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设施危险因素识别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知识3、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中可能某台设备是危险源。
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
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
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实际上,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即不安全因素种类繁多、非常复杂,它们在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方面所起的作用很不相同,相应地,控制它们的原则、方法也不相同。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分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
于是,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危险有害因素是指能够在工作场所给劳动者造成身体伤害、职业病等危害的一切物质、能量和环境因素。
包括机械安全、化学、物理、人因及生物等方面。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是防范职业伤害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通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识别。
1、现场观察法现场观察法是指对工作场所进行巡视检查,观察工作环境、设备和操作情况等,以及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辨识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2、职业健康检查法职业健康检查法是指通过对职业健康检查,了解工作环境、劳动条件、作业内容等,以及劳动者身体状况、职业病检查情况,从而了解工作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情况。
3、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是指通过请职业卫生、安全技术等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价,通过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评估和识别。
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具体步骤针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一般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了解工厂情况首先应了解工厂生产产品、生产工艺、员工数量、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情况。
并收集工厂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工程图纸、技术资料、安全生产卫生检测记录等材料。
2、现场查看在对工厂进行现场观察时,应对设备、场地、工艺流程、物料、维修和保养、固定设施、动力设备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
并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3、调查问卷和访问通过调查问卷和访问员工,了解员工对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的看法和评价,掌握员工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认识,从而更准确地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评估。
四、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估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估主要是对识别出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危害程度和可能对员工的危害程度。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评估可以运用理论评估或直观对比法。
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1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设备本身是否能满足工艺的要求:标准设备是否由具有生产资质的专业工厂所生产、制造;特种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使用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或许可证。
2)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压计、阻火器、防爆阀等。
3)是否具备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如超限报警、故障报警、状态异常报警等。
4)是否具备紧急停车的装置。
5)是否具备检修时不能自动投入,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
1.2专业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化工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有足够的强度·密封安全可靠·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配套·适用性强2)机械加工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可以根据以下的标准、规程进行查对:·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磨削机械安全规程·剪切机械安全规程·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电机外壳防护等级·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定·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1.3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紧密结合工艺的要求和生产环境的状况来进行,一般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识别:1)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是否属于粉尘、潮湿或腐蚀环境。
在这些环境中工作时,对电气设备的相应要求是否满足。
2)电气设备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特别是防爆电器的防爆等级。
3)电气设备是否为国家颁布的淘汰产品。
4)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
5)电气火花引燃源。
6)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
7)是否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值和设施是否符合规定。
8)防静电、防雷击等电气连结措施是否可靠。
9)管理制度方面的完善程度。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辩识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辩识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人身伤害、物质损失以及其它危害的设施、物质、设备或行为。
危险源的辨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步,只有准确识别危险源,才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控和管理。
