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选修课期末论文(5篇)
中国饮食文化选修课期末论文(5篇)第一篇:中国饮食文化选修课期末论文有一种说法: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就是拿美国的工资,娶日本的太太,吃中国的菜,住英国的房……可以说中国的饮食,在世界是享有盛誉的,也可以说中国的饮食是“食”遍天下通过《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中国饮食科学与人物,中国饮食民俗与礼仪,中国肴馔文化,中国筵宴文化,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
以足民食, 以食为天”。
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 是从使用火时开始的。
火的使用促使人们脱离了“生吞活剥”、“ 茹毛饮血” 的阶段, 一方面为人类烹调技术多样化创造了可能, 另一方面使人类产生了釜甄等烹饪工具, 从而饮食文化也就初现皖端。
据考古发掘, 中国早在“ 山顶洞人” 时就已能人工取火, 说明中国饮食文化的发端较早。
其发展大致分为原始社会、先秦、秦唐、宋元明清等四个阶段。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区域文化差异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可分为,东北.华北地区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西南及中南地区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各民族的饮食有所差异,东北.华北地区少数民族主要有满族,蒙古族和朝鲜,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和维吾尔族,西南及中南地区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苗族,黎族,壮族,土家族和傣族。
例如:满族人,喜欢吃甜食,爱吃蜂蜜,以杂粮为主爱吃猪肉。
著名的有慈禧小窝头,努尔哈赤黄金肉,乾隆豆腐菠菜…‥蒙古族人喜欢吃奶制食品、牛肉、羊肉串、手扒羊肉,喝奶茶,饮奶酒…… 回族人以米面为日常主食,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吃骆驼肉,但是禁食主马,骡,狗和一切自死的动物,一切飞禽走兽。
回族人喜欢饮茶和喜欢以茶待客。
维吾尔族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
常吃的有囊,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藏族人一般一糍粑为主食饮用酥油茶及青稞酒。
探秘爱吃风干牛羊肉,手抓羊肉和烤羊肉。
苗族人喜欢吃糯米做的糯米粑粑和狗肉,酸菜,酸鱼,鸡西饭,狗稀饭………中国的传统节食俗有春节食俗,元宵节食俗,中和节食俗,清明节食俗,端午节食俗,重阳节食俗,腊八食俗,冬至食俗,祭灶食俗。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深入研究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尽管中国饮食文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对于一些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如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和研究。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文化多样性
中国饮食文化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为世界文化交流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提升国家形象
优秀的饮食文化能够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
弘扬中华文化
03
02
01
05
中国饮食文化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食品添加剂问题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在中国存在争议,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使用。
农药残留问题
农药残留问题是中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重要挑战,需要加强农药使用监管和残留检测。
利用现代媒体和网络平台,将中国美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提高国际影响力。
04
中国饮食文化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中国饮食文化对餐饮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餐饮业发展
饮食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完善,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产业链
美食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茶文化
茶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另一种重要饮品。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渊源。茶道、茶艺、茶诗、茶画等都是茶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品茶不仅能满足味觉需求,还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酒文化
酒文化与茶文化
03
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重视和保护传统烹饪技艺,确保经典菜品的制作方法和口味得以传承。
饮食文化论文
饮⾷⽂化论⽂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论⽂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的,但它与⼀般议论⽂不同,它必须是有⾃⼰的理论系统的,应对⼤量的事实、材料进⾏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饮⾷⽂化论⽂1 摘要:饮⾷⽂化是跨⽂化交际中⾮语⾔⽂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了解中西⽅饮⾷⽂化的差异,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不仅能加深对所学语⾔⽂化的理解,更能提⾼跨⽂化交际的成功率。
本⽂从中西⽅饮⾷⽂化⽤餐形式和礼仪的差异、饮⾷观念的差异、饮⾷结构的差异、烹饪的差异等⽅⾯⼊⼿,对中西⽅饮⾷⽂化进⾏了⽐较,⽬的在于明确中西⽅饮⾷⽂化差异,消除界限,增进了解,促进交流。
