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正侧面描写
古诗鉴赏四个角度
古诗鉴赏四个角度
角度一:从语言角度——古典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练性(言少意丰)、跳跃性(节奏感及想象联想)以及语言的整体风格,常常成为高考的命题置疑点。
任选角度可以从炼字的角度来把握关键字词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鉴赏诗歌时特别要关注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和作修饰语的数词、叠词、表颜色的词和包孕性强的虚词。
角度二:从捕捉意象角度——什么是意象?清人吴乔说:“诗意大抵出侧面。
”(《围炉诗话》)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
有两类诗:一类以意象单纯、内涵丰富取胜;另一类意象繁富,结构复杂,乍看炫眼,而细加咀嚼,又不难把握其内在、清晰的情感脉络
角度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衬托、渲染、动静、点面结合);抒情方式
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角度四:从修辞角度——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反复、起兴等。
古代诗歌鉴赏中人物描写方法之侧面描写
古代诗歌鉴赏中人物描写方法之侧面描写作者:谷翠翠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20年第19期侧面描写是与正面描写相对的概念,也叫间接描写。
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不直接描绘,而是描绘与之相关、相似或相反的人物、事物和景物来间接表现人物形象。
侧面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法:一是烘托。
或借助环境来烘托人物形象。
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卢纶《塞下曲》中“大雪满弓刀”、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号”等诗句,诗人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来突出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或借助周围人的反应来表现主人公的形象。
如《琵琶行》中“主人忘归客不发”,通过主客的反应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和感染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女演奏已经结束,听众却还沉浸在她的美妙音乐之中,不能自拔。
音乐止而意无穷,足以见得琵琶女演奏的乐曲的艺术感染力。
或从对方入笔来表现主人公的心理。
杜甫在《月夜》中通过对妻子的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来表现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以夜难眠来侧面写自己的思乡之情。
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中虚写“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诗人想象家人团坐在一起思念诗人,叨念诗人这个“远行人”来侧面表现自己的思乡之情,塑造了一个孤独而又思乡情切的诗人形象。
二是对比衬托。
以景物衬托人物心情最常见。
诗人以景衬情,寓情于景。
或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的正衬。
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描绘了“朝辞白帝彩云间”“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壮丽图景,塑造了一个被赦免后的轻松愉快的诗人形象。
或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的反衬。
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春景如此美好,诗人却无心赏玩,反衬内心的苦闷,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功业无成的诗人形象。
三是语意双关。
古人喜欢利用其他人或事物的相似点、比喻义、象征义等间接表情达意,进而塑造人物形象。
或假托其他形象来表现诗人形象。
如秦韬玉《贫女》中塑造了一个贫女形象,暗含着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
诗歌鉴赏描写手法
Ⅰ.描写方式: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几种:一&8226;侧面描写1.渲染烘托渲染,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烘云托月”,借助描绘别的事物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表达不同的情感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声”来反衬“庭阶寂寂”的还有用事物状态(或说情态)来渲染的情况如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前两句写作者此番归来是“春风三月落花时”,眼前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黄鸟,即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调零空寂的气氛2.各种修辞手法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设问和比拟,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二.正面描写1.动静结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2.虚实结合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实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3.色彩的渲染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4.观察角度的变化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5.白描绘画中的一种创作手法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和细致的修饰,直接描画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如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这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写一位女子从早到晚盼望情人归来的心情6.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致而又具体的典型情景,加以生动细致描绘和刻画的方法如元稹(唐)《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宫里,宫中的红花无声无息地盛开,此时正是一年最美好的季节环顾左右,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她们闲坐无聊,一个个数说着玄宗昔时的繁华盛世此诗在塑造意境上主要用三种方法:一是细节描写,诗人选取“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写宫女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看似轻笔带过,实则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又如唐代诗人李端《听筝》:“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时时误拂弦”的细节,把“欲得周郎顾”的微妙心理情态表现得入木三分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色彩的对比也可以是反衬,虚实也可以是反衬其次要善于根据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事物特点和人物形象,去探究作者是利用什么手法技巧达到这一表现目的的Ⅱ.答题模式:(1)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描写了什么内容,是怎样描写的(3)说明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Ⅲ.实战练习:(晚练完成前4题,其余作为课外补充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御街行&8226;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②,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③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注】①香砌:指花坛②欹:倾斜③都来:算来本词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词人在下阕中是如何描写内心的无尽愁苦的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施肩吾[注]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注】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4读张舜民(宋)《村居》,完成下面两题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2)分析此诗主要用来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8江西卷)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全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6.读欧阳修的《别滁》:“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体会其首句运用色彩渲染的描写方法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8226;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2008年山东卷)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技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词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高考语文】专题02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诗歌鉴赏专题解读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1、正面描写定义: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
例1、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例2、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白居易《杨柳枝词》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
2、调用多种感官(视听结合等)描写要从不同角度,以增强描写的立体感。
描写大多采用视觉描写,但为了多方面地表现所写之物的特点,更加方便抒发感情,常常辅之以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
例、唐代诗人王建的《江馆》:“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
”他熟练地运用各种感官,描写出一幅清新的江馆夜市图。
“水面细风生”是触觉,写的是清风徐来,水波微兴。
“菱歌慢慢声”是听觉,采莲小调婉转柔美,舒缓悠扬。
“灯火夜妆明”是视觉,不远处有明亮的灯光,有盛装女子婉丽的身影。
这首宿旅诗,透露出作者欣赏江边夜市的悠闲欣喜的感情。
3、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点面。
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例1、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例1、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特别关注】: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技巧
(五)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 层次来写: 远看与近观结合 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 空间的上下结合 高低结合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 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 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 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 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 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 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诗歌鉴赏 写景的 方法与技巧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 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 “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 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 凉。 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 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 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 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 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 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 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 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
