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混合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数学运算。
这种运算涉及到了四种基本运算,即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在进行这种混合运算时,我们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运算顺序,否则就会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先乘除后加减在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我们首先要进行的是乘除运算。
这是因为乘除运算的优先级高于加减运算,所以我们必须先计算乘除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
如果不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计算,就会出现错误的结果。
例如:2 + 3 × 4 ÷ 2 - 1我们首先要计算乘除运算,即先计算3 × 4 ÷ 2,得到6。
然后再进行加减运算,即2 + 6 - 1,得到7。
如果我们不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计算,比如先计算2 + 3,再乘4,最后除以2,得到10,这就是错误的结果。
二、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在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如果有同级运算,我们则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这是因为在同级运算中,没有优先级的区别,所以我们必须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例如:10 - 2 + 5 - 1我们可以先计算10 - 2,得到8,然后再计算8 + 5,得到13,最后再减去1,得到12。
如果我们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进行计算,比如先计算5 - 1,再加上2,最后再减去10,得到-3,这就是错误的结果。
三、使用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在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我们可以使用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
括号中的运算优先级最高,所以我们可以先计算括号中的运算,再进行其他的运算。
例如:(2 + 3) × 4 ÷ 2 - 1我们可以先计算括号中的运算,即2 + 3,得到5,然后再计算5 × 4 ÷ 2,得到10,最后再减去1,得到9。
如果我们不使用括号,按照默认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就是7。
四、小数的计算在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时,我们需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
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1. 加减混合运算加减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同时使用加法和减法运算符进行计算。
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遵循以下运算规则:•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先进行乘除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以下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示例:5 + 7 - 3 + 2按照运算规则,可以将上述算式转化为以下步骤:5 + 7 = 1212 - 3 = 99 + 2 = 11因此,算式5 + 7 - 3 + 2的结果为 11。
2. 乘除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同时使用乘法和除法运算符进行计算。
在进行乘除混合运算时,需要遵循以下运算规则:•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先进行乘除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以下是一个乘除混合运算的示例:6 * 3 / 2按照运算规则,可以将上述算式转化为以下步骤:6 * 3 = 1818 / 2 = 9因此,算式6 * 3 / 2的结果为 9。
3. 综合示例下面是一个综合示例,包含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8 + 4 * 2 - 6 / 3按照运算规则,可以将上述算式转化为以下步骤:4 * 2 = 86 / 3 = 28 + 8 - 2 = 14因此,算式8 + 4 * 2 - 6 / 3的结果为 14。
在进行混合运算时,需要根据运算规则的优先级进行计算,并且需要注意运算符的顺序。
合理地运用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从而得到正确的结果。
综上所述,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是数学运算中常见的运算方式,遵循一定的运算规则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遇到需要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情况,因此掌握这些运算方法对于数学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一、运算顺序。
1. 先乘除后加减。
-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 例如:2 + 3×4,先算乘法3×4 = 12,再算加法2+12 = 14。
- 再如:10 - 4÷2,先算除法4÷2 = 2,再算减法10 - 2 = 8。
2. 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内容。
- 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 例如:(3 + 2)×4,先算括号里的加法3+2 = 5,再算乘法5×4 = 20。
- 又如:12÷(4 - 2),先算括号里的减法4 - 2 = 2,再算除法12÷2 = 6。
二、解决实际问题。
1. 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还多1个,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 这里要先算出小明苹果数的2倍,即3×2 = 6个,再加上多的1个,6+1 = 7个,所以小红有7个苹果。