关键词:中西⽅饮⾷⽂化⽂化差异形式和礼仪观念结构 ⼀、引⾔ 饮⾷⽂化是跨⽂化交际中⾮语⾔⽂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饮⾷与⽂化紧密相关,不同的民族因其⽣活地域、⽓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创造出不同的饮⾷⽂化。
传统的西⽅⽂化是畜牧⽂化和海洋⽂化,⽽中国是农耕⽂化和陆地⽂化,两种不同的⽂化反映出⼈们⽣活⽅式的差异,⽽饮⾷的差异则深刻透露⾃⾝的⽂化背景。
⼆、中西⽤餐形式和礼仪的差异 中国⾃古以来的礼仪就有以和为贵的思想观念,以和为贵的思想体现在从古⾄今中国⼈在开席时都有⼀家⼈在⼀起就餐的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饮⾷礼仪。
中国⼈的聚⾷制延续千年。
在中国,任何⼀个宴席,都是⼤家团团围坐,共享⼀席。
筵席要⽤圆桌,从形式上营造团结、礼貌、共趣的⽓氛。
这就是聚⾷制,聚⾷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化遗存的发掘可见,古代炊间和聚⾷的地⽅是统⼀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上安放陶釜、陶⿍,在⽕上做炊,就⾷者围⽕聚⾷。
这种聚⾷古俗⼀直延续⾄后世。
美味佳肴放在⼀桌⼈的中⼼,它既是⼀桌⼈欣赏、品尝的对象,⼜是⼀桌⼈感情交流的媒介物。
中国的饮食文化论文【优秀4篇】
中国的饮食文化论文【优秀4篇】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有几个历史阶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在中国饮食史上占据重要的历史阶段,小编为您精心收集了4篇《中国的饮食文化论文》,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苏菜篇一江苏菜,简称苏菜。
主要以南京、扬州、苏州、淮安、徐州、海州六种地方菜组成。
南宋时,苏菜和浙菜同为“南食”的两大台柱。
而在清代的时候,苏菜流行于全国,相当于现在川菜、粤菜的地位。
苏菜中的一支——淮扬菜系曾为宫廷菜,目前国宴中的大多数菜肴仍属于淮扬菜。
因此,淮扬菜亦称国菜。
江苏菜的特点是:用料广泛,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刀工精细,烹调方法多样,擅长炖焖煨焐;追求本味,清鲜平和,适应性强;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均美。
苏菜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苏菜在烹调时用料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
苏州菜口味偏甜,配色和谐;扬州菜清淡适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细,醇厚入味;南京、镇江菜口味和醇,玲珑细巧,尤以鸭制的菜肴负有盛名。
著名的菜肴品种有“清汤火方”、“鸭包鱼翅”、“松鼠桂鱼”、“西瓜鸡”、“盐水鸭”等。
饮食文化的形成。
篇二(一)地形因素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由于我国面积广阔且地形多样,盆地、高原、平原和丘陵、山地都具备,地形类型齐全。
在我国的东部地区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较为平坦,受季风性气候影响,气候较为湿润且土地肥沃,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
因此在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生产是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蔬菜品种类别齐全、数量繁多。
而且东部地区水资源丰富,湖泊面积广阔,因此淡水鱼资源丰富。
由于东部地区自然环境优越,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东部地区物产丰饶,人们的饮食一般以米饭为主。
在我国东部丘陵地区,由于受季风性气候的影响,在一些丘陵地区盛产茶叶。
因此就东部地区饮茶之风盛行。
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纬度大约为30度,我国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纬度相当,但是由于向高原海拔高,为高寒地区。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论文浅谈中国饮食文化论文(精选8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中国饮食文化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论文篇1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
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方的一些国家汇集着各国的移民,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的饮食习惯,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一、饮食结构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气候条件丰富,动植物品类繁多,这都为我国的饮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们的祖先们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不断选育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食物资源,使得我国的食物来源异常广博。
从先秦开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主、副食界线分明。
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
据《武林旧事》记载的一次盛宴便列举菜肴有200多道,其中,以猪、鸭、鱼、虾等物经烤、煮等诸多工艺制作成的有41道,有42道果品和蜜饯,有20道多类蔬菜,有29道各类鱼干,有17种饮料,还有59道点心等。
所涉及的食物种类繁多,天上地下水生陆长和各种生物几乎无所不食,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饮食构成。
可见,在南宋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趋于成熟。
据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论文摘要: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
本论文通过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概论,从饮食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中国饮食文化。
