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文化内涵的挖掘对内蒙古旅游文化发展的作用
对草原文化和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思考
![对草原文化和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0f8cbe6172ded630b1cb648.png)
这使得 民族工艺美术产品的价值往往要通过材质和工艺来体现 ,
而忽视 了文化附加值 。 内蒙 古 民族工 艺美术 是草 原文化 的物 态形式 之一 ,它是
因此 ,内蒙 古民族工艺美 术产业的发展 ,首 先应加强对适 “ 物化 ” 的文化 工具 , 是具有精神 因素 的物化 存在。 内蒙古民族 合地 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 模式的研究 。应 该看到 ,国内如辽河 工 艺美术产业作为草原 文化 产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 发展在借 文化产业 园 、 厦 门乌石浦 、 福 建莆 田等其 它工艺美术产业 区 , 无 鉴成功 经验的同时 ,不能只是对其他地 区相关产业 发展模式进
逐 步走上 了快 速、规 模化、效 益型发展的轨道 ,但 同时 面临的 掘草原 文化 内涵和体现草原 文化 艺术精髓 的创意元素 , 在 强化 更好地推 动 问题和存在 的不足也是 多方 面的 。比如 同发达 地区相 比 , 我 区 民族 工艺 美术产业发展模式 的探索和研究的同时 , 文化艺术产业 和市场建设较 晚 , 民族 工艺美术产业集约 化程度 草原文化 的传播和发展 ,这既是民族工艺美术产业需要面对 和
美术产业是在 实用 、装饰 、艺术欣 赏 、收藏 等多方面发 展的产 体地推动 整个文化产业发展 ,搞 活艺术市场。我们必须学 习借
业 ,同时又 与草原文化旅游 、民族商 品贸易等众多产业 联系紧 鉴 国内外 艺术产业的成功发展模 式和经验。其次 ,现在 虽然 对
密 。内蒙 古 自治区幅 员辽 阔 ,草原文 化独具特 色 ,民族工艺 美 于 民族 工艺美术本 体的研究 比较多 ,对产业 的研究也有涉 足 , 术 内容丰富 、源远流长 ,如蒙 古族皮画 、蒙古传统 家具 、蒙 古 但从 民族地 区的角度对 内蒙 古民族工艺美术产业发 展的专题性
内蒙古旅游活动方案
![内蒙古旅游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53bb4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6.png)
内蒙古旅游活动方案第1篇内蒙古旅游活动方案一、项目背景为响应国家关于发展全域旅游的号召,深度挖掘内蒙古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结合当地旅游资源优势,制定本旅游活动方案。
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提升内蒙古旅游品牌影响力,增强游客体验,推动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定位1. 文化交流:展现内蒙古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风情,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2. 生态旅游:倡导绿色旅游,保护自然环境,实现旅游与生态的双赢。
3. 经济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增长,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4. 市场拓展:吸引国内外游客,扩大内蒙古旅游的市场份额。
三、活动规划1. 活动主题“探寻草原秘境,体验民族风情”——以草原文化为核心,策划系列主题活动。
2. 活动内容(1) 文化体验活动- 民族风情展示:定期举办蒙古族传统那达慕大会,展示摔跤、赛马、射箭等传统体育项目。
-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立蒙古族长调、呼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场展示与互动体验区。
(2) 生态旅游活动- 草原徒步:规划安全生态的徒步路线,组织游客进行草原徒步,体验草原风光。
- 生态摄影:举办草原生态摄影大赛,鼓励游客记录下草原的美丽瞬间。
(3) 旅游节庆活动- 草原旅游节:围绕旅游节策划一系列节庆活动,如篝火晚会、星空观赏等。
- 冰雪节:利用冬季特色,开展冰雪运动、冰雪艺术等活动。
3. 活动宣传- 媒体合作:与国内外各大媒体合作,进行线上线下的旅游宣传。
- 旅游推介会:在重点城市举办内蒙古旅游推介会,加强与旅游市场的直接对接。
四、服务保障1. 安全措施: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应急预案,保障游客的人身与财产安全。
2. 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3. 权益保障:严格执行旅游法规,保障游客合法权益。
五、环境与资源保护1. 生态保护:在活动策划与实施中,严格遵守生态保护原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资源合理利用:合理规划和利用旅游资源,避免过度开发。
内蒙古旅游经济的优势与对策研究
![内蒙古旅游经济的优势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ca1067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c.png)
内蒙古旅游经济的优势与对策研究【摘要】内蒙古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
本文主要对内蒙古旅游经济的优势与对策进行研究。
首先分析了内蒙古旅游经济的优势,如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特色。
然后提出了挖掘内蒙古旅游经济潜力的对策,包括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
接着指出了内蒙古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例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等。
最后对内蒙古旅游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认为内蒙古旅游经济潜力巨大,应加强政策支持,以实现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内蒙古旅游经济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内蒙古、旅游经济、优势分析、潜力挖掘、发展问题、促进对策、未来发展方向、政策支持、发展前景、潜力巨大、广阔前景。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资源,被誉为“神秘的北方明珠”。
内蒙古地处蒙古高原南缘,辖区内拥有大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额济纳沙漠等多样的自然景观,同时还有包括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政策的扶持,内蒙古的旅游经济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越来越多的游客纷纷慕名前来感受内蒙古的自然美景和独特民俗,推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面对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和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内蒙古旅游业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针对内蒙古旅游经济的优势与对策展开研究,探讨如何提升内蒙古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意义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资源。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内蒙古的旅游经济也逐渐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内蒙古旅游经济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旅游业发展不平衡、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
深入研究内蒙古旅游经济的优势与对策,对于发挥内蒙古旅游业的潜力,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草原文化推动内蒙古特色草原旅游发展
![以草原文化推动内蒙古特色草原旅游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ad2f201763231126edb1123.png)
建设 和 完 善 特 色 博 物 馆
,
。
博物馆作 为展 示 特定地 域
。
原 文 化 的 大旗 走 向全 国 走 向世 界
,
。
如蒙牛企业 学 习 沟
“
文 化 的主要 场所 有 着极 强 的文 化宣 传作用
工
目前 内 蒙
,
通
、
自我 超 越 的 企 业 精 神 和 做 中 国 和 世 界 乳 制 品 专 业
、
快速发展
原 旅 游 无 疑 对 内蒙古 构 成 了 有 效 的竞 争
。
分流 了
一
大批
,
草原 文 化是具 有 国际影 响力 的文 化
.