算式为3×2+1。
2. 根据运算顺序列式计算。
- 再如:学校有4行树,每行有5棵,后来又种了3棵,现在一共有多少棵树?- 先算原来树的总数4×5 = 20棵,再加上后来种的3棵,20+3 = 23棵。
算式为4×5+3。
三、练习题。
1. 基础练习。
- 计算下列式子:- 4+5×2- 18÷3 - 2- (6 + 3)×2- 10 - (4 + 3)2. 提高练习。
- 解决问题:- 一本故事书,每页有6行字,每行有8个字,小明看了3页,还剩10个字没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个字?- 学校买了5盒彩笔,每盒有6支,分给一年级15支,还剩多少支彩笔?。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运算律 知识整理
第四单元运算律一、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差)二级运算:乘法(积)、除法(商)1.算式中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只有乘除法时,乘除法是连续的,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3.只有加减法时,加减法是连续的,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4.算式中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5.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中括号里面的没有算完要保留中括号直至算完为止。
例:9÷[3×(5-2)] 12×(153-83)÷8 35+65×40÷5=9÷[3×3] =12×70÷8 =35+2600÷5=9÷9 =840÷8 =35+520=1 =105 =555二、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1.加法交换律: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b+a2.乘法交换律:任意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a×b=b×a三、加法结合律1.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目的:为了运算更简便,用小括号把两个能够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括起来先相加,再加其他数。
例:57+288+43 (51+29)+71 15+34+85+66=(57+43)+288 =51+(29+71) =(15+85)+(34+66)=100+288 =51+100 =100+100=388 =151 =2002.减法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目的:为了运算更简便,把减数先加起来(凑整十、整百、整千数)再一次性减掉。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 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教案)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2.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3. 如何运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2. 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3.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 如何运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2. 学生准备草稿纸、铅笔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加减乘除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二、讲解1. 教师通过PPT讲解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2. 教师通过黑板演示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2. 教师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板书设计:一、加减乘除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三、如何运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四、练习题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易错题
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易错题
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学生容易犯的错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运算顺序错误:按照运算的优先级,应先进行乘除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
然而,一些学生可能会忽略这个原则,导致结果错误。
符号处理错误: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涉及到正负号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结果错误。
例如,负负得正的原则,一些学生可能会忽略或者误解。
忽略括号: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顺序,但一些学生可能会忽略这一点,导致运算结果错误。
计算错误:在进行具体的加减乘除运算时,由于粗心或者技能不熟练,也可能会导致结果错误。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易错题示例:
计算:2 - (-3) * 4。
这个题目中,学生需要先进行括号内的乘法运算,再进行减法运算。
如果忽略了括号,直接进行减法运算,就会导致结果错误。
计算:(-2) * 3 + 4 / (-1)。
这个题目中,学生需要同时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
如果忽略了运算的优先级,或者对负数的处理不当,就会导致结果错误。
计算:(1/2) - (1/3)。
这个题目中,学生需要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如果学生对分数的运算不熟悉,或者忽略了运算的顺序,就会导致结果错误。
