,即使描绘一个运动过程也只能截取其中的一个瞬间。
这个瞬间一旦被美术作品创造为形象,就永久固定下来。
(二)美术的基本类型1、绘画2、雕塑3、工艺美术4、建筑艺术三、儿童美术儿童美术指的是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它反映了儿童对其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
3~6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美术活动,从种类上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一绘画活动从使用的工具、材料及表现形式上区分,呵分成蜡笔画、彩色铅笔画、粉笔画、水墨画、彩色水笔画、手指画、棉签画和水彩画等;从性质上区分,可分为命题画、想象画、故事画、填色画和集体合作丽等;从内容上区分,可分为物体面、情景画、意愿画和装饰画等。
手工活动可分为纸工和泥工等。
欣赏活动是对各种造型艺术作品和具美学特征的环境的观赏。
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一、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取向(一)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指在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时,以行为方式陈述美术活动的目标:课程论专家泰勒认为,陈述目标的最为有效的形式,是既要指出要使儿童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要言明这种行为运用的生活领域或者内容。
电大期末考试 最新备考题库 2506 专科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资料(精选)
![电大期末考试 最新备考题库 2506 专科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资料(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522f71f5102de2bd96058836.png)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题三、论述题1、叙述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一)2岁~3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2岁~3岁的儿童尚处于本能直觉阶段向审美感知阶段的转变期,往往对色彩、形状、线条本身(尤其是色彩)更感兴趣,缺乏审美的感知。
二)3岁~4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3岁~4岁的儿童已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具有了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即对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及相应的美感体验。
三)4岁~5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4岁~5岁的儿童已有了明显的审美偏爱。
他们一般偏爱色彩鲜艳的、具有夸张和拟人表现风格的美术作品,喜欢那些能带给他们愉快情绪体验的自然风光和景物。
但他们还没有一般的审美标准,喜爱或不喜爱某一幅作品往往取决于个人的喜好或其生活经验。
四)5岁一6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5岁一6岁的儿童已能区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并有了一定的审美标准,但带有明显的个体倾向,即他们在对美术作品、歌曲、舞蹈等方面的评价上倾向于用自己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其审美评价往往容易受到周围其他人评价的影响。
这也表明,他们的审美评价标准还较为模糊,正处于初步的、低级的萌发阶段。
2、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教师还应注意什么?第一,教师自己要了解泥塑活动中所使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性。
粘泥经济方便,但需去除杂质,和泥时加水要适量,也可加少量的盐和油,和好的泥掼熟后需封存在塑料口袋里备用;橡皮泥干净、使用方便,市场有售,是幼儿泥塑的常用材料,但橡皮泥冬季易发硬、夏季易发黏,因而适宜在春秋两季使用。
面团制作简便、干净,但夏季易发馊,且经济上负担较重。
另外,考虑到儿童操作上的方便,教师在制订教育计划时,不宜将泥塑活动安排在寒冷和炎热的季节进行。
第二,彩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而,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
具体操作方法是:待作品干透后,用水粉色上色;选择颜色时,可以用形象的固有色,也可以只考虑美观而用装饰色;着色的顺序是先涂白色作底色,干后再上其他颜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f928a5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4.png)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资料第一章艺术的分类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美术是一种空间艺术依据对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想象艺术,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依据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表现艺术、再现艺术,美术中既有表现性的艺术,也有再现性的艺术依据艺术作品的功能:美的艺术、实用艺术美术的类型绘画:美术门类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应用最为广泛,居于基础地位。
雕塑:最具有实体感的造型艺术类型,它的形象具有立体性,不仅诉诸视觉,而且可以触摸。
工艺美术:①实用的工艺美术:整个工艺美术的主体和基础。
(如:家具、灯具、茶具、文具、服饰、玩具)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
②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注重精美的形式和高超的技艺,实用价值不明显或已完全消失,材料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或经济价值。
