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pci围手术期抗栓治疗
PCI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使用

择期PCI
1.阿司匹林:术前已接受长期阿司匹林治 疗的患者应在PCI前服用阿司匹林 100~300 mg。以往未服用阿司匹林的患 者应在PCI术前至少2h,最好24 h前给予 阿司匹林300 mg口服。
择期PCI
2.氯吡格雷:PCI术前应给予负荷剂量氯吡 格雷,术前6h或更早服用者,通常给予氯 吡格雷300 mg负荷剂量。如果术前6h未 服用氯吡格雷,可给予氯吡格雷600 mg负 荷剂量,此后给予75 mg/d维持。冠状动 脉造影阴性或病变不需要进行介入治疗可 停用氯吡格雷。
NSTE-ACS的PCI
1.阿司匹林:以往未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 应在PCI术前给予阿司匹林负荷量300 mg 口服,已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术前给予阿 司匹林100~300 mg口服。
2.氯吡格雷:未服用过氯吡格雷者术前可 给予600 mg负荷剂量,其后75 mg/d继 续维持。有研究表明,术后氯吡格雷150 mg/d,维持7d,以后改为75mg/d维持, 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而不明显增加出血。 已服用过氯吡格雷的NSTE-ACS患者,可 考虑术前再给予氯吡格雷300~600 mg负 荷剂量。
STEMI的直接PCI
1.阿司匹林:未服用过阿司匹林的患者术 前给予阿司匹林负荷量300 mg,已服用阿 司匹林的患者给予100-300 mg口服。 2.氯吡格雷:未服用过氯吡格雷者可给予 600 mg负荷剂量,其后75 mg/d继续维 持。
3.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PCI术前使用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预治疗是否有利目前仍有 争议。关于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PCI术中的 应用,无论患者术前是否应用过氯吡格雷,术中 均可应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证据等级分别 为ⅡaC和ⅡaA。根据中国心血管医生临床应用的 经验,对于富含血栓病变的患者行PCI时,可以 考虑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推荐剂量 500~750 ug/次,每次间隔3~5 min,总量 1500~2250 ug。
PCI技术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

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可有效缓解心绞痛,改 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这已被20多年来 相关临床试验和大量临床践所证实。
BUT…
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病人无论是在围手术期还是 术后长期,发生血栓的危险性均明显增高。 。
据报道,术后24小时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16%,4周 内亚急性血栓发生率15%~18%,术后1年因血栓性 疾病导致AMI或死亡的发生率15%~18% 。
• 2、PCI术前给予负荷量氯吡咯雷,是否越早 越好?
PCI前3-24小时氯吡格雷 300mg预处理 给予负荷剂量的时间越早,受益越大
死亡/心梗/UTVR(%)
10
无波立维预处理
9
8.3%
8
提前3-6小时给予负荷剂量 7.9%
38.6 % RRR
7
p = 0.05
6
5.8%
5
提前6-24 小时给予负荷剂量
• ARMYDA-4研究是一项长期(至少10天以上) 服用氯吡格雷患者PCI术前再次负荷量能否改 善预后的多中心、前瞻性、双盲对照研究, 共纳入464例患者
• 结果表明对于长期服用氯吡格雷患者,PCI术 前再次服用负荷量不能进一步增加获益,但 也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 如果在行PCI前已经应用75 mg qd.的氯吡格 雷5~7天以上的患者,术前75 mg氯吡格雷 的剂量可能与应用300 mg氯吡格雷负荷剂量 的效果相似,不用再给负荷量。
术前75 mg氯吡格雷的剂量可能与应用300 mg氯吡格雷负荷 剂量的效果相似,不用再给负荷量。 • PCI前3-24小时给予氯吡格雷300mg预处理,给予负荷剂量的 时间越早,受益越大 • 150mg/d应用氯吡格雷,可减少氯吡格雷抵抗。
心房颤动卒中高危患者PCI治疗围手术期抗栓治疗决策

