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全身弥散在淋巴结肿瘤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全身弥散在淋巴结肿瘤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C H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C T A N D M R I A U G 2 0 0 8 V o l 6 N o 4
, , ,
.
t o ta
l No 2
.
A p p lic
●
l
a
tio
1
n
0
f
●
w n i
'
h
g
-
o
●
le b
o
e
全 身弥 散 成 像 技 术
WB
、
—
b
o
dY
d i f f
u s
i
o n
w e
i g h t
e
d
i
m a
g i
i1
"
g
Dw l
)
。
该技术能
【 图分类号l 中
R7 3 3
A
.
4 ; R8 14
.
42
【 献标识码】 文
够 移
—
K 【 ey
ds
l 】y m p h
d e s ;m
a
g n e tic
re s o n a n c e
im
a
d g i n g ; if fu
s io n
w e
ig h t e d im
a
g in g
。
淋 巴 结肿瘤 性 病 变 包 括淋 巴 结本身肿 瘤 ( 如 淋 巴 瘤 ) 和 恶 性 肿瘤 常常 伴 有 的淋 巴 结 转 移 布
’
o
d y M R d iffu
l 1 l
s
n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研究进展汪国宴;冯平勇;宋振虎;王藏海【摘要】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是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的大范围(包括胸部、腹部及盆腔)薄层扫描经三维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得到的高信噪比图像,可立体、直观地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范围,对病变的显示达到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相媲美的效果.WB-DWI自2004年Takahara等[1]首次提出后,迅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相比PET和核素骨显像具有费用低、简便快捷和无辐射等优点.现就WB-DWI的技术原理及其在恶性肿瘤骨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1(026)022【总页数】4页(P2018-2021)【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肿瘤转移;诊断,鉴别【作者】汪国宴;冯平勇;宋振虎;王藏海【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46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是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的大范围(包括胸部、腹部及盆腔)薄层扫描经三维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得到的高信噪比图像,可立体、直观地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范围,对病变的显示达到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相媲美的效果。
WB-DWI自2004年Takahara等[1]首次提出后,迅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相比PET和核素骨显像具有费用低、简便快捷和无辐射等优点。
现就WB-DWI的技术原理及其在恶性肿瘤骨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主要技术原理和进展1.1 弥散的概念弥散为分子在媒介中的一种随机热运动即布朗运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是在常规MRI基础上,在X、Y、Z轴3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施加弥散敏感梯度,从而获得反映体内水分子弥散运动状况的MR图像。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肿瘤筛查临床的应用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肿瘤筛查临床的应用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WB-DWI)采用反转恢复回波平面弥散序列(简STIRDWI-EPI),在抑制肌肉、脂肪、肝脏等组织背景信号的基础上,突出病变区域的弥散加权对比,大大提高了病变组织,尤其是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检出率提高了。
由于采用了全身大范围扫描,并加上3D后处理重建,其成像效果和临床意义与正电子发射断层(PET)有许多类似之处,因此也被称为MR“类PET”技术。
1.1 正常体检组体检行WB-DWI检查,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45-68岁,平均52岁。
1.2 病例组选择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肿瘤患者的WB-DWI检查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18-79岁,平均56.5岁。
前列腺癌5例,乳腺癌3例,胃癌2例,肺癌4例,肝癌3例,食管癌2例,肾癌2例,结肠癌1例,卵巢癌2例,胰腺癌1例,宫颈癌2例,膀胱癌1例,软骨肉瘤1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甲状腺癌1例。
1.3 检查方法使用GE Hde 1.5T超导型磁共振,采用内置大体线圈。
1.4 WB-DWI扫描参数:TR:6000ms,TE=Minimum,激励次数(NEX):1次,层厚:8mm,层间距:0mm,FOV:40cm,扩散敏感系数(b-value):800ms/mm2。
