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大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 其次,东亚季风的存在以什么为标志? • 以前有人发现第三纪甚至更早我国东部已有较好的 植被,即认为当时有较多的降水,因此判定必然存在 夏季风; • 还有一些人仅从反映风成沉积的某些记录来推断东 亚季风的形成等看来都有失全面。
• 事实上,一个完整的季风系统应当包含 “季风风系”和“季风雨系”两个方 面。 • 有学者认为现代意义上的东亚季风建 立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 第一,在东亚30°N以北地区存在季节 性交替的夏季偏南而冬季偏北的盛行 风; • 第二,冬夏反向的气流来自物理性质不 同的气团,因而造成冬季干冷、夏季相 对湿热的气候。
青藏高原大地形对 大气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
• 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境内面积240万平方 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 和“第三极”之称。 • 大部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 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 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 • 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 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的部分。
在高原隆起过程中,高原季风逐步发展
• 当高原隆起水平尺度超过斜压大气地转适 应的临界尺度时,高原热力作用形成的气压 场才能维持,风场向气压场调整。 • 由于冬、夏季高原大气具有反向的热力作 用,于是形成一种浅薄的高原季风,当时气候 的纬向性显著,而不具有现代季风气候的特 征。
东亚季风形成与高原隆升的关系
• 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 的高原。 • 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 由于其高度,青藏高原上空的空气干燥,稀薄, 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素有‘高原无夏’之 称。 • 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藏高原上气候 随地区的不同变化很大。
大地隆升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及其世界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及其世界的影响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巍然屹立于亚洲的中部,它的隆升对亚洲乃至世界环境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没有青藏高原的存在,现今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是一片亚热带沙漠,我国的新疆地区也不会如此干旱。
青藏高原的存在,不仅加强了亚洲的季风环流,而且阻挡了源于印度洋的盟暖湿气流向亚洲内陆的输送,并在高原北侧形成下沉气流,对亚洲内陆干旱化的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夏季,青藏高原就像一个深入到大气层中的火炉,使得高原面上的空气受热上升,同时拉动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前来补充,由此而带来丰沛的季风降雨;冬季情况正好相反,高原仿佛一个巨大的冷流,将其上方的空气冷却,从高原涌向印度洋,这就导致北方的冷空气频频南下,从而形成强大的冬季风。
青藏高原现代地貌格局与季风效应是如何发生的呢?这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青藏高原对世界存在一定的影响。
近些年来,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从不同学科角度运用不同研究方法对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作了大量的工作,认为青藏高原在距今约5000万年前开始隆升:在距今1000-800万年前或更近时期进一步隆升,并达到有意义的高度。
然而,晚新生代以来(1000-800万年以来)高原隆升过程及其产生的气候和环境效应,至今还是一个尚未有效解决的问题.数学模拟表明以冬季风和夏季风组合为特征的东亚季风系统形成演变的良好地质记录。
黄土高原风尘堆积序列既是对青藏高原构造隆升的响应,又是北半球大冰期气候变化的反映.中国黄土高原多个风尘堆积序列的底界年龄均显示中国内陆风尘堆积自900-800万年前开始,标志着东亚环境系统分异为东部季风区和西部干旱区。
此外,印度洋北部ODP/722钻孔研究表明,在距今约900-800万年前阿拉伯海近岸上涌流持续加强,反映印度西南季风(夏季风)加强.而印度洋东北部的ODP/758钻孔的磁化率通量记录则表明,距今900万年前,印度恒河以及其他河流携带至孟加拉湾的陆源碎屑物明显增加。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地理格局和中国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地理格局和中国气候的影响131210005 天文雷晗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大部分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
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中国境内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都曾有过地壳升降。
在2.8亿年前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地区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称为特提斯。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在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升,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
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
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
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
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加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上升了约2000米,这对我国地理格局和气候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从地理格局上说。
