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的第一首诗

合集下载

臧克家

臧克家

臧克家(1905--)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

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

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这个时期,臧克家的诗篇幅短小,却颇具概括力。

他除有意识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

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

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除了继续做短小隽永的小诗之外,臧克家还创作了一部人物传记体长诗《李大钊》。

这部长诗从多个角度,包括战斗、家庭等方面将一个革命先驱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格展现出来。

臧克家的主要作品

臧克家的主要作品

臧克家的主要作品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乱莠集》、《从军行》、《淮上吟》、《随枣行》、《古树的花朵》、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野店》、《蛙声》、《山窝里的晚会》、《海》、《炉火》、《我的诗生活》、为《泥土的歌》写的序言《当中隔一段战争》、《宝贝儿》、《生命的零度》、《有的人》。

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

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

这个时期,臧克家的诗篇幅短小,却颇具概括力。

他除有意识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

《有的人》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

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

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除了继续做短小隽永的小诗之外,臧克家还创作了一部人物传记体长诗《李大钊》。

这部长诗从多个角度,包括战斗、家庭等方面将一个革命先驱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格展现出来。

臧克家与鲁迅

臧克家与鲁迅

臧克家与鲁迅杨洪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这首诗自1949 年诞生以来,半个多世纪里,在亿万人民中传颂,读过此诗的估计不下10 亿人。

全诗共七小节28 行诗句,却饱含着诗人对一个人的“生” 与“死”的深刻理解与哲理透视。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诗人用简洁,凝炼的语言;通俗易懂、容量极大、哲理性极强的诗句,把人生的伟大与丑恶论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全诗又是那么潇潇洒洒,句句都镌刻在人们心间,以哲理的力量毫不容情地道出人生真谛。

《有的人》教育了几代人,以耐人寻味的深刻,烙印在亿万国人脑海中,耳熟能详。

这篇响遍神州大地的诗作的作者,就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当代诗坛大师、世纪诗翁、山东大学著名的校友——臧克家。

1949 年,臧克家来到了北京。

10 月19 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 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

臧克家亲身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在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那一天,到北京阜成门里去瞻仰过他的“故居”后,去瞻仰了鲁迅故居,看到了鲁迅文章中提到过的“枣树”“老虎尾巴” 、。

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有的人》写了这首短诗。

其副标题为“纪念鲁迅有感” 。

有中国诗坛泰斗、诗翁之称的臧克家,他的“诗生活” 是从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开始的,他与鲁迅先生的交往也是这个时期开始的。

1930 年,国立青岛大学在省立山东大学和私立青岛大学的基础上成立,被鲁迅先生称为“极描写人间疾苦”的著名作家、教育家杨振声出任校长。

闻一多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梁实秋出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

同年夏天,臧克家以祖叔臧瑗望的名义考入国立青岛大学。

在这场考试中,显示出了他非凡的诗人才华。

当时,国文考试出了两个题目,一个是《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另一个题目是《杂感》,任选一题。

闻一多与臧克家

闻一多与臧克家
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闻一多著作《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年,清华文学社 《红烛》(诗集)1923年,上海泰东图书局;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死水》(诗集)1928年,上海新月书店;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年,上海开明书店;1982年,三联出版社 《闻一多选集》1951年,上海开明书店 《闻一多诗文选集》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1983年,云南人民出版社 《闻一多论新诗》(评论)1985年,武汉大学出版社 《楚辞校补》(古典文学研究)1942年,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年,古籍 出版社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年,古籍出版社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年,古籍出版社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年,重庆出版社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更是编选在了初中语文教材中
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
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
臧克家
近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 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 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 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 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 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臧克家同志,因病医治 无效,于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 但是谁不知你是球东半的情热,
太阳啊,楼角新升的太阳!
同时又是球西半的智光?