1.5 WB-DWI:所有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行 STIR-EPI-DWI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扫描范围从头部至胫腓骨上段,分头、颈、胸、腹、盆腔及四肢 6段扫描。
选择 b = 600s/mm的180 幅图像经三维最大密度投影(three-dimensional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3D MIP)重建,并用黑白翻转技术重建出类 PET 图像。
2 结果2.1 正常体检组的 WB-DWI 表现正常志愿组WB-DWI 上骨骼中椎体信号最高,髂骨、肋骨较低,而四肢骨呈明显低信号。
颅脑、涎腺、甲状腺、脾、胆囊、双肾、膀胱、椎间盘、前列腺、子宫、睾丸、精囊、椎管内脑脊液、部分肠管、关节腔内积液及淋巴结呈高信号,类PET 图上呈低信号。
WB_DWI对转移性淋巴结病变的应用价值研究
WB-DWI对转移性淋巴结病变的应用价值研究冯 东 张雅芳 WB-DWI又称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采用反转恢复回波序列,在抑制肌肉脂肪等背景信号的基础上,病灶突出显示,大大提高了恶性肿瘤的和转移灶的检出率。
淋巴结转移通常全身广泛分布,WB-DWI作为对广泛的淋巴结性病变进行全面直观的评估序列,对肿瘤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而影像学检查是筛查转移灶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磁共振(MRI)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外已将弥散加权技术(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应用于全身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出现使得快速的全身淋巴结成像成为可能[1]。
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身DWI对淋巴结转移性病变检查临床应用价值。
全身弥散成像技术(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B-DWI)能够一次性全身范围成像,对于发现有无恶性肿瘤、淋巴有无远处转移、肿瘤有无复发有较高的显示率,成像效果与费用高昂辐射强的正电子发射成像(PET)相近。
常用的全身转移性病灶筛查方法有两种: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和核素骨扫描。
PET/CT因能显示骨、软组织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成为癌症诊断和分期确定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存在假阳性,加之费用高、放射性辐射等缺点,PET/CT难以广泛应用于多数肿瘤患者。
骨扫描仅能显示骨骼情况,不能提供软组织和淋巴结的情况。
鉴于此,无电离辐射、优秀的软组织对比和高空间分辨率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的WB-DWI成为一种有希望用于恶性肿瘤分期的技术,在肿瘤诊断方面已表现出独特优势[2]。
在评估淋巴结转移方面,WB-DWI优势明显。
弥散加权成像可以有效地显示双侧颈部、双侧腋下、双侧腹股沟及腹膜后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准确地发现淋巴结形态学特征的改变。
WB-DWI比PET敏感,可发现更多的淋巴结病变,比如锁骨下、纵隔、主动脉旁及髂血管旁,见图1~5。
1.5T磁共振WB-DWI在肿瘤性病变检测中的应用
1.5T磁共振WB-DWI在肿瘤性病变检测中的应用李书院;尹志坚;杨苑【摘要】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WB-DWI)在肿瘤性病变的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将8例健康体检志愿者和27例肿瘤患者(其中25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全身弥散成像(WB-DWI),并对发现高信号病灶部位常规MRI扫描并结合其它检查进行诊断,统计阳性率.结果全身弥散成像,对弥散受限肿瘤性病变具有明确诊断意义,肿瘤性病灶特别是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在弥散加权上表现为异常高信号,8例健康志愿者发现良性病灶3例,27例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25例,其中恶性肿瘤并转移12例.结论 MRI全身弥散成像对肿瘤性病变的检出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3(048)002【总页数】3页(P158-160)【关键词】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肿瘤;应用价值【作者】李书院;尹志坚;杨苑【作者单位】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泰和343700;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泰和343700;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泰和343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技术(WB-DWI)是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研究领域的新技术、新热点[1],它主要通过两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弥散梯度来探测人体组织细胞间隔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强弱,从而间接反映特定组织细胞构成的情况。
