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全套
物理高一必修第二册知识点

物理高一必修第二册知识点物理高一必修第二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知识点:力、质量和重量、密度和相对密度、压强、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弹性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杠杆原理、力矩与平衡条件、力的作用点的转移。
一、力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使物体发生形变、速度改变或改变物体的状态的原因。
力的大小可用单位牛顿(N)来表示,方向可用箭头表示。
二、质量和重量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与物体的数量无关,可用单位千克(kg)来表示。
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所表现的现象,重量的大小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有关,可用单位牛顿(N)来表示。
三、密度和相对密度密度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用公式ρ = m/V 来计算,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
相对密度是物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比的比值,无单位。
四、压强压强是力在垂直于受力面积上的分布,即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压强的计算公式为 P = F/A,单位是帕(Pa)。
五、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支持力,其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阿基米德原理指出,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六、弹性力弹性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所产生的恢复力,它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七、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共同作用于物体时,其效果等于单个力的合力。
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可被分解为两个或多个作用在不同方向上的力。
八、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与合力矩均为零。
合力为零表示物体不具有加速度,合力矩为零表示物体不具有角加速度。
九、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描述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当杠杆两侧所受的力矩相等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杠杆原理可以用来解释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十、力矩与平衡条件力矩是指力对物体产生转动效果的能力,力矩的大小等于力乘以力臂的长度。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矩为零。
十一、力的作用点的转移力的作用点的转移是指改变力的作用点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1500字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如下:
第一章机械振动与波动
1. 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
2. 单摆的运动规律
3. 弹簧振子的运动规律
4. 机械波与介质的传播
5. 简谐波的特征及其数学表达
6. 简谐振动的特征及其数学表达
第二章光学
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2. 光的折射及其数学表达
3. 总反射及其条件
4. 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现象
5. 杨氏干涉和薄膜干涉
6. 衍射现象及其数学表达
第三章电磁感应
1. 磁感线和磁感应强度
2. 安培定律及其数学表达
3. 磁通量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 感应电动势及其数学表达
5. 自感和互感
第四章电磁场
1. 电场的基本概念和电场强度的定义
2. 电荷与电场的相互作用
3. 电荷分布所建立的电场
4. 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和电容的定义
5. 电容与电压关系及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6. 平行板电容器和球形电容器的电场
7. 电磁感应中的电荷运动
第五章原子物理与半导体物理
1.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2. 原子核的结构和放射性
3. 半导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和PN结的形成
4. 半导体的导电机制和P型、N型半导体的特性
5. 半导体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6. 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和技术应用
以上是高一物理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每个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数学表达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具体内容进行细化整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电学基础1.电荷与电场2.静电场及其能量3.恒定电流4.恒定电流的欧姆定律5.功率6.电功及其应用7.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计算8.肖特基二极管原理第二章流体静力学1.流体静力学引论2.液体静压力3.大气压力与气压计4.液体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5.流体动力学引论6.连通管和泵的基本原理第三章阻力和三大运动定律1.弹性和塑性2.卡车定理3.摩擦力和牛顿第一定律4.牛顿第二定律5.牛顿第三定律6.匀加速直线运动7.平抛运动第四章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1.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2.力的功3.能量守恒定律4.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5.约束系统的动能变化定理第五章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1.万有引力的发现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3.行星运动4.卫星运动第六章震动和波动1.周期、频率和相位2.简谐振动3.阻尼振动和强迫振动4.波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5.机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6.多普勒效应第七章光学1.光的波动理论2.光速的测定3.光的干涉和衍射4.杨氏双缝干涉实验5.菲涅尔衍射和菲涅尔透镜6.偏振光与双折射现象7.光的反射和折射8.球面镜成像第八章原子物理1.原子的结构和能级2.玻尔原子模型和玻尔-里德堡公式3.氢谱系和能级图4.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5.波粒二象性6.爱因斯坦光电效应7.康普顿效应和弗兰克-赫兹实验。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曲线运动一、曲线运动1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或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①匀变速曲线运动: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的是恒力,即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②变加速曲线运动: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是变力,加速度改变,如匀速圆周运动. 2特点:①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不断变化,故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②曲线运动轨迹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速度方向.③曲线运动的轨迹向合力所指一方弯曲,合力指向轨迹的凹侧.④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速率将增大;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减小;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90度时,物体做曲线运动速率将不变.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指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物理量的合成和分解 1合运动和分运动关系:等时性、等效性、独立性、矢量性、相关性 ①等时性:合运动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所需时间相等.②等效性:合运动的效果和各分运动的整体效果是相同的,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③独立性:每个分运动都是独立的,不受其他运动的影响④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⑤相关性:合运动的性质是由分运动性质决定的2从已知的分运动来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求已知运动的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 ①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合运动②速度、时间、位移、加速度要一一对应③如果分运动都在同一条直线上,需选取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量取正,相反的量取负,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如果分运动互成角度,运动合成要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小船渡河问题一条宽度为L 的河流,水流速度为V s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 c 1渡河时间最短:设船上头斜向上游与河岸成任意角θ,这时船速在垂直于河岸方向的速度分量V 1=V c sin θ,渡河所需时间为:θsin c V L t =, sin90=1当船头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cV Lt =m in 与水速的大小无关 渡河位移:222t v L s s +=2渡河位移最短:①当V c >V s 时V s = V c cos θ渡河位移最短L s =min ;渡河时间为θsin v Lt =船头应指向河的上游,并与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arccosV s /V c②当V c >V s 时以V s 的矢尖为圆心,以V c 为半径画圆,当V 与圆相切时,α角最大,V c =V s cos θ,船头与河岸的夹角为:θ=arccosV c /V s . 渡河的最小位移:L V VL s cs ==θcos船漂的最短距离为:θθsin )cos (min c c s V L V V x -=;渡河时间:θθsin sin min s c v s v Lt ==.4.