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课学案.doc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配套课件: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二课 2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配套课件: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二课 2

解析答案
探究二 同历决策过程 共享决策成果
基础梳理
科学化 1. 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 策 民主化 、
的重要环节。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反映民意 (1)有助于决策充分 ,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科学性 (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 。 理解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 ,推动决策的实施。 公共事务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 的 任感 。
证专业户 ” 。2000年,老崔参加《杭州市公园管理条例 ( 草案) 》 听证会,意见被采纳后,老崔特有成就感。从此之后,一听说 要开听证会,不论省级还是市级,他都会去报名。为何如此 “热衷”听证会?“我都这把年纪了,不求名,不求利,全是
为了老百姓的利益。”老崔说,老百姓自己的事,自己要关心。
【问题探究】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自治参与——
学案2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 择
学习目标
1.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2.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要点晨背 1.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 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 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 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 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专业知识 (2)专家咨询制度:指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 、 相 技术性 关信息等,对专业性、 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 科学性 证;它集中学者的智慧,有助于提高决策的 。
答案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指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 事项进行 公示 ,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 提出建议 ; 公示有利于提高决策透明度和 。 公民参与度 (4)社会听证制度: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订的方案中存在的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章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章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程要求核心素养知识导图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1.通过遗传图解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理解假说演绎法在发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过程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2.通过实例分析,明确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3.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4.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育种和人类遗传病的预防等方面的应用。

(科学思维、社会责任),基础知识·双基夯实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比例933 1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说1.理论解释(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1.验证方法:测交实验。

2.遗传图解四、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五、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得当: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2.科学地确定研究对象: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3.科学的统计方法: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

4.科学的实验程序设计: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表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活学巧练〕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2)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时,正交与反交后结出的种子不都为黄色圆粒。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小农经济的形成1.原因: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2.时间:战国时期。

3.特点(1)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3)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家庭基本生活需要。

(4)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评价(1)自耕农和佃农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2)个体小农的经济力量比较薄弱,很难扩大生产规模。

(3)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精耕细作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的优良传统和主要特点。

深化探究材料一图一图二图一: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剪纸作品图二:2011年3月21日世界首套夏绣特种邮票《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作品,首次将邮票与江西新余市特有的手工夏布刺绣艺术完美结合,填补了世界邮票收藏史上的空白,属中国首创。

思考材料中两幅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经济形态?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经济形态:小农经济。

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材料二《耕织图》为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是我国古代采用绘图的形式详实记录耕作与蚕织的系列图谱,天子三推,皇后亲蚕,男耕女织,这是中国古代很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

思考(1)小农经济这种经济形态有何突出特点?(2)结合材料,请合理地推测一下,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怎样的?答案(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2)自给自足,生活安定,合家团聚,儿孙满堂等。

[易混易错](1)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小农经济”不等于“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只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而自然经济可以包括多个家庭组成的经济单位(如封建庄园)。

(2)自给自足不等于富足。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自耕农的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的东西很少在市场上进行交换。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必修2学案:第一单元第2课冰心:巴金这个人……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必修2学案:第一单元第2课冰心:巴金这个人……Word版含解析

第 2 课冰心:巴金这个人[学生用书 P5]◎诗海拾贝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想新奇,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句写迷茫的烟雨笼盖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望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加了萧瑟的秋意,也衬着出离其他黯淡氛围。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安稳绵延,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形也可想而知。

“平明送客楚山孤”写送别之景和孤单之情,一个“孤”字好像感情的引线,自但是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嘱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这两句自比冰壶,表达作者爽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委婉蕴藉,神韵无量。

◎语林撷英巴金名言1.朋友是永久的,并无结束的时候。

2.友谊在我过去的生活中,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计有了一点点光彩。

3.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

4.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崇奉。

他能够忍耐全部困难难过,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5.爱真谛,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

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饶恕,对自己忠实,对他人也忠实,你就能够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

