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9.2 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合集下载

传染病流行病学

传染病流行病学

宿主是指能供给病原体以营养和场所的生物统称。 自然界不同宿主传播的病原体:


人类:梅毒螺旋体、HIV、HBV、HCV等;
动物:狂犬病病毒、鼠疫耶尔森菌等; 土壤: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等; 水: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非结核分支杆菌;
三、传染过程及其感染谱

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进入机体后,病原体与 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针对传染源的措施(1)



1、对病人的措施 早发现 早诊断 早报告 早隔离 早治疗 2、对病原携带者的措施 对病原携带者应做好登记并进行管理
(二)针对传染源的措施(2)



3、对接触者的措施 (1)留验(隔离观察) (2)医学观察 (3)应急接种 (4)药物预防 4、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 消灭、捕杀、焚烧、深埋。

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特点

1、每个传染病病例同时也可能是一个 危险因素;


2、传染病患者感染后产生免疫力
3、病原携带者可作为传染源
4、传染病与非传染病流行动力学不同
5、控制传染病与非传染病效益不同
传染病流行趋势



1、全球 ——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正在进行) ——控制了麻风、白喉、鼠疫等传染病 ——一些传染病的发病数下降 2、中国 ——消灭了古典型霍乱(50年代),天花、 人间鼠疫(60年代),脊髓灰质炎(2000年) ——计划免疫控制疾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 流行特征:
——病人有进食某一食物的历史,不食者不 发病。
——如系一次大量污染,在用餐者中可呈现 爆发,其潜伏期较短,临床表现往往较重。 ——当停供污染食物后,爆发即可很快平息。

传染病流行病学

传染病流行病学
恢复期
是指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机体逐渐恢复到
正常状态的时期。机体开始出现免疫力, 病原体遭到清除,一般不再排出病原体 (麻疹)或排出减少(乙肝、痢疾和伤寒 等)。
(一)传染源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 病原携带者(carrier)是指没有任何临床 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一)传染源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大小,不仅取决 于携带者类型、排出病原体数量和持续时间, 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病原携带者的职业、个人 卫生习惯及社会活动范围等。

(一)传染源

广义的传染源,包括人、动物、节肢动物、 植物、土壤、物质或其结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传染源
病人作为传染源 传染病病人是重要传染源。 传染病的病程经过一般分为潜伏期、临床症 状期和恢复期。各期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同, 主要取决于是否排出病原体及其数量和频度。
(一)传染源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指病原体侵 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潜伏期 主要与病原体在机体内繁殖时间有关。

流感、肺结核 霍乱、血吸虫 痢疾、伤寒 淋病、疥疮 疟疾、西尼罗热 炭疽、破伤风 丙肝、艾滋病 风疹、梅毒 土拉菌病
1、空气传播
方式 飞沫传播 飞沫核传播 尘埃传播
定义
经飞沫传播
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病人 呼气、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入 环境。
流感病毒
经飞沫核传播
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由于 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 体组成的核称为飞沫核。
感染谱
感染谱的分类
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
传染过程的感染谱: 以隐性感染为主 以显性感染为主 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比例相近 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

传染病有哪些传播途径?

传染病有哪些传播途径?

传染病有哪些传播途径?
一、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是指由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如咳嗽、打喷嚏)中携带病原体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而致病。

当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飞沫中的病原体会通过空气悬浮在空中一段时间,如果健康人在感染者的附近吸入这些飞沫,就容易受到感染。

二、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是指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或皮肤接触传播病原体。

例如,握手、接吻、性接触、接触被感染血液等行为都可能导致疾病传播。

此外,通过共用一些受污染的物品,如毛巾、餐具等,也可能造成接触传播。

三、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微粒传播给他人。

这种传播方式通常发生在密闭环境中,如医院、飞机等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

病原体进入空气中后,通过呼吸道被健康人吸入,从而导致感染。

四、物体传播
物体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被感染者接触过的物品或表面传播给他人。

例如,感染者使用过的毛巾、衣物、床上用品等可能被病原体污染,如果健康人接触这些物品而未及时清洁,就会导致传播疾病。

五、食物传播
食物传播是指通过食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导致感染。

常见
的食物传播疾病包括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

因此,在饮食过程中,要注意食物的清洁和烹饪,避免因为食物传播而感染疾病。

第十章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第十章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3)一些过去认为是非传染病或慢性病的疾病找到了病原体, 并确认这些疾病也具有传染性,如幽门螺旋杆菌引起胃溃疡 或萎缩性胃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引起的肝癌等。
第二节 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
三角模式---流行病学三角
病原体
传染病发生
环境
宿主(人)
一病原、体病(P原atho体gen)指的是能够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类微生物,包
Taiwan 346
S 第 第二二级>级=1000
Vietnam 63 Singapore 238
远 第三级
第11三000-级-99999
01-第9 四级
距 离 第四级 第五级
跨 第五级
R
S 发 生 严 重 医