建筑:人类用砖、石、瓦、木、铁等物质材料,堆砌修建而成的用以居住和活动的物质生活空间。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的特点:1、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是多感官共同参与的整体性过程2、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建构和生成的过程3、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是一个通过模仿不断学习的过程4、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对话、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二章24页罗恩菲尔德,艾斯纳主张、代表人物思想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定位一、幼儿园美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1、幼儿园美术教育着眼于建构幼儿审美心理结构2、幼儿园美术教育以审美性作为选择教育内容的重要标准,并注重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二、幼儿园美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1、幼儿园美术教育能够唤起幼儿的情感律动2、幼儿园美术教育为幼儿的情感表达提供了有效途径三、幼儿园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1、幼儿园美术教育着眼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2、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过程体现了创造性四、幼儿园美术教育是一种美术素养教育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一、幼儿园美术教育有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1、幼儿园美术教育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审美感受力、鉴赏力2、幼儿园美术教育能够发展幼儿的审美创造力二、幼儿园美术教育有利于幼儿健康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形成1、幼儿园美术教育有助于激发和宣泄幼儿的情绪情感2、幼儿园美术教育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三、幼儿园美术教育有助于幼儿大脑潜能的开发1、幼儿园美术教育可以推动幼儿右脑发展2、幼儿园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左右脑协同互补发展四、幼儿园美术教育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1、美术活动本身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2、幼儿园美术教育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五、幼儿园美术教育有助于幼儿手、眼、脑的协调第三章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一、涂鸦阶段(1.5-3.5岁)(一)未控制的涂鸦:手部动作不协调,涂鸦结果是无规律可循的点、线混杂图(二)有控制的涂鸦(2岁左右):能控制肌肉动作,手、眼能够配合,手腕的灵活性增强(三)圆形涂鸦(2.5岁):手部动作更加灵活,可画出圆圈线条(四)命名涂鸦:当儿童在涂鸦的过程中开始说故事时,可以判断命名涂鸦阶段的到来,涂鸦是儿童绘画活动的起始阶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18b1eaee009581b6ad9eb14.png)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儿童美术核心经验PCK:感知美,表达美,创造美一、重新思考与定位“学前儿童美术”的本质:1.美术的界定、起源与发展源流界定:美术是一种基本的人类行为,是人类用于获得想象形式、美化环境的基本方法。
起源: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
发展源流:再现说-表现说-未来主义—形式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模仿/再现说:艺术史模仿与再现。
表现说:艺术是表达与创造(蒙克《呐喊》、梵高《星月夜)达芬奇:艺术是自然的女儿。
反映个人内心的情感需要;未来主义:对新的工业时代的崇拜,崇拜速度力量光影。
波丘尼《城市的兴起》《告别》巴拉《在阳台奔跑的女孩》;形式主义:艺术是形式的符号。
线、色的组合引起审美感受。
蒙德里安《纽约》米罗的《蓝色》,康定斯基、波洛克;现代主义:对工业时代的反思,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对传统艺术的彻底反叛和解构。
杜尚《泉》:一件普通生活用具(男小便池),予以它新的意义。
劳申伯格《贮积》,安迪·沃霍尔。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展。
儿童美术的发展阶段:形式主义-感觉主义-再现主义(涂鸦-象征-图式期)2.儿童美术的界定与特点?界定:儿童美术指的是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它反映了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大致可分为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大类。
它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
我们可以从儿童作品中所表现的艺术元素和艺术原理观察儿童的个性表现。
特点/价值与意义:美术首先是儿童发展的一种表现。
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和认知是不相同的,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方式也各有差异,这是儿童独特个性的表现。
儿童美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儿童情绪情感和个性发展状况。
美术是儿童自我表现的方式。
当年幼儿童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表现自我时,就会选择美术这种符号系统来表现自我、与人交流。
美术是儿童探索艺术自我肯定的途径。
儿童的创作活动充满了自由与灵性,可以达到别开生面的艺术境界,使儿童的自我可以得到充分的肯定。
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资料.docx
![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资料.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f87b153e87101f69f319513.png)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题填空题:1、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认为有其合理之处。
2、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3、概念画期的幼儿视觉感受性又冇提高,眼动的轨迹越来越符合物象的外部轮廓,手部的小肌肉进-步发育,作画时能表现物象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小借助语言也能看出所画的内容。
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帮助学前儿逍建构市美心理结构,即促进其市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创造三个方面的发展。
5、学前儿童的手工活动是他们对各种形态(点状、线状、血状、块状)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_定空间的、可视且可触摸的多种具体艺术形象的一种造型活动。
6、展开性目标陈述的是儿童学习行为变化的过程,它所关注的不是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H标。
7、表现性H标陈述的是儿童在参与某种活动后所得到的各不相同的结果。
8、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1疋____ 、明暗、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
9、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別或局部的形彖组成艺术的整体,以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