6.“死”的迫近令人更可贵“生”,更可贵活着所能办理的岁月。

人理解自己随时都会逝世,他更不愿浪费时间,他要在这有限的余生里做好一些事情。

7.青春开朗的心,决不作悲痛的留滞。

[学生用书P6]◎作者卡片姓名吴泰昌出生年1937 年籍贯安徽当涂今世作家、学者,中国作协第五、六届全委会委员,第七届声誉委员。

有关资料作品有《文苑漫笔》《吴泰昌散文》《梦里沧桑》《我亲历的巴金旧事》《我认识的钱钟书》等◎背景表现本文是作者为巴金百年诞辰而写的暖寿文章。

冰心和巴金同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在长久的工作与交往中成立了深沉的友谊。

两位世纪老人,一位被人称为文学祖母,五四运动的最后一位元老;一位被人尊为文学大师,伟大的作家。

必修二第一单元1-2节导学案

必修二第一单元1-2节导学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学习重点1.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三、学习难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主学习】一、“神农”的传说(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 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3)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4)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绿肥和治虫灭害等技术。

注:商周时期,虽然出现了青铜农具,但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仍然很少使用,当时主要的耕作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人教)。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春秋战国时期前是“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此后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形成。

(2)在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到全国,出现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东汉时因为耦犁(两牛三人图回转不变便,出现较轻便的一牛挽犁有利于山地开垦。

西汉时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

(3)完善:隋唐时期。

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控制深浅。

2. 耕作技术的进步:(1)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代田法(赵过推行)。

西汉赵过既推广耦犁,又推行代田法。

(2)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两汉:一年一熟;宋朝以后,江南:稻麦轮作、一年两熟或三熟。

注:宋朝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逐渐转移到了江浙地区即南方。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贫者无立锥之地:(1)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名义上国家公有实际上国王所有和奴隶集体劳动。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Word版含答案

比例 9 ∶ 3 ∶ 3 ∶ 1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对应学生用书P1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黄色圆形×绿色皱形F 1黄色圆形⎩⎪⎨⎪⎧粒色: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粒形:圆形对皱形为显性⊗F 2黄色绿色黄色绿色圆形圆形皱形皱形错误!1.母亲是卷发双眼皮,父亲是直发单眼皮,他们的孩子有可能是直发双眼皮吗? 提示:有可能。

因为不同性状之间会发生重新组合。

1.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无论正交、反交,F 1都是黄色圆形,F 2中出现黄色圆形、绿色圆形、黄色皱形和绿色皱形,这四种表现型比例接近于9∶3∶3∶1。

2.孟德尔在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中认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 1的基因型为YyRr 。

F 1可以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受精时,它们是随机结合的。

3.测交实验,即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产生4种类型的后代: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其比例接近于1∶1∶1∶1。

4.测交结果表明F 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5.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F 1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随机地进行自由组合。

2.什么是性状的重新组合?提示:子二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组合。

如黄色皱形种子和绿色圆形种子。

3.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纯合的黄色圆形豌豆所占比例是多少?F2的绿色圆形豌豆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多少?提示:1/16; 2/3。

4.如果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亲本为黄色皱形纯合子和绿色圆形纯合子,则所得F2中的重组类型是什么?所占比例为多少?提示:重组类型为黄色圆形和绿色皱形,所占比例分别为9/16和1/16。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现象分析(1)孟德尔选取的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为黄色圆形和绿色皱形时(其中黄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圆形和皱形是另一对相对性状),F1表现型为黄色圆形,证明两对相对性状中黄色对绿色是显性性状,圆形对皱形是显性性状。

(新教材)2019-2020学年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素养突破学案:1.1 第2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 Word版含答案

(新教材)2019-2020学年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素养突破学案:1.1 第2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得失电子能力之间的关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深化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建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形成实验探究元素性质、比较物质性质的思路。

核外电子排布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能量规律电子层序数一二三四五六七电子层符号K L M N O P Q 离核距离――→由近到远电子能量――→由低到高①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数)。

②最外层容纳的电子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

2.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①Na+的结构示意图为;②Cl-的结构示意图为。

1.核电荷数为1~20的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特点(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H。

(2)最外层电子数①有1个电子:H、Li、Na、K。

②有2个电子:Be、Mg、Ca、He。

③等于次外层电子数:Be、Ar。

④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C。

⑤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O。

⑥是次外层电子数的4倍:Ne。

⑦是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Li、P。

⑧等于电子层数:H、Be、Al。

⑨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Li、Si。

⑩是电子总数的一半:Be。

最外电子层中排满8个电子(He为2个)时,为相对稳定结构,其他的电子层结构为相对不稳定结构。

2.推断10e-和18e-微粒的思维模型(1)10e-微粒(2)18e-微粒1.判断正误(1)离核越远的电子能量越低。

()(2)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 2个电子。

( ) (3)S 2-的结构示意图为。

( )(4)M 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18个电子。

( ) 答案:(1)× (2)√ (3)√ (4)×2.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M 层的电子数是L 层电子数的12,则该元素的符号是( )A .LiB .SiC .AlD .K解析:选B 。

