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学生观
第一模块 职业理念
第二讲 学生观
大纲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概念及其内容 理解“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及学生的发展特点 教育公正与共同发展 教育公正与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和谐、
3.因材施教与教育分层
教育分层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把学生按“好、中、差”分为不同的层 次,然后依据这种分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教育资源。
真题回顾 (2011,下)通常所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是强 调( ) A,因材施教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D,教育影响连贯性原则
真题回顾 (2015,上)汪老师在黑扳上贴了一个“坏学生”榜:那些爱打闹,不 能按时交作业的学生都榜上有名。汪老师的做法( )。 A.不合理,没有认真备课上课 B.不合理,没有尊重学生人格 C.合理,体现了学生的严格要求 D.合理,有助于维护教师权威
真题回顾 (2012,下)初中生小虎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还总与邻座讲 话。班主任让小虎把桌椅搬到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一个人坐。下列选项中, 对该班主任行为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B.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C.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D.维护了教师的权威
真题回顾 (2013,下)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句话体现的 原则是( )。 A.国家性原则 B.公共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强制性原则
真题回顾
(2015,上)晓光多次在钢琴比赛中获奖,但不愿意学习文化课程。方 老师全说道:“特长需要保持,可是只有打好文化基础,你才能在音乐 道路上走得更远。”方老师的做法( ) A.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发展特长 B.不合理,违背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C.合理,学生必须在各个学科领域平均发展 D.合理,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卢老师所带班级的学生表现出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当年轻教师来请教时,卢老师说:哪有什么妙计,我只不过是把教学当做是教孩子走路,只需要走到带着走,最后让学生自己走,卢老师的做法()。
A. 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性B. 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C. 尊重了学生的独立性D. 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性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其中,学生作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意味着:(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将学生视为独立意义的人,就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题干中,在教育教学中,卢老师从最初的“背着学生走”到“带着学生走”,再到“让学生自己走”,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出了学生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
C项正确。
2.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某校的高三年级所有自习课都安排给语文、数学、英语上辅导课,高考时这几科取得了好成绩,该校的做法()。
A. 适应了均衡发展的要求B. 背离了学生全国发展的要求C. 遵循了学生发展的规律D. 符合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和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以及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等。
题干中提到的学校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背离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B 项正确。
3.在学习惰性气体,在张老师给学生讲述了科学家发现惰性气体的故事:“同学们要向科学家学习,千万别做惰性气体’。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以人为本”的学生观_中公教育网
【考情洞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属于常考知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都会涉及到,所以在备考时一定要牢牢掌握。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生观的内容。
【什么是“学生观”】学生观概述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支配着教育者的行为,决定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或师生关系)。
我们知道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思想认识基础之上展开的,而这种思想认识的核心就是学生观。
科学合理的学生观有助于建立和谐的良性师生关系,有助于高效的开展教学实践,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学生观”有什么】“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它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因此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这种协调性,是具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它使这些儿童不全于因某种生理机能的缺陷而严重地阻碍其整体发展水平的实现。
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全国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学生观解析
真题示例
2.学习成绩一般的小丽在县舞蹈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班 会上,班主任吴老师表扬了她:“一花一世界,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精彩。”这表明吴老师关注( )。
A.学生的个性发展 B.学生的品行发展 C.学生的知识习得 D.学生的身心健康
【答案】A
真题示例
3.对右图教师行为的评价,正确的是( A.注重教育公平 B.注重有教无类 C.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D.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聪明早慧、大器晚成)
知识点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②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具有发展的潜能的,教师不应只看到学生现在的状态, 对学生下定义,而应该放眼未来,并为学生有更好的发展而作出 努力。 ③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 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会犯错,也会改正。对于班级中的 “问题”学生,教师应该包容他们,并且予以正确的引导,帮助 他们改正错误的行为。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就在其他老师议论汤老师的这些做法时,他又在“折腾”分层教学。现他需 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上课要同时兼顾班上多个小组的学习状 态……有老师建议她少“折腾”,还说:“你关注大多数学生就行了,何必那么 费劲。再说即使你这样辛苦也不一定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汤老师依然坚持 他的做法,在经过多次实验后,他慢慢发现,分层教学还有很多窍门,比如可以 把分层教学与“小先生制”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所思所得。例如 在学完《屈原》之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有读后感,有续写,改写,有诗歌、图 画,短剧,角度多样,观点鲜明,一段时间之后,当老师发现学生越来越乐于在 作业中另辟蹊径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关“学生观”考点——万能模板
错误
答: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 生观。
(1) 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连续不断发展的 个体,其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每一个 学生。材料中……,违背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在全国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综合素质的考试中,学生观的考查是一个重点,不仅会考查单选题,也会考查材料分析题。
对学生观的理解和有针对性的应用是不少同学所欠缺的,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两全)1.学生是发展的人(理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解释)材料应用:教师遵守或违背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中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任何一个,都可以写这一条。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解释)材料应用:教师对学生有耐心、有信心,看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尤其是对后进生能够包容,进行容错教育,相信学生能够变好。
反之亦然。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解释)材料应用:一般和上一条结合出现,教师能够看到学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过引导可以变好,不管学生的话可能会变坏。
2.学生是独特的人(理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解释)材料应用:教师能够把学生看作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不单独或孤立培养学生身上某一个或某几个优秀品质,应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尤其是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让学生学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解释)材料应用:世界上没有哪两片叶子是完全一样的,学生也是有差异的。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个性。