一、引言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饮食作为人类基本的生活需求之一,不仅体现了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更体现了其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本论文将从饮食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影响等方面对中国饮食文化进行探讨。
二、饮食的起源中国饮食文化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
中国人古代以农业为主,饮食与农作息息相关。
古人认为“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在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种植业的基础上,中国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技艺和餐桌礼仪,并发展出独特的食谱。
三、饮食的发展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古代至今,中国饮食文化经历了“粗食淡饭”、“繁香甘旨”、“富丽堂皇”等不同的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饮食文化逐渐走向多元化,吸收了外来的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并融合为独特的中国风味。
四、饮食的特点中国饮食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
首先,中国饮食注重食材的新鲜和自然。
其次,中国饮食强调色香味俱全,讲究菜品的色泽、香气和口感。
再次,中国饮食强调饮食的平衡,追求饮食的营养均衡和搭配合理。
最后,中国饮食重视餐桌礼仪,讲究餐饮文化的文雅和庄重。
五、饮食的影响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各国饮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烹饪技艺和菜品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并逐渐融入当地的饮食文化中。
中国的“夜市文化”、“茶文化”等也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中国饮食文化也受到了外来饮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中外交融的饮食风格。
六、结论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精神内涵。
通过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概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论文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饮食文化也同样拥有丰富多样的历史和特色。
中国的饮食文化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更是传承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概论。
首先,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在中国古代,饮食被视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古代中国人注重节俭,食物的制作和烹饪过程都倡导着一种和谐、保持天人合一的思想。
通过食物的烹制,人们试图将天地万物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达到心灵和身体的平衡。
同时,古代中国人将饮食视为一种社交活动的方式,他们常常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这不仅仅是满足生理的需求,更是一种亲情、友情和互助的表达。
其次,中国饮食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
中国的饮食几乎涵盖了世界各地的所有美食,这得益于中国的广阔土地和多样的自然资源。
各个地区的饮食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味,这使得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多彩。
比如,川菜以其麻辣的口味而闻名,粤菜以其清淡和精致的烹调方式而受到推崇。
此外,中国对于食材的讲究也体现了其饮食文化的特点。
中国人崇尚自然,重视食材的新鲜和原汁原味,讲究季节和地域的搭配,以达到食材的最佳状态和口感。
例如,夏季的西瓜、山楂等水果可以清热解毒,而冬季的山药、莴笋等则具有补虚养身的功效。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作为亚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饮食文化深受周边亚洲国家的影响。
例如,日本的寿司和韩国的泡菜就是受到中国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美食。
同时,中国的饮食文化也走向世界,中国菜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影响力。
中国菜具有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口味,它不仅仅是一种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在现代社会,中国饮食文化正经历着新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也在逐渐改变。
饮食文化申论作文
饮食文化申论作文
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独特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传统文化的根源和演变,还展示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饮食文化不仅仅关乎人们的口腹之欲,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首先,饮食文化是传承和延续历史文化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这样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饮食文化几乎与每一个朝代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古代的饮茶文化、四季美食到现代的火锅、熏鱼等特色菜肴,都是时代变迁中饮食文化的传承。
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食品加工技术的提升,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其次,饮食文化代表了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特色。
