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通 过不懈的努力,成功攻克了圈养大熊猫人 工繁育工作中的“发情难、配种受孕难、 幼仔成活难”的三大难关,人工繁殖大熊 猫48胎、72仔、成活59仔,幼仔存活率已 经连续5年达到100%。圈养大熊猫总数达 到80余只,占世界圈养种群的60%。
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
动物资源
• 据统计区内有脊椎动物有450种,其中兽类103种, 鸟类283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25种,鱼类18 种;昆虫约1700种。区内分布的大熊猫约占总数 的十分之一,被誉为“大熊猫的故乡”。除了大 熊猫外,还有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小熊猫、 雪豹、水鹿、猕猴、短尾猴、红腹角雉、藏马鸡、 石貂、大灵猫、小灵猫、猞猁、林麝、毛冠鹿、 金雕、藏雪鸡、血雉等几十种珍稀野生动物。鸟 类种类繁多,占中国特种鸟类的50%。是世界上 古老生物种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区之一。这些动 物主要生活在2200~3600米之间的气候温凉的针 阔叶混交林及箭竹林地带。
保护区发展现状
• 多年来,卧龙自然保护区着眼于建设一流 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目标,坚持保护和合理 利用的方针,积极开展保护、科研、社区 建设等工作,使大熊猫为主的野生动植物 资源和高山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 1981年保护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合作,在卧 龙建立了全世界惟一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 心”,设有六个实验室、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 小熊猫生态馆和世界最大的熊猫圈养场。其大熊 猫幼仔的出生率、存活率世界领先。世界野生动 物基金会将这里的五一棚野外观察站作为中外合 作进行大熊猫的生态观察研究的基地,中外专家 可日夜在此观察大熊猫的活动,并把最新科研成 果通报给世界各国。卧龙的科学研究颇有成效, 已真正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保护区,并在中 外自然保护区中占有重要地位,享有较高声誉。
保护对象
• 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珍稀动植物物种、亚 热带高山森林生态系统。
区域特色
• 国家级第三大自然保护区。四川省面积最 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珍稀动植物最多的 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横跨卧龙、耿达两乡, 东西长52公里、南北宽62公里,总面积约 70万公顷。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 态系统及大熊猫等珍稀动物。1980年加入 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是中国第一 个自然保护资源特别行政区。
地貌特征
• 地势: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的地貌单原属于四川盆地西缘山 地,处于邛崃北部的东南麓,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皮条河从保护区的西南向东北将保护区分为两大块,河的 西北部山大峰高、河谷深切,大部分山峰的海拔高度超过 4000米。 • 河谷形态:受地势的影响,保护区内的河流大体由西北向 东南流,河谷形态多样 。 • 山地形态:保护区内在海拔4000米以下的山地,属流水作 用的中低山,由于受岩性的影响,山地形态多变,由结晶 灰岩组成的,多形成峰林状山地;由砂质子板岩组成的, 则形成典型的梳状山地;以脊呈锯齿状,远看似龙背,卧 龙即因此得名。
四姑娘山
水文
• 保护区内的河流主要有皮条河、中河、西 河和正河。皮条河发源于巴郎山的东麓, 与发源于四姑娘山东坡的正河在磨子沟汇 合成耿达河,全长70Km,经映秀注入岷江。 西河发源于马鞍山至三江口,与发源于齐 头岩和牛头山的中河汇合成寿西河,经漩 口注入岷江。河流丰水期在5至10月,枯水 期11至次年4月,洪峰期多在7至8月出现。 境内河流主要靠降水、溶雪水和地下水补 给,其特点是流程短,落差大、水能蕴藏 丰富。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 由卧龙自然保护区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 合作建立,大熊猫研究专家胡锦矗任中心 第一任主任由。中心科研的主要任务是围 绕大熊猫的繁育,增加大熊猫的数量进行 应用基础研究,综合开展大熊猫、珍贵经 济动植物的行为、生态、饲养、繁殖、育 幼、生理生化、内分泌、遗传、疾病防治、 人工复壮、种群监测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 研究。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 “天然的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各 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 “天然实验室”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 了良好的基础。 • “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 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区位环境
• 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四川省汶川 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翼。最高峰为西南 的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附近高于5000 米的山峰有101座。群山环抱,地势从西南 向东北倾斜 ,溪流众多。年均温8.9℃,最 高温度29.2℃,最低温度-8.5℃,年降水 量931毫米。原始森林茂密,处四川盆地与 青藏高原过渡带,从亚热带到温带、寒带 的生物均有分布。
植物资源
• 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面积达11.8万公顷, 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6.7%,灌丛草甸覆盖 面积约3.04万公顷,复杂多变的自然条件造 成了植物种类与群落的多样性。 • 据已采集的植物标本统计,区内植物有近 4000种。高等植物1989种,在种子植物中, 裸子植物20种,被子植物1604种。
保护区性质
• 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 地为主的、全面保护其它濒危珍稀物种及 其栖息地和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全球生物 性保护关键区,是集自然保护、科学研究、 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利用于一体的综合性自 然保护区。
保护区类型
• 根据国家标准(GB/T14529—93)《自然 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卧龙自然 保护区属于“野生生物类”中“野生动物 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及 其栖息地为主,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 监测、宣传教育、社区共管、生态旅游及 合理利用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人文环境
• 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内, 行政范围涉及卧龙、耿达两乡(镇),共6 个行政村26个村民小组。 • 保护区内现有人口5575人,其中农业人口 4547人。人口主要为藏族、羌族、回族和 汉族,其中,藏、羌、回民族占总人口的 75%以上。
地理位置
•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岷江上 游、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与汶 川县映秀镇连接,南与大邑、芦山两县毗 邻,西与宝兴、小金县接壤,北与理县及 汶川县草坡乡为邻。地理坐标为 E102°52′~103°24′、N30°45′~ 31°25′。卧龙自然保护区以四川汶川卧龙 特别行政区卧龙镇为中心,总面积20万公 顷。