高考现代诗阅读经典题目与答案

高考现代诗阅读经典题目与答案

一、阅读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分析老马的性格特征,说说老马形象的象征意义。

(6分)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参考答案:老马“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有泪只往肚里咽”这些关键语句形象地描写了老马的坚忍性格,(3分)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老马是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

(3分)二、阅读诗人艾青在1938年写的《我爱这土地》一诗,完成1—3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看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合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诗人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2分)2、分析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一组意象的内涵。

(2分)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参考答案:1、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2、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3、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

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三、凝练是诗歌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诗人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一诗用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简意深。

赏析本诗,对此试作分析。

(6分)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注: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与一位日本女郎作别的情状。

原诗十八节,1928年新月书局重印时,作者删去了前十七节。

参考答案:诗人只选取了一个最难忘的镜头,即“一低头的温柔”,把这位日本女子内心说不出的情意、掩不住的隐秘、别离的忧愁等等都表现出来了,诗人感觉她恰似水莲花那样秀美、纯洁、娇弱而又灵动,再听她软语温存的一声“珍重”,交织着“蜜甜”与“忧愁”,她把思念留给了自己,仍把祝福给了对方,这样的女子怎不叫人怜爱呢?最后的那一声音译的“沙扬娜拉”(再见),更是情韵摇曳,萦回不绝。

臧克家诗歌《老马》原文及赏析

臧克家诗歌《老马》原文及赏析

臧克家诗歌《老马》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臧克家诗歌《老马》原文及赏析【导语】:《老马臧克家》全文与读后感赏析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老马·臧克家》全文与读后感赏析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臧克家

臧克家
藏克家(1905.10.8- 2004.02.05)山东诺城人。 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胶东半岛的农村。1923 年 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受五四运动 影响,学习写诗。1925年处女作《别十与天罡》 载入《语丝》。1926年秋,考人中央军事政治学 校,曾参加讨伐反动军夏斗寅的战役。失败后, 逃亡东北。1929年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发表 新涛《默静在晚林中》。1934年毕 业于国立山 东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在新待创作上得到闻 一多、王统照的鼓励与帮助。1932 年在《新月》 4卷7期发表第一首诗作《难民》。1933年出版 了第一本诗集《烙印》出版。 接着又出版了 《罪恶的黑手》、《运河》两本诗集和长诗《自 己的写照》。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 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 不全相同." 诗中的老马似乎生来就得无条件的承 受装大车的命运,即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 横竖不说一句话","只好把头沉重的垂下."这里诗 人写出了老马忍辱负重的命运和忠厚善良的性格. 这匹老马也曾思考过自己不幸的命运,但它始终是 "这刻不知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从这里我 们也能体会到老马的愚昧无知.尽管老马任劳任怨, 也要常常挨皮鞭.无奈"只好抬起头望望前面."诗人 写出了老马的悲惨命运,痛苦的感受和悲凉的心境, 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
1932年,民国之后,抗战之前,这不正是动乱 的年代吗?国共内战,反革命势力四起,政治家 们在不亦乐乎地玩着游戏时,百姓们在干什么? 老马,没有比这个词更能体现老百姓的形象了。 没有光亮的毛色,没有奔跑千里的体格,连洪亮 的嘶声都发不出来。高高在上的政治家们,谁会 去注意他们呢?掌权者的三十六计,有哪一计不 是在往老马身上压山啊!别说是生活了,他们的 生存,吃饱穿暖,都是遥遥无期!这何止是往肉 里扣,简直是直捅心田啊!他们愤怒,他们要反 抗,但是没有实权,没有力量,除了把泪水咽进 腹中,绝望地垂下头之外,还有什么可做呢?

闻一多高徒臧克家的诗9首

闻一多高徒臧克家的诗9首
火花里迸出一串歌声,
件件唱着生命的不幸。
我从不把悲痛向人诉说,
我知道那是一个罪过,
混沌的活着什么也不觉,
既然是迷就不该把底点破。
我嚼着苦汁营生,
像一条吃巴豆的虫,
把个心提在半空,
连呼吸都觉得沉重。
7、《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像一个天神从梦里落到这群人身旁,
一只灰色的影子,手里亮着一支长枪。
一个小声,在他们耳中开出天大的响:
「年头不对,不敢留生人在镇上。」
「唉!人到那里,灾荒到哪里!」
一阵叹息,黄昏更加了苍茫。
一步一步,这群人走下了大街,
走开了这异乡,
小孩子的哭声乱了大人的心肠,
铁门的响声截断了最后一人的脚步,
这时,黑夜爬过了古镇的围墙。
9、《春鸟》
当我带着梦里的心跳,
睁大发狂的眼睛,
把黎明叫到了我的窗纸上——
你真理一样的歌声。
我吐一口长气,
捐一下心胸,
从床上的恶梦,
走进了地上的恶梦。
歌声,
而我,有着同样早醒的一颗诗心,
也是同样的不惯寒冷,
我也有一串生命的歌,
我想唱,像你一样,
但是,我的喉头上锁着链子,
我的嗓子在痛苦的发痒。
像煞黑天上的星星,
越听越灿烂,
像若干只女神的手,
一齐按着生命的键。
美妙的音流,
从绿树的云间,
从蓝天的海上,
汇成了活泼自由的一潭。
是应该放开嗓子,
歌唱自己的季节,
歌声的警钟,