。
草 原 民 族 曾经
,
客源
。
尽 管 内蒙 古 拥 有 广 袤 和 类 型 丰 富 的 草 原 资 源 但 是
.
是 欧 亚 大陆上 最 活 跃 的人 群 他们在 历 史 上 的知 名度 使
色 全 面 展 示 草 原 文 化 深 厚 内涵 的 节 日 让 国 内外 更 多 的
人 了解 熟悉 和热爱 草原 文 化 让更 多 的人 来 内蒙古大草
、,ຫໍສະໝຸດ 中 有 了 融 入 自然 的 切 身 体 验
。
( 二 ) 草 原 文 化 蕴 含 的 自强 不 息 开 拓 进 取 的 精 神 气
、
原 做客 和 投 资 艺术节
要 想 获 得竞争优势 就 必 须 挖 掘 草原 文化 的 内涵 推 动特
.
草 原文 化 具 有 了 更 广泛 的影 响 和 吸 引 力 其 以 蒙古 民族 为典 型代表
、
。
草原文化 中 尤
, ,
色草原 旅 游 的发展
打造文化品牌旅游 推动内蒙古经济发展
![打造文化品牌旅游 推动内蒙古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7873059ad02de80d4d840d2.png)
目 , 旅 游 资 源 优 势 为 经 济 优 势 , 极 发 展 自治 区 国 变 积
民经 济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 游 经 济 更 是 文 化 经 济 、 旅 品牌经 济 , 化 战略 、 牌 战 略是 科 学 的管理 系统 , 文 品 是 旅 游 发 展 的 大 势 所 趋 , 是 加 快 旅 游 发 展 的 助 推 更 器 。所 以 , 造 旅 游 文 化 品牌 , 内 蒙 古 旅 游 经 济 发 打 是
打 造 文化 品牌 旅 游 推 动 内蒙古 经济发展
葛素 红
( 内蒙 古 教 育 出 版社 , 内蒙古 呼 和浩 特 摘 001) 10 0
要 : 章 结 合 内 蒙 古 旅 游 业 实 际 发 展 现 状 , 草 原 文 化 、 族 文 化 、 君 文 化 、 史 文 化 、 牧 文 文 从 民 昭 历 游
济结构 、 建 和谐社会 、 设 社会主义 新农村 的重要 构 建
载体 。 处 于 我 国 北 部 边 疆 的 内 蒙 古 自治 区 , 其 1 8 3 在 1.
万k m 的 土 地 上 有 着 极 其 丰 富 的 自 然 人 文 景 观 , 既
有 “ 漠 孤 烟 直 , 河 落 日圆 ” 沙 漠 奇 观 , 有 “ 大 长 的 又 碧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7 6 2 (0 9 O 一 O 2一 O 1O~ 9120 )3 O6 2 性 、 厚 的 民族 性 、 泛 的 群 众 性 、 大 的 开 放 性 、 浓 广 博 强 烈 的 进 取 性 以 及 淳 朴 的 自然 性 等 鲜 明 特 征 , 耀 着 闪 爱 国 主 义 、 族 团 结 及 民族 进 步 精 神 的 熠 熠 光 辉 。 民 草 原 文 化 是 内蒙 古 的 第 一 品 牌 , 内 蒙 古 最 大 的 无 形 是 资 产 , 响 、 亮 这 张 牌 , 于 内 蒙 古 今 后 的 发 展 意 打 打 对 义 深 远 。本 着 尊 重 自然 , 护 环 境 , 持 续 开 发 的 理 保 可 念 , 过 我 们 的 精 心 培 育 , 草 原 绿 色 旅 游 成 为 旅 游 通 使
浅析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以辽宁省为例
![浅析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以辽宁省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1ce8bcf8bd63186bcebbc13.png)
的一 切 活 动 , 民族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保 证 , 一 个地 区旅 游 产 业 的 是 对 发 展 , 动 地 区经济 可 持 续发 展 具 有 重要 意 义 。本 文从 如 何 挖 掘 推 少数 民族 文 化 资 源入 手 , 对文 化 资 源 的优 势 、 点 进 行 深入 剖 析 , 特 旨在 实现 文 化 资 源优 势 向旅 游产 业 优 势 转 变 , 进 少数 民族 地 区 促
3挖 掘 民族 文化 资源是对旅 游资源 的有效保护
在 20 0 6年 的 时候 , 当时 的辽 宁 省 副 省 长 胡 小 平 同 志 就 辽 宁
省少数 民族文化事业 的发展情况 接受记者访 问时说 : 民族文化 “
是 各 民 族 在社 会 历 史 发 展进 国县 级 以 上 的城 市 中 , 此 一 座 。 在 仅
具有 明显的流线 性 和块状 , 主要体 现在 : 沿辽 宁海 岸 线长达 顺
30 里 “ ” 型的 海 、 岸 旅游 带 ; 沿 铁 路 分 布 形 成 的 铁 岭 00公 乙 字 江 顺 北 部 至 大 连 的旅 游 带 ; 外 还有 辽 中辽 河旅 游 带 和 以山 脉 系列 为 另 主 要 景观 的西 部 旅 游 带 。 另 一 方 面 , 宁 省 旅 游 资 源 的 观 赏 价 辽 值 、 化价 值 、 学 价 值 及特 殊 功 能 价 值 都 十 分 凸 现 , 要 为 : 文 科 主 阜 新查 海 的 “ 中华龙 ” 沈 阳新 乐 的 “ 阳 鸟 ”、 阳牛 河 梁 的 “ 山 、 太 朝 红