01
02
现有指南及推荐方案仅依据观察性研究和专家意见给出
尚没有明确而统一的治疗决策
章节一
Lamberts等研究: 12165例房颤合并心肌梗死或PCI后的患者,发现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与三联抗栓治疗相比并未显著增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而前者出血事件发生率较低,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HR=0.78,95%CI0.55~1.12)。
目前ISAR-TRIPLE、MUSICA-2和PTONEERAF-PCI等研究正在进行,可能会为为最优抗栓方案提供更为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虽然WOEST实验入选病例少,且随访时间短,研究尚不足以得出明确结论,但为华法林+氯吡格雷的二联抗栓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房颤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合并房颤中风发生风险中到重度。急性期应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或比伐卢定或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抑制剂抗凝;抗凝治疗应不间断,PCI是首选治疗方式,在初始阶段可选择OAC+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治疗3~6个月。
若患者出血风险较低而血栓栓塞风险较高,可延长三联抗凝时间,可选择OAC+氯吡格雷75mg/天或阿司匹林75-100mg/天,抗凝治疗12个月,有胃粘膜出血倾向患者可加服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或抗酸药。
阿司匹林与低强度抗凝(INR<2.0)联合治疗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效果相较,实验结果不统一,但联合治疗出血危险更高。
新型抗凝药在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中的作用
目前新型抗凝药物主要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Ⅹa因子抑制剂、IX因子抑制剂、组织因子抑制剂以及新型维生素K拮抗剂,为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选择,但仍需加强安全性监测并积累临床应用经验。
中国PCI指南之临床篇

•
对CHA2DS2-VAS评分≥2分、HAS-BLED≤2分的SCAD合并 心房颤动患者,建议置入BMS或新一代DES后,口服抗凝 药物加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 75 mg/d 至少1个月, 然后口服抗凝药物加阿司匹林100 mg/d或氯吡格雷75mg/d 持续至1年(Ⅱa,C)。
SYNTAXⅡ评分:是在 SYNTAX 评分的基础上,新增是 否存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并联合 6 项临床因素(包括年龄 、肌酐清除率、左心室功能、性别、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和周围血管病)的风险评估法,在预测左主干和复 杂三支病变血运重建的远期死亡率方面,优于单纯的 SYNTAX 评分。
评分意义: <22分 PCI; 22-32分 PCI or CABG; >32分 CABG
1.1%、 2.3%
和5.8%。
•
五、PCI围术期抗栓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治疗 特殊人群的抗栓治疗
•
抗血小板治疗
目前国内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口服阿司匹林、氯 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及静脉注射替罗非班。
替格瑞洛是一种直接作用、可逆结合的新型P2Y12 受体拮抗剂,相比氯吡格雷,具有更快速、强效 抑制血小板的特点。
•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进行有效的血压管理(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措施) ,控制血压<140/90 mmHg(Ⅱa,A)。
ACS患者降压药物建议首选ACEI(不耐受者可用 ARB代替)和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率,应结合 患者的临床情况采用最大耐受剂量长期治疗。
PCI抗栓治疗1课件

GPⅡb/Ⅲa拮抗剂替代。阿司匹林绝对禁忌的患者,于PCI前6小时 给与氯吡格雷剂量300mg,和或PCI时应用GPⅡb/Ⅲa拮抗剂。
• 术后
• 不存在阿司匹林过敏者,推荐每日剂量75-160mg,长期服用。与
氯吡格雷合用时,为减少出血并发症建议较低剂量75-100mg长期 使用。
PCI术前:
• 稳定性冠心病:所有计划行PCI的患者均应该尽
早开始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每天 75mg。
• NSTACS患者:无论是否决定进行PCI治疗均应
立即给与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对需要进行 CABG患者为减少出血并发症,术前应停用5-7天。
• STEACS:进行PCI的患者应用依诺肝素与肝素比较,死
亡和非致死性心梗相对风险下降23%,而严重出血没有 明显增加。
• 术后:继续应用LMWH并没有显著减少早期缺血事件,
成功无并发症的PCI术后无需常规应用。
维生素k拮抗剂
• 对于无其他抗凝治疗指征的PCI患者,
无需PCI术后常规使用华法林,但对 PCI术后患者有其他抗凝指征时,如 心房颤动、静脉血栓栓塞、瓣膜置换 术后,植入支架后联合应用氯吡格雷、 较低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和 华法林INR维持在2.0-3.0,但应加 强监测,并采取最低的有效抗血小板 药物剂量,平衡发生出血和预防血栓 的利弊。
• STEACS:接受PCI的患者,应早期应用阿昔单抗,
能降低6个月的死亡率和靶血管血运重建。
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
• 术中:
• 稳定性心绞痛:根据术前情况来决定UFH或LMWH的剂
干货!围手术期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管理策略新青年麻醉论坛