肿瘤组织在细胞上具有生长密集和核浆比高的特点,这使得细胞内和细胞外可供水分子扩散空间变小,在弥散成像中受限而呈高信号,并且添加了STIR技术抑制了肌肉、脂肪、肝脏等产生的信号,提高了对比度,并且是全身大范围扫描,经3D处理,与PET有许多类似处,故也称类PET技术[2],对全身肿瘤性病变有较高的检出率。
本研究35例均行WB-DWI及MRI资料分析,探讨其对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磁共振全身弥散加像(WB-DWI)检查者中35例为研究对象,男19例,女16例,其中8例为志愿体检者,27例为肿瘤患者;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8.5岁;肺癌8例,肝癌5例,鼻咽癌患者2例,前列腺癌3例,乳腺癌2例,胆囊癌2例,宫颈癌1例,淋巴瘤2例,良性肿瘤5例,健康者5例。
磁共振全身弥散技术在恶性肿瘤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王文 森 , 秦建忠, 王 玉群 , 陆振 忠
肿瘤患者 的 WB - D WI 与 对 照 检 查 资 料 。对 照 检 查 包 括 常 规 MR I 和/ 或C T检查 , 4例 另 行 P E T 检 查 。通 过 按 部 位 逐 一 与 对 照 检 查 比较 , 评估 WB - D WI 对 瘤 灶 检 出 的 敏 感 性 及 特 异 性 。结 果 7 5例 中 , WB - D WI 和/ 或 对 照 检 查 显 示 瘤 灶 和 可 疑 病 灶 的部 位 达 1 7 4个 。W B - D WI 对 瘤 灶 检 出 的整 体 敏 感 性 及 特 异 性 分 别 为 8 4 . 1 和9 6 . 7 ; 淋 巴结 、 骨骼 、 肺 和 肝 胆
WA NG We n — s e n,QI N J i a n — z h o n g,W _ ANG Y ~ q u n,LU Zh e n — z h o n g
De p a r t me n t o f Ra d i o l o g y,J i a s h a n No .1 Pe o pl e ’ S Ho s p i t a l ,Ji a s h a n,Zh e j i a n g 3 1 4 1 0 0,P. R.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e v a l u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v a l u e o f wh o l e b o d y d i f f u s i o n we i g h t e d i ma g i n g ( W DWI ) i n s c r e e n i n g ma —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体部肿瘤筛查中的应用
C iee o ra o Me i lma ig ・ 9 hn s u l f dc gn 6 9・ J n aI
放射诊断学 Di n sc doo y a ot ilg g iRa
p t mo rp y P TCT 在 体 部 肿 瘤 筛 查 中 的 ue t ga h , E / ) do 对 比 MR WB— W I 体 部 肿 瘤 具 有 较 高 的 显 示 D 对
l n a c r wh l - o y M R x m i a i n f r M ・ t g u gc n e: o eb d - e a n t o ・ a e o s
率 ,黄 明刚 等 f的研 究 结 果显 示 ,8 % 的肿 瘤 病变 5 0 在 弥散 加权 成像 上 呈高 信 号 ,而 本研 究 5 4例体 部肿 瘤 病例 2 1处病 灶 均 有 较 好 的显 示 ,这 可 能 与本 组 2 病 例选 择 产 生 的样 本 差 异 有 关 ,MR WBDWI — 的敏
参考 文献 ຫໍສະໝຸດ [] 吴旭 , 1 马常英 , 霞 . 身弥散加权 成像技术进 展及其 赵 全
临床应用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 09 64: 8 —8 . 2 0 , ()323 5
[] O n , y maH, n s i , t 1 No —malc l 2 h oY Ko a O ih e . n s l el Y a
C T整 体 诊 断 准 确 率 分 别 为 8 % 和 9%,在 对 远 处 2 2 转 移 灶 的 检 测 方 面 WB— I 感 度 较 高 ,在 淋 巴 MR 敏
结 分 期 方 面 P TCT更 有 优 势 。Ano h等 [ 报 道 E/ tc 8 ] WB— I P T C MR 与 E / T诊 断 远 处 转 移 灶 的 准 确 性 分 别 为 9 % 和 9 %, 结合 常 规 MR 检 查 进 行 图像 综 3 4 I
DWI的临床应用
DWI: 病变在DWI上表现与病程进展密切相关。
在病变急性期,DWI表现为高信号;
在缓解-复发阶段,DWI呈环形或圆形高信号;
在缓解静止期,DWI呈稍高信号。
多发性硬化
近年来, 对脑肿瘤的多项研究结果显示, ADC
值与肿瘤组织有相关性。
1.星形细胞肿瘤(I级良性,II级间变性,III、IV级恶性)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是目前唯一能对机体内水分子弥散进行定量分析的无 创性MRI检查方法。自1986年应用于活体后, 经过十几年的 发展, 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扩散
也称弥散,指分子热能激发而产生的一种无规则的、 随机的、相互碰撞的运动过程,也称分子热运动或布朗运 动。人体组织内的水分子总是处于热运动状态,这种运动 方式也是弥散加权成像的基础。
DWI表现:DWI呈高信号,ADC值为相应的低信号。
急性期
3.亚急性期(3d-10d) 病理表现:血管源性水肿加重,细胞外间隙水分增多,弥
散速度加快,直到与脑组织相同。
常规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即T1WI低信号,T2WI高 信号,压水像呈高信号。
DWI表现:DWI信号呈下降趋势,ADC值逐渐增加,达到 并高于正常值,期间在ADC图上梗死灶可以表现为等信号, 出现“假性正常化”。
DWI表现:DWI上呈高信号,ADC值下降。
DWI
T2WI
T1WI
2.急性期(7-72h)
病理表现:此期病理表现和超急性期区别不大,也是表现 为水分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产生细胞毒性水肿,使水分 子弥散受限。