教师能够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发现学生的独特性并加以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尤其是材料中的后进生,只被关注学习成绩,而忽视了自身的其他优点。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解释)材料应用:应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教师不应该只用自己的视角看待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
材料中体现为教师能以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材施教。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理论)①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解释)材料应用:材料中教师能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想法,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因势利导不灌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资格(统考)-小学综合素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21)A1
第二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学生的本质特征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1)学生是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是有主体性的人(3)学生具有明显的发展性(4)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2015下半年真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成绩优良的学生才是好学生B. 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从属的地位C. 成绩差的学生也有可能获得成功D.头脑笨的学生怎么教都教不好答案:C解析:从学生方面考虑,每个学生都不同,各有差异,所擅长的内容也不一样,而且评价成功的方式不只是看成绩,成绩不是唯一标准,故选C。
B项,学生在教学中应处于主体地位。
二、“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1.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
2.从教育活动的角度看,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在小学教育活动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注重教育机会的公平性3)满足学生发展的个性期望与需求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就是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
在关心尊重、关心学生的前提下,教育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2、学生是发展的人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记忆口诀】独立/发展/个性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学,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③不均衡性:一是同一方面发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均衡;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均衡性。
2020年最新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大全_01职业理念_第二章_学生观
第二章 学生观一、学生观概述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将学生的完全否定,要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发展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
学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独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它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所以,”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系统中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这一定的法律责任,也承担着一定的伦理责任和享受特定的伦理权利,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三、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实现目标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国教师资格证——教师职业理念—学生观解析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二讲:学生观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具有发展的潜能的,教师不应只看到学生现在的状态, 对学生下定义,而应该放眼未来,并为学生有更好的发展而作出 努力。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 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会犯错,也会改正。对于班级中的 “问题”学生,教师应该包容他们,并且予以正确的引导,帮助 他们改正错误的行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二讲:学生观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观: 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 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 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 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二讲: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基本内涵 1.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答案】B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讲:教育观
【真题在线】 【单选题】例8:在教育活动中,幼儿园老师总是主动为幼儿提供 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并指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下列关于该行为的 理由,不正确的是( )。 A.游戏能促进幼儿同伴关系的建立 B.游戏是教师自发自主的行为 C.游戏需要教师的综合指导 D.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形式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
《综合素质》 教师职业理念之“学生观”
模块一 教师职业理念 课程架构
职业理念
教育观 学生观
1、教育观概述 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
1、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观
1、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学生观”材料分析题——万能模板 错误
【教师资格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资格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观是当前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科目考试的必考内容。
尤其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更是高频考点,也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更是大家以后为人师者所应该践行的教育理念。
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在即将到来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一举通过。
一、“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与教育内涵1.“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进步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教育战略思想把人置于教育发展的起点和目标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了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以人为本”的内涵(1)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①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是学生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外界把教育强加给学生。
教育者的作用则是引导学生成长。
②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点精析:第二章 学生观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真题:第二章学生观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中,教师的做法违背了( )。
【2014年下半年小学】A.教育公平B.因势利导C.因材施教D.循循善诱【答案】A【解析】教育公平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就是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
图中教师因为公开课而不让学生上课,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没有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违背教育公平。
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关注( )。
【2013年上半年小学】A.学生的独特性B.学生的自主性C.学生的发展性D.学生的主体性【答案】A【解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不同的,老师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
3.常言道“数子十过,莫如奖子~长”,这句话启示我们教育应该坚持( )。
【2013年上半年中、小学】A.以实战锻炼为主B.以情感体验为主C.以表扬奖励为主D.以说服教育为主【答案】C【解析】ABCD都是从知情行等不同的角度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
题干中“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明显体现的是一种肯定的方法,选C。
二、材料分析题4.今天语文课的学习内容是一篇文言文课文。
上课伊始,老师说:“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将用两节课学完。
”说完,便转过身去板书,他刚写完课文题目,便听到有学生喊“报告”。
“什么事?”老师问。
“老师,我不同意用两节课的时间学习这篇课文。
”喊报告的那位同学站起来说。
“为什么不同意呢?”老师和蔼地问。
“我认为这篇课文虽然长,但语言比较好懂,即使有些难懂的句子,课文下面都加了详细的注解,而且我们按照您的要求预习了课文,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大部分同学应该基本掌握了这篇课文的内容,所以没有必要花两节课了。
”老师听了该学生的解释后,便向大家问到:“你们还有谁赞成他的意见?”,结果同学们都赞成。
于是老师说:“很好!我也赞成大家的意见,那么我们就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这篇课文吧!”同学们立刻发出了满意的欢呼声。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观内容