染2
2
全民动员抗击SARS
传染病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
二、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在更换宿主过程中所经 历的路径。
传染源
易感者
*传播因素(媒介物) :空气、食物、水、蝇、 生活用品等
一种途径可传播多种疾病
不同途径可传播同种疾病
传播途径与疾病流行特征关系密切
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一)经空气传播 (air-borne infection) 1.飞沫(droplet infection): 流感、SARS 2.飞沫核 ( droplet nucleus infection):白喉 3.尘埃(dust infection):结核
2.间接接触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指传染源的 排泄物、分泌物污染日常生活用品使接触者感 染;

传染病流行病学

传染病流行病学
(3)经尘埃传播(dust infection)
(二)经水传播
经水传播(water-borne infection)的两种方式:
①经饮水传播
②经疫水传播
经饮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1)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且有共同饮用同 一水源的历史。 2)各种特征的人群均可发病,暴饮者发病更多。 3)若水源经常被污染,则流行经过多表现为慢性
经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 1 )一般很少造成流行,多以散发发病为主,可 形成家庭及同住者之间的传播。
(2)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高峰。
( 3 )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及卫生习惯不良的人
群中发病较多。
( 4 )加强对传染源管理及严格的消毒制度后,可 减少病例的发生。
(五)经节肢动物传播
(3)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
指病人的临床症状已经消失,机体所受损伤处于 逐渐恢复的时期。此时机体免疫力开始出现,病人体 内的病原体迅速被清除,即不再成为传染源,如天花、 麻疹、水痘等。但有些传染病在恢复期仍能排出病原 体并继续充当传染源,如痢疾、伤寒等。 病原体侵入易感者机体使其感染后,可使机体具 有一定的传染期(communicable period ),即指 传染病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传染期一般需依 据病原学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加以判断。它是决 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六)经土壤传播 (七)医源性传播
(八)垂直传播
1.经胎盘传播 2.上行性传播
3.分娩引起的传播
人群易感性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 人群易感性(herdibility)。判断人群易感性的高 低需依据该人群每个个体的易感状态,即取决于这 个群体中易感个体所占比例及机体的免疫程度。

流行病传染病流行病学 传染病流行过程 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源

流行病传染病流行病学 传染病流行过程 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源
传染病流行病学 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源
1、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 传染过程: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亦 即传染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传染病学上关注的微观过程)
1、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 流行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 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流行病学上关注的宏观过程)
• 不同传染病的潜伏期不同。 • 通常所说的潜伏期是指平均潜伏期。 • 潜伏期的变动可能与进入机体的病原体数量、毒力、繁殖能力以及机体的抵抗 力等因素有关。
➢ 外潜伏期(extrinsic incubation period):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 体内增殖或完成生活周期中某些阶段后始具有传染性,其所需要时间 称外潜伏期。
2、传染源的相关概念及流行病学意义
受感染 的动物
病人

病原

携带者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取决于携带者的类型、 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及持续时间、携带者的职业、行为习 惯、生活环境、活动范围和卫生防疫措施等。
2、传染源的相关概念及流行病学意义
受感染 的动物

病人
病原 携带者
➢ 受感染的动物: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可以自然传播的疾病和 感染称为人畜共患疾病。
传染源
传播 途径
易感 人群
三环节、两因素
自然 因素
社会 因素
2、传染源的相关概念及流行病学意义
➢ 传染源(reservoir of infection)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 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受感染的 动物

流行病学9.3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流行病学9.3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有些疾病是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的,并由 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称为人畜共患疾病。
牛、绵羊:炭疽、布鲁菌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 山羊:布鲁菌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 马、驴、骡:炭疽、狂犬病、放线菌病等; 骆驼:炭疽、狂犬病、鼠疫、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猪:布鲁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旋毛虫 病等;
1~2天,危害严重者按该病的最长潜伏期予以
留验和检疫。
③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可以确定免疫接种 时间。