常规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即T1WI低信号,T2WI高 信号,压水像(FLAIR)呈高信号。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173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AUG. 2023, Vol.21, No.08 Total No.166【通讯作者】尤晓光,男,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分子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及腹部影像诊断。
E-mail:*********************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Magnetic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08月 第21卷 第08期 总第166期时期自发言语、理解、重复和命名能力计算失语商(aphasia quotient,AQ)与DTI影像结合,借用一个新概念---偏侧指数(laterality index,LI)来研究DTI在评估脑梗死患者语言障碍的严重程度中的意义。
其中偏移指数=(左侧-右侧)/(左侧+右侧),数值为感兴趣区域DTI相关参数值。
实验结果表明左侧轴向扩散率(AD)或纤维密度(fibre density,FD)较高时,患者语言功能预后较好;LI-FD与流利度、理解力和命名功能呈正相关,LI-AD与流利度和命名功能呈正相关。
LI-FA与AQ评分无关,但却与重复和命名功能呈正相关。
早期Jang等[12]的研究也认为AQ与FA值的变化无关,但与纤维素密度的改变呈中度正相关,且非优势半球的DTI数据变化不会影响语言功能障碍的恢复。
2.2脑出血早期的研究[13]已经表明DTI可用于检查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引起的白质纤维束损伤,特别是皮质脊髓束(CST)。
近期有研究[14]认为ICH血肿内FA>0.5可代表白质束的存活。
而对于ICH血肿周围的水肿对白质完整性的影响,McCourt等[15]研究发现ICH血肿周围水肿中的CST FA值低于相应对侧健侧值,但其FA的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明显变化,并且与运动评分也无关,认为水肿对白质仅仅是水渗入而不是损伤。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 s a t Ob et eT v s gt teciia vle n f e cn coso iuinw ihe maig( WI a d‘ Ab t c】 jci oi et a l cl au sa dil n igf tr f f s egtdi gn D ) n H r v n i eh n nu a df o p o e Meh d 0 p t nsw t cri l a y p g ei rsn n eset c p c o H— )i evcl at y hn d . t o s6 ai t i evc r lm h e h a pt
Y o Z A GJ l  ̄ UY n H N i i nn
1De at n fOrl te Af l td Ho ptlo i n Me iie a d P amay C l g , i n P o i c , i n 1 2 ,C i a . p rme to a, h f i e s i fJl d cn n h r r ol e Jl rvn e Jl 01 i a a i e i i 3 hn ; 2
22 2 第 卷 4 0年 月 9 第 期 1
・影像 与 介 入 ・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颈部淋 巴结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于 艳 张 金 玲
1吉林 医药 学 院 附属 医 院 口腔科 , . 吉林 吉林
1 2 1 2长 春一 汽 总 医 院 I腔 科 , 3 0 2;. = 1 吉林 长春
10 1 30 1
f 摘要 】 的 探 讨 磁 共 振 弥 散 加权 成 像 ( WI 与氢 质 子 磁 共 振 波 谱 ( MR 在 颈 部 淋 巴结 中的 临 床 应 用 。 方 法 目 D ) ’ H— S)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 徐州医学院附属 医院放射科 , 江苏 徐州 2 10 ) 20 2
摘 要 : 共 振 全 身 弥 散 加 权 成 像 能 提 供 细 胞 水 平 的 定 性 和 定 量 信 息 , 映 肿 瘤 细 胞 构 成 及 磁 反 细胞膜完整性的变化, 尤其是近几年发展 的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 在诊断全身肿瘤原 发灶 , 筛查全身肿瘤转移灶方面具有一定 的优势, 本文就其在肿瘤筛查、 肿瘤特征描述、 肿瘤 良 恶性鉴别 、 肿瘤疗效评估等方面的作用予以综述。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 弥散加权成像 ; 全身成像 ; 肿瘤; 肿瘤影像
ce ii t A C) A C = 一 I ofc n, D , D fe n ( n S ) ( n—b ) 式 中 S S/ o / b 0, n和
s代表 D o WI上 两 个 不 同 b值 (n和 b ) b o 同一 兴趣 区的信 号强
peso ( W I )nO clgc ma ig Z A rsin D BS i n oo iI g H NCXi- , UK i( eam n o a il yA l - n ul X a. D p retfR doo ,f i i g . a i t o i l X zo dclClg .uh u2 10 ia e H s t uhuMei o eeX zo 2o 2. n ) d pao f a l
te nq e a o tt mo ee t n,u r e a a t rz t n, itn u s i gt mo o n n u rtsu 1O e h iu b u u rd t ci o t mo h r ce i ai d s i g ih n o u rf m o t mo s e, I- r i I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1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测量表面弥散系数。
结果恶性肿瘤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肿瘤。