在不同的地域,人们因地制宜地选材烹制菜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例如,四川菜以麻辣味闻名于世,江浙菜则以清淡细腻而著称。
这些特色菜肴多半经历了历史的磨砺和人们的智慧积累,成为了一道道代表地区特色的独具魅力的美食。
再者,饮食文化是人们社交交际和情感表达的媒介之一。
人们经常通过宴请亲友、吃饭聚餐等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情感和维系人际关系。
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商务宴请,餐桌上的美食往往成为人们心灵沟通的桥梁。
在这样的交流中,不仅可品味食物的美味,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亲密关系的加深。
综上所述,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独特的标志,它不仅代表了历
史文化的传承和演变,也反映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情感表达方式。
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自己的饮食文化,同时也要学习和尊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文化,共同推动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
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有数千年的文化积存,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
中国各地不同的食风、风格迥异的特色饮食及由来已久的我国岁时食俗和饮食礼仪等共同交织成多姿多彩的中华饮食文化。
历代积存下来的有关饮食文化的文献资料极其丰富,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也是人类文明史上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的饮食观念也在随之转变,进而对饮食提出新的、更高的时代要求,使得饮食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活跃、更新和发展的趋势。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艺术,涉及“饮”与“食”两个方面。
“饮”主要指分别代表酒精饮料和非酒精饮料的酒和茶;“食”则是我国长期形成的以五谷为主食,蔬菜、肉类为副食的传统饮食结构,包括饮食观念、民情风俗、物产原料、烹调技术、饮食器具、饮食礼仪、食疗养生及有关的人物轶闻、文献典籍、历史掌故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一、饮食文化的定义。
从文化所涵盖的范围出发,最基本的定义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指人类在改造自然,进行社会活动的实践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现象及其联系的总和。
另一种是狭义的,指人类在实践中的一切行为、精神现象及其联系的总和。
中国饮食文化广义的定义:中华民族在饮食生产、消费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精神现象及其总和。
狭义的定义:中华民族在饮食生产、消费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行为、精神现象及其总和。
从饮食文化构成上可分为:饮食制作、饮食产品、产品消费三部分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论文第一篇: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论文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论文—川菜的美味摘要: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有数千年的文化积存,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
中国各地不同的食风、风格迥异的特色饮食及由来已久的我国岁时食俗和饮食礼仪等共同交织成多姿多彩的中华饮食文化。
川菜作为中国汉族四大菜系之一,也是最有特色的菜系,民间最大菜系,同时被冠以“百姓菜”,它在中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
川菜历史悠久,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川菜以家常菜为主,取材多为日常百味,其特点在于红味讲究麻、辣、香,白味咸鲜中仍带点微辣。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川菜、川菜特点绪论:川菜系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菜系,川菜系的形成,大致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到三国鼎立之间。
当时四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移向成都。
其时,无论烹饪原料的取材,还是调味品的使用,以及刀工、火候的要求和专业烹饪水平,均已初具规模,已有菜系的雏形。
秦惠王和秦始皇先后两次大量移民蜀中,同时也就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这对发展生产有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秦代为蜀中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到了汉代就更加富庶。
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胡瓜、胡豆、胡桃、大豆、大蒜等品种,又增加了川菜的烹饪原料和调料。
西汉时国家统一,官办、私营的商业都比较发达。
以长安为中心的五大商业城市出现,其中就有成都。
三国时魏、蜀、吴鼎立,刘备以四川为“蜀都”。
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分裂状态,但蜀中相对稳定,对于商业,包括饮食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使川菜系在形成初期,便有了坚实的基础。
川菜的出现可追溯至秦汉,早在一千多年前,西晋文学家左思所著《蜀都赋》中便有“金垒中坐,肴隔四陈、觞以清酊,鲜以紫鳞”的描述。
唐宋时期,川菜更为脍炙人口。
饮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摘要:我国饮食之考究、烹调技术之高超,是早已闻名世界的。
千百年来,饮食技术的不断演进提高,是文明古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讲述了中国饮食文化发张简史。