简单地说就是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而分割形式,如单独构图、并列构图_________ 、均衡构图等。
10、所谓描述,是指陈述美术作品外在的町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认定。
11、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i话法。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____________慕画、写生画、命题画、意愿画、饰画。
13、意愿画是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14、所谓表象的变形是指在保证表彖的基木形态和 ____________ 的情况下所构想的种种新表象。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押题资料2020年1月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押题资料2020年1月自学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7cf4d9a856a561253d36f59.png)
【注意】表格中的目标表述均为关键词,并不是完整目标,考场上可根据关键词做题,常考客观题。 3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年龄层次目标的特点【简答题、论述题】
(1)对 3 岁--6 岁年龄幼儿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2)充分考虑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3)为单元目标和具体美术教育活动目标制订了指明方向。 34.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名词解释题】
(1)审美感知目标:(关键词:观察;感受;欣赏);
(2)审美情感目标:(关键词:态度;体验;感觉;喜欢);
(3)审美创造目标:(关键词:使用;表现;掌握;运用)。
【选择题技巧】看题干引号中第一个关键词(一般是动词)判断是认识(感知目标)还是有感情(情感目标)还是 有行动(创造目标)。
32.年龄层次目标【客观题】
灌输法、园丁法、综合法、对话法。
【注意】四种方法在教学中提倡使用的程度从左向右递增。 38.灌输法【客观题、简答题、论述题】
(1)地位:灌输式教育是伴随着工业文明而产生的一种特定教育方法,它不仅渗透于整个工业社会的普遍教 育中,而且在艺术和审美教育中也占据绝对支配地位;
(2)指导思想:
①压制学前儿童的创造活力,强调技能技巧的重复训练;
婴儿在育婴院养育,3--6 岁儿童进慈幼院; (2)20 世纪初期,我国建立幼稚园效法日本,实际上是间接地参照和仿效西方; (3)陈鹤琴: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主张游戏性教育;【记忆口诀】琴鼓戏 (4)陶行知:创办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主张和谐的生活教育。【记忆口诀】知燕生活 (5)张雪门:北平香山慈幼院幼稚师范学校和幼稚园。
00396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一章 概述
1.艺术的审美价值【客观题】 审美价值是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最主要最基本的区别。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2776361b84ae45c3b358c6a.png)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资料1、儿童美术的本质特点:P9(1)美术是其发展的一种表现。
美术能反映儿童的发展水平与个体差异。
美术是儿童身心活动的反映,是儿童表象的图式化。
由于受儿童动作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儿童美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儿童动作和认知发展的状况。
由于儿童的情绪情感和个性也有自身的发展特点,所以儿童美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俄通的情绪情感和个性发展状况。
2、(2)美术是其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
美术具有一种语言功能,在儿童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美术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儿童用来表述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自己的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
3、(3)美术是其探索美术媒介并使自我得以肯定的一条途径。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在探索美术媒介时比青少年或成人更自由,更少约束,因此他们的美术作品常表现出没有雕琢过的儿童心灵的纯真,具有直截了当的思考的欲求。
这就是其作品有可能达到别开生面的艺术境界,使人们为之赞美,为之倾倒,并使儿童的自我得到充分的肯定。
4、(4)美术是对其实施审美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对年幼儿童实施的审美教育,不是以抽象的说理去灌输,而是以直观的艺术形象去打动幼儿的心理,唤起其内在的审美情感,是幼儿在美的感受和熏陶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2、儿童绘画发展阶段与特征(一)涂鸦期(1.5-3.5 岁)1、未分化的涂鸦(1.5-2 岁)由于动作不协调,儿童在纸上画出一些随机的点和杂乱的、不规则的线条。
靠整个手臂的前后摆动来决定线条的方向,常常涂抹出纸外。
2、有控制的涂鸦(2-3 岁)由于练习和生理的发育,儿童的动作逐渐协调,儿童能在纸上画出一些重复的各种线条。
手的腕关节运动较前期灵活,儿童的涂鸦已能控制在整张纸内。
3、命名涂鸦(3-3.5 岁)开始意识到所画的线条与实物或自己的经验之间的联系,有明显表达的意图。
在涂鸦时,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明自己所画的东西。
此阶段末,逐渐形成简单的象形图样,迈向下一个发展阶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课件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abf2ae482fb4daa48d4b7b.png)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六章 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活动
第二节 绘画活动的教学方法
一、创造性动作 二、创造性戏剧 三、音乐与意象衍生 四、合成 五、再定义 七、 创意写生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六章 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活动
第三节 学前儿童绘画创作过程的指导
一、 审美表象摄入阶段的指导 二、 艺术体验加工阶段的指导 三、 操作表现阶段的指导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三章 儿童美术的发展
第二节 儿童手工的发展
一、无目的的活动期(2-4岁)(记忆) 手工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一种纯粹的玩耍活动, 他们不理解手工工具和材料的性质,还不能正确地使 用手工工具和材料。 二、基本形状期(4-5岁)(记忆) 手工活动逐渐呈现出有意图的尝试,常常在制作开始 时就宣称,他将要做个什么,然后才开始着手制作。 三、样式化期(5-7岁)(记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七章 学前儿童手工制作教育活动