关联速度和绳杆端点速度分解一根轻绳,沿绳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 绳杆端点速度分解为沿绳的速度和垂直绳的速度. 如图有βαcos cos B A v v =二、平抛运动::将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为平抛运动 1.运动特点:1只受重力;2初速度与重力垂直.2.运动性质:平抛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曲线运动.3.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4.基本规律:1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0v v x = x=v o t 2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gt v y = 221y gt = 3合速度:22y x v v v +=oxy v gtv v ==θtan θ为合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4合位移:22s y x +=t v g x y o⋅==2tan αα为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5特点 :①运动时间由高度决定gh2t =,与v 0无关 ②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律在竖直方向上都成立5类平抛: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恒定且与初速度垂直时,做类平抛运动处理方式和平抛运动处理方式一样 三、圆周运动1.描述述圆周运动物理量:1线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通过的弧长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描述质点沿切线方向运动的快慢 大小:ts v = m/s方向:某点线速度方向沿圆弧该点切线方向 2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连接物体与圆心的半径转过的圆心角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 大小:tθω=矢量 单位:rad/s3周期和转速周期T :做圆周运动物体一周所用的时间s转速n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转过的圈数r/s r/min 4V 、ω、T 、n 的关系: n T ππω22==,nr Tr ππω2r 2v === 2.向心力1作用: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向心力对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不做功.2大小:向向ma mv r n m r Tm r m r v m F ======ωππω2222)2()2( 3方向:总是沿半径指向圆心,时刻在变化,即向心力是个变力.说明: 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不是某种性质的力,向心力可以由某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提供,要根据物体受力的实际情况判定. 3.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1大小:ωππωv r n r Tr r v a =====2222)2()2(向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方向时刻在变化4.匀速圆周运动1特点:线速度的大小恒定,角速度、周期和频率都是恒定不变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也都是恒定不变的..2性质: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改变,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的变加速曲线运动.3加速度和向心力:由于匀速圆周运动仅是速度方向变化而速度大小不变,故仅存在向心加速度,因此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4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圆心. 5.关联速度①同轴转动的物体:各点角速度ω相等,而线速度v =ωr 与半径r 成正比②链条传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不打滑:两轮边缘的各点线速度大小相等,而角速度ω=v/r 与半径r 成反比.6.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提供的向心力等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提供的向心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做向心运动 提供的向心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做离心运动 7.典型模型 1火车转弯:如果车轮与铁轨间无挤压力,则向心力完全由重力和支持力提供rv m mg 2tan =ααtan gr v = v 增加,外轨挤压,如果v 减小,内轨挤压飞机转弯的向心力由升力和重力提供 2竖直面内圆周运动非匀速圆周运动①无支撑物情况:绳栓小球和小球在圆内轨运动弹力只能指向圆心小球机械能守恒,物体做圆周运动的速率时刻在改变,物体在最高点处的速率最小,在最低点处的速率最大.最低点:R mv F mg 2m=-弹最高点:Rmv mg F 2min=+弹过最高点临界条件:Rmv mg 2临=gr v =临 gR v ≥是过最高点条件②有支撑物情况:杆栓小球和小球在圆双轨运动弹力既能指向圆心又能背离圆心最低点:R mv F mg 2m=-弹最高点:Rmv mg F 2min=+弹过最高点临界条件:mg F =弹 0=临v 0≥v 是过最高点条件 当gR v >时物体受到的弹力必然是向下的当gR v <时物体受到的弹力必然是向上的 当gR v =时物体受到的弹力恰好为零. 4汽车过拱桥弹力只能背离圆心最高点:rv m F mg N 2min=-汽车不平衡注:若最高点rv m mg 2=即gr v =时物体恰好做平抛运动.5汽车过凹路弹力只能指向圆心最低点:rv m mg F mN 2=-汽车不平衡万有引力定律 人造卫星一、地心说和日心说1.地心说的内容:地球是宇宙中心,其他星球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不动.2.日心说的内容: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其他行星围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太阳不动.日心说是波兰科学家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的.3.开普勒三定律德国科学家开普勒在研究麦天文学家第谷资料时得出开普勒三定律1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任何一个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3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 3/T 2=k 二、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自然界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两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表达式:F =G221rm m引力常量G =×10-11N·m2/kg 2英卡文迪许扭秤测得“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2.适用条件:①公式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②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③均匀球体可视为质点,r 为两球心间的距离3.万有引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即它们之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4. 万有引力和重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的向心力,2ωmr F =向物体跟地球自转的向心力随维度增大而减小,故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变大而变大,即重力加速度g 随纬度变大而变大.2)(m h R GMmg +=物体的重力随高度的变高而减小,即重力加速度g 随高度的变高而减小. 不计地球自转时g RGMm m 2=得黄金代换式GM gR =25.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1基本方法:①把天体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r g ma T mr mr r v m rGMm m )2(2222=====向πω 2估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①由G 2rMm=mr T 224π得:M=2324Gt r π.即只要测出环绕星体M 运转的一颗卫星运转的半径和周期,就可以计算出中心天体的质量.由V M =ρ,334R V π=得:3233R GT r πρ=.R 为中心天体的星体半径当r=R时,即卫星是近地面卫星时,23GTπρ=,由此可以测量天体的密度. ② 由g RGMmm 2=得G gR M 2= 由V M =ρ,334R V π=得GRπρ4g3= 三、人造卫星1.卫星的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1由r v m r Mm G 22=得:rGM v =即轨道半径越大,绕行速度越小2由r m r Mm G 22ω=得:3r GM =ω即轨道半径越大,绕行角速度越小 3由mar GMm =2得:2r GMa =即轨道半径越大,绕行加速度越小 4由22)2(T mr rGMm π=得:GMR T 324π=即轨道半径越大,绕行周期越大 2.三种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v 1=km/s 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最大绕行速度. 推导:方法一: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由()()h R v mh R mMG+=+22得9km/s .7=+=hR GMv 方法二:在地面附近物体的重力近似地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重力就是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Rv m mg 2=得9km/s .7==gR v2第二宇宙速度:v 2=s 是物体挣脱地球的引力束缚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v 3=s 是物体挣脱太阳的引力束缚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 3.近地卫星特点1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r 可以近似地认为等于地球半径R 2近地卫星的线速度大小为v 1=s3近地卫星的周期为T =×103s=84min,是人造卫星中周期最小的. 4.地球同步卫星通信卫星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指相对于地面静止的人造卫星. 特点:1只能定点在赤道正上方2同步卫星的角速度、周期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周期相同 3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一定由)h (4)(222+=+R T m h R Mm G π得m R GMT k 106.34h 4322⨯=-=π5.双星问题两颗星角速度、周期相等,向心力均由两者间万有引力提供.121221m r m r m Gω= 222221m r m rm G ω= 21r r r += 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221rm m GF =中的r 指的是两个物体间的距离,r F 2m ω=中的r,对于椭圆轨道指的是曲率半径,对于圆轨道指的是圆半径. 