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 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9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ABC中,AB=AC=2,∠B=60°,则BC=( )A.2B.3C.4D.52.(2024·泉州期末)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对顶角相等C.若x>y,则x-y>0D.若C是线段AB的中点,则AC=BC3.(2024·南通质检)如图,已知△ABC≌△DEC,∠ACB=100°,∠D=35°,则∠E=( )A.35°B.45°C.55°D.无法计算4.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要求用圆规和直尺作图,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其作法错误的是( )5.(2023·台州中考)如图,锐角三角形ABC中,AB=AC,点D,E分别在边AB,AC上,连结BE,CD.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A.若CD=BE,则∠DCB=∠EBCB.若∠DCB=∠EBC,则CD=BEC.若BD=CE,则∠DCB=∠EBCD.若∠DCB=∠EBC,则BD=CE6.如图,在Rt△ABC中,∠C=90°,AC=12 cm,BC=6 cm,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线段AC和AC的垂线AX上移动,若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则AP的值为( )A.8 cmB.12 cmC.12 cm或6 cmD.12 cm或8 cm7.如图,OE是∠AOB的平分线,BD⊥OA,AC⊥OB,垂足分别为D,C,BD,AC都经过点E,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对( )A.3B.4C.5D.68.(2024·天津期中)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ABC和正△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结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BQ;④连结OC,OC平分∠AOE;⑤∠AOB=60°.恒成立的结论有( )A.①⑤B.①②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9.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逆定理是.10.检测房梁是否水平,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在等腰直角三角尺斜边中点拴一条线绳,线绳的另一端拴一个铅锤,把这块三角尺的斜边贴在房梁上,结果线绳经过三角尺的顶点,则可以判断房梁是水平的.这样做的根据是:.11.如图,D在BC边上,△ABC≌△ADE,∠EAC=44°,则∠B的度数为.12.如图,在△ABC中,∠B=30°,∠C=50°,通过观察尺规作图的痕迹,∠DEA的度数是.13.(2023·重庆中考A卷)如图,在Rt△ABC中,∠BAC=90°,AB=AC,点D为BC上一点,连结AD.过点B作BE⊥AD于点E,过点C作CF⊥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若BE=4,CF=1,则EF的长度为.14.如图,∠BOC=60°,A是BO的延长线上一点,OA=10 cm,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 以3 cm/s的速度移动,动点Q从点O出发沿OC以2 cm/s的速度移动,若点P,Q 同时出发,当△OPQ是等腰三角形时,移动的时间是.三、解答题(共52分)15.(6分)(2023·云南中考)如图,C是BD的中点,AB=ED,AC=EC.求证:△ABC≌△EDC.16.(8分)(2024·北京期中)下面是“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尺规作图过程:已知:如图,点P在直线l上.求作:直线PQ,使PQ⊥l.作法:①以点P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A,B两点,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直线l上方交于点Q,②分别以A,B为圆心,大于12③作直线PQ.直线PQ即为所求的垂线.(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2)完成下面的证明.证明:连结AQ,BQ,∵根据作法,有AQ=BQ,AP=BP,∴PQ⊥AB,即PQ⊥l.()(填推理的依据)17.(8分)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点P在BC边上,将△CDP沿DP折叠,点C 落在点E处,PE,DE分别交AB于点G,F,且GF=GP.(1)求证:△GEF≌△GBP;(2)若PC=2,求BF的长.18.(8分)(2023·苏州中考)如图,在△ABC中,AB=AC,AD为△ABC的角平分线.以点A 为圆心,AD长为半径画弧,与AB,AC分别交于点E,F,连结DE,DF.(1)求证:△ADE≌△ADF;(2)若∠BAC=80°,求∠BDE的度数.19.(10分)已知,如图,AD为△ABC的角平分线,且AD=AC,E为AD延长线上的一点,AE=AB.(1)求证:△ABD≌△AEC;(2)求证:BE=EC.20.(12分)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在AC上,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BD=DE.(1)若点D是AC的中点,如图1,则线段AD与CE的数量关系是;(2)若点D不是AC的中点,如图2,试判断AD与C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提示:过点D作DF∥BC,交AB于点F)(3)若点D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2)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如果成立,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附加题】(10分)(1)已知△ABC中,∠BAC=60°,以AB和BC为边向外作等边△ABD和△BCE.①连结AE,CD,如图1,求证:∠BCD=∠AEB;②若AB⊥BC,延长AB交DE于点M,求证:点M为DE的中点;(2)如图3,HE⊥CE于点E,∠BEH=30°,点G在EH上运动,以BG为边作等边△BGF,当BF的长最小时,求∠FBE的度数.第13章 全等三角形(9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ABC中,AB=AC=2,∠B=60°,则BC=(A)A.2B.3C.4D.52.(2024·泉州期末)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C)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对顶角相等C.若x>y,则x-y>0D.若C是线段AB的中点,则AC=BC3.(2024·南通质检)如图,已知△ABC≌△DEC,∠ACB=100°,∠D=35°,则∠E=(B)A.35°B.45°C.55°D.无法计算4.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要求用圆规和直尺作图,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其作法错误的是(B)5.(2023·台州中考)如图,锐角三角形ABC中,AB=AC,点D,E分别在边AB,AC上,连结BE,CD.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A)A.若CD=BE,则∠DCB=∠EBCB.若∠DCB=∠EBC,则CD=BEC.若BD=CE,则∠DCB=∠EBCD.若∠DCB=∠EBC,则BD=CE6.如图,在Rt△ABC中,∠C=90°,AC=12 cm,BC=6 cm,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线段AC和AC的垂线AX上移动,若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则AP的值为(C)A.8 cmB.12 cmC.12 cm或6 cmD.12 cm或8 cm7.如图,OE是∠AOB的平分线,BD⊥OA,AC⊥OB,垂足分别为D,C,BD,AC都经过点E,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对(B)A.3B.4C.5D.68.(2024·天津期中)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ABC和正△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结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BQ;④连结OC,OC平分∠AOE;⑤∠AOB=60°.恒成立的结论有(D)A.①⑤B.①②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9.