本文将分析和探讨常见的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方法,以期增强安全意识,减少潜在危险。
一、常见危险源1、机械危险源:机械设备是众多企业的生产中必需的装备,但其中存在的危险源也不能忽视。
如:危险机器的识别和隔离、物料处理设备的危险环境、自动化生产线的危险源等。
2、化学危险源:化学危险源主要指工作中可能产生或释放有毒或有害物质的设备、装置或人为行为。
如:有害气体、腐蚀性液体、燃料、油漆和溶剂等。
3、物理危险源:物理危险源是指威胁工作场所安全的能量和物质。
如:噪声、震动、辐射、电磁场、高温、低温、高压、低压、电击、火灾和爆炸等。
4、安全管理缺陷:管理缺陷是指企业在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如:企业管理漏洞、安全培训不足、不合理的工时安排等。
二、环境因素辨识环境因素是指影响工作环境和人身安全的因素。
环境因素辨识应透彻了解其可能波及到的各种因素,并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整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为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产,然而人类因素也是企业安全管理中常常被忽视的因素,如:疲劳、酒驾、违章操作、职业病等。
2、气候气象因素:气候气象因素对许多行业的正常运作和安全生产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暴风雨、大雾、极端高温等。
3、自然灾害因素:自然灾害是指地震、泥石流、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这些因素也是影响企业安保的重要影响因素。
4、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也会对企业安全产生巨大的影响,如:社会治安情况、交通拥堵等。
三、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方法为了准确地辨识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辨认。
1、借鉴经验:可以通过查找相关信息和调查研究历史资料,借鉴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及时发现危险源和环境风险。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危险和有害因素是难以避免的。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时识别危险、有害因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包括直观检查法、经验法、类比法和定量法。
一、直观检查法直观检查法是指通过直接观察和检查设备、设施、物品等,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初步识别危险源。
1.检查设备、设施是否破损、老化,如发现隐患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2.检查各类管道、阀门是否密封良好,防止泄漏事故发生。
3.检查电器线路是否老化、破损,以及是否符合安全规范。
4.检查作业现场是否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
5.检查员工是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二、经验法经验法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判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1.根据工作经验,判断哪些环节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如高空作业、动火作业等。
2.根据行业规定和安全标准,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了解本行业或本企业容易出现的危险源。
三、类比法类比法是指通过比较类似生产过程或设备,判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识别类似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
1.参考同行业或类似设备的生产过程,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借鉴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安全事故案例,识别本企业潜在的危险源。
3.通过与安全专家进行交流,了解类似生产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危险源。
四、定量法定量法是指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确定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严重程度和风险等级。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对危险源进行定量评估。
1.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概率风险评估法等。
2.通过数据分析,确定危险源的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
例如,利用故障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等。
3.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控制方案,降低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三篇)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生产车间是一个复杂的工作环境,经常涉及到各种危险源。
以下是对生产车间危险源的识别和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一、机械设备和操作1. 车间中的机械设备应与其他工作区域相隔一定的距离,并且应该有足够的安全通道。
2. 设备应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操作人员应接受良好的培训,了解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
4. 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和耳塞等。
二、化学品1. 车间中使用的化学品应标有明确的标识和说明。
2. 存储化学品应有专门的储存柜,并设有明确的标识和警示标识。
3. 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和储存化学品,并遵循相应的防护措施。
4. 发生泄漏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如戴上防护手套、口罩等,以防止伤害和污染。
三、电气设备1. 所有电气设备应有合格的电气工程师进行安装和维护。
2. 安装在生产车间内的电气设备应远离水源和易燃物。
3. 电气设备的线缆和插头应保持完好,没有破损和裸露的部分。
4. 操作人员应了解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且应时刻保持警惕,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
四、起重设备和物料堆放1. 起重设备的使用应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操作,并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
2. 起重设备应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运行的安全可靠。
3. 起重设备操作区域应有明确的标识和安全提示。
4. 物料堆放应稳固,不得堆放超过规定高度和负荷。
五、噪音和振动1. 噪音和振动会对员工的健康造成持续的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
2. 如果噪音超过标准限值,应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或耳罩。
3. 对于频繁受振动影响的员工,应定期进行体检和职业病筛查。
六、火灾和爆炸1. 务必保持生产车间的通道畅通,以确保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
2. 车间内应设置足够数量和种类的灭火器,并定期维护和检查。
3. 使用易燃物品时应遵守相关的防火措施和操作规程。