金学案高中政治必修二人教课件:第1单元 第2课 第3框题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金学案高中政治必修二人教课件:第1单元 第2课 第3框题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杭州市区两级政府出资30亿元免费改善危旧房,这在全国
链 接
尚无先例。但在这一惠及民生的“好事”过程中,却险些
在个别群众间酿成化不开的“结”。这让杭州市的决策者
深思:解决民生问题难免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调整,要解
决群众利益诉求“不同向”的问题,不能靠行政手段,唯
有依靠基层民主。
基础 预 览 屡次上门为光复路居民调解的上城区湖滨街道党工委书记
分析: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我
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居委会都是基层
群众自治组织。


2.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基层政权组织。
链 接
分析: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等于基层政权组织。基层 群众自治组织是指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城镇社区的 居委会、农村的村委会,都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 我服务的组织形式。基层政权组织是指乡镇一级的人民代表 大会和乡镇人民政府。
目 链
村污染严重场所进行全面清理、绿化,为村民提供了一个 接
良好的生活环境。该村还制定了村民行为规范、依法管理
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来规范村民和村干部行为。该村村
民委员会设置了理财小组,定期对村里的账目进行检查,
查账后还要张榜公布结果。
基础 预览
栏 目 链 接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该村村民是如何实现民主自治的。
D.报请有关行政部门批准
要点 突破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居民自治的知识。涉及居 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栏
目 链 接
答案 C
要点 突破
二、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意义
1.从公民角度:在基层民主自治这种广泛的民主实践
中,公民可以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

2021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72

2021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72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程标准】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废井田,开阡陌1.井田制的出现:商周时期,阶级分化严重,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井田制出现。

2.井田制的内容(1)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

(2)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井田制的实质:土地国有制。

4.瓦解过程(1)开始瓦解: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

表现:春秋时期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代表性的改革有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这些改革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2)最终瓦解: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正式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时间:战国时期,贵族占有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2.形式(1)君主私有土地:由宫廷掌握,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2)自耕农私有土地:自耕农个人支配使用的小块土地。

(3)地主私有土地:地主的土地有多种来源,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土地兼并。

3.均田制(1)时间:公元485年,北魏。

(2)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3)目的: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

(4)内容: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

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5)宋初,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使土地兼并非常激烈。

(6)到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遍。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概念: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

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发展历程(1)产生:早在战国时期,租佃方式就已产生。

到汉代,已比较普遍。

(2)发展:宋代,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高中俄语必修二第二课学案

高中俄语必修二第二课学案

高中俄语必修二第二课学案一、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带定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用关联词:где,куда,откуда连接)。

2.初步掌握带地点从句的主从复合句。

3.初步掌握常见形容词短尾的构成与基本意义。

4.复习巩固много,мало,несколько,немного的用法。

5.初步掌握68个课标词,认读13个选学词。

6.掌握动词надевать-надеть,снимать-снять,верить-поверить的用法。

7.掌握动词сидеть和идти表示穿戴意义时的用法。

8.掌握数词два(две),три,четыре与形容词连用时的规则。

二、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下列句式,并能在模拟的交际情景中运用。

Костюм мне мал,и юбка тоже мала.Пальто широко.Туфли узки.三、学习重难点:带定词从句的主从复合句。

四、单词用法详解:必学词:Что?1.покупка,复二-пок〔阴〕⑴见куп`ить. ⑵买到的东西. дорог`ая ~花很多钱买的东西. свёртокс ~ами一包买好的东西. 记住:идти за покупками去购物2.размер〔阳〕⑴大小,长短;面积;体积. дом `очень больш`их ~ов非常宽大的房子. стол ~омв два квадр`атных м`етра二平方米的桌面. ⑵金额,数额. ~зарпл`аты工资额.⑶尺码,号码. ~бот`инок皮鞋的尺码. Как`ого ~а `обувь вы н`осите?您穿多大号码的鞋?⑷规模,范围;程度. В шир`оких ~ах идёт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город`ов. 大规模地进行着城市建设。