青藏高原的隆升造成了它自身的高海拔,从而在整体上造成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分布,促进了我国三层阶梯地理格局的形成。
奇高海拔低气温所造成的多冰川特性为亚洲诸河流提供了丰富水源,于国内而言,它塑造了整个中国的山水系统,是长江与黄河的源头所在,高海拔影响了河流的流向,辅助塑造了河流沿岸地形地貌,也阻挡了西伯利亚的南下气流,客观上部分造成了黄土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环境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与亚欧板块发生大陆对撞的产物,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众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于6000~8000米的高峰。
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挺拔的雄伟之势。
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东西长30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跨15个纬度。
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形成是晚新生代亚洲地质史上最重大的地质事件。
青藏高原隆起不仅改造了高原本身的自然环境,也对周围地区的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有些影响是更本性的,如亚洲东部和南部强大的季风就是高原隆起的结果。
目前,亚洲季风区以全球约十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养活这占世界半数以上的人口,物种资源丰富、单位面积生产量高,都是季风的赐予。
而且高原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
对中国气候乃至亚洲气候的形成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
一、青藏高原隆起与亚洲季风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季风的形成无疑具有巨大的作用,这是地质历史记录和模拟试验证明了的。
老第三纪不存在亚洲季风已是不争的事实,广阔的干旱带(包括膏盐沉积)从西藏一直延伸到长江中下游。
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当时还没有高大的青藏高原,还在于亚洲西部古地中海还有很大海域,欧洲与亚洲隔着一个海峡而被孤立。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边缘海尚未开裂,因此海陆对立不强,难以引发深入内陆的季风现象。
渐新世中国东南部显著变湿润,东部季风已经出现,但其原因并非是青藏高原隆起,而更可能是亚洲中部地中海收缩、欧洲与亚洲连接形成超级大陆的结构。
中新世的开始是和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同时发生的,人们有理由把西南季风的开始与高原隆起联系起来。
当代的亚洲季风可以分为三个子系统,即印度洋西南季风、东亚季风和高原季风。
东亚季风中的夏季风一支来自南中国海的越赤道气流,与南半球澳大利亚冬季的高气压有关,另一支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的偏南气流。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它的隆起不仅改变了高原本身气候,而且通过影响大气环流,进一步影响了高原四周大范围气候。
青藏高原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4,平均海拔高达4000m以上,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地形最为复杂的高原高原庞大的地形高耸在大气对流层之中。
对流层大气存在着巨大的动力作用,强迫大气呈现铙流和爬升运动;高原显著的热力作用对东亚、热带以及全球大气环流产生巨大影响,并进而导致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我国大范围和长时期的干旱、洪涝以及小范围和短时期的暴雨、冰雹都与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有关。
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作用对季节转换期全球大气环流的影响(1)北半球初夏季节青藏高原对大气的加热作用是与其高大的地形密切相关的,高原作为同纬度地区的一个中空的热源,其作用可以在200hPa层形成一个224K的闭合暖中心,使大气增暖7K以上。
(2)青藏高原地形引起的动力和非绝热加热作用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平均槽脊的形成和维持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没有青藏高原,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带的扰动将明显减弱。
(3)在5月,青藏高原地形作用加强了其所在纬度带北侧(减弱了南侧)由南向北的正温度梯度,同时也增强了30°S附近由北向南的正温度梯度,使南半球中纬西风急流轴从45°S北退至30°S附近,有利于全球大气环流的季节转换。
(4)高原地形作用在赤道及低纬地区形成的位势增加区,有利于南半球副热带高压脊的北退和北半球副高增强北移,对亚洲夏季风环流圈的形成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5)青藏高原地形作用对于南半球由夏至冬过程中,环极涡旋的强度加深和范围扩大是有利的。
此外,它对越赤道的索马里急流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作用对热带大气环流的影响(1)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作用在30°N和30°S一带有明显的增温效果,主要增温中心在500 hPa层的青藏高原一带可达3.2℃以上,而在赤道另一侧(30°S, 110°E)的增温中心可达3.0℃,从而有利于减弱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由南向北和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由北向南的正温度梯度,有利于这一季节北半球副热带西风减弱北移、热带东风增强(在200 hPa层东风的增强中心可达-5 m·s-1)和向北推进、南半球西风带向北移,加速北半球向夏季和南半球向19冬季的季节转换过程。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地理格局和中国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地理格局和中国气候的影响131210005 天文雷晗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大部分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
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中国境内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都曾有过地壳升降。