以上只是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的一些常见易错题,学生在进行练习时,应该多加注意,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同时运用加、减、乘、除等多种运算,需要按
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计算。
在数学中,混合运算是非常重要的,涉及到多种算法
和运算规则。
混合运算的步骤
混合运算的步骤一般遵循以下规律:
1. 先乘除后加减:将算式按照乘除加减的优先级依次计算。
2. 括号优先:有括号的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内容,再按照乘除加减的优先级依次计算。
3. 同类项合并:将相同的项合并,然后再按照乘除加减的优先级依次计算。
4. 合并完的式子,再按照乘除加减的优先级进行计算。
混合运算的例子
下面来看一些混合运算的例子:
例一:(2+3)×4-8÷2
先计算括号内的内容,得到 5×4=20 再计算乘除法,得到20-4=16
答案为16。
例二:8÷2+3×2-1
先计算乘除法,得到8÷2+6-1
再将同类项合并,得到4+6-1
最后计算加减法,得到9
答案为9。
例三:(5+2)×6-8÷(2+1)
先计算括号内的内容,得到7×6
然后计算除法,得到8÷3
再将乘法和除法计算后的结果进行减法运算,得到42-2.6667
答案为39.3333。
总结
混合运算不仅涉及到多种算法和运算规则,还需要理解优先级和顺序,只
有在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计算混合运算中的复杂算式。
因此,在学习数学时,要多加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_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学情分析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还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顺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能发展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又能提升他们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效果分析首先通过复习旧知,再现上节课的知识,学生轻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已经把学习的兴趣给提上来了;进而引入情境图,作为直观支撑,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激发孩子们探究新知的渴望,同时利用情境图让学生大多能依据主题图比较清楚的阐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作好了铺垫。
紧接着探究新知的过程,学生动脑思考,小组讨论,提供不同的解题方法,多角度比较并优化算法,展开充分的交流,通过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并经历经历探究的过程,更好的理解了规定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必要性。
进而通过一系列的巩固练习,逐步理解并掌握了两步脱式运算的规范书写,同时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合理设计,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新的知识,同时提高了数学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教材分析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教学没有括号的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整数四则运算方法,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虽然学生也曾学习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但这些试题要么是同一级运算,要么是乘加、乘减算式,都是乘法在前,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本单节课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教学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这一内容很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乘数运算指数运算加减运算优先级
乘数运算指数运算加减运算优先级
有理数加减乘除的运算级别规定:
加减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是( 第二级 )运算,乘方是( 第三级 )运算。
在混合运算中应先算较高级别的运算,出现同级运算时,按从( 左到右的 )顺序进行,如果有括号,则先算( 小括号内的 )再算中括号内的,最后算( 大括号内的 )。
此外,乘除法混合运算规则:先算前面的。
加减法按顺序。
乘除法按顺序。
加法和乘法在一起先算乘法。
加减法为一级,乘除法为二级。
同级时按顺序,如果混合先算二级。
四则混合运算法则
1、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要是有乘方,最先算乘方。
在混合运算中,先算括号内的数,括号从小到大,如有乘方先算乘方,然后从高级到低级。
13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知识讲解
13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主讲:黄冈中学优秀数学教师余燕一、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1、在带有括号的运算中,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2、在没有括号的不同级运算中,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注意运算律.3、合理运用运算律合理运用运算律是提高有理数运算能力的基本保证,在运用时,首先要搞清楚各种运算律的名称和使用的方法.(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通常在加、减运算中同时使用,交换的目的在于结合,结合时一般是按正负结合,按相反数结合,总之,将容易计算的数进行结合.(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通常在乘、除运算中使用,交换的目的同样是为了结合,结合时一般将能约分的数结合.