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三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1 数据的收集1.2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2. 第十四章:概率2.1 随机事件2.2 概率的求法2.3 概率的性质与运用3. 第十五章:平面几何3.1 对称图形3.2 平行四边形3.3 矩形、菱形、正方形3.4 梯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能运用图表表示数据。
2. 使学生了解随机事件的性质,掌握概率的求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概率的计算、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2.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随机事件的性质、概率的求法、对称图形及特殊四边形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几何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举例: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为数据,讨论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进行讲解。
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法等,以及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方法,如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
2)随机事件与概率:讲解随机事件的性质,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等,以及概率的求法,如枚举法、频率法等。
3)平面几何:介绍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收集方法:问卷调查、观察法等整理与表示: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2. 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事件的性质: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概率的求法:枚举法、频率法等3. 平面几何:对称图形:轴对称、中心对称平行四边形:性质、判定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判定梯形:性质、判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收集并整理班级同学的年龄、身高、体重数据,用表格、条形图、折线图表示。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共110页)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表格式)课时授课计划年月日、性质二:)课时授课计划 06 年 2 月 17 日②课时授课计划 06 年 2 月 20 日课 时 授 课 计 划06 年 2 月 21 日课时授课计划 06 年 2 月 22 日A D E BC1:0.8,滑梯CD 。
一男孩从扶梯走到滑梯的顶部,然后从滑梯滑下,他经过了多少路程(结果要求先化简,再取近似值,精确到A BCD课时授课计划年月日课 时 授课 计 划 年 月 日课时授课计划年月日课时授课计划年月日课时授课计划年月日课时授课计划年月日课时授课计划年月日提示:(1)若以接到台风警报开始,经B1,那么船是否受到台风影响与什么有关系?(2)当B1C1符合什么条件时,船会受到台风的影响?(3)你能用关于t的代数式表示(4)你能用一元二次方程表示船开始受台风影响的条件吗?(学生4人一组进行充分讨论并利用多媒体动画制作,易理解)第三章频数分布3.1频数(1) (2)3.1频数与频率(2) (6)3.2频率分布直方图 (8)3.3频数分布折线图 (10)3.1(1)频数和频率教学目标:1、理解频数的概念,会求频数;2、了解极差的概念、会计算极差;3、了解极差、组距、组数之间的关系,会将数据分组;4、会列频数分布表。
教学重难点: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频数的概念。
难点:将数据分组过程比较复杂,往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1、收集全班男女生身高的数据;2、各小组自制一个转盘(课内练习2)。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以闯关的形式,先通过选拔赛,全班参与,速度最快者胜出。
共3关,3题中只有一次求助机会,可求助其他同学。
若闯过两关加个人分10分,若闯三关加个人分20分。
帮助闯关者解答一题加5分。
(人人都参与,机会属于你!)(选拔题)求数1、2、3的平均数和方差。
第1关:我们已学过哪些反映数据分布情况的特征数?第2关:平均数与方差分别反映数据的什么特征?第3关:县人民医院2006年2月份,在该院出生的20名新生婴儿的体重如下(单位:kg)4.7, 2.9, 3.2, 3.5, 3.6, 4.8, 4.3, 3.6, 3.8, 3.4,3.4, 3.5, 2.8, 3.3,4.0, 4.5, 3.6, 3.5, 3.7, 3.7。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能够熟练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性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了解函数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5. 使学生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像的识别。
2.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概念。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a. 一元二次方程:求解x^2 5x + 6 = 0。
b. 不等式:求解2x 3 > 5。
c. 函数:分析函数y = 2x + 1的性质。
d.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求解一次函数y = 3x + 2与反比例函数y = 3/x的交点。
e. 二次函数:分析二次函数y = x^2 2x 3的图像和性质。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2. 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3. 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4.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5.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x^2 4x + 3 = 0。
b. 求解不等式3x 7 < 2x + 5。
c. 分析函数y = x^2 + 2x + 3的性质。
d. 求解一次函数y = 4x 5与反比例函数y = 2/x的交点。
e. 分析二次函数y = x^2 4x + 3的图像和性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2024年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集
2024年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集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平行四边形与矩形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1.2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3 梯形2.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2.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2 方差与标准差2.3 频数与频率3. 第七章: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1 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3.2 一次函数的应用3.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4. 第八章:几何图形的相似与证明4.1 相似图形的性质与判定4.2 位似图形4.3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与面积比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 学会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频数与频率的计算方法。
