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教案

合集下载

化学实验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实验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实验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实验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引言: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过程。

本教案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能量转化的过程以及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原理;2. 掌握测量化学反应时的温度变化方法;3. 分析温度变化数据,推导出有关反应速率的结论。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器材:- 烧杯- 镊子- 温度计- 收集气体装置2. 试剂:- 反应物A:X溶液- 反应物B:Y溶液- 催化剂:Z溶液三、实验步骤1. 将X溶液在烧杯中加热至一定温度。

2. 使用镊子将烧杯中的X溶液倒入Y溶液中。

3. 同时启动温度计,记录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4. 观察反应过程中是否有气体生成,并使用收集气体装置进行收集。

5. 记录实验数据,并整理成表格。

6. 基于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四、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1. 温度变化数据:时间 (分钟) 温度变化 (摄氏度)-----------------------------------0 251 262 273 284 295 302. 结果分析:通过上述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反应过程中温度发生了持续的变化。

在最开始的时候,温度有轻微上升,然后逐渐下降,最终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温度。

这表明在反应过程中发生了能量的转化,从而引起了温度的改变。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发生了转化,从而引起温度的变化。

2. 在本实验中,反应开始时吸收了热量,导致温度上升。

随着反应的进行,热量被释放出来,导致温度下降。

3. 温度变化与反应速率有密切关系,温度升高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温度降低则会减慢反应速率。

六、实验延伸为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理解,可以进行以下实验延伸:1. 探究其他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例如浓度、催化剂等。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学会计算反应物的热值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3.能够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

二、教学重点1.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如何计算反应物的热值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否熟练掌握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问题解决法等。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化学方程式是一种表示化学反应的化学式。

热化学方程式是一种在化学方程式上加以标注的形式,用于表示热力学参数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它还可以表示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2.反应物的热值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的计算。

当化学反应发生时,会产生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

这被称为反应物的热值,通常以焦耳/克(J/g)为单位。

当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被断裂时,会释放出能量。

这被称为反应所放出的热量,通常以焦耳为单位。

3.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反应产物都可以表示为摩尔数。

摩尔数乘以热值,可以得到反应物或产物的热能值。

如果在化学反应中放出了热,那么这些热能值就会被加起来,从而得出化学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如果化学反应吸收了热,那么这些值将被减去。

六、板书设计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的热值(焦耳/克)+ 反应所放出的热量(焦耳)= 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焦耳)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对此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加深了学生对热化学方程式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能够更好地分析各种化学反应。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案:6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案:6

6.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和已有知识、经验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高低是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3)了解人类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利用情况,了解节能的意义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能从反应物与生成物中所具有的能量、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两个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升证据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树立物质变化中伴随能量变化的观念,感受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3)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加深对化学在解决能源问题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变2.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二、教学过程总结:化学反映的实质: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反应的特征:一是物质变化(生成新物质)、二是能量变化(吸收或放出热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同时发生。

【师】现在是不是就能解答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了,请同学回答。

【生】由于化学反应发生必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并且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就会有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中有能量的变化。

【师】回答的很好!我们知道化学键断裂需要放出能量,化学键形成需要吸收能量,并且放出和吸收的能量并不相等,反应前后就有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化学反应的吸热和放热。

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我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师】我们看下面的图,又能得出什么结论?【生】A图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B图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中必须吸收能量。

【师】总结的很完整。

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决定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高一化学教案(4篇)

高一化学教案(4篇)

高一化学教案(4篇)高一化学教学教案篇一【教材版本】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课标分析】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材从化学键入手,说明化学健与能量的密切联系,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然后分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储存与吸、放热的关系,为后面“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教材通过三个实验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引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术语。

第三部分,教材为了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图文并茂的说明了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认识化学技术在其中的重大,甚至关键的作用。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学情分析】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通过在初中的学习,他们对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这一现象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概念。

在这堂课中他们要初步明确产生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什么,就是要求他们要从感性认识升级为较为理性的认识,这就要求他们要有化学键的概念,而在上一章他们刚刚学习过,所以接受本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比较轻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2、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吸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挥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质疑、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能力;2、有参与化学活动的热情,将化学能与热能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树立正确的能源观;【教学重点】用化学键、物质总能量大小、物质稳定性来解释和判断吸、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2. 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2. 能量守恒定律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4. 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5. 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难点: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酒精灯、温度计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讲解】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2. 能量守恒定律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演示】1. 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实验中能量的变化。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介绍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热机、太阳能电池等。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内容1.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2. 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 化学反应速率与能量的关系4. 能量守恒在工业中的应用5. 能量守恒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化学反应速率与能量的关系。