结论在开展对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中,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肿瘤;诊断当前,恶性肿瘤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全身转移为此类疾病的主要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安全。
在转移灶与原发灶筛查中,采取影像学检查方法。
目前,主要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以及核素骨扫描扫查。
前者能够对软组织、淋巴结等转移状况呈现,成为癌症诊断与分期确定的重要方法。
但,此方式存在假阳性情况,也因为受到辐射、费用等影响,难以达成广泛应用。
后者只能实现对骨骼情况的呈现,不能将患者的软组织及淋巴结情况展现。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能够观察病变部位的水分子运动状况,诊断价值较高[1]。
此技术将多种技术结合,有着成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等优势,能够清晰呈现病变部位图像,将诊断正确率提高。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本院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样本,其中,男性与女性各为52例、28例,年龄为(55.36±5.67)岁。
良性与恶性肿瘤分别是26例、54例。
1.2方法使用 1.5T超导型磁共振仪器。
为确保数据的科学性,都使用内置大体线圈。
在检测中,需要使患者保持仰卧位,让患者平静呼吸,由头顶部到膝关节附近采集6段,一共60幅图像。
选取轴位图像,输入到相应软件中,得到轴位图像。
通过操作人员进行重建,也要使用黑白翻转技术达成图像处理,重建出类PET图像。
在解剖图扫描图像选择中,设置扫描参数。
轴位采集和WB-DWI保持对应,而图像处理同上。
选择3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测量患者病灶区的ADC值,相互讨论,得到ADC值。
MR全身弥散成像检测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的临床应用
MR全身弥散成像检测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的临床应用蔡龙;钟祖春;刘小梅【摘要】目的:应用全身弥散成像技术扫描恶性肿瘤患者,筛查全身转移瘤,并评估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方法:选择36例经病理或两种以上(含两种)影像方法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全身弥散成像,检测全身转移情况。
对于全身弥散成像检出的可疑转移灶,通过穿刺、活检或两种影像方法确认。
探讨全身弥散成像筛查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结果:通过对3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全身弥散扫描,发现可疑转移灶28例共42处,其中27例40处被证实为转移灶,1例2处为良性病变;8例经全身弥散成像扫描未发现转移灶,其中2例肺癌患者经ECT和CT扫描分别发现右肩胛骨和肋骨转移,6例经随访半年以上仍未发现转移瘤。
经χ2检验发现,全身弥散成像筛查转移瘤的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75%,准确性为91.7%。
结论:全身弥散成像结合MR平扫,可以帮助恶性肿瘤患者检测全身转移瘤。
【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895-897,905)【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转移瘤;全身【作者】蔡龙;钟祖春;刘小梅【作者单位】赣县人民医院CT/MRI室,江西赣县 341100;赣县人民医院CT/MRI室,江西赣县 341100;赣县人民医院CT/MRI室,江西赣县 34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44恶性肿瘤是目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肿瘤患者的死亡率和治疗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癌症的类型和早期诊断,但是也取决于是否出现转移瘤。
评估全身转移情况对这些患者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是重要的,为此,患者可能不得不先后接受多种影像检查,例如X线摄片、CT、MRI、超声、全身核素骨扫描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等,完成这些检查既耗时又昂贵,诊断的准确性也有限。
随着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的研究和应用,可以通过磁共振功能成像方法,对肿瘤患者进行一次性全身评估,同时检测出全身转移瘤,包括骨转移、淋巴结转移和其它脏器转移。
磁共振全身弥散在肿瘤性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初探
磁共振全身弥散在肿瘤性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初探弥散是指组织内部水分子无规则的随机运动(布朗运动),在MRI常规扫描中加入对称的弥散敏感脉冲,使在施加梯度方向的水分子运动活跃,从而测量活体水分子随机运动状态,由该技术成像获得的图像对比度实际反映了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状态,即称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
此技术的开展,基于平面回波技术(EPI)。
EPI-DWI已广泛应用于神经放射学领域,如早期脑梗死、肿瘤、炎症、脱髓鞘等疾病的诊断[1-3],随着MRI超快速成像序列的开发,DWI在中枢神经系统外的应用有了广泛开展。