(一)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 与实写 (二)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 对比 夸张 比拟 借代 双关 反 问 设问 互文等 (三)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 对比 渲染 烘托 引用典 故 象征 铺陈 白描 (四)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 以动写静 以静写动
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 又不可截然分开
古诗歌鉴赏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所以鉴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必须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及其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上下观察角度的变化等。
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织运用的现象,比方以动衬静也可以是反衬。
〔1〕各种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
尤其注意比喻、比较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较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局部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比照的区别〔比照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构造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构造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构造一样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穿插运用。
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
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较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为了强调〔两情假设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大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多高考资讯,敬请关注腾讯微博gaokaoge、微信号80796072〔2〕侧面描写——衬托比照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效劳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比照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突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比照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诗歌的表达技巧例析之表达方式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中表达方式主要分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五种。
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例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析】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2)借景抒情的基本形式: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的五种形式,即一是触景生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布景,四是寓情于景,五是景略情在。
①触景生情(景→情):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因为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
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例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登高》)【析】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常年飘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颈联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事物,而借用相关事物代替。
用借代的手法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同时,能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绿叶红花“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3.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作者借助于想象,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4.对偶: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物当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还可使诗人的表意更加丰富。
拟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拟物: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古诗词中把这种修辞手法称为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考查的是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等。
(一)比喻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夸张)【赏析】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蒙的衰草那样多,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连绵不绝。
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二)拟人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通《山园小梅》)(拟人)【赏析】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借代)【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瑟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赏析】诗中分别以“丝竹”代音乐,以“鞍马”代客人,以“杜康”代酒。
(四)夸张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夸张)【赏析】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营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营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
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
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对偶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对偶)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無,(高话《燕歌行》)(对偶、对比)【赏析】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在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六)反问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同,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反问)【赏析】经过多次战争的疲劳的壮士非常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
诗歌鉴赏例题分析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例析]
《诗歌鉴赏例题分析[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例析]》摘要: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分析
本诗是 如何表现社日热闹的。 【参考答案】本诗写社
社 日 日,不写正面写侧面, 王驾 通过家家半掩扉、扶得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醉人归的生活细节,表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现社日的热闹和节日村 [注释] (1)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民的快乐,笔墨极少而 春秋各一次,称为春社和秋社。 (2)豚栅:猪栏。鸡栖:鸡窝。扉:门。 内容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5、白描 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 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 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 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 “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 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
【练习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从动静 【参考答案】 一二句以“水面平”“ 结合的角度分析本诗的艺术特点。 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 后幽美迷人的静态美。 雨后池上 后二句则由静而动,写雨后池上的 刘攽 动态美。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 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 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 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
评 价 顺 水 又 顺 风 跨 过 技 巧 这 道 关 虚 实 结 合 更 鲜 明 细 节 精 心 显 真 情
侧 陪 正 面 静 衬 动
描 写 手 法 妙 处 多
考 纲 要 求 烂 心 间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强烈推荐)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一、表达技巧的分类〔一〕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表达、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1.描写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①根据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即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描写。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衬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②按描写的文笔来分,描写又可以分为细描和白描,细描指采用工整的细腻的笔法,把描摹对象纤毫毕现的绘画出来,笔法细腻,形象饱满。
白描在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
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临行又开封”是人物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
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见,表达了诗人提炼生活素材的功夫。
又如,《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是纯用名词组合,即所谓白描手法。
③根据观察的角度,描写又分为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内外、天空地面等多角度描写。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诗歌鉴赏正侧面描写精修订
诗歌鉴赏正侧面描写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在诗歌鉴赏时考描写,主要是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角度来命题。
(一)基本概念:1、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例1:“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析】此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2、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描写是侧面描写。
例2:“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析】此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例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二)考试重心高考主要在正面描写的几个角度上命题。