七、危险气体1. 车间内有可能产生危险气体的工作区域应配备气体检测装置,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六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2)防护缺陷;(3)电危害;(4)噪声危害;(5)振动危害;(6)电磁辐射;(7)运动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2)反应活性物质;(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危险和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5)识别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1)指挥错误;(2)操作错误;(3)监护错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1)搬举重物;(2)作业空间;(3)工具不合适;(4)标识不清。
2、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进行分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3、按职业建康分类参照《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音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它伤害因素等7类。
生产过程的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
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 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分析、识别。
2 总平面布置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贮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3 道路及运输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4 建构筑物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5 工艺过程①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应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分析识别:a.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进行考查。
例如是否采用无害化工艺技术,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并实现过程自动化等,否则就可能存在危险。
b.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对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来预防或消除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查。
例如是否设置安全阀、防爆阀(膜);是否有有效的泄压面积和可靠的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漏电保护装置等。
c.当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对是否采取了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进行考查。
例如是否设置防火堤、涂防火涂料;是否是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厂房;防火间距、通风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等;是否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是否采取了减震、消声和降温措施等。
d.当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对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等进行考查。
如是否实行遥控、设隔离操作室、安全防护罩、防护屏、配备劳动保护用品等。
e.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对是否能通过联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查。
如锅炉极低水位时停炉联锁和冲剪压设备光电联锁保护等。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范本(2篇)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范本一、机械设备危险源1. 旋转机械:例如电机、发动机、扭转机械等。
工人在接触这些旋转机械时应当确保没有松散的衣物或长发,并且要经常检查机械运行状态,并及时修理或报废损坏的部件。
2. 锯、刨床等切削机械:这些机械有很高的切削速度,工人在操作时应当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确保安全开关可靠,并且保持专注,避免分心或疲劳操作。
3. 压力机、冲床等冲击机械:工人在操作这些机械时应当使用适当的手套和防护眼镜,确保机械固定可靠,并且随时注意杂物,避免危及自身安全。
4. 输送带、传送带等移动设备:工人在接触这些设备时应当确保没有杂物、脚下平稳,并且要注意防滑鞋的使用,以避免摔倒和受伤。
二、化学物质危险源1. 有毒气体、蒸气和粉尘:工人在接触这些有毒物质时应当佩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服,确保通风设备正常工作,并且定期检查防护设施的有效性。
2. 腐蚀性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工人应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并且避免与水或其他可燃物质接触,以防止发生化学反应。
3. 易燃物和爆炸品:工人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应戴上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并确保储存和使用这些物质的区域远离明火和热源。
4. 有害放射性物质:工人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以及防辐射服,并确保工作区域的辐射防护措施完善。
三、高处作业危险源1. 高处坠落:工人在高处作业时应当佩戴安全带、头盔和防滑鞋,并确保作业平台牢固可靠,避免产生晃动和倾斜。
2. 攀爬、攀岩等:工人在进行需要爬高或攀爬的作业时应确保攀援设备可靠,佩戴防护手套和防滑鞋,并且熟悉攀爬技巧,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3. 高温作业:工人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时应佩戴防护面具和防护服,注意保湿和补水,并定期进行体温检测,以避免中暑和热伤风。
四、电气设备危险源1. 电击:工人在接触电气设备时应确保设备断电,并使用绝缘手套和绝缘工具进行操作,避免湿手或湿地操作。
2. 高压设备:工人在接触高压电气设备前应先断电,并佩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鞋,确保操作安全。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生产车间是工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但由于涉及大量的机械设备和复杂的工艺流程,车间内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源。
为了确保工人的安全和健康,必须对车间内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
本文将就生产车间常见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防范措施的介绍。
一、机械设备危险源生产车间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危险源包括旋转部件、移动部件、传动部分和能量源。
1.旋转部件:包括风机、风叶、电机等设备旋转的部分。
接触旋转部件可能会导致机械撕裂、压伤、切割伤等。
在接近旋转部件时,应关闭电源或采取物理屏障来防止操作人员的接触。
此外,机械设备在运行中应保持稳定,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以确保旋转部件的正常工作。