DWI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各系统病变的检查,但大部分仍局限于一个部位或器官。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MRI)技术的迅速,DWI应用于全身MRI,使得快速的肿瘤筛查成像成为可能。
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身DWI 肿瘤性病变筛查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全身弥散成像技术(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B-DWI)能够一次性全身范围成像,对于发现有无恶性肿瘤、肿瘤有无远处转移、肿瘤有无复发有较高的显示率,成像效果与正发射成像(PET)相近,故又称为类PET成像。
1材料与方法1.2磁共振扫描方法:应用Siemens Essenza 1.5T超导MR系统,采用磁体内置体线圈(body coil)进行扫描。
所有患者进行全身EPI-DWI 扫描,对全身进行轴位分段扫描的参数:TR 5500ms,TE86ms,视野26×34cm,激励次数1,矩阵96×128,层厚4mm,层与层间重叠1mm。
扫描过程采用多次分段法,段与段间有4层重叠,自由呼吸扫描,每段扫描需时1min13s,完成整个扫描共需时7-10min。
扫描结束后行3D-MIP重建。
MR-DWI见高信号病灶(高于背景信号)为阳性,发现阳性部位加做常规扫描,对比综合分析其性质,同时其他检查结果。
全身MR+DWI在肿瘤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发现肿瘤,DWI图像清晰度好,对比度和明暗度适中,图像质量较好。 平均次数、层厚、层间隔:在平均次数的选择上,较大的数值可以提高图像的信噪比, 但是延长了检查时间,较长的检查时间使患者的依从性下降。同样,层厚及层间距的选择, 也要综合评价对图像质量和检查时间的影响。因为较小的层厚、层问隔虽然可以提高图像质 量,但是使得扫描要分成更多个节段,大大延长了检查时间。 线圈:在全身MRDWI中,信号的接收可以用内置体线圈或表面线圈。前者的好处是节 省时间,病人比较舒适,覆盖范围较大,但信噪比比后者差,1.5T机上一般采用表面线圈, 3.0T机上可以使用内置体线圈采集信号。所谓全身表面线圈实际上是包括了很多个具有独立 射频通道的单个线圈的无缝隙连接,既覆盖了较大范围,义避免了扫描中更换线圈而浪费时 间,但要注意在每个阶段扫描中扫描野以外的线圈要关闭,减少不必要的噪声产生,而且每 个表面线圈在连接过程中尽量有一定的重叠,以免不同扫描段间出现信号缺失痕迹。表面线 圈要绑的松紧合适,太松影响信噪比,太紧病人不舒适。
影像征中,主要表现为盆腔内呈粘液性积液,盆腔静脉曲张和炎性包块为主:脾虚肝郁型和 肾虚带下型以单纯盆腔积液和少许盆腔静曲张为特征。通过临床超声影像学观察其结果与中 医辩证分型具有~定相关性。 3.讨论: 3.1.中医病机:慢性盆腔炎(积液)在祖国医学中无专题篇论述散载于“小腹痛”“带下”“症 瘕”“月经不调”等不同病名。多由情绪郁结、肝脾不和、湿热内蕴、阻滞气机以致气滞血瘀, 本病属湿邪影响任,带二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形成,湿邪有内、外之别,外湿指 外感湿邪,内湿多因脾虚失运,肾虚失圃所致。 3.2.现代医学病理: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子宫、输卵管和卵巢)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 盆腔腹膜所发生的炎症,病变可局限在一部位,几个部位或致整个盆腹腔脏器,而盆腔炎可 分为急、慢性两种,慢性盆腔炎常由于急性炎症期未能及时恰当、彻底治愈或患者体质较差 病程逾延所致。盆腔静脉曲张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盆腔静脉血管充血,扩张和瘀血所致的综 合征,盆腔静脉曲张症多发生于肓龄妇女,一方面由于盆腔静脉数量多,壁薄,没有瓣膜, 因而容易迂曲扩张;另一方面由于妊娠期间盆腔静脉血容量的明显增加,盆腔静脉随之增粗, 使得盆腔静脉扩张,尤其是输卵管结扎术损伤了输卵管,系膜血管阻碍了盆腔静脉的回流, 导致管旁静脉丛和输卵管系膜静脉丛迂曲扩张。 3.3.影像检查在中医临床辩证中的实用价值: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研究是西医的辩病与中 医的辩证相结合的一种模式,即首先从影像学特征,临床资料以及病理学等资料诊断鲤医的 某种疾病,再针对同一种疾病的中医辩证,寻找不同证型的影像学特征。本病组通过中医证 型与临床超声影像学观察,在湿热下注型中有91.03%的患者盆腔内旱粘液性积液(图l、 图2)、静脉曲张和炎性块物(图3、图4)为特征性改变。其中以粘液性积液为主占58.97%。 而脾虚肝郁型和肾虚带下型患者盆腔内呈单纯性积液(图5)或静脉曲张症为征象性改变, 两者分别占43.90%和41.46%。单从超声影像学改变来看“带下”病症在盆腔内早粘液性积液 占42.02%,单纯性积液占21.01%,静脉曲张症占27.73%,盆腔炎性块物占9.24%。二维超 声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病变形态回声密度等方面的祉象,单独应用已有较高的准确性,应作 为鉴别诊断中主要内容方面之一。而应用彩色多普勒(CDFI)能提供额外的血供信息,对 于病变的鉴别诊断,特别是二维超声在不典型的病变情况下有一定的帮助,缺点是受主、客 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总之,以二维超声诊断为基础结合彩色多普勒指标是判断盆腔病灶的 最佳选择,可提高对盆腔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CDE是以多普勒能量的大小与 红细胞数目有关,显示的信号不受探测角度因素的影响。能显示低流量低流速的血.流,显示 的信号动态范围广,非常适合盆腔静脉曲张症的观察。当盆腔静脉曲张症时。表现宫旁双侧 或单侧宽管不一。走行延曲,呈蜂窝或串珠状无回声区,扩张静脉直径为0.5 ̄0.10cm。CDFI 显示呈不同方向红、蓝相间的彩色血流信号,腹部适当给予加压后血流信号增多、增强。 PW显示为连续性低速血流频谱(图6),流速为6+2Cm/s。根据本病组的中医证型与临床超 声影像学观察结果,我们认为超声影像同声的密度分布状况,积液的性状和宫旁四周血流分 布信号可作为中医临床辩证分型论治时的一项客观性参考依据。
全身弥散DWI原理及临床应用
That’s all Thank you
ADC
病理基础
细胞坏死崩解组织 水分子运动不受限制
DWI仍然是高信号!!!