关 键词 : 少数 民族 文 化 资 源 ; 游 业 ; 宁省 旅 辽
中 国分 类 号 : 14 G 1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63— 1 12 1 )5— 28— 2 17 2 l( 00 0 0 7 0
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与文化发展的互动
![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与文化发展的互动](https://img.taocdn.com/s3/m/6498e047767f5acfa1c7cd9d.png)
实现其资源向资本转化的素材.由于旅游的推动,迫使去寻 找发掘新的文化作为特殊产品.但是此深挖环节同样能够推 动旅游业水平迅猛提高,还有保证民族文化推广普及.因为 旅游能够创造可观的经济收益,旅游地通常要将个性鲜明 的民族文化当成个性化的旅游产品.非常典型的即为东西乌 珠穆沁的牧民牧户游,在生活过程中再次应用了传统的蒙 古包,原来慢慢走向没落的传统手艺同样得到了重视.民族 文化能够和当前旅游业实际标准保持一致,但是旅游业同 样能够有效的利用当前突出的民族文化. 2.2.2 旅游业的发展是文化的展现
关键词:内 蒙 古 ;草 - 260X(2012)09- 0047- 02
1 前言 在“十五”还有“十一五”等阶段,内蒙古旅游业水平出
现了迅猛的提高.景区规格、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旅 游控制部门、基础设施持续健全.从全局方面而言,发展到全 面提高时期.在“十二五”阶段国家经济非常关键的工作即为 调整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效率和框架、效益彼此相符 合,推动经济水平提高和人口、资源、环境保持一致,真正从 发展过程内进行调整.在旅游业方面而言同样如此,当前旅 游业在发展方面而言依旧保持在观光旅游水平.不过在消费 需求方面而言,休闲旅游慢慢变作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所以 我国旅游业不仅从总体上面临着提升发展层次的必要,也 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这对于内蒙古亦如此.本 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对文化发展与草原旅游业的关系进 行了简单的概述,然后对发展内蒙古草原旅游及文化互动 的提出了自己建议策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文化发展与草原旅游业的关系分析 2.1 文化发展对草原旅游业的影响
文化能够推动消费者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内蒙古方面 来讲,能够推动本地居民产生认同感还有归属感.经过相关 研究能够发现,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能够朝消费者表现 本地区习俗.此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充分显示少数民 族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归属感还有认同.旅游和文化的同补发 展将同时给本地民族和游客都带来美学、精神的享受和受益. 2.3 草原旅游发展过程中蒙古族文化发展的滞后性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业开发现状的启示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业开发现状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5459206ba1aa8114431d99e.png)
牙
乏
1 妻 口 要 手 至、 口 6 望 、 ,
u芝 者u
萋 妻 。
£茎
鬈
丰寸 c支 一 1 手
萋 :
凳
警
:
毫 . 委
。 莲
善
委
骞
差 . 委
善
6 夏 l
之
。 芝 委
。
妻 乏J
窆、才疋 鬈 £. 囝耋 重 量 未 口 o , r f ) 重 .
美 ’
’ . .
妻 萋
耄 季
銎 芝
’
才
墓
丑 采 毒 ’
‘、 ,
.
7 2
u至
.
.蓦 毫 才
萋 .
. 乏 囝宇浔
霎
习
乏 未 壹
亲
亲
. 乏
窑 霉 之
乏
未 采
委
誊
重 3 善 6善 I
£u j 乏
萋
. 寸
罢
蕾
国 ’ ; 口 口
麦 u 奏
.茎 u毒 .
.
善 委
委 .妻 墓 耋 乏 季 萎 . 夏 》
之委
.
茔
喜
曼 妻
要 量 .霉
善 要
口 、 ,
委 .妻
之
. 交 国 主 .量 ; 口 妻 垂 未 . q 未
未
骂
之 乏
彳
主
:
薯
乏 乏
丰 多
司 q. 6 I
曼 墨 ’ 口 £ : 毫 .
.
