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
亚里士多德艺术观-2019年文档
其他活动不一样的特殊性,就因为它独特的创造性而达到快感 的目的。如果失去了创造性,艺术失去了快感的源头,没有了 快感的内容,艺术的创造性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第三,他认为艺术要利用过程的统一性来获得快感、陶冶情操 、给人们提供审美的对象。他终其一生都在为国家和社会的而 努力,他为实现人生和社会的幸福而努力,他认为这种幸福的
本质就是得到快感。他认为,获取快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 种基础的本性,能够“让现实的活动成为完美的”,这是因为 “ ―切感觉的现实活动都要指向一个被感觉的东西,处于良好状 况的感觉是完满的,指向最美好的对象。处于最佳状况下的感 ,每一项活动都是最完美地指向它的最佳对象。这样的现实活 动是最完美的、也是最快乐的。正如理智和思辨―样,最完美 的感觉也最快乐。而最完美的感觉就是那种处于良好状况的, 对自身最好对象的感觉”。而这种快感的源头有许多种,既有 天生就赋予的,也有后天艺术形式形成的,还有符合社会目标 的。即使是同一种艺术,从中获得的快感的也是不一样的。快 感使得人的现实生活中的活动艺术得到提升和完善;而相反的 快感就会产生阻碍的作用。他说,如果人们在剧院里吃东西, 如果戏剧演的特别不好,那么观众就会越吃越多,这就说明人 的快乐是非常不同的,但相反如果表演非常吸引人的话,人们 就会因为戏剧所带来的快感替代吃东西带来的快感,相反亦然 。那么,怎样发挥艺术的快感的作用,让别的快感没有取代他 的机会而淡化艺术的意义,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艺术的过程安排 一定要有“和谐整一”特点。
第一,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就是把至善至高的道德实践意义 当做目标,这样的艺术包含了强烈的象征意味和社会作用。在 他的伦理学的思想中,社会的最高目的和最高理想就是善,他 认为把每个人引导着向善就是一个社会是否良好的标志。在这 个社会中,所以可以达成这个理想的东西,所有符合这个理想 的东西本身都是善的。他把艺术看成是一种“创制活动”,而 且认为“一切创制活动都是为了某种目的的活动,而被创制的 事物的目的不是笼统的,而是与某物相关,属于何人,它是行
试析亚里士多德的文艺育德思想
试析亚里士多德的文艺育德思想250字
亚里士多德从其政治学说出发,极为重视教育。
他说,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人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以单独的个人而存在。
个人只有在国家之中,作为国家的一部分,才能发展他的才能,才能实现自己,过好社会生活。
因此,国家的统治者必须重视教育,把每个个人都培养成为善良的公民,才能维护现存的政治制度。
亚里士多德说:“没有人会怀疑立法者应首先注意少年人的教育,因为忽视教育就会危害政制”。
基于教育对国家政治重要意义的认识,亚里士多德强调国家要负起教育全体公民的责任,把教育作为国家的事业.他说:“教育应由法律规定,并且应是国家的事务”。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03精品PPT课件
(2)政治主张: 柏拉图:理想国是哲人治的国家,其次才是法治 亚里士多德:法治优于人治
三、博学家—主要思想
1、哲学:
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形而上学》客观世界 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 界事物的感觉. 2、生物学领域: 对动植物进行分类、解剖研究
【助读资料】
亚里士多德把论证分为“从个别到普遍”和“从 普遍到个别”两种过程,前者是归纳法,后者是演绎 法。
他对归纳法的作用是肯定的,但他着重研究和总 结了演绎推理的一般原则——三段论法。他把推理步 骤表示为包含字母符号在内的一些三段论图式,下面 就是一种基本的图式:
如果所有的B是A(大前提) 并且所有的C是B(小前提) 则所有的C是A(结论) 这种三段论式的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 个判断构成,其中包含A、B、C 三个概念。
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④ 唯物论并不彻底
史料链接
材料一 : 柏拉图认为,国家应该由哲学家来统治 。在 理想国中把公民分为护国者、卫国者和生产者三个阶级
材料二 在今天,我们任何人都承认,法律是最优良的统 治者,法律能作出最适当的判决……
——亚里士多德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知识说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主张和 政治主张的不同。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如 果彼此交换,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另一种思想,而彼此交流 这些思想,那么,我们就各有两种思想。
——亚里士多德
德国著名学者海德格尔用了三句话评 述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亚里士多德出生,思考,而后死去。”
阐述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及其在文艺理论史上的作用与影响
阐述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及其在文艺理论史上的作用与影响学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1004班姓名:王亚军学号:20100001402 里士多德(前384年4月23日-前322年3月7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他的著作包含许多学科,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包括戏剧)、生物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政府、以及伦理学。