• 冬:卧龙的冬天银装素裹,冰柱林立,一 片温暖的南国冰雪风光。
保护区简介
•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建于1963年,当 时面积2万公顷,1975年,面积扩大到20万公顷, 是我国建立最早、栖息地面积最大、以保护大熊 猫及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1983年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1980年与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合作在卧龙建立中国保护大 熊猫研究中心。 同时,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还是2006年7月世界遗产大会批准列入世界自 然遗产名录的“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四川大 熊猫栖息地最重要的核心保护区。
土壤类型
•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发育条件多变,受 气候与植被的垂直变化影响,从河谷到山 顶,形成了从亚热带到冰缘环境的各种土 壤类型。如山地黄壤 、山地黄棕壤 、山地 棕壤 、高山草甸土 、高山寒漠土等等。
动植物资源
• 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 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响誉 中外,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 • 区内共分布着100多只大熊猫,约占全国总 数的10%。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其它珍 稀濒危动物金丝猴、羚牛等共有56种。被 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贵濒危植物达24种, 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连香树、水清 树,二级保护植物9种,三级保护植物13种。
珙桐
• 珙桐为落叶乔木。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 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 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 另一种是光面。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 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 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 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 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
地质构造
• 卧龙地区位于龙门山中南段,邛崃山的东南坡, 为四川盆地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其地貌形态 以高山深谷为主。区内最高峰四姑娘山是邛崃山 的主峰,海拔高度6250米。以四姑娘山-巴朗山 为界,以东为四川盆地边缘山地,以西进入川西 高原。 • 卧龙地区大地构造上属于龙门山褶断带的中南段, 由一系列北东向平行的褶曲和断裂组成。 • 卧龙地区前古生界至中生界三叠系地层发育齐全, 缺失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和新界第三系的地层。 地层的分布大致以皮条河为界,东南部为古生界 地层,西北部以中生界三叠系地层为主。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 春:和煦的春光洒向卧龙,沉睡的万物开 始躁动起来;一夜春风,百花争艳鸟语香, 是踏春赏花,登山观鸟的好时节。

• 夏:夏季是卧龙最舒适的季节。洁净清凉 的绿色王国,天然氧吧,是休闲避暑胜地, 养心洗肺,放松身体,回归自然的天堂。

• 秋:秋天是卧龙色彩最绚丽的季节,碧水 蓝天,红叶漫山,让人陶醉。目睹熊猫宝 宝的降生,令人新奇和惊喜。
• “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以 展示单一物种国宝大熊猫的博物馆。该馆 由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题写馆名,分六部 分向人们展示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历史演 变、自身特性、伴生动物,以及大熊猫的 人工饲养、繁殖、保护研究和自然保护区 管理事业的发展,国际组织与机构和热爱 大熊猫友人的支持,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 研究等所取得的成就,揭示大熊猫的奥秘。
•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 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 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 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它不但被 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 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 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 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 中国政府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援助下 建立的1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卧龙自然保护 区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一个。1978年,保护区建 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中外 科学家采用无线电跟踪等手段,对大熊猫个体生 态、种群以及大熊猫主食竹类进行研究,取得了 可喜的成果。1983年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计 划”。主要保护对象是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森林 生态系统。1980年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合作在 卧龙建立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 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大熊猫认养活动, 保护区积极寻求对外合作,建立合作开发 机制。
• 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捐献了600万的 大熊猫认养资金
• 同时,保护区积极寻求对外合作,建立合 作开发机制发展旅游业,现已同山东鲁能 信谊旅游集团签订开发协议。
运用多种方式发展经济
• 目前,区内经济得到有效发展,人民生活 水平显著提高,2004年全区人均收入达 2074.39 元,比2003年增加234.21元。基础 设施建设发生根本性改善,保护区的建设 和发展向符合中国国情的良性循环方向发 展。
植被
• 保护区内植被属中亚热带绿阔叶林北缘, 随着海拔高度不同和水热条件的变化,植 被分布呈明显的垂直带谱。从保护区入口 处起,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 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寒温性针叶林、 耐寒灌丛和高山草甸、高山流石滩稀疏植 被带六种类型。
气候类型
• 卧龙自然保护区属青藏高原气候区的东缘,由于本身的地 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了典型的亚热带内陆山地气候, 西风急流南支和东南季风控制了区内的主要天气过程,冬 半年(11月至翌年4月)在干冷的西风急流南支影响下, 天气多晴朗干燥,在冷气流的进退过程中,也常形成降雪 或雨,夏半年湿润的东南季风顺河而上,遇到高山冷气流 而形成丰富的迎坡降水,因而温暖湿润。随着海拔的增高, 从山谷到山顶形成了亚热带(20Hale Waihona Puke Baidu0米以下)温带(2000 -2600米)寒温带(2600-3600米)寒带(3600-4400 米)高寒带(4400-5000米)极高山寒冻冰雪带(5000 米以上)等不同的气候垂直带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 同天”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卧龙的气候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