干货!围手术期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管理策略新青年麻醉论坛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越来越多的病人在接受外科手术时,同时在使用各种类型的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肝素等。
药物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是手术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对于择期手术者,可在凝血功能障碍得到纠正后再行手术;但对于急诊手术,则需要通过应急处理,尽可能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手术中的出血。
术前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查体如是否有出血、易发淤斑、黏膜出血、血尿、鼻衄等;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询问是否正在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华法林等药物。
1.急诊手术的紧急处理(1)术前应常规检查凝血功能,一般INR(2)术前口服氯吡格雷等药物的病人,若需急诊手术或发生大量出血,可以给予输注单采血小板或其他止血药物(如抗纤溶药物、重组凝血因子)。
(3)对于术前口服华法林等药物的病人,若需急诊手术,而INR 明显延长,可以给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5~8 mL/kg)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因子Ⅱ、Ⅶ、Ⅸ和Ⅹ浓缩物,或因子Ⅱ、Ⅸ和因子Ⅹ浓缩物及因子Ⅶ浓缩物)(50 U/kg)。
(4)对于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药物的病人,可测定血小板动态功能(血栓弹力图)、静态功能(血小板聚集)。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检验结果仅供临床参考,而不作为手术决策依据。
(5)外科医师术前应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以了解病人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如刷牙是否有出血,皮下有无淤斑,术前抽血后压迫是否较易止血等。
(6)对于特殊病人,在抗血小板治疗不可长期停药的情况下,建议优先使用替罗非班,起效快,给药后5 min 对血小板抑制作用可达到96%;其半衰期短,仅2 h。
停药2~4 h后血小板功能即可恢复至基础值的89%,出血时间恢复正常。
使用方法是将50 mg 替罗非班溶于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100 mL,初始30 min 负荷剂量0.4μg/(kg·min),以1μ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
PCI围手术期抗凝治疗x

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02
通过抗凝治疗,降低PCI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
者的生存率。
减少出血并发症
03
在保证抗凝效果的同时,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患者
的安全。
02
PCI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的方法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 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 的风险。
抗凝药物
如肝素、华法林等,用于抑制凝 血系统,防止血液凝固和血栓形 成。
机械抗凝治疗
机械压迫
通过外部压迫的方式,暂时阻断血管 血流,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管内支架植入
通过植入支架的方式,扩张狭窄的血 管,保持血流通畅,降低血栓形成的 风险。
联合治疗
药物治疗联合机械抗凝治疗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机械抗凝治疗,提高抗凝效果,降低血栓形成的风 险。
PCI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的研究方向
1 2
抗凝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究
探索不同抗凝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及其在PCI围 手术期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出血 风险。
新型抗凝药物临床试验
开展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试验,评估其在PCI围 手术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3
抗凝治疗对心血管保护的影响
深入研究PCI围手术期抗凝治疗对心血管保护的 作用机制,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发生率。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进行PCI 手术时,需要抗凝治疗以预防血
栓形成和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对于有心肌缺血症状的患者, PCI围手术期抗凝治疗可以改善 心肌灌注,提高心肌的血液供应。
04
PCI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的未来展 望
PCI围手术期辅助抗栓治疗