在2.8亿年前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地区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称为特提斯。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在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升,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
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
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
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
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加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上升了约2000米,这对我国地理格局和气候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从地理格局上说。
青藏高原的隆升造成了它自身的高海拔,从而在整体上造成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分布,促进了我国三层阶梯地理格局的形成。
奇高海拔低气温所造成的多冰川特性为亚洲诸河流提供了丰富水源,于国内而言,它塑造了整个中国的山水系统,是长江与黄河的源头所在,高海拔影响了河流的流向,辅助塑造了河流沿岸地形地貌,也阻挡了西伯利亚的南下气流,客观上部分造成了黄土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隆起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起对气候的影响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雄踞在亚洲的中部,位于我国的西南部。
它南起27°N,北止40°N,纵跨纬度13°;总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500米。
地域之广阔,地势之高峻,是世界上其它高原所无法比拟的。
如此雄姿,不仅使它本身形成了非地带性的高原气候,而且由于它的存在,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气温、降水、水文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首先,在冬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南移。
由于高大的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三四千米以下的西风气流分成南北两支急流。
北支在高原西北部形成西南气流,给高原北侧,新疆中部的天山地区带来一定的湿度。
当这支气流再绕过新疆北部以后和南下的极地大陆气团汇合,转为强劲的西北气流,使我国冬季风的势力增强,并向南伸展得很远。
南支气流在高原的西南部形成西北气流,使本来就很干燥的南亚西北部雪上加霜,更加干燥(在世界气候类型图上,那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当这股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又转为西南气流,掠过我国的云贵高原以后,继续向东北方向运动,直至长江中下游地区。
这股来自低纬度的暖性气流又往往是造成我国江南地区“暖冬”天气的重要因素。
这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汇合东流,形成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
这支西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卫星云图上所看到的过往我们上空的云,总是自西向东运动,其动力就是这股西风)。
与此同时,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和汉中一带,恰在这南北两支气流之间,风力微弱,空气稳定,成为“死水西风南支气流消失,夏季风迅速向北推进,气旋活动频繁,我国东部季风区自南向北先后进入雨季。
到了10月以后,西风又逐渐南移,南支西风气流又重新出现,夏季风复退,冬季风又控制了我国东部南北。
综上所述,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阻挡,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能受到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如是那样,我国的气候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其次,由于青藏高原本身所产生的明显的热力作用,这种热力作用直接影响着东亚的季此中心一方面使高原南侧的西风南支气流得到加强;另一方面,这个低这个热低压又强烈吸引着来自南亚地区的西南暖湿气流,使西南季风的势力加强,给江南北部、江淮地区送去大量的降水。
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罗华(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
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形成于第三纪,第四纪以来,高原大幅度上升。
它的隆起不仅改变了高原本身气候,而且通过影响大气环流进一步影响了高原四周的气候。
本文根据高原独特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分析了青藏高原对东亚的季风环流乃至北半球西风气流运动的影响,阐明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青藏高原;季风;动力作用;热力作用;中国气候一、独特的高原气候特点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一邛崃山一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旷5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
青藏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东西长3000公里,南起25° N,北至40° N,跨15个纬度,南北宽1500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4,雄踞亚洲的中部,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 /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一个庞大的障碍物,在整个中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使其所在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
(一)气温低、日温差大,年温差小。
青藏高原地高天寒,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平原低得多,年平均气温除高原南部的谷地较高外,大都低于5°C,藏北高原和山脉上部均在0°C以下。
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日照丰富,且地面多裸露岩、沙砾,使地面白天吸热多,增温迅速;夜晚,地面长波辐射冷却快,气温迅速下降,故气温日较差大。