和柏拉图、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老师)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无人可比。
但他的成就远不止于此。
他还是一位真正哲学家,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
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
他的研究课题之一搜集各国的宪法,并依此进行比较研究。
里士多德文艺思想:1、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柏拉图的学生,一生著作丰富,主要著作有《形而上学》、《物事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修辞学》等。
2、《诗学》是第一部较为完整的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理论专著。
3、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文艺的本质是模仿,各种艺术的公共本质在于模仿,其中的差别有三点:一是模仿的手段不同,二是模仿的对象不同,三是模仿的方式不同。
4、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创造性的模仿说。
5、亚里士多德认为形象优于现实。
6、在《诗学》第25章,亚里士多德列举了诗人所要模仿的三种对象:一是事物过去和现在实有的面貌,二是人们对事物的传闻或设想,三是事物应有的面貌。
他最赞赏的是模仿第三种对象。
7、《诗学》的论述重点在悲剧方面,它颇为深入的探讨了悲剧问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悲剧理论,它提出西方戏剧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悲剧定义。
8、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情节:首先,情节必须严肃;其次,情节必须完整;第三,情节的长度必须适当;最后,情节必须单一。
浅析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
浅析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一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众城邦中雅典处于最重要地位,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奠定基础,后经克利斯梯尼和伯里克利的改革,逐步形成了希腊的民主政治。
浓郁的民主气氛,追求自由的精神既体现在生活环境中,也体现在文学作品中。
人们的文化观念中更是体现着民主和自由的精神。
古希腊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商品货币经济也较发达,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都已出现。
古希腊经济既有维护奴隶主自然经济,又有对商品货币经济的探索。
发达的交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融,使希腊文化获得了发展。
希腊人的哲学观念脱胎于宗教观念,而对文学艺术的自觉意识又受着哲学思想的影响。
古希腊哲学思想的演变历程,正反映了文论的演变历程,它们各自在后来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二古希腊的文艺理论,有着丰富的遗产。
早在柏拉图前,希腊的思想家、文艺家们就曾对文艺提出过自己的见解,而这些许多都是柏拉图以来思想的源头。
荷马在他的史诗“序曲”中曾祈求诗神缪斯给他灵感,并在史诗中多次论及诗要给人以快感。
色诺芬尼责备荷马把神写成与人一样有道德败坏的行径。
这一点,被柏拉图所继承和发扬。
哥奇亚斯认为悲剧通过神话传说和情感描写使观众坠入迷魂阵中,所以能迷人的悲剧比不能迷人的画更高明,而被迷的观众比不被迷的更聪明。
哥奇亚斯从观众心理的角度探索文学艺术的效果,对亚里士多德有一定的影响。
德谟克利特对文艺的看法,主要包括灵感说和摹仿说。
他从经验论的角度总结出文艺和人的其他活动是起源于摹仿的。
关于灵感,德谟克利特继承传统的看法,承认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并把灵感的来源归结为神。
苏格拉底也继承了当时流行的摹仿说。
主张艺术不但是对对象形象的忠实描绘,而且还是对人物心灵和性格的表现。
苏格拉底还强调天才和灵感,认为诗人处于灵感状态,自己不知其所以然。
他的文艺思想得到了弟子柏拉图和徒孙亚里士多德的发扬。
三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出身于雅典的贵族家庭,早年受到过很好的教育,并就学于苏格拉底八年,直到苏格拉底逝世。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
亚里士多德,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
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
亚里士多德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
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城邦高于公民,但是他也主张人有自己的权利,要求实现城邦和公民利益的平衡。
他还确立了公平的正义和交换的正义的均衡正义原则。
亚里士多德是现实主义的鼻祖。
不同于他的老师柏拉图以自己假定的理想国衡量现实,他主张从现实的国家出发,防止国家堕落和促进国家的发展。
他对人性和理性持怀疑态度,主张法治,而法律的来源也不是人的理性或者学者的思考,而是来自于历史和传统中为人们所遵循和认知的东西,也就是历史的理性。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核心思想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核心思想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要有:良法是法治的前提、法律至上是法治的根本、法治优于人治等。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正义的体现,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而这样一个衡量是非曲直的中道的权衡恰恰就是法律,遵从法律便是遵从正义,所以,衡量法律的良恶与否,其标准为是否合乎正义。
