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韦庄《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赏析

合集下载

菩萨蛮五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五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五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教授的研究,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词中的江南,都是确指的江南之地,并非指蜀地。

这组词创作于韦庄晚年寓居蜀地时期,是作者为回忆江南旧游而作。

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

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

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

这组词内容与他的流浪生活密切相关。

文学这五首词是一整体,为联章词,但又可分前后两个层次。

前三首为一层,重在对江南情事的追忆,后二首又是一层,重在寓居洛阳的所经所感。

第一首是劈头直入,由江南情事直接写开去。

它讲的是与江南一位青楼女子的恋情。

上片写夜半临歧,美人依依不舍,垂泪分别。

但一经渲染以红楼、香灯、半掩的垂着流苏的锦帐、残月等意象,立时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过片二句,是说忘不了这位歌伎弹奏琵琶的场景:琵琶上装饰着金翡翠的羽毛,弦上流转出黄莺一样悦耳的声音,可是还没有完,主题是在一结:劝我早归家。

绿窗人似。

这位美人很清楚知道与主人公的只是昙花一现,她善解人意,劝道:你该回去了吧,你心爱的妻子在家里等着你。

第二首是对第一首的回应。

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

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眠。

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

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

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

所以炉边人似月。

皓腕凝双,炉就是酒垆,炉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

韦庄《菩萨蛮》诗词赏析

韦庄《菩萨蛮》诗词赏析

韦庄《菩萨蛮》诗词赏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原文】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劝君今夜须沈醉,樽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赏析】第一首写他早年在洛阳时的一段美好的遇合。

当时他为了生计和前程不得不离开这个女子,而她曾弹了一曲琵琶赠别,并叮嘱他早一日回来。

这首词是写离别之情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红楼”“香灯”“流苏帐”所构成的是一幅何等温磬旖旎的背景。

温庭筠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倭堕低梳髻,连绢细扫眉”诸词,说它们寄托了极为深婉的珍重爱美的情意。

这首词开端两句表面是写闺房情事,似颇为香艳,试想如果不是离别,在有香灯和流苏帐的红楼之中,该是多么缠绵旖旎的情事。

但是这里的“红楼”紧接着“别夜”,“香灯”和“流苏帐”之间隔有“半掩”二字。

在平常休息睡眠的时候,香灯是可以熄灭的,流苏帐是可以放下来的,而香灯一直亮着,帐子也掩着,就意味着今宵是离别之夜。

这两句浅直的叙写中,有许多矛盾的对比,所以说“堪惆怅”,就因为他们不能欢聚在有香灯的流苏帐的红楼之内安眠,而内心之中满是离别的悲哀。

把红楼别夜写得如此值得珍重恋惜,是直要读到第五首的“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才会真正体会出其中的深意的。

《论语》上说过:“可与言而不与之言,谓之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谓之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韦庄《菩萨蛮·其二》鉴赏《菩萨蛮·其二》译文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其二》鉴赏《菩萨蛮·其二》译文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其二》鉴赏《菩萨蛮·其二》译文及赏析《菩萨蛮·其二》是由韦庄所创作的,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菩萨蛮·其二》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菩萨蛮·其二》唐代: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其二》译文人人都说江南好,来到这的游人只想在江南慢慢变老。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要愁肠寸断。

《菩萨蛮·其二》注释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只合:只应。

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边:指酒家。

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

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

须:必定,肯定。

《菩萨蛮·其二》赏析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

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

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

“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

“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古诗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翻译赏析

古诗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翻译赏析

古诗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翻译赏析《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作者为五代诗人韦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前言】《菩萨蛮五首》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组词作品。

这五首词是一个整体,但又可分前后两个层次。

前三首为一层,重在对江南情事的追忆。

【注释】红袖:指代少女。

梁简文帝《采莲赋》:“素腕举,红袖长。

”这里指青楼中妓女之类。

翠屏:镶有翡翠的屏风。

金屈曲:屏风的折叠处反射着金光。

一说金屈曲是屏风上的金属环纽。

花丛:指代游冶处的艳丽境界。

花枝:比喻所钟爱的女子。

【翻译】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翩。

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

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赏析】第三首画面,是立足现在,追忆江南,有今昔对照之概。