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逆定理是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0.检测房梁是否水平,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在等腰直角三角尺斜边中点拴一条线绳,线绳的另一端拴一个铅锤,把这块三角尺的斜边贴在房梁上,结果线绳经过三角尺的顶点,则可以判断房梁是水平的.这样做的根据是: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11.如图,D在BC边上,△ABC≌△ADE,∠EAC=44°,则∠B的度数为 68° .12.如图,在△ABC中,∠B=30°,∠C=50°,通过观察尺规作图的痕迹,∠DEA的度数是 85° .13.(2023·重庆中考A卷)如图,在Rt△ABC中,∠BAC=90°,AB=AC,点D为BC上一点,连结AD.过点B作BE⊥AD于点E,过点C作CF⊥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若BE =4,CF =1,则EF 的长度为 3 .14.如图,∠BOC =60°,A 是BO 的延长线上一点,OA =10 cm,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以3 cm/s 的速度移动,动点Q 从点O 出发沿OC 以2 cm/s 的速度移动,若点P ,Q 同时出发,当△OPQ 是等腰三角形时,移动的时间是 2 s 或10 s .三、解答题(共52分)15.(6分)(2023·云南中考)如图,C 是BD 的中点,AB =ED ,AC =EC.求证:△ABC ≌△EDC.【解析】∵C 是BD 的中点,∴BC =DC ,在△ABC 和△EDC 中,AB =ED AC =EC BC =DC,∴△ABC ≌△EDC (S.S.S.).16.(8分)(2024·北京期中)下面是“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尺规作图过程:已知:如图,点P 在直线l 上.求作:直线PQ ,使PQ ⊥l.作法:①以点P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 于A ,B 两点,②分别以A ,B 为圆心,大于12AB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直线l 上方交于点Q ,③作直线PQ.直线PQ即为所求的垂线.(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2)完成下面的证明.证明:连结AQ,BQ,∵根据作法,有AQ=BQ,AP=BP,∴PQ⊥AB,即PQ⊥l.(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重合)(填推理的依据)【解析】(1)补全的图形如图所示:【解析】(2)连结AQ,BQ,∵根据作法,有AQ=BQ,AP=BP,∴PQ⊥AB,即PQ⊥l.(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重合)17.(8分)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点P在BC边上,将△CDP沿DP折叠,点C 落在点E处,PE,DE分别交AB于点G,F,且GF=GP.(1)求证:△GEF≌△GBP;【解析】(1)∵纸片ABCD为长方形,∴∠B=∠C=90°,由折叠的性质得,∠E=∠C,∴∠E=∠B,在△GEF 和△GBP 中,∠E =∠B ∠EGF =∠BGP GF =GP,∴△GEF ≌△GBP (A.A.S.);(2)若PC =2,求BF 的长.【解析】(2)由△GEF ≌△GBP 得GE =GB ,∵GF =GP ,∴BF =GB +GF =GE +GP =PE ,由折叠的性质得,PE =PC =2,∴BF =2.18.(8分)(2023·苏州中考)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以点A 为圆心,AD 长为半径画弧,与AB ,AC 分别交于点E ,F ,连结DE ,DF.(1)求证:△ADE ≌△ADF ;【解析】(1)∵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AD =∠CAD.由作图知:AE =AF.在△ADE 和△ADF 中,AE =AF ∠BAD =∠CAD AD =AD,∴△ADE ≌△ADF (S.A.S.);(2)若∠BAC =80°,求∠BDE 的度数.【解析】(2)∵∠BAC =80°,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EAD =12∠BAC =40°,由作图知:AE =AD ,∴∠AED =∠ADE ,∴∠ADE =12×(180°-40°)=70°,∵AB =AC ,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AD ⊥BC ,∴∠BDE =90°-∠ADE =20°.19.(10分)已知,如图,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且AD =AC ,E 为AD 延长线上的一点,AE =AB.(1)求证:△ABD≌△AEC;【证明】(1)∵AD平分∠BAC,∴∠BAD=∠DAC,在△ABD与△AEC中,AB=AE∠BAD=∠EAC AD=AC,∴△ABD≌△AEC(S.A.S.); (2)求证:BE=EC.【证明】(2)∵AD=AC,AE=AB,∴∠ACD=∠ADC=180°-∠DAC2,∠ABE=∠AEB=180°-∠BAD2,∴∠ACD=∠ADC=∠ABE=∠AEB,∵∠BDE=∠ADC,∴∠BDE=∠BED,∴BD=BE,∵△ABD≌△AEC,∴BD=EC,∴BE=EC.20.(12分)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在AC上,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BD=DE.(1)若点D是AC的中点,如图1,则线段AD与CE的数量关系是AD=CE;【解析】(1)AD=CE,理由如下:∵△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AB=AC=BC.∵点D为AC的中点,∴∠DBC=30°,AD=DC,∵BD=DE,∴∠E=∠DBC=30°,∵∠ACB=∠E+∠CDE,∴∠CDE=∠E=30°,∴CD=CE,又∵AD=DC,∴AD=CE.(2)若点D不是AC的中点,如图2,试判断AD与C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提示:过点D作DF∥BC,交AB于点F)【解析】(2)AD=CE,理由如下:如图,过点D作DF∥BC,交AB于点F,则∠ADF=∠ACB=60°,∵∠A=60°,∴△AFD是等边三角形,∴AD=DF=AF,∠AFD=60°,∴∠BFD=∠DCE=180°-60°=120°,∵DF∥BC,∴∠FDB=∠DBE=∠E,在△BFD和△DCE中,∠FDB=∠E∠BFD=∠DCE BD=DE,∴△BFD≌△DCE(A.A.S.),∴DF=EC,又∵AD=DF,∴AD=CE;(3)若点D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2)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如果成立,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析】(3)结论仍成立,理由如下:如图,过点D作DP∥BC,交AB的延长线于点P,则∠ABC=∠APD=60°,∠ACB=∠ADP=60°,∵∠A=60°,∴△APD是等边三角形,∴AP=PD=AD,∴∠DCE=∠ACB=∠P,∵DP∥BC,∴∠PDB=∠CBD,∵DB=DE,∴∠DBC=∠DEC,∴∠PDB=∠DEC,在△BPD和△DCE中,∠PDB=∠CED ∠P=∠DCE BD=DE,∴△BPD≌△DCE(A.A.S.),∴PD=CE,又∵AD=PD,∴AD=CE.【附加题】(10分)(1)已知△ABC中,∠BAC=60°,以AB和BC为边向外作等边△ABD和△BCE.①连结AE,CD,如图1,求证:∠BCD=∠AEB;②若AB⊥BC,延长AB交DE于点M,求证:点M为DE的中点;【解析】(1)①∵△AB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BD=BA,BC=BE,∠DBA=∠EBC=60°,∴∠DBA+∠ABC=∠EBC+∠ABC,即∠DBC=∠ABE,在△DBC和△ABE中,BD=BA∠DBC=∠ABE BC=BE,∴△DBC≌△ABE(S.A.S.),∴∠BCD=∠AEB;②如图,过点E作AD的平行线,交AM的延长线于点F,∵AD∥EF,∴∠DAM=∠AFE=60°,∵AB⊥BC,∴∠EBF=180°-∠ABC-∠CBE=30°,∴∠BEF=90°,在△ABC与△FEB中,∠BAC=∠EFB ∠ABC=∠FEB BC=EB,∴△ABC≌△FEB(A.A.S.),∴AB=EF=AD,在△MAD与△MFE中,∠AMD=∠FME ∠DAM=∠EFM AD=FE,∴△MAD≌△MFE(A.A.S.),∴DM=EM,即点M为DE的中点;(2)如图3,HE⊥CE于点E,∠BEH=30°,点G在EH上运动,以BG为边作等边△BGF,当BF的长最小时,求∠FBE的度数.【解析】(2)当BF的长最小时,即BG最小,则BG⊥HE,当以BG为边在BG左侧作等边△BGF时,如图所示:可得∠GBE=180°-∠BEH-∠BGE=60°,∵△FBG为等边三角形,∴∠FBG=60°,∴∠FBE=∠FBG+∠GBE=120°;当以BG为边在BG右侧作等边△BGF时,如图所示:此时点F在BE上,∴∠FBE=0°,综上所述,∠FBE=0°或120°.。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经典题目解析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经典题目解析