如当人被犬严重咬伤(或伤口近头部)时,
于72小时内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效果较佳;
④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可以帮助判断受感 染的时间,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从发病的高峰时间往前推一个该病的平均 潜伏期,即可能为受感染的时间,随即可进一 步追查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②易感人口的迁入,外地人员对流行区内的某些 传染病缺乏相应的免疫力,其迁人使流行区内的 人群易感性升高;
③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人们通过患病后 所获得的免疫力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即会逐渐降低, 从而使人群易感性升高;
④免疫人口的死亡,会使人群中非免疫人口比例 上升,人群易感性相应升高;
⑤病原体发生变异,人们对病原体的新变异株缺 乏免疫力,人群普遍易感。
受飞沫传播的对象主要是传染源周围的密切 接触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 均可经此方式传播。
(2)经飞沫核传播:
飞沫核是飞沫表层水份蒸发后干燥形成的 残余部分。壳内含有病原体。直径约1µm的飞 沫核在空气中悬浮形成气溶胶,并可经气流飘 至较远处。
麻疹、水痘和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均可经此 方式传播。
③健康病原携带者,即指整个感染过程中均无 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而排出病原体的人。

流行病学个论 传染病流行病学 流行过程

流行病学个论 传染病流行病学 流行过程

(二)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
6.经土壤传播(soil-borne infection) 指易感人群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了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所致的传播。
土壤污染 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
埋葬因传染病死亡的人、畜尸体 条件
病原体存活力 土壤污染程度 人的接触机会
(二)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
7.医源性传播(iatrogenic infection) 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人为地造成某些 传染病的传播。
器械、针头、采血器等 被污染或消毒不严引起
输血、生物制品或 药物受污染引起
(二)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 8.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 经胎盘传播 上行性传播 分娩时传播
(三)易感人群 1. 定义:指有可能发生传染病感染的人群。 2. 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新生儿增加 易感人口迁入 免疫人口减少 新型病原体出现 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或病原体变异
计划免疫 获得免疫力人 易感性降低的因素 口增加
二、疫源地与流行过程
(一)疫源地(epidemic focus)
(二)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 1. 经空气传播(air-borne infection) 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经飞沫传播 经飞沫核传播 经尘埃传播
(二)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 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冬春季节高发 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呈现周期性 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高发

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

感染(暴露)日期推断
病 例
最平早均暴暴露露日日期期21-最平短均潜潜伏伏期期

最迟暴露日 期3-最长潜伏 期
t1
t2
t3
发病时间
2、病原携带者()
没有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类型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 健康病原携带者( )
3、受感染的动物
人兽共患病
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在动物与人之间传播 的疾病,如血吸虫病、狂犬病等
新发传染病特点
不确定性 即不知道会在何时何地发生何种新发传 染病,给防控的准备工作带来困难; 病原体种类及其宿主种类多样,传播途径复杂; 人群缺乏特异性免疫力;
新发传染病特点
人兽共患性:新发传染病中75%为动物源性的; 早期发现及诊断困难,缺乏特效治疗和防制措施; 病死率高,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威胁社会稳定。
新发传染病流行因素
第二节 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及感染谱
传染病和传染过程
传染病
由传染性病原体( )或它们的毒性产物( )所致的疾病。
传染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
争的过程,亦即传染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 个过程。
传染病流行图
患者
死亡
传 病人 染
生长繁殖
病 原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源 动物
从全世界的卫生状况看,传染病仍然是各国最重要 的卫生问题。
在发达国家,性传播疾病、病毒性肝炎及一批由各 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仍然是疾病控制和预 防工作中的主要病种;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各种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危 害更为严重,传染病仍是这些国家发病与死亡的 主要病因。
(二)我国传染病流行现状

第十章传染病流行病学详解

第十章传染病流行病学详解
➢ 2003年12月17日,英国一名病人因输血感染疯牛病而
致死,这是世界上第一例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疯牛病, 它打破了人类了常规认识,使人们更加重视新发传染病 的传播方式。
5.病死率高,社会危害大
➢ 埃博拉出血热、军团病、禽流感等疾病的病死率 很高。
➢ 据我国国家统计局预算,2003年SARS疫情导致内地
➢ 近几年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SARS、艾滋病等的 病原体都是病毒。
➢ 细菌、原虫等的防治技术日益成熟,而病毒性疾病的特效治 疗和疫苗相对未成熟,可能是新发的传染病中病毒成为主要 病原体的原因之一。