辅助抗栓治疗有助于保持冠状动脉的通畅,减少 再次介入治疗的需求,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03 提高患者预后
通过有效的抗栓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长 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 存率。
PCI围手术期辅助抗栓治疗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PCI围手术期辅助抗栓治疗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PCI技术的不断发展, 抗栓治疗也不断完善和进步。
临床试验
大量临床试验证实,PCI围手术期 辅助抗栓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栓 形成的风险,减少心肌梗死和缺 血事件的发生率。
指南推荐
权威心血管疾病指南均推荐在PCI 围手术期使用抗栓治疗,并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栓 药物和方案。
PCI围手术期辅助抗栓治疗的并发症与风险
01 出血风险
抗栓治疗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尤其是消化道出血 、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事件。
PCI围手术期辅助抗 栓治疗
目录
• PCI围手术期辅助抗栓治疗概述 • PCI围手术期辅助抗栓治疗的方法与
策略 • PCI围手术期辅助抗栓治疗的临床应
用
目录
• PCI围手术期辅助抗栓治疗的未来展 望
• PCI围手术期辅助抗栓治疗的实际案 例分析
PCI围手术期辅助抗栓治疗
01
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PCI围手术期辅助抗栓治疗
02
的方法与策略
药物治疗
01
阿司匹林
作为经典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在PCI围手术期中起到关键作用,
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02 03
氯吡格雷、替格瑞洛
属于ADP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血小板上的ADP受体,达到抑制血小板 活化的目的,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可显著降低PCI术后血栓事件的发生 率。
PCI围手术期并发脑卒中抗栓策略

适量运动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 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血 液循环。
03 PCI围手术期并发脑卒中 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与标准
诊断方法
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 检查等手段,综合评估患者是否存在 PCI围手术期并发脑卒中的风险。
诊断标准
符合国际通用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如 TOAST分型或ASCO分类,同时排除 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康复治疗与二级预防
康复治疗
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 ,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
二级预防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二级预防方案,包括调 整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定期复查等,以降低脑卒中的 复发风险。
04 PCI围手术期并发脑卒中 的护理与患者教育
疾病知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PCI围手术期 并发脑卒中的原因、治疗方法 和预后,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 。
抗栓药物使用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抗栓药物, 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使用 时间和注意事项等。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等。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 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
未来将有更多新型抗栓药物进入临床 试验阶段,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加强PCI围手术期并发脑卒中的预防 工作,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联合治疗策略的推广
优化现有的抗栓药物联合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急性期治疗
溶栓治疗
对于发病时间在一定范围内的患 者,可采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或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以尽快恢复
PCI术后接受外科治疗患者的抗栓治疗指南

PCI术后接受外科治疗患者的抗栓治疗指南PCI术后需要非心脏外科手术者临床上并非少见。
对于这部分患者,如何平衡围术期血栓与出血风险,安全调整抗血小板药物,已成为备受各相关科室关注的临床问题。
本文将对抗血小板药物对PCI术后非心脏外科手术影响、围术期血栓与出血风险评估、如何安全调整围术期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等问题进行阐述。
一、抗血小板药物对非心脏外科手术的影响对于PCI术后面临外科手术的患者,尤其是需要尽快手术的患者,围术期如何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是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难题。
过早停用抗血小板治疗会增加缺血风险,而继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又会增加围术期出血风险。
缺血与出血均可致死亡率增加,若两者并存危害更大。
外科手术或操作是PCI术后患者过早停用抗血小板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30%~40%。
PCI术后早期(BMS后1个月内,SES后3个月内,PES后6个月内)行非心脏手术,MACE风险显著增加;而停用抗血小板治疗与MACE发生率增高显著相关。
避免出血风险是围术期停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主要原因。
出血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有关:小型外科干预(如口腔外科、皮肤科、眼科手术、血管造影及内镜活检等诊断性操作)如果无额外出血风险,均可以在充分抗血小板药物下进行;而血管外科、内脏、骨科手术中,DAPT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
二、 PCI术后非心脏手术血栓与出血风险评估1. 血栓形成风险血栓高危因素:(1)围术期因素:内皮化受损或不完全,过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手术应激致高凝状态;(2)患者因素:高龄、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肥胖、左心功能不全、多支冠脉病变、抗血小板药物抵抗;(3)PCI相关因素:支架长度、分叉支架、支架内再狭窄、多支架置入、支架移位、重叠支架、支架直径小、左主干支架置入、因ACS支架置入、即刻效果不佳、持续冠脉慢血流、冠脉内放疗史,等。
血栓形成风险评估:(1)高危:DES置入后<6个月,BMS置入后<4周,合并高危因素;(2)中危:DES置入后>6个月,BMS置入后>4周,合并高危因素;(3)低危:无高危因素。
PCI围手术期辅助抗栓治疗