难点:能量守恒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八、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验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最新教案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最新教案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最新教案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最新教案化学反应和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看完下面这份教案,也许你就明白了。

更多相关内容请上店铺。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最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能根据事实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能说出中和热的涵义。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通过实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难点: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中和热等基本概念。

三、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块生石灰,加入少量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外壁,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触摸试管外壁时有何感觉?说明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结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糊状的氢氧化钙,试管发烫,说明反应放出了热能。

设问热能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那么,除刚才的这个反应,其它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是不是也会有能量变化呢?其表现形式又是怎样的?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说明归纳小结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些能量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设疑那么,化学变化中热量变化的具体形式又有哪些呢?这将是我们本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探讨,从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见教材实验2-1。

思考与讨论用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反应中的热量变化,那么,你将采取哪些简单易行的办法来了解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各有什么优缺点?反思、交流与评价1、实验过程中,你自己最满意的做法是什么?最不满意的做法是什么?2、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其他同学给了你哪些启示?你又给了他们哪些启示?演示实验见教材实验2-2思考与讨论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你得出了哪些结论?写出反应方程式。

2、你觉得做这个实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还可以做哪些改进?实验中对你最有启发的是什么?小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 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 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通过实验和现象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3. 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糖、烧炭等,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 讲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解释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3. 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类型和原因。

4. 总结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化学反应概念和特征的理解。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例如燃烧反应、还原反应等。

2. 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原理,如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等。

3. 介绍新能源开发中的化学反应,如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七、教学难点1.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2. 不同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特点。

3. 能量变化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和方法。

八、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如烧杯、试管、酒精灯等。

2. 收集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实例,制作多媒体课件。

3. 准备练习题和实验报告模板。

九、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课题: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与变化的基本概念;b.了解化学反应中的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特点;c.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此知识解决相关问题;d.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和观察、记录、分析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a.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好奇心;b.强调实验中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c.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对科学的思考和探索。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a.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与变化的基本概念;b.化学反应中的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特点;c.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a.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本质;b.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与数据分析,理解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b.提问:你们平时接触到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会伴随能量的变化?你能否给出一些例子?2.知识讲解(20分钟):a.讲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与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热、化学势能和活化能的概念;b.介绍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特点;c.分析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实验操作(30分钟):a.分组进行实验,使用保温杯、测温计等材料,观察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中能量的变化;b.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注意安全操作;c.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讨论。

4.讨论与总结(20分钟):a.学生围绕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进行讨论,总结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特点;b.讨论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解答;c.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5.拓展练习(20分钟):a.布置相关习题,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b.给予学生时间解答,并进行答案讲解。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

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

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以探究学习为主。

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

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

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

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现象,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2.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换形式,了解热能、化学能、电能等之间的相互转化。

3. 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现象2. 能量守恒定律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换形式4. 热能、化学能、电能等之间的相互转化5. 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问题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和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 教学课件3. 案例分析材料4. 小组讨论问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照明等,引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问题。

2. 讲解: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现象,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各种能量转换形式。

3. 案例分析:给出具体案例,让学生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释能量变化问题。

4. 小组讨论:布置讨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现象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等。

2. 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生物学等。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 教学课件。

3. 案例分析材料。

4. 小组讨论问题。

5. 课后作业。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化学反应无处不在。

当我们点燃一根蜡烛、加热食物或是进行电池充放电等实验时,都会涉及能量的转化与变化。

本教案旨在通过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

一、能量的基本概念1.1 能量的定义与单位能量是指物体所具有的做功或产生热效应等能力。

国际单位制中,能量的单位为焦耳(J)。

1.2 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系统内,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这就意味着,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由于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能量转换也必须遵守这一守恒定律。

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1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其过程中系统向外界释放出能量的反应。

通常,这些反应会伴随着温度升高、光线产生、气体产生等现象。

我们经常会用手感受到放热反应时物体的升温现象,比如在酸和碱反应中产生的热量。

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导致了能量从系统中流出。

2.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其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收能量的反应。

这些反应通常会伴随着温度降低、光线吸收、溶液的冷却现象。

学生们可能注意过使用冰块制冷器时,容器外部出现结霜的情况。

这是因为在制冷过程中,容器内部发生了吸热的化学反应,使得容器表面温度降低。

三、焓变与化学方程式3.1 焓变焓变(ΔH)用来描述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多少。