6.卫星的超重和失重1人造卫星中在发射阶段,尚未进入预定轨道的加速阶段,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卫星内的所有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卫星与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2卫星进入轨道后正常运转时,卫星与物体处于完全失重机械能一、功1.功:功等于力和沿该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2公式:W =FScos θθ为F 与s 的夹角适用恒力做功求解.单位:焦耳1J =1N ·m.3功是过程量,是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和位移、时间相对应.求功必须指明是“哪个力”“在哪个过程中”做的功.4功是标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正功表示动力做功,负功表示阻力做功,功的正负表示能的转移方向. 5由公式W=Fs cos θ求解两种处理办法:①W 等于力F 乘以物体在力F 方向上的分位移scos θ,即将物体的位移分解为沿F 方向上和垂直F 方向上的两个分位移s 1和s 2,则F 做的功W =Fs 1=Fscos θ.②W 等于力F 在位移s 方向上的分力Fcos θ乘以物体的位移s,即将力F 分解为沿s 方向和垂直s 方向的两个分力F 1和F 2,则F 做功W=F 1s =Fscos θ.6功的物理含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即:做功的过程是能量的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能量增加;对物体做负功,也称物体克服阻力做功,物体的能量减少. 2.功的正负1当0≤θ<900时W >0,力对物体做正功,动力2当θ=900时W =0,力对物体不做功3当900<θ≤1800时W <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正功,阻力 3.合力功的计算1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外力,再根据w =F 合scos θ计算功.注意θ应是合外力与位移s 间的夹角,且合力为恒力.2分别求各个外力的功,再求各个外力功的代数和. 4.变力做功问题1将变力转化为恒力,再用W =Fscos θ计算2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在曲线运动或往返运动时,若变力F 大小不变,功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3作出变力F 随位移变化的图象,图象与位移轴所围均“面积”即为变力做的功 4根据动能定理或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求变力做的功 5.摩擦力的做功1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①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可以做负功,也可以不做功.②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静摩擦力起着传递机械能的作用,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③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静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总为零. 2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①滑摩擦力可以做正功,可以做负功,也可以不做功.②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有两个方面: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之间机械能的转移;二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滑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不为零,转化为内能值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相对s F Q f =.二、功率: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功率的定义式:tWP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 2功率的计算式:P=Fvcos θ,其中θ是力与速度间的夹角. 该公式有两种用法:①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这时F 是该时刻的作用力大小,v 取瞬时值,对应的P 为F 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②当v 为某段位移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则要求这段位移时间内F 必须为恒力,对应的P 为F 在该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3单位:瓦w,千瓦kw4额定功率:机器长时间正常运行时的最大输出功率.实际功率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5汽车的启动问题:当汽车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加速运动时,有两种不同的加速过程,但分析时采用的基本公式都是P=Fv 和F-f=ma ①以恒定功率启动由公式P=Fv 和F-f=ma 知,由于P 恒定,随着v 的增大,F 必将减小,a 也必将减小,汽车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F=f,a=0,这时v 达到最大值f P F P v m m m ==.可见恒定功率的加速一定不是匀加速.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Pt 计算,不能用W=Fs 计算因为F 为变力.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①fP F P v m m m ==②221t m mv fs P =-②以恒定加速度启动由公式P=Fv 和F-f=ma 知,由于F 恒定,所以a 恒定,汽车做匀加速运动,而随着v 的增大,P 也将不断增大,直到P 达到额定功率P m ,功率不能再增大了.这时匀加速运动结束,其最大速度为m m m m v f P F P v =<=',这一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Fs 计算,不能用W=Pt 计算因为P 为变功率.此后汽车功率恒定,随着v 的继续增大,F 必将减小,a 也必将减小,汽车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F=f,a=0,这时v 达到最大值f P F P v m m m ==三、动能、势能、动能定理 1.动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表达式为:221mv E k =. 2对动能的理解①v 是瞬时速度.动能是一个状态量,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②动能是标量.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且物体的动能总是大于等于零,不会出现负值. ③动能是相对的,它与参照物的选取密切相关.高中研究动能时只能选地面为参考系.2.重力势能E p :物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具有的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2表达式:E p =mghh 是重心相对于零势能面的高度3相对性 ① 需要选取零势能面,一般选大地或整个过程的最低点为零势能面. ②势能的正负和大小是相对于零势能面的,高速低于零势能面,重力势能为负值,高于零势能面,重力势能为正值,正负表示大小.4系统性: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一般说物体的重力势能. 5重力做功特点:①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②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大,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变化量的负值即21p p p G E E E W -=∆-=3.弹性势能E p :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外做功,因而具有能量,叫弹性势能,跟物体形变和材料有关. 1大小: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及劲度系数有关,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劲度系数越大弹簧的弹性势能越大.2p k 21x E =2相对性:弹性势能一般取形变量x =0处为零势能点3系统性:弹性势能属于系统所有,即由弹簧各部分组成的系统所共有,而与外界物体无关. 4弹力做功特点:①弹力做功与路径无关.②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大,弹力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变化量的负值即p E W ∆-=弹4.动能定理1内容: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也叫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2表达式:212212k 2121mv mv E E W k -=-=合 3理解:① “增量”是末动能减初动能.ΔE K >0表示动能增加,ΔE K <0表示动能减小.②动能定理适用单个物体,对于物体系统尤其是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统不能盲目的应用动能定理,原因是系统内所有内力做的总功不一定是零.③各力位移相同时,可求合外力做的功,各力位移不同时,分别求力做功,然后求代数和. ④动能定理是标量式.功和动能都是标量,不能在某一个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⑤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动能定理适用于恒力、变力;适用于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适用于瞬间过程和时间长的过程.⑥对动能定理中的位移与速度必须相对同一参照系,以地面为参考系.⑦动能定理用来求初末速度、初末动能、合力、分力、功、合位移、分位移,但是除机车恒定功率启动情况一般不用动能定理求时间和加速度. 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只能是单个物体,如果是系统,那么系统内的物体间不能有相对运动.②对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于研究对象的力都要分析,含重力. ③写出该过程中合外力做的功,或分别写出各个力做的功注意功的正负. ④写出物体的初、末动能.按照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四、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和系统内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2.条件:1对某一物体,若只有重力或系统内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该物体机械能守恒.2对某一系统,物体间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系统和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机械能也没有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则系统机械能守恒.注:①竖直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匀速圆周运动机械能不守恒.②对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非弹性碰撞等除题目特别说明,必定有机械能损失,碰撞后两物体粘在一起的过程中一定有机械能损失.