弥散序列
1800 900
回波
TE
time
T2穿透效应
DWI
弥散
T2
弥散加权图像包含有T2、弥散变化的综合 信息,我们把T2的对比度在弥散图像上反 映的现象称为透过效应(shine through) 。
全身弥散
扫描多段,拼接成 一个整体,这就是 “全身弥散”。
但是背景(正常组 织)的信号很强, 干扰了病变的显示 ,特别是小病灶。
全身弥散序列-STIR-DWI
180o Inversion
Technique: STIR DWI
加上 STIR
没有 STIR
加上 STIR
没有 STIR
STIR-DWI
•全身DWI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
• 假阴性常见原因: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细胞间的间隙并不狭窄, 水分子弥散比正常组织并不更受限。
• 假阳性常见原因:部分非肿瘤组织常规组织细胞间隙狭窄,水分 子弥散比正常组织更受限;或是存在较重T2穿透效应。
•全身DWI需与常规MR序列结合诊断会减小假 阴性和假阳性带来的误诊。
ADC
-
=
DWI(B=1000) T2(B=0)
ADC
ADC
1W 2W 3W 4W
ADC值下降
ADC值升高
That’s all Thank you
急性脑梗塞病人
•急性脑梗塞病人, 有明显症状。 •在T2, T1, FLAIR图像 上都未见异常。DWI 上清晰显示病灶区。
体部弥散 全身弥散
弥散成像在全身其他部位的应用
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号抑 制 的 磁共 D wI 1 3 8技术 , 又 称 为类 P E T技 术 , 它采 用 S T I R- -E P I ~
D WI ( s h o r t TI i n v e r s i o n r e c o v e r y d 讧 一 ̄ u s i o n we i g h t e d e c h o p l a n a r i ma g i n g )
2 D W I 在 肿 瘤 影像 诊 断 中 的应 用 D WI 最 早应 用 于 颅 内疾 病 的评 估 , 尤 其 是 对 脑 梗 死 早 期 缺 血 半 暗 带 的确 定 , 为临 床 上的 早 期诊 断 和 治 疗 赢 得 了 宝 贵 时 间 。但 是 早 期 的
骨 骼转 移 灶 方 面 骨髓 中 的 大量 脂 肪 成分 决 定 了其 在 D WI B S使 用 的 s T I R—E P I 序 列 中 呈低 信 号 。在 全 身 正 常 骨 骼 系 统 低 信 号 的 背 景 下, 骨 骼 系统 病 变 , 尤其 是 肿 瘤 病 灶 , 由于其长 T 2特 征 及 特 殊 的 组 织 学特点( 核大 , 核 质 比高 , 细胞 排 列 密集 , 细胞 外 间 隙少 ) , 在 D WI B S凸 显 为 高 信 号 。 目前 , 核 素 骨 扫描 在 全 身 骨骼 转 移方 面 的诊 断价 值 已被 高度认可, 徐 白萱等 把 它 与 D WI B S做 对 比研 究 , 认为 D wI B s在脊 柱 病 灶 发 现 方 面优 于 核素 骨 扫描 。因 此 , MR I 技 术 有 望成 为筛 查 骨 骼 转 移 的主 要 手段 之 一 。但 是 D wI B S空 间 分 辨 率 低 , Wh o l e -b o d y MR I 技 术 虽 对 骨骼 早 期 损 害敏 感 性 优 于 核 素 骨 扫 描 , 但仍存在 信息量大 , 易 漏 诊、 对 肋骨 病 变 敏感 性 低 等 缺 点 , 因此 D WI B S和 wh o l e —b o d y MR I 技 术 的联 合 应 用 , 对 骨 骼 病灶 诊 断 的敏 感 度及 符 合 率 可 达 9 4 、 9 1 , 可 以 发现 最 小 2 r n r n的病 灶 , 远 远 优 于核 素 骨 扫描 5 mm 的敏感 性 。 3 WB -D WI 对淋 巴 结肿 瘤 性病 变的 诊 断价 值 全 身 MR—D WI 图像 可 以显 示 肿 大淋 巴结 , 但 质 量较 差 , 信 噪 比较 低, 多组 织解 剖 的显示 能力 亦较 差 , 但 对 肿 瘤 淋 巴 结 的 显 示较 为 敏感 , 对较 小 的 淋 巴结 有 着 较 好 的效 果 。 可 能 与 肿 瘤 浸 犯 的 淋 巴结 的水 分 子扩 散 速 度 不 同 , D WI 序 列 对 肿瘤 的淋 巴 结 浸 犯较 为敏 感 的 原 因 。 全 身 M R —D w I 是 目前 临 床 上唯 一 的 一种 完全 无 创 性 的 、 无 辐 射 的 快 速 淋 巴结 扫描 的 方法 。可 以克 服 过 去通 过 全 身 C T、 超 声 或 浅表 淋 巴结 穿 刺 活 检来 确 定 淋 巴结 有 无转 移 , 以及转移的部位, 检 查 项 目多 、 费 时 费力 , 延 误诊 断 , 减少住院时 间, 减 轻 经 济 负 担 。 但 笔者 认 为 , 该 项 检 查 更 重要 的意 义 在 于 , 对 发现 异 常 信 号 病变 的 部位 进 行 MR常 规 扫 描 或 进 一 步相 关 检查 , 从 而 达到 及 时 诊 断 的 目的 。 总之 , 虽 然小 于 1 c m 的肿 瘤 在 WB D WI 检 查 中可 因 为 多种 因素 的 共 同 作用 而 漏诊 。但 由 于 本 技 术 比 P E T 的 成 像 时 间短 , 且 无 射 线 损 伤, 尤 其是 对 恶 液 质 患 者 , 可 重 复 使 用 。随 着 包 括 梯 度 技术 和 平 面 回 波成像( E P I ) 等 技术 参 数 的 进 一 步 完 善 , 必 然 会 加 速 WB D WI 的应用 , 使 之 在筛 查 和诊 断 全 身 的肿 瘤方 面具 有 更 良好 的发 展 潜力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全身弥散在淋巴结肿瘤性病变中的临
