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1和10课一份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中国龙》(湘美版秋)
《中国龙》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中国龙》是湘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第10课。
本课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龙的形象特征、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龙的形象特征和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表现中国龙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中国龙艺术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中国龙的形象特征。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表现中国龙。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示范作品、绘画材料、手工制作材料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中国龙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2. 学习中国龙的形象特征和文化内涵:展示中国龙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了解中国龙的形象特点和文化内涵。
3. 学习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讲解技巧,指导学生练习。
4. 学生创作: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独立创作一幅中国龙的作品。
5.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点评。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龙的文化价值。
六、板书设计1. 《中国龙》2. 内容:- 中国龙的形象特征- 中国龙的文化内涵- 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学生创作要求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中国龙的作品,要求形象生动,色彩丰富。
2. 用手工制作方法制作一个中国龙,要求创意独特,制作精美。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故事、展示作品、示范讲解、学生创作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龙的形象特征和文化内涵,培养了他们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中国龙的形象特点,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中国龙的形象特征。
2020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字组词1-10课
第1课《古诗词三首》杂:杂色杂事杂技稀:稀疏稀客稀少篱:篱笆竹篱寄人篱下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蝶:蝴蝶化蝶宿:住宿寄宿宿舍徐:徐缓徐步清风徐来疏:稀疏疏忽疏远茅:茅草茅屋茅庐檐:屋檐房檐帽檐翁:老翁渔翁翁婿锄:锄草锄田铁锄赖:依赖抵赖诬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第2课《乡下人家》构:构成结构构造饰:装饰掩饰首饰蹲:蹲着蹲下蹲坐凤:凤凰凤冠凤爪序:顺序秩序序幕例:照例病例案例率:率领率队直率觅:觅食寻觅觅路耸:耸肩高耸耸立踏:踏步践踏踏空倘:倘若倘使绘:绘画绘图描绘谐:和谐谐音谐趣寄:寄住寄生寄宿眠:催眠睡眠安眠第3课《天窗》慰:慰藉安慰欣慰藉:慰藉枕藉蕴藉锐:锐利敏锐尖锐滩:河滩滩地浅滩帐:帐子蚊帐帐篷烁:闪烁烁烁震古烁今蝙:蝙蝠蝙蝠衫蝙蝠怪蝠:蝙蝠蝙蝠侠燕蝠相争霸:霸气霸占霸王鹰:雄鹰苍鹰老鹰第5课《琥珀》怒:怒吼愤怒发怒吼:吼叫狂吼河东狮吼脂:脂肪胭脂脂粉松脂拭:拂拭擦拭拭泪餐:午餐西餐聚餐划:划动划开划船划算晌:晌午歇晌晌觉后晌辣:毒辣辣椒火辣辣渗:渗出渗透渗流渗水渗色挣:挣扎垂死挣扎番:番茄番薯番邦埋:掩埋埋伏埋没刷:冲刷刷牙刷鞋测:推测预测测验详:详细详情安详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笨:笨重笨拙愚笨钝:迟钝钝器钝角谈:闲谈谈话奇谈鸽:鸽子信鸽飞鸽鸽笼毫:毫米分毫丝毫毫不费力末:末期末代周末末梢本末倒置描:描述描绘素描轻描淡写隧:隧道隧洞态:形态姿态态度千姿百态吨:千吨吨位吨级斤:公斤斤两千斤斤斤计较膨:膨胀膨大膨化肢:肢体四肢前肢断肢再植翼:鸟翼蝉翼机翼羽翼辟:开辟辟谣精辟开天辟地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纳米接纳容纳吐故纳新拥:拥有拥抱拥挤蜂拥而至箱:冰箱信箱邮箱箱子臭:除臭臭气臭味遗臭万年蔬:蔬菜果蔬时蔬瓜果菜蔬碳:低碳碳酸二氧化碳钢:钢铁钢笔钢琴百炼成钢隐:隐蔽隐藏隐患若隐若现健:健康强健健身健忘康:健康康乐小康康庄大道胞:细胞胞衣胞兄侨胞同胞疾:疾病顽疾疾驰疾恶如仇防:预防防御国防防微杜渐灶:灶台灶王病灶另起炉灶需:需要必需军需各取所需第9课《短诗三首》繁:繁星繁密繁多繁杂删繁就简漫:漫谈漫长漫道漫不经心漫山遍野灭:消灭灭亡磨灭熄灭自生自灭藤:紫藤白藤葡萄藤顺藤摸瓜萝:藤萝绿萝女萝萝卜菠萝膝:膝盖护膝盘膝卑躬屈膝促膝长谈涛:波涛浪涛林涛惊涛骇浪波涛汹涌躲:躲闪躲让躲避躲藏东躲西藏第10课《绿》瓶:花瓶酒瓶水瓶瓶颈守口如瓶挤:拥挤排挤挤牙膏挤牛奶挤眉弄眼叉:交叉叉鱼鱼叉铁叉叉烧叉车挥:指挥挥动挥霍大笔一挥挥汗如雨。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0课 玲珑剔透的美》教案1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0课玲珑剔透的美》教案1一. 教材分析《第10课玲珑剔透的美》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是玲珑剔透的美,以及如何通过绘画来表现这种美。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认识玲珑剔透的定义,并通过例图和步骤图,让学生学会如何绘制玲珑剔透的效果。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于简单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玲珑剔透的表现,可能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示范,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玲珑剔透的定义和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玲珑剔透物体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玲珑剔透的定义和表现方法。