关键词:饮食文化、简史、特点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1、有巢氏(最早,旧石器时代)造巢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了动物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燔:1.焚烧:“~诗书而明法度”。
2.烤肉使熟。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罟:1.鱼网:“是犹无鱼而为鱼~也。
”2.指法网:“岂不怀归?畏此罪~。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是最早的农具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专门的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黄帝作灶,死为灶神。
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
“蒸谷为饭,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
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夏、商、周时期从新石器时代直到殷商时期,人们对谷物的加工一直比较原始简单。
烹饪方法也非常少。
周代石岂的出现,是谷物初加工方法的一次飞跃。
周代肉类加工更为考究,周人已完全懂得选择无病、无特殊腥臊异味而又健壮的畜禽,并辨别畜禽各部位,然后施行宰割。
周王室贵族在祭祀、宴会时所享用的各种肉类,其选割及烹制,由专设的官署“内饔”与“外饔”执掌。
周代从进食方式到筵席宴飨。
都对等级之别有着严格的规定。
当时盛行的青铜饮食器具——鼎便是衡量社会身份等级的标志物:国君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一鼎或三鼎。
《国语•楚语下》载观射父语:“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饮食文化高一议论文作文800字5篇
饮食文化高一议论文作文800字5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饮食文化高一议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饮食文化高一议论文1所谓吃货者,并不以爱吃能吃吃得多吃的快,而以能读,能品食物之内在者,是以为吃货。
我正在努力的成为一名吃货,而中国,是吃货们不可多得的天堂。
譬如中国最有名的餐具,筷子这种以竹制成的用具,使用需要十分特殊的技巧。
西方的叉子,餐刀,都要破坏食物后方能入口,但筷子则不同,它讲究的是一个巧字,在不挑破的情况下得到食物为最佳。
筷子,很好地诠释了中国文明,以和为贵的特点。
在中国,茶有堪比英国的地位。
从一个人的品茶习惯,便可以读出此人的心境。
淡茗,清香静心怡神;花茗,雅香安神旷心;浓茗,茶可醉人,回味良久......连茶具都有许多讲究:色清,紫砂为宜;色重,白瓷为宜。
一般来说内壁须用白色,才能清楚地反映茶汤的色泽与明亮度。
品一杯香茗,从袅袅升起的芬芳水汽中,读出宁静与东方特有的精致。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中国,如果一种食物没有传说和含义,总会感觉少了点什么。
就来说说知名度极高,在各地都有“死忠粉”的人气美食---油条吧。
油条,又名“油炸桧”,是为了“纪念”宋朝奸相秦桧而诞生的。
秦桧搬弄是非,活活害死了忠义名将岳飞满门,百姓恨他恨得牙痒痒,便有手巧的小吃摊主,捏出两个背对背跪着的小面人,一个代表秦桧,一个代表与他狼狈为奸的老婆,丢进沸腾的油锅里,炸他个外酥里嫩。
不曾想,成品色泽金黄,卖相极佳,入口酥香四溢,令人无法释怀。
于是这种体现了劳动人民嫉恶如仇精神的小吃,便随着那一声声“吃油炸桧!”“吃油炸桧!”的叫卖声,走遍了大江南北。
中国有句人人都知晓的老话:民以食为天。
华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已经用它永不枯竭的活力与创造力,将食物升华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我国地大物博,这种不断开发创新的精神,甚至已经超过了食材本身的魅力,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境界啊!饮食文化高一议论文2“来同学们,请打开第一百一十七页的课文《向神农致敬》,农夫一天天辛勤地耕耘,稻米才能收割。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范文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范文在《维摩诘经》这本书中,我对《香积佛品第十》这一卷印象最为深入,也对这一篇章中的一些情节片段产生了饮食文化的联想。
在这一篇的篇首,说,经过很久的交锋,时间快到正午,无我的舍利弗开场想这些菩萨该怎么吃饭,维摩诘开场训斥舍利弗,说他不该在听法的时候总是想着吃饭,这样境界太低了。
在这一段中,舍利弗的行为,让我想到了中国餐饮礼仪。
其实对于饮食,大多数人过于看重食材本身和烹饪方法,却忘了餐饮礼仪也是饮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查阅了网络资料,知道了餐饮礼仪大致可以细化为八种:出席时间、入座位置、上菜顺序、餐具摆放、进餐礼仪、餐桌气氛、用餐细节、停餐方法。
而维摩诘的行为假设类比到我们的生活中,就是先考虑别人别人的口味,让别人先开场用餐,尤其是对长辈和客人,这样似乎才是符合礼仪的。
但是再回想自己的生活里,却似乎又不是这样的。
我在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姥姥家吃中午饭,在炎炎夏日,厨房里更是像火炉一样,我回来前姥爷就把电扇空调翻开,姥姥每做好一道菜端进屋子我就开场吃,不管桌上还有谁,只要自己饿了就一定要马上吃饭,感觉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偶然妈妈也会说我,说大人还没上桌你就吃上了,姥姥姥爷马上就笑着说,没事没事,小孩嘛,饿了就吃,讲什么规矩。
如今想想,简直是与传统餐饮礼仪背道而驰。
假设我们都能学习哪怕舍利弗非常之一,在就餐时先考虑别人,对客人和年长者表示尊重,那么我们的餐饮礼仪一定会有很大提升。
我上网查阅资料后,发现中国的餐桌礼仪在周代就已经相当完善了,而且经过了孔子的称赞推崇,成为大国之貌的重要方面。
餐桌礼仪在我国各个地区也有很大的差异,经过历史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更是相差很大,而且自清朝以来还受到了西餐引入的影响。
我在查阅过程中发现,有一点特别有意思,中国的餐桌礼仪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封建迷信有很大关系的,他们认为假设吃饭示犯了禁忌,就会招来灾祸,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假设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着渔船会翻沉;此外,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了”,这意谓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时机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防止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止是不礼貌,亦意味着“无饭吃”。