3. 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图像与应用,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
4. 理解相似图形的性质与判定,掌握位似图形的变换方法,以及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与面积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性质与判定。
(2)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
(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
(4)相似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2. 教学重点:(1)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性质、判定与应用。
(2)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方法。
(3)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4)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几何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讲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讲解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方法。
(3)讲解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
(4)讲解相似图形的性质、判定与面积比。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三章:平面几何初步13.1 直线与射线13.2 角13.3 三角形13.4 全等三角形13.5 多边形2. 第十四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4.1 不等式14.2 不等式组3. 第十五章:函数及其图像15.1 函数的概念15.2 一次函数15.3 反比例函数15.4 二次函数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面几何初步的相关概念,如直线、射线、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和多边形等。
2. 学会运用不等式及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了解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不等式组的解法函数图像的理解2. 教学重点:平面几何初步概念的理解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地图上的直线距离、物体形状的识别等,引入平面几何初步的相关概念。
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例,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通过实际案例,如气温变化、物体运动等,引入函数的概念。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平面几何初步的相关知识。
通过讲解不等式的性质和不等式组的解法,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以函数图像为例,讲解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
3. 随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教学内容的框架和关键词例题的解答过程课堂小结2. 板书要求: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字迹工整,表述准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十三章:完成课后练习题1、2、3;思考题1、2。
第十四章:完成课后练习题1、2、3;思考题1、2。
第十五章:完成课后练习题1、2、3;思考题1、2。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三章:平面几何初步13.1 平行四边形13.2 矩形、菱形、正方形13.3 梯形2. 第十四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14.1 勾股定理14.2 平方根3. 第十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5.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5.2 数据的表示与分析二、教学目标1. 掌握平面几何中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 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熟练运用平方根进行计算。
3. 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与分析,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勾股定理的证明与应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2.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的性质与判定平方根的计算与应用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方法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几何模型2. 学具:教材、练习本、直尺、圆规、量角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如建筑物的平面图、实际测量等,引出平面几何、勾股定理与数据收集处理的应用。
2. 例题讲解:(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3)勾股定理的证明与应用(4)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3.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3)收集同学们的身高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性质与判定2. 黑板右侧:勾股定理、平方根、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3. 中间部分:例题、随堂练习、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课后练习题。
拓展题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求斜边的长度。
拓展题2:收集家庭成员的年龄数据,绘制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 答案:(1)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2)拓展题答案:拓展题1: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拓展题2:根据所收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绘制。
2024年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精彩教案集