2.如何观察和描绘玲珑剔透的物体。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示范、有趣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第10课玲珑剔透的美》。
2.教师示范用的绘画材料。
3.学生绘画材料。
4.与玲珑剔透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与玲珑剔透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让学生初步感受玲珑剔透的美。
2.呈现(10分钟)介绍玲珑剔透的定义,并通过教材中的例图和步骤图,讲解和示范如何绘制玲珑剔透的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步骤,尝试绘制玲珑剔透的物体。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改进绘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再次绘制玲珑剔透的物体,加深对玲珑剔透表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继续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由发挥,绘制自己喜欢的玲珑剔透的物体。
教师鼓励学生创新,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玲珑剔透的表现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绘制一幅玲珑剔透的画作,并写在画作背后的感受和体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教学设计教学构想: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中表现的绿既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受。
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本课主要采取品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重点以生字词为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品读诗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生字,掌握“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2.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教学难点:在品读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出示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知道画中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
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3.板书课题:(板书:10绿)4.全班齐读课题。
5.这篇文章的作者,你了解他吗?(艾青)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
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
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走进“绿”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
初读课文,标出小节号,画出生字词,不熟的多读几遍。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质教案+阅读训练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 2】 (出示春天图)这是一幅由
谈话导入,出示春
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知道画中画的是什么季节吗? 天的图片,导入课文的
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
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2. 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
实在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 导入 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 () 分钟 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说主要内容 , 一是
为了复习课文,二是为 。
了锻炼学生语言组织
【出示课件 7】
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
感觉:风一吹,就随着节拍整齐地飘动在一起。
三、梳理内容,明确结构
1. 学生分组讨论,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出每一段的意
思。
2. 学生汇报,教师明确:
【出示课件 8】
第一段( 1-3 小节):写到处都是“绿”。
一节再仔细读读。
随机:第三小节:
(1)出示说话练习。 【出示课件 16】
说一说:
风中的
是绿色。
雨中的
是绿色。
阳光下的
也是绿色。
(学生挑选其中一个交流) (2)指名读,全班齐读。 第四节: (1)【出示课件 17】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所 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 叉在一起。” (板书:挤、 重叠、交叉)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第五节: (1)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板书:按着 节拍飘动) 预设:这是因为,一阵风吹来,使所有的物体都随风 摆动。 预设:这是作者看到风吹过后, 春天的景物随风摆动, 那么和谐,整齐划一。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 模仿画家画一画 -岭南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模仿画家画一画 -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岭南画派的基本特点,欣赏并学习其绘画风格。