2.移动部件:如输送带、传送机械等具有往复或连续移动的部件。
在接近这些部件时,人员容易被夹住、碾压或被异物卷带。
因此,必须安装警示标志,并采取物理保护装置,如护栏、安全门等,在必要时可使用感应式安全装置或光栅。
3.传动部分:包括传动带、齿轮、链条、齿轮轴等,在运转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剧烈的摩擦和冲击。
对于传动部分,应确保其固定牢固,并在必要时加装防护罩。
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传动部分,防止其松动或损坏。
4.能量源:如电源、气源、蒸汽源等。
这些能源常常带有高电压、高压力或高温度,不当操作可能导致电击、高温烫伤或蒸汽喷射等风险。
在接近能量源时,应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绝缘手套、护目镜等,并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
此外,应定期检查和保养能量源及相关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使用。
二、化学品危险源生产车间中广泛使用各种化学品,如溶剂、腐蚀剂、气体等,这些化学品可能具有刺激性、毒性、可燃性等特性,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1.储存与管理:应严格按照化学品的特性和相关法规要求进行储存和管理。
化学品应分类存放,防止混淆和泄漏。
储存区域应干燥通风,远离火源和热源,避免阳光直射。
存放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化学品容器的完整性,避免损坏或泄漏。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危险源是指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造成环境破坏、引起财产损失等的物质、能量、设备或行为等。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可能遭遇各种危险源,因此,识别并采取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危险源的识别识别危险源是危险源控制的第一步,只有准确地识别出危险源,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识别危险源:1.环境因素:我们身处的环境是否存在危险,有无安全隐患。
比如建筑物的结构、通风、照明是否达标,道路是否存在塌陷、堵塞或破损等。
2.设施设备:观察设施设备的状态,是否出现老化、故障,是否维护得当。
比如,电器是否存在漏电、电线是否老化等。
3.人为行为:人为行为也是危险源之一,无论是工作中的职业行为,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都可能存在危险。
比如行人乱穿马路、交通违规、饮酒驾车等。
二、危险源的控制了解危险源后,我们就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常见的控制措施有以下几种:1.防范措施:防范措施是将危险源最大限度地削减或避免危险源的发生。
例如,在施工现场设置防护网、脚手架等措施,就能有效降低高处坠落的风险。
2.屏障措施:屏障措施是采用物理屏障或人员进行隔离,将人和危险源分开。
例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潜在的危险区域设置固定的安全栅栏,将危险源与人员区隔开来。
3.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在危险源无法完全避免或难以避免的情况下,通过采用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将危险源的危险性控制到可接受范围内。
4.紧急处理措施:在危险源发生时,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例如,在火灾发生时,应开启灭火器或呼救,避免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5.人员培训和知识普及:人员培训和知识普及是提高个人和集体安全意识的有效方式,通过提高人员的风险意识,能够有效减少危险源的发生和事故的发生。
总之,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识别各种可能的危险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自身和周围的人员的安全。
只有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防范工作,才能有效地消除危险源,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生产经济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以及注意事项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生产企业是危险源较为密集的地方,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否则就会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危险识别1.火灾危险生产企业所使用的稀料,油漆是易燃物品,是生产企业主要的危险源.2.设备运行危险机械设备可造成碰撞、夹击、剪切、卷入等多种伤害.其主要危险部位如下:1、旋转部件和运行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皮带轮、链条和链轮、齿条和齿轮等.2、旋转的轴,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处.3.电危险1静电预浸带生产机组在连续运转中会产生强静电,严重时可能导致空气放电,造成电击或起火.2导线电缆漏电绝缘层老化或破损失去绝缘作用,会使设备或其他接触导体带电,人体接触时触电受伤.4.噪声危害生产车间中机械设备运行噪声大,一般在70~100dBA,主要是切割机噪声,长期在噪声中工作对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不利.5.其他环境隐患工作通道被占用、安全标志不清晰或丢失的不安全工作环境,也是造成生产企业安全事故不容忽视的因素.安全措施1.防火1厂房建筑符合防火标准生产企业房建筑应符合防火标准,用科学的性能评估方法对厂房建筑进行消防安全特征分析,使厂房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必须满足消防安全最低要求.2导线电缆符合防火要求应采用标准的耐火电缆和阻燃电缆,禁止超负荷用电,禁止私自、不安全接电、用电等.3建立火灾报警、监控系统建立火灾报警、监控系统,当监控参数超标时,自动报警,并启动相应设施,降低火险等级.2.防止设备运行危险1严格操作规程选用符合安全标准的印刷机及其他设备,确保设备的防护装置工作状态良好,运行不正常的设备应停产检修.2严肃劳动纪律员工要提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生产安全法规.同时要建立健全劳动安全检查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3.防触电措施1防静电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应加装静电消除配套设施,严格控制印刷车间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定期为车间、设备消除静电.静电易发工段的操作工人要穿专门的防静电服装.2防止导线电缆漏电设备应有正确的接地保护,导线电缆应避开人员必经之路,老化、破损电缆要及时更换,带电维修要遵守操作规范.4.防治噪声为主要噪声设备加装隔音降噪设施;车间墙壁采用吸声材料,减少反射产生的混响声;采取相应的个体防护措施.5.消除环境隐患企业环境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方法工作危险源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适用于日常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关键生产工艺过程、新建、扩建、改建及检维修、设备拆除等方面。
它主要采用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等方式来辨识危险源。
二、预先危害因素分析(PHA):预先危害因素分析是一种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等方面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它主要采用SCL、HAZOP、FMEA等方式来辨识危险源。