3.юбка,复二`юбок〔阴〕裙子对比:платье连衣裙4.пиджак, -`а〔阳〕夹克;(西装)上衣. л`етний ~夏季西装上衣. одноб`ортный ~单排扣上衣.5.мебель〔阴〕家具. дерев`янная ~木制家具6.бельё〔中,集〕内衣(类);床单被套(类);餐巾桌布(类).. пост`ельное ~床上用品(指床单、被套等). стол`овое ~餐巾;桌布.. д`амское ~女内衣. ~в кл`етку带格的内衣. компл`ект д`етского ~ь`я 一套儿童内衣7.отдел〔阳〕⑴(植物界分类范畴的)门. ⑵部分,部门;部,局,处,科. ~нар`одного ополч`ения人民武装部. ~снабж`ения и сб`ыта供销科. ~к`адров人事处. Грамм`атика д`елится на два ~а: морфол`огия и с`интаксис. 语法学分为两部分:词法学和句法学。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教案学案同步练习课堂巩固【附答案](可编辑)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教案学案同步练习课堂巩固【附答案](可编辑)名师优秀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教案学案同步练习课堂巩固【附答案](可编辑)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教案学案同步练习课堂巩固【附答案]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一、知识结构二、重点难点重点: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平行、垂直的定义,判定和性质。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

平行,垂直判定与性质定理证明与应用。

第一课时棱柱、棱锥、棱台【学习导航】知识网络学习要求1.初步理解棱柱、棱锥、棱台的概念。

掌握它们的形成特点。

2.了解棱柱、棱锥、棱台中一些常用名称的含义。

3.了解棱柱、棱锥、棱台这几种几何体简单作图方法4.了解多面体的概念和分类.【课堂互动】自学评价棱柱的定义:表示法:思考:棱柱的特点:.【答】棱锥的定义:表示法:思考:棱锥的特点:.【答】3.棱台的定义:表示法:思考:棱台的特点:.【答】4.多面体的定义:5.多面体的分类:?棱柱的分类?棱锥的分类?棱台的分类【精典范例】例1:设有三个命题: 甲: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围体一定是棱柱; 乙:有一个面是四边形,其余各面都三角形所围成的几何体是棱锥;丙:用一个平行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得到的几何体叫棱台。

以上各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A.0B. 1C. 2D. 3 例2:画一个四棱柱和一个三棱台。

【解】四棱柱的作法:?画上四棱柱的底面----画一个四边形;?画侧棱-----从四边形的每一个顶点画平行且相等的线段;?画下底面------顺次连结这些线段的另一个端点互助参考7页例1?画一个三棱锥,在它的一条侧棱上取一点,从这点开始,顺次在各个侧面画出与底面平行的线段,将多余的线段檫去.互助参考7页例1点评:1被遮挡的线要画成虚线2画台由锥截得思维点拔:解柱、锥、台概念性问题和画图需要:1.准确地理解柱、锥、台的定义2.灵活理解柱、锥、台的特点:例如:棱锥的特点是:?两个底面是全等的多边形;?多边形的对应边互相平行;?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选择性必修2 第1单元 第2课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 【含解析】

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选择性必修2 第1单元 第2课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 【含解析】

第二课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课标要求体系构建核心素养1.2 列举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和物权的主要类型,懂得维护物权的途径。

1.科学精神:科学认识所有权、他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2.法治意识:国家依法保护财产权,公民依法维护财产权。

一、定分止争——所有权1.财产权(1)作用①法律规定财产权,有利于确定财产归属,并以此促进财产的流通使用。

②保护财产权就是保护劳动、保护发明创造、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③国家通过不断完善财产制度,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的财产权,激励人们创业创新。

(2)法规: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保护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3)内容: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能够给民事主体带来经济收益的权利。

■辨别区分并非任何财产都受法律保护。

法律保护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2.物权(1)含义: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他物权。

(2)原则:物权法定原则要求,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必须由法律规定,不得任意创设。

3.所有权(1)含义:所有权是权利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原则:民法典规定了物权平等保护原则。