(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总体说明: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
分类说明: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①触景生情(景→情):②以景结情(情→景):③缘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⑤景略情在:(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③以乐景衬哀情④以哀景写乐情2、借物抒情(1)定义及举例(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1、点染2、曲直3、隐显4、移情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一)基本概念:(二)考试重心(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2)“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①相反相成(4)“虚”与联想、想象2、动静结合(1)基本概念(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3、点面结合4、细节描写5、色彩的渲染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7、白描8、疏密9、诗中有画:二、议论三、记叙第二节:修辞手法一、比喻四、借代七、设问二、比拟五、夸张八、反问三、双关六、对偶九、互文十、列锦(一)定义(二)作用(艺术效果)1、凝炼美。
2、简远美。
3、含蓄美。
十一、迭字第三节表现手法一、象征:(一)定义(二)条件与特征(三)作用:1、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二、联想和想象(一)定义及举例(二)联想、想象与夸张(三)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四)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三、抑扬(一)概念:(二)分类1、欲扬先抑2、欲抑先扬(三)相关范畴——褒贬1、似贬实褒2、似褒实贬四、衬托(二)分类:1、性质分类(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
1.指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
2.结合文本简析是如何运用
答 题
这种手法的。
模 式
3.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Biblioteka 象、表情达意中的作用以及作者
表达的情感。
随堂练习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木兰诗》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 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 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 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 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
“乐府双璧” 借事抒情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 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 “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 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七.描写角度 层次角度:远近高低俯仰; 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 (或描绘的角度:绘形绘声绘色绘势) 色彩的角度:色彩的对比、映衬 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咏梅》
物 言 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 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 花坚贞的品格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 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 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诗歌鉴赏正侧面描写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在诗歌鉴赏时考描写,主要是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角度来命题。
(一)基本概念:1、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例1:“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析】此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2、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描写是侧面描写。
例2:“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析】此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例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二)考试重心高考主要在正面描写的几个角度上命题。
(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总体说明: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
分类说明: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例2:《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例3: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在诗歌鉴赏时考描写,主要是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角度来命题。
(一)基本概念:1、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例1:“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析】此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2、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描写是侧面描写。
例2:“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析】此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例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二)考试重心高考主要在正面描写的几个角度上命题。
(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总体说明: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
分类说明: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例2:《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例3: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
例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例5:《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2)“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析】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例2:李白《蜀道难》:【析】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例3:李商隐《锦瑟》:【析】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
②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析】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例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析】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1:“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析】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例2:“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西厢记·长亭送别[正宫][叨叨令]》)【析】崔莺莺送别张生的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①相反相成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1:姜夔《扬州慢》:此词中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②相辅相成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1:“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莎行》)【析】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
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
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典型例题】例题1: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问:这首诗上下片各分两层,请概括各层的内容。
答题指要:这首诗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金圣叹在《水浒》批语中说:“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虚实结合,适合于表现广阔的生活画面,增加文章的思想容量,深化主题。
苏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
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
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
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
最后三句从字面来看是写亡妻;“年年断肠”,实际上是词人自己念念不忘亡妻。
(4)“虚”与联想、想象“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二是梦境。
而眼前之景之事为实。
对中学生的考试,不会太难,因此,能注意这几点区分就行了。
例1:“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析】程千帆说“西风吹老洞庭波”有三奇:秋风的到来,不从草木变衰而从湖水兴波见出,一奇也;湖波能老,二奇也;湖波之老,是由于西风之吹,三奇也。
其实这首诗还有一奇,那就是只此一句写实,其余三句均为虚。
“一夜”句是想象中有夸张,“醉后”句哪来实景?“满船”更在梦中。
例2:“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
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2、动静结合(1)基本概念动静结合——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诗人们许多创作的灵感,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就成为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他们常常将事物的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妙趣无穷。
例1:“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析】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给人美妙的遐想。
例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析】以动写静,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例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析】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是诗人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动。
例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析】以“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写静,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动中有静;动静相衬,既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可谓运笔如神!(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例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手法之一。
《山居秋暝》对景物的刻画细致入微,既有自然风景图,又有田园生活图。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例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析】前两句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
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
后两句明暗对比: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落日余晖打在一块青青的苔藓上。
这里为声衬静,用了衬托,也用了对比。
例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