二.噻吩吡啶类药物 –术前
1.稳定性冠心病:鉴于目前绝大多数进行的 患者最终可能均植入了支架,因此,所有计 划行的患者均应该尽早开始在阿司匹林基础 上应用氯吡格雷75日,术前3-4天开始加用。
2患者:不论是否决定进行治疗,均应立即给 予300氯吡格雷负荷剂量。、 、和研究(300 负荷剂量+75日)均证实及早应用氯吡格雷 可降低术前和术后的缺血事件发生率,即使 是对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可能获益超过风 险。
注意
氯吡格雷900与600作用类似。3002h起效, 6005小时起效。
如果由于特殊病变(不适合)或相关并发症而 需要考虑急诊术的患者,在考虑预先给予氯 吡格雷治疗获益的同时,还需要权衡其增加 出血的风险。一般情况下,术前应该停用5-7 天,以减少出血并发症。
过敏者,().
噻吩吡啶类药物 –术后
噻吩吡啶类药物 –术前
4.给药时间:噻吩吡啶类药物(噻吩吡啶类药物) 的抗血小板抑制作用滞后,但给予负荷量后抗血小 板作用迅速出现,应于术前6小时以上预先给予氯 吡格雷负荷量300()。术前给更高剂量的氯吡格 雷(450~600)较常规负荷量300可以使其抗血小板 作用更为迅速,从而使行紧急介入治疗术的患者获 得更多的益处。6小时内行患者可加大负荷剂量致 600(),但是该剂量对于高危能否与ⅡⅢa拮抗剂 合用还不清楚。氯吡格雷最佳的负荷剂量和治疗时 间,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1.对术后的患者,应尽早在阿司匹林基础上 应用氯吡格雷(75)9-12个月()。
2.对于出血风险不大的患者,应使用至12个 月()。如术前未用药,应给与负荷剂量 (300-600).【和 】。
噻吩吡啶类药物 –术后
氯吡格雷:裸金属支架术后,75日,至少1个 月;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术后应用75日,至少3 个月,紫杉醇涂层支架术后75日,至少6个月, 如无出血风险可至12个月()。
pci围手术期的用药治疗_何争

抗血小板药物
16
抗血小板药物作用部位
胶原,凝血酶,ADP
剪切应力
P2Y1 P2Y12
R
ADP
AA
Activation
Aspirin
TXA2 TP-R
GPIIb/IIIa
Clopidogrel 纤维蛋白结合血小板聚集
Abciximab,Fibanes
17
皮肌炎图片——皮肌炎的症状表现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 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 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如 下:
操作时间超过1 h者,需追加1000~2000IU 必要时:I.C硝酸甘油100ug ~200ug,或舌下
含服硝酸甘油0.3mg或V.D硝酸甘油1~2mg 甚至:吗啡2.5mg~5mg,I.H
7
抗缓慢或快速型心律失常措施 血栓形成时可用GPIIb/IIIa受体拮抗剂I.V+ VD,
或用血栓抽吸装置或溶栓药物I.C 出现无复流时,使用硝普钠100ug~200 ug,
▪ 第一个GPIIb/IIIa受体抑制剂是可静脉给药的
单克隆抗体—阿昔单抗(Abciximab)
▪ 临床常用的GPIIIb/IIIa受体拮抗剂还有
Eptifibatide(Integrilin)和Tirofiban (替罗非班)
▪ 许多新型GPIIb/IIIa受体拮抗剂不断问世,如
Lamifiban,Xemilafiban和Orbofiban等
26
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27
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 只有STEMI患者才需要进行溶栓治疗 ▪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AMI、缺血性卒中及动静
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治疗。
PCI围术期抗凝最终