食物饮食文明概论论文[精选]
浅谈家乡小吃我国复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文化,当然,饮食文化也不例外。
我国的饮食文化最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同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特点,风格,和特产。
这里介绍的就是我的家乡的一些小吃,特产等。
关键词:小吃;饮食文化;竞争;发展临泉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四边分别与河南省的沈丘、项城、平舆、新蔡、淮滨以及安徽省的阜南、界首、颍州等八个县市(区)接壤,辖33个乡镇,830个村委会,总面积1818平方公里,耕地172万亩,人口188万,是全国著名的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
临泉县古称寝丘,又称沈丘,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历史上曾建有沈子国,是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的封地,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名人姜子牙、蔡文姬的故里。
所谓民以食为天,我们人没有食物不可能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更别谈去工作、学习、创造了。
孔子的《论语》中就有关于饮食“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论述。
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
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在这里我略微谈一下我家乡的关于小吃方面的一些情况。
我的家乡虽然很小,但小吃还是不少的,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些小吃的情况:洒汤主要成分:新鲜鸡汤,鸡蛋。
向一个盛着搅拌好的生鸡蛋的碗里冲一大勺滚开的鲜鸡汤,就看见鸡蛋花“咻”的一下漂到汤上面,铺的整碗都是。
捏进去点鲜蒜黄,再洒点白胡椒面,那叫一个“鲜”。
如果在秋冬季节的早上,喝这么一碗热热乎乎营养丰富的汤,能让你暖乎一整天。
煎凉粉一个架子车,上放着一个泥巴糊的炉子,架上一口黑黑的铁平底锅,一边放着一个大盆,盆上是一块板子,板子上一大块白生生、半透明的凉粉,一边放着几只装着作料的瓶子。
用刀把凉粉切成两公分见方的小薄块,平底锅里放上油,滋啦一声扔上一把葱,凉粉片轻轻的放到炸出了葱香的油上,慢慢的撒上盐和麻辣鲜和十三香之类的调料,等着那凉粉片在油的煎炒下渐渐的黄了、薄了、卷曲了一些,再拿着宽宽的铲子把凉粉轻轻的翻过,这些轻轻少量的翻动本来是想让凉粉尽量保持完整,但是真正好吃的却是那被翻碎了的凉粉,因为那浸透了味道蒸饺、包子临泉地处秦岭淮河以北,属于北方,临泉也是一个产粮大县,我们那里多以面食为主。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孟子》与饮食文化报告人:2019022042 王淑慧江苏泰州浅读《孟子》,发现这本书讲到饮食状况和规范,所以以这本书为资料 , 讨论古人饮食生活, 从而考察古代饮食文化。
本篇课程论文涉及到下列六个问题:一、二、三、四、五、古人食品虽多, 但食物不充足, 所以行旅要自带粮食,才会制定出“通行饮食”治罪条例;古人饮食讲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注重饮食卫生; 古人家庭饮食规范,遵循孝道原则, 先尽老人;古人社会上饮食活动中贯彻礼制原则,尊卑有序, 敬重长者,克己待人;古人为保障民食的生产, 政府重农耕和不违农时;讲述古代饮食, 是研讨中华饮食文化的源头,从而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特点, 即精妙的烹饪技术与美食的讲求, 注重饮食礼仪,饮食是社交的重要内容。
《孟子》作为儒家经典,是语录体裁,没有很多的关于饮食的内容,但就所涉及到的,也可以令我们了解到古人饮食生活的基本情况。
《孟子》云“食色性也”;《礼记》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之道传存下来。
食品与食物的不充足; 食法与规范; 家庭饮食与家内人际关系; 饮食、礼制与人际关系; 为政核心事务———重农耕与民食足;下面将叙述中国古人的饮食状况、风尚与规范,以及饮食文化的特征。
而所依据的素材,主要来自《孟子》。
一、食品与食物的不充足《孟子》讲到的食物,分类开列如下:食粮: 黍、粟、豆、五谷(稻、黍、稷、麦、菽);蔬菜: 瓜、蔬;肉食: 鸡、羊、马、狗、豚、彘、鱼、鳖、麋鹿;佐料: 姜、芥、酱、醯;饮料: 水、酒、茶、浆。
古人食品以五谷为主,肉类不多,对于一般民众来讲那是难得见到了。
孟子两次谈到七十岁吃肉的事。
他说【1】行仁政要不违农时,“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2】(梁惠王上)又说“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 ……七十非肉不饱。
”这是仁政的理想,孟子才一再地呼吁,也可知这仅仅是愿望。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
《饮⾷⽂化概论》课程论⽂青岛农业⼤学《饮⾷⽂化概论》课程论⽂论⽂题⽬茶⽂化浅论学⽣专业班级⾷品质量与安全学⽣姓名(学号) QQ582251001 任课教师完成时间 2011-10-42011年 10 ⽉ 4 ⽇茶⽂化浅论摘要: 中国茶⽂化是中国传统⽂化中的⼀⽀奇葩,在它的萌⽣、勃兴、⿍盛期,不同阶层的⼈都可以从⾃⾝的需要出发,体验品味茶的芬芳,或为⽣活实⽤,或为怡情养性。
茶⽂化活动的媒介、形象及其意象、情境等,⽆不包含着茶⽂化精神和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意蕴。
中国茶⽂化的审美意蕴从静、和、雅三⽅⾯获得了充分表现。
Abstract: the Chinese tea culture i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a crowd, and in its initiation, boomed, flourishing, different classes can from their own needs and experience of the fragrance, taste tea or for life practical, or for happy affection raises a gender. Tea culture activities, and its image, media image situation. All contain the tea culture spirit and contain abundant aesthetic implication. Chinese tea culture aesthetic implication from static, and the three aspects, won the full performance.关键词:中国茶⽂化民俗Key word:China Tea culture folk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化的发祥地。