曼
≈
戈 乏 6芰 I 乏 . 萤 萋 . q 之 芰 弓 6 I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66d78b1be23482fb5da4ca5.png)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摘要:草原文化作为内蒙古的一项特色资源,是内蒙古特色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
本文在分析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优势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开发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资源基金项目:201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内蒙古9市3盟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基于点轴理论》阶段性成果一、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分析(一)草原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草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承载地之一。
自战国到秦汉,匈奴族在北方草原崛起,建立起南越河套与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至大兴安岭、西逾帕米尔高原和伊犁河域的第一个草原王国,创造了草原游牧文明的雏形;魏晋以来,鲜卑族逐渐成为中国北方草原最强大的民族,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政权,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大范围的碰撞与融合;隋唐一统之际,突厥与回纥相继崛起先后建立强大汗国;宋辽金时期,契丹、女真连续勃兴,与宋鼎足而立长达一个多世纪;13世纪开始,成吉思汗集北方文明之大成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其后忽必烈入主中原,建立了元朝,成为中国北方草原所有游牧民族和中原民族继魏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民族空前融合的时代。
蒙古民族至今仍是传承、发展草原文化的主体民族,在与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涵。
(二)地域特征显著,形式丰富多样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及其草原文化,具有鲜明地域特点,从古至今源远流长。
在草原上世代生活的蒙古民族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并创造独具特色的音乐舞蹈、绘画艺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成为内蒙古发展草原文化旅游的重要支撑。
热情奔放的蒙古族歌舞成为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一大品牌;由迎接礼仪、敬客礼仪、送客礼仪三大部分组成隆重热烈的蒙古族接待礼仪,成为草原文化旅游的一大特色;集聚民族智慧的蒙古包是草原文化的结晶,既能展现蒙古族风俗民情,又可作为服务设施,成为草原文化的基本建筑载体;博大精深的蒙餐文化古老且自成体系,至今仍保留着蒙古族传统饮食文化习俗中浓厚的贵族化特点,成为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一大亮点;独具匠心的蒙古族服饰适应蒙古高原的自然环境、游牧经济需要,反映着蒙古民族的审美观念、思维特点,成为草原民俗文化展示窗口;盛大隆重的那达慕大会汇集了蒙古族民间竞技和游戏等多种民俗事项,摔跤、射箭、蒙古象棋、木牌等项目既能让游客充分了解蒙古族传统竞技和游艺民俗,又能增强草原文化旅游产品的参与性。
弘扬蒙元文化 发展旅游产业 富裕地方百姓 成吉思汗陵,将建成中国一流的帝王陵旅游区
![弘扬蒙元文化 发展旅游产业 富裕地方百姓 成吉思汗陵,将建成中国一流的帝王陵旅游区](https://img.taocdn.com/s3/m/649d1e4348d7c1c709a1451b.png)
弘扬蒙元文化发展旅游产业富裕地方百姓成吉思汗陵,将建成中国一流的帝王陵旅游区中华民族杰出的英雄、震撼世界的历史伟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宫,屹立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古老神奇的鄂尔多斯草原上。
成吉思汗陵,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成吉思汗的象征,是祭祀这位伟人英灵的神圣地方。
它以优美的草原环境、神秘的人文景观显示着草原帝王陵雄姿,成为著名草原文化圣地,获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全国百家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并且以独特的祭祀文化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吉思汗陵园,以具有蒙古民族建筑风格的三座相连接的陵宫大殿为主体,由苏勒德祭坛、商更斡尔阁、祭祀文化展览馆、碑亭、九十九级台阶式步道、成吉思汗出征铜像、甘德尔敖包、成吉思汗鄂尔多等诸多文物景点组成。
成吉思汗陵守陵部落达尔扈特人,近八百年来世代守护、祭祀成吉思汗陵寝原型“八白宫(室)”,完整地继承和保留了十三世纪蒙古王朝时期的神秘的祭祀文化和独特的宫廷文化。
成吉思汗例行祭奠每日都要举行,大的祭奠每年举行数十次,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是蒙古民族文化之结晶。
成吉思汗陵,是蒙古民族历史文化之神圣摇篮,祖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内蒙古草原景色迷人。
日前,记者专程乘车来到风景秀丽、气势恢弘的国家4A级旅游区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采访了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祁・毕西日勒图。
“我们要把成陵打造成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胜地。
”一见到记者,祁书记就开门见山。
他说,当前,鄂尔多斯市正处在实施“十一五”规划,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集中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2006年的党代会上,市委确立了建设更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谐的现代化鄂尔多斯的宏伟目标。
成陵作为闻名世界的文化旅游景区,作为鄂尔多斯的窗口和门面,更应该有这种敢于领先、敢于走向世界的雄心壮志。
因此,新形势下,做好管委会的工作,对推动成陵旅游业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创造新业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蒙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范文
![《蒙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944f18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4.png)
《蒙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篇一一、引言蒙古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重要文化遗产地,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旨在研究蒙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蒙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蒙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等。
其中,蒙古族长调民歌、马头琴演奏等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广受赞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还承载着蒙古民族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观。
三、蒙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蒙古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例如,设立了专门机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保护和传承工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和登记,建立档案数据库;加强与国内外文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等。
此外,民间组织和个人的参与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蒙古国旅游开发现状及挑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蒙古国在旅游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游客数量逐年增加,旅游收入稳步增长。
然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部分地区过度开发导致文化遗产受到破坏;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划导致旅游资源浪费。