细菌及病毒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大及速度加快使得新发病 原体不断增加,新发传染病的流行成为可能。
Ⅱ类:以显性感染为主,少数死亡 举例:麻疹病毒
Ⅲ类:大部分死亡
举例:狂犬病病毒
隐性 轻型 中型 重型 死亡
3 第三节 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及感染谱
病原体
细菌 病毒
一、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寄生虫
宿主
途径
得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能在 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二、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 例如,甲型H1N1流感原是猪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艾滋病原是非 洲灵长类动物的疾病,疯牛病是食用换疯牛病的牛肉引起的, 埃博拉出血热是非洲猎人吃了得病的野兽肉后换上的,尼帕病 毒脑炎是在马来西亚由带病毒的蝙蝠传给猪又传给人引起 的。
2.病毒和细菌是新发传染病主要的病原体
➢ 1972年以来新确认的48种新发传染病,有30种疾病的病原体 是病毒。
分类
➢ 空气传播 ➢ 经水传播
➢ 食物传播
➢ 接触传播 ➢ 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 土壤传播

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过程(流行病学课件)【45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过程(流行病学课件)【45页】
➢ 经节肢动物传播(arthropodborne transmission)又称虫媒传 播,指经节肢动物机械携带和吸血叮咬来传播疾病。 传播媒介是蚊、蝇、蜱、螨等节肢动物。 包括机械携带和生物学传播。
7、经节肢动物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 机械携带: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非吸血节肢动物的体表和体内存活,但不 在其体内发育。节肢动物通过接触、反吐和粪便将病原体排出体外,污染 食物或餐具等,感染接触者。
4、经水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 经水传播(waterborne transmission)包括经饮用水传播和经 接触疫水传播两种方式,一般肠道传染病经此途径传播。
水源污染的情况可由自来水管网破损、污水渗入所致,也可因 粪便、污染物污染水源所致,生物恐怖主义对饮用水的故意污 染同样值得警惕。
4、经水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8、经土壤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 经土壤传播:易感者通过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所致的传播。
主要包括一些肠道寄生虫(蛔虫、钩虫)及能形成芽孢的细菌(破伤风、 炭疽)所致的感染。
经土壤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意义取决于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 人与土壤的接触机会、个人卫生习惯和劳动条件等。
9、经医源性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2、传播途径的分类
➢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
3、经空气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经空气传播 经飞沫传播 经飞沫核传播 经尘埃传播
3、经空气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 ①传播途径容易实现,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②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高发; ③在没有免疫预防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 ④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高发。
传染病流行病学 传染病流➢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 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传染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

2023年传染病流行病学解析

2023年传染病流行病学解析
18世纪初,冰岛的一次大流行中,死了近40%的人。 18世纪的欧洲,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死于这种疾病。 1979年WHO在肯尼亚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内消
灭。
人们闻‘黑’丧胆,心中留下难以消除的恐怖
1348年,佛罗伦萨爆发了一场可怕的瘟疫。街道 上尸体纵横。坟地已经无法容纳,只好临时在周 围挖些又长又阔的深坑,把尸体成百成千地葬下 去,就像货物堆塞到船舱里去似的。
传播广,发病率高 续发率高 冬春季发病率上升 儿童发病率高 发病常与人口密度大,居住拥挤有关
2 经水传播(water-borne infection)
(1)经饮水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病人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用同一水源史
除哺乳婴儿外均可发病,暴饮者尤多 水源常年被污染,病例常年不断;被一次大量
WHO 总干事中岛宏 《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
“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 的边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免受其害, 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对此高枕无忧!”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病学的
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分类
表1 传染病按传播方式和特征分类
传播方式
特征
接触传播
需要直接(如皮肤、性接触)或间接接触
二、20世纪与传染病的斗争曾经取得巨大成就
有效控制了麻风、白喉、鼠疫等多种传染病 成功消灭天花,正朝着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努力 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21世纪的近50年间,我国传
染病发病率从约2000/10万下降到约200/10万,传 染病死因构成比从约20%下降到不足1%。 呼吸道、肠道、虫媒传染病以及自然疫源性疾病 减少了80%以上。
毒力(virulence) 指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 毒力=重病例或病死数/总病例数

55预防医学传染病的感染过程及感染谱

55预防医学传染病的感染过程及感染谱
1.定义:又称感(传)染梯度,指机体对病原体感染 过程反应的轻重程度。
2.作用:研究感染谱有助于了解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 的全貌,从而为制订相应的防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 的依据。
三、感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
3.分类:
3.1 以隐性感染为主:隐性感染者所占比例较大,临床
出现典型症状及体征者极少。
3.宿 主:指在自然条件下被传染性病原体寄生的活的机体, 包括人或动物。
二、感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
也称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 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传染过程是在个体中发生的,是一种纯生物学现象。
三、感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
传染病的感染过程及感染谱 学习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识别传染病、感染过程、感染谱 的定义;描述感染谱的分类、“冰山现象”;讨论研究传 染病感染谱的意义。
一、基本概念
1.传染病:指由传染性病原体或它们的毒性产物所导致的、 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一类疾病。
2.病原体:能够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种生物体,包括:细菌、 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 从预防措施的实施来说,对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隔离传染 源的预防措施作用甚微。
• 从疫情统计来说,以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若要弄清全貌, 势必要借助实验室的方法,主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能达 到目的。
个体
(individual)
群体 (cohort)
传染过程
流行过程
(infection process) (epidemic process)
冰 山 现 象
三、感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