烙印(臧克家创作现代诗)

烙印(臧克家创作现代诗)

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山东潍坊诸城人,现代诗人、作家、编辑家,山东大学著名校友,忠诚的爱国主义 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代表作品有《难民》《老马》《烙印》《有的 人》等。
感谢观看
烙印(臧克家创作现代诗)
臧克家创作现代诗
01 作品原文
03 文学赏析 05 作者简介
目录
02 创作背景 04 名家点评
《烙印》是近现代诗人臧克家于1932年创作的现代诗。此诗是作者人生痛苦的一种体味,他将这种感受比喻 为“在我的心上打了个烙印”,同时,把它当作为一种普适性的人类感情的痛苦本身,并对痛苦的本质和应对之 策做出了深刻思考。全诗注重格律和表现技法,形式齐整,节奏匀称,形象准确。
而且,诗人曾参加过1927年武汉大革命,革命失败后,他被迫乔装打扮地在乡间蛰伏七年,经受着难以想象 的屈辱和苦难。悲愤抑郁,内心深处犹如打上“烙印”。此诗反映的即是当时的时代的烙印,亦是诗人生活的烙 印。
文学赏析
自古以来,宦海淹蹇、壮志难酬、情场失意、亲缘淡薄等际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巨大痛苦。但《烙印》所** 的不是痛苦的具体形式和因缘所在,而是作为一种普适性的人类感情的痛苦本身,并对痛苦的本质和应对之策做 出了深刻思考。
北京大学教授褚斌杰《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这是一首描写痛苦的诗。全诗四节大体上用了三个形象 化的比喻:痛苦是打在心上的烙印,痛苦是个谜,痛苦渗透进身心,自己于是像一条吃巴豆的虫。诗人从不同的 角度,以并不平衡的形象化的手法描写了痛苦的深重。对“混沌”的生活状态的不满和对觉醒的渴望,使得诗人 能够从痛苦中发掘生活的意义,升腾起悲剧色彩的美,更因如此,痛苦的深浓与细处才深入人心。
作品原文
烙印 生怕回头向过去望, 我狡猾地说”人生是个谎”, 痛苦在我心上打个印烙, 刻刻警醒我这是在生活。 · 我不住的抚摩这印烙, 忽然红光上灼起了毒火, 火花里迸出一串歌声, 件件唱着生命的不幸。 ·

臧克家在徐州

臧克家在徐州

臧克家(1905—2004)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1933年他以一部诗集《烙印》而闻名诗坛,被誉为“农民诗人”。

1937年抗战爆发,臧克家从他任教的临清中学回到家乡山东省诸城县臧家庄。

宁静和平的生活无端被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破坏,臧克家内心充满愤恨,他悲愤地唱道:“我们爱和平,然而我们却欢迎战争!”(《我们要抗战》)1937年11月,他的好友吴伯箫率领莱阳乡村师范师生流亡到他的家乡诸城,臧克家便与吴伯箫一起去临沂。

然而刚刚上了两次大课,日寇的飞机就轰炸了县城。

此时,离临沂不远的徐州是第五战区所在地,正聚集了一大批文化人和抗日爱国青年。

臧克家的心被激荡了,“一匹久经战场的马,把它拴在生活的木槽上,它的心是不死的;一个真理的歌手,没有不应着大时代的呼唤而贡献出自己来的”。

臧克家在徐州蒋成德臧克家临清是待不下去了,而“最接近敌人”的徐州,才是他真正要去的地方。

“我要去从军,到徐州”1937年11月底,臧克家唱着《流亡曲》“我们要洒尽鲜血,保卫五千年祖宗的产业”,离开了临沂,到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徐州,同行的有他的妻子王慧兰和妻弟王斐。

一路上,他见到了许多流亡的人群与横行的土匪,而“到了徐州,这个历史上有名的大战场,另是一番景象”,臧克家写道:“在这里遇到了许许多多各界的朋友,都是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来的。