第一节 学前儿童手工制作的心理过程
一、意图阶段 二、构思与设计阶段 三、制作和装饰阶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七章 学前儿童手工制作教育活动
第二节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教学方法
一、感知 二、模仿 三学前儿童手工制作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六章 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活动
第四节 幼儿园各类型绘画活动的指导
一、命题画的指导 物体画的指导要点: 1、引导儿童详细完整地观察、理解物体的结构特征 2、通过系列课题帮助幼儿掌握物体的造型 情节画教育的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干支物体间的空间关系 2、引导幼儿突出绘画的主题 3、引导幼儿经过多样化的联系来学习画情节画 二、意愿画的指导 三、装饰画的指导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一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663850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d.png)
福师11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题本复习题主观题答案仅供参考复习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涂鸦线参考答案: 涂鸦线指年龄在1—4岁左右的儿童用笔在纸上涂划,画出一些乱而不规那么的线条,包括有直线、斜线、弧线、折线等。
2、统整参考答案:统整:指个人的独特性与社会的统一性协调。
3、儿童美术参考答案:儿童美术指的是3-6学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它反映了儿童对其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愿望以及审美追求。
4、儿童的感知觉参考答案:也称简单知觉。
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依照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来划分,那么与前述感觉水平种类的外部感觉相接近,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肤知觉五种。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1、解释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理论,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阿恩海姆的理论主要集中在研究探索美术如何与视知觉和视思维联系在一起的。
按阿恩海姆的理论,知觉就是形成知觉概念的过程,或者说,知觉就是对物结构特征的把握。
儿童美术作品中最大的特点:儿童具有本能地能够大幅度简约〔尚未分化〕物体的,画出了具有完美简洁〔等同物〕的对称、统一、和谐的美感的形象。
〔1〕视知觉——等同物举例:要求儿童绘制一个人物的头部。
阿恩海姆认为,画并不是它所要表达事物的复制品,而是原事物的等同物。
这意味着在画面上所出现的东西是原事物的某些性质,而不是全部性质,画面图形的选择和安排,主要取决于原物体的“结构〞。
〔“结构〞仅仅包含了原物体的某些性质〔形式的等同物〕,而不是全部性质〔物化〕〕。
按阿恩海姆视知觉与事物的等同物的理论分析:在画纸上儿童要创作出与他所见的物体具有等同物的形象,比方用圆形性的形状来表示人物的头部,而这个“圆形性〞只是代表这个人物的外在“结构〞,而不是代表这个人物的内在“物化〞〔如会说话或会思考和会做事情等人的描绘〕。
〔2〕视思维——分化在学前儿童早期绘画作品中对所描绘的一切事物〔包括所有的形状〕所表现出的等同物根本都与圆有关。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9eda82e561252d380eb6e4d.png)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资料来源:中央电大网上课程论坛2013.6.17本学期本门课程的期末复习以下发的期末复习指导手册为准。
特别需关注练习题。
以下发一些期末复习样题(填空题):一、填空题1、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2、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3、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
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的方法。
4、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5、()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6、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
7、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8、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
9、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
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
()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10、()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二、选择题1、()是指分析上述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中各部分之间组合的情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
A、形式分析B、描述C、解释2、阿恩海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美术是如何与()和视思维联系在一起的。
A、听知觉B、触知觉C、视知觉3、屠美如认为不同时期的儿童绘画有着不同的特征,儿童只能画出一个物体的空间,但是不能参照一条轴线表现一系列物体的相对高度,是()的表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省考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省考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286c382a45177232e60a29c.png)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名词解释1.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3分)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2分)。
2.发展性原则指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时,要处理好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3分)造成儿童身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2分)。
3.手指画将色彩和浆糊混合,使成色糊,然后放在玻璃板或厚的图画纸上(3分),在未干时,用手指或木片、竹签等直接刮、抹、点、涂,可以画成各种有趣的、不同变化的纹样(2分)。