第13章全等三角形一、选择题1.如图,是我们学过的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示意图,画图的原理是()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其中AB=AD,BC=DC.将仪器上的点A与∠PRQ的顶点R重合,调整AB和AD,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PRQ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根据仪器结构,可得△ABC≌△ADC,这样就有∠QAE=∠PAE.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SSS3.数学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围绕作图问题:“如图,已知直线l和l外一点P,用直尺和圆规作直线PQ,使PQ⊥l于点Q.”分别作出了下列四个图形.其中作法错误的是()A.B.C.D.4.如图,在△ABC中,∠ACB=90°,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以相同的长(大于AB)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N,作直线MN交AB于点D,交BC于点E,连接CD,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D=BD B.BD=CD C.∠A=∠BED D.∠ECD=∠EDC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M,交y轴于点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第二象限交于点P,若点P的坐标为(6a,2b﹣1),则a和b的数量关系为()A.6a﹣2b=1 B.6a+2b=1 C.6a﹣b=1 D.6a+b=16.如图,用尺规作图:“过点C作CN∥OA”,其作图依据是()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7.如图,已知在Rt△ABC中,∠ABC=90°,点D是BC边的中点,分别以B、C为圆心,大于线段BC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直线BC上方的交点为P,直线PD交AC于点E,连接BE,则下列结论:①ED⊥BC;②∠A=∠EBA;③EB平分∠AED;④ED=AB中,一定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如图,分别以线段AC的两个端点A,C为圆心,大于AC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B,D两点,连接BD,AB,BC,CD,DA,以下结论:①BD垂直平分AC;②AC平分∠BAD;③AC=BD;④四边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其中正确的有()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9.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痕迹,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PQ为∠APB的平分线B.PA=PBC.点A、B到PQ的距离不相等 D.∠APQ=∠BPQ10.如图,下面是利用尺规作∠AOB的角平分线OC的作法,在用尺规作角平分线过程中,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作法:①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D,E;②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DE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内交于一点C;③画射线OC,射线OC就是∠AOB的角平分线.A.ASA B.SAS C.SSS D.AAS二、填空题(共4小题)11.阅读下面材料: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小芸的作法如下:老师说:“小芸的作法正确.”请回答:小芸的作图依据是.12.如图,在△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B,C为圆心,以大于B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M,N两点;②作直线MN交AB于点D,连接CD,若CD=AC,∠B=25°,则∠ACB的度数为.13.如图,在△ABC中,AC=BC,∠B=70°,分别以点A、C为圆心,大于A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分别交AC、BC于点D、E,连结AE,则∠AED的度数是°.14.如图,△ABC和△FPQ均是等边三角形,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点P在AB边上,连接EF、QE.若AB=6,PB=1,则QE= .三、解答题(共16小题)15.课间,小明拿着老师的等腰三角板玩,不小心掉到两墙之间,如图.(1)求证:△ADC≌△CEB;(2)从三角板的刻度可知AC=25cm,请你帮小明求出砌墙砖块的厚度a的大小(每块砖的厚度相等).16.根据图中尺规作图的痕迹,先判断得出结论:,然后证明你的结论(不要求写已知、求证)17.如图,一块余料ABCD,AD∥BC,现进行如下操作:以点B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BA,BC于点G,H;再分别以点G,H为圆心,大于GH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C内部相交于点O,画射线BO,交AD于点E.(1)求证:AB=AE;(2)若∠A=100°,求∠EBC的度数.18.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的中点.(1)作图:①过B作AC的平行线BH;②过D作BH的垂线,分别交AC,BH,AB的延长线于E,F,G.(2)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19.某段河流的两岸是平行的,数学兴趣小组在老师带领下不用涉水过河就测得河的宽度,他们是这样做的:①在河流的一条岸边B点,选对岸正对的一棵树A;②沿河岸直走20步有一树C,继续前行20步到达D处;③从D处沿河岸垂直的方向行走,当到达A树正好被C树遮挡住的E处停止行走;④测得DE的长就是河宽AB.请你证明他们做法的正确性.20.如图,在△ABC中,∠C=60°,∠A=40°.(1)用尺规作图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AB于点E(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2)求证:BD平分∠CBA.21.如图,BD是矩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1)作BD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D、BC于点E、F,垂足为点O.(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求证:DE=BF.22.如图,点D在△ABC的AB边上,且∠ACD=∠A.(1)作∠BDC的平分线DE,交BC于点E(用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判断直线DE与直线AC的位置关系(不要求证明).23.如图,在Rt△ABC中,∠ACB=90°.(1)用尺规在边BC上求作一点P,使PA=PB(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连接AP,当∠B为度时,AP平分∠CAB.24.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B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F.(1)求证:AF=DC;(2)若AB⊥AC,试判断四边形AD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5.(1)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 ⊥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DE=BD+CE.(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与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试判断△DEF的形状.26.一节数学课后,老师布置了一道课后练习题:如图,已知在Rt△ABC中,AB=BC,∠ABC=90°,BO⊥AC于点O,点P、D分别在AO和BC上,PB=PD,DE⊥AC于点E,求证:△BPO≌△PDE.(1)理清思路,完成解答(2)本题证明的思路可用下列框图表示:根据上述思路,请你完整地书写本题的证明过程.(2)特殊位置,证明结论若PB平分∠ABO,其余条件不变.求证:AP=CD.(3)知识迁移,探索新知若点P是一个动点,点P运动到OC的中点P′时,满足题中条件的点D也随之在直线BC上运动到点D′,请直接写出CD′与AP′的数量关系.(不必写解答过程)27.如图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ABC和DEC重合放置,其中∠C=90°,∠B=∠E=30°.(1)操作发现如图2,固定△ABC,使△DEC绕点C旋转,当点D恰好落在AB边上时,填空:①线段DE与AC的位置关系是;②设△BDC的面积为S1,△AEC的面积为S2,则S1与S2的数量关系是.(2)猜想论证当△DEC绕点C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猜想(1)中S1与S2的数量关系仍然成立,并尝试分别作出了△BDC和△AEC中BC、CE边上的高,请你证明小明的猜想.(3)拓展探究已知∠ABC=60°,点D是角平分线上一点,BD=CD=4,DE∥AB交BC于点E(如图4).若在射线BA上存在点F,使S△DCF =S△BDE,请直接写出相应的BF的长.28.已知,点P是直角三角形ABC斜边AB上一动点(不与A,B重合),分别过A,B向直线CP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Q为斜边AB的中点.(1)如图1,当点P与点Q重合时,AE与BF的位置关系是,QE与QF的数量关系式;(2)如图2,当点P在线段AB上不与点Q重合时,试判断QE与QF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3)如图3,当点P在线段BA(或AB)的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画出图形并给予证明.29.如图,△ABC中,AB=BC,BE⊥AC于点E,AD⊥BC于点D,∠BAD=45°,AD与BE交于点F,连接CF.(1)求证:BF=2AE;(2)若CD=,求AD的长.30.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直线BC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作菱形ADEF(A、D、E、F按逆时针排列),使∠DAF=60°,连接CF.(1)如图1,当点D在边BC上时,求证:①BD=CF;②AC=CF+CD;(2)如图2,当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结论AC=CF+CD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请写出AC、CF、CD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当点D在边CB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AC、CF、CD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第13章全等三角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是我们学过的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示意图,画图的原理是()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平行线的判定.【分析】由已知可知∠DPF=∠BAF,从而得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答】解:∵∠DPF=∠BAF,∴AB∥P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与平行线的判定,正确理解题目的含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其中AB=AD,BC=DC.将仪器上的点A与∠PRQ的顶点R重合,调整AB和AD,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PRQ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根据仪器结构,可得△ABC≌△ADC,这样就有∠QAE=∠PAE.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SSS【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在△ADC和△ABC中,由于AC为公共边,AB=AD,BC=DC,利用SSS定理可判定△ADC≌△ABC,进而得到∠DAC=∠BAC,即∠QAE=∠PAE.【解答】解:在△ADC和△ABC中,,∴△ADC≌△ABC(SSS),∴∠DAC=∠BAC,即∠QAE=∠PAE.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这种设计,用SSS判断全等,再运用性质,是全等三角形判定及性质的综合运用,做题时要认真读题,充分理解题意.3.数学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围绕作图问题:“如图,已知直线l和l外一点P,用直尺和圆规作直线PQ,使PQ⊥l于点Q.”分别作出了下列四个图形.其中作法错误的是()A.B.C.D.【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分析】A、根据作法无法判定PQ⊥l;B、以P为圆心大于P到直线l的距离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两点,再以两点为圆心,大于它们的长为半径画弧,得出其交点,进而作出判断;C、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作出判断;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选项B、C、D都能够得到PQ⊥l于点Q;选项A不能够得到PQ⊥l于点Q.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过直线外以及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熟练掌握基本作图方法是解题关键.4.如图,在△ABC中,∠ACB=90°,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以相同的长(大于AB)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N,作直线MN交AB于点D,交BC于点E,连接CD,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D=BD B.BD=CD C.∠A=∠BED D.∠ECD=∠EDC【考点】作图—基本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分析】由题意可知:MN为AB的垂直平分线,可以得出AD=BD;CD为直角三角形ABC斜边上的中线,得出CD=BD;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A=∠BED;因为∠A≠60°,得不出AC=AD,无法得出EC=ED,则∠ECD=∠EDC不成立;由此选择答案即可.【解答】解:∵MN为AB的垂直平分线,∴AD=BD,∠BDE=90°;∵∠ACB=90°,∴CD=BD;∵∠A+∠B=∠B+∠BED=90°,∴∠A=∠BED;∵∠A≠60°,AC≠AD,∴EC≠ED,∴∠ECD≠∠EDC.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M,交y轴于点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第二象限交于点P,若点P的坐标为(6a,2b﹣1),则a和b的数量关系为()A.6a﹣2b=1 B.6a+2b=1 C.6a﹣b=1 D.6a+b=1【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根据作图方法可得点P在第二象限的角平分线上,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第二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可得6a+2b﹣1=0,然后再整理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作图方法可得点P在第二象限角平分线上;点P到x轴、y轴的距离相等;点P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则P点横纵坐标的和为0,故6a+2b﹣1=0(或﹣6a=2b﹣1),整理得:6a+2b=1,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角平分线的做法以及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与这个点的坐标是有区别的,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到x轴的距离与纵坐标有关,到y轴的距离与横坐标有关;②距离都是非负数,而坐标可以是负数,在由距离求坐标时,需要加上恰当的符号.6.如图,用尺规作图:“过点C作CN∥OA”,其作图依据是()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平行线的判定.【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得出其作图依据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过点C作CN∥OA”,其作图依据是:作出∠NCO=∠O,则CN∥AO,故作图依据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以及平行线判定,正确掌握作图基本原理是解题关键.7.