”1937年10月起,战火烧到了他任教的临清,烧到他的家乡诸城,又烧到了他流亡的临沂,现在,来到了徐州,他才感到,“到了这儿,生命有了安全感,心也壮了”。

此时的第五战区,一方面在积极备战,一方面在招揽人才,借重文化人笔杆子的力量。

于是,臧克家在徐州留下了,李宗仁也很快接见了他。

此时李宗仁想办一个抗敌青年军团,把从北方流亡来的青年学生收容在一起,组成一支抗敌队伍作为他的后备军。

他让他的秘书约臧克家来晤谈。

来到李宗仁的公署,臧克家与李宗仁对坐寒暄后,李宗仁说:“各方面的著名人士来到徐州,希望能在这里从事抗战工作,我想办一个青年军团,正在筹备。

鲁迅有的人文章资料

鲁迅有的人文章资料

鲁迅有的人文章资料
《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

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相关资料:
1. 创作背景:1949 年 10 月 19 日是鲁迅先生逝世 13 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看到了鲁迅文章中提到过的“枣树”“丁香花”。

睹物思人,他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于是在 11 月 1 日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2.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两种不同类型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以及对那些为人民而战的革命者的崇敬,同时也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

3. 艺术特色:全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两种人的行为和下场进行对比,爱憎分明。

另外,整首诗结构简洁,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 影响:这首诗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成为学生了解鲁迅、学习鲁迅精神的重要作品。

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的人》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述来自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法.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教学重点: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
教学难点: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4.文章又是怎样围绕起笔的内容进行记叙议论的?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和精神?
三、合作探究:
1、文章怎样写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与第一部分的写法有何不同?好处是什么?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领悟文意。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3、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4、学习闻一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10)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迥:远。
(11)一反既往:完全改变以往的作法。既:已经。既往:过去。
(12)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13)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很盛。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天空。

臧克家最著名的一首诗

臧克家最著名的一首诗

臧克家最著名的一首诗1. 《有的人》那可真是臧克家最著名的一首诗啊!就好比夜空中最亮的星,让人一眼就能看到。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写得多深刻呀!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生的百态。

你说是不是超级厉害?2. 臧克家的《老马》也是超级有名的呀!那匹老马,多像我们生活中努力奋斗却饱经沧桑的人啊。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这难道不是一种坚韧的象征吗?真让人感动又心疼啊!3. 哇塞,《烙印》这首诗也是臧克家的经典之作呀!它就像一把刀,深深地刻在我们心里。

“生怕回头向过去望,我狡猾地说‘ 人生是个谎’”,这句子简直绝了,不是吗?4. 你们知道臧克家最著名的诗还有《难民》吗?它就像一幅画,展现出那些苦难人们的身影。

“日头堕到鸟巢里,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这描写得多细腻啊,能不吸引人吗?5. 《村夜》也是臧克家的厉害诗作呢!就如同乡村夜晚的宁静,让人沉醉其中。

“蛙声在稻田里欢唱,月亮在树梢头张望”,多有意境啊,难道你不想去感受一下?6. 臧克家的《春鸟》那可是相当有名呀!好比春天里欢快的鸟儿,给我们带来希望。

“当我带着梦里的心跳,睁大眼睛涌起艾青”,这写得太生动了吧,能不让人喜欢吗?7. 《三代》这首诗真的是臧克家的经典呀!它像一部家族史,展现了三代人的不同命运。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多么震撼人心啊,不是吗?8. 臧克家的《洋车夫》也超有名气的呢!就像我们身边那些努力生活的车夫一样真实。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写出了多少人的艰辛啊,想想都觉得感慨万千!9. 《罪恶的黑手》也是臧克家超厉害的诗呀!如同一只手,揭开社会的黑暗面。

“从指甲缝里偷着往外滴血,一滴一滴,滴在祖国的山河上”,这太有冲击力了,能不震撼吗?10. 臧克家最著名的诗还有很多呢,比如《运河》。

它就像一条流淌的河流,承载着历史和故事。

“它静静地流着,像一条蓝色的飘带”,这样的描写多美妙啊,是不是让你迫不及待想读全诗呢?我觉得臧克家的诗真的都非常经典,每一首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著名诗人臧克家与临清

著名诗人臧克家与临清

著名诗人臧克家与临清臧克家(1905-2004),笔名少全、何嘉,山东诸城人。

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

1934年至1937年在临清省立十一中任教,期间创作了数百首诗歌,大部分以《运河》为书名在当时结集出版。

臧克家自小生活在一个文化气氛非常浓厚的环境里。

祖父、父亲、叔父都爱读诗、吟诗,他直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小时候的农村生活,使他感受到农民的辛劳和苦难以及社会的不公,这些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深深埋下了同情劳动人民的种子,成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主题。