2024年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精彩教案集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与表示2.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3.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平移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对称图形4. 第四章: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5. 第五章:分式分式的性质、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6. 第六章: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各章节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及运算法则。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与表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因式分解、分式的加减乘除、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
2. 教学重点:各章节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及运算法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几何模型。
2. 学具:教材、练习本、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及运算法则,结合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充分理解。
3. 例题讲解对各章节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归纳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对重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精彩教案集2. 各章节、基本概念、性质、定理、运算法则、典型例题、解题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各章节练习题、拓展题、实际应用题。
2. 答案:练习题答案、拓展题答案、实际应用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三章:平面几何图形1.1 三角形1.2 矩形、菱形、正方形1.3 梯形1.4 平行四边形2. 第十四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2.1 勾股定理2.2 平方根3. 第十五章:因式分解3.1 提公因式法3.2 公式法3.3 分组分解法4. 第十六章:分式4.1 分式的定义4.2 分式的性质与运算4.3 分式方程二、教学目标1. 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判定和应用。
2. 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与平方根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3. 学会因式分解的各种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4. 掌握分式的定义、性质、运算以及分式方程的解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 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2)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的应用(3) 分式的性质、运算及分式方程的解法2. 教学重点:(1) 平面几何图形的识别与应用(2)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的计算方法(3) 因式分解的各种方法(4) 分式的性质、运算及方程解法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模型、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等。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 讲解三角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 介绍勾股定理与平方根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3) 演示因式分解的各种方法,并举例说明。
(4) 详解分式的定义、性质、运算及分式方程的解法。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各章节,并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内容。
2. 板书右侧:用图示、公式、例题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课后习题:第13章第1节,第14章第1节,第15章第1节,第16章第1节。
(2)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几何图形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024年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集
2024年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集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平行四边形与矩形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1.2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3 梯形2.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2.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2 频数与频率2.3 数据的表示3. 第七章:一次函数3.1 一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3.2 一次函数的图像3.3 一次函数的应用4. 第八章:分式4.1 分式的定义与性质4.2 分式的化简与运算4.3 分式方程二、教学目标1. 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以及梯形的性质与应用。
2. 学会收集、整理、表示和描述数据,掌握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了解数据的处理方法。
3. 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掌握一次函数的应用。
4. 掌握分式的定义、性质与化简方法,学会解分式方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判定方法、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分式方程的解法。
2. 教学重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应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一次函数的应用、分式的化简与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等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内容,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集2. 知识点:按照教学内容,分章节列出重点知识点。
3. 例题:选取典型例题,展示解题过程。
4. 练习题:布置随堂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证明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求解析式。
(3)化简分式,并求值。
