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合集下载

整形外科的手术显微镜的要求1放大倍数

整形外科的手术显微镜的要求1放大倍数

(二)显微手术器械
要求:小型、轻巧、纤细、不反光、无
磁性。 常用显微器械:微血管钳、镊子、剪刀、 探针器、血管夹、合拢器、血管扩张器、 对抗器、微型冲洗平针头。
(三)显微缝合针线、针数
7-0 8-0 9-0 11-0
10-14针 6-10针 4-6针


吻合直径大于3mm动 静脉、神经 吻合直径1-3mm的血 管 吻合直径小于1mm的 血管、淋巴管



于手外科、骨科、整形外科的手术显微镜的要 求: 1、放大倍数:6-30倍;2、工作距离20-30cm; 3、双筒目镜,180度对立位; 4、同轴冷光源; 5、操作灵活、轻便; 6、有连接参观镜、照相机、摄像系统的接口。 放大镜倍数:2.5-6倍,工作距离20-30cm,适 用直径2mm以上的血管、神经。
用于: 1、断肢(指)再植;2、吻合血管的组 织移植;3、拇指、手指再造;4、吻合 血管的空肠移植重建食管;5、周围神经 显微修复;6、显微淋巴管外科;7、小 管道显微外科;8、吻合血管的小器官移 植。
本次课程结束
谢谢
显微外科
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黄为民 讲师
一、概述
显微外科:在放大镜或手术显微镜下,
使用显微器材对细小组织进行精细手术 的学科。 断肢再植、拇指再造、吻合血管的组织 移植的成功使显微外科不断发展。 我国的显微外科在国际上一直处于领先 水平。
二、显微外科的设备和器材
(一)手术显微镜或放大镜: 不同专科对手术显微镜有不同的要求,其中用
三、显微外科基本手术技术
(一)显微血管吻合 1、严守无创技术;
2、彻底清创血管;
3、切除血管外膜; 4、血管冲洗扩张; 5、缝合血管(针数、边距、针距、进出

显微镜知识点

显微镜知识点

显微镜知识点七上课本第十三页笔记:1.①反光镜和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光线暗的时候,用大光圈和凹面镜②放大作用:目镜、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相反,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2.玻片的三种类型:切片、涂片、装片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目镜4.当看到清晰的物象后,玻片与物镜的距离较大时约半厘米至1厘米,这时使用的是低倍物镜;当玻片与物镜的距离较小时约1至2毫米,这时使用的是高倍物镜;5.污点判断: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玻片上,通过转动目镜,移动玻片,换用别的物镜三种方法来判断;污点不可能在反光镜上,反光镜上有一些灰尘,不影响物象的观察,通过显微镜目镜观察也不会看到反光镜上的灰尘;6.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对光不成功,学生看不到明亮视野的原因有哪些答:1低倍物镜未对准载物台上的通光孔;2遮光器上的光圈未对准载物台上的通光孔;3反光镜反射的光线未对准载物台上的通光孔;课本第十四页:1.观察材料:薄而透明;成像性质:倒立的、放大的像;2.显微镜使用步骤:①取拿与安放②对光③安放装片④观察⑤整理和存放3.室内光线较弱时,对光时需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象,以视野中央为基准,偏向哪个方向,就把玻片实物向那个方向移动 ,例如:偏向左,就向左移动;5.由于显微镜成倒像,物象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但做圆周运动的除外;例如: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个草履虫在顺时针做圆周运动,它的实际运动方向是顺时针;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视野中看到的像的个数 ,成反比;7.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视野变小,标本变大,这时可以调节光线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实际操作中,只调节遮光器换用最大光圈即可,一般不调节反光镜;8.显微镜的放大对象:是物体的长和宽,不是面积,更不是体积;例如:边长是1毫米的正方形,放大100倍后,面积是多大解答:放大后,边长变为100毫米,面积为:10000平方毫米;课本17页笔记:1.制作临时装片步骤1、擦片2、滴水洋葱实验滴清水;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滴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浓度% 3、取材 4、展平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不是展平而是涂抹 5、盖片 6、染色2.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滴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把细胞放在某种液体中出现的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浓度时细胞吸水;水向浓度高的方向流动4.如果一个同学在做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没有滴生理盐水,而是错滴了清水,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现象是:口腔上皮细胞破裂;5.洋葱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但洋葱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表皮细胞主要起保护作用补充笔记:1、对光时用的光圈和物镜的组合是较大光圈和低倍镜;2、使用显微镜时,镜筒下降过程中,眼睛应注视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3、显微镜各部分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目镜和物镜4、使用显微镜时,若目镜不变,物镜10x换成40x,视野的亮度将变暗,要恢复到原来亮度,换用最大光圈和凹面镜;。