如图,已知在Rt△ABC中,∠ABC=90°,点D是BC边的中点,分别以B、C为圆心,大于线段BC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直线BC上方的交点为P,直线PD交AC于点E,连接BE,则下列结论:①ED⊥BC;②∠A=∠EBA;③EB平分∠AED;④ED=AB中,一定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作图—基本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根据作图过程得到PB=PC,然后利用D为BC的中点,得到PD垂直平分BC,从而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作图过程可知:PB=CP,∵D为BC的中点,∴PD垂直平分BC,∴①ED⊥BC正确;∵∠ABC=90°,∴PD∥AB,∴E为AC的中点,∴EC=EA,∵EB=EC,∴②∠A=∠EBA正确;③EB平分∠AED错误;④ED=AB正确,故正确的有①②④,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如何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难度中等.8.如图,分别以线段AC的两个端点A,C为圆心,大于AC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B,D两点,连接BD,AB,BC,CD,DA,以下结论:①BD垂直平分AC;②AC平分∠BAD;③AC=BD;④四边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其中正确的有()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考点】作图—基本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中心对称图形.【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①∵分别以线段AC的两个端点A,C为圆心,大于AC的长为半径画弧,∴AB=BC,∴BD垂直平分AC,故此小题正确;②在△ABC与△ADC中,∵,∴△ABC≌△ADC(SSS),∴AC平分∠BAD,故此小题正确;③只有当∠BAD=90°时,AC=BD,故本小题错误;④∵AB=BC=CD=AD,∴四边形ABCD是菱形,∴四边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小题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痕迹,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PQ为∠APB的平分线B.PA=PBC.点A、B到PQ的距离不相等 D.∠APQ=∠BPQ【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作法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PQ是∠APB的平分线,∴A,B,D正确;∵PQ是∠APB的平分线,PA=PB,∴点A、B到PQ的距离相等,故C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知角平分线的作法及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如图,下面是利用尺规作∠AOB的角平分线OC的作法,在用尺规作角平分线过程中,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作法:①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D,E;②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DE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内交于一点C;③画射线OC,射线OC就是∠AOB的角平分线.A.ASA B.SAS C.SSS D.AAS【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作图的过程知道:OE=OD,OC=OC,CE=CD,所以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可以证得△EOC≌△DOC.【解答】解:如图,连接EC、DC.根据作图的过程知,在△EOC与△DOC中,,△EOC≌△DOC(SSS).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注意: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HL.二、填空题11.阅读下面材料: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小芸的作法如下:老师说:“小芸的作法正确.”请回答:小芸的作图依据是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考点】作图—基本作图.【专题】作图题;压轴题.【分析】通过作图得到CA=CB,DA=DB,则可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的逆定理判断CD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解答】解:∵CA=CB,DA=DB,∴CD垂直平分AB(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答案为: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点评】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基本作图有: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12.如图,在△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B,C为圆心,以大于B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M,N两点;②作直线MN交AB于点D,连接CD,若CD=AC,∠B=25°,则∠ACB的度数为105°.【考点】作图—基本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首先根据题目中的作图方法确定MN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然后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即可.【解答】解:由题中作图方法知道MN为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CD=BD,∵∠B=25°,∴∠DCB=∠B=25°,∴∠ADC=50°,∵CD=AC,∴∠A=∠ADC=50°,∴∠ACD=80°,∴∠ACB=∠ACD+∠BCD=80°+25°=105°,故答案为:105°.【点评】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中的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垂直平分线的做法.13.如图,在△ABC中,AC=BC,∠B=70°,分别以点A、C为圆心,大于A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分别交AC、BC于点D、E,连结AE,则∠AED的度数是50 °.【考点】作图—基本作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作图可知,MN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故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由作图可知,MN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CE=AE,∴∠C=∠CAE,∵AC=BC,∠B=70°,∴∠C=40°,∴∠AED=50°,故答案为:5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如图,△ABC和△FPQ均是等边三角形,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点P在AB边上,连接EF、QE.若AB=6,PB=1,则QE= 2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连结FD,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由△ABC为等边三角形得到AC=AB=6,∠A=60°,再根据点D、E、F分别是等边△ABC三边的中点,则AD=BD=AF=3,DP=2,EF为△ABC的中位线,于是可判断△ADF为等边三角形,得到∠FDA=60°,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EF∥AB,EF=AB=3,根据平行线性质得∠1+∠3=60°;又由于△PQF为等边三角形,则∠2+∠3=60°,FP=FQ,所以∠1=∠2,然后根据“SAS”判断△FDP≌△FEQ,所以DP=QE=2.【解答】解:连结FD,如,∵△ABC为等边三角形,∴AC=AB=6,∠A=60°,∵点D、E、F分别是等边△ABC三边的中点,AB=6,PB=1,∴AD=BD=AF=3,DP=DB﹣PB=3﹣1=2,EF为△ABC的中位线,∴EF∥AB,EF=AB=3,△ADF为等边三角形,∴∠FDA=60°,∴∠1+∠3=60°,∵△PQF为等边三角形,∴∠2+∠3=60°,FP=FQ,∴∠1=∠2,∵在△FDP和△FEQ中,∴△FDP≌△FEQ(SAS),∴DP=QE,∵DP=2,∴QE=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AA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也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解答题15.课间,小明拿着老师的等腰三角板玩,不小心掉到两墙之间,如图.(1)求证:△ADC≌△CEB;(2)从三角板的刻度可知AC=25cm,请你帮小明求出砌墙砖块的厚度a的大小(每块砖的厚度相等).【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应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AC=BC,∠ACB=90°,AD⊥DE,BE⊥DE,进而得到∠ADC=∠CEB=90°,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CE=∠DAC,再证明△ADC≌△CEB即可.(2)由题意得:AD=4a,BE=3a,根据全等可得DC=BE=3a,根据勾股定理可得(4a)2+(3a)2=252,再解即可.【解答】(1)证明:由题意得:AC=BC,∠ACB=90°,AD⊥DE,BE⊥DE,∴∠ADC=∠CEB=90°∴∠ACD+∠BCE=90°,∠ACD+∠DAC=90°,∴∠BCE=∠DAC,在△ADC和△CEB中,,∴△ADC≌△CEB(AAS);(2)解:由题意得:∵一块墙砖的厚度为a,∴AD=4a,BE=3a,由(1)得:△ADC≌△CEB,∴DC=BE=3a,在Rt△ACD中:AD2+CD2=AC2,∴(4a)2+(3a)2=252,∵a>0,解得a=5,答:砌墙砖块的厚度a为5cm.【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正确找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6.根据图中尺规作图的痕迹,先判断得出结论:OM平分∠BOA ,然后证明你的结论(不要求写已知、求证)【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作图题.【分析】根据图中尺规作图的痕迹可知,OC=OD,CM=DM,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到答案.【解答】解:结论:OM平分∠BOA,证明:由作图的痕迹可知,OC=OD,CM=DM,在△COM和△DOM中,,∴△COM≌△DOM,∴∠COM=∠DOM,∴OM平分∠BO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作法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基本尺规作图的步骤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一块余料ABCD,AD∥BC,现进行如下操作:以点B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BA,BC于点G,H;再分别以点G,H为圆心,大于GH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C内部相交于点O,画射线BO,交AD于点E.(1)求证:AB=AE;(2)若∠A=100°,求∠EBC的度数.【考点】作图—基本作图;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EB=∠EBC,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BC=∠AB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答案;(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E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1)证明:∵AD∥BC,∴∠AEB=∠EBC.由BE是∠ABC的角平分线,∴∠EBC=∠ABE,∴∠AEB=∠ABE,∴AB=AE;(2)由∠A=100°,∠ABE=∠AEB,得∠ABE=∠AEB=40°.由AD∥BC,得∠EBC=∠AEB=40°.【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利用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8.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的中点.(1)作图:①过B作AC的平行线BH;②过D作BH的垂线,分别交AC,BH,AB的延长线于E,F,G.(2)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根据平行线及垂线的作法画图即可;(2)根据ASA定理得出△DEC≌△DFB即可.【解答】解:(1)作图如下:①如图1;②如图2:(2)△DEC≌△DFB证明:∵BH∥AC,∴∠DCE=∠DBF,又∵D是BC中点,∴DC=DB.在△DEC与△DFB中,∵,∴△DEC≌△DFB(AS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某段河流的两岸是平行的,数学兴趣小组在老师带领下不用涉水过河就测得河的宽度,他们是这样做的:①在河流的一条岸边B点,选对岸正对的一棵树A;②沿河岸直走20步有一树C,继续前行20步到达D处;③从D处沿河岸垂直的方向行走,当到达A树正好被C树遮挡住的E处停止行走;④测得DE的长就是河宽AB.请你证明他们做法的正确性.【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将题目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得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说明其做法的正确性.【解答】证明:如图,由做法知:在Rt△ABC和Rt△EDC中,∴Rt△ABC≌Rt△EDC(ASA)∴AB=ED即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0.如图,在△ABC中,∠C=60°,∠A=40°.(1)用尺规作图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AB于点E(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2)求证:BD平分∠CBA.【考点】作图—基本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专题】作图题.【分析】(1)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以大于AB长度为半径画弧,在AB两边分别相交于两点,然后过这两点作直线即为AB的垂直平分线;(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证明即可.【解答】解:(1)如图1所示:(2)连接BD,如图2所示:∵∠C=60°,∠A=40°,∴∠CBA=80°,∵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A=40°,∴∠DBA=∠CBA,∴BD平分∠CBA.【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基本作图,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21.如图,BD是矩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1)作BD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D、BC于点E、F,垂足为点O.(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求证:DE=BF.【考点】作图—基本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专题】作图题;证明题.【分析】(1)分别以B、D为圆心,以大于BD的长为半径四弧交于两点,过两点作直线即可得到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2)利用垂直平分线证得△DEO≌△BFO即可证得结论.【解答】解:(1)答题如图:(2)∵四边形ABCD为矩形,∴AD∥BC,∴∠ADB=∠CBD,∵EF垂直平分线段BD,∴BO=DO,在△DEO和三角形BFO中,,∴△DEO≌△BFO(ASA),∴DE=BF.【点评】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了解基本作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中等.22.如图,点D在△ABC的AB边上,且∠ACD=∠A.(1)作∠BDC的平分线DE,交BC于点E(用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判断直线DE与直线AC的位置关系(不要求证明).【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平行线的判定.【专题】作图题.【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基本作图的作法作图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DE=∠BDC,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性质可得∠A=∠BDC,再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结论.【解答】解:(1)如图所示:(2)DE∥AC∵DE平分∠BDC,∴∠BDE=∠BDC,∵∠ACD=∠A,∠ACD+∠A=∠BDC,∴∠A=∠BDC,∴∠A=∠BDE,∴DE∥A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是正确画出图形,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3.如图,在Rt△ABC中,∠ACB=90°.。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初二数学试题试卷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初二数学试题试卷