在高原的热源作用下,夏季气温低,冬季多晴天,日照时间较长,白天不阴凉,因此气温年较差较小。
大部分地区在20C左右,而东部平原地区的长沙和汉口分别为24.9 C、26C。
这种日较差大、年较差小的特点,与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有明显差别(见下表)。
西藏南部同纬度东部低地的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比较(二)日照长、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多。
论述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论述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的重要地理特征之一。
它的隆起对中国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大气环流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得大气环流发生了变化。
高原上空的气压较低,周围地区的气压较高,形成了一个气压梯度。
这个气压梯度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使得季风气候更加明显。
同时,高原上的冷空气也会向周围地区流动,影响了气温和降水。
2.影响降水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降水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原上的气流会受到地形的影响,形成了一些气流的上升和下沉。
这些气流的上升会形成云层,从而促进了降水的形成。
同时,高原上的冷空气也会影响到周围地区的降水。
3.影响气温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气温也产生了影响。
高原上的气温较低,周围地区的气温较高,形成了一个温度梯度。
这个温度梯度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周围地区的气温。
二、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意义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促进了农业生产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高原上的气候条件适宜牧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同时也适宜一些特殊的农作物的种植。
这些都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影响了水资源的分配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水资源分配产生了影响。
高原上的降水会形成一些河流和湖泊,这些水资源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高原上的冰川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3.影响了生态环境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高原上的生态环境独特,有很多珍稀的动植物资源。
同时,高原上的冰川也是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对于中国和全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论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huán liú)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它的隆起不仅改变了高原本身(běnshēn)气候,而且通过影响大气环流,进一步影响了高原四周大范围气候。
青藏高原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4,平均海拔高达4000m以上,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地形最为复杂的高原高原庞大的地形高耸在大气对流层之中。
对流层大气存在着巨大的动力作用,强迫大气呈现铙流和爬升运动;高原显著的热力作用对东亚、热带以及全球大气环流产生巨大影响,并进而导致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我国大范围和长时期(shíqī)的干旱、洪涝以及小范围和短时期的暴雨、冰雹都与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有关。
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rèlì)作用对季节转换期全球大气环流的影响(1)北半球初夏季节青藏高原对大气的加热作用是与其高大的地形密切相关的,高原作为同纬度地区的一个中空的热源,其作用可以在200hPa层形成一个224K的闭合暖中心(zhōngxīn),使大气增暖7K以上。
(2)青藏高原地形引起的动力和非绝热加热作用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平均槽脊的形成和维持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没有青藏高原,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带的扰动将明显减弱。
(3)在5月,青藏高原地形作用加强了其所在纬度带北侧(减弱了南侧)由南向北的正温度梯度,同时也增强了30°S附近由北向南的正温度梯度,使南半球中纬西风急流轴从45°S北退至30°S附近,有利于全球大气环流的季节转换。
(4)高原地形作用在赤道及低纬地区形成的位势增加区,有利于南半球副热带高压脊的北退和北半球副高增强北移,对亚洲夏季风环流圈的形成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5)青藏高原地形作用对于南半球由夏至冬过程中,环极涡旋的强度加深和范围扩大是有利的。
此外,它对越赤道的索马里急流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作用对热带大气环流的影响(1)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作用在30°N和30°S一带有明显的增温效果,主要增温中心在500 hPa层的青藏高原一带可达3.2℃以上,而在赤道另一侧(30°S, 110°E)的增温中心可达3.0℃,从而有利于减弱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由南向北和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由北向南的正温度梯度,有利于这一季节北半球副热带西风减弱北移、热带东风增强(在200 hPa层东风的增强中心可达-5 m·s-1)和向北推进、南半球西风带向北移,加速北半球向夏季和南半球向19冬季的季节转换过程。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综述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综述作者:张雯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12期摘要综合分析了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及隆升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隆升的高原对全球大气环流产生了巨大影响,隆升的临界高度值在2 000 m左右时,会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动力影响使高原对流层中低层西风绕流汇合,形成北脊和南槽,且对南北两支西风起稳定作用,较高层的西风急流也可以爬坡自由通过高原且气流在迎风坡有利于反气旋性涡度加强;青藏高原雪盖也是影响地表热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青藏高原隆升;临界高度;动力和热力作用;大气环流;雪盖中图分类号S1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2-03658-01作者简介张雯(1987- ),女,四川成都人,助理工程师,从事大气科学、航空气象等方面的研究。