“如今却忆江南乐“一句领以下七句,一气贯注直下,笔力很是惊人。

上片二三四句谓在江南时,自己尚是意气风发的年纪,穿着鲜艳的春衫,衬托出健美的身材,在斜桥边随便摆个姿势,就引来满楼的歌伎争相招揽。

过片接着写风流情事,情节是“醉入花丛宿”,但镜头却是“翠屏金屈曲”,这是很高明的蒙太奇的手法。

屈曲是合页铰链,用铜做成,所以叫金屈曲,以形容它的美。

对翠屏、金屈曲作一个特写镜头,把“醉入花丛”之后的情节遮掩住了,就让人多了一层想象。

词是极美丽的文体,要想写得好,就要善于设色,要懂得调配色彩。

全词以春衫的鲜艳、红袖的热烈、屏风屈曲的金碧为基色,最后却是白头的萧瑟,浓淡明暗,映带前后,情感更见悲凉。

一结“此度见花枝。

白头誓不归”,是一决绝语。

所谓决绝语就是用发誓的方式说话,这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修饰手法,在诗词当中用上这种修辞手法,感觉就像是古乐府,非常地质朴非常地有力。

韦庄的菩萨蛮赏析

韦庄的菩萨蛮赏析

韦庄的菩萨蛮赏析韦庄的菩萨蛮赏析1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译文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赏析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

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

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

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

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

所以“炉边人似月。

皓腕凝双雪”,炉就是酒垆,炉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

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的妻子?但是“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古人云富贵而不还乡,就像衣锦而夜行,而一事无成的人,回到家乡,心情却只有更加抑郁哀凉。

这两句没有任何艺术技巧可言,纯粹靠人生阅历和情感动人,成为千古名句。

清末大词人王鹏运提出,写词要符合“重、大、拙”三字诀,这两句就是“拙”的审美境界。

韦庄的菩萨蛮赏析2原文: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韦庄《菩萨蛮》译文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译文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译文及赏析韦庄《菩萨蛮》译文及赏析《菩萨蛮五首》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组词作品。

这五首词是一个整体,但又可分前后两个层次。

前三首为一层,重在对江南情事的追忆,后二首又是一层,重在寓居洛阳的所经所感,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韦庄《菩萨蛮》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菩萨蛮》韦庄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尊重主人心,酒深情意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注释:尊:酒具。

漏: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春漏短:春夜短。

呵呵:笑声。

此处指强作欢笑。

译文:今夜,我劝君只须沉醉,举杯痛饮,别去想明日的是是非非。

请珍重我劝酒的这片心意,酒杯里盛满了酒,也盛满了情。

若要愁也应愁春宵太短,莫推说这酒斟得太满,有酒就应当开怀畅饮,人生难得有几回这样的消遣。

赏析:这首词头两句说“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下半首又说“须漏短,莫诉金杯满”,四句之中竟有两个“须”字,两个“莫”字,口吻的重叠成为这首词的特色所在,也是佳处所在,下面写“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又表现得冷漠空泛。

有的选本因为这重叠和空泛而删去了这首词以为不好,实际上等于割裂了一个完整的生命进程。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是深情的主人的劝客之语,一个“今夜”,一个“明朝”具有沉痛的含义,是说你今夜定要一醉方休,酒杯之前不要说起明天的事情。

人是要有明天才有希望的,明天是未来希望的寄托,可是他现在用了一个“莫”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的事你千万别提起。

为什么莫话明朝事呢?那必然是明天的事情有不可期望,不可以诉说的悲哀和痛苦,所以他这里反映了非常沉痛的悲哀。

这是主人劝客之词,如果联想到他的“红楼别夜”的美人劝他早归家,则当时他的希望原当在未来,在明天,明天回去可以见到他“绿窗人似花”的美人,而现在主人劝他“尊前莫话明朝事”,是明天绝无回去的希望了。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纵然是对红楼别夜的美人还是这般的锺情和怀念,但是没有再见的希望,我就珍重现在热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为主人敬给我的酒杯是深的,主人对我的情谊也是深的。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①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②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释】①合:应该、应当。