饮食文化论文
饮食文化论文饮食文化论文饮食文化论文【1】河源客家美食有三个系列:一是风味餐,主要有盐局鸡、水蒸鸡、红焖肉、酿豆腐及一些小店的全猪、全牛、豆腐套餐。
二是湖鲜餐,主要是万绿湖码头所在的新港镇及湖内锡场镇提供的桂花鱼、鲶鱼等湖鲜。
三是野味餐。
此外,五指毛桃汤、客家娘酒和米排粉被称为河源餐桌上的“三宝”。
购物土特产品有米排粉、黄沙柿饼、顺天红薯干、五指毛桃、客家娘酒、竹木工艺品、紫金辣椒酱、连平香菇、酸萝卜等。
客家美味,唇齿留香。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河源的饮食文化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主流菜系东江客家菜有了创新和提高,更讲究主料、原汁原味和乡土气息,并发展出了一些极富特色的民间餐饮。
东江盐局鸡、红焖猪肉、东江酿豆腐、上汤桂花鱼、客家酿三宝、娘酒醉河虾、清煲草鱼、水晶鸡、薯丝煲、咸香鸭是十大客家名菜,深受人们青睐。
近年来,川、湘、东北菜和西式快餐等纷纷抢滩河源,丰富壮大了河源的饮食家族,可以满足您多方面的口味需求。
东江盐?h鸡色泽金黄,皮脆肉嫩,骨酥味香,并具补益功效,是客家菜系中的传统名菜。
据传是一位贤慧的客家妇女为了让久病的丈夫开胃口而特意精心制作,丈夫吃后很快康复,这种烹调法也流传下来了。
东江酿豆腐沿用客家人传统制作技巧,豆腐滑嫩,馅料味美,原煲上席,滚热烫口,香味四溢。
红烧猪肉色泽金黄,风味独特,爽口软滑,肥而不腻。
水晶鸡客家菜中的创新产品,鸡色黄润光亮,原汁原味,肉嫩味鲜,汤汁香浓。
咸香鸭选用本地特产土鸭精心制作,色泽金黄,香味浓郁,是一味独特的下酒好菜。
清煲草鱼选用本地优质水源饲养的草鱼,配以多种佐料烹煲,肉质滑嫩,鱼味鲜美。
上汤桂花鱼选用万绿湖特产桂花鱼精心制作,刀工精细,鱼色乳白,口感鲜美,清甜嫩滑。
娘酒醉河虾娘酒香醇,河虾肉爽,鲜甜可口,营养丰富,原是客家妇女坐月子的主要补品,摆上筵席,别有一番风味。
客家酿三宝酿苦瓜、酿辣椒和酿茄子集于一盘,色泽各异,形态美观,味道独特。
薯丝煲选用本地特产红薯丝配以多种佐料精制,薯丝爽口,滑而不涩,美味香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列子》与饮食文化概论学号:***********姓名:***籍贯:河南省前言:千年至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饮食文化也是连绵不绝。
古有先秦诸子,今有文学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饮食文化有一定的研究。
在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与身后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稳定的结构体系,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三大饮食王国之一。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人善于在极其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和意义,哲学家更是如此。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由春秋战国时期著名道家思想家列子(御寇)所著经典。
该书题材广泛,意义多样,充分体现了列子淡泊名利、清净修道的脱俗思想。
而《列子》中的许多思想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同时映射出对饮食的广大影响。
【关键词】自然观阴阳五行饮食文化地域差异正文:下面就从《列子》一书中的几个方面来浅谈与饮食文化的关系。
一、《列子》遵循自然的观念与饮食文化的关系中华博大的饮食文化的形成和繁衍,与自然息息相关,这一切都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
食物原料来自于大自然,食器源于自然的给予,而我们的观念文化也在提倡爱护自然,敬畏自然,回报自然。
万物衍生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
研读列子,我们可以发现《列子·天瑞篇》的人生观便是从自然观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如“万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说明万物生存要按客观规律尽天年,体现了人生态度和生命原则。
《列子·天瑞篇》亦有言:“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尝显;味之所味者尝矣,而味味者未尝呈;皆无为之职也。
”这是说,原已产生的颜色明显了,而产生颜色的物质却没有显现;愿意产生的滋味已经尝到了,而产生滋味的滋味物质却没有呈现。
这样的情况都是顺应自然、不勉强而为的“道”的职能促成的。
万物都隐藏着本原,而这适用于中国的饮食文化,我们所接触到的所有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美味佳肴,我们并看不到它背后的物质,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在敬畏和积极作用于自然的前提下,形形色色的的饮食文化才能够得以延续。
二、《列子》中社会地位与饮食文化的关系拥有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其对饮食的要求是大相径庭的。
中国饮食包含宫廷饮食、家庭饮食、市肆饮食等多种方面,不同的社会地位,对日常饮食的满足度不同。
这也是饮食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原因。
《列子·力命篇》中有言:“北宫子谓西门子曰:‘……朕食则粢粝,居则蓬室……子衣则文锦,食则粱肉……北宫子既归,进其茙菽,有稻粱之味。
’”这几个短句的含义是,我穿的粗布衣裳,饭碗里的是糙米杂粮,而你吃的是细粮美味。
北宫子回家之后,吃的仍然是豆类杂粮,却又米饭细粮的香味。
又如《列子杨朱篇》:“故语有之曰:人不婚宦,情欲失半;人不衣食,君臣道息。
周谚曰:“田父可坐杀。
晨出夜入,自以性之恒;啜菽茹藿,自以味之极;肌肉粗厚,筋节腃急,一朝处以柔毛绨幕,荐以粱肉兰橘,心靥体烦,内热生病矣。
商鲁之君与田父侔地,则亦不盈一时而惫矣。
”这是说俗话说:‘人不结婚做官,情欲便丢掉一半;人不穿衣吃饭,君臣之道便会消失。
’周都的谚语说:‘老衣可以叫做坐在那里死去。
’早晨外出,夜晚回家,自己认为这是正常的本性;喝豆汁吃豆叶,自己认为这是最好的饮食;肌肉又粗又壮,筋骨关节紧缩弯曲,一旦让他穿上柔软的毛裘和光润的绸绨,吃上细粮鱼肉与香美的水果,就会心忧体烦,内热生病了。
如果宋国和鲁国的国君与老农同样种地,那不到一会儿也就疲惫了。
由此可见,甚至以及一个地区的饮食习惯与饮食方式等各方面的饮食文化都有着人群式的差异。
社会地位的不同,饮食习惯不同,也会在不同的群体内使得不同的饮食文化更加兴盛。
比如,古代士人阶层经常举行闲情逸性的宴集,下层文人志士是“斗酒相娱乐,聊后不为薄”的欢聚,而上层达官贵人则是“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的礼请,这样就发展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比如不同人群分别对酒文化和茶文化的发展贡献。