三、故障假说分析(WI):故障假说分析是一种适用于设备、设施方面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它主要采用现场勘查、查阅有关记录、WI等方式来辨识危险源。
四、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是一种适用于设备、设施方面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它主要采用查阅有关记录、FMEA等方式来辨识危险源。
五、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是一种适用于关键生产工艺过程方面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它主要采用SCL、HAZOP等方式来辨识危险源。
六、第一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包括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如可燃物质、有毒物质、危险化学品等。
能量方面包括动能、势能、电能、热能、化学能、非电离辐射等。
七、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包括对第一类危险源控制设施和措施失控的状态和行为,如控制设施和措施缺陷、人员失误、管理缺陷、作业环境和场所不良等。
危险源分析是一种详细分析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的方法。
该方法将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主要步骤,并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和可能的事故,并设法消除危险源。
分析步骤包括观察工作、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以及结合上述三条。
对于每一步骤,需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并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源后果。
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价,并建议安全工作步骤。
安全检查表分析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方法,用于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险源、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
分析步骤包括建立安全检查表,从有关渠道选择合适的安全检查表,如果无法获取相关的安全检查表,则需要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制定检查表。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生产车间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源地,因此需要进行危险源识别及采取相应的注意事项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
1.机械设备:生产车间通常配备有各种机械设备,如切割机、钻床、铣床等。
使用这些机械设备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并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鞋等。
此外,还需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并避免发生故障。
2.化学品:许多生产车间使用各种化学品,如溶剂、涂料和清洁剂等。
在使用这些化学品之前,必须详细了解其特性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规定的配方和比例使用。
操作人员应该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手套、护目镜和呼吸器等。
此外,还需要提供充足的通风系统,以减少化学品蒸气对操作人员的影响。
3.电气设备:生产车间通常配备有大量的电气设备,如电动机和电焊机等。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电气安全培训,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并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
此外,需要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定期检查电线和插头是否破损,以及确保电路不过载。
4.人员行为:人员行为也是生产车间的危险源之一、操作人员应该始终保持警惕和集中注意力,不得在工作中玩乐或分心。
同时,应该严格遵守车间的各项安全规定,如佩戴安全帽、穿戴防护服和正确使用各种设备等。
此外,不得在车间内吸烟或使用手机等会引起火灾和爆炸的物品。
5.火灾风险:生产车间中使用的一些设备和化学品可能会引发火灾,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首先,车间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
其次,应划定禁止吸烟区域,并提供足够的防火设施,如烟雾探测器和火灾报警器等。
此外,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应的灭火培训,了解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和应对火灾。
总之,生产车间危险源的识别及注意事项对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正确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备,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并保护操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危险危害因素是企业生产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因素,如果不及时识别和消减,就会对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引发重大事故。
因此,企业必须全面了解危险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减轻它们的影响。
本文将从危害因素识别和消减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危险危害因素识别1. 生产环境:如不良的工作场所,不足的照明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员工眼部疲劳、肌肉酸痛、视力下降等问题。
2. 机械设备:如缺乏保护设施、使用过时的设备等。
这些因素可能造成员工身体伤害,如手指、肘部、头部的切伤、磨损、挤压及骨折等。
3. 化学品:如有害气体、腐蚀性物质等。
这些因素可能对员工的呼吸、皮肤、眼睛及消化系统等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4. 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噪音等。
这些因素可能对员工产生压力、影响心理健康甚至导致暴力行为。
5. 人为因素:如工作时间过长、超负荷工作、缺乏安全培训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员工身心疲惫、产生工作压力及身体不适症状。
二、危害因素的消减措施1. 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加强安全管理,在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中严格落实安全制度。
2. 安全设施的相关投资:如安装防护栏杆、安全隔离带等,或者长期投资新型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来取代过时的设备。
3. 增加职业健康评估:对有害环境进一步定量评估,在生产环境中设置符合规范的标识,对员工进行个性化的健康防护。
4. 员工安全培训:安排每年定期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育员工的安全观念,并能够独立制定和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措施。
5. 安全督查评估: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以及内部教育,制定明确的安全标准、标志,落实责任到人,保证监督的全面性。