1930年臧克家报考山东大学中文系,数学考了零分,看语文考卷极严的闻一多先生,给他的作文卷子打了98分,而其他考生很多都是5分、10分,得60分就不容易了。

打动闻一多先生的是三句杂感:“人生永远追求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这三句杂感极富哲理,表达了一个热血青年追求真理、向往新生、对人生社会的强烈感受。

闻一多先生破格把臧克家录取了。

臧克家上学期间,在许多全国文学刊物上不断发表诗作。

1933年出版了诗集《烙印》,受到闻一多、梁实秋、茅盾、老舍、韩侍桁等名家的肯定与赞扬。

闻一多在《烙印》序文里说:“克家的诗,没有一句不具有一种极顶真的生活意义。

”当时茅盾先生断言:“在目前的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

”抗日战争时期,臧克家走上了革命道路,写下了大量诗歌散文。

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从事诗歌创作、评论及《诗刊》编辑工作,对我国诗歌及整个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臧克家曾担任人民出版社编审、《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务。

他的诗作《有的人》、《老马》等,散文《毛主席望着黄河笑》一度被选人中学课本。

臧克家是毛泽东的诗友,毛泽东常就新诗问题与他切磋。

2002年,凝结臧克家一生汗水和心血的十二卷本《臧克家全集》出版。

臧克家对运河文化和临清文化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有的人教案(优秀9篇)

有的人教案(优秀9篇)

有的人教案(优秀9篇)《有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领会诗歌所表达的阶级感情和深刻哲理2、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3、理解对比的写法4、了解诗中议论的特点5、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教学设想:1、计划学习两课时2、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内容第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

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来了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一三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二、熟读全诗1、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

2、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三、感悟诗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不急于寻求统一答案)1、“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3、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四、在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臧克家:祥见注释。

从“中华民国”这块招牌高高挂起之后,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也悲愤地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观贵人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他们利用他们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

鲁迅活着的时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D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连他的坟头都怕得要命。

而人民呢,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于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起迸发,就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臧克家诗歌《有的人》赏析

臧克家诗歌《有的人》赏析

臧克家诗歌《有的⼈》赏析臧克家,⼭东诸城⼈,出⽣于1905年10⽉8⽇,1923年到⼭东省⽴第⼀师范学校读书,受五四运动影响,读了⼤量的新⽂艺书刊,并开始学写新诗。

1926年秋前往武汉,次年初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1929年回到⼭东,考⼊国⽴青岛⼤学。

1930年⾄1934年在青岛⼤学读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

抗⽇战争爆发后,奔赴抗战第⼀线,从事进步⽂化⼯作达五年之久。

解放战争期间,开始写政治讽刺诗,揭露国民党法西斯的罪⾏,1948年12⽉前往⾹港。

1949年3⽉来到刚刚和平解放的北平,先后担任华北⼤学三部研究员、新闻出版总署编审、⼈民出版社编审、全国⽂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2004年2⽉5⽇,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有的⼈》是⼀⾸政治抒情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逝世13周年⽽写的。

1936年10⽉19⽇鲁迅先⽣逝世,1949年10⽉19⽇是鲁迅先⽣逝世13周年纪念⽇。

这⼀天,臧克家亲⾃前往鲁迅先⽣在北京曾经⽣活、⼯作过很多年的故居,缅怀这位中国⽂坛巨擘。

臧克家亲临其境,浮想联翩,⾃然⽽然地产⽣了⼀连串的联想,他有感于鲁迅先⽣在⼈民⼼中的份量,于1949年11⽉1⽇在北京挥笔写下《有的⼈》这⾸诗:有的⼈ ——纪念鲁迅有感有的⼈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 骑在⼈民头上:“呵,我多伟⼤!” 有的⼈ 俯下⾝⼦给⼈民当⽜马。

有的⼈ 把名字刻⼊⽯头想“不朽”; 有的⼈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烧。

有的⼈ 他活着别⼈就不能活; 有的⼈ 他活着为了多数⼈更好地活。

骑在⼈民头上的, ⼈民把他摔垮; 给⼈民作⽜马的, ⼈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头的, 名字⽐⼫⾸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就不能活的⼈,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更好活的⼈,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很⾼。