(3)分配律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它既可以正用(即a(b+c)=ab+ac),也可以逆用(即ab+ac=a(b+c)),要特别注意除法对加法没有分配律,不要出现12÷(4+3)=12÷4+12÷3=3+4=7的错误.4、含多重括号时,要注意灵活去括号,没必要墨守成规,总是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也可以先去大括号,再去小括号.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应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若有括号,则应先计算括号内的数.二、例题讲解例1、(1)若x·(-4)=,则x=__________;(2)已知a=-3,b=-2,c=5,则=__________;(3)等式[(-8)-△]÷(-2)=4中,△表示的数是_______.答案:(1);(2);(3)0例2、当a>b>0时,则__________0.答案:<例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1)÷(-7)×=1÷7×=1÷1=1B.12÷(3+4)=12÷3+12÷4=4+3=7C.()÷3=-66÷3-÷3=D.0÷(5-2+3-6)=0÷0=0答案:C例4、阅读下面解题过程:计算.解:原式=.回答:(1)上面解题过程有两个错误,第一处是第二步,错误的原因是运算顺序错了,第二处是第三步,错误的原因是结果错了.(2)求出正确的结果.解:原式=.例5、计算:答案:例6、在如图所示的运算流程中,若输出的数y=3,则输入的数x=_________.答案:6或5例7、小强在自学了简单的电脑编程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程序,他若输入的数为-1,那么执行程序后输出的数是多少?答案:-105例8、计算:答案:(1);(2)1例9、某市质量监督局从某食品厂生产的罐头中,随意抽取20听进行检查,超过标准质量的用正数表示,不足标准质量的用负数表示,抽查的结果如下表:与标准质量的偏-10 -5 0 +5 +10 +15 差(单位:克)听数 2 5 4 6 2 1试问:这批样品的平均质量比标准质量多或者少多少克?解:[-10×2+(-5)×5+0×4+5×6+10×2+15×1]÷20=20÷20=1所以这批样品的平均质量比标准质量多1克.- 返回 -同步测试2、计算:__________,(-10)÷[(-2)-3]=__________.3、计算:5×(-3)+6÷(-2)=__________.4、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小明的爸爸返乡做生意,一次性投入资金4000元,最初两个月每月开支2000元,收入1000元.接着后三个月每月开支1000元,收入4000元.五个月后小明的爸爸是亏损还是盈利?__________,是__________元.5、要使等式[(-27)-□]÷3=-2成立,则“□”中应填的数是__________.隐藏答案答案:1、-16;-27;-92、-32;23、-184、盈利;30005、-216、下列正确的是()7、若a+b<0,,那么()A.a>0,b>0B.a<0,b<0C.a、b同号D.a、b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8、若ab≠0,则的值是()A.0B.±1 C.±2D.±2,0 9、计算:(1)(-8)÷25×1.25×(-8)隐藏答案9、(1)3.2;(2);(3);(4);(5)5;(6)10、冷库的室温为-2℃,现存入一批食品,必须使室温为-20℃,若冷冻机每小时可使室温下降6℃,则要使冷库室温达到所需温度,需要多长时间?(列式解答)隐藏答案10、(小时)-END-课外拓展例、如果规定“⊙”为一种新的运算:a⊙b=a×b-a2+b2.例如:3⊙4=3×4-32+42=12-9+16=19,仿照例题计算:(1)(-2)⊙6;(2)(-2)⊙[(-3)⊙4].分析:根据规定的新运算,a⊙b等于两个数的乘积减去第一个的平方再加上第二个数的平方,(1)根据新运算的含义化简(-2)⊙6,然后根据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方,计算出(-2)2和62的结果,然后算乘法计算出-2×6的结果,再根据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把减法运算化为加法运算后,利用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计算出-12+(-4)的结果,最后利用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计算出最后结果;(2)根据新运算的含义先化简中括号里面的(-3)⊙4,然后根据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方,计算出(-3)2和42的结果,然后算乘法计算出-3×4的结果,再根据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把减法运算化为加法运算后,利用加法法则计算出中括号里面的结果为-5,然后再根据新运算的含义化简(-2)⊙(-5),同理也根据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法则进行正确的计算得出最后的结果.解:(1)(-2)⊙6=-2×6-(-2)2+62=-12-4+36=-12+(-4)+36=-16+36=20;(2)(-2)⊙[(-3)⊙4]=(-2)⊙[(-3)×4-(-3)2+42]=(-2)⊙(-12-9+16)=(-2)⊙(-21+16)=(-2)⊙(-5)=(-2)×(-5)-(-2)2+(-5)2=10-4+25=6+25=31.点评:此题根据定义的新运算间接的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搞清新运算的含义,从而根据新运算表示的含义化简要求的式子,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各种运算法则.例2、某市有一块土地共100亩,某房地产商以每亩80万元的价格购得此地,准备修建“和谐花园”住宅区.计划在该住宅区内建造八个小区(A区,B 区,C区…H区),其中A区,B区各修建一栋24层的楼房;C区,D区,E区各修建一栋18层的楼房;F区,G区,H区各修建一栋16层的楼房.为了满足市民不同的购房需求,开发商准备将A区,B区两个小区都修建成高档,每层800m2,初步核算成本为800元/m2;将C区,D区,E区三个小区都修建成中档住宅,每层800m2,初步核算成本为700元/m2;将F区,G区,H区三个小区都修建成经济适用房,每层750m2,初步核算成本为600元/m2.整个小区内其他空余部分土地用于修建小区公路通道,植树造林,建花园,运动场和居民生活商店等,这些所需费用加上物业管理费,设置安装楼层电梯等费用共计需要9900万元.开发商打算在修建完工后,将高档,中档和经济适用房以平均价格分别为3000元/m2,2600元/m2和2100元/m2的价格销售.若房屋精品资料全部出售完,请你帮忙计算出房地产开发商的赢利预计是多少元?分析:计算出开发商的总销售额和总投资,二者之差即为盈利.解:开发商共投资:100×800000+24×800×800×2+18×800×700×3+16×750×600×3+99000000=26156(万元),房屋全部出售完可得:(2×24×800×3000+3×18×800×2600+3×16×750×2100)÷10000=30312(万元),房地产开发商的赢利预计:30312-26156=4156万元.所以房地产开发商的赢利预计是4156万元.点评:此题计算量不大,思维含量也较小,但是有很大的阅读量.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到和解题相关的条件,去掉无关的条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END-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1。