2. 答案:在作业批改后,提供详细答案和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针对教学内容,布置一些拓展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八年级下数学全套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下数学全套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1.1 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1.2 三角形的判定1.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2. 第二章:全等三角形2.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2.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3 直角三角形的全等3. 第三章:勾股定理3.1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3.2 勾股数3.3 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
2. 理解并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3. 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2. 学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并探讨三角形的性质。
2. 例题讲解:讲解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通过例题巩固知识。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三角形判定方法进行练习。
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知识。
5.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引导学生发现勾股定理,并通过实验验证逆定理。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2. 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4.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
已知三角形两边和一个角,判断三角形是否全等。
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利用余弦定理计算第三边长度。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判断。
(3)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实际问题中的未知长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四边形、多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1章 二次根式1.1 二次根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用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二次根式意义的过程,并能观察思考得出二次根式的特点。
2.通过探究,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3.培养与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准确计算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二次根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2.通过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交流中获益。
3.通过对二次根式特点的归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次根式的概念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难点:确定较复杂的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知识回顾求一求:(1)3的平方根是_____;(2)3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3呢?归纳:①一个正数有____个平方根,负数_____________;②一个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可以表示为 。
情景导入根据图1.1-1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和圆的条件,完成以下填空:2 cm a cm图1.1-1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_____;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圆的半径是________。
学生写出表示算术平方根的式子。
问:你认为所得的各代数式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二次根式的特征,从而引出课题。
探究新知1.二次根式的概念引导学生概括二次根式的概念:像这样表示算术平方根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2.深化二次根式的概念:① 提问:9-1呢?② 表示什么意义?此算术平方根的被开方数是什么?被开 方数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的二次根式才有意义?其中字母a 需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经学生讨论后,让学生回答,并让其他学生点评。
③ 教师总结:强调二次根式根号内字母的取值范围必须满足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
④ 巩固练习一: 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3.讲解例题例1 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a 的取值范围:(1)1+a ; (2)a 43-; (3)x -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2024年八年级下数学全套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下数学全套
2024年八年级下数学全套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下数学全套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方根、立方根、勾股定理、因式分解、分式、二次根式等基本数学概念和性质,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2. 能够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图形的翻折与旋转,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因式分解、分式的运算。
2. 教学重点: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应用、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计算器、多媒体设备。
2.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新课,如通过建筑物的翻折与旋转现象引出图形的翻折与旋转章节。
2. 新课:讲解各章节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八年级下数学全套教案2. 章、节第一章平方根与立方根,第二章勾股定理与逆定理,以此类推。
3. 重点、难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突出重点、难点。
4. 例题:书写清晰,步骤详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各式的平方根和立方根:2^2,3^3,5^2,8^3。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长。