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各种表达形式121E E = 2211p k p k E E E E +=+需要选择重力势能的零势能面 2k p E E ∆-=∆ 增减k p E E ∆=∆ 3B A E E ∆-=∆ 增减B A E E ∆=∆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物体或系统..2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分析对象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弄清各力做功的情况,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3恰当地选取零势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中的始态和末态的机械能. 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不同表达式列式方程,若选用了增减量表达式. 五、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的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能的总量保持不变.1某种形式的能的减少量,一定等于其他形式能的增加量. 2某物体能量的减少量,一定等于其他物体能量的增加量. 六、功能关系功是一种过程量,它和一段位移一段时间相对应;而能是一种状态量,它与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相对应.两者的单位是相同的都是J,但不能说功就是能,也不能说“功变成了能”. 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1.物体动能的增量由外力做的总功来量度:W 外=ΔE k ,这就是动能定理.2.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由重力做的功来量度:W G = -ΔE P ,这就是势能定理.3.物体机械能的增量由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做的功来量度:W 其它=ΔE 机,W 其它表示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做的功,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4.弹性势能的改变由弹力做功来完成5.一对互为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摩擦力做的总功,用来量度该过程系统由于摩擦而减小的机械能,也就是系统增加的内能.相对s F Q f s 为这两个物体间相对移动的位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第五章抛体运动.................................................................................................................... - 1 - 第六章圆周运动.................................................................................................................... - 6 -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 11 - 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 16 -第五章抛体运动知识体系曲线运动及其研究方法1.曲线运动的特点(1)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曲线在该点的切线方向,物体在曲线运动中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2)在曲线运动中,由于速度在时刻变化,所以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刻改变,故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从动力学角度来理解: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具体有如图所示的几种形式。
(2)从运动学角度来理解: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研究曲线运动的思维流程:(欲知)曲线运动规律――→等效分解(只需研究)两直线运动规律――→等效合成(得知)曲线运动规律。
2022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必背)

高中物理人教版第二册知识总结(期末考试版)一、高考热点44条高考热点1:曲线运动与变速运动的关系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但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高考热点2:曲线运动的合外力曲线运动的合外力(加速度)的方向指向曲线的凹侧,速度的方向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高考热点3: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高考热点4:平抛运动的实验在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必须使斜槽的末端水平;每一次实验必须从斜槽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实验时选择体积小密度大的钢球做实验。
高考热点5:平抛运动的时间只跟竖直方向的位移(高度)有关,与水平方向的速度无关。
高考热点6: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都是抛体运动;抛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高考热点7:向上的斜抛运动物体先做匀减速曲线运动,再做平抛运动;在最高点处物体的速度不为零。
向下的斜抛运动物体一直做匀加速曲线运动。
高考热点8:渡河最短时间: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河宽)v d t =min高考热点9:抛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竖直向下高考热点10:平抛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不变;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每秒内的速度增量相同;平抛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时刻改变;平抛运动是一种在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是匀加速曲线运动。
高考热点11:圆周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但曲线运动不一定是圆周运动(曲线运动包括: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圆周运动)。
高考热点12: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处处相等,方向时刻改变;匀速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的路程相等。
高考热点13: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变;匀速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的角度相等。
高考热点14: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大小处处相等,方向时刻改变; 高考热点15:向心力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而是根据效果命名的力。
高考热点16:向心力由物体的合力提供,或者由某个分力来提供。
高考热点17:向心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
(完整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
结
力学
第一章机械基础知识
- 机械运动和参照系
- 直线运动的描述
- 动能和动能定理
- 动量和动量定理
-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二章力的作用和力的效果
- 分类和测量力
- 推力和拉力
- 摩擦力
- 弹力
- 合力和力的分解
- 牛顿第一和第二定律
第三章牛顿第三定律和力的平衡
- 牛顿第三定律
- 力的合成
- 力的平衡和不平衡
- 平衡的条件
- 弹簧测力计
热学
第四章热学基础知识
- 热学现象和热量的传递
- 温度和热平衡
- 热膨胀和热机械转换
-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五章气体的分子动理论
-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假设
-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
- 热力学温度和分子动理论温度的联系- 分子自由度和平均动能定理
第六章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卡诺热机
- 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光学
第七章光的直线传播
- 光的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
- 光的折射
- 光的透射和光的反射、折射定律
- 可见光谱和线性偏振光
第八章光的波动性
- 光的干涉
- 光的衍射
- 杨氏实验和光的相干性
- 光的偏振和偏振器
- 波粒二象性
第九章光的粒子特性
- 光电效应
- 光子的概念
- 康普顿散射
- 波粒二象性的应用
以上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课本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课本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课本必修二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和电学三个模块,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的内容:一、力学部分1. 运动与力:讲述了物体的速度、加速度、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的表示方法,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2. 牛顿运动定律: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3. 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了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和平衡力的概念,以及平衡力的应用于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的案例。
4. 动力学:主要介绍了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以及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物体运动问题的方法。
5. 动量守恒定律:讨论了系统内动量守恒的条件和应用,以及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
二、热学部分1. 热现象与内能:介绍了温度和热量的概念,以及物体的内能和热平衡的相关知识。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讲解了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状态变化过程中的气体性质,如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关系。
3. 热传递与热机:主要涵盖了传热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热量传递的计算方法,以及热机效率和热力循环的原理。
三、电学部分1. 电荷与电场:介绍了电荷的性质和分布,以及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2. 电势与电势差:讲解了电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电势差对电荷运动的影响。