它通过测量放热或吸热来确定,并可用于表示系统在恒定压力下的能量变化。

3.2 化学方程式与焓变当我们编写化学方程时,可以利用焓变来表示放热或吸热反应。

比如,“A + B → C + D + 1200J”表示了一个放热反应,其中1200焦耳的能量从系统中释放出来。

四、焓变的计算与测量4.1 焓变的计算方法为了计算一个化学反应的焓变,我们需要明确反应所涉及物质的摩尔数,并根据已知的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在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值来进行计算。

高中化学教案:学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教案:学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教案:学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一、引言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学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以及掌握相关计算和实验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以高中化学教学为背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份关于学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详细教案,帮助他们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一重要知识点。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指反应前后物质所含的化学能发生的变化;2. 掌握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正负判断方法;3. 掌握计算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方法;4. 掌握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在实验中的应用。

三、学习内容1.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概念和定义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差异。

化学反应可以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能量变化通常以∆H表示,其中,Δ表示变化,H代表焓,即系统的热焓。

2.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正负判断方法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环境温度变化或物质状态的变化来判断。

当反应放热时,环境温度升高,物质状态发生变化,能量变化为负值,表示反应放热;当反应吸热时,环境温度降低,物质状态发生变化,能量变化为正值,表示反应吸热。

3.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计算方法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键能的差异来计算。

这里需要用到标准摩尔生成焓ΔHf°和反应物的摩尔数量。

能量变化的计算公式为:ΔH = ∑nΔHf°(生成物) - ∑nΔHf°(反应物)4.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在实验中的应用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在实验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火焰燃烧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来计算反应物的燃烧热。

四、教学过程1. 理论学习阶段介绍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概念和定义,并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引导学生掌握能量变化的正负判断方法。

2. 计算方法演示阶段通过化学方程式和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数据,演示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基本概念;2.掌握化学反应热和焓的计算方法;3.能够通过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判断化学反应的放热性或吸热性;4.能够应用热力学基本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基本概念;2.化学反应热和焓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基本概念(1课时)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基本概念;2.化学反应中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化学反应热和焓的计算方法(2课时)1.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焓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应用热力学基本定律解决相关问题(2课时)1.热力学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2.化学反应的放热性和吸热性的判断;3.热力学计算实例分析和解决。

四、教学过程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基本概念1.从日常生活中引出能量变化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通过实验展示一些化学反应放热或吸热的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3.简要介绍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说明能量守恒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化学反应热和焓的计算方法1.详细讲解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重点讲解热效应概念。

2.讲解焓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焓的物理意义。

3.详细介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和意义,说明不能取得的热量是如何测定的。

3.应用热力学基本定律解决相关问题1.通过实例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应用化学反应热和热力学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让学生能够独立判断化学反应的放热性或吸热性,并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

五、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2.情景教学法3.问题解决教学法六、教学评估1.课堂测验:对本节课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测验,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向。

2.个人作业:对于发现的学生易错点展开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化学教案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初中化学教案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初中化学教案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初中化学教案: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引言: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而能量则是化学反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能量变化会导致化学反应的进行与否,以及反应速率的快慢。

本教案将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以及计算反应热的方法。

一、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过程中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是吸热的,也可以是放热的。

1. 吸热反应当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时,称为吸热反应。

吸热反应通常会使周围的温度下降,因为反应过程中吸收的能量来自于周围环境。

例如,水的蒸发过程就是一种吸热反应,水分子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吸收了周围环境的热量。

2. 放热反应当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时,称为放热反应。

放热反应通常会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因为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会传递给周围环境。

例如,燃烧反应就是一种放热反应,燃烧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释放能量。

二、反应热的计算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能量变化量。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计算反应热。

1. 火焰使用法火焰使用法是一种测定反应热的实验方法。

实验中,我们需要将反应物放置在一个容器内,然后将容器放置在火焰中进行反应。

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容器内燃烧物质的温度变化,可以计算出反应热。

2. 绝热瓶法绝热瓶法也是一种测定反应热的实验方法。

实验中,我们需要将反应物放置在一个绝热的容器内,然后进行反应。

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温度变化,可以计算出反应热。

三、吸热反应的应用吸热反应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例子。

1. 冷凝剂的使用吸热反应可以用来制冷。

当我们使用冷凝剂来制冷时,冷凝剂会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效果。

2. 化学药品的热吸附一些化学药品在与水接触时会发生吸热反应,从而使周围温度降低。

这种性质可以用来制备冰袋等降温用品。

四、放热反应的应用放热反应同样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课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讲述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本课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化学反应与热能、化学反应与电能两部分内容。