显微镜知识总结

显微镜知识总结

显微镜知识总结(一)显微镜的基础知识:1.显微镜的成像: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在镜筒内构成物体压缩的虚像→目镜→把经物镜构成的压缩虚像进一步压缩。

2.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压缩倍数就是指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或直径的压缩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压缩倍数3.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4.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恰好相反5.调节视野亮度的方法:①进一步增强或弱化光源亮度;②减小或增大光圈;③反光镜采用平面镜或凹面镜(二)使用低倍镜观察的步骤:1.取镜与放置:(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2)把显微镜放到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右(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挑选一很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凝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

旋转反光镜,并使光线通过通光孔散射至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见白亮的视野。

3.低倍镜观察:(1)把必须观测的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挡住,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防止两者相撞);(3)左眼见目镜内,同时逆向缓缓旋转粗准焦螺旋,并使镜筒下降,直至看见物像年才,再稍稍旋转细准焦螺旋,并使看见的物像更加准确。

(三)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1.操作步骤:(1)低倍镜观察(先对光,后调焦)(2)移动玻片,将要放大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3)旋转转换器,安远走高倍物镜,穿上高倍物镜(4)调节光圈和反光镜,并使视野亮度适合(5)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2.注意事项:(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约0.5cm)时或者粗准焦螺旋不能再向下转动为止时停止下降(2)采用高倍镜观测时,无法旋转粗准焦螺旋1、光照明亮的教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能够清晰地看到细胞,但看不清内容物,为便于观察,此时应()a.转用凹面反光镜,摆大光圈b.转用凹面反光镜,增大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解析:光照光亮时,必须将视野变暗才可以确切的看见细胞中的内容物,因此换平面镜和小光圈。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简易判断法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简易判断法

方法1:拿一把直尺上面表有每小格1毫米的尺,把放大镜显微镜的物镜对准毫米刻度,一般40倍物方视场(物体的范围) 是4.4毫米,60倍是3毫米,80倍是2.2毫米,100倍是1.9毫米,150倍是1.2把显微镜物镜对准纸张,调显微镜焦距一直调到看清楚纸上的字为止,然后测量一下物镜玻璃镜片与物体(纸)的距离,就是指物方距离。放大倍数越大,物方距离越短。40倍物方距离24.3毫米,60倍15毫米,80倍11毫米,100倍9.4毫米,150倍5.1毫米。否者为假冒放大倍率。所以在购买放大镜显微镜同时一定要了解产品的技术指标:放大倍数、物方视场(能够看到物体的范围)、物方工作距离(指物镜与被看物的距离),以便上当。
还有目前市场上出现假冒放大倍率如:10倍、20倍、30倍和35倍放大镜,有的还打着德国蔡斯的品牌骗人,目前市场上的德国蔡斯放大镜全部是假的,按国家工商局规定,进口产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必须要有注册商标和厂地2、必须在销售地有代理商3、代理商必须用德国蔡斯提供的授权书,在产品包装上注明代理商的地址、电话、单位名标、授权证号和产品代码。这些产品都是一些地下工厂生产,连技术指标放大倍率都做不到,再加上放大镜放大倍率也是骗人的,德国蔡斯并没有生产过这类产品,并没有有些商家所讲的10~35倍放大镜,只有10倍以下,请不要上当。区分放大镜放大倍数有以下几种,就是工作距离,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工作距离越小如:10倍放大镜工作距离一般在20毫米,15倍15毫米(消色差消平场设计25mm),20倍(消色差消平场设计10毫米),30倍(消色差消平场设计4毫米),35倍(消色差消平场设计3毫米)左右。还有就是放大倍数越大镜片口径越小,15倍以上放大镜镜片在设计上必须采用三片二组消色差消平场镜片设计才能加大镜片口径,延长物方工作距离,否者是假冒放大倍率,请不要上当。

显微镜放大8倍数的原理

显微镜放大8倍数的原理

显微镜放大8倍数的原理显微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仪器,可以放大物体的细微结构,使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细胞、微生物和其他微小的事物。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通常指的是物体在显微镜下的放大比例,而显微镜放大物体的原理可以从光学系统和目镜、物镜的结构来解释。

首先,光学系统是显微镜放大物体的关键组成部分。

光学系统由仪器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位于离物体较近的一侧,而目镜位于离眼睛较近的一侧。