及高危病变DES后的再狭窄风险而受到关注。
二. PCI围术期的抗凝治疗
PCI围手术期的抗凝药物主要包括肝素、直接凝血酶抑 制剂、新型的抗凝剂--xa因子抑制剂以及华法林。肝素包
括普通肝素及低分子量肝素,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用于PCI术
中的药物主要是比伐卢定 Xa抑制剂主要为磺达肝癸钠。
ACS患者抗凝治疗常规药物
※
总结:减少支架内血栓的策略
病变的选择
支架内血栓多见于病情复杂及复杂病变,特别是 ACS, 糖尿病, 慢性肾病;
※ ※ ※ ※
弥漫病变;
闭塞病变; 小血管病变;
※
分叉病变需要植入多个支架。
※
※ ※ ※ ※
支架的选择和释放
选择那些支架血栓发生率较低的药物支架;
选用与血管大小匹配的支架; 高压力释放及后扩张; 确认支架边缘无夹层; 确认支架内血流充分;
配的支架;高压力释放及后扩张;分叉病变尽量避免双支架 技术等能有效避免支架内血栓。 PCI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选择,应当依据抗凝药物的疗效及 安全性特点选择(Ⅰ级推荐,C类证据)。
磺达肝癸钠在不同年龄组均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出血
高危患者可首选。
注意衡量患者可能的心血管获益、出血风险以及血栓变化
2.引起支架内血液流变学/血栓形成的病变因素
弥漫冠脉病变植入长支架
小血管病变 分叉病变
支架近端或远端病变伴随明显的湍流
3.支架植入的因素
支架扩张不充分 支架边缘夹层形成 支架小梁内皮化延迟或缺失
对DES涂层的过敏/炎症/或(和)血栓性反应
支架断裂 支架晚期贴壁不良/动脉瘤形成 支架内新的斑块形成与新斑块的破裂
急诊pci围手术期抗栓治疗

2006年:ALBION研究证实 高负荷剂量600mg波立维起效更快
(%) 抑制率
50
40
最大血小板抑制 (5 µM ADP)
P < 0.05 vs. 300 mg LD
300 mg LD 600 mg LD 900 mg LD
30
20
10
300 mg负荷剂量达到血小板最大抑制的时间
0 123456
急诊PCI围术期抗血小板
三联抗血小板是急诊PCI的基础治疗 什么时候开始用:越早使用,获益越大。 负荷量:常规300+300,6h内300+600。 维持时间:DES>12m, BMS 1~12m。 2b/3a:
术前未用波立维者一定要用 STEMI尽早用 其他患者最好用 12~36h
UFH (Class I,LOE:C)
依诺肝素(Class I,LOE:A)
磺达肝癸钠(Class I,LOE:B)
有创性治疗:
接受PCI的患者:
初始抗凝治疗(Class I,LOE:A) :
UFH或比伐卢定 (Class I,LOE:C)
依诺肝素或UFH (Class I,LOE:A)
STEMI治疗的再灌注策略--ACC2007
STEMI
尽早双联抗血小板/抗凝/BB/ACEI
就诊时间和医院条件决定治疗策略
3小时以上
3小时内
3小时以上
+
+
90分钟内不能P接CI 受介入治疗的STEMI患9者0分钟内能实施PCI
均需三立(联刻除溶非抗栓能,立血随刻后P小CPIC)板I 治疗
立刻溶栓? 随后PCI
比伐卢定或磺达肝癸钠 (Class I,LOE:B)
急诊PCI抗栓治疗策略(全文)

急诊PCI抗栓治疗策略(全文)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者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根据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型(STE-ACS)和非ST段抬高型(NSTE-ACS)。
临床实践发现,虽然两者在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上有较大的区别,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的形成。
NSTE -ACS为血栓不完全堵塞动脉或微栓塞,而STE-ACS则为血栓完全阻塞动脉血管。
在ACS的患者中,抗血小板与抗凝同等重要。
粥样斑块破裂后的血栓形成过程是一个多环节的过程。
一旦血管内皮下成分暴露,血栓的形成过程即被激发,这些血管内皮下成分包括胶原和组织因子等,血小板表面受体,主要是糖蛋白Ib,迅速识别这些因子,血小板被吸附并被激活。
再激活的过程中,血小板α颗粒分泌大量的物质,这些物质会导致血管收缩和附近的血小板激活,血小板分泌因子V.在血小板磷脂表面同因子Xa和钙离子结合起来,形成磷脂酶复合物,加速凝血酶原向凝血酶的转化。
凝血酶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交连的纤维蛋白网络细胞成分,包括血小板,最后导致血栓的形成,血栓和由血栓引起的血管收缩可能导致心肌缺血。
目前比较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就是抑制四烯酸(AA)代谢途径的药物,最常见的就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被誉为抗血小板药物的“常青树”。
另一种是特异性ADP受体抑制剂,像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替格瑞洛等。
关于抗栓的治疗策略各个指南也都有推荐。
在2017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中指出,急诊PCI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抗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推荐:若无相对禁忌症(如出血风险高),推荐PCI术前(至少在手术时)使用P2Y12抑制剂(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使用12个月。
无禁忌症的患者推荐尽早使用阿司匹林(口服,吞咽困难时静脉注射)。
若有证据提示无复流或栓塞并发症考虑使用GP llb/lla抑制剂补救治疗。
急诊PCI期间的抗血小板治疗