教材以文字介绍化学与能量的关系导入,正文部分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片。

另外教材还提供了“资料卡片、信息搜索”,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材设置“思考与讨论”相关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密切关系。

2.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密切关系。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学习,明白各种物质都具有能量,物质的组成、结构与状态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变化关系。

2.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变化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有关本课知识的学习很少。

高中化学的学习是要把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6篇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6篇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6篇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1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教案-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常识性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等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化学反应解其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

三、教学方法步骤本节教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录像、影碟等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观的认识,让学生通过阅读、观摩、讨论等学习形式,主动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

具体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内容[引言]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现象是什么??(燃烧)早期古人怎么取火?(钻木取火)[讲述]在第一节中就讲到,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与火有密切的联系,对于燃烧的探究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过去我们曾经研究过,现在仍然在研究,将来还会继续研究。

为什么对燃烧这一古老的化学现象我们要一直研究下去呢?因为,研究燃烧中的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提问]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能源是那种能源?你身边接触到最为常见的能源是什么样的能源?(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

最为常见的能源是热能,比如:燃烧放出的热。

)[边讲述边板书]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提问]写出至少四个可燃物燃烧的反应。

[学生板书]H2 + O2 -----H2OCO + O2 ------CO2C + O2 --------CO2CH4 + O2 ------CO2 + H2O[讲述]可燃物的燃烧是最常见的有热量放出的反应。

[提问]什么是燃烧?(通常讲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2.掌握能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3.理解化学反应中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2.能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教学难点:1.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原理;2.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变化的方法。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酒精灯、量热器、测温计;2.实验药品:盐酸、铝粉、氢氧化钠。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展示酒精灯和量热器,询问学生对能量的认识;2.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之间是否有关系。

二、理论讲解(25分钟)1.介绍能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能量是物质变化或运动的能力,通常用焦耳(J)作为单位。

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或分子之间的键合断裂和形成涉及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放热反应:在反应中释放能量,温度升高,周围环境得到热量;吸热反应:在反应中吸收能量,温度降低,周围环境失去热量。

3.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原理。

放热反应的原理:反应物中化学键的能量高于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能量,因此在反应中能量被释放出来。

吸热反应的原理:反应物中化学键的能量低于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能量,因此在反应中需要吸收能量。

4.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变化的方法。

反应热(ΔH)的单位是焦耳/摩尔(J/mol),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来计算。

放热反应的反应热为负值,吸热反应的反应热为正值。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实验一:铝与盐酸的反应。

a.在量热器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使溶液温度稳定。

b.加入铝粉,观察并记录溶液温度的变化。

c.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2.实验二:氢氧化钠溶解放热的反应。

a.在量热器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温度稳定。

b.加入少量的固体氢氧化钠,观察并记录溶液温度的变化。

c.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

化学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化学教案化学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引言: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一种转化过程,而能量变化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形式、大小或者方向发生的变化。

了解化学反应过程以及相关的能量变化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探索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吸收与释放。

一、化学反应概述: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经历了原子、离子、分子等粒子之间的重新排列,形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不同类型。

其中,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物质变化是由化学键的形成和解离所致。

二、能量变化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主要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种类型。

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了外界的热量,反应物的能量高于产物;而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放出了热量,反应物的能量低于产物。

这种能量的变化可以通过燃烧实验、酸碱中和实验等方式进行观察和测量。

三、能量变化的表示方法:为了描述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我们通常使用焓变(ΔH)表示。

焓变是指在恒定压强和温度下,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能量差异。

ΔH为正值时表示吸热反应,为负值时表示放热反应。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测量ΔH的值,并通过计算得到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四、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的基本原理。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不会被创造或者消失,而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验证能量守恒定律,并探讨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五、反应速率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产物生成的物质的数量。

反应速率与能量变化有密切关系,高温或者催化剂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而原因在于能量的增加使得反应物分子具有更高的能量状态,从而更容易发生反应。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探索反应速率与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并理解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六、实例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探索这种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

2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二、知识讲解考点1:反应热焓变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2、符号:△H3、单位:kJ/mol或kJmol-1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3) △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考点2: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例:H2(g)+I2(g) 2HI(g);△H=-14.9 kJ/mol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4.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三、例题精析【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 .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 .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D .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答案】B【解析】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如可燃物的燃烧反应,A 选项错误;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C 选项错误;水力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D 选项错误。