3. 电流与电阻:主要包括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电阻计算。
4. 电功和电能:涉及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电能的转化和利用。
5. 磁场与电磁感应:介绍了磁场的性质和计算方法,以及电磁感应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以上是高一物理课本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这些知识点是打下物理学基础的重要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掌握这些知识将为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最新8篇)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最新8篇)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篇一第一节认识静电一、静电现象1、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
2、静电的产生(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
(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3、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二、物质的电性及电荷守恒定律1、物质的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
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内部的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质子的数目,整个物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2、电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
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的电荷时不改变的。
3、用物质的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1)分析摩擦起电(2)分析接触起电(3)分析感应起电4、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或消失。
第二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一、电荷量和点电荷1、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量。
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2、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量分布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带电体简化为一个点,并称之为点电荷。
二、电荷量的检验1、检测仪器:验电器2、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三、库仑定律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大小:方向:在两个电电荷的连线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3、公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4、成立条件①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②点电荷第三节电场及其描述一、电场1、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周围的电场发生的。
2、电场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电场力: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这种力叫电场力电荷间的静电力就是一个电荷受到另一个电荷激发电场的作用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一恒定电流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2.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二电场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9.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3.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三气体的性质1.气体的状态参量: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PV/T=恒量,T 为热力学温度(K)}。
人教版高中 物理必修二 全册知识点 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二基本知识点第1节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曲线运动1. 定义: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2.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始终在轨迹的切线方向上.3. 曲线运动的性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故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即必然具有加速度.4.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 从动力学角度看: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 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5.曲线运动的类型(1)匀变速曲线运动:合力(加速度)恒定不变.如平抛运动(2)非匀变速(变加速)曲线运动:合力(加速度)变化.如圆周运动6.合力与轨迹关系:合力指向轨迹弯曲的凹测,轨迹介于合力与速度的方向之间,如图:7.速率变化情况判断:(1)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速率增大;(2)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速率减小;(3)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速率不变.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分运动和合运动: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参与的这几个运动即分运动,物体的实际运动即合运动.2.运动的合成: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3.运动的分解: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解题时应按实际“效果”分解或正交分解.4.运算法则: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故它们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5.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1)等时性:合运动与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2)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时,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不受其他分运动的影响.(3)等效性:各分运动叠加起来与合运动有完全相同的效果.(4)同一性:分运动与和运动由同一物体参与,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5.分解步骤(1)确定合运动方向(实际运动方向).(2)分析合运动的运动效果(例如蜡块的实际运动从效果上就可以看成在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和在水平方向随管移动).(3)依据合运动的实际效果确定分运动的方向.(4)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作图,将合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分别分解到分运动的方向上.三、小船渡河模型1.模型特点:两个分运动和合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其中一个分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另一分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研究其速度方向不同时对合运动的影响.这样的运动系统可看做小船渡河模型.2.模型分析:(1)船的实际运动是水流的运动和船相对静水的运动的合运动.(2)三种速度:v1(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2(水流速度)、v(船的实际速度).(3)两个极值:①过河时间最短:v1⊥v2,t min=dv1(d为河宽).②过河位移最小:v⊥v2(前提v1>v2),如图甲所示,此时x min=d,船头指向上游与河岸夹角为α,cos α=v2v1;v1⊥v(前提v1<v2),如图乙所示.过河最小位移为:x min=dsin α=v2v1d.第二节:平抛运动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2.运动性质:平抛运动是加速度恒为重力加速度g 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抛物线.3.基本规律:以抛出点为原点,以水平方向(初速度v 0方向)为x 轴,以竖直向下方向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1)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2)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4.平抛运动的速度(1)水平方向:v x =v 0 (2)竖直方向:v y =gt (3)合速度大小:v =v 2x +v 2y =v 20+(gt )2(4)合速度方向:tan θ=v y v x=gt v 0(θ表示合速度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5.平抛运动的位移(1)水平位移:x =v 0t (2)竖直位移:y =12gt 2(3)合位移大小:l =x 2+y 2 (4)合位移方向:tan α=yx =gt2v 0(α表示合位移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5)轨迹方程:y =g2v 20x 2 (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67推论Ⅰ: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任一位置处,设其末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α=2tan θ证明:如图所示,由平抛运动规律得:tan α=v ⊥v 0=gt v 0,tan θ=y x=12gt 2v 0t=gt2v 0所以tan α=2tan θ推论Ⅱ: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证明:如图所示,设平抛物体的初速度为v 0,从原点O 到A 点的时间为t ,A 点坐标为(x ,y ),B 点坐标为(x ′,0)则x =v 0t ,y =12gt 2,v ⊥=gt ,又tan α=v ⊥v 0=y x -x ′,解得x ′=x2,即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与x 轴的交点B 必为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第三节:圆周运动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1.