急诊PCI + 卒中病史
警惕! 脑血管事件
研究纳入北京安贞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15798名在心内科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在这些患者 中,有621名患者PCI前3个月内有卒中史
Zhang H,et al.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0;123(12):1515-1519
择期PCI
急诊PCI
凝状态,已形成心脏血栓。
1.Werner N, et al. Circ Cardiovasc Interv, 2013, 6(4): 362−369. 2.贾丁等.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 15(6):477-480.
PCI围手术期大出血 ” 引发死亡和其他严重不良事件
氯吡格雷预处理
(在院前或在转诊医院或在转运至 PCIPCI术中或术后给予氯吡格 雷)
为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登记研究,共纳入5955例行PPCI的STEMI患者,其中1635例接受氯吡格雷预处理,4320例未 接受氯吡格雷预处理。主要研究终点为自PCI医院出院时的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大出血、缺血性卒中、再次心梗、 阶段性PCI。
预处理是指在到达PCI导管室之前给予
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负荷剂量治 疗,包括:
急救医生在院前处方 或在转诊医院处方 或转运至PCI中心途中处方
早期获益
长期获益
500.2015.004.010
1.Dörler J, et al. Eur Heart J. 2011;32(23):2954-61. 2.Koul S, et al. Eur Heart J. 2011;32(23):2989-97. 3.Bellemain-Appaix A, et al. JAMA. 2012;308(23):2507-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ppt
16
避免交叉:SYNERGY结果
TIMI Major Bleeding Among Crossovers
15% 12%
9% 6%
No Crossover
OR = 3.89 P = 0.002
8.6
Crossover
OR = 2.68 P < 0.001
7.8
Events
3%
2.5 0%
UFH → LMWH (n = 70)
ACC/AHA. Circulation 2007;116;e148-e304 ACC/AHA. Circulation 2008;117;296-329
医学ppt
依诺肝素(Class I,LOE:B)
磺达肝癸钠(Class
I,LOE:C)
6
ACCP8: NSTE-ACS
早期介入策略 肝素优于LMWH及磺达肝癸钠
90分钟内不能PCI
立刻溶栓? 随后PCI
3小时内
立刻溶栓,随后PCI (除非能立刻PCI)
3小时以上 +
90分钟内能实施PCI
直接PCI
12小时内
送就近成熟的PCI中心
医学ppt
2b/3a拮抗剂
4
急诊PCI抗凝时机 ——越早越好
医学ppt
5
ACC/AHA2007 UA/NSTEMI和STEMI抗凝推荐
3.7
LMWH → UFH (n = 295)
医学ppt
17
White HD et al. Am Heart J 2006;152:1042
急诊PCI围术期的抗凝治疗
首选肝素抗凝和比伐卢定,次选LMWH 术中监测ACT:225~300s 非血栓高危者术后停用 预防出血同等重要
医学ppt
18
依诺肝素(Class I,LOE:A)
磺达肝癸钠(Class I,LOE:B)
有创性治疗:
接受PCI的患者:
初始抗凝治疗(Class I,LOE:A) :
UFH或比伐卢定 (Class I,LOE:C)
依诺肝素或UFH (Class I,LOE:A)
比伐卢定或磺达肝癸钠 (Class I,LOE:B)
早期行非 介入的应 激试验
PCI+阿昔单抗
PCI+替罗非班
PCI 临时给予阿
药物
或epifibatide
或epifibatide
昔单抗或 epifibatide