②垆(lu):古代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

《史记·司马相如传》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盖指卓文君当垆卖酒之事。

此处借卓文君指代美人。

皓腕:洁白的手臂。

【译文】无论我走到哪里,友人们都好语相劝:“江南好呵!外出的游子应该一辈子居留在江南。

你看,江南的春水,映照看兰天、美丽的游船,在蒙蒙的春雨里随波荡漾,留连忘返。

听着船窗外沙沙的雨声,伴你舒适地安眠。

船靠酒家,卖酒的女子花容月貌,肌肤洁白,美如婵娟。

你现在正年轻,不该回家,否则,后悔太晚。

”【集评】清·许昂霄:“或云江南好处如斯而已耶?然此景此情,生长雍、冀者,实未曾梦见也。

”(《词综偶评》)清·张惠言:“此章述蜀人劝留之辞,即下章云:‘满楼红袖招’也。

江南即指蜀,中原沸乱,故曰‘还乡须断肠’。

”(《词选》卷一)清·谭献:“强颜作愉快语,怕断肠,肠亦断矣。

”(谭评《词辨》卷一) 清·陈廷焯:“一幅春水画图,意中是乡思,笔下却说江南风景好,真是泪溢中肠,无人省得。

”(《白雨斋词评》)【赏析】此词通过他人口吻道出江南之好、向游子激切劝留之意,反衬出游子有故乡而不能归返的苦衷。

词的末二句,表面虽说“莫还乡”,而实际所蕴含的却是一片思乡的感情。

特别是“还乡须断肠”五字,说得如此斩钉截铁,然终未指出“还乡”后有哪些事物使他竟至于必须断肠。

须知,韦庄一生饱经乱离之痛,值中原鼎革之变而为异乡飘泊之人。

如此种种,隐约中遂使人感到其故乡今日之事事物物,皆足以使之断肠,足见其情真意苦也。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鉴赏阅
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浩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②“游人”句:是说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③画船:华美的船。

全句说:躺在画船里听打在船篷上的雨声。

④垆:酒店里摆酒坛子的地方。

全句说:卖酒的少女像月亮一般美丽。

⑤“皓腕”句:手腕像敷上了一层霜雪那样洁白⑥须:会。

断肠:形容极度伤心。

分析这首词在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时的艺术特点。

这首词写景只有两句,却以写意的画法,画出江南水乡的最大特点,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

写江南的人美,只写垆边女的皓婉,而“似月”的美貌,又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

开头用“人人尽说”这一侧
面描写的手法,令人信服。

一般游子,总会发出“思归”而不得的感慨,而这首词的结尾又巧妙地呼应开头,反
传统而用之,说游人和客居应老死于此,否则将遗憾无穷,俏皮而极富新意。

[鉴赏提示]这是韦庄避乱在南方时写的一首词,歌
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

“未老莫还乡”两句,不是诗人不爱他的老家,而是为了说江南格外可爱。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韦庄)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韦庄)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韦庄)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韦庄系列:宋词精选-经典宋词三百首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赏析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在江南一段快乐浪漫的生活,虽然是回忆,却写得栩栩如生,历历如绘,一位春衫舞风、春风得意的"年少",立马在横斜水面的桥头,英姿飒爽,风流自赏,引起满楼的"红袖"为之倾倒。

目成心许的美好遭遇,便充分表现在言语之外。

接着便到了美女如云的"花丛",那里有饰著翡翠的画屏,现折回护,把幽深的春闺和喧嚣的闹市隔了开来,使他在这个温柔乡里陶醉了,决意终老在江南,发誓即使到了"白首"也不回去。

韦庄菩萨蛮翻译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翻译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翻译及赏析韦庄菩萨蛮翻译及赏析韦庄菩萨蛮翻译及赏析1菩萨蛮作者:韦庄其一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三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其四劝君今夜须沈醉,樽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其五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拼音:略菩萨蛮韦庄翻译(其二)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说江南老。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卧在画舫之中听着雨声入睡。

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撩袖盛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不到年老时,千万不要回到故乡,回到家乡思念江南之情会让人愁断肠字词解释:(其二)菩萨蛮:词牌名。

①只合:应当。

②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放酒瓮卖酒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垆。

”③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其五①春:一作“风”。

②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贾谊,年十八能诵书,长于写作,人称洛阳才子。

这里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阳。

③魏王堤:即魏王池。

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的名胜。

唐太宗贞观中赐给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

有堤与洛水相隔,因称魏王堤。

④渌:一本作“绿”,水清的样子。

⑤凝恨:愁恨聚结在一起。

菩萨蛮韦庄赏析第一首写他早年在洛阳时的一段美好的遇合。

当时他为了生计和前程不得不离开这个女子,而她曾弹了一曲琵琶赠别,并叮嘱他早一日回来。

这首词是写离别之情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红楼”“香灯”“流苏帐”所构成的是一幅何等温磬旖旎的背景。