老黄牛臧克家古诗原文解读

老黄牛臧克家古诗原文解读

老黄牛臧克家古诗原文解读《病牛》原文: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一、衍生注释:1. “耕犁千亩实千箱”:“耕犁”是耕种、犁地的意思,这里描述了牛辛勤耕地的场景。

“千亩”并非实数,而是形容牛耕地的面积之大。

“实千箱”的“实”是充实、装满的意思,“箱”这里指的是粮仓。

整句的意思是牛辛勤耕种了很多田地,收获的粮食装满了很多粮仓。

2. “力尽筋疲谁复伤”:“力尽筋疲”生动地描绘出牛因为长时间劳作而精疲力竭的状态。

“谁复伤”的“伤”是哀怜、同情的意思,就是说牛如此劳累,又有谁来同情它呢。

3. “但得众生皆得饱”:“但得”是只要能够的意思,“众生”指的是百姓,这句是说只要百姓都能够吃饱。

4. “不辞羸病卧残阳”:“不辞”是不推辞、甘愿的意思,“羸病”是瘦弱生病的意思,“卧残阳”是卧在夕阳之下,描绘出牛即使瘦弱生病,也甘愿在夕阳下卧着的奉献姿态。

二、赏析:这首诗以病牛自喻。

首句“耕犁千亩实千箱”写出牛的巨大贡献,它辛勤耕耘,收获众多。

可第二句“力尽筋疲谁复伤”话锋一转,牛已经如此劳累,却没有人来同情它,有一种悲凉之感。

后两句“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又把牛的境界升华,它不在乎自己的辛苦和病痛,只要众生能吃饱就满足了,就像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一样,即便受尽苦难,心中想的还是大众的利益,表达出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

三、作者介绍: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先生。

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

李纲一生刚正不阿,心系国家和百姓。

他在政治上积极主张抗金,虽然历经磨难,但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

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像这首《病牛》就借病牛来表达自己一心为国为民,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四、运用片段:记得我们村有个老村长,就像诗里的病牛一样。

村里的大事小事他都操心,带着大家修水利、种果树,那几年把村里的地整得可好了,粮食产量蹭蹭往上涨,就像“耕犁千亩实千箱”。

可是后来他累出病了,身体越来越差。

臧克家小学课文

臧克家小学课文

臧克家小学课文《有的人》臧克家——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臧克家[2]句子解析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行尸走肉,生命却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为人民当牛做马的人,这种人的生命虽然不复存在了,但是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虽死犹生。

这是全诗提纲挈领的小节,抓住它品读全文,就会事半功倍。

②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是从鲁迅所写的《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演变来的。

③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并且朽腐。

”④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考试卷
(2013----2014学年第1学期)
一、阅读张天翼小说《华威先生》,分析华威先生这一人物形象及其艺术塑造(至少300字,25分)。

评阅参考:此答案供参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敏锐的眼光、精练的笔墨,塑造了华威先生这一抗战初期国民党官僚的典型形象。

华威先生到处叫忙,时间不够用,他要把所有的抗战工作一一“领导”起来。

可是,他的神气活现,颐指气使,自命领导、领导中心之类,除了虚伪、空话连篇,趋炎附势,威胁恐吓下属之外,别的什么也没有,有的仅是强烈的领导欲和表现欲,他是抗战初期那个特定时代的畸形产物。

小说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没有具体详尽的环境描写,也没有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有点类似于人物速写。

华威先生的性格、灵魂、专制本质是通过一连串不同的场面逐步深入显示出来的,他不办实事,却处处要抓权,当领导中心,稍不顺心就用可以置人于死地的政治帽子威胁恐吓青年。

小说虽然只是写了一个小角色,却能从中反映出那个时代的面貌。

小说以华威先生开会、奔走和演讲为主线展开故事情节,选材高度集中,情节主线清晰。

小说的语言生动简洁,幽默含蓄。

二、本文节选自丁西林《压迫》,请围绕人物、情节、主题、台词写一份导演阐述(至少300字,25分)。

评阅参考:此答案供参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房东太太回家后,男客和房东太太间的冲突正面展开。

两个古怪的人一见面,很快就形成僵局。

男客头脑灵活,能言善辩,他巧妙抓住房东母女间的矛盾,利用自己已付定金的有利条件,坚持要租房,房东太太则凭着自己是房子主人的有利条件坚决不同意。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辩论中,男客抓住房东太太和她女儿间的矛盾大做文章,“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找出房东太太话中的漏洞,将房东太太的理由一一驳回。

