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单元课文填空(蓝精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5单元课内练习题

学校_____班级____姓名____

1.文言文两则

1、《学奕》选自。通过写的事,说明了。

2、《两小儿辩日》选自(),故事体现了()和孔子()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孔子是()时期的(),( ) 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 )一书。

4、《学弈》全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5、《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

1、《匆匆》的作者是,他的作品还有。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表达了作。

3、课文运用了、、、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和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 ) 。

(2)( ),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3.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我们学过他的。文章借( )比喻。写一个种树人让( 的育苗方法,说明了( )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 )。人生活的“不确定”指( )。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 )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 ) 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这句话的意思是(,(。)

6.北京的春节

1、本课以()为经线,以( )为纬线,结构全文。

2、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 ) ,鞭炮声日夜不绝,( 、守岁) 。(2)( ),女人们( ),小孩逛庙会。(3)十五( )。

3、课文按( )顺序,对( 、、)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

4、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 ,)。

7.*藏戏

《藏戏》开头运用了,它的作用是,强烈表达作者。文章还运用了的结构。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作者用、、、等方法,介绍了()和。

9.*和田的维吾尔

《和田的维吾尔》运用了的写法,作用是(,运用了()的方法,文章出现的修辞方法有、、。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写的一篇,通过对李大钊( )到的回忆,展示了

( 和)。表达了作者( )

2、本文按顺序写了件事:

(1)被捕前,( )。

(2)被捕时,( )。

(3)法庭上,( )。

(4)被害后,( )。

3、课文()有多处:

(1)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更深刻。(2)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

②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作用: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

(3)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印象()。

4、理解句子

(1)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了。

体现了()。

(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李大钊同志( ),体现了( )。

(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

表现了( ) 、( )精神。

(4)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和“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 );“平静”说明了();“慈祥”表现了()。(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因为(),所以()、危险的情况下,能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