第二章学生观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概述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它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旧式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
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二)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1)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需要;(2)机器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三)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机器大工业生产所提供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充分地实现。
只有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全体劳动者提供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才能使他们全面发展。
(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也就是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三、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提法与全面发展教育并不矛盾,从本质上讲,二者是一致的。
(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第二节学生观概述一、学生概述(一)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1)依据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和被领导者。
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2)表现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具有愿意接受教育的心理倾向;服从教师的指导,接受教师的帮助,期待从教师那里汲取营养,促进自身的身心发展。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表现:教师能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施教。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表现:教师能用发展眼光看待、相信学生。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表现:教师能实施容错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发展过程。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表现:教师能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表现:教师能了解和尊重学生个性、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表现:教师能换位思考、耐心倾听。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表现:教师能教师指挥学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尊重意见。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表现:教师能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活动。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表现:教师能认识责任、不侵犯学生权利。
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1.儿童是独特的人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人4.儿童是权利的主体考题再现1.在被问到对于班级学生的印象时,吴老师说:“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有才能,上课时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小红会跳舞,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小明会弹钢琴…….”吴老师的说法表明他认识到学生是( )。
A.学生是发展的人B.学生是独特的人C.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D.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观。
题干中吴老师能够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发现学生的特长和闪光点,这践行了学生观中的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表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认识到每位学生的个性是不相同的,各有长处、各有特点。
故本题选择B选项。
2.面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有老师认为“朽木不可雕”、无可救药,这违反了( )。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学生观
《综合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的内涵(提素个性创两全)面向全体——一视同仁,不区别对待个别人促进全面——德智体美劳;重成绩,忽略其他个性——特长、特点创新和重点——新想法/创造;动手操作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学习过人)学习者中心——互动,,游戏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参与关注人——人格,情感识记性单选:1.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提高国民素质2.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和实践能力3.创新: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区别;素质教育的核心。
必背知识—案例题理论分论点案例表现第一章 教育观第二章 学生观第一部分 职业理念第三章 教师观(一)学生是发展的人(二)学生是独特的人(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孔子施教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是具有意义的人注意:学生观的分论点必须背原话,不可以自己解释。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观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2.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单选3.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案例4.教育公正与中小学生的共同发展——案例第二章 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案例常考例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千人千面,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学生观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2.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单选3.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案例4.教育公正与中小学生的共同发展——案例第二章 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案例全面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物质基础,(一)教育公正(二)共同发展1. 学生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2. 学生的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3. 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4. 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与共同发展5. 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共同发展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讲义及真题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 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素质教育是终生的, 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小学《综合素质》
职业理念 第一节 教育观
职业理念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1.客观题4道(8分) 2.材料分析题1道考查素质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14分)
二、职业理念重点考查内容
第一节:素质教育观 ①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②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③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④ 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评价观;⑤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教学观。 第二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①“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②教育公正。 第三节:教师观 ①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②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④小学 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方法;⑤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是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基础。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优化教育观念、保障机 制)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实 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运行机制)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转变学生观)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一节 教育观
一、教育观
教育观的定义: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 教育观的核心:“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答题模板
老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答题模板篇一学生观老师的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老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B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