简答题4. 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
(2分)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
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
(2分)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2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2分)11. 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
(2分)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较低,而是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的(或好的)图形的倾向。
(2分)正是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
(2分)这种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
(2分)论述题5. 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智能的定义:智能是一种处理讯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
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会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是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艺术的分类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美术是一种空间艺术依据对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想象艺术,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依据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表现艺术、再现艺术,美术中既有表现性的艺术,也有再现性的艺术依据艺术作品的功能:美的艺术、实用艺术美术的类型绘画:美术门类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应用最为广泛,居于基础地位。
雕塑:最具有实体感的造型艺术类型,它的形象具有立体性,不仅诉诸视觉,而且可以触摸。
工艺美术:①实用的工艺美术:整个工艺美术的主体和基础。
(如:家具、灯具、茶具、文具、服饰、玩具)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
②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注重精美的形式和高超的技艺,实用价值不明显或已完全消失,材料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或经济价值。
建筑:人类用砖、石、瓦、木、铁等物质材料,堆砌修建而成的用以居住和活动的物质生活空间。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的特点:1、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是多感官共同参与的整体性过程2、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建构和生成的过程3、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是一个通过模仿不断学习的过程4、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对话、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二章24页罗恩菲尔德,艾斯纳主张、代表人物思想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定位一、幼儿园美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1、幼儿园美术教育着眼于建构幼儿审美心理结构2、幼儿园美术教育以审美性作为选择教育内容的重要标准,并注重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二、幼儿园美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1、幼儿园美术教育能够唤起幼儿的情感律动2、幼儿园美术教育为幼儿的情感表达提供了有效途径三、幼儿园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1、幼儿园美术教育着眼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2、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过程体现了创造性四、幼儿园美术教育是一种美术素养教育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一、幼儿园美术教育有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1、幼儿园美术教育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审美感受力、鉴赏力2、幼儿园美术教育能够发展幼儿的审美创造力二、幼儿园美术教育有利于幼儿健康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形成1、幼儿园美术教育有助于激发和宣泄幼儿的情绪情感2、幼儿园美术教育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三、幼儿园美术教育有助于幼儿大脑潜能的开发1、幼儿园美术教育可以推动幼儿右脑发展2、幼儿园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左右脑协同互补发展四、幼儿园美术教育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1、美术活动本身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2、幼儿园美术教育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五、幼儿园美术教育有助于幼儿手、眼、脑的协调第三章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一、涂鸦阶段(1.5-3.5岁)(一)未控制的涂鸦:手部动作不协调,涂鸦结果是无规律可循的点、线混杂图(二)有控制的涂鸦(2岁左右):能控制肌肉动作,手、眼能够配合,手腕的灵活性增强(三)圆形涂鸦(2.5岁):手部动作更加灵活,可画出圆圈线条(四)命名涂鸦:当儿童在涂鸦的过程中开始说故事时,可以判断命名涂鸦阶段的到来,涂鸦是儿童绘画活动的起始阶段。
当儿童处于涂鸦期时,成人应持有的态度和应发挥的作用有:1、成人应重视儿童的涂鸦,切不可认为是儿童随意胡闹而加以制止。
成人应该为儿童的涂鸦创造良好的条件,给儿童留出一定的涂鸦空间,提供必要的涂鸦工具。
2、成人应该在儿童涂鸦期发挥适当的作用。
鼓励幼儿的涂鸦,促进其日后的发展二、象征阶段(3.5-5岁)“蝌蚪人”:儿童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的最早的可辨别的象征形象之一,是这一时期儿童画的典型代表。