2. 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岭南画派的基本特点,欣赏其代表作品。
2. 学习岭南画派的绘画技法,进行模仿创作。
3. 评价与总结,分享学习成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岭南画派的基本特点,掌握其绘画技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表现,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向学生介绍岭南画派,展示其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其独特魅力。
- 提问:你们对岭南画派有什么了解?喜欢哪位画家的作品?2. 学习岭南画派的基本特点- 讲解岭南画派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特点。
-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岭南画派的作品,总结其特点。
3. 学习岭南画派的绘画技法- 讲解岭南画派的绘画技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 示范如何运用岭南画派的绘画技法进行创作。
4. 模仿创作- 分发绘画材料,让学生自由选择岭南画派的作品进行模仿创作。
-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
5. 评价与总结-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分享创作心得。
-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学习成果。
6. 课后作业- 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岭南画派的绘画技法,尝试创作一幅完整的作品。
- 鼓励学生将作品分享给家人和朋友,传播岭南画派的艺术魅力。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现能力,鼓励他们创新。
4. 教学结束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岭南画派的基本特点,学会其绘画技法,并在模仿创作中培养观察、分析、表现的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质课件
近
艾青:原名蒋正涵,出生于浙江
作 者
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艾青被
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
姆》《艾青诗选》等。《归来的歌》
和《雪莲》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
秀新诗奖。
学
习 目
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
标
个生字,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相关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要表达
初读课文 扫清障碍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
你能读准会叉
学写字
本课的会写字你会写吗?
píng
jǐ
chā
huī
瓶挤 叉挥
瓶 挤叉挥
左右 结构
独体字
提手旁
挤挥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píng 最后一笔是点。
瓶
点在中间。
chā
叉
巧记:拼掉左手,得来瓦片。
词语解释
到处是绿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墨水瓶能有多少墨水啊?居然 把一切都染绿了,太奇妙了!
你想到了哪些地方是绿的? 绿指大自然景象
(草地)是绿的
( 山坡)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墨绿
浅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嫩绿
翠绿
这么多的绿
淡绿
粉绿
看到这么多和绿有关的颜色,你想到了什么?
排比的使用能加强节奏感,增强气势,有 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分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条理 分明,节奏和谐,增强了文章的表达 效果和气势,深化了中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3单元课文朗读指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3单元课文朗读指导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朗读指导:这首诗写诗人在春天丽日之下,漫步小径中的所见所感,写出了大自然之宁静优美,表现出作者心情之喜悦闲适。
第一诗节讲漫步小径的近处所见所感,第二、第三诗节与“走走”呼应,讲怎么走,讲在走中放眼看到了、感到了什么。
诗歌感情饱满丰富、想象丰富奇特、情景交融,诗歌语句清新自然、优美流畅,节奏明快、韵律感强。
我们朗读时,要通过明快、深情、赞美的语调语气把这些表达出来。
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通过各种景物与行为的组合意象来表达的,情感表达是具体可感的,我们要边读边想象,在眼前过电影,把诗句描绘的美好事物都在眼前一幕幕地给放出来。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把泥路、小草、小白菊、风蝶儿描写得那么可爱,要对比着读出它们的生机与可爱。
第二小节的前两句要与第一诗节的前两句读出呼应与感情的提升,声调要提高一点。
第三小节后两句要读出诗句的跳跃、流动、变化,读出诗人心情的快乐悠闲与节奏的跳跃起伏。
晕皱,是指溪水泛起的小圆圈与波纹。
“山间移动的暗绿”指的是飘动的云彩在山间投下的阴影,作者把它比作“云的脚迹”,非常贴切形象新颖。
这首诗的双数句子的最后一个字是韵脚,读稳了,有助于读出诗的韵味。
经过一冬的宅家抗疫,现在来读这首诗会倍感春光的美好、此诗的美妙!第11课《白桦》朗读指导:这首诗写的是北方雪中的白桦。
诗人叶赛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它的挺拔、高洁之美,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的整体意境是宁静优美的。
诗的第一、第二小节从白桦的自身来写,第一节从整体上写出雪中白桦的高大美丽,第二节从局部写出白桦的美丽;第三、第四小节从白桦与环境的融合方面来写,写出白桦在朦胧寂静中、在灿灿的金辉里、在姗姗来迟的朝霞中的变化之美。
朗读时,要随着诗句进行想象,眼前出现一幅幅画面,才能读出诗人描绘的美的形象和宁静的意境,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每节诗第二句和最后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韵脚,要注意读出来,才能读出此诗的韵味。