此外,国际竞争激烈,如何突出蒙古国旅游的特色和优势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蒙古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相结合,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和特色,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也需要借助旅游业的力量,通过旅游活动传播和推广蒙古国的优秀文化传统。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策略建议1. 强化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支持力度。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64531254b73f242336c5f40.png)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作者:赵晓峰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年第01期[摘要] 草原文化是草原旅游业的灵魂,内蒙古草原旅游业必须紧紧围绕草原文化这个核心内容进行开发,才能有自己的特色和强大的吸引力。
本文从内蒙地区旅游资源现状、内蒙地区旅游业发展特点等方面阐述了内蒙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针对内蒙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1. 026[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1- 0047- 021 内蒙古发展草原文化旅游的优势1.1 旅游发展政策环境优良,旅游政策体系相对完善为了促进内蒙古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内蒙古制定出一系列的旅游政策。
1999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003年,自治区政府成立了全区旅游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在接下来的5年里,自治区政府相继审定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若干政策决定》等重要指导文件,确立了全区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战略布局和发展重点。
上述各项政策的出台,提升了内蒙古旅游产业的地位,推动了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1.2 历史文化灿烂悠久,地域特色显著首先,内蒙古历史悠久:唐为突厥地;宋朝的时候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
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来均改省;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在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其次,内蒙古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赛马、摔跤、射箭被称为蒙古族的“男儿三艺”,每年7月中下旬举办的那达慕草原旅游节,集中展示蒙古民族歌舞、体育、竞技、服饰、饮食各方面的灿烂文化。
浅析内蒙古地区旅游文创产品的发展趋势
![浅析内蒙古地区旅游文创产品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7a3978c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6.png)
浅析内蒙古地区旅游文创产品的发展趋势内蒙古地区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地域广阔,风景秀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是一个具有深厚旅游资源的地方。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文创产品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对内蒙古地区旅游文创产品的发展趋势进行浅析,探讨它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内蒙古地区旅游文创产品的现状内蒙古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如大草原、草原部落、成吉思汗陵园、博物馆、古城堡、驼队、蒙古包、民族歌舞等,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成为了旅游文创产品的灵感源泉。
目前,内蒙古地区的旅游文创产品主要包括手工艺品、纪念品、服饰、音乐、美食等,其中以蒙古包、马头琴、毡毯、草编制品等最具代表性。
在产品开发方面,一些企业和设计师以内蒙古地区独有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为灵感,设计出了大量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文创产品,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选择。
而在营销方面,一些旅游景区和商家也开始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旅游文创产品的线上销售,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但与此内蒙古地区的旅游文创产品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产品品类单一、设计创新不足、品质参差不齐、营销渠道不畅等问题,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
二、发展趋势1.多元化产品开发未来,内蒙古地区的旅游文创产品将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手工艺品和纪念品,还将扩展到服装、家居用品、音乐、美食等多个领域。
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需求,产品款式和设计也将更加丰富多样。
2.注重文化内涵内蒙古地区的旅游文创产品将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达。
产品设计将更加注重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草原风景、马头琴音乐、蒙古包结构等,强化产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3.提升品质和设计未来,内蒙古地区的旅游文创产品将更加注重品质和设计。
产品制作将更加精细,选材、工艺和做工都将得到提升,设计也将更加时尚、个性化,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4.拓展营销渠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达,未来内蒙古地区的旅游文创产品将更加注重线上销售渠道的拓展。
从旅游资源角度谈内蒙古旅游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
![从旅游资源角度谈内蒙古旅游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ccbfa5f404a1b0717fd5dd5b.png)
资源文 化 内涵 , 为旅 游 资源 开发 提供 依 据 的 同时 , 本 身对 特定 旅 游 者也 具 有 吸 引 力, 于 一 种旅 游 资 其 属 源。本 文 在分析 此 间 关 系的基础 上 。 内 蒙 古旅 游 文献 资源 的开 发 利 用提 出几 点 建议 。 大 家共 同探 就 和
内蒙古旅游文献真实地反映了 内蒙古地区 自 古 以来的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 科技 、 艺术、 风俗等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方面面, 具有重 要的史料价值。通过对 内蒙古 各类
地方志、 ( )旗( ) 盟 市 、 县 志等历史文献的挖掘、 整理 、 开发, 可发掘出有丰厚文化内涵的旅游胜地, 如成吉 思汗陵、 武当召、 美岱召这 些文化遗址的开发, 都得 益于内蒙古旅游文献的史料记载与考证。 旅游景点 的建 设是旅 游资源开发 中重要 的一
进行 考证 , 现景 点的 历 史和 文 化古 蕴 , 能构 成 独 重 才
特而 持久 的 吸 引力 。 1 3 内 蒙古旅游 文献 本 身也 是 一 种旅 游 资源 .
素之一。可以说 ,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 是旅游资源 的核心吸引力。旅游是以文化为主体、 社会活动。 发 掘 旅游 资源 的文 化 内涵 , 旅游 资 源 开 发 的 重 中 之 是 重。庙宇古刹折射着宗教文化的源远流长; 古迹文
物拨动着历史的琴弦; 草原山川则诉说着朴实无华。 个 区 域 的旅 游 文 献 承 载该 地 的 历 史 文化 , 流
一
内蒙古 旅游文献从 内容上看, 它反映 了内蒙古
地 区 自然 和人 文 情 况 , 现 了地 方 社 会发 展 的 全 过 再
程, 体现了区域特色、 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 从形式 上看 , 可分为资料性旅游文献和实物性旅游文献, 前
草原文化的历史集成——一论蒙古族文化在草原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草原文化的历史集成——一论蒙古族文化在草原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d186a1d55270722192ef72d.png)
是特定 文 化 的 载体 血缘 意 义 上 的 民族 的融 合 必 然将体现
,
、
、
、
为 民 族 文 化 的大 融合
。
与正 常 的文化 交 流 所 不 同 虽 然这
,
,
一
古 草 原 蒙古 人 种 等 等 表 明蒙 古族 在 世 人 的 观 念 中 已 成 为
、 ,
过程 或许伴随 着血 与泪
但 在 客 观 上 为进 步 文 化 的传播 以
,
没 有 发 生新 的变 化
。
这
一
历 史 现 象 的 出现 原 因 有
.