韦庄菩萨蛮翻译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翻译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翻译及赏析导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译文] 春水与碧天同色,人卧船中听雨声入睡。

[出自] 五代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枕眠。

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释:游人: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合:应当。

垆边人:这里指当垆卖酒的女子。

皓腕:洁白的手腕。

须:应。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译文1: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适合在江南老去。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

人卧船中听雨声入睡。

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撩袖盛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不到年老时,千万不要回到故乡,回到家乡思念江南之情会让人愁断肠。

译文2: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适合在江南老去。

春天的江水碧绿,卧在画船中,在潇潇春雨中入眠。

江南酒垆边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撩袖盛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到年老时,千万不要回到故乡,回到家乡会让人愁断肠的。

赏析: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

本词为第二篇,采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图。

“人人尽说江南好”,“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

“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

“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

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

韦庄《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韦庄《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韦庄《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①游人: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合:应当。

②垆边人:这里指当垆卖酒的女子。

③皓腕:洁白的手腕。

④须:必定。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凡是到过江南的人都说江南的风光无限美好,离家远游的人只愿跟着江南一起苍老。

春天的江水清沏澄碧胜过春天,这时躺在画船之中细听雨声悠然入眠。

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一轮明月,洁白的双腕像凝满霜雪。

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

本词为第二篇,采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图。

起二句直言江南美好。

“春水”二句承上,一写江南水乡景色美,一写江南民居生活美。

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

江南既有“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组合成“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的情意。

然而结末二句转入“未老莫还乡”的深沉感叹之中。

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划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

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

唐韦庄《菩萨蛮》赏析

唐韦庄《菩萨蛮》赏析

唐·韦庄《菩萨蛮》赏析菩萨蛮韦庄【原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①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释】①垆:通“罏”。

古时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

【作者简介】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

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

广明元年(880)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

中和二年(882)始离长安赴洛阳。

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

不久避战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

乾宁元年(894)五十九岁登进士第,授校书郎。

乾宁四年(897),时年六十二岁,被“宣谕和协使”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

天祐四年(907),朱温篡唐。

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建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

【赏析一】这首词,上片描写了风景如画的江南美景。

大意是:江南美好,游人陶醉,不肯离去,应终老于此。

躺在画船上,眼看着“春水碧于天”的春景图,耳听着细细的雨声酣然入梦,好不惬意!下片由物到人,侧重抒情。

词人运用比喻写出了酒店当垆女子长得洁白明媚。

江南物美,人更美,让人留恋忘返。

然而,美景却触动了词人的无限乡愁。

他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因为,此时他的家乡(中原一带)正是烽火连天,如果看到那种残破的情景,一定会令人心伤不已的。

词人巧妙地刻画出了在特定环境之下具有个性特征的内心活动,从而突出了“春日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译文赏析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译文赏析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译文|赏析《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作品,可以说作者所写的这首词只是跟一个现实的女子离别的相思怀念,也可能是暗写对于唐朝故国的一份忠爱的感情。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唐代: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译文及注释译文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注释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只合:只应。

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边:指酒家。

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

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

须:必定,肯定。

赏析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

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

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

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

菩萨蛮韦庄翻译赏析

菩萨蛮韦庄翻译赏析

菩萨蛮韦庄翻译赏析菩萨蛮韦庄翻译赏析韦庄这五首词是同时可以有两层含义的,第一层可以说他所写的只是跟一个现实的女子离别的相思怀念,因为他毕竟漂泊江南,终老蜀中而不能重返中原与所之人重聚了。

以下内容是店铺为您精心整理的菩萨蛮韦庄翻译赏析,欢迎参考!菩萨蛮韦庄原文菩萨蛮作者:韦庄其一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三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其四劝君今夜须沈醉,樽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其五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拼音:略菩萨蛮韦庄翻译(其二)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说江南老。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卧在画舫之中听着雨声入睡。

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撩袖盛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不到年老时,千万不要回到故乡,回到家乡江南之情会让人愁断肠字词解释:(其二)菩萨蛮:词牌名。

①只合:应当。

②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放酒瓮卖酒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垆。