第13章全等三角形一、选择题1.如图,G,E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B,BC的点,且AG=CE,AE⊥EF,AE=EF,现有如下结论:①BE=GE;②△AGE≌△ECF;③∠FCD=45°;④△GBE∽△ECH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是AD边中点,BD、CE交于点H,BE、AH交于点G,则下列结论:①AG⊥BE;②BG=4GE;③S△BHE =S△CHD;④∠AHB=∠EHD.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 B.2 C.3 D.4二、填空题3.如图,在△ABC中,已知∠1=∠2,BE=CD,AB=5,AE=2,则CE= .4.如图,AC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AB=2,BC=2,点E,F分别是线段AB,AD上的点,连接CE,CF.当∠BCE=∠ACF,且CE=CF时,AE+AF= .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如果AF=BE,那么∠AOD的度数是.6.如图,△ABC中,∠C=90°,CA=CB,点M在线段AB上,∠GMB=∠A,BG⊥MG,垂足为G,MG与BC相交于点H.若MH=8cm,则BG= cm.7.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分别作等边△ACD、△ABE、△BCF,则下列结论:①△EBF≌△DFC;②四边形AEFD为平行四边形;③当AB=AC,∠BAC=120°时,四边形AEFD是正方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是.(请写出正确结论的序号).三、解答题8.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F在边BC上,且AF=AD,过点D作DE⊥AF,垂足为点E.(1)求证:DE=AB.(2)以D为圆心,DE为半径作圆弧交AD于点G.若BF=FC=1,试求的长.9.如图,∠1=∠2,∠3=∠4,求证:AC=AD.10.如图,AC=DC,BC=EC,∠ACD=∠BCE.求证:∠A=∠D.11.如图,△ABC和△EFD分别在线段AE的两侧,点C,D在线段AE上,AC=DE,AB∥EF,AB=EF.求证:BC=FD.1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G是BC上任意一点,连接AG,DE⊥AG于E,BF∥DE交AG于F,探究线段AF、BF、EF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3.已知:如图,在△ABC中,DE、DF是△ABC的中位线,连接EF、AD,其交点为O.求证:(1)△CDE≌△DBF;(2)OA=OD.14.如图,已知∠ABC=90°,D是直线AB上的点,AD=BC.(1)如图1,过点A作AF⊥AB,并截取AF=BD,连接DC、DF、CF,判断△CDF的形状并证明;(2)如图2,E是直线BC上一点,且CE=BD,直线AE、CD相交于点P,∠APD的度数是一个固定的值吗?若是,请求出它的度数;若不是,请说明理由.15.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AD,CD上,且AE=DF,连接BE,AF.求证:BE=AF.16.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AD平分∠BAC,点M,N分别在AB,AC边上,AM=2MB,AN=2NC.求证:DM=DN.17.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将△BCD沿BD翻折,使点C落在点E处,BE和AD相交于点O,求证:OA=OE.18.我们把两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B=CB,AD=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E⊥AB,OF⊥CB,垂足分别是E,F.求证OE=OF.第13章全等三角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G,E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B,BC的点,且AG=CE,AE⊥EF,AE=EF,现有如下结论:①BE=GE;②△AGE≌△ECF;③∠FCD=45°;④△GBE∽△ECH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B=∠DCB=90°,AB=BC,求出BG=BE,根据勾股定理得出BE=GE,即可判断①;求出∠GAE+∠AEG=45°,推出∠GAE=∠FEC,根据SAS推出△GAE≌△CEF,即可判断②;求出∠AGE=∠ECF=135°,即可判断③;求出∠FEC<45°,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得出△GBE和△ECH不相似,即可判断④.【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DCB=90°,AB=BC,∵AG=CE,∴BG=BE,由勾股定理得:BE=GE,∴①错误;∵BG=BE,∠B=90°,∴∠BGE=∠BEG=45°,∴∠AGE=135°,∴∠GAE+∠AEG=45°,∵AE⊥EF,∴∠AEF=90°,∵∠BEG=45°,∴∠AEG+∠FEC=45°,∴∠GAE=∠FEC,在△GAE和△CEF中∴△GAE≌△CEF,∴②正确;∴∠AGE=∠ECF=135°,∴∠FCD=135°﹣90°=45°,∴③正确;∵∠BGE=∠BEG=45°,∠AEG+∠FEC=45°,∴∠FEC<45°,∴△GBE和△ECH不相似,∴④错误;即正确的有2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综合比较强,难度较大.2.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是AD边中点,BD、CE交于点H,BE、AH交于点G,则下列结论:①AG⊥BE;②BG=4GE;③S△BHE =S△CHD;④∠AHB=∠EHD.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 B.2 C.3 D.4【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首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证得△BAE ≌△CDE ,推出∠ABE=∠DCE ,再证△ADH ≌△CDH ,求得∠HAD=∠HCD ,推出∠ABE=∠HAD ;求出∠ABE+∠BAG=90°;最后在△AGE 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求得∠AGE=90°即可得到①正确.根据tan ∠ABE=tan ∠EAG=,得到AG=BG ,GE=AG ,于是得到BG=4EG ,故②正确;根据AD ∥BC ,求出S △BDE =S △CDE ,推出S △BDE ﹣S △DEH =S △CDE ﹣S △DEH ,即;S △BHE =S △CHD ,故③正确;由∠AHD=∠CHD ,得到邻补角和对顶角相等得到∠AHB=∠EHD ,故④正确;【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 是AD 边上的中点, ∴AE=DE ,AB=CD ,∠BAD=∠CDA=90°, 在△BAE 和△CDE 中∵,∴△BAE ≌△CDE (SAS ), ∴∠ABE=∠DCE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D=DC ,∠ADB=∠CDB=45°, ∵在△ADH 和△CDH 中,,∴△ADH ≌△CDH (SAS ), ∴∠HAD=∠HCD , ∵∠ABE=∠DCE ∴∠ABE=∠HAD ,∵∠BAD=∠BAH+∠DAH=90°, ∴∠ABE+∠BAH=90°, ∴∠AGB=180°﹣90°=90°, ∴AG ⊥BE ,故①正确;∵tan ∠ABE=tan ∠EAG=,∴AG=BG,GE=AG,∴BG=4EG,故②正确;∵AD∥BC,∴S△BDE =S△CDE,∴S△BDE ﹣S△DEH=S△CDE﹣S△DEH,即;S△BHE =S△CHD,故③正确;∵△ADH≌△CDH,∴∠AHD=∠CHD,∴∠AHB=∠CHB,∵∠BHC=∠DHE,∴∠AHB=∠EHD,故④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答本题要充分利用正方形的特殊性质:①四边相等,两两垂直;②四个内角相等,都是90度;③对角线相等,相互垂直,且平分一组对角.二、填空题3.如图,在△ABC中,已知∠1=∠2,BE=CD,AB=5,AE=2,则CE= 3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由已知条件易证△ABE≌△ACD,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结论.【解答】解:△ABE和△ACD中,,∴△ABE≌△ACD(AAS),∴AD=AE=2,AC=AB=5,∴CE=BD=AB﹣AD=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熟记定理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AC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AB=2,BC=2,点E,F分别是线段AB,AD上的点,连接CE,CF.当∠BCE=∠ACF,且CE=CF时,AE+AF=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压轴题.【分析】过点F作FG⊥AC于点G,证明△BCE≌△GCF,得到CG=CB=2,根据勾股定理得AC=4,所以AG=4﹣2,易证△AGF∽△CBA,求出AF、FG,再求出AE,得出AE+AF的值.【解答】解:过点F作FG⊥AC于点G,如图所示,在△BCE和△GCF中,,∴△BCE≌△GCF(AAS),∴CG=BC=2,∵AC==4,∴AG=4﹣2,∵△AGF∽△CBA∴,∴AF==,FG==,∴AE=2﹣=,∴AE+AF=+=.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有一定的综合性,难易适中.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如果AF=BE,那么∠AOD的度数是9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ODA与∠BAE的关系,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ODA与∠OAD的关系,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可得答案.【解答】解:由ABCD是正方形,得AD=AB,∠DAB=∠B=90°.在△ABE和△DAF中,∴△ABE≌△DAF,∴∠BAE=∠ADF.∵∠BAE+∠EAD=90°,∴∠OAD+∠ADO=90°,∴∠AOD=90°,故答案为:9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余角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6.如图,△ABC中,∠C=90°,CA=CB,点M在线段AB上,∠GMB=∠A,BG⊥MG,垂足为G,MG与BC相交于点H.若MH=8cm,则BG= 4 cm.【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如图,作MD⊥BC于D,延长DE交BG的延长线于E,构建等腰△BDM、全等三角形△BED和△MHD,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BE=MH,所以BG=MH=4.【解答】解:如图,作MD⊥BC于D,延长MD交BG的延长线于E,∵△ABC中,∠C=90°,CA=CB,∴∠ABC=∠A=45°,∵∠GMB=∠A,∴∠GMB=∠A=22.5°,∵BG⊥MG,∴∠BGM=90°,∴∠GBM=90°﹣22.5°=67.5°,∴∠GBH=∠EBM﹣∠ABC=22.5°.∵MD∥AC,∴∠BMD=∠A=45°,∴△BD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DM,而∠GBH=22.5°,∴GM平分∠BMD,而BG⊥MG,∴BG=EG,即BG=BE,∵∠MHD+∠HMD=∠E+∠HMD=90°,∴∠MHD=∠E,∵∠GBD=90°﹣∠E,∠HMD=90°﹣∠E,∴∠GBD=∠HMD,∴在△BED和△MHD中,,∴△BED≌△MHD(AAS),∴BE=MH,∴BG=MH=4.故答案是:4.【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AA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也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7.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分别作等边△ACD、△ABE、△BCF,则下列结论:①△EBF≌△DFC;②四边形AEFD为平行四边形;③当AB=AC,∠BAC=120°时,四边形AEFD是正方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是①②.(请写出正确结论的序号).【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专题】压轴题.【分析】由三角形ABE与三角形BCF都为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两对边相等,∠ABE=∠CBF=60°,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夹角相等,利用SAS得到三角形EBF与三角形DFC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EF=AC,再由三角形ADC为等边三角形得到三边相等,等量代换得到EF=AD,AE=DF,利用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得到AEFD为平行四边形,若AB=AC,∠BAC=120°,只能得到AEFD为菱形,不能为正方形,即可得到正确的选项.