一
个 时代 的 主 流文 化 从 而 对 弱小 落后 民族 产生 极 其深 远 的
、
肯定
:
13 世 纪
形 成 的蒙古族 文 化 吸 纳 整 合 了 以 往 草 原 文 化
影响
。
另
一
种传 承方式 则是 民族 融合
。
。
历 史 上 蒙古 高 原 各
。
从 血 缘 型 向地 域 型 的 历 史 跨 越 与草 原 民 族 延 续
一
。
是 由匈 奴 民 族 奠 定 的
下 特 征 :1
.
匈 奴帝 国 的社 会 组 织 结 构 呈 现 出 以
.
千 余 年 的 国 家 观 相 比 较 13 世 纪 以
,
2 以 十进位制 以 最 高 统 治 者 为 中心 的 左 右 翼 制 ;
,
又 具 有时代特征 的文 化形 态
.
。
自蒙 元 王 朝 之 后
,
蒙古 高原 在 点可 以
古高原 各 民族 问 主要 通 过 两 种 方式 完 成 的 的文 化 传播
蒙古族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
![蒙古族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5dadaf4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5.png)
蒙古族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蒙古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其游艺民俗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还蕴含着巨大的旅游价值。
对蒙古族游艺民俗进行合理的开发,不仅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能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蒙古族游艺民俗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其中包括那达慕大会、射箭、摔跤、赛马、蒙古象棋等。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七、八月举行。
在那达慕大会上,人们可以欣赏到精彩的射箭、摔跤和赛马比赛,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勇敢和豪爽。
射箭是蒙古族传统的竞技项目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蒙古族的射箭技巧独特,要求射手具备高度的专注力和精准的判断力。
摔跤则是力量与技巧的较量,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强壮体魄和顽强意志。
赛马更是展现了蒙古族人与马之间深厚的情感和默契。
蒙古象棋是蒙古族民间流传的一种棋类游戏,它的棋盘和棋子都具有独特的设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外,还有歌舞表演、民间故事讲述等游艺形式,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蒙古族游艺民俗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首先,它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那达慕大会上的各项竞技比赛以及歌舞表演等,都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能够给游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奔放和豪迈大气,领略到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魅力。
其次,蒙古族游艺民俗具有参与体验价值。
游客可以参与到射箭、摔跤等项目中,亲身体验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感受其中的乐趣和挑战。
这种参与式的旅游体验能够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蒙古族文化,增强旅游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再者,蒙古族游艺民俗具有文化传承价值。
通过旅游开发,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蒙古族的游艺民俗,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也能够激发蒙古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推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创新。
然而,目前蒙古族游艺民俗的旅游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开发程度较低,许多游艺民俗项目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挖掘内蒙古民俗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精髓
![挖掘内蒙古民俗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精髓](https://img.taocdn.com/s3/m/d57bfa9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d.png)
挖掘内蒙古民俗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精髓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依旧是一个充满着独特文化特色的地方,而且这里还有着众多的民俗文化遗产,这些遗产见证了内蒙古人民的精神、道德和价值观念。
对于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守护内蒙古的传统文化精髓,是内蒙古人民不忘初心、永葆民族精神的责任和使命。
挖掘内蒙古民俗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是保持内蒙古民族独特性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让世界更加了解内蒙古的重要途径。
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这个地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藏匿着众多的文化宝藏。
民俗文化是内蒙古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民俗文化是维系内蒙古人民伦理道德、传承思想精髓的重要力量,每一个民俗文化藏着一种传统、一种内蒙古人民的信仰和文化基因。
那么,挖掘内蒙古民俗文化遗产到底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挖掘民俗文化遗产,可以让广大民众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增强自身文化自信。
同时也可以让世界更好的了解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其次,把民俗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可以进一步提升内蒙古民族精神和文化素养,也可以增强内蒙古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这有助于凝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最后,挖掘民俗文化遗产,将有利于促进内蒙古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当然,挖掘内蒙古民俗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并不容易,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和支持。
首先,需要加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只有保护好现有的民俗文化遗产,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需要深入挖掘和研究民俗文化的蕴含价值和内涵,这需要专家和学者们的不断探索和研究。
然后,一方面通过各种载体和渠道,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另一方面,建设更多的文化设施和展示平台,可以更好的展示和传播内蒙古的民俗文化。
最后,内蒙古地区的政府也要加强对民俗文化的扶持和引导,推动内蒙古民俗文化的繁荣发展。
内蒙古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全球化的今天,传统文化逐渐消失,为了让内蒙古一直维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我们需要认真挖掘、珍视和发扬这些民俗文化遗产。
《蒙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范文
![《蒙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22c165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4.png)
《蒙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篇一一、引言蒙古国,作为亚洲的独特文化国家,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民族历史与精神。
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对蒙古国的文化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为国际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蒙古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旨在探讨蒙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蒙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众多领域,如口头传统与表达、表演艺术、社会习俗、节庆活动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蒙古长调、马头琴音乐、摔跤等,这些都是蒙古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一)政策支持蒙古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蒙古国文化遗产保护法》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保护措施蒙古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等。