医学ppt治疗
3
STEMI治疗的再灌注策略--ACC
STEMI
尽早双联抗血小板/抗凝/BB/ACEI
就诊时间和医院条件决定治疗策略
3小时以上 +
医学ppt
11
ACC/AHA 临床指南推荐策略:
急诊PCI抗凝多久?
医学ppt
13
抗凝治疗要注意预防出血
出血史 老年人 肾功能 女性 交叉使用抗凝剂 低体重
医学ppt
14
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LMWH需注意蓄积效应
➢ 普通肝素清除途径:
➢大分子片断有更多的负电荷,主要通过网状内皮系统 清除
PCI 临时给予阿
接受介入治疗的NSTE-ACS
昔单抗或 epifibatide
医学ppt
患者均需三联抗血小板治疗20
STEMI治疗的再灌注策略--ACC2007
急诊PCI围术期的抗栓治疗
急诊PCI围术期的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的时机及持续时间 抗凝药物的选择 抗凝同时预防出血
急诊PCI围术期的抗血小板治疗
三联抗血小板是急诊PCI的基础治疗 时机、负荷量及持续时间 是否需要更大剂量?
医学ppt
19
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急诊PCI的基础
NSTE-ACS 患者
使用简单:不同品种均有标准用法
介入术中应用
术前末次给药<8h,不追加 8~12h,追加0.3mg/kg >12h,常规剂量
医学ppt
10
磺达肝癸钠(安卓)的规范应用
介入术中抗凝:不宜单独使用,必须联合IIa 因子抑制剂,磺达肝癸钠剂量为:
联用2b/3a者:2.5mg 未联合2b/3a者:5mg
➢肾脏清除
➢ LMWH主要通过肾脏清除
➢ 肾功能不全时,GFR导致LMWH不易被清除,在体内产 生“蓄积效应”
➢ “蓄积效应”引发LMWH的安全性问题
肾脏受损
LMWH蓄积
出血增加
Wen医d学y pLptim, et al. Thrombosis Research 200515
肾功能与抗凝监测
个体化地平衡抗凝与出血 eGFR: >90 正常 60-90 适当减量 30-60 减量+监测 <30 减量+严密监测
急诊PCI围手术期抗栓治疗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向定成
医学ppt
1
急诊PCI围术期的抗栓治疗
急诊PCI围术期的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的时机及时间 抗凝药物的选择 抗凝同时预防出血
急诊PCI围术期的抗血小板治疗
三联抗血小板是急诊PCI的基础治疗 时机、负荷量及持续时间 是否需要更大剂量?
医学ppt
ASA /氯吡格雷 /UFH /LMWH/ 硝酸甘油/β阻滞剂
高危
初步计划 介入治疗
低危
初步计划 保守治疗
计划马上 (<120min) 行血管成形术
计划早期 (<72 h) 行血管成形术Leabharlann 早期行非 介入的应 激试验
药物 治疗
PCI+阿昔单抗 或epifibatide
PCI+替罗非班 或epifibatide
2
NSTE-ACS治疗指南(ESC)
NSTE-ACS 患者
ASA /氯吡格雷 /UFH /LMWH/ 硝酸甘油/β阻滞剂
高危
初步计划 介入治疗
低危
初步计划 保守治疗
危险分层之前 开始抗凝治疗
不论将选择介入还是保守策略, 首先必须进行抗凝治疗
计划马上 (<120min) 行血管成形术
计划早期 (<72 h) 行血管成形术
中-高危患者6h内介入:比伐卢定优于肝素
急诊PCI抗凝药物选择
比伐卢定>肝素>LMWH>磺达肝癸钠
医学ppt
7
医学ppt
8
肝素的规范用法
介入患者
首剂:3000~5000U 后续:每h追加1000U维持ACT 225s或300s 术后:无并发症者直接停用,连续使用不宜>48h
医学ppt
9
LMWH的规范使用
2007 ACC/AHA UA/NSTEMI 指南
2007 ACC/AHA STEMI 指南
保守治疗: 初始抗凝治疗(Class I,LOE:A): 依诺肝素或UFH (Class I,LOE:A) 或磺达肝癸钠(Class I,LOE:B) 依诺肝素或磺达肝癸钠更好
溶栓后2~8d内给予辅助抗凝治疗(Class I,LOE:C) UFH (Class I,LO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