四年级科学下册1-4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下册1-4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1课《运动和力》1、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2.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
3.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举例:小球击倒矿泉水瓶,用锤子砸核桃,用石子击穿纸,用橡皮把沙堆砸出坑等。
4.依据运动的球能把瓶子击倒、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等事实,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就是在推理。
第2课《小球的运动》1.按照运动路线,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滑道运动:运动轨迹为曲线,是曲线运动;电梯:电梯向上或向下运动,运动轨迹为直线,是直线运动;滑冰运动:运动轨迹有时为直线有时为曲线。
第3课《运动的形式》1.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等(滚动、摆动)2.通过观察木块上标记点的连线,可以判断出木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保持平行,如果连线始终平行,可以得出木块的运动形式为平动。
3.用一只手将钢尺的一端用力压在桌面上,用另一只手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可以发现钢尺上红色的标记按一定的运动轨迹作往复运动,这说明伸出桌面一端钢尺的运动形式是振动。
2、为了行人安全,道路是设置了哪些标线?答:斑马线、非机动车道、公交站警戒线、导向车道线和安全岛等。
3、我们应该怎样主要交通安全?答: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翻越护栏、不闯红灯、不在马路上打闹嬉戏、不与机动车抢道等。
4、发生交通事故时,要拨打报警电话122。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第5课《声音的产生》1.根据音叉、水、空气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会振动的结论,就是在归纳。
2.怎样让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答:发声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停止。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声音具有能量。
声能是自然界中的一种能量形式。
5.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有什么现象?(水会溅起水花)这说明什么?(音叉在振动)6.敲击鼓面,为什么蜡烛火焰会来回晃动?答:发出的鼓声会使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进而振动了蜡烛火焰,这表明鼓声具有能量。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绿》课文原文、知识点及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绿》课文原文、知识点及说课稿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绿》课文原文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__________本诗作者艾青,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绿》知识点我会写:瓶:花瓶酒瓶水瓶瓶颈守口如瓶挤:拥挤排挤挤牙膏挤牛奶挤眉弄眼叉:交叉叉鱼鱼叉铁叉叉烧叉车挥:指挥挥动挥霍大笔一挥挥汗如雨形近字:挤(拥挤)济(人才济济)叉(交叉)杈(树杈)挥(挥手)辉(光辉)多音字:倒:dào倒车dǎo摔倒重:chóng重复zhòng重要叉:chā交叉chǎ叉着腿chà劈叉反义词:集中——分散整齐——杂乱课内词语:墨绿嫩绿集中交叉教练指挥整齐节拍理解词语:【出奇】特别;不平常。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交叉】不同事物有部分相同,重合。
【指挥】发令调度。
【节拍】音乐中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的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是衡量节奏的单位。
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3):写世界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绿。
第二部分(4~5):写绿色聚集重叠的静姿和动态。
课文主题:这首诗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的情景,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表达了诗人对“绿”的喜爱和赞美,对春天、生活、生命的热爱。
问题归纳:1、诗中呈现了哪些绿色,有什么特点?这些绿色的特点是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2、想象这些绿色集中在一起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场春雨润醒了小草,田野里小草破土而出,远远望去一片嫩绿;润绿了杨柳,杨柳摆动着腰肢,随风舞蹈。
润动了河水,碧绿的河水,犹如一面绿色的大镜子,倒影出我们的笑脸,倒映这两岸的翠柳。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10绿文本分析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大地中的树木、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整首诗也是绿色的,读后,我们深受感染。
教学目标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叉、挥”4个生字,正确读写“墨水瓶、墨绿、嫩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像诗人一样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导语: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有人喜欢红色,因为它浓烈热情;有人喜欢蓝色,因为它宁静悠远;有人喜欢紫色,因为它神秘莫测。