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只有不断完善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才能保证员工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危害辨识是确认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
因此,危害辨识有两个关键任务: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因素的辨识和分析,必须对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危险因素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以按照导致事故的职业病的原因进行分类,或按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等。
如根据(GB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三类。
1.物理性危险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等一切物理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物质等一切化学性危险因素。
3.生物性危险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等一切生物性危险因素。
在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可确定需要进一步评价的危险因素。
危险评价的范围、复杂程度,同辨识的危险的数量和类型及需要了解的问题的深度成正比。
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包括经验分析法、分析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以及应用危害评价方法等。
1.经验分析法包括对照分析法和类比方法。
对照分析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对此,可采用检查表的方法加以弥补。
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作业条件的经验,以及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的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
工厂生产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工厂生产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引言工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如粉尘、化学物质、高温、高压等。
正确识别和评估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对员工和环境的影响,对工厂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工厂生产的危险有害因素,并提供识别方法和控制措施。
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1. 粉尘:工厂生产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粉尘的产生,如木材加工、金属研磨等。
粉尘对呼吸系统非常有害,可引发呼吸道疾病和过敏反应。
2. 化学物质:一些工厂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化学物质,如溶剂、酸碱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产生刺激、腐蚀和毒性,对环境造成污染。
3. 噪音:许多工厂生产设备会产生噪音,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容易导致听力损害和精神疾病。
4. 高温:冶金、玻璃等工厂常常涉及高温操作,接触高温物体可能导致烫伤和火灾事故。
5. 高压:一些设备和工艺需要使用高压气体或液体,操作不当可能发生爆炸、漏气、喷涌等危险事故。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1. 安全巡检:定期进行工厂安全巡检,检查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如粉尘堆积、化学品泄漏、设备异常等。
2. 工艺流程分析:对各个生产工艺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确定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如高温、高压操作等。
3. 职业健康检查:定期对从事危险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和控制潜在的职业病风险。
危险有害因素的防控措施1. 粉尘防护:使用有效的通风设备、加装防尘罩等措施,减少粉尘产生和扩散。
2. 化学品管理:对化学品进行分类储存、标识,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等。
3. 噪音控制:对产生高噪音的设备进行隔音处理、选用低噪音设备,并提供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器材。
4. 高温操作控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供足够的防护设施,如防火衣、面罩、绝缘手套等。
5. 高压操作控制: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对气体和液体管道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提供安全阀等安全装置。
结论工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危险有害因素,正确识别和评估这些因素对员工和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是确保工厂安全生产的重要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设施危险因素识别
序号重点危险部位(作业)危害辨识注意事项及防护1氧、乙炔气贮存室爆炸、火灾、气瓶砸伤火花的敲打、撞击,不得损坏防爆电器及设施、设备。
2发电机房触电、火灾、机器工具伤害、噪声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严格按规程操作,通、断电源应挂警示牌,按规定使用劳保用品,慎防机器运转部和旋转部的伤害,噪声超标,必须戴耳塞操作。
必须持证上岗,严禁带火种。
3空气压缩机压力容器爆炸,滑倒、噪声严格按规程操作,保证安全阀及报警装置等要灵敏可靠,注意机器运转部件的伤害。
生产场地要防湿防滑。
4 电器维修、机械维修触电、坠落、损伤、夹伤严格按规程操作,断电时应挂警示牌,并有人监护,使用绝缘工具,高处作业要配戴安全带及有人监护。
按规程使用电动工具,严格按规程使用工具,装拆设备时慎防砸伤和扭伤、夹伤。
必须持证上岗。
5电焊火灾、触电、灼伤、烫伤,眼睛伤害必须持证上岗,附近不要存放易燃物。
注意弧光灼与焊花伤眼睛,必须使用防护面罩及手套,作业后必须认真检查有无遗留火种,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作业场所必须有灭火器材、通风。
6气焊爆炸、火灾、灼伤、烫伤、眼睛伤害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作业场所必须有灭火器材。
附近不要存放易燃物品,注意回火,有异常情况先关闭气源,必须戴防护眼镜,作业后必须认真检查是否遗留火种。
7手持电动工具触电、刺伤、割伤、眼睛伤害专人管理,定期检验,接地和绝缘要良好,配置漏电开关使用,必须戴防护眼镜。
8通用机床机器工具伤害,眼睛伤害、刺伤、割伤注意运动部、回转部、刀刃部和金属切屑的伤割。
工件要夹牢固,避免正面对着旋转的工件,严格按规定的使用劳保用品,头发、袖口应扎好,严禁戴手套操作,严格遵守一切操作规程。
9砂轮机砂轮破裂砸伤、磨手伤害、眼睛伤害要按规格安装更换新砂轮,托板有档板,要按规定调动间隙。
注意砂轮的伤害,操作时不能下面对着砂轮,戴眼镜操作。
10高空作业坠落高空作业必须佩戴安全带,使用的竹梯或铝梯必须牢固,应有防滑措施,作业时应注意人体的重心并有监护,使用升降台,其底部固定和工作台护栏必须牢固可靠。
11中间仓库材料倒塌,火灾货物应规范放置,按规定的高度堆放,以防倒塌,成品放置与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