房东太太在万般无奈中只好打发老妈去找巡警,想借警察之力赶走男客。

但出乎预料的是,紧接着到来的并不是巡警而是一个想租房的女客。

这样,这对萍水相逢的男女在新的戏剧情景里发生了预想不到的喜剧波折。

剧作中人物的对话既机智风趣,又不失礼貌,并且符合人物的性格。

在这部剧中,男客是一个颇有趣味的角色。

男客接受过先进思想教育,才会在对待房东太太无家眷不租房的问题上有不解与争辩,他说:“你们太太的脾气太古怪了,我的脾气也太古怪了,这一回两个古怪碰在一块儿,所以这事就不好办了。


房东太太,男客认为“一个人过了四十岁,他的脑子里就已经装满了旧的道理,再也没有地方装新的道理”,表达对房东太太不合理要求的不满,更是新旧思想冲突中新思想对旧思想糟粕的鄙夷,而且要改造旧思想,这道路是曲折的。

三、臧克家诗歌《难民》如何塑造难民形象(至少300字,25分)。

评阅参考:此答案供参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难民的命运是悲惨的!他们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被迫背井离乡,漂泊流浪,过着风餐野宿的日子。

他们得默默承受着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无尽伤害。

生理上不可抵抗的饥饿,精神上的孤寂无助感,无归宿感,使他们成了异端人群。

一群被故乡容纳不下,又被异乡拒绝的人,只能永无停止的流浪。

“陌生的道路,无归宿的薄暮”是他们命运的最好写照。

他们沉重的脚步只能从这条陌生的道路踱到另一条陌生的道路,世界很大,却永远也没有一寸肯收留他们!“人到那里,灾难到那里。

”也许就是这个理由,故乡把他们抛弃了,异乡也因此拒绝了他们。

难民就像海里无根的浮萍,无依无靠。

诗人把诗当作文章来写,加重了写作的定量,有明显的开头和结尾,抓住了最能反映人物的几个特点展开:“日头坠到鸟巢里,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具体的象征色彩,写出了难民命运的多舛。

“归鸦”这个意象让人产生想象:乌鸦都有家可归,可作为人类却找不到他们的栖身之处;另一层就是难民的跋涉是艰难而危险,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未归鸦的腹中物。

无论是哪一种理解,难民都是值得被同情的可怜的。

“螺丝的炊烟牵动着一串亲热的眼光,在这群人心上抽出了一个不忍的想象;…这时,黄昏正徘徊在树梢头,从无烟的屋顶慢慢的涨大到无边,接着,阴森的凄凉吞了可怜的故乡。

‟铁力的疲倦,连人和想象一齐推入了朦胧,”流浪人总是很容易被一些很熟悉的场景牵动着心底的故乡情思,而他们对故乡唯一的情思却也总被无情打断!对他们来说,想象与思念都是奢侈的。

饥饿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们,残酷的现实就摆在眼前。

“年头不对,不敢留生人在镇上。

”“唉!人到那里灾难到那里!”最后的一丝希望都被摧毁了!“一阵叹息”融进了无尽的苍茫,他们落空了,绝望地离开这异乡,沉重的铁门声狠狠地落在难民的心底。

整首诗的语言质朴,凝重,却把难民的悲哀赤裸裸的呈现了,让我们不得不为之震撼,不得不打心底深深同情这些可怜的难民!
诗人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上来叙写这一群难民的经历,除了可以增大叙说的空间,还能使诗人更加客观的抒情。

尽管整首诗没有一句是直接抒情的,但朴素的叙事语言却承受着诗人沉甸甸的同情和悲伤。

情感藏在诗外,也许这就是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四、赏析周作人散文《乌篷船》(至少300字,25分)。

评阅参考:此答案供参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乌篷船》所表现的是寂寞的灵魂的内心对白。

作者把自我的两个侧面外化为收信人“子荣”与写信人“岂明”,于是,就有了两个“自我”之间的撞击与交流。

这是两个“实体”,有着不同的意趣与追求。

”。

讲述者的心思本不在“船”而在“船”中所蕴含的“趣味”、情感、心态、生活方式、人生态度,概括起来,就是传统文化的底蕴。

用一种舒徐自在的吟哦的态度去读它,就会发现,这种琐细和平淡,倒是很恰当地表露出了作者的个性和文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