还有一些人,他们热爱绿色,例如贺知章、白居易、王安石等,当然他们也留下了不少千古名句,你能举一些例子吗?(生背诵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艾青也喜欢绿色,在他的笔下,绿是多姿多彩的,绿是铺天盖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歌——《绿》。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他的成名诗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后又陆续出版了诗集《北风》《火把》《黎明的通知》等。
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是艾青诗的一贯特点。
《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写的字:墨水瓶pínɡ 挤jǐ 交叉chā 指挥huī◆需注意的字音、字形:“瓶”是后鼻音,读“p ín ɡ”,不要读成“p ín ”;书写时倒数第二笔是“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草坪上的美丽景色。
2.能够品味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3.能够用课文中的情景进行联想,创作自己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2.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创作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教材。
2.教学课件。
3.黑板、彩色粉笔。
4.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让学生观看课文中相关图片,引导他们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
2.让学生讲述自己对绿色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步:学习课文(30分钟)1.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文字描述的景色。
2.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与课文中的情景产生共鸣。
第三步:课文梳理(20分钟)1.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出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2.以小组方式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进行思想碰撞。
第四步:创作活动(40分钟)1.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绿色为主题的作文创作。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自己对绿色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学生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课文《绿》中描写的景色,唤起了学生内心深处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更好地感悟课文作者的用心之处。
在创作活动中,学生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每个作品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作,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爱。
以上是本次教案及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感谢大家的聆听!The End。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PPT课件
写一写
瓶挤叉挥
左右结构 瓶 挤 挥 独体 叉
词语解释
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 出奇 ):特别;不平常。 ( 重叠 ):(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 墨绿 ):(颜色)深绿。
整体感知
眼前铺满绿色
绿满四周
绿动静皆美
(第1节) (第2~3节) (第4~5节)
课文品读
第2课时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翻倒了, 到处都是绿的……
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 是诗人的感觉。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 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在风的吹拂下,自然界中的绿色事物 会随风摆动。而诗人将眼中所见的场面通 过想象,扩大到世间的一切事物,认为它 们也随着一起飘动。这种“动”,其实也 是生命力的流动。
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 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结合 “阅读连接呀!你喜欢什 么颜色呢?仿照课文写一写吧!
蓝
好像蓝色的染缸砸破了, 到处都是蓝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蓝: 靛蓝、藏蓝、浅蓝、
水蓝、湖蓝、天蓝…… 蓝得发黑、蓝得出奇;
打的雷是蓝的, 闪的电是蓝的, 下的雪是蓝的, 空气也是蓝的。
所有的蓝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缠绕在一起。
chā
交叉
jǐ
挤在一起
huī
指挥
“瓶”读后鼻音。 “叉”读翘舌音“chā”,不要读成了
“cā”。
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标注拼音的字的? 顺口溜记“叉”,又字多一点就是叉。 偏旁相同记“挤、挥”。
绿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一片郁郁葱葱的
森林;一片一望无际的麦苗田……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 落日|浙美版
四、布置作业(2分钟)
1)提示:用绘画写生的形式画一画落日;注意表现落日的造型特点;用水粉去描绘。
(2)教师巡视指导。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18分钟)
第二课时:
一、继续创作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5分钟)
1.师: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落日美景,了解落日画面的色调是什么?
生:暖色调
2.师:暖色调都有哪些颜色?
生:红橙黄。
3.师:画落日美景时我们的步骤有哪些?