■■知识拓展①一物就是指一个完整的独立物而不是指它的某一部分。

一权是指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也就是一物不能有二主;不得有互不相容的两个以上的物权同时存在于同一物上。

②一物一权并不排除在一物之上设立两个以上不同内容的物权或物权权利主体人数为二人以上。

如甲将自己的房子租给乙,就是在同一物之上同时存在甲的所有权和乙的占有使用权两个内容不同的物权。

丙的房子是夫妻二人的共同财产,就属于所有权是一个,但所有权权利主体人数是两个的情形。

(3)取得: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因不动产与动产而有所不同。

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4)共有关系:在生活中,可能由多人对同一财产享有所有权,从而形成共有关系。

高一必修第二册 Unit 1 P2 Reading and Thinking 学案

高一必修第二册 Unit 1 P2 Reading and Thinking 学案

Unit 1 Cultural HeritageReading and thinking【学习目标】1.Identify the problem mentioned in the text;2.Explain how the problem was solved;3.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solving the problem.预习案【学习过程】Step 1: 自主学习任务一:自学课本unit 1的词汇与短语。

要求:根据录音及单词音标,首先会读单词接着边读边写记单词,注意中英文的转换,最后默写单词。

Step 2: 单词自学检测Balance, dam, proposal, protest, likely, committee, establish, limit, prevent, loss, contribution, contribute, department, fund, within, investigate, issue, conduct, document, donate, disappear, attempt, worthwhile探究案【合作探究】Lead-inWatch the video: Abu Simbel and the Aswan High Dam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video?Prediction1 Read the title and look at the photos. What do you think the text is about?(Page 4, Activity 1)Scanning2 Scan the text for numbers. Circle the numbers and guess what they mean.(Page 4, Activity 2)Careful reading3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Page 5, Activity 3)1. Why did the Egyptian government want to attempt the building of the dam?2. How were the temples and other cultural sites saved?3. How long did it take to complete the project?4 Complete the timeline with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text. (Page 5, Activity 4)Post-reading5 Complete the news report with the correct forms of the words in the box. Then suggest a suitable title. (Page 5, Activity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iro, 16 March, 1956In a speech today, a scientist gave her view on the new _______. She said that ________ is important and our area needs economic __________ as well. But she added, “We should not accept the project as it puts our cultural ________ in danger. We must protect the_______ and make sure that no ______ is done.” Before she ended her speech, the scientist suggested that we need to _________ a committee of experts to _________ the cultural heritage and ________ it from being harmed.Discussion6 Discuss the questions below. (Page 5, Activity 6)1 What were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of building Aswan dam?2 A lot of money was spent to protect the temples. Do you think it was worthwhile? Why or why not?3 Why do you think so many countries contributed funds and offered help to the Egyptian project?SummaryHow to bala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heritage p_______ can be a complex problem. In Egypt the p_________ of building the Aswan Dam met with p________ for fear ofd_________ the temples and cultural relics.The government t_____ to the UN for help and e________ a committee to prevent the l____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raise f_____ internationally.Thanks to the hard work of the g_______ community, the project was completed successfully with the country’s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ed.HomeworkRead the passage aloud.Preview the discovering the structure.。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课件: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学案2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课件: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学案2
热点素材 2018年5月11日,交通运输部官方微信发布《关于加强和规范出租汽
车行业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向社 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以通过“信用交通”网站、电话、邮件等方式 就这一意见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8年5月25 日。
创新演练
1.2018年5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加强和规范出租汽车行业失信联合 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有利于
√D.目的是决策利民
12345
解析 答案
4.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在制定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气等价格实施方
案过程中,要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实施方案进行价格听证后实施。
这表明
①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②保障公民权利就是倾听群众呼声 ③公民的广
泛参与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④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科学决策的
提示
请思考: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方式参与决策,可以说公民 享有决策权吗? 提示 公民可以参与决策,但不能说公民享有决策权。我国公民享有选 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政治权利,但是没有决策权。决 策权往往由国家机关集中行使。
提示
二、同历决策过程 共享决策成果
1.必要性 (1)政府的重大决策牵涉社会各阶层的 利益 ,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 (2)公民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 民主化 的重要环节。
(1)如何评价杭州市政府这一“开放式决策”的做法? 答案 杭州市政府这一“开放式决策”的做法,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 科学性,保证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推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增加政府 工作的公开度,保障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 (2)杭州市政府这一“开放式决策”做法的政治生活依据是什么? 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杭 州市政府让民意领跑决策,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 ②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广泛了解社情民意,是决策机关科 学决策的重要保证。让民意领跑政府,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 民主性,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