青藏高原地势起伏很大,平均海拔4 km以上,是世界上最高和最复杂的地形。
青藏高原隆升作用、动力热力因子共同影响着高原周边地区、亚洲、甚至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和天气及气候系统。
高大地形到达大气对流层之中,大气动力作用强劲,强迫西风气流呈现出绕流和爬升运动,陶诗言等研究了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发现冬季它对南北两支西风起稳定作用;夏季则在其上维持副高反气旋,副高南侧形成东风急流[1]。
高原附近天气状况也与高原气流绕流与上升气流补偿形成的垂直环流相关以及热力性质相关。
对于全球大气环流演变,青藏高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同时影响着天气和气候在我国的形成和演变。
因此,对青藏高原的研究有利于挖掘气候变化规律和提高我国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青藏高原的热力、动力及隆升作用对大范围大气环流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气象学研究的焦点。
笔者在此探讨了青藏高原动力、热力及隆升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高原的动力抬升作用1.1高原的抬升作用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于我国的干旱和亚洲季风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近年来,有科学家用数值模拟方法,全面模拟了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季风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过去千万年,印度板块对亚洲板块挤压从而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同时造成青藏高原上升2 km[2]。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中国自然地理教学参考书》主编:聂树人单树模常剑峤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济南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热力作用,主要从冷热原的角度讨论青藏高原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二是机械的动力作用,这种动力作用影响范围很宽广,从局部环流到长波以至超至长波都受到地形牵制。
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地形迫使气流爬越它或绕过它而产生,青藏高原是一个东西长的椭圆体。
长轴基本上顺风向,气流绕行的部分就会更重要些。
(1)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为了从冷热源角度来讨论青藏高原对天气,气候的作用,应首先了解高原冷热源情况。
下面根据叶笃正《青藏高原气候学》“引论”介绍如下:关于青藏高原冷热源问题,过去有过不少人讨论。
但由于计算方法不同,不但结果不同,也涉及到对从冷热源定义的问题。
总的来说,有两种定义:一种是从下垫面出发,如果某地区源。
但这种热量不一定都能用于本地区的大气。
有一部分或大部分可以输送本区以外的大气。
第二种定义是:在某个月里,某个地区的大气柱内有净能量的收入(通过运动从侧边界流出的能量不计在内,)则在这个月这个地区的大气称为热源,有净能量支出,称为冷源。
第二种定义的冷热源暂称为地面冷热源,第二种称为大气的冷热源。
从地面有三种能量可以输送给大气:一种是地面有效辐射,一种是潜热,一种是湍流感热。
高原上三者之和见表3—1 表3-1高原平均地面向大气输送的总热量月份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平均地面平均输送的总热量212 260 380 443 495 481 418 385 355 296 232 196 344从上表可以看出,全年平均,高原的每平方厘米的每天向大气输送约344卡的热量。
从布特科年平均蒸发潜热及湍流感热分布图可看出,两者全年最大值皆发生在北美东岸沿海(北纬40度,西经60度区域),它们分别为120和50千卡·厘米-2·年-1.青藏高原这种冷热源作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在夏季,除机械动力作用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热力作用。
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形成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形成的影响青藏高原大致位于北纬27°~37°之间,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
巨大高耸的高原,不但其本身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而且对东亚季风环流及我国气候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青藏高原对对流层下部风场的动力作用冬季,当西风带南移,控制我国广大地区上空时,青藏高原迫使4000米以下的西风环流产生动力分支—北支与南支西风急流。
北支绕过新疆北部以后,转为西北气流,南支绕过高原南侧以后转为西南气流,两支西风绕过大高原后在高原东侧汇合东流。
西风带的分支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使西风带的范围扩大了。
夏季,西风带北移,南支西风急流消失,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迅速北进,为长江流域的梅雨形成创造条件。
10月份,西风带南移,南支西风急流重新出现,夏季风退出大陆,冬季风又成为我国天气的主宰。
形成冬夏季风的交替。
青藏高原动力作用的另一表现,就是对东亚大气环流起屏障作用。
它不仅阻止从西来的天气系统东移,而且还直接阻挡我国西部地区对流层下层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流。
冬季不但使高原以北的西北内陆地区冷空气集积更快,冷高压势力更强,而且在高原的制约下,冷空气南下的路径偏东,使东部地区冬季风势力更猛烈。
夏季的西南季风,在高原的阻挡下,不能深入北上,只能绕过高原的东南边缘,进入西南、华南、华中等地区,加强了那里的降水过程。