(3)分解因式:x^24,a^29。
(4)化简下列分式:1/(x+1) + 1/(x1)。
(5)计算:√(9+4√7)。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提高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如:(1)探究勾股定理在非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研究图形的翻折与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利用因式分解解决实际问题,如面积计算等。
新教材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数学全册教案
新教材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一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1.1 数据的收集11.2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2. 第十二章:概率初步12.1 随机事件12.2 概率的计算12.3 概率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能运用图表、统计图等形式表示数据。
理解随机事件的含义,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增强数据分析和概率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据整理与表示的方法选择与应用。
概率的计算及应用。
2. 教学重点: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的能力培养。
随机事件的含义及其概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与数据收集、整理相关的事例,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的方法。
结合随机事件,讲解概率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收集:调查、问卷、观察等。
数据整理与表示:图表、统计图、频率分布等。
2. 概率初步:随机事件:定义、分类。
概率的计算:概率公式、树状图、列表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课后练习题1、2、3。
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个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调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据与概率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实践活动,提高数学素养。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1. 第1章:实数1.1 实数的概念与性质1.2 平方根与立方根1.3 实数的运算2. 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2.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解法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与公式法2.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法与图像法3. 第3章:数据分析3.1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3.2 方差与标准差3.3 数据的分布二、教学目标1. 理解实数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
2. 学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描述与推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实数的运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数据分析方法。
2. 教学重点:实数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数据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数部分(1)引入:通过实际情景,让学生理解实数的概念。
(2)例题讲解:讲解实数的性质与运算方法。
(3)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实数的运算。
2. 一元二次方程部分(1)引入: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
(2)例题讲解: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随堂练习:让学生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
3. 数据分析部分(1)引入:通过实际数据,让学生了解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2)例题讲解:讲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3)随堂练习:让学生对数据进行描述与推断。
六、板书设计1. 实数的概念与性质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 数据分析方法七、作业设计1. 实数运算题:(1)计算题:(3)²、√9、2√3+3√2(2)简答题:比较实数的大小:2、0、3/22. 一元二次方程题:(1)求解方程:x²5x+6=0(2)实际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为20,求长和宽。
3. 数据分析题:(1)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根据方差、标准差分析数据分布情况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讲解清楚,学生是否掌握。
2024年八年级下数学全套精彩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下数学全套
2024年八年级下数学全套精彩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下数学全套一、教学内容1. 第1章平行四边形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1.2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3 中心对称2. 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2.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与求解2.2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2.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3. 第3章一次函数3.1 一次函数的定义与图像3.2 一次函数的性质3.3 一次函数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
2. 学会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了解根与系数的关系。
3. 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能够绘制一次函数图像,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与根的判别式,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2.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一次函数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三角板。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
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与性质,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判定平行四边形。