【解答】解:∵△ABE、△BCF为等边三角形,∴AB=BE=AE,BC=CF=FB,∠ABE=∠CBF=60°,∴∠ABE﹣∠ABF=∠FBC﹣∠ABF,即∠CBA=∠FBE,在△ABC和△EBF中,,∴△ABC≌△EBF(SAS),∴EF=AC,又∵△ADC为等边三角形,∴CD=AD=AC,∴EF=AD=DC,同理可得△ABC≌△DFC,∴DF=AB=AE=DF,∴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选项②正确;∴∠FEA=∠ADF,∴∠FEA+∠AEB=∠ADF+∠ADC,即∠FEB=∠CDF,在△FEB和△CDF中,.∴△FEB≌△CDF(SAS),选项①正确;若AB=AC,∠BAC=120°,则有AE=AD,∠EAD=120°,此时AEFD为菱形,选项③错误,故答案为:①②.【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以及正方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8.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F在边BC上,且AF=AD,过点D作DE⊥AF,垂足为点E.(1)求证:DE=AB.(2)以D为圆心,DE为半径作圆弧交AD于点G.若BF=FC=1,试求的长.【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矩形的性质;弧长的计算.【分析】(1)由矩形的性质得出∠B=∠C=90°,AB=BC=AD=DC,AD∥BC,得出∠EAD=∠AFB,由AAS证明△ADE≌△FAB,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2)连接DF,先证明△DCF≌△ABF,得出DF=AF,再证明△ADF是等边三角形,得出∠DAE=60°,∠ADE=30°,由AE=BF=1,根据三角函数得出DE,由弧长公式即可求出的长.【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B=∠C=90°,AB=BC=AD=DC,AD∥BC,∴∠EAD=∠AFB,∵DE⊥AF,∴∠AED=90°,在△ADE和△FAB中,,∴△ADE≌△FAB(AAS),∴DE=AB;(2)解:连接DF,如图所示:在△DCF和△ABF中,,∴△DCF≌△ABF(SAS),∴DF=AF,∵AF=AD,∴DF=AF=AD,∴△ADF是等边三角形,∴∠DAE=60°,∵DE⊥AF,∴∠AED=90°,∴∠ADE=30°,∵△ADE≌△FAB,∴AE=BF=1,∴DE=AE=,∴的长==.【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函数以及弧长公式;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论证与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如图,∠1=∠2,∠3=∠4,求证:AC=A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先证出∠ABC=∠ABD,再由ASA证明△ABC≌△ABD,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解答】证明:∵∠3=∠4,∴∠ABC=∠ABD,在△ABC和△ABD中,,∴△ABC≌△ABD(ASA),∴AC=A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如图,AC=DC,BC=EC,∠ACD=∠BCE.求证:∠A=∠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先证出∠ACB=∠DCE,再由SAS证明△ABC≌△DEC,得出对应角相等即可.【解答】证明:∵∠ACD=∠BCE,∴∠ACB=∠DCE,在△ABC和△DEC中,,∴△ABC≌△DEC(SAS),∴∠A=∠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1.如图,△ABC和△EFD分别在线段AE的两侧,点C,D在线段AE上,AC=DE,AB∥EF,AB=EF.求证:BC=F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出△ACB≌△DEF,即可得出BC=DF.【解答】证明:∵AB∥EF,∴∠A=∠E,在△ABC和△EFD中∴△ABC≌△EFD(SAS)∴BC=F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难度适中.1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G是BC上任意一点,连接AG,DE⊥AG于E,BF∥DE交AG于F,探究线段AF、BF、EF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AD,∠DAB=∠ABC=90°,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ADE=∠BA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BF与AE的关系,再根据等量代换,可得答案.【解答】解:线段AF、BF、EF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AF=BF+EF,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DAB=∠ABC=90°.∵DE⊥AG于E,BF∥DE交AG于F,∴∠AED=∠DEF=∠AFB=90°,∴∠ADE+∠DAE=90°,∠DAE+∠BAF=90°,∴∠ADE=∠BAF.在△ABF和△DAE中,∴△ABF≌△DAE (AAS),∴BF=AE.∵AF=AE+EF,AF=BF+EF.【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正方形的性质,余角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量代换.13.已知:如图,在△ABC中,DE、DF是△ABC的中位线,连接EF、AD,其交点为O.求证:(1)△CDE≌△DBF;(2)OA=O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专题】证明题.【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可得DF与CE的关系,DB与DC的关系,根据SAS,可得答案;(2)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可得DF与AE的关系,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证明:(1)∵DE、DF是△ABC的中位线,∴DF=CE,DF∥CE,DB=DC.∵DF∥CE,∴∠C=∠BDF.在△CDE和△DBF中,∴△CDE≌△DBF (SAS);(2)∵DE、DF是△ABC的中位线,∴DF=AE,DF∥AE,∴四边形DEAF是平行四边形,∵EF与AD交于O点,∴AO=O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利用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利用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平行四边的性的判定与性质.14.如图,已知∠ABC=90°,D是直线AB上的点,AD=BC.(1)如图1,过点A作AF⊥AB,并截取AF=BD,连接DC、DF、CF,判断△CDF的形状并证明;(2)如图2,E是直线BC上一点,且CE=BD,直线AE、CD相交于点P,∠APD的度数是一个固定的值吗?若是,请求出它的度数;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1)利用SAS证明△AFD和△BDC全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FD=DC,即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作AF⊥AB于A,使AF=BD,连结DF,CF,利用SAS证明△AFD和△BDC全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FD=DC,∠FDC=90°,即可得出∠FCD=∠APD=45°.【解答】解:(1)△C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AF⊥AD,∠ABC=90°,∴∠FAD=∠DBC,在△FAD与△DBC中,,∴△FAD≌△DBC(SAS),∴FD=DC,∴△CDF是等腰三角形,∵△FAD≌△DBC,∴∠FDA=∠DCB,∵∠BDC+∠DCB=90°,∴∠BDC+∠FDA=90°,∴△C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作AF⊥AB于A,使AF=BD,连结DF,CF,如图,∵AF⊥AD,∠ABC=90°,∴∠FAD=∠DBC,在△FAD与△DBC中,,∴△FAD≌△DBC(SAS),∴FD=DC,∴△CDF是等腰三角形,∵△FAD≌△DBC,∴∠FDA=∠DCB,∵∠BDC+∠DCB=90°,∴∠BDC+∠FDA=90°,∴△C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CD=45°,∵AF∥CE,且AF=CE,∴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AE∥CF,∴∠APD=∠FCD=45°.【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解答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15.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AD,CD上,且AE=DF,连接BE,AF.求证:BE=A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可得AB=AD,每一个角都是直角可得∠BAE=∠D=90°,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E和△AD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证明即可.【解答】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AB=AD,∠BAE=∠D=90°,在△ABE和△ADF中,,∴△ABE≌△ADF(SAS),∴BE=AF.【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垂直的定义,求出两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到BE=AF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AD平分∠BAC,点M,N分别在AB,AC边上,AM=2MB,AN=2NC.求证:DM=DN.【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首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是顶角的平分线,再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即可.【解答】证明:∵AM=2MB,AN=2NC,AB=AC,∴AM=AN,∵AB=AC,AD平分∠BAC,∴∠MAD=∠NAD,在△AMD与△AND中,,∴△AMD≌△AND(SAS),∴DM=DN.【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17.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将△BCD沿BD翻折,使点C落在点E处,BE和AD相交于点O,求证:OA=O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证明题.【分析】由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将△BCD沿BD对折,使点C落在E处,即可求得∠DBE=∠ADB,得出OB=OD,再由∠A=∠C,证明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即可.【解答】证明:平行四边形ABCD中,将△BCD沿BD对折,使点C落在E处,可得∠DBE=∠ADB,∠A=∠C,∴OB=OD,在△AOB和△EOD中,,∴△AOB≌△EOD(AAS),∴OA=OE.【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8.们把两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B=CB,AD=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E⊥AB,OF⊥CB,垂足分别是E,F.求证OE=O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新定义.【分析】欲证明OE=OF,只需推知BD平分∠ABC,所以通过全等三角形△ABD≌△CBD(SSS)的对应角相等得到∠ABD=∠CBD,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解答】证明:∵在△ABD和△CBD中,,∴△ABD≌△CBD(SSS),∴∠ABD=∠CBD,∴BD平分∠ABC.又∵OE⊥AB,OF⊥CB,∴OE=OF.【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三角形.。