线速度:描述物体圆周运动的快慢,v =Δs Δt =2πrT2.角速度:描述物体转动的快慢,ω=ΔθΔt =2πT (这里的θ∆必须是弧度制的角)3.周期和频率:描述物体转动的快慢,T =2πr v ,f =1T4.向心力(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力(或受到的合力在沿着半径方向上的分力)叫做向心力(2)大小:22222244v F ma m mr mr mr f r Tπωπ=====向向 (3)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沿半径指向圆心,时刻在改变,即向心力是一个变力(4)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因此在受力分析中要避免再另外添加一个向心力5.向心加速度(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指向圆心的加速度 (2)大小:a n =r ω2=v 2r=ωv =4π2T2r(3)方向:沿半径方向指向圆心,与线速度方向垂直 6.匀速圆周运动与非匀速圆周运动的比较二、离心运动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2.供需关系与运动:如图所示,F 为实际提供的向心力,则 (1)当F =m ω2r 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2)当F =0时,物体沿切线方向飞出; (3)当F <m ω2r 时,物体逐渐远离圆心;(4)当F >m ω2r 时,物体逐渐靠近圆心.(近心运动)第四节:万有引力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2知识点全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1.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特征(1)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2)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化。
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中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必定有加速度。
(注意:合外力为零只有两种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反之,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从动力学角度看: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
也可以说是:合外力不变的运动。
4 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1)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
(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2改变速度的大小,沿径向的分力F1改变速度的方向。
①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增大。
②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减小。
③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
(举例:匀速圆周运动)2.绳拉物体合运动:实际的运动。
对应的是合速度。
方法:把合速度分解为沿绳方向和垂直于绳方向。
速度方向时刻变速度必不为)3.小船渡河例1:一艘小船在200m 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3m/s ,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5m/s ,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2)欲使航行位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位移是多少?渡河时间多长?船渡河时间:主要看小船垂直于河岸的分速度,如果小船垂直于河岸没有分速度,则不能渡河。
d v 船cos tmindv船此时=0°,即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解:(1)结论: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移动的总位移除以该段时间;-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是物体通过某一点的速度;-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与方向,是速度对时间的导数;- 加速度的三种情况: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匀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2. 直线运动的描述- 位移-时间图:表示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移;- 速度-时间图:表示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瞬时速度;- 加速度-时间图:表示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瞬时加速度;- 速度的平方-位移的关系:v^2 = v0^2 + 2aΔx,其中v为末速度,v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Δx为位移。
3. 自由落体- 重力加速度:所有物体在真空中坠落的加速度都是相同的,约为9.8 m/s^2 大小与方向都是常量;- 上抛运动:物体竖直向上扔出后,其速度逐渐减小达到零,然后加速度使其速度逐渐增大(朝相反方向)。
4. 斜面上的运动- 倾斜角: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分解和合成:将斜面上的力分解为平行和垂直于斜面的两个力;- 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a = gsinθ,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θ为斜面的倾斜角。
第二章能量与动量守恒1. 动能与功- 动能: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的能力,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所受合外力的功;- 功:力对物体做的工作,功的大小等于力在物体上施加的力的大小和物体移动的距离的乘积,两者的方向相同。
2. 动量守恒定律- 碰撞: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一般分为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 冲量:力对物体施加的时间;- 动量: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成正比;- 动量守恒定律:若合外力为零,则物体的动量守恒。
3. 能量守恒定律- 功与能量:能量的转化等于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能量守恒定律:对于一个孤立系统,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但总能量的大小不会改变;- 机械能守恒:只有在不受摩擦和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包括势能和动能。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重点内容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重点内容总结
本文总结了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的重点内容。
以下是各章节
的简要概括:
第一章:机械的基本概念和题
本章介绍了机械的基本概念,包括质点、质量、力等。
还对力
和其性质进行了详细讨论,并给出了相关的题。
第二章:力的作用和力的分解
此章着重讨论了力的作用以及力的分解,包括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等内容。
此外,还介绍了重力和弹力的
概念。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的应用
本章详细介绍了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力的质点模型、力的叠加等内容。
在运动的应用方面,重点介绍了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竖直上抛运动、物体自由下落等情况。
第四章:工作、功和能量
此章讨论了工作、功和能量的概念和关系。
其中,着重介绍了功的计算方法和功的特点,并探讨了势能和动能的转化问题。
第五章: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
本章围绕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展开。
讲解了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以各种实际应用为例,说明了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第六章:冲量和动量定理
此章介绍了冲量和动量定理。
详细讲解了冲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有动量定理的表达式和应用。
第七章:热、温度和热学定律
本章主要讲解了热、温度和热学定律。
包括热量的传递方式、热平衡和热学定律的表述等内容。
第八章:用能源的科技和可持续发展
此章主要探讨了能源的科技和可持续发展。
包括能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相关问题。
以上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的重点内容总结。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全面总结--新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全面总结--新版第一章物理世界的基本概念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量,包括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量的分类和计量方法等。
第二章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的描述方法,以及机械的基本定律,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等。
第三章力的作用和力的分解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力的作用和力的分解,包括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和力的平衡等。
第四章运动的规律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抛体运动的规律,包括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
第五章力学系统的动能和功率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力学系统的动能和功率,包括动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等。
第六章惯性系和非惯性系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定义和区别,以及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等。
第七章平抛运动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平抛运动的规律,包括平抛运动的轨迹、最大高度和最大水平距离等。
第八章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的应用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的应用,包括静摩擦力、动摩擦力和弹力等。
第九章弹性力和弹簧势能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弹性力和弹簧势能,包括胡克定律、弹簧势能和弹簧振子的运动等。