作为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地对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C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别人负责、学会承当责任。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开展的人。
A学生的身心开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b、学生具有宏大的开展潜能,我们要用开展的目光对待学生。
最后,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A人的全面开展是以成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开展为根底,成认人的各个方面开展程度具有一定差异性,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各个方面的开展指标。
B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实在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原那么,因时制宜,因人而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成才条件。
因此。
作为老师,要向文中老师学习,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老师的职业道德该老师的行为符合或不符合老师职业道德标准的要求。
值得我们学习〔引以为戒〕首先,老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老师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____领导,拥护社会。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老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其次,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修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
关心保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平安,关心学生安康,维护学生权益。
小学教资要考的知识点
小学教资要考的知识点知识点:第一章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质》学生观这一节需要“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以人为本”的教育战略思想把人置于教育发展的起点和目标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了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就是素质教育的显然属性。
秉持以人为本,最稳固的落脚点是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全面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充份认同、关心、信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鼓励、爱护学生,认同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把课堂送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很好地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置在发展的主体位置。
1.学生就是具备单一制意义的主体,就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迁移的客观存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作“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而现实中,个别教师忽视学生的独立主体性特点,以教师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进而树立教师的所谓绝对权威,这是与当代学生观相悖的。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在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学生角色观念,帮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探究。
在这种学生观的引导下,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索精神,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
2018下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中学】综合素质一.单选题1. 李老师坚持写“作业札记”其中记录了学生做作业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特殊的现象,并据此分析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心理变化,然后又将自己的判断结果作为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作业的重要依据。
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该教师的做法()。
A. 注重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B. 发挥了教学的专业自主性C. 注重了学生发展的主体性D. 提升了布置作业的有效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端,需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题干中李老师关注到学生做作业的特殊现象,分析学生的心理变化,注重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故A项正确。
B、D项,题干未体现,排除;C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指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题干中更多体现的是学生作业过程中的差异性,而不是学生的主体性。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 关于图1反映的情形,正确的是()。
A. 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发展B. 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C. 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D.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全面地发展。
图片中优秀学生在做报告时,仍需有人打伞、递毛巾;此外,优秀学生只是知识方面成绩优异,心理测验却不及格。
这表明学校片面重视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故B项正确。
A、C、D三项,图片中未体现,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 桂老师专门找朱松谈话,告诉他:“你这段时间虽然学习效果不太好,但是比以前刻苦多了,只要你改进学习方法,会有明显进步的。
”桂老师的做法()。
A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学习动力B.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C.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合作意识D.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在中小学教师资格科目一综合素质考试中,职业理念一章涉及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这一章的的题型有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是需要大家着重识记的一章。
现就“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进行备考指导。
一、知识链接
“以人为本”学生观内涵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
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安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的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把学生当成不依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二、深度解读
1.考试题型:这部分主要单选题和材料分析,单选题型比较简单,重点是材料分析,一般的问题形式为“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某教师的行为”,所以需要同学识记,还要理解每个特点的含义。
2.备考口诀:两独一发
口诀对应内容如下:
两独--学生是独立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一发--学生是发展的人;
3.材料题备考战略: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材料中老师的教学行为。
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还是错误,值不值得发扬。
正确:该老师的做法是科学合理的,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错误:该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需要我们以此为戒。
第二步(分):理论+解析+结合材料(分条列点,3-5条)
1.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
+在材料中,(结合材料分析)。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在材料中,(结合材料分析)。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在材料中,(结合材料分析)。
第三步(总):总结
正确:总之,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学习。
错误:总之,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严重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我们要警戒。
三、试题演练
1.【单选题】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时,总是期待丰富多彩的答案,鼓励学生多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个学生都在读“自己的”课文。
从学生观角度分析,语文老师遵循的是( )
A.学生是发展的人
B.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C.学生是独特的人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1.【答案】C。
解析:学生是独特的人,强调老师尊重学生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题干中语文老师鼓励学生多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个学生都在读“自己的”课文。
所以选择C。
2.【单选题】陈涛成绩不太好,但上课时总是爱举手回答问题。
有时候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回答时他又不会,不时被其他同学识笑。
老师课下向陈涛问明原因后给予鼓励。
老师的做法( )。
A.正确,不得罪每一个学生
B.正确,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C.不正确,挫伤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D.不正确,伤害了其他同学的正义感
2.【答案】B。
解析: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
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题干中的描述及时陈涛经常冲动,但是老师仍然没有放弃他。
故选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