”③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其五①春:一作“风”。

②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贾谊,年十八能诵书,长于写作,人称洛阳才子。

这里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阳。

③魏王堤:即魏王池。

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的名胜。

唐太宗贞观中赐给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

有堤与洛水相隔,因称魏王堤。

④渌:一本作“绿”,水清的样子。

⑤凝恨:愁恨聚结在一起。

菩萨蛮韦庄赏析第一首写他早年在洛阳时的一段美好的遇合。

韦庄菩萨蛮翻译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翻译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翻译及赏析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译文] 春水与碧天同色,人卧船中听雨声入睡。

[出自] 五代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枕眠。

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释:游人: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合:应当。

垆边人:这里指当垆卖酒的女子。

皓腕:洁白的手腕。

须:应。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译文1: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适合在江南老去。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

人卧船中听雨声入睡。

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撩袖盛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不到年老时,千万不要回到故乡,回到家乡思念江南之情会让人愁断肠。

译文2: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适合在江南老去。

春天的江水碧绿,卧在画船中,在潇潇春雨中入眠。

江南酒垆边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撩袖盛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到年老时,千万不要回到故乡,回到家乡会让人愁断肠的。

赏析: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

本词为第二篇,采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图。

“人人尽说江南好”,“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

“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

“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

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

韦庄的爱情诗词《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赏析

韦庄的爱情诗词《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赏析

韦庄的爱情诗词《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赏析《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唐韦庄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歪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赏析】此为追忆当年风流情事之作。

起句“如今却忆江南乐”,一气贯注,领起以下七句。

“当时年少春衫薄”句及以下,是对昔日年少时间的回忆:那时身在江南,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我”穿着鲜艳的春衫,还是风度翩翩的少年郎;“我”骑在马上,在街巷间闲逛,随便摆个姿势,就迷倒满楼的歌伎。

“春衫薄”三字,就是对自己当年形象的刻画,突出了年少光景之美好。

“骑马倚歪桥”则是对少年动作情态的描写,“骑马”是英雄勇武的一面,“倚歪桥”则是风流潇洒的一面,所以,这位公子是英武与潇洒的结合。

西方文学作品中常以“白马王子”来指少女心目中的恋人形象,本词中的男子也是骑在马上的翩翩公子,他必定要有一次浪漫的感情遇合……扩展阅读:韦庄的简介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

宋代张唐英曾高度评价其:“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

”乾宁元年(894年)韦庄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

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

天祐四年(907年),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举荐张道古等忠直文人。

韦庄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

《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韦庄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卒谥文靖。

扩展阅读:韦庄的个人作品摘抄(1)韦庄《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唐代)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译文人人都说江南好,来到这的游人只应该住在江南直到老去。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有彩绘的船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要愁肠寸断。

注释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只合:只应。

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边:指酒家。

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

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

须:必定,肯定。

创作背景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教授的研究,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词中的“江南”,都是确指的江南之地,并非指蜀地。

这组词创作于韦庄晚年寓居蜀地时期,是作者为回忆江南旧游而作。

本首词就是组诗中的第二首。

赏析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

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

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

“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

“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赏析_韦庄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赏析_韦庄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赏析_韦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炉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

起两句,自为呼应。

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

“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

“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

“炉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

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

“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

情意宛转,哀伤之至。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鉴赏:韦庄《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赏析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译文】
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翩。

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

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

红袖:指代少女。

梁简文帝《采莲赋》:素腕举,红袖长。

这里指青楼中妓女之类。

翠屏:镶有翡翠的屏风。

金屈曲:屏风的折叠处反射着金光。

一说金屈曲是屏风上的金属环纽。

花丛:指代游冶处的艳丽境界。

花枝:比喻所钟爱的女子。

【创作背景】
根据叶嘉莹教授的研究,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词中的江南,都是确指的江南之地,并非指蜀地。