正确选项为B【例题2】已知在25℃,101kPa 下,1g 188H C (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g (O H 9)g (CO 8)g (O 225)1(H C 222188+=+;△H =-48.40kJ/mol B .)1(O H 9)g (CO 8)g (O 225)1(H C 222188+=+;△H =-5518kJ/mol C .)1(O H 9)g (CO 8)g (O 225)1(H C 222188+=+;△H =+5518kJ/mol D .)1(O H 18)g (CO 16)g (O 25)1(H C 2222188+=+;△H =-11036kJ/mol【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律【例题3】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答案】D【解析】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是吸热反应,ABC是放热反应,因此选D四、课堂运用【基础】1、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B.充电电池放电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C.放在冰箱中的食品保质期较长,这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有关D.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不需吸收能量就可以进行答案及解析:1、AB解析:葡萄糖氧化放出热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错;选项D应该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错。

2、解析:A项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但不能填埋处理因为电池里的重金属会污染土地,人吃了这些土地里的蔬菜后,,就会引发疾病;B项充电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项有的燃烧反应是需要吸收一定热量才可以反应的比如碳的燃烧。

【巩固】1、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2、在25 ℃、101 kPa 下,1 g 甲醇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 CH 3OH (l )+23O 2(g) CO 2(g)+2H 2O(l) ;ΔH =+725.8 kJ ·mol -1 B . 2CH 3OH (l )+3O 2(g)2CO 2(g)+4H 2O(l) ;ΔH =-1 452 kJ ·mol -1C . 2CH 3OH(l)+3O 2(g) 2CO 2(g)+4H 2O(l) ;ΔH =-725.8 kJ ·mol -1D . 2CH 3OH (l )+3O 2(g)2CO 2(g)+4H 2O(l) ; ΔH =+1 452 kJ ·mol -1答案及解析:1、C解析:生成物的能量之和与反应物能量之和的差值2、解析:B放热反应为负值所以AD错了,C项数值不正确【拔高】1、已知299 K时,合成氨反应N2 (g ) + 3H2 ( g )2NH3 ( g ) △H = -92.0 kJ/mol,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 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A. 一定大于92.0 kJB. 一定等于92.0 kJC. 不能确定D. 一定小于92.0 kJ2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

已知12 g石墨完全转化成金刚石时,要吸收E 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B.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C.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能量多D.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答案及解析:1、D此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未完全参与,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0 kJ2、B 12 g石墨完全转化成金刚石时,要吸收E kJ的能量,说明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课程小结1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3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课后作业【基础】1.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①②B.②③C.①④⑤D.②④2.1 g炭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需吸收10.94 kJ的热量,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C+H2O=CO+H2ΔH=+10.9 kJ/ molB.C(s)+H2O(g)=CO(g)+H2(g) ΔH=+10.94 kJ/ molC.C(s)+H2O(g)=CO(g)+H2(g) ΔH=+131.28 kJ/ molD.1/2C(s)+ 1/2H2O(g)= 1/2CO(g)+ 1/2H2(g ) ΔH=+65.64 kJ/ mo答案及解析:1.D 解析:①③不是化学反应,⑤为放热反应因此选D 2.CD 解析:AB数值不正确,ΔH与计量数成正比【巩固】1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2相同条件下,下列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其中ΔH值最小的是()A.2A(l)+B (l)=2C (g) ΔH1B.2A (g)+B (g)=2C(g) ΔH2C.2A(g)+B (g )=2C (l) ΔH3D.2A (l)+B(l) =2C (l) ΔH4答案及解析:1.C 解析: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物质状态要标清及对应量的关系2.C 解析:反应均为放热反应,计量数越大ΔH值越小,液态比气态放热多,因此ΔH值越小,所以选C【拔高】1.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H2(g)+1/2O2(g)=H2O(g) ΔH=a kJ/ molH2(g)+1/2O2(g)=H2O(l) ΔH=b kJ/ mol2H2(g)+ O2(g)=2H2O(l) ΔH=c kJ/ mol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B.a、b和c均为正值C.a=b D.2b=c2.已知1mol白磷转化成1mol红磷,放出18.39 kJ热量,又知:P4(白,s)+5O2= 2P2O5(s) ΔH1,4P(红,s)+5O2= 2P2O5 (s)ΔH2则ΔH1和ΔH2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B.ΔH1<ΔH2C.ΔH1=ΔH2D.无法确定答案及解析:1.D反应相反ΔH互为相反数,所以AB错误,状态不同ΔH不同所以C错,同一个反应ΔH 与计量数成正比因此D对2.B一式减二式小于零,所以ΔH1<Δ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