光学系统中,物镜是放大物体的主要部分,而目镜则负责将放大的图像投射到眼睛中,使我们能够看到放大后的物体。

其次,物镜和目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也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产生影响。

物镜通常由多个透镜组成,这些透镜通过折射和聚焦光线来放大物体。

物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其透镜的焦距和设计。

通常,物镜的倍数越高,它的放大倍数也就越大。

不同的物镜可以提供不同的放大倍数,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物镜。

目镜也是放大显微镜图像的重要部分,它通常由两个透镜组成,起到放大显微镜中图像的作用。

而目镜的倍数通常是固定的,例如10倍、20倍等。

因此,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可以通过物镜的倍数乘以目镜的倍数来计算。

例如,如果物镜的倍数是40倍,目镜的倍数是10倍,那么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将是40×10=400倍。

除了光学系统外,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其中一个因素是光源的亮度和稳定性,因为充足的光源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

另一个因素是显微镜的调焦能力,调焦能力越强,我们就越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细微结构。

总的来说,显微镜放大物体的原理是通过光学系统中物镜和目镜的协同作用,利用透镜的折射和聚焦能力来放大物体。

物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其透镜的设计和焦距,而目镜的倍数则是固定的。

通过改变物镜和目镜的组合,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放大倍数来观察不同大小的物体。

显微镜的发明对于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使我们能够观察和理解微观世界,揭示事物的细微结构,从而推动了许多领域的发展。

显微镜放大倍数与目镜

显微镜放大倍数与目镜

注意事项
1.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2.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 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3.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探究三 实践解疑
1、显微镜放大倍数与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 有何关系?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 大倍数 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 野越暗。
A.向左上移动 C.向左下移动
B.向右上移动 D.向右下移动
4、在载玻片上画一个“ ”符号,用低倍
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A. B. )
C.
D.
探究二 使用显微镜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转动遮光器:选较大光圈 对准通光孔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3、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
要看着物镜 )
(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物体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相当于将物体旋转180倒像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载玻片上的图像这时我们该怎样把图像调至视野中央
第一节 练习使用 显微镜
显微镜下美丽的硅藻彩虹
探究一
认知显微镜
植物生殖器官显微图片
显微镜下美丽的硅藻彩虹
探究一认知显微镜
光线通过的地方
接近眼睛的镜头
调节镜筒高度
上面安装物镜,并进行转换
高倍镜:镜头较长、光线较暗; 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接近观察 物体的镜 头

名词解释显微镜的放大率

名词解释显微镜的放大率

名词解释显微镜的放大率名词解释:显微镜的放大率显微镜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科学工具,用于观察微小物体和细胞结构,以扩大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显微镜的放大率是评估其放大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放大率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体的尺寸相对于肉眼观察时放大的倍数。

放大率是衡量显微镜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放大率的大小取决于显微镜的物镜倍数和目镜倍数的乘积。

物镜是显微镜中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镜头,通过改变不同的物镜,可以实现不同程度的放大效果。

目镜是显微镜中离眼睛较近的镜头,目镜一般使用10倍的放大倍数。

因此,总的放大率等于物镜倍数乘以目镜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率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实际放大率和理论放大率。

实际放大率是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过程中实际获得的放大效果。

理论放大率是根据物镜和目镜的倍数计算得出的理论值。

通常情况下,理论放大率要大于实际放大率,这是由于实际观察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失真或其他因素影响。

除了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率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光学元件的质量、调焦系统的准确性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技巧等都可能会对放大率产生影响。

因此,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和测量时,需要注意这些因素,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

放大率的大小对于显微镜的使用至关重要。

放大率的增加可以使微小的细胞组织或微观结构更清晰地展现出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研究和理解生物学、医学和材料学等领域的问题。

同时,放大率的增加也会带来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过高的放大率可能导致图像模糊、失真或光线不足等影响观察质量的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根据具体的观察目的选择适当的放大率。

对于对细胞结构有初步了解的研究者,较低的放大率可能已经足够。

而对于更深入的研究和观察,较高的放大率则是必要的。

因此,在使用显微镜时,科学家需要根据需要进行合适的调整。

综上所述,显微镜的放大率是衡量其放大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放大率的大小取决于物镜和目镜的倍数乘积。

同时,放大率的大小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显微镜成像特点

显微镜成像特点

显微镜成像特点显微镜的成像特点:1.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标本放大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所用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长,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短。