9.①先用蜡笔在纸上画出景物的大概结构形状,以及灯火颜色。
10.②调深色画景物
11.③画太阳(可以大些)
12.④画太阳光晕(由浅至深,渐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让学生回忆水粉主要技法和落日的色调。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表现。
二、讨论不同方法(5分钟)
师:用不同的材料去制作,比如用蜡笔来绘画
师:你们觉得蜡笔如何去表现落日会不会不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开拓思维更了解不同材料来表现的不同。
三、学生进行绘画(25分钟)
第三课时:
二、继续创作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5分钟)
师生共同探讨优秀作业
小结,这些作品中的落日,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画面具有表现力。
交流畅想
欣赏不同地方的落日景象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进行记录设计草稿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让学生回忆落日的绘画方法和蜡笔中的表现技法。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表现。
二、学生进行创作绘画(20分钟)
在绘画的过程教师进行指导和提醒
二、师生共评(8分钟)(5分钟)。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10课 绿 生字教学课件
听到了孩子们走向大自然的欢声笑语。
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树吗?看看图片, 这种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白桦很美,有一个国家,就以它为国树。 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白桦生性耐寒,树干 银白,气质高雅。俄罗斯人民喜欢白桦的美 丽、高洁。
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拟小标题。 雪中的白桦、白桦枝头、绽流苏…… “绽流苏”与上一节的“披 雪花”对称,显得更和谐。
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自由读第3小节。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白桦? 白桦静中有动。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
作者为什么对白桦有着这样深厚的情感? 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诗人对白桦的
礼赞中,包含着对自然的爱,更包含着对 民族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炽烈情感! 全班齐读。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诗中所传 达的炽烈的爱国情感。
拓展阅读《悬崖边的树》。
仔细读读下面的小诗,你从中读到了什 么?你有没有读懂诗人的心?
悬崖边的树 曾卓
茸, = (艹,指嫩芽)+
(耳,聪的简写,表示机灵),茸字上下 两部分合起来的意思是机灵的嫩芽,机灵 的鹿头上的芽状柔嫩器官。
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两组字:
绣(绣花) 锈(铁锈) 透(透过)
霞(霞光) 假(假日) 暇(目不暇接) 遐(遐想)
读了诗题,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一棵枝繁叶茂的白桦;一棵高大挺秀的白
用“朦胧”来修饰“寂静”,写出了白桦的 含蓄和高洁,“玉立”写出了它的挺拔,写 出了它的高贵气质,写出了它的非同凡响; “灿灿的金晖”,衬托出它的绚丽辉煌。 “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使之前静静挺 立的白桦展现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落感(悬空的感觉)
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
3.安定感(没有地方可以掉了)
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2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衣服鞋围棋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
教学准备
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
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
二新授
三学生创作
四小结
展示课件动画图片和播放声音,出现一个小圆点,(说话:同学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圆点,我喜欢穿各种色彩的衣服,我的本领可大啦!能大能小,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还能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我的身影!大家都称我为魅力的小圆点呢!)同学们,听完了小圆点的自我介绍,它的自我评价还挺高,那今天,我们就让小圆点来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板书:小圆点的魅力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点难点教学重
重点: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难点: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教
学
反
思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主体与背景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点难点
教学重
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1引入
2讲授新课
3学生创作师辅导
4作业展示评价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环境(建筑)背景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聚聚散散
教案序号
1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点难点教学重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学准备
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
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
二新授
三创作
四讲评
五拓展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指导学生用彩色卡纸、包装纸等
教
学
反
思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黑与白
教案序号
3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点难点
教学重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难点: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欣赏导入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教
学
反
思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小圆点的魅力
教案序号
2
授课时间
年月日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老师加于讲解,并渗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
3利用小圆点还可以摆放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呢!大大小小的圆点组合在一块,就成了一张美丽的作品了!
学生创作
评价小圆点的美术作品,师生共评自评,好在哪?不好又在哪?互相提点建议!再次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小圆点无所不在,美也无所不在,只要我们善于用发现审美的眼睛去观察去创造,美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