2019-2020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二课 学案3

2019-2020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二课 学案3
每月一次村务公开,公布村务作说明;每月一次党群活动,服务村民聚人
心;每季一次勤廉双述,报告工作受评议。该工作法
①有利于当地的村民自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②是村民自治的基
础和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决策管理的权利
③切实维护了村民参与本村公共事务 D.②④
解析 答案
④是村民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的有效渠道
查,形成了一项改进本社区污水管理的建议。在这一过程中,该校学生 ①学习社区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③体验社区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②获得社区行政管理的知识和经验
④提高政治参与的意识和本领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答案
当堂检测
1.2018 年 11 月 4 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 20 周年 纪念日。20年来,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威信高的人被推上了村级领 导岗位,充分发挥了“领头羊效应”。发挥好“村官”的“领头羊”作 用需要 ①村民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审慎选举当家人 为村民自治的基础 权 A.①③ ④通过村规民约等形式规范“村官” B.①④ √
想一想
点对吗?
我们现在是青年学生,基层管理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这种观
提示
不对。每个学生都是社会的成员,是社会未来的主人,“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虽然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我们仍然需要参
与民主管理的经历。
提示
我的总结
互动探究
探究导引
探究点一
村民自治
议题:公民能直接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吗
山东省某村坚持村民自治。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进行了村
居委会成员居民选
社区大事居民定 居民管 日常事务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课题: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本课分析我国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式,理解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作用,感悟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重点难点】1、民主选举的方式;2、民主决策的方式;3、民主监督的方式
【自主学习】
一、知识梳理
1.我国的选举方式的选择: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水平、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2.选举方式比较:
优点局限性
直接选举
选民直接准确表达选民的意愿,选择信赖
的当家人。

选举的热情高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影响选举进程,因此选举范围有限,成本较高
间接选举
由选民选代表,再由代表代表选民选举,
这样的方式较为稳妥,便于组织,成本低选民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民的热情受到
影响
等额选举能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一定程度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可能误以为将要当选者己事先“内定”,因而积极性受到影响
差额选举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被选
举人之间也能形成相应竞争若不加以有效规范,可能导致虚假宣传与金钱
交易的发生
3.目前,直接选择的范围:国家事务方面,有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社会事务方面,有城市的居
民委员会选举、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

4.政府的一个重大决策,往往会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

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

5.我国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
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依据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
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
资源。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
识、相关信息
公民有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
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决策机关拟定的
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作用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
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
要前提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可行性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
的参与度
听证的目的是为了
决策利民
7.我国公民可以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监督。

二、新知探究
(这部分要求同学们课堂完成。

分为:课堂小组交流讨论、展示结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
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民委员会: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意义?
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公民应该如何负责人的行使监督权?
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4.民主监督有什么意义?
实行民主监督,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三、训练方阵
(请同学们利用课堂上时间,完成当堂检测题,小组交流、展示答案。

下课收交给教师批阅)[例1]下列选举方式属于间接选举的是()
A.全班同学投票选举自己的班长
B.县人大代表选举市人大代表
C.某村村民选举村委会主任
D.某乡镇选举本乡镇人大代表
答案:B
[例2]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1)物质生活条件(2)国家性质
(3)选民文化水平(4)候选人的结构构成 ()
A. (1) (2)
B. (1) (3)
C. (1) (2) (3)
D. (1) (2) (3) (4)
答案:C
[例3]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主要前提是 ()
A.召开信息发布会
B.调查研究,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C.赋予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
D.决策者的决策能力
答案:B
[例4]下列对政府决策的理解正确地是()
A.是政府的事情,与一般群众无关
B.要从国家利益而不是群众利益考虑
C.要考虑各方面利益,反映人民意愿
D.由专家学者论证决策即可
答案:C
[例5]下列关于村民自治的说法正确地是:(1)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干部(2)村委会是我国最基层
政权机关(3)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村务决策和管理(4)村规民约是实现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 )
A. (1) (2) (3)
B. (2) (3) (4)
C. (1) (2) (4)
D. (1) (3) (4)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