1.2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引导学生发现矩形、菱形、正方形的特点,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它们的判定方法。
1.3 中心对称:讲解中心对称的概念,让学生学会识别中心对称图形。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2.12.3 一元二次方程:从定义、求解、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讲解,配合例题与练习,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
5. 3.13.3 一次函数:通过定义、图像、性质、应用四个方面展开教学,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第五章:平面几何(5.15.3节,包含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与计算)第六章:二次方程(6.16.3节,包含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应用及根的判别式)第七章:相似与证明(7.17.3节,涉及相似图形的性质、相似比的运用及证明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熟练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根的判别式,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
3. 使学生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掌握相似比的运用及证明相似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面几何中的证明过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相似证明。
教学重点: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相似图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几何模型、圆规、直尺、三角板、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呈现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出平面几何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呈现:6.16.3节:通过例题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强调根的判别式的应用。
7.17.3节:展示相似图形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相似比的概念及证明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巩固: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深化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章节、小节及关键概念。
例题解答步骤、重要公式及性质。
练习题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5.1节:已知三角形两边及一角,求第三边和其余两角。
6.2节:解一元二次方程,并判断根的情况。
7.3节: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2. 答案:作业答案将提供详细的步骤和解释,帮助学生自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反思:教师针对课堂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探索平面几何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补充阅读和网上资源,加深对相似概念的理解。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
提示:(1)若以接到台风警报开始,那么船是否受到台风影响与什么有关系?(2)当B1C1符合什么条件时,船会受到台风的影响?(3)你能用关于t的代数式表示(4)你能用一元二次方程表示船开始受台风影响的条件吗?(学生4人一组进行充分讨论并利用多媒体动画制作,易理解)的师师:观察右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只要与题目有点联系,教师便给予①计算极差,确定组距、组数,并将数据分组;485—565 525 1(是多少?频率是多少?(3)随着环数的增大,各组频数怎样变化?练习:已知:如图,AD∥BC,∠B=∠D,求证,Δ结合图形讲解四边形、四边形的边、顶点、角。
强调四边形的表示方法,一定要按顶点顺序书写。
让学生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四边形,剪下它的四个角,把它们拼。
通过实验、观察、猜想得到:四边让学生根据猜想得到的命题,画图、写出已知、求证。
(2)巩固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复习同一顶点的一个内角与相邻外角的关系,+130°、推导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中分别画出以A、B、C、D为顶点的一个外角,记作∠(1)上图中广场中心的边缘是一个边数为我们知道边数为3的多边形——三角形,边数为——四边形,……边数为n(2)连结多边形不相邻两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是下面解决多边形问题的常用辅助线))清晨,小明沿一个五边形广场周围的小路,按逆时针方向跑步。
小明每从一条街道转到下一条街道时,身体转过一个角,他每跑完一圈,身体转过的角度之和是多少?即在此图中,你能求出∠4+∠5吗?你是怎样得到的?)先启发学生回顾四边形的外角和及推理方法,论: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ºArray、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优质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第五章:三角形的性质与证明5.1 三角形的内角和5.2 三角形的外角和5.3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六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6.1 不等式的性质6.2 不等式的解法6.3 不等式组及其解法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性质,并掌握相关证明方法。
2. 能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不等式组的解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及不等式组的解法。
2.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性质与证明;不等式的性质及解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三角板、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三角形的性质。
2. 例题讲解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性质,并给出相关证明。
举例讲解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练习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4. 课堂小结5. 课堂作业讲解讲解作业中的难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性质及证明。
2. 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及不等式组的解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求解不等式:2x 5 > 3。
解不等式组:\(\begin{cases} 2x 3 > 5 \\ x + 1 < 4 \end{cases}\)。
2. 答案证明:略。
解:x > 4。