2. 显微镜视野观察的特点:低倍镜下细胞数目多,体积小,视野亮;高倍镜下细胞数目少,体积大,视野暗。

3. 显微镜下实物与物象的关系: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

如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像偏“右上方”,实际在玻片上是偏“左下方”,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原理: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组成。

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焦距不同。

物镜的凸透镜焦距小于目镜的凸透镜的焦距。

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该实像又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经显微镜到人眼的物体都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反光镜用来反射,照亮被观察的物体。

反光镜一般有两个反射面:一个是平面镜,在光线较强时使用;一个是凹面镜,在光线较弱时使用,可会聚光线。

电子显微镜是根据电子光学原理,用电子束和电子透镜代替光束和光学透镜,使物质的细微结构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数下成像的仪器。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邻两点的最小间距来表示。

20世纪70年代,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约为0.3纳米(人眼的分辨本领约为0.1毫米)。

电子显微镜最大放大倍率超过300万倍,而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率约为2000倍,所以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直接观察到某些重金属的原子和晶体中排列整齐的原子点阵。

显微镜倍率的计算方式

显微镜倍率的计算方式

显微镜倍率的计算方式显微镜的放大倍率计算通常可以根据以下两个因素确定:物镜的放大倍率和目镜的放大倍率。

物镜的放大倍率是指物镜的焦距与目标像距的比值。

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物镜放大倍数=目标像距÷物镜焦距目标像距是指物体在目镜前焦点处产生的实像距离,物镜焦距是指物镜的焦点到物镜前焦点的距离。

目镜的放大倍率是指目镜的焦距与无穷远处物体成像的距离之比。

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目镜放大倍数=目镜焦距÷无穷远处物体成像的距离无穷远处物体成像的距离是指物体在无穷远处产生的实像距离。

因此总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举例说明,假设物镜的焦距为1 cm,目标像距为5 cm,目镜的焦距为2 cm,而无穷远处物体成像的距离为25 cm。

此时,物镜的放大倍数为5倍(5 cm ÷ 1 cm),目镜的放大倍数为0.08倍(2 cm ÷ 25 cm),总放大倍数为0.4倍(5倍× 0.08倍)。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放大倍率仅仅是理论上的计算值,实际使用时还需要考虑显微镜光学系统的质量、调焦等因素。

同时,实际观察时也需要以目镜视场的大小、物镜工作距离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此外,还应该注意到显微镜倍率越高,并不一定代表图像质量越好。

虽然高倍率可以提供更高放大倍数,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视场变窄、焦距变短、深度变浅等。

因此,在选择显微镜倍率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综上所述,显微镜的倍率是根据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率计算得到的。

通过选择合适的物镜和目镜,可以得到所需的放大倍率,以便观察和研究微小物体。

同时,也需要注意倍率的高低并不是唯一决定观察质量的因素,其他因素如光学系统的质量、调焦等也需要综合考虑。

显微镜的知识

显微镜的知识

显微镜的知识有关显微镜的知识在高中生物学中非常重要,高考也多次考过,现将有关知识总结如下: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指的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例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A.体积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答案:D例2.如果使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在视野中央观察到一个细胞,在只换40倍物镜的情况下,该细胞的物象比原先观察到的细胞直径放大了()A.4倍 B.16倍 C.100倍 D.400倍答案:A2.掌握目镜和物镜的结构特点以及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目镜是无螺纹的,物镜是有螺纹的;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短,物镜越短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长。

例1.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内有2个镜头,甲的一端有螺纹,乙无螺纹,甲乙分别为()A.目镜、物镜 B.物镜、目镜 C.均为物镜 D.均为目镜答案:B例2.显微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

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

甲镜头长3厘米,乙镜头长5厘米,丙镜头长3厘米,丁镜头长6厘米。

请问:使用上述镜头观察某装片,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在同样的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

解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可知,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为物镜,丙、丁无螺纹为目镜。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工作距离越短,即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越近。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在同样光源条件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光线越暗。

答案:乙;乙和丙。

3.显微镜成像的特点:(1)显微镜的物镜与装片的距离是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象。