而我国的西北地区,由于夏季风受高原所阻而不能到达,则形成了干旱少雨的荒漠气候。
2、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影响东亚大气环流冬季,庞大的高原,冰雪覆盖,空气稀薄,辐射冷却快,降温迅速,形成低温高压中心,它迭加在蒙古冷高压之上,从而大大加强了冬季风的势力,使我国东部地区的冬季更加寒冷。
夏季,高原是个热源,地面受到强烈的太阳辐射,气温上升,形成高温低压中心。
它迭加在大陆热低压之上,加强了印度低压势力,有利于西南季风与东南季风的推进,输送能量和水汽。
夏季高原地面强烈辐射增温,地面空气上升,高原四周空气源源补偿。
青藏高原与东亚季风
历史系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析青藏高原对东亚气候的影响姓名:魏振锋学号:2006151231班级:06人文(2)班指导教师:叶晗2009年12月浅析青藏高原对东亚气候的影响魏振锋(陇东学院历史系,甘肃庆阳 745000)摘要:青藏高原正好位于西风带上,它对西风环流有阻碍和分流作用;同时由于其体积庞大,热力学性质明显,因此它对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有很强的牵引和阻隔作用,使得整个东亚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分布都受到了影响,而且由于它表面积雪分布差异性很大,使其影响扩展到全球范围内,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候格局产生了变动。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亚气候;大气环流;季风青藏高原旧称青康藏高原(北纬25º-40º;东经74º-104º之间),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隆起地带。
它的面积为250万Km2,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
青藏高原实际上是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大本营”。
它形成始于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北部插入亚欧板块下部,导致亚欧板块强烈的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古海洋隆升为陆地。
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进一步推动了洋壳的抬升。
约在2.1亿年前,古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侵。
到了距今8000万年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运动,又一次引起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相继脱离了海洋,而成为陆地。
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高原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地质学上将这一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
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cm的速度上升,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并不是匀速的,也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以上几个不同的隆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影响及应对举措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影响及应对举措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
要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各类环境和生态建设工程实施进展顺利,基础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工程、环保意识教育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环境质量呈现逐步改善的趋势。
但仍存在对目前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事实及其影响的量化研究不够,对灾害风险预估的科学预判不足等问题。
藏高原气候变化应对措施如下:一、加强生态安全科学研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综合观测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灾害风险评估预判,提高灾害防范能力;加大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支持力度。
二、以第二次青藏科考为契机,将相关资源调查纳入科考范围,汇聚多方科研力量参与,采用实地考察、长期资料数据以及遥感遥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弄清家底、辨明现状,为量化分析环境气候变化打好基础;加速推进青藏高原卫星遥感与地面跨部门综合监测系统及其多源信息数据共享工程建设;开展青藏高原环境与气候变化预测预警和适应技术研究,特别是短、中期预测预警技术和对区域经济社会的风险预估,进而研发针对性强的适应技术;加大西藏、青海县级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支持力度,尤其是西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
三、藏高原区域发育着 4.8 万余条冰川,总面积为 6 万余平方公里,常年积雪覆盖面积大,季节和冻土分布广泛。
加强气候变化及极端灾害对农牧业、水资源、高寒生态系统、人群健康的影响和风险评估,以及冰川跃动、冰崩、冰湖溃决等多灾种综合风险和气候环境承载力评估,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如川藏铁路、公路、水电站的气候可行性论证。
四、加强气候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同样是重中之重。
应充分研究利用祁连山、三江源、天山、贺兰山等山区空中水汽条件丰富的有利条件,合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全面掌握我国西部风能太阳能水电能源等情况,科学开发和利用西部气候资源;制定青藏高原中长期发展与保护规划,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和系统治理、气候变化对策研究及科技支撑、基础设施建设、跨区域与国际合作等举措;充分利用气候变化短期内所带来的相对有利的生态环境“窗口期”,加强高原农业气候适应性区划、湿地保护与沙漠化治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
青藏隆升过程及其影响
第二期(中期)隆升:23~22MaBP
第三期(晚期)隆升:3.6MaBP
40~3.6MaBP 期间经历了 阶段性抬升、 夷平的过程
序幕:8~7MaBP开始
强 烈
青藏运动
A幕:3.6MaBP开始急剧隆升 B幕:2.6MaBP脉冲隆升
隆
C幕:1.8MaBP脉冲隆升
升