小学二年级下册列混合运算掌握多种解题方法
小学二年级下册列混合运算掌握多种解题方法混合运算是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多个运算符号的运用。
在解决混合运算问题时,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一、分步计算法使用分步计算法是解决混合运算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将复杂的运算过程分步进行,逐步求解,并在每一步得到的结果基础上进行下一步计算。
例如,解决以下混合运算题目:“24 + 15 - 6 × 3 ÷ 2 = ?”步骤如下:1. 首先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6 × 3 = 18,18 ÷ 2 = 9。
2. 然后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24 + 15 = 39,39 - 9 = 30。
根据分步计算法,该混合运算题目的答案为30。
二、先乘除后加减法在解决混合运算问题时,可以根据运算规则,先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这种方法也可以简化运算过程,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继续上面的例子,按照先乘除后加减法的方法,计算过程如下:1. 首先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6 × 3 = 18,24 + 15 - 18 ÷ 2 = 24 + 15 - 9。
2. 然后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24 + 15 = 39,39 - 9 = 30。
根据先乘除后加减法,得出的答案也是30。
三、运算顺序法运算顺序法是解决混合运算问题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根据运算顺序的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
在小学二年级下册中,通常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
以一个新的混合运算题目为例:“13 + 5 × 2 - 4 ÷ 2 = ?”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过程如下:1. 首先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5 × 2 = 10,4 ÷ 2 = 2。
2. 然后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13 + 10 - 2 = 23。
根据运算顺序法,该混合运算题目的答案为23。
乘除法混合运算规则
乘除法混合运算规则
乘除法混合运算规则:先算前面的。
加减法按顺序。
乘除法按顺序。
加法和乘法在一起先算乘法。
加减法为一级,乘除法为二级。
同级时按顺序,如果混合先算二级。
1、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要是有乘方,最先算乘方。
在混合运算中,先算括号内的数,括号从小到大,如有乘方先算乘方,然后从高级到低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为什么小学数学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
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分两层来谈。
第一层先谈谈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第二层再谈谈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
(1)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先举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例1 小勇买了一块橡皮,价18分,又买了3支铅笔,每支12分,一共多少钱?综合算式18+12×3=18+36=54(分)=5角4分根据题意,这道题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是合情合理的。
例2 小春有18分钱,小敏有12分钱,小冬的钱数是他们俩人钱数之和的3倍,问小冬有多少钱?解答这道题的时候应该先求出小春与小敏两人钱数之和,即求出(18+12=)30分,然后再求出30分的3倍,即(30×3=)90分。
得出小冬有钱90分。
这样的解答层次,也就是说先算加法,后算乘法是符合题意的,是合情合理的。
使我们看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先算乘法的与需要先算加法的事例都不少。
如果永远用分步式计算的话就不必规定运算顺序了。
只因为列出综合式,就得规定出前后的顺序。
(2)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而后加减呢?应该从法则的定义说起,乘法是相同数连加的简便算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也可以看作是相同数的连减。
就以加法和乘法来说吧:每盒乒乓球6个,王小通买了1盒,张大力买了4盒,他们俩人共买乒乓球多少个?我们可以列出如下的算式:6+6×4.由于乘法的定义是相同数的连加,如果我们把乘法再返回加法的话,那么上面的式子应改写为:6+6+6+6+6假如不怕麻烦的话,可以按照6+6+6+6+6来计算,一个一个地加,得出30个乒乓球。
再引申一步说明,乘方是相同数的连乘,它的定义是:n个a相乘的积,叫做a的n次乘方。
我们也规定了在一个算式里,有第二级运算也有第三级运算的时候,应该先算第三级运算,后算第二级运算。
总之,运算顺序是由于法则本身的形成及法则之间的关系而规定的,正因为由第一级运算发展到第二级运算,由第二级运算发展到第三级运算,所以运算顺序规定为:先三级,再二级,后一级。
为什么混合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