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章 全等三角形含答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章 全等三角形含答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章全等三角形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2、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B,CD上的点,AE=CF,连接EF,BF,EF与对角线AC交于点O,且BE=BF,∠BEF=2∠BAC,FC=2,则AB的长为()A.8B.8C.4D.63、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是两格点,如果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为等腰三角形,则点的个数是()A.5B.6C.7D.84、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给出下列条件,不能使BD=CE的是( )A.BD和CE分别为AC和AB边上的中线B.BD和CE分别为∠ABC和∠ACB 的平分线C.BD和CE分别为AC和AB边上的高D.∠ABD=∠BCE5、如图,在△ABC中,∠ACB=90°,D是BC的中点,DE⊥BC,CE∥AD,若AC=2,∠ADC=30°,①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②△BCE是等腰三角形;③四边形ACEB的周长是10+2 ;④四边形ACEB的面积是16.则以上结论正确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6、在等腰△ABC中,AB=AC,O为不同于A的一点,且OB=OC,则直线AO与底边BC的关系为()A.平行B.垂直且平分C.斜交D.垂直不平分7、如图,OA=OB,OC=OD,∠O=50°,∠D=35°,则∠AEC等于()A.60°B.50°C.45°D.30°8、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F=CD,BD=CE,∠FDE=α,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2α+∠A=180°B.α+∠A=90°C.2α+∠A=90°D.α+∠A=180°9、用反证法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º”,应先假设这个直角三角形中()A.有一个锐角小于45ºB.每一个锐角都小于45ºC.有一个锐角大于45ºD.每一个锐角都大于45º10、如图,已知在正方形中,对角线与相交于点,,分别是与的平分线,的延长线与相交于点,则下列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6cm和3cm,那么它的周长是( )A.9cmB.12 cmC.12 cm或15 cmD.15 cm12、如图,在△ABC中,AB=AC,∠A=5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 点,则∠DBC的度数是()A.15°B.20°C.25°D.30°13、如图,在△ABC中,∠C=90°,∠B=30°,边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E,交BC于点D,CD=3,则BC的长为()A.6B.9C.10D.1214、已知:如图,下列三角形中,,则经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的一条直线能够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15、如图,已知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A.∠BCA=∠FB.∠A=∠EDFC.BC∥EFD.∠B=∠E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在矩形ABCD中,∠B的角平分线BE与AD交于点E,∠BED的角平分线EF 与DC交于点F,若AB=9,DF=2FC,则BC=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17、如图,在 3×3 的正方形网格中标出了∠1 和∠2,则∠2-∠1=________°18、如图,在△ABC中,∠C=90°,∠A=25°,以点C为圆心,BC为半径的圆交AB于点D,交AC于点E,则的度数为________.19、如图,△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边AB,BC于D,E点,且AC=EC,则∠BAC=________.20、已知等腰中,,,,在线段上,是线段上的动点,的最小值是________.21、如图,内接于,C为弧的中点,若,则________ .22、如图,点A和动点P在直线l上,点P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Q,以AQ为边作 Rt△ABQ,使∠BAQ=90°,AQ:AB=3:4. 直线l上有一点C在点P右侧,PC=4cm,过点C作射线CD⊥l,点F为射线CD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F.当△AFC与△ABQ全等时,AQ=________cm.23、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AD、CD的中点,沿着BE将△ABE折叠,点A刚好落在BF上,若AB=2,则AD=________.24、如图,已知点P是射线ON上一动点(即P可在射线ON上运动),∠AON=30°,当∠A=________时,△AOP为直角三角形;当∠A=________时,△AOP为等腰三角形.25、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BC上,∠BAD=80°,AB= AD=DC,则∠C=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如图,点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AB=6,FC=4,求线段DB的长.27、CD∥AB,OA=AB=BC,∠BCD=40°,求∠COD的度数28、有红、蓝、黄、白、紫五种颜色的珠子各一颗,用纸包好,在桌子上排成一排,五个人猜各包里珠子的颜色.甲猜:第二包是紫色,第三包是黄色;乙猜:第二包是蓝色,第四包是红色;丙猜:第一包是红色,第五包是白色;丁猜:第三包是蓝色,第四包是白色;戊猜:第二包是黄色,第五包是紫色;猜完后?打开纸包一看,每人都猜对了一种,并且每包都有一个人猜对.请你也猜一猜他们各猜中了哪一种颜色的珠子?29、如图,△ABC中,AB=AC,∠A=50°,DE是腰的垂直平分线.求∠DBC 的度数.30、如图所示,点O是矩形ABCD对角线AC的中点,过点O作EF⊥AC,交BC 交于点E,交AD于点F,连接AE、CF,求证:四边形AECF是菱形.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D2、D3、D4、D5、C6、B7、A8、A9、D10、C11、D12、A13、B14、C15、D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8、19、20、22、23、24、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7、29、。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章 全等三角形含答案(必刷题)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章 全等三角形含答案(必刷题)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章全等三角形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对于下列各组条件,不能判定的一组是()A. ∠A=∠A′,∠B=∠B′,AB=A′B′B. ∠A=∠A′,AB=A′B′,AC=A′C′C. ∠A=∠A′,AB=A′B′,BC=B′C′ D. AB=A′B′,AC=A′C′,BC=B′C′2、如图,OP平分∠BOA,∠BOA=45°,PC∥OA,PD⊥OA,若PC=4,则PD等于()A.4B.2C.2D.2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有()①如果直线a∥b,b∥c,那么a∥c;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④比正实数小的一定是负实数;⑤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⑥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0,1.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是的直径,,是上的两点,且平分,分别与,相交于点,,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 B. C. D.5、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7,DE=2,△ABCAB=4,则AC长是()A.3B.4C.6D.56、如图,桌面上竖直放置一等腰直角三角板ABC,若测得斜边AB在桌面上的投影DE为8cm,且点B距离桌面的高度为3cm,则点A距离桌面的高度为()A.6.5cmB.5cmC.9.5cmD.11cm7、下列四个命题:①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②,则m≥1;③过弦的中点的直线必经过圆心;④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⑤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其中正确的命题有()个.A.1B.2C.3D.48、如图所示,在△ABC中,∠BAC=130°,AB的垂直平分线ME交BC于点M,交AB于点E,AC的垂直平分线NF交BC于点N,交AC于点F,则∠MAN为()A.80°B.70°C.60°D.50°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D=4,BC=5,对角线BD平分∠ABC,则△BCD的面积为()A.10B.12C.20D.无法确定10、如图4,两个正六边形的边长均为1,其中一个正六边形的一边恰在另一个正六边形的对角线上,则这个图形(阴影部分)外轮廓线的周长是()A.7B.8C.9D.1011、如图,OD平分∠AOB,DE⊥AO于点E,DE=4,点F是射线OB上的任意一点,则DF的长度不可能是()A.3B.4C.5D.612、如图,有以下3个条件:①AC=AB,②AB∥CD,③∠1=∠2,从这3个条件中任选2个作为题设,另1个作为结论,则组成的命题是真命题的概率是()A.0B.C.D.113、用反证法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应先假设这个直角三角形中()A.有一个锐角小于45°B.每一个锐角都小于45°C.有一个锐角大于45°D.每一个锐角都大于45°14、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B.顺次连结平行四边形四边中点所组成的图形是菱形C.正八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D.三角形的内心到这个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15、如图,已知,要得到△ABD≌△ACD,还需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则错误的选法是()A. B. C. D.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以下四个命题:①如果三角形一边的中点到其他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②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③一组数据2,4,6.4的方差是2;④△OAB与△OCD是以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位似比为1:4,已知∠OCD=90°,OC=CD.点A、C在第一象限.若点D坐标为(2, 0),则点A坐标为(,),其中正确命题有________ (填正确命题的序号即可)17、如图,正方形ABCD中,∠EAF=45°,连接对角线BD交AE于M,交AF于N,若DN=1,BM=2,那么MN=________.证明:DN2+BM2=MN2.18、如图,在△ABC中,AB=AC,D、E是△ABC内两点,AD平分∠BAC,∠EBC=∠E=60°,若BE=6cm,DE=2cm,则BC=________.19、已知:△ABC≌△A′B′C′,∠A=∠A′,∠B=∠B′,∠C=60° ,AB=16cm,则∠C′=________ °,A′B′=________cm.20、在直线l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所示).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S1, S2,S 3, S4,则S1+S2+S3+S4=________.21、已知△ABC≌△DEF,且△ABC的周长为12,若AB=3,EF=4,则AC=________22、如图,线段AC与BD交于点O,且OA=OC, 请添加一个条件,使△OAB△OCD,这个条件是________.23、如图,△ABC中,BA=BC,∠ABC=40°,∠AB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E在BC边上,F在AC边上,将∠A沿直线EF翻折,使点A与点O恰好重合,则∠OEF的度数是________.24、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正五边形都有一边在直线l上,且有一个公共顶点O,其摆放方式如图所示,则∠AOB等于 ________度。