第十章万有引力和卫星运动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万有引力和卫星运动,包括引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卫星的运动规律等。
第十一章调和振动和机械波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调和振动和机械波,包括简谐振动、波的传播和波的特性等。
第十二章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包括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全反射等。
第十三章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包括光的色散现象、干涉的原理和干涉的应用等。
第十四章电流和电路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电流和电路,包括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电阻、电势差和电功等。
第十五章电压和电阻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电压和电阻,包括电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电阻的影响因素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等。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 曲线运动一.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速度: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故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一定有加速度。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或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运动速度、位移的合成和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平抛运动1.定义:以沿水平方向的初速度将物体抛出,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平抛运动性质:是加速度不变,a =g 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3.平抛运动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①平抛运动的位移:⎪⎩⎪⎨⎧==2021gt y t v x ② 平抛速度: ⎩⎨⎧==gt v v v yx 0 t 秒末的合速度22y x t v v v += t v 的方向x yv v =θtan 注意:平抛运动的时间与初速度无关,只由高度决定:gh t 2= 三.匀速圆周运动1.匀速圆周运动定义: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的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性质:是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指向圆心)的非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圆。
3.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①线速度v :Tr t s v π2=∆∆= (物体通过的圆弧长s ∆与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单位m /s , 方向沿圆弧切线方向,时刻改变。
②角速度ω:T t πθω2=∆∆=(物体通过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θ∆与所用时间t ∆的比值)单位是rad/s③周期T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一周所用的时间。
4.线速度v 与角速度ω关系:r v ω=四、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1.向心加速度a 向: r rv a 22ω==向 方向:指向圆心。
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a 向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匀速圆周运动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加速度都时刻改变)。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全新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全新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全新知识点归纳如下:
1. 电场和电势能:
- 电场的概念和属性
- 电荷在电场中受力的规律
- 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电容器与电容:
- 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 电容器的电容和单位
- 并联和串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
3. 电流和电阻:
- 电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的关系
4. 电路和电源:
-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简单电路中电流的分布和电位差的计算
- 电源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5. 磁场和磁感应强度:
- 磁场的概念和属性
- 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规律
6. 电磁感应和电动势: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 电动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电磁感应中的自感和互感
7. 电磁波和光的本质:
- 电磁波的特性和分类
- 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光的干涉现象
- 光的衍射和偏振现象
8. 光的反射和折射:
-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 理想平面镜和薄透镜的成像规律
- 球面镜和光的折射球面的成像规律
以上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的全新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人教版

高一物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人教版1.高一物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人教版篇一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 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2.高一物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人教版篇二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电势能由电荷在电场中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电势能。
电势能具有相对性,通常取无穷远处或大地为电势能和零点。
由于电势能具有相对性,所以实际的应用意义并不大。
而经常应用的是电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减速少,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电势能变化的数值等于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的数值,这常是判断电荷电势能如何变化的依据。
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的计算公式:W=qU,此公式适用于任何电场。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由起始和终了位置的电势差决定。
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在电场中某位置放一个检验电荷q,若它具有的电势能为ε,则比值ε/q叫做该位置的电势。
电势也具有相对性,通常取离电场无穷远处或大地的电势为零电势(对同一电场,电势能及电势的零点选取是一致的)这样选取零电势点之后,可以得出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各点的电势均为正值,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各点的电势均为负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线运动一、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曲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的是恒力,即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变加速曲线运动: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是变力,加速度改变,如匀速圆周运动。
(1)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或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物体能否做曲线运动要看力的方向,不是看力的大小。
(2)特点:①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不断变化,故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②曲线运动轨迹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速度方向。
③曲线运动的轨迹向合力所指一方弯曲,合力指向轨迹的凹侧。
④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速率将增大;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减小。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指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物理量的合成和分解) (1)合运动和分运动关系:等时性、等效性、独立性、矢量性、相关性 ①等时性:合运动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所需时间相等。
②等效性:合运动的效果和各分运动的整体效果是相同的,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③独立性:每个分运动都是独立的,不受其他运动的影响④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⑤相关性:合运动的性质是由分运动性质决定的(2)从已知的分运动来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求已知运动的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
①运动的分解要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或正交分解) ②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合运动③速度、时间、位移、加速度要一一对应④如果分运动都在同一条直线上,需选取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量取正,相反的量取负,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