解:1 < x < 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三角形的性质和不等式的解法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外角和与内角和的关系。
探索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优惠、交通规划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比例与不等式的性质,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比例与不等式问题。
3.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比例与不等式的应用,函数的概念及其图像。
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像的分析与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应用。
2. 例题讲解:(1) 通过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利用比例与不等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打折、分配问题等。
(3) 介绍函数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 随堂练习:(1) 让学生绘制全等三角形,并判断其全等关系。
(2) 解决比例与不等式问题,如:已知一个比例式,求解未知数。
(3) 根据给定的函数解析式,绘制函数图像,并分析其性质。
六、板书设计1. 利用板书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比例与不等式的性质、函数的概念及其图像。
2. 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内容,便于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已知 a:b=3:4,求 a+2b 的值。
②解不等式 2(x3) > 5x+6,并说明解集。
(3) 根据给定的函数解析式,绘制函数图像,并分析其性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研究其他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 探索更复杂的不等式问题,如分式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等。
八年级下数学全套优质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下数学全套优质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三章《平面几何图形》:13.1~13.3节,详细内容为图形的轴对称、旋转对称以及相似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2. 第十四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4.1~14.4节,内容包括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
3. 第十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5.1~15.3节,主要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对称性质,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 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了解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特点。
3. 学会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的理解;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方法。
2. 教学重点:平面几何图形的对称性质;函数的基本概念;数据收集与处理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几何模型、函数图像卡片。
2. 学具:练习册、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出平面几何图形的对称性质。
2. 新课:详细讲解图形的轴对称、旋转对称以及相似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延伸:引入函数的概念,通过实际案例讲解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
六、板书设计1. 左侧:列出本章主要知识点,以提纲形式呈现。
2. 右侧:板书例题、练习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已知函数f(x)=2x+1,求f(3)的值。
(3)根据所给数据,绘制柱状图并分析数据特点。
2. 答案:(1)图形1为轴对称,图形2为旋转对称。
(2)f(3)=7。
(3)柱状图见附件,数据特点:数据分布较为集中,平均值为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对称性质掌握较好,但函数部分还需加强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表格式)课时授课计划年月日、性质二:)课时授课计划 06 年 2 月 17 日②课时授课计划 06 年 2 月 20 日课 时 授 课 计 划06 年 2 月 21 日课时授课计划 06 年 2 月 22 日A D E BC1:0.8,滑梯CD 。
一男孩从扶梯走到滑梯的顶部,然后从滑梯滑下,他经过了多少路程(结果要求先化简,再取近似值,精确到A B CD课时授课计划年月日课时授课计划年月日课 时 授 课 计 划 年月 日课时授课计划年月日课时授课计划年月日课时授课计划年月日课时授课计划年月日提示:(1)若以接到台风警报开始,经B1,那么船是否受到台风影响与什么有关系?(2)当B1C1符合什么条件时,船会受到台风的影响?(3)你能用关于t的代数式表示(4)你能用一元二次方程表示船开始受台风影响的条件吗?(学生4人一组进行充分讨论并利用多媒体动画制作,易理解)第三章频数分布3.1频数(1) (2)3.1频数与频率(2) (6)3.2频率分布直方图 (8)3.3频数分布折线图 (10)3.1(1)频数和频率教学目标:1、理解频数的概念,会求频数;2、了解极差的概念、会计算极差;3、了解极差、组距、组数之间的关系,会将数据分组;4、会列频数分布表。
教学重难点: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频数的概念。
难点:将数据分组过程比较复杂,往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1、收集全班男女生身高的数据;2、各小组自制一个转盘(课内练习2)。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以闯关的形式,先通过选拔赛,全班参与,速度最快者胜出。
共3关,3题中只有一次求助机会,可求助其他同学。
若闯过两关加个人分10分,若闯三关加个人分20分。
帮助闯关者解答一题加5分。
(人人都参与,机会属于你!)(选拔题)求数1、2、3的平均数和方差。
第1关:我们已学过哪些反映数据分布情况的特征数?第2关:平均数与方差分别反映数据的什么特征?第3关:县人民医院2006年2月份,在该院出生的20名新生婴儿的体重如下(单位:kg)4.7, 2.9, 3.2, 3.5, 3.6, 4.8, 4.3, 3.6, 3.8, 3.4,3.4, 3.5, 2.8, 3.3,4.0, 4.5, 3.6, 3.5, 3.7, 3.7。
已知这一组数的平均数为3.69, 2s=0.2749,请说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能说明医院新生婴儿体重在哪一个范围内人数最多,在哪一个范围内人数最少?你能说出体重在3.55—3.95kg这一范围内的婴儿数是多少?用什么方法?生:可能会说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对,只能用数的方法。
(鼓励学生参与)师:人们在作决策时,有时更需要了解有关数据的分布情况。
为了进一步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特征数。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一新的特征数,引出课题并板书——3.1 频数二、探索新知1、刚才同学们用数的方法来找体重在3.55—3.95kg这一范围内的婴儿数是多少?如果我把这组数据经过处理,制成一个统计表,现在你能说出这一范围的婴儿数是多少?答案一目了然。