最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复习测试及答案解析-精编试题.doc

最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复习测试及答案解析-精编试题.doc

初二数学华东师大版第13章 全等三角形的复习同步练习(答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以下命题:①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②三角形的外角必定大于它的内角;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其中的真命题是 ( )A. ① ③B. ① ④C. ① ② ④D. ② ③ ④ 2、两个三角形只有以下元素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 A. 两角和一边 B. 两边及夹角 C. 三个角 D. 三条边 3、根据下列条件,能惟一画出△ABC 的是 ( )A. ∠A =60º,∠B =45º,AB =4;B. AB =4,BC =3,∠A =30ºC. AB =3,BC =4,AC =8;D.∠C =90º,AB =64、如图所示,在等边△ABC 中,D 、E 、F ,分别为AB 、BC 、CA 上一点(不是中点),且AD =BE =CF ,图中全等的三角形组数(都全等的为一组)有 ( )A. 3组B. 4组C. 5组D. 6组5、如图,△ABD 和△ACE 都是等边三角形,则ABE ADC ∆≅∆的根据是 ( ) A. SSS B. SAS C. ASA D. AAS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D,BD平分∠ABC,则∠BAD+∠C的和为()A. 120ºB. 150ºC. 180ºD. 210º7、如图,在△ABC中,DE、GF分别是AB、A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若AB=10,BC =22,AC=18,则△AEG的周长等于()A. 22B.24C. 25D. 308、在△ABC 中,∠C=90°,AC=6,BC=8,O是△ABC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则O 到AB的距离是()A. 2B. 3C. 4D. 2.4二、填空题9、写出命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的逆命题:.10、如图,已知,∠ABC=∠DEF,AB=DE,要说明△ABC≌△DEF,(1)若以“SAS”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2)若以“ASA”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3)若以“AAS”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11、如图,已知AB 是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E 是AB 上的一点,如果EC =7cm ,那么ED = cm ;如果∠ECD =60°,那么∠EDC = .12、如图,AB =CD ,AD =BC ,O 为BD 中点过O 点作直线与DA 、BC 延长线交于E 、F ,若︒=∠60ADB ,EO =10,则∠DBC = ,FO = .13、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将△ABP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能与△CBP ′重合,若PB =3,PP ′= .14、如图所示,AC ⊥CD ,BD ⊥CD ,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AB 于点E ,交CD 于点F ,且AC =FD ,则△ABF 是 三角形.15、如图,在ΔABC 中,已知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E ,ΔABC 和ΔBEC 的周长分别为24厘米和14厘米,求AB长为.16、如图,在△ABC中,AC=6,BC=8,AB=10,将△ABC沿AD折叠,使AC落在AB上,点C与点C’重合,则折叠后重合部分的面积为.三、解答题17、如图所示,在图中作出点C,使得C是∠MON平分线上的点,且AC=OA,并简述步骤.M18、已知:如图,D是△ABC的边AB上一点,AB∥FC,DF交AC于点E,DE=FE,求证:AE=CE.19、已知如图:△ABC中,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ED=2,求:E到BC的距离.20、已知如图,在Δ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1)求证:DE=DF;(2)求证:AD⊥EF.【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由如下:






, 的平分线,
的平分线,

2. 连接 ,设


解得

即这点到各边的距离为 .
19
1.
,垂足分别为点 , , .
. , ,
点 即为所求.
2.
由(1)可得 又
20
1.



()
过点 作 四边形
四边形
四边形
,且





中,
. .
14 1. 逆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真命题.
2. 逆命题: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都是直角,假命题.
15
垂直平分斜边 ,









16 1. 逆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都是锐角,那么第三个角是钝角.
假命题,例如取


则第三个角
,第三个角是锐角而不是钝角,
四边形
的面积.
中,


于点 .若
,求
II. 拓展:如图 2,在四边形
中,



,则四边形
的面积为

于点 .若

21. 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
”、“
”、“
”、“ ”)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即“ ”)后,我们继续对“两个三角形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情形进行研究.
【初步思考】
根;⑤偶数一定是合数.
10. 如图,在四边形
中,

,连接 ,

点,则 长的最小值为

.若 是 边上一动
11. 已知矩形
,分别为 和 为一边向矩形外作正三角形
的值等于

和正三角形
,连接
和 ,则
12. 如图,在 (1)若 (2)若
中, ,
,则
, 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交

的周长等于

的度数等于

边于点 ,交
边于点 ,连接 .
三、 解答题 (共 13 小题;共 169 分)
13. 如图,在 .
中,
,是
的平分线,
于点 , 在 上,
,求证:
14.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它们都是真命题吗? I.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II. 如果两个角都是直角,那么它们相等.
15. 如图所示,在
中, ,求
, 垂直平分斜边 ,分别交 , 于点 , ,若 的度数.
16.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的真假性,如果是假命题,请举出一个反例. I. 如果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钝角,那么另两个角都是锐角. II. 如果两个角是锐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17. 如图所示,在 数.
中,

的平分线 交 于点 ,若 垂直平分 ,求 的度
18. 如图所示,在
中,




I.
所以这个逆命题是假命题.
2. 逆命题: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都是锐角.
假命题,例如取



,但这两个角都是钝角,
所以这个逆命题是假命题.
17 在
中,因为

的平分线 交 于点 ,
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
垂直平分 , ,所以 ,所以
, .
18 1. 如图,作

的平分线,它们的交点 即为符合要求的点.
交 于 ,若 C.

,则 到 边的
D.无法确定
3. 如图,在 积是
中,
,是
的平分线交 于点 ,若

,则
的面
A. 4. 如图,在
B.
中,
, 平分
C.

于点 ,若
D. ,则
A.
B.
C.
D.
5. 如图所示,点 , 分别是边 , 上的点,点 在射线 上.下列条件不能推出 平分
的是
A.

B.

C.


D.


的边 上一动点(点 与点 不重合),连接 ,以
为边在 的上方作等边三角形
,连接 ,你能发现线段 与 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证明你
发现的结论.
II. 类比猜想:如图 ② 所示,当动点 运动至等边三角形
的边
猜想 与 在(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需要证明)
的延长线上时,其他作法与(1)相同,
III. 深入探究:
我们不妨将问题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

中,


,然后,对
进行分类,可分为“ 是直角、钝角、锐角”三种情况进行探究.
【深入探究】
I. 第一种情况:当 是直角时,

如图1 所示,在

中,



,根据
,可以知道
II. 第二种情况:当 是钝角时,
如图2 所示,在






,且 、 都是钝角,求证:
III. 第三种情况:当
二、 填空题 (共 7 小题;共 35 分)
6. 命题"对顶角相等"的条件是

7.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它的逆定理是

8. 如图,在
中,
交 于点 ,连接 ,则

,分别以 , 为圆心, 为半径画弧交于两点,过这两点的直线
的周长是

9. 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只填序号).
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②有两边和一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 是质数;④ 是 的平方


,使
是锐角时,

不一定全等.



,且 、

不全等.(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都是锐角,请你用尺规在图3中作出
IV.
还要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使
?请直接写出结论:在

中,


,且 、 都是锐角,若
,则

22. 如图,已知

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
证:
为等边三角形.
、 ,作
于点 ,
于点 ,求
23.
I. 操作发现:如图 ① 所示, 是等边三角形
① 如图③所示,当动点 在等边三角形
的边 上运动时(点 与点 不重合),连接 ,以
为边在 的上方、下方分别作等边三角形
和等边三角形
,连接 , ,探究 ,
与 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探究的结论.
② 如图 ④ 所示,当动点 在等边三角形
的边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其他作法与图 ③相同,① 中的结
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是否有新的结论?并证明你得出的结论.

24. 已知:如图所示,


于点 ,
于点 , 和 交于点 .求证: 平分
25. 已知:
中,
,求证:
, .
的平分线 与
的平分线 相交于点 ,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A
3
B
4
C
5
B
二、填空题
6
两个角是对顶角
7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8
9
①④
10
11
12

三、解答题
13
平分
内是否有一点到各边的距离相等?如果有,请作出这一点,并说明理由.
II. 求这点到各边的距离.
19.
I. 如图,试用直尺与圆规在平面内确定一点 ,使得点 到
的两边 、
到 、 两点的距离也相等.(不写作法,但需保留作图痕迹)
II. 在(1)中,作
于,
于 ,连接 、 .求证:
的距离相等,并且点 .
20. I. 探究:如图 1,在四边形
全等三角形 复习题
一、 选择题 (共 5 小题;共 25 分)
1. 下列正确叙述的个数是
①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②真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③假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④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⑤每个
定理一定有逆命题;⑥命题“若
,那么
”的逆命题是假命题.
A.
B.
C.
D.
2. 已知 距离为
A.
中,
, 平分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