《列子》中多处体现了这一点,不同的社会地位人群发展不同的饮食文化,使其更加丰富博大,更加多样细致。
三、《列子》的物类平等观与饮食文化的关联《列子》进一步阐述了物类平等的思想,态度鲜明地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
《列子·说符篇》: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中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如响。
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而生之。
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衍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意思是说,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
祭礼完毕,应邀参加宴饮的宾客有上千人。
席间,有人献上鱼雁,田氏看了就感慨地说:“天地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
”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
这时,在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来说:“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
物种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凭借智慧力量的大小而相互制约,得以生存,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
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哪里是上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蚊蚋和虎狼制造食品吗?”通过对人类的饮食思维惯性方面来阐述不同的观点,从而提出物类平等的看法。
四、列子淡泊清净的品性与清淡饮食从特质来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即以素食为主,注重药膳和进补。
同时,饮食文化还主张的美食观是畅神怡情。
而列子主张空、静、无为,独立处世,善于修身养性,清净修道,清心寡欲。
这与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素食文化有一定的相同之处,注重洁身洁食。
列子顺应天命的思想虽然比较消极,但其淡泊清净的品性却有可取之处。
而中国的素食主义文化是回归人的自然食性,主张克制克制对肉食的欲望,与列子主张清净修道是相似的,是精神的追求,是宗教的信仰。
五、《列子》的阴阳五行说与饮食文化“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文化思想里所设定的世界模式,是宇宙规律认为宇宙中“三才”之一,饮食是人类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东西,制作饮食的烹饪技术和过程自然也要遵循其规律,也从而产生“五味说”。
古人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才能“变种神明”,上通于天,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自古祭天时牲畜的供奉也要严格遵循阴阳五行之说。
《列子》一书中许多地方都阐述了阴阳五行说,譬如:阴阳尔,四时尔,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
体现了阴阳两气和春夏秋冬四时,是让万事万物发生变化的母体,而又让万事万物寄存于生命的一定范围,都由于离不开阴阳相交和四时变化的规律,所以万物的变化不会止息,四时的变化也不会停顿。
此外,我国传统医学阐述的“天人合一,四时养生”观点,其理论框架就是源于阴阳学说。
根据阴阳消长规律提出的四时养生原则。
春夏阳气在外,易动,易发泄,所以春夏季不宜贪凉饮冷、露宿当风,要多食蔬菜,最宜韭、椒、葱、蒜等杂食,若出现虚寒症,则可用温药以祛寒温阳。
而秋冬季,阳气潜藏,阴气用事,此时应保养阴精,宜多食些血肉之品,倘冬不藏阴,则春天容易罹患温病。
从此可看出阴阳五行说与饮食的关系密切,饮食也要尊重一定的规律,方可养生护体。
六、《列子》中体现的地域与饮食文化的关系中国的地大物博与华夏文明的浑厚悠长,创造了灿烂的饮食文化。
地域辽阔,衍生出物产、气候、习俗和传统的不同,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也千差万别,中国有八大菜系,从此可看出饮食文化的地域性。
《列子》中多处有提到不同的物种对不同的地域适应性的对比,以及不同地域人们饮食习惯的不同。
譬如《列子·汤问篇》中有言:“吴、楚之国有大木焉,其名为櫾。
碧树而冬生,实丹而味酸。
食其皮汁,已愤厥之疾。
齐州珍之,渡淮而北而化为枳焉。
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矣,地气然也。
虽然,形气异也,性钧已,无相易已。
生皆全已,分皆足已。
吾何以识其巨细?何以识其修短?何以识其同异哉?”就是说,“吴国、楚国生长着一种高大的树木,名字叫柚。
碧绿的树叶冬天常青,朱红色的果实味道酸甜。
吃它的果皮和果汁,可以治愈因体气郁结而发生的痉挛昏厥。
中原一带的人视为珍宝,但渡过淮河来到北方种植,它就变成了不可食用的枳实。
八哥不飞过济水,狗獾渡过汶水就死,是地方水土使它们这样的。
虽然事物的形体气质都不相同,但各自的性情对于各自生长的环境都是相适宜的,不能相互置换。
它们各自的生理都已完备,天分都已充足。
我凭什么来辨别它们之间的大小之分呢?辨别它们之间的长短呢?辨别它们之间的同异呢?”不同的地域,依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区域形态,这也就创造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结束语:通过对《列子》与饮食文化的一系列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列子》中的许多思想都与饮食文化有许多关联。
《饮食文化概论》帮助我们了解了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民俗以及包括饮食哲学、美学和养生学在内的科学思想。
我们中国博大的饮食文化,包含着许多哲理,从而也使得中国的饮食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使其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扮演者中国文化的重要角色。
中国向来就是一个崇尚饮食文化的国家,自古以来中国饮食也担任着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任务。
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我们更需要吸取古籍中(如《列子》)有利于饮食文化发展的精华,继承并发展,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华饮食文化。
参考文献:王强模:《列子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