三、图式阶段(5-7岁):儿童绘画创作的高峰期幼儿绘画中独特的表现形式(一)夸张(二)透明画法(X光线画法)(三)拟人(四)独特的空间表现(展开式构图、鸟瞰式构图)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一、本能直觉阶段(0-2岁)(一)对颜色的早期直接审美感知(二)对形状的早期直接审美感知二、主观的审美感知阶段(2-7岁)(一)关注作品内容多于形式(二)初步关注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三)儿童对美术作品的偏爱和评价标准儿童评价作品好坏的主要标准1、作品的非审美特征,即画的像不像2、作品的绘画技巧3、画面的色彩、形状,或整体的形式特征4、儿童对作品题材的熟悉程度第四章幼儿园美术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一)儿童的发展(二)社会的需求(三)学科自身的性质幼儿园美术教育总目标1、通过对形式审美特征的把握,能初步感受并喜爱周围环境、生活和美术作品中的美2、对美术作品感兴趣,能积极投入创作、欣赏和评价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以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为媒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美术活动。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目标撰写的要求1、尽量从幼儿的角度撰写目标2、目标要相对全面,但不能过多、过长、语言要简练3、目标表述要尽量具体,不能过于笼统和空泛4、目标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相结合73页案例分析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幼儿在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下,学习使用笔、纸、颜料等绘画工具和材料,并运用线条、色彩、造型、构图等艺术语言,将其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通过加工和改造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视觉形象,以发展幼儿审美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
79页:印画、印章画、印拓画、刮印画绘画的形式语言:线条、形状、色彩、构图构图方式:1、单独构图:画面中只有一个形象2、并列构图:画面中并列放着几个形象3、均衡构图:画面均衡、稳定85页:点状材料、线状材料、面状材料、块状材料了解86页:手工材料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泥工:运用泥、面团等材料,采用团圆、压扁、捏、挖、分泥和抻拉等各种技法进行塑造的活动。
小班:认识简单的工具和材料,愿意参加手工活动,兴趣为主中班:单个物像的造型为主大班:塑造形象细节第五章儿童兴趣和发展取向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优点:1、把幼儿的经验和生长需要作为活动设计的基点,便于充分满足幼儿美术学习的兴趣和需要,有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和探索积极性,使幼儿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2、它以幼儿的经验为核心,力求整合美术学科和其他相关领域和学科的内容,主张把一定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幼儿当下活生生的经验,使幼儿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局限性:对幼儿兴趣和经验的过分强调,可能会导致美术学科中必要的知识、技能的弱化,甚至消失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不同类型1,、学科取向的美术教育活动:单独科目的美术教育活动2、混合取向的美术教育活动:主题活动中的美术教育活动、美术与其他领域整合的教育活动3、儿童兴趣和发展取向的美术教育活动:区域和社区、自然情境中的美术教育活动类型121页:区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设计了解124页:社区、自然情境中的美术教育活动了解第六章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实施的原则1、审美性原则: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引导他们欣赏艺术作品及周围环境中美的事物,挖掘他们对美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提升审美情趣,使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验贯穿于美术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2、创造性原则:美术教育的根本原则,美术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根据美术活动本身的特点以及对幼儿创造潜能的认识,为幼儿营造宽松、愉悦的创造氛围,并通过多种途径及形式丰富幼儿的表象经验,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创造新的艺术形象。
3、活动性原则:让幼儿在生动有趣、丰富多样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提升美术素养。
4、愉悦性原则:整个美术教育活动过程应是一个充满快乐的过程。
5、个性化原则: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独特的想法和表现方式,提供有效的支持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实施的一般方法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和解释,向幼儿传递信息,从而使幼儿获得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两种。
对话法:教师、幼儿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的一种方法。
讨论法:以全班或者小组为单位,教师指导幼儿围绕教学内容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以促使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时注意的问题:(1)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2)教师要恰当的选择观察对象。
(3)教会幼儿观察的方法探究法:幼儿运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和线索进行“再发现”,以掌握知识并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法。
第七章幼儿园美术操作活动的基本环节与实施要点:(一)感知与体验:感知:指幼儿对艺术作品的形式要素、媒介材料的质地及各种性质、要素所造成的关系,以及对这些关系造成的意味及符号含义的感受。
体验:引导幼儿通过视、听、触、运动觉及言语等多通道方式与艺术作品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共鸣,以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二)探索与发现(三)创作与表现(四)欣赏与评议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基本环节与实施要点(一)整体感受,自由地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感觉(二)要素识别与形式分析(重点看)(三)再次整体感受,较深入地讨论作品给人的感觉(四)心理回忆与构思(五)创作与表现第八章对活动过程的评价,主要可以从教师的准备活动、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四个方面进行对幼儿美术创作过程的评价1、构思2、主动性3、兴趣4、专注度5、独立性档案袋评价的特点:1、评价主客体的融合2、评价标准的多元化3、评价内容的多视角4、评价方法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