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是韦庄离开江南之后。

这首词当是韦庄晚年的追忆之作,而写作地点则很可能是其晚年羁身之蜀地。

【赏析】
此词是对往事的回顾以及感慨。

如今却忆江南乐的如今是跟从前做对比的,意思是说:我现在才反而回想起江南的好处。

却是反对之词,如今却忆四个字一笔勾销了当年的人人尽说江南好,再次突出他当时并没有认为江南好的意思。

当时在江南,他并不以江南为快乐,他的心心意意都在那红楼别夜的中原,都在那劝我早归家的美人,所以对那风景如画的江南,垆边似月的酒女都并没产生丝毫的留恋。

但等他离开了江南,反而却回忆起在江南那段生活的美好了。

唐代诗人贾岛(据《全唐诗》四七二卷一作刘皂诗)有诗云:客合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他说:我在并州做客已经十年了,不分日夜思念的是长安附近的咸阳,如今我渡过桑乾河来到更远的地方,回首并州,倒仿佛并州也是我的故乡了。

韦庄所写的也是这种心理。

他在江南思念着中原,离开江南到更远的蜀中,他又觉得在江南的生活也毕竟是快乐的,是值得怀念的了。

韦庄多数的词所传达的感发的力量不是靠形象,而是靠叙述的口吻,也就是用赋的笔法。

可是他并不是不用形象,当时年少春衫薄中的春衫薄三字就是形象,写少年的光景之美好和可怀念。

李商隐有过两句诗:庾郎最年少,芳草妒春袍。

为陪衬庾郎的年少,用了春袍的质料的轻快和色泽的鲜明的形象,那使芳草都嫉妒的这样的明快充满活力的春袍,正是青年的形象。

骑马倚斜桥,更是形象,怎样描写男青年的英武潇洒,西方文学作品里少女心目中的男青年形象就是所谓的白马王子,中国也有类似的传统,白居易的诗:郎骑白马傍垂杨,妾折青梅倚短墙,墙头马上遥相望,一见识君即断肠。

这位中国青年骑的也是白马。

韦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也是写的这样的男女之间感情的遇合,一定要重视他们共同所写的这
种遇合的传统,这种遇合都同时有一种共同的含意,就是要以最好的年华,最出人的才能,最好的面貌去得到这种可贵的遇合。

骑马倚斜桥是英武与潇洒的结合,骑马是英雄勇武的一面,倚斜桥是风流潇洒的一面,满楼红袖招是说满楼的女子都为之倾倒。

韦庄的这两句词是说他当年何尝没有才华,何尝没有遇合,何尝没有人赏爱,然而他那时没有对满楼的红袖钟情。

因为他第一句就写的是如今却忆江南乐,所以他所说的满楼红袖招都是反面的陪衬,意思是说:我当年有那样的年华、遇合、赏爱,但我没有看重这些,而这一切现在都过去了。

至此为止,写的都是对江南往昔的回忆。

下半阕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二句,一则可能仍是写回忆中的情事,再则也可能是写今日之情事,有两种可能,也可以兼指。

用翠金二字,意在写明环境之美。

花丛在古人诗词中,不单是指自然界的花丛,广义的还指如花的女子,他说:我当年面对满楼红袖招都没有钟情,而现在要能再有像当时那样的遇合,此度见花枝,我便将要白头誓不归了。

誓表示其态度之断然坚决。

白头誓不归这句与《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未老莫还乡是鲜明的对比,当年是说没有年老还可以暂时不回故乡,真正意思是说年老时一定要回乡。

而如今白发苍苍却不但不会还乡,反而说誓不回乡了。

韦庄是京兆杜陵人,而且也在洛阳住过,所以不管是长安也好,洛阳也好,都是他的故园和旧居所在,他现在由未老莫还乡变成白头誓不归,是因为他无家可回,无国可归了,唐朝已经完全灭亡了。

韦庄留在蜀中,王建曾一度驰檄四方,欲联合讨伐朱温,从而形成两个对立的阵营。

对于唐朝灭亡这样一件震动天下的大事,韦庄不可能没有受到震动。

当年在江南时说未老莫还乡,是因为长安还有希望收复,回乡的希望依然存在,但在他留寓蜀中时,唐朝已经彻底灭亡了,回乡的希望荡然无存,所以他才决然的说白头誓不归,口气极为决断,含义则极为沉痛。

着一誓字,无比坚决,以斩尽杀绝之语,写无穷无尽之悲。

这正是韦庄词的特色。

【简介】
韦庄(约836~910),五代前蜀诗人。

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

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

中和二年始离长安赴洛阳。

中和三年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

不久避战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

乾宁元年(894)五十九岁登进士第,授校书郎。

乾宁四年,时年六十二岁,被宣谕和协使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

天祐四年,朱温篡唐。

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建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