显微镜下成倒像(上下左右同时颠倒)。

(2)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植物器官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细胞学说的建立
(2009年烟台市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胡克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学说的主要提出者 B.细胞是构成一切生物的基本单位 C.有许多科学家对细胞学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自主探究】 __C__
的。在本题选项中只有C项是正确的。因为平面镜只能将光线改变角度而不
会增加亮度,而凹面镜具有聚集光线的作用,经聚集的光线通过标本和物镜
时,当然会使视野明亮起来。
【答案】 C
4.当你开始用低倍物镜观察自制的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
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这异物可能在( )
3.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
是( )
A.缩小光圈
B.换高倍目镜
C.选用凹面反光镜
D.调节细准焦螺旋
【解析】当显微镜视野变暗以致影响观察时,应采取以下措施:①观察周围
是否有人或物体挡住了光源;②将显微镜移到光亮处重新调光或增加照明;
③换上大光圈;④使用凹面镜。除此之外,采取其他的办法是没有什么效果
A.反光镜上
B.装片上
C.物镜上
D.目镜上
【解析】解此题首先应明确,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只能来自装片、物镜或
目镜,不可能来自反光镜。而题干中明确指出,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
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这说明异物既不在装片上,也不在物镜上,
只能在目镜上。
【答案】 D
6.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这个学说的科学价 值主要是( ) A.所有的生物均由细胞构成 B.生物间彼此存在着亲缘关系 C.说明了动植物细胞是一样的 D.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了分子水平 【解析】 动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由细胞构成,如 病毒无细胞结构,同时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一学说使 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细胞水平。 【答案】 B
1.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 )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答案】 D
2.当高倍显微镜镜镜筒
B.目镜
C.物镜
D.物镜和装片距离
【解析】 显微镜操作中下降镜筒时,两眼注视物镜,以免损坏镜头,碰碎
玻片标本。
【答案】 D
一、光学显微镜使用的一般程序
二、有关显微镜的若干问题分析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 体积。 (2)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目镜与物镜的结构及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1)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如H1;反之则放大倍数 越小,距装片距离越远,如H2。
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 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像偏右上方,实际在载玻片上是偏左下方,要将其移 至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即物像位于哪个方向,则应向 哪个方向移动装片。
三、细胞的大小以及细胞形态与功能相适应
1.细胞的大小 (1)一般来说,动植物细胞的体积大于微生物细胞,高等动物的卵细胞 大于体细胞。 (2)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不同,有的用肉眼可观察到,如鸟卵;细胞直 径在10~100 μm的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直径≤1 μm的用高倍显微镜观 察,如细菌。 2.细胞形态和大小与其功能相适应 (1)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有利于O2和CO2的气体交换。 (2)动物的肌肉细胞呈长条形,与其具有收缩功能相适应。 (3)神经细胞的突起很长,提高传递冲动的效率。 (4)卵细胞较大,含有营养物质多,有利于个体早期发育。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1.知识与技能 本节你要能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明确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学会使用显微 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和对比的方法,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及显微镜的发展和演变,积极参 与用显微镜观察多种细胞,加深对细胞形态和结构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生物科学的发展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的观点,理解显微技术的进步对 生物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1.人类发现细胞的第一步是在1665年,英国科学家 胡克 用自制的简易 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观察并对细胞进行命名。他观察到的实际上是 细胞壁 。
2.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了 细胞学说 ,指出“一切 动植物 , 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能 量守恒和转换定律。
4.1858年德国魏尔肖指出细胞只能来自 细胞 ,这是对 细胞学说 的重要 补充。
二、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1. 光学 显微镜主要由聚光镜、载物台、物镜、镜筒、目镜等组成。用 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由于可见光的波长在380~ 760 nm范围内,所以最好的光学显微镜只能放大1 500倍。
2.20世纪30年代,德国青年科学家卢斯卡等制造出放大10 000倍的高分 辨率 电子 显微镜。
3.常用的电子显微镜有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三、细胞的大小与形态
1.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大小各不相同;同一生物体的相同组织中,细胞 大小也 不一样 ;同一细胞在不同的 发育 阶段,细胞大小会发生改变。
(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大。
3.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物像大小
看到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载玻 片的距离
视野亮度
高倍镜





低倍镜





4.判断污物存在的位置 (1)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是:物镜、目镜或装片。 (2)判断方法:分别移动载玻片、物镜和转动目镜,观察污物是否移动,来 判断污物所处的位置。
2.细胞能保持一定形态的原因是细胞内在的结构、自身的表面张力和外 部的机械压力等的相互作用。
四、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技能
1.制作临时装片时,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要放在 生理盐水 中,否 则细胞容易破裂。在盖上盖玻片时,要注意避免 气泡 的产生。
2.不同形态结构的细胞,生理功能不同。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应先在 低倍镜 下观察,再用 高倍镜 观察。如果所要观察的细胞处于视野的左下方,应该向 左下方 移动载玻片;如果视野不够明亮,应该调节 反光镜 和 聚光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