昆(仑)黄(河)运动 1.1~0.8MaBP脉冲隆升
推荐阅读:
青藏隆升过程及其影响
推荐阅读:
青藏隆升过程及其影响
1月
7月
1000百帕位势高度 有/无青藏高原的大气环流
无 青藏高原的夏季雨带位置
有 青藏高原的夏季雨带位置
青藏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模拟
青藏高原隆升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热力作用
L
H
西北干热 (蒸发)
高原季风
西北干冷 冬季风加强
青藏高原隆升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动力作用
阻挡/屏障作用: 冷空气堆积,维持下沉气流
共和运动 0.15MaBP脉冲隆升
印度板块
40MaBP
藏南板块
藏北板块
羌塘板块
柴达木 板块
青藏运动B幕(2.6MaBP),青藏高原抬 升到海拔2000米左右,是一个导致大气环 流发生质变、开始形成现代季风环流的临 界高度
昆黄运动中,青藏高原抬升到海拔30003500米。3000米是西风带在冬季发生分流 的临界高度
对西北的影响……
阻挡/屏障作用: 印度洋水汽北上受阻
青藏高原隆升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动力作用
分支作用: 冬半年西风发生分流
青藏高原隆起过程及影响
季风加强,高原 进入冰冻圈,
温带沙漠形成, 黄河形成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东亚大气环流及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体积巨大,平均海拔4000m以上,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高原气候区域。
这里,气压低,大风多,日照长,年辐射强,年均温低,气候温凉,常年无夏,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多对流性降水,降雪日多,具有与周围环境不同的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不仅本身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而且对加强东亚季风环流起着重要作用,对我国气候有着极大影响。
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东亚季风产生很大的动力扰动和热力影响,对东亚季风起着维持和加强作用。
青藏高原的作用主要通过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两个方面表现岀来:1 •青藏高原地形对对流层低层风场的动力作用。
主要表现为高原附近西风气流的绕流分支现象和对南北气流的屏障作用。
①迫使西风气流分流。
由于青藏高原是一个高大突起的大陆块,对于500mb以下东西风环流有显著的分支、绕流、和汇合作用。
分支和汇合作用在高原迎风面形成“死水区”,绕流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形势,对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天气气候都有重要影响。
冬季,当西风带南移控制中国广大地区上空时,青藏高原使4000m以下的西风环流在高原西端分成南北两支。
北支在高原西北部为西南气流,绕过新疆北部以后转为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性弯曲;南支在高原西南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在孟加拉湾附近曲率最大,并形成低槽。
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流域汇合向东流去。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分支现象从10月份开始一直可以继续到次年6月,不仅在对流层下部常有这种现象存在,而且可以影响到9公里的高度或者更高些,从平均风速场来看,冬季南支西风要强于北支。
在高原地形的规定下,西风带分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使西风带的范围向南扩展了,其南界可达北纬15°〜20°。
这导致了冬季风可以向南扩散得更远。
同时,南支西风气流的消长,又是冬夏季风交替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高原的屏障作用。
青藏高原动力作用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东亚大气环流起一种屏障作用。
青藏高原隆升的意义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升的意义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及其意义: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一带原是一片大海,后来大陆板块碰撞抬升才形成了今天的样子,而且还将继续增高。
青藏高原的隆起与新生代以来全球环境的重大变化具有明显联系。
这些变化体现在亚洲季风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亚洲内陆干旱化,比如,由此导致中国南方广大湿润地区和西北干旱区的出现,黄河中游地区出现大面积黄土堆积而形成黄土高原,奠定了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现代环境的宏观格局。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该区降基本上都在西北气流控制下,盛行风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属于副热带大陆气候,即干热类荒漠或沙漠气候;没有高原,也就没有了印度低压和蒙古高压,就不会形成现在的冬夏季风。
当高原开始隆起,青藏地区干热气候就开始发生较明显的变化,降水增多,气温降低;当高度达到1000-2000m时,雨量增到最大,当高度达2000-3000m,高原季风形成,但较弱,气温继续降低;当高度达到3000-4000m时,夏季青藏热低压、冬季青藏冷高压更明显,高原季风也接近现在的情况,东亚季风也更明显,高原气温更低,降水量明显减少,高原湖泊逐渐干涸,于是青藏高原的隆升,经历了一个较暖湿到凉干的过程。
值得详细说明的是,夏半年,西南季风控制着高原东南部、南部,形成暖湿气候,高原内部则形成雨影区,十分干旱,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交替控制着青藏高原。
水分入不敷出:高原北部、西北部刮到海洋的空气却又能带走部分水汽,使得高原内陆水分更加缺乏。
从北部蒸发上高原的水分,无法从高原北沿流回北部,反而顺着高原的南坡流入印度洋或向东流入太平洋。
塔里木盆地的低热与其南边紧邻的青藏高原的高寒恰成鲜明对照。
盆地中蒸发出来的水汽随着热胀冷缩的空气而单向地漂移到高原。
由于空气热胀冷缩以及盆地高温与高原低温,使得盆地相对于高原总是高压,造成常年的东北风将盆地的水汽吹往高原。
水汽遇到高原低温冰川而凝聚。
低海拔盆地中的水就这样被蒸发作用送到高原。
这些从盆地吹往高原的水汽凝聚在高原广阔的地域,而不是限于高原北坡,这使得凝聚在高原上的水难以循环回盆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东亚大气环流及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体积巨大,平均海拔4000m以上,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高原气候区域。