床应用
作者:胡兴荣李顺振张家权张峻邱妮妮陈华东
【摘要】目的探讨全身MR弥散加权(WB-DWI)对全身淋巴结肿瘤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方法经病理证实淋巴结肿瘤性病变患者19例,1.5T HDe MR进行全身MR-DWI轴位分段扫描,利用软件包将各段图像拼接重建呈全身图像。
结果所有患者全身WB-DWI检查顺利,且全身WB-DWI对肿瘤淋巴结的显示较敏感。
结论对全身淋巴结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是一种快速、行之有效的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淋巴结磁共振成像全身弥散加权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of 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lymph node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Methods 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B-DWI) was used to scan 19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proven tumors on Signa Hde 1.5T scanner.A conventional MR coronal scan from head to inguinal region was used in segmental axial STIR-DWI scans, all images were reconstructed to whole body images by software. Results All
lymph node lesions were clearly showed on DWI.Whole body MR-DWI was sensitive to lymph node lesions. But the image quality was not very good and increase of ghost occurred. Conclusion WB-DWI is a rapid and feasible method in detecting lymph node lesions and are of certain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lymph node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淋巴结肿瘤性病变包括淋巴结本身肿瘤(如淋巴瘤)和恶性肿瘤常常伴有的淋巴结转移,淋巴瘤和肿瘤淋巴结转移通常全身广泛分布,对广泛的淋巴结肿瘤性病变进行全面评估,对肿瘤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MRI)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外已将弥散加权技术(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应用于全身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出现使得快速的全身淋巴结成像成为可能[1]。
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身STIR-DWI对淋巴结肿瘤性病变检查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全身弥散成像技术(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B-DWI)。
该技术能够一次性全身范围成像,对于发现有无恶性肿瘤、肿瘤有无远处转移、肿瘤有无复发有较高的显示率,成像效果与正电子发射成像(PET)相近。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5月~2008年5月因肿瘤性病变而行磁共振检查的患者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19~62岁,平均44.5岁。
应用GE 1.5T HDe MR系统,采用体线圈(body coil)进行扫描。
所有患者进行全身STIR-DWI 扫描,对全身进行轴位分段扫描的参数:TR 3500ms,TE minimum,TI 160ms,视野36cm,激励次数8,矩阵128×128,层厚5.0mm,间隔1.0mm。
扫描过程采用多次分段法。
扫描结束后传送到ADW4.3工作站,利用ADD/SUB软件包将各序列STIR 图像合并到一个序列中,然后再用ALA重建呈三维图像。
MR-DWI见高信号病灶(高于背景信号)为阳性,记录患者显示的病灶数。
结果
19例患者中非霍奇金氏淋巴瘤7例,霍奇金氏淋巴瘤1例,肺癌5例,鼻咽癌2例,结肠癌2例,肝癌2例,其中病理活检13例,手术证实6例,均发现有淋巴结转移,并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
全身WB-DWI扫描图像质量较差,信噪比较低,伪影明显,对组织解剖显示亦较差,但对淋巴结的显示较敏感,其淋巴结表现为较高信号,正常组织结构表现为稍低信号(图1),重组图像可以较清楚、直观显示全身淋巴结(图2)。
19例患者中共检出短径大于1.0cm的淋巴结17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