此外,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保护技术,提高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结合(一)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推动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蒙古国,了解其独特的文化。
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通过旅游开发,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给游客,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二)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发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发展。
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要避免过度商业化和人为破坏,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为此,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确保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辅相成。
《内蒙古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现状调查与分析》范文
![《内蒙古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现状调查与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28344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2.png)
《内蒙古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现状调查与分析》篇一一、引言内蒙古博物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文化机构,其文创产品的开发对于弘扬地方文化、推广旅游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对内蒙古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发展空间,为进一步推动其文创产品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二、内蒙古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现状1. 开发种类与特点内蒙古博物院文创产品种类繁多,包括纪念品、工艺品、文化衫等。
这些产品以内蒙古地域文化为特色,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系列。
2. 销售渠道与市场反馈内蒙古博物院的文创产品主要通过实体店、网上商城等渠道进行销售。
市场反馈显示,消费者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表现出较高的购买意愿,尤其是在旅游市场,文创产品成为了游客纪念和了解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文创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1. 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文创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创新和特色,难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和市场竞争力。
2. 开发人才短缺文创产品的开发需要具备文化素养和设计能力的人才。
然而,当前内蒙古博物院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影响了产品的研发和设计。
3. 宣传力度不够尽管内蒙古博物院的文创产品设计具有一定的特色,但在市场宣传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程度不够,影响了产品的销售。
四、发展建议与对策1. 强化产品创新与特色在文创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产品的创新和特色,避免同质化现象。
可以通过引入新的设计元素、结合时尚潮流等方式,使产品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内蒙古博物院应加强文创产品开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具备文化素养和设计能力的人才队伍,为产品的研发和设计提供有力保障。
3.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文创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程度和购买意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文化内涵的挖掘对内蒙古旅游文化发展的作用(林富平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呼和浩特010018)摘要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厚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但长期以来,却一直没有很好地挖掘利用。
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没有建立起一个明确的开发理念,对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开发内容和模式选择上思路单一,通过对草原旅游文献探讨与个案研究发现产品开发低级,景点雷同性强,文化内涵不足是目前草原旅游开发中主要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我国最主要的草原目的地——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提出草原旅游开发文化内涵提升的纵向结构层次和地域文化凸显的空间差异化开发策略,以更全面挖掘和提升内蒙古草原旅游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蒙古文化内涵内蒙古旅游文化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回归自然旅游的出现与升温,草原旅游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许多学者对草原旅游的环境影响、资源条件分析、开发方向进行分析,尤其是生态旅游的开发关注较多,有的研究还试图引入新理论拓宽草原旅游研究视角。
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内蒙古、新疆、河北,也涉及南方草山。
随着草原旅游的不断发展,经营者不断增多,景点雷同性增强,旅游者需求转变,提升和挖掘草原旅游的文化内涵成为草原旅游发展的迫切需要。
虽有学者提及文化内涵的凸现,也有从民俗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有学者关注草原文化研究,但缺乏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对开发中需要的文化内涵具体开发内容、开发结构的研究。
但以上研究及其旅游文化涵突现的呼吁、文化旅游产品构建研究和其他相关探索对草原旅游文化内涵提升研究提供了相关借鉴。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自古以来,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就活跃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匈奴、东胡、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人先后以主角的身分演绎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草原文明,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具特色的民俗。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是内蒙古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蒙古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基础条件。
但由于认识上的或其他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却一直没有很好地挖掘利用。
这一现象已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到今天,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从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入手,发掘具有内蒙古特色的、高品位的旅游项目,并以此塑造内蒙古的人文形象,提升内蒙古的旅游品位。
但是如何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本文愿就此做一些有益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大的关注。
1内蒙古草原旅游发展现存问题1.1产品开发初级,景点雷同性高目前内蒙古草原旅游内容较为单一,大多数为草原观光、吃蒙餐、骑马和欣赏民族歌舞,主要集中在观光层次。
再加之草原景观在小的范围内没有明显变化,草原旅游景点景区建设和景观建设内容相对少,使得大量景点在接待设施建设、旅游活动内容组织等方面具有高度雷同性,甚至有人曾戏称内蒙古草原旅游到哪都是“一片草原,一座包;一条哈达,一碗酒;一首民歌,一块肉;一匹马,外加一堆石头(敖包)。
”这使得内蒙古草原吸引力降低,景点之间低水平恶性竞争。
改变现有草原旅游的单调性,增加现有产品经济价值需要文化内涵的挖掘。
1.2景点小散弱差情况严重由于草原旅游经营成本低和政府加强草原生态利用方式的政策引导,是的近年来草原旅游景点不断增多,但是目前草原旅游点多且分散,景点规模小。
据2003年内蒙古主要草原旅游景区的不完全统计,仅辉腾锡勒(包含多个草原旅游点)达到56万,其他的草原旅游点都在20万以下,其中,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以下的景点占到50%。