这里,气压低,大风多,日照长,年辐射强,年均温低,气候温凉,常年无夏,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多对流性降水,降雪日多,具有与周围环境不同的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不仅本身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而且对加强东亚季风环流起着重要作用,对我国气候有着极大影响。
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东亚季风产生很大的动力扰动和热力影响,对东亚季风起着维持和加强作用。
青藏高原的作用主要通过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1.青藏高原地形对对流层低层风场的动力作用。
主要表现为高原附近西风气流的绕流分支现象和对南北气流的屏障作用。
①迫使西风气流分流。
由于青藏高原是一个高大突起的大陆块,对于500mb以下东西风环流有显著的分支、绕流、和汇合作用。
分支和汇合作用在高原迎风面形成“死水区”,绕流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形势,对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天气气候都有重要影响。
冬季,当西风带南移控制中国广大地区上空时,青藏高原使4000m以下的西风环流在高原西端分成南北两支。
北支在高原西北部为西南气流,绕过新疆北部以后转为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性弯曲;南支在高原西南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在孟加拉湾附近曲率最大,并形成低槽。
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流域汇合向东流去。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分支现象从10月份开始一直可以继续到次年6月,不仅在对流层下部常有这种现象存在,而且可以影响到9公里的高度或者更高些,从平均风速场来看,冬季南支西风要强于北支。
在高原地形的规定下,西风带分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使西风带的范围向南扩展了,其南界可达北纬15°~20°。
这导致了冬季风可以向南扩散得更远。
同时,南支西风气流的消长,又是冬夏季风交替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高原的屏障作用。
青藏高原动力作用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东亚大气环流起一种屏障作用。
它不仅阻滞西来天气系统的东移,而且还直接阻挡我国西部对流层低层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流,冬季,它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南侵,使西北内陆冷空气积聚更快,冷高压势力更强,从而使得该地区冬季更加干冷。
而且在高原的制约下,冷空气南下途径偏东,使东部地区冬季风更为猛烈。
同时,正是这种阻挡作用使得高原南侧印、缅一带冬季极少受到寒潮影响。
夏季,西南季风在高原的阻挡下,不能深入北上,迫使印度的西南季风限制在高原南部。
或者使西南季风只能绕过高原,在它的东南边缘,进入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加强了这些地区的降水过程,形成湿润的气候环境。
而我国西北地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潮湿的空气不能深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故水汽少、湿度小、云雨稀少,形成夏季干旱少雨的干旱荒漠气候。
此外,高原还使来自孟加拉湾的热带风暴或台风,也被阻留在喜马拉雅山南麓。
由于青藏高原对于对流层低空的空气流动起着屏障作用,形成了高原南侧印度地区一带的冬干暖、夏温湿的气候特色,而在高原北侧南疆和河西一带冬季干冷,夏季干热。
同时,由于高原的屏障作用,使蒙古人民共和国一带冬季少受暖平流的影响,有利于冷空气的堆积,出现了强大的蒙古高压。
夏季印度半岛北部很少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有利于热低压的维持。
③迫使迎风气流爬坡,使高原四周边坡上出现多雨带。
冬季多偏西北气流,高原北坡、西坡出现多雨带;夏季多偏南偏东风,高原南坡和东坡出现多雨带。
一定强度的气流可以爬越高原。
兰州高原大气研究所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对冬夏环流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夏季,高原的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气流的绕流作用上,而在冬季,高原的作用在绕流和爬破两方面都很重要。
这说明夏季弱气流过高原时,以绕为主。
而冬季气流较强,除绕以外,还可以爬过高原。
④“暗礁作用”。
青藏高原海拔4000m以上,一些主要山系可达5000~6000m以上,这块大台地像水底的暗礁一样,虽然不能直接阻挡平流层到对流层上部的气流,但可以通过气流上下之间的垂直切变,间接地影响到100mb高空的流场。
2.青藏高原通过热力作用深刻影响东亚大气环流。
首先在于高原是一个高大突起的大陆面,对于四周的自由大气来说,在冬夏起着明显的冷热源作用。
冬季,巨大的高原,因地势高,冰雪面积大,空气稀薄,辐射冷却快,降温迅速,成为一个低温高压中心。
这样,高原比周围自由大气冷,一方面与南侧自由大气之间就形成了显著的温度梯度,高原有向外的空气质量输送,高空等压面向高原倾斜。
结果,使西风南支气流得到进一步加强。
而南支气流的维持和加强,如前所述,是东亚季风环流得到加强的标志。
另一方面,这个低温高压中心迭加在蒙古高压之上,也更加增大了冬季风的势力。
夏季,青藏高原上空的温度比四周同高度的自由大气高,高原上的气流上升运动比东部强,使得在高原低层形成热低压,使低空有空气向高原输送,大大增强了印度低压的强度,从而加强了夏季风的势力。
冷热源作用使高原西部在10~4月形成冷高压,6~8月出现热低压,5月和9月为冷高压和热低压的转变时期。
高原上冷高压和热低压的形成,使高原地区产生了特殊而复杂的气压场和流场结构。
在冷高压的南侧印、缅上空产生一个低压带,热低压北侧有一高压带,这些高低压的出现,对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形成,以及冬季喜马拉雅多雨带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
其次,青藏高原夏季加热作用,对东亚大气环流有很大的影响。
这种加热作用,使中、下层产生巨大辐合,高空产生巨大辐散,形成特殊的副热带高压,即青藏高压。
其势力的消长,位置的移动,对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的影响。
如青藏高压位置偏西,则长江中、下游,川东及贵州多雨,而川西与华北少雨;高压位置偏北,则对应着长江流域大范围严重干旱;偏南则对应长江流域多雨偏涝。
总之,青藏高原通过上述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的综合影响,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化,同时也加大了我国季风气候的强度及其空间范围。
对东亚大气环流有着极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