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及流行过程ppt课件

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及流行过程ppt课件
在抗传染过程中,首先发挥作用的是非特异性 免疫或称先天性免疫。
是动物长期进化中所形成的抗感染力,是可以 遗传的种的特性,其对各种病原体,甚至对各种 异体物质的侵害均有防御能力。
最新课件
14
➢ 主要靠以下三个功能来体现: a. 免疫屏障: 外部皮肤粘膜屏障。
内 部 血 脑 、 胎 盘 屏 障 , 如 血 脑 屏 障 发 育 不 全 易 发 PRV。胎盘保护胎儿不感染。
IgG、IgM、IgA具有抗菌、抗外毒素和抗病毒等免疫 功能。它们或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引起的免疫溶解作 用,或是增强吞噬细胞吞噬,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或是中和外毒素或病毒等,以抵抗和清除相应的病原 。
最新课件
19
b.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亦称细胞介导免疫是指动物体内致敏T细胞 病其他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受抗原作用后,发生 特异性反应过程。
宿主死于感染后总是在尸体中困住了大量病 原体,如将尸体烧毁或深埋,那么这些病原体 就消灭了。
最新课件
9
d. 有时,某种病原体可同宿主陷于僵局,即该病 原体不能对宿主引起严重损伤,而宿主也不能 排出该病原体。
如伪狂犬病毒在中枢神经中潜伏,该病程 可以认为是结束了。但活的伪狂犬病毒可突围 而出,引起疾病发生。
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及流行过程
最新课件
1
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一、传染(感染)和传染病的概念
4、传染病具有特征的临床表现
1、传染的定义
(1) 潜伏期
2、构成传染的因素
(2) 前驱期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3) 症状明显期
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 作用所引起的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4) 转归期 三、传染病感染的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Ⅲ类:大部分死亡 举例:狂犬病病毒
隐性 轻型 中型 重型 死亡
图 9-1 传染过程轻重程度的类型(吴系科,1996)
1、以隐性感染为主
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这种感染状态被流 行病学家称为“冰山”现象,如图9-2所示。
《流病》P104 图 9-2 传染病的冰山现象(仿 EvansAS,1982)
图 9-3 传染病感染谱
图 9-4 艾滋病的“冰山”现象
2.以显性感染为主
大多数感染者在感染后出现明显的临床症 状与体征,仅极少数患者有严重症状或死亡。
3.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

病原体入侵机体后,大多数感染者出现
严重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以死亡为结局。
病原体在人体内生长繁殖的一定部位即为 定位,如伤寒杆菌定位于肠道淋巴组织内。
能排出大量病原体的定位称为特异性定位, 在疾病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2.病原体的几个特性

(1)传染力: 指病原体侵人机体后,在机体内定居、繁
殖,引起感染的能力。可用续发率和最小感染 量来表示。
(2)毒力:
二、感 染 谱
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的相互斗争会产生不同 的结果,产生传染过程的不同表现形式。这些 表现包括未发生感染、隐性感染、轻型疾病、 中型疾病、重型疾病、病死等6种形式。
Ⅰ类:以隐性感染为主,举例结核杆菌
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轻型 中型
重型 死亡
Ⅱ类:以显性感染为主,少数死亡 举例:麻疹病毒
隐性 轻型 中型 重型 死亡

指病原体损害人体的某些器官与组织,
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
病死率是测量毒力的一种指标。
(3)致病力: 指病原体侵入宿主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
致病力可用所有病例数与所有感染数的比 值来表示。
3.病原体的数量
引起易感机体感染所需的最小剂量称为病 原体的感染量。
病原体入侵数量大、潜伏期较短,病情较 严重,而病原体入侵数量小,潜伏期较长,则 病情较轻。
第二节 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传染病在个体中发生的传染过程是指病原 体进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 斗争的过程。
一、病 原 体

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很多,包括细菌、
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与衣原体、螺旋体、
霉菌和寄生虫等。
1.病原体的入侵门户与定位
病原体的入侵门户是指病原体侵人人体的 特定途径,即进入机体并能生活、初步繁殖的 地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