这种规模小,分布散的局面使得内蒙古至今没有全国有重要影响力和品牌形象的草原旅游区,而且基础设施和管理成本高,管理困难,存在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隐患。
此外,这样局面使得单个景点不具备宣传促销的实力,扩展市场和提高知名度较困难。
1.3主要客源市场被分流内蒙古草原旅游面临周边市场激烈竞争,河北、北京、吉林、宁夏、甘肃、新疆、陕西等地的草原旅游地对内蒙古草原旅游构成有效竞争,同时近年来相邻的蒙古国草原旅游也异军突起,分流内蒙古主要的海外客源市场。
在这种激烈竞争中,内蒙古草原旅游地想生存与求胜就必须挖掘自己的文化内涵,进行差异化开发,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1.4现有旅游活动不能满足游客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和整个社会教育程度的提高,旅游者开始注重旅游的文化含量。
据内蒙古旅游局2003年游客调查显示[29],到内蒙古之前游客最想看到的是草原风光,其人数约占调查总数的58.26%,但旅游者游完后最感兴趣的是民族风情,其比重占43.23%,还有部分游客认为文化表现不足,反映出单纯的草原观光和简单的民俗表演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全面文化内涵的提升是市场的迫切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草原和草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草原的环境创造出灿烂的草原文化,草原文化只有依附于草原才有生命力。
旅游者在观光之后必然想进一步的感受草原文化。
1.5担负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重任草原生态系统本来较脆弱,由于草原景观的均一性,游览区与生活服务区常合为一体并占据草原核心区,使得旅游开发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草原旅游作为草原资源消耗利用的有效替代方式,同时也是有效宣传地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窗口。
内蒙古草原文化是世界上任何其它国家和地区都不可替代的,其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戏曲艺术、雕塑绘画、民族工艺、节庆游乐、婚丧嫁娶、文娱体育、宗教仪式、集市贸易、建筑形式,乃至服饰饮食、待客礼仪等都各有特色。
这种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也呼吁着在草原旅游开发中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升,并通过旅游重新认识和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综上所述,改变草原旅游现存问题,迫切需要挖掘和提升内蒙古草原旅游的文化内涵,以此塑造内蒙古草原旅游的独特卖点,提升草原旅游的品质2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开发2.1内蒙古民族文化的核心内蒙古民族文化的核心部分是草原牧业文化,蒙古族文化是典型代表。
同时,内蒙古民族文化又具有多元特质和地域性差异。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草原牧业文化。
以蒙古族为代表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所创造的文化虽然各具特色,但从基本形态上来说属于草原牧业文化,其精华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兼容并蓄的人文观和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表现特征是开放性和流动性,这与中原地区稳定的、保守的农业文化构成鲜明对比。
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是草原牧业文化的主要创造者,蒙古族文化是草原牧业文化的典型代表,理应成为开发的重点和核心。
内蒙古是多民族杂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域辽阔,不仅各民族间有一定的文化差异,就是同一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不同,也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
所以在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重视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间的文化差异。
2.2内蒙古民族历史文化在开发的过程中的局限性作为旅游资源,内蒙古民族历史文化在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先天的局限性。
游牧文化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决定了草原游牧民族很少像汉族那样留下很多地面建筑和遗存。
虽然在历史上许多游牧民族都在内蒙古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光辉足迹,但如果按照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对其进行评价打分,就会发现现今所存的大多数遗迹或因体量规模过小,或因已彻底残破,已经缺少了旅游吸引物所要求的必要的价值要素,大多数资源属于不可利用资源,或者说是没有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
所剩下的很少一部分虽可利用,但也因点小线长,而使旅游价值大打折扣。
在所有的遗存中既没有像秦陵兵马俑那样的遗存,也没有像敦煌莫高窟那样的遗迹,更没有像北京故宫那样的建筑遗留。
大多数历史文化遗址如果作为学术研究或考古研究尚可,而作为旅游景观则无多大吸引力。
这种情况就使内蒙古自治区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陷入了尴尬境地,一方面是源远流长的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一方面是缺少应有的载体,精神的东西多,物化的东西少,精神文化难以物化成旅游产品。
这种状况,就要求我们在开发时,既要充分重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又要正视现实,立足可开发的资源。
2.3开发内蒙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注意开发内蒙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必须有所选择,处理好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内蒙古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别具特色的民俗。
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具特色的民俗,为内蒙古民族文化旅游提供了前提。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都能或都可以开发成为旅游产品,必须有所选择。
首先,要开发的产品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符合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立场、观点和原则。
在内容的取舍上,要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待民族历史文化的正确态度,去粗取精,存优汰劣,着力弘扬各族的优秀文化。
内蒙古民族文化从总体上来说,是草原文明的优秀文化。
但是,由于是从历史上沿袭下来的,就不能不具有两重性,存在着优秀和落后之分。
优秀的民族文化有利于发扬各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对内蒙古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文化,则不利于民族的进步,阻碍社会的发展。
因此,必须选择那些先进的优秀文化,着重展示内蒙古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欣欣向荣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展示各族人民谁也离不开谁,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通过这种开发与展示让世人了解到内蒙古各民族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博大精深的精神文化世界。
特别是通过对草原牧业文化的兼容性和开放性的开发展示,使人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中所呈现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实,加深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各族民俗与历史文化,从而增进各族人民的互相了解,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其次,所要开发的内容必须充分体现各民族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从开发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必须考虑到各民族的思想感情,不能想当然或把民族文化庸俗化。
内蒙古的民族文化是内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创造的,反映着本民族的特点,是民族心理特征和心理感情的集中体现,有着深刻的内涵。
所以,开发内蒙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必须充分尊重内蒙古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充分考虑到各民族的思想感情,从开发形式到开发内容必须充分体现内蒙古民俗与历史文化的深刻精神文化内涵,得到内蒙古各族人民的认同,不能想当然,凭空杜撰或把民族文化庸俗化。
否则,就有可能伤害民族感情,从而影响民族团结。
2.4要开发的产品必须具有知识性、审美性、独特性和可参与性开发历史文化产品必须尊重历史事实,要有历史根据,不能捕风捉影或凭空杜撰,必须能给游客提供正确的知识。
开发民俗文化要符合现代审美观念,重视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的挖掘,坚持文化性、民间性和参与性原则,不能一味求“俗”求“异”。
在表现手法上要现代,特别是要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制造氛围,调动起游人参与的兴趣,让游客产生真实感和身临其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