县人民医院2006年2月份新生婴儿体重统计表组别(kg) 划记人数2.75~3.15 ┬ 2 3.15~3.55 正┬ 7 3.55~3.95 正 一 6 3.95~4.35 ┬ 2 4.35~4.75 ┬ 2 4.75~5.15一1 合计20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统计表的制作:(1)请找出一组数据的最大值(4.8)和最小值(2.8),计算它们的差。
给出极差的概念。
(2)确定组距。
(以0.4为组距)确定组距时要预计组数是否符合其他要求; (3)确定组数。
,54.02==组距极差为了使数据不落在各组的边界上,我们把数据分成6组,且边界值比实际数据多取一位小数。
特别指出:数据个数在100以内时,通常按数据的多少分成5—12组。
有了此表我们很容易看出哪一组婴儿数最多,哪一组婴儿数最少。
2、 介绍频数和频数分布表。
频数:我们称数据分组后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个数为频数;(结合表中数据) 频数分布表:反映数据分布的统计表叫做频数分布表,也称频数表。
3、 学以致用(1)全社会都非常关注青少年的视力,我校对在校的全体学生的视力进行了一次检测,从中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的检测结果作为样本,其中最大值为5.4,最小值为3.3。
若组距定为0.3,则列频数分布表时应把数据分为_____组。
(2)为统计我班全体学生数学学科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制作了如下频数分布表 (部分空格未填)分数段(分) 划 记 频 数99.5—109.5 正89.5—99.513 79.5—89.54 69.5—79.5 ┬59.5—69.53 49.5—59.5 一39.5—49.5┬29.5—39.5 3 19.5—29.5 一 9.5—19.5 一 合 计35①请完成上面的频数分布表;②数据分组时的组距为多少?估计极差至多为多少?③哪一个分数段的学生人数最多?计算60分以下的人数; ④根据我们班的测试成绩,分析特征,提提意见和建议。
4、介绍频数分布表的第2种形式有时我们还可以将发生的事件按类别分组,这时频数就是各类事件发生的次数。
下面我们就以20名新生婴儿的血型为例:A ,B ,A ,B ,B ,O ,AB ,A ,A ,O ,A ,B ,A ,A ,B ,AB ,O ,A ,B ,A20名婴儿的血型的频数分布表组别 划记 频率 A B AB O请完成上面的频数分布表(学生独立完成后口答结果)。
5、 完成课内练习2(动手操作)各小组将自制的转盘准备好,一人制频数表,一人操作,一人记录,一人负责发言。
问题:请制作反映指针所在区域颜色的频数分布表。
这个频数分布表是否反映了指针落在各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大小? 6、 体验成功请研究八年级男生、女生的身高的数据分布情况。
“合作学习”小组报告单组长:__________ 组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任务:研究实验中学初二学生身高的数据分布情况。
(二)要求:1、以抽样调查的方式了解我们班35名男生、女生的身高,获得数据。
2、女生将获得的14个数据分组,男生将获得的21个数据分组,并制作频数分布表。
3、根据频数分布表,就我们班男生、女生的身高情况作简单分析。
你认为初二段全体同学如果统一订购运动服,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报告内容: 1、数据收集 男生: 女生:2、制作频数分布表身 高划 记频 数组别 划记 频数 黄 红 绿 合计203、根据频数分布表,就八年级男生、女生的身高情况作简单分析。
你认为学校如果统一订购动动服,应注意哪些问题?(参考数据:运动服一般以S、M、L、XL…等规格销售,其中S代表小号,身高在155cm 以下的人适合穿S号;M代表中号,身高在155—165cm的人适合穿M号;L代表大号,身高在165—175cm的人适合穿L号;XL代表加大号,身高在175cm以上适合穿XL…)。
记录员:___________三、课堂小结说一说学了本节课的体会和感受。
四、布置作业课外实践:1、调查我们班级同学上周末活动情况,并将所得数据用频数分布表表示出来。
(运动、看电视、看书写作业、外出游玩等)2、根据频数分布表,就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谈谈你的看法。
3、完成作业本。
4、预习3.1(2)频率结束语: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学以致用,其乐无穷!3、1频数与频率(2)教学目标:1、理解频率的概念2、理解样本容量、频数、频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会计算频率。
3、了解频数、频率的一些简单实际应用。
4、通过收集、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作出合理的决策,提高学生处理问题、决策问题的能力。
教学法重难点: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频率的概念。
难点:例2第(3)题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引例:为了了解全班同学的出生月份情况,对全班35名同学的出生月份进行统计分析,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对35名同学的出生月份绘制一张频数分布表扔。
(师生共同完成,平等交流)请分析哪一个月份出生的人数最多?所占的比值是多少?哪一个月份出生的人数最少?所占的比值是多少?我们把这个比值就叫该小组的频率,由此引出课题。
(引例的讲解对上一课时频数、频率分布表有关知识进行了巩固,同时引入新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二、讲授新课1、由引例归纳出频率的概念:一般地,每一组频数与数据总数(或实验总次数)的比,叫做这一组数据(或事件)的频率。
由此可知:(1)数据总数频数频率=(2) 频数=频率×数据总数(3)频率频数数据总数=; 2、针对引例中的频数分布表,把“比值”改写“频率”,师生共同完成其他10个月份的频率计算。
3、练一练:填写右面这张频数分布表未完成的部分。
三、例题讲解1、例1 表3-3是208班21名男生100m 跑成绩(精确到0.1秒)的频数分布表;208班21名男生100m 跑成绩的频数分布表组别(秒) 频数 频率 12.55-13.55 2 13.55-14.55 5 14.55-15.55 7 15.55-16.55 4 16.55-17.553(1)求各组频率,并填入上表;(2)求其中100m 跑的成绩不低于15.5秒的人数和所占的比例;◆(3)若成绩在13.55以内可能在校运动会上取得名次,我们班获胜率为多少?(每班两名运动员参加,共20名)注:不低于15.5秒是指大于或等于15.5秒2、随堂练习:车站实施电脑售票后大大缩短了购票者排队等候的时间,一名记者在车站随机访问了25名购票者,了解到他们排队等候的时间分别为(单位:分)1,2,2,2,1,3,4,2,2,2,2,3,1,3,4,5,3,2,1,2,2,3,2,3,2。
(1)请填写如右的频数分布表:(2)求出等待时间为2分和3分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
(同伴交换练习互评,然后用多媒体展台展示学生答题,并给予恰当的评价)组别(分) 频数频率1 42123 64 25 1四、学以致用例2、某袋饼干的质量的合格范围为50±0.125g,抽检某食品厂生产的00袋该种饼干,质量的频数分布如下表。
(1)求各组数据的频率;(2)估计被抽样的袋装饼干的平均质量;(3)由这批抽检饼干估计该厂生产这种饼干的质量的合格率。
某食品厂生产诉200袋饼干的量的频数分布组别(秒) 组中值频数频率49.775-49.825 49.80 149.825-49.875 49.85 249.875-49.925 49.90 149.925-49.975 49.95 5049.975-50.025 50.00 10050.025-50.075 50.05 4050.075-50.125 50.10 450.125-50.175 50.15 2这个例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要注意做好如下几点:①引导学生弄清质量合格范围50±0.125g的含义;②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加权法”求平均质量;③对于“合格率”的获得,可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法来求解④弄清等量关系“生产量×合格率=合格品”,因此可得:合格品÷合格率=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