为什么混合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为什么混合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在混合运算中,关于运算次序有两个基本法则:有括号,先计算括号中的算式,没有括号,先乘除后加减。
比如,可以用下面的两个例子来表示:(3+2)×4=5×4=203+2×4=3+8=110显然,这两个基本法则是一种规定。
可是,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呢?这样的规定合理吗?如果这样的规定是合理的,那么合理性表现在哪里呢?为了说明它的合理性,就必须回到现实世界,我们已经反复说过,小学阶段数学的一切概念和法则都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
第一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呢?思考下面的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操场上有4排同学,每排有3名女同学2名男同学,问操场上有多少名同学?对于这个问题,如果分步计算,显然应当先计算每排有多少同学,然后再计算4排一共有多少同学。
因此,计算的道理是:同学总数=每排同学数×排数=×4可以看到,上面括号中表达的是一个故事:每排的同学数。
这个故事是整体算式中的一个独立部分,因此,先算括号中的算式是有道理的。
可是,这个例子是具体的,因而是特殊的,这个特例所蕴含的运算次序的一般道理是什么呢?我们接下来分析第二个算式,然后归纳出一般道理。
如果把乘法理解为加法的简便运算,第二个算式可以表示为3+2×4=3+4+4=3+8=11。
用这样的方法来解释先乘除后加减是可以的,但是,这样的解释仅仅关注了计算方法,因此,这样的解释与上面的例子就没有共同点,就无法抽象出共性。
为了把问题分析清楚,我们还是思考一个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操场上原来有3名同学,又来了一些同学,这些同学每排有2名同学,共有4排。
问现在操场上有多少名同学?显然,这个问题中包含了两个故事:一是原来的同学数;二是后来的同学数。
类似第一个算式,可以写出计算这个问题的道理:同学总数=原来的同学数+后来的同学数=3+2×4因此,先计算乘法是为了完成一个故事:后来的同学数。
三年级数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
三年级数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1. 为什么要学混合运算?数学,这个看起来难以捉摸的东西,其实就像是一个充满了神秘的宝藏。
尤其是三年级的数学,开始学习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这是一扇通向数学世界的神奇大门。
掌握了混合运算,就像拥有了打开宝藏的钥匙,能够让你轻松搞定各种数学问题。
2. 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2.1 加法和减法加法就像是你把几块糖果放在一起,结果就是糖果总数多了。
比如,2块糖加3块糖,就会有5块糖。
减法则是你把一部分糖果吃掉,剩下的就是你现在拥有的糖果数。
比如,5块糖减去2块糖,你还剩3块糖。
2.2 乘法和除法乘法则像是你有很多包糖,每包糖的数量都一样。
比如,每包有4块糖,你有3包,那么总共就是4乘3,等于12块糖。
除法则是把糖果分给每个人,看看每个人能分到多少。
例如,你有12块糖,要分给4个人,每个人就能得到12除以4,等于3块糖。
3. 混合运算的技巧3.1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当你碰到混合运算题目时,记住一个黄金法则:先乘除,再加减。
这个小技巧就像是数学的秘密武器,可以帮你快速找到答案。
比如,你看到这样一道题:8 + 4 × 3。
先算乘法,4 × 3 = 12,然后再加上8,最后的结果就是20。
这就是“乘除在前,加减在后”的精髓所在。
3.2 拆分运算,分步完成有时候,题目会让人觉得复杂得像一碗混合的蔬菜汤。
这个时候,不妨把它拆分成简单的步骤,逐步解决。
举个例子,假设你有题目:7 + 6 × (5 2)。
首先解决括号里的问题,5 2 = 3,然后再算乘法,6 × 3 = 18,最后加上7,结果就是25。
把大问题拆成小问题解决,感觉是不是更简单了呢?4. 小窍门,让混合运算变得有趣4.1 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理解数学不一定要枯燥乏味。
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理解。
比如你和朋友们一起去超市,买了几袋水果,每袋有几种不同的水果,可以用这些实际的情况来做练习题。
这样,你不仅学到了数学,还能增加一些趣味性。
加减乘除运算的顺序与混合运算
加减乘除运算的顺序与混合运算一、四则运算的定义及特点1.加法:将两个数相加得到一个和的运算。
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和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乘法:将两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的运算。
4.除法:已知两个数和它们的商,求另一个数的运算。
二、运算顺序1.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2.两级运算:先算高级运算,再算低级运算。
–高级运算:乘法、除法–低级运算:加法、减法3.带括号的运算: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三、混合运算1.含有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四、运算定律1.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
2.减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减,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去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减,再减去第一个数。
3.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
4.除法结合律:三个数相除,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除,再除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除,再除以第一个数。
5.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6.减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减,交换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7.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8.除法交换律:两个数相除,交换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9.分配律: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这两个加数,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