如果分运动互成角度,运动合成要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合运动的性质取决于分运动的情况: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为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运动和一个匀变速运动的合运动是匀变速运动,两者共线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两者不共线时,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③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匀变速运动,当合运动的初速度与合运动的加速度共线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当合运动的初速度与合运动的加速度不共线时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3.小船渡河问题一条宽度为L 的河流,水流速度为V s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 c (1)渡河时间最短:设船上头斜向上游与河岸成任意角θ,这时船速在垂直于河岸方向的速度分量V 1=V c sin θ,渡河所需时间为:θsin c V L t=当船头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cV L t =m in(与水速的大小无关)渡河位移:222t v L ss +=(2)渡河位移最短:①当V c >V s 时V s = V c cos θ渡河位移最短L s =min;渡河时间为θsin v L t =船头应指向河的上游,并与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arccosV s /V c②当V c >V s 时以V s 的矢尖为圆心,以V c 为半径画圆,当V 与圆相切时,α角最大,V c =V s cos θ,船头与河岸的夹角为:θ=arccosV c /V s 。
渡河的最小位移:L V VL scs ==θcos船漂的最短距离为:θθsin )cos (minc c s V L V V x -=;渡河时间:θθsin sin mins c v s v Lt ==。
4.关联速度和绳(杆)端点速度分解一根轻绳,沿绳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
绳(杆)端点速度分解为沿绳的速度和垂直绳的速度。
如图有βαcos cos B A v v =二、平抛运动::将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为平抛运动 1.运动特点:(1)只受重力;(2)初速度与重力垂直。
2.运动性质:平抛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3.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4.基本规律:(1)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0v v x = x=v o t (2)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gt v y= 221y gt =(3)合速度:22y x v v v +=oxy v gtv v ==θtan (θ为合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4)合位移:22s y x +=t v g x y o⋅==2tan α(α为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5)轨迹:2202x v g y =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6)推论:①tin θ=2tin α②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交水平位移中点。
(7)特点 :①运动时间由高度决定gh2t=,与v 0无关②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律在竖直方向上都成立 ③Δt 时间内速度改变量相等,即△v =g Δt ,ΔV 方向是竖直向下的5类平抛: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恒定且与初速度垂直时,做类平抛运动(处理方式和平抛运动处理方式一样)三、圆周运动1.描述述圆周运动物理量:(1)线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通过的弧长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描述质点沿切线方向运动的快慢) 大小:tsv =m/s 方向:某点线速度方向沿圆弧该点切线方向(2)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连接物体与圆心的半径转过的圆心角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 大小:tθω=矢量 单位:rad/s(3)周期和转速周期(T ):做圆周运动物体一周所用的时间(s )转速(n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转过的圈数(r/s r/min ) (4)V 、ω、T 、n 的关系: n T ππω22==,nr Tr ππω2r2v === T 、n 、ω三个量中任一个确定,另两个量就确定了,但v 还和半径r 有关。
2.向心力(1)作用: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向心力对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不做功。
(2)大小:向向ma mv r n m r Tm r m r v m F ======ωππω2222)2()2( (3)方向:总是沿半径指向圆心,时刻在变化,即向心力是个变力.说明: 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不是某种性质的力,向心力可以由某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提供,要根据物体受力的实际情况判定。
非匀速圆周运动(不仅线速度大小、方向时刻在改变,而且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也时刻在改变,是变加速曲线运动)合力的处理:切线方向分力提供切向加速度来改变速度大小; 半径方向分力提供向心加速度来改变速度方向。
注意:区分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的力的不同 3.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1)大小:ωππωv r n r Tr r v a =====2222)2()2(向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方向时刻在变化(3)注意:若ω相同,a 与r 成正比;若v 相同,a 与r 成反比;若是r 相同,a 与ω2成正比,与v 2也成正比。
4.匀速圆周运动(1)特点:线速度的大小恒定,角速度、周期和频率都是恒定不变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也都是恒定不变的。
.(2)性质: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改变,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的变加速曲线运动。
(3)加速度和向心力:由于匀速圆周运动仅是速度方向变化而速度大小不变,故仅存在向心加速度,因此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
(4)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圆心. 5.关联速度①同轴转动的物体:各点角速度ω相等,而线速度v =ωr 与半径r 成正比②链条传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不打滑):两轮边缘的各点线速度大小相等,而角速度ω=v/r 与半径r 成反比。
6.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提供的向心力等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提供的向心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做向心运动 提供的向心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做离心运动 7.典型模型 (1)火车转弯:如果车轮与铁轨间无挤压力,则向心力完全由重力和支持力提供rv mmg 2tan =ααtan gr v = v 增加,外轨挤压,如果v 减小,内轨挤压(飞机转弯的向心力由升力和重力提供) (2)圆锥问题θωωθωθθtan tan cos sin 22r g rgr m N mgN =⇒=⇒==(3)竖直面内圆周运动(非匀速圆周运动)①无支撑物情况:绳栓小球和小球在圆内轨运动(弹力只能指向圆心)小球机械能守恒,物体做圆周运动的速率时刻在改变,物体在最高点处的速率最小,在最低点处的速率最大。
最低点:Rmv F mg 2m=-弹最高点:Rmv mg F 2min=+弹过最高点临界条件:Rmv mg 2临=gr v =临gR v ≥是过最高点条件②有支撑物情况:杆栓小球和小球在圆双轨运动(弹力既能指向圆心又能背离圆心)最低点:Rmv F mg 2m=-弹最高点:Rmv mg F 2min=+弹过最高点临界条件:mg F =弹 0=临v 0≥v 是过最高点条件当gR v>时物体受到的弹力必然是向下的当gR v <时物体受到的弹力必然是向上的当gR v=时物体受到的弹力恰好为零。
当弹力大小F<mg 时,向心力有两解:mg ±F ; 当弹力大小F>mg 时,向心力只有一解:F +mg ; 当弹力F=mg 时,向心力等于零。
③等效竖直面内圆周运动恒力的合力指向圆心位置等效为最高点(无支撑物):临界速度满足Rmv F 2临恒合=恒力的合力背离圆心位置等效为最低点:速度最大 (4)汽车过拱桥(弹力只能背离圆心)径向:rv mF mg N 2cos =-θ 切向:mgsin θ-f=ma最高点:rv mF mg N 2min=-(汽车不平衡)注:若最高点rv mmg 2=即gr v =时物体恰好做平抛运动。
(5)汽车过凹路(弹力只能指向圆心)径向:rv mF mg N 2cos =-θ 切向:mgsin θ-f=ma最低点:rv mmg F mN 2=-(汽车不平衡)万有引力定律 人造卫星一、地心说和日心说1.地心说的内容:地球是宇宙中心,其他星球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不动。
2.日心说的内容: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其他行星围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太阳不动。
日心说是波兰科学家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的。
3.开普勒三定律德国科学家开普勒在研究麦天文学家第谷资料时得出开普勒三定律(1)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任何一个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即R 3/T 2=k 二、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自然界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两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表达式:F =G221r m m引力常量G =6.67×10-11N·m2/kg 2(英)卡文迪许扭秤测得“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2.适用条件:①公式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②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③均匀球体可视为质点,r 为两球心间的距离3.万有引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即它们之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4.推导:5. 万有引力和重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的向心力,2ωmr F =向物体跟地球自转的向心力随维度增大而减小,故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变大而变大,即重力加速度g 随纬度变大而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