五、运算技巧1.利用运算定律简化运算。
2.适当利用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3.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六、常见错误1.运算顺序错误:不遵循四则运算的顺序,导致结果错误。
2.运算定律运用错误:不正确运用运算定律,导致结果错误。
3.混合运算规则掌握不牢:对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不透彻,导致结果错误。
二年级口算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二年级口算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口算是数学学习中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重要环节。
在二年级的口算学习中,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通过练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他们的运算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讨论二年级口算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相关内容。
一、加减乘除法运算顺序在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需要遵循一定的优先顺序。
一般来说,先进行乘除法运算,后进行加减法运算。
这是因为乘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减法,所以需要先计算乘除法运算,再计算加减法运算。
例如,对于一个口算题目:“12 + 4 × 2 - 6 ÷ 3”,首先计算乘除法:4 × 2 = 8,6 ÷ 3 = 2,然后进行加减法运算:12 + 8 - 2 = 18。
学生在进行口算题目时,应当注重运算顺序,避免因计算顺序不当而导致错误。
二、加减乘除法运算技巧在口算题目中,针对加减乘除法运算,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来简化计算过程。
比如,对于乘法运算,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等运算性质,将乘法运算转化为更简单的计算形式。
例如,对于一个口算题目:“6 × 7”,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将其转化为:“7 × 6”,然后计算得到答案42。
类似地,对于除法运算,可以利用除法的定义,将除法运算转化为更简单的计算形式。
例如,对于一个口算题目:“42 ÷ 7”,可以将之转化为:“42 ÷ 7 = 6”,计算得到答案6。
通过掌握这些加减乘除法运算的技巧,可以大大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数学运算,它还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比如,在购物中计算商品价格折扣、找零等方面,就需要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做饭、测量等场景中,也需要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通过口算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混合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在混合运算中,关于运算次序有两个基本法则:有括号,先计算括号中的算式,没有括号,先乘除后加减。
比如,可以用下面的两个例子来表示:
(3+2)4=54=20
3+24=3+8=110
显然,这两个基本法则是一种规定。
可是,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呢?这样的规定合理吗?
如果这样的规定是合理的,那么合理性表现在哪里呢?为了说明它的合理性,就必须回到现实世界,我们已经反复说过,小学阶段数学的一切概念和法则都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
来的。
第一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呢?思考下面的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
操场上有4排同学,每排有3名女同学2名男同学,问操场上有多少名同学?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分步计算,显然应当先计算每排有多少同学,然后再计算4排一共有多少同学。
因此,计算的道理是:
同学总数=每排同学数排数
=(3+2)4
可以看到,上面括号中表达的是一个故事:每排的同学数。
这个故事是整体算式中的一个独立部分,因此,先算括号中的算式是有道理的。
可是,这个例子是具体的,因而是特殊的,这个特例所蕴含的运算次序的一般道理是什么呢?我们接下来分析第二个算式,然后归纳出一般道理。
如果把乘法理解为加法的简便运算,第二个算式可以表示为3+24=3+4+4=3+8=11。
用这样的方法来解释先乘除后加减是可以的,但是,这样的解释仅仅关注了计算方法,因此,这样的解释与上面的例子就没有共同点,就无法抽象出共性。
为了把问题分析清楚,我们还是思考一个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
操场上原来有3名同学,又来了一些同学,这些同学每排有2名同学,共有4排。
问现在操场上有多少名同学?
显然,这个问题中包含了两个故事:一是原来的同学数;二是后来的同学数。
类似第一个算式,可以写出计算这个问题的道理:
同学总数=原来的同学数+后来的同学数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3+24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因此,先计算乘法是为了完成一个故事:后来的同学数。
现在问题已经很清楚了:所有的混合运算都是在讲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故事。
在混合运算中,可能是大故事包含小故事,也可能是几个故事并列。
在原本的意义上,这些故事应当分别计算,即先计算每一个具体的故事,然后再计算整体的故事,统观数学史,早期的数学都是这样计算的。
如果希望用一个式子表达这样的计算,就形成了混合运算:用括号表示大故事所包含的小故事,用加号表示并列的故事。
这样,为了保证混合运算的计算结果与分别计算的结果保持一致,就必须建立起前面提到的那两个基本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