因为人们可以遵从良法,亦可以遵从恶法,而遵从恶法不符合正义,也有违法治,遵从良法才符合法治。
良法是法治的前提。
“法律至上”,即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公民、团体、执政人员必须普遍地遵从法律,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统治者也要遵从法律,城邦执政人员必须根据法律正确行使其管理和裁判的权力,这种权力必须由法律规定,受法律支配。
亚里士多德充分肯定了“法律至上”的重要性,公民恪守法律,法律至上,才能实行法治。
以今天而论,要在一个没有法治传统的国家建设一个法治社会,是一件很难的事。
法律要有权威,人们才会尊重它;要让法律获得足够的权威,首先是政府要认真严格守法。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倡言法治,反对人治,提出了“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著名命题,他主要从这样四个方面论证了法治优于人治的好处:
第一,法律没有感情,不会偏私,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
第二,法律是由许多人制定的,众人作出的判断总比个人可靠。
第三,法律是借助于规范形式来确认的,具有明确性和稳定性,此外,它还具有普遍性,对任何人都适用。
第四,权力制约需要法治。
亚里士多德PPT课件
他把职业性的技艺与今日称之为美的艺术加以 区别,称史诗、戏剧、音乐、绘画、雕刻等美 的艺术是“摹仿”或“摹仿的艺术”。柏拉图 则将两者都看成技术制作,认为只有来自神的 灵感的艺术才与技术有区别。他扩大了“摹仿 艺术”的范围,把颂歌包括在“摹仿的艺术” 之内,就是说,一切美的艺术都是“摹仿”, 不承认有来自神的灵感的颂神艺术和摹仿艺术 的区别。他认为只有具体存在的事物才是“第 一实体”,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离开具体存在 的所谓“理式”,肯定了艺术摹仿的对象本身 是真实的存在,提出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 人”,是人的性格、感受和行动。
4、.悲剧的突转与发现
他所谓“突转”是指要安排一些行动, 是主人公突然由顺境急转为逆境;所 谓“发现”是指让行动揭示主人公由 顺境转为逆境的潜在的秘密的原因, 这样才能使观众惊奇,形成怜悯与恐 惧的心理,达到悲剧的效果。
5.悲剧冲突的本质——“过失说”
在他看来,悲剧人物必须善良,不善良不能引起观众 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悲剧冲突的本质是好人犯了错误, 这就是“过失说”。希腊悲剧人物的错误有两种,一 种是明知故犯,如《美狄亚》中的美狄亚;一种是不 知误犯,如俄狄浦斯。他推崇后者的写法。
第四,悲剧“借以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
2.悲剧六个成分
他提出悲剧有六个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词、 形象和歌曲。认为最重要的是情节,因为他认为,第 一,情节重于性格,是由悲剧模仿的对象决定的,在 他看来,悲剧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悲剧 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 不失为悲剧。”第二,情节重于性格是由悲剧的目的 决定的。他认为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使人引起怜悯与 恐惧之情,达到“惊心动魄”的效果。要达到这种效 果,关键是组织情节,主要靠“突转”与“发现”来 实现。
浅析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
浅析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浅析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一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众城邦中雅典处于最重要地位,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奠定基础,后经克利斯梯尼和伯里克利的改革,逐步形成了希腊的民主政治。
浓郁的民主气氛,追求自由的精神既体现在生活环境中,也体现在文学作品中。
人们的文化观念中更是体现着民主和自由的精神。
古希腊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商品货币经济也较发达,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都已出现。
古希腊经济既有维护奴隶主自然经济,又有对商品货币经济的探索。
发达的交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融,使希腊文化获得了发展。
希腊人的哲学观念脱胎于宗教观念,而对文学艺术的自觉意识又受着哲学思想的影响。
古希腊哲学思想的演变历程,正反映了文论的演变历程,它们各自在后来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二古希腊的文艺理论,有着丰富的遗产。
早在柏拉图前,希腊的思想家、文艺家们就曾对文艺提出过自己的见解,而这些许多都是柏拉图以来思想的源头。
荷马在他的史诗“序曲”中曾祈求诗神缪斯给他灵感,并在史诗中多次论及诗要给人以快感。
色诺芬尼责备荷马把神写成与人一样有道德败坏的行径。
这一点,被柏拉图所继承和发扬。
哥奇亚斯认为悲剧通过神话传说和情感描写使观众坠入迷魂阵中,所以能迷人的悲剧比不能迷人的画更高明,而被迷的观众比不被迷的更聪明。
哥奇亚斯从观众心理的角度探索文学艺术的效果,对亚里士多德有一定的影响。
德谟克利特对文艺的看法,主要包括灵感说和摹仿说。
他从经验论的角度总结出文艺和人的其他活动是起源于摹仿的。
关于灵感,德谟克利特继承传统的看法,承认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并把灵感的来源归结为神。
苏格拉底也继承了当时流行的摹仿说。
主张艺术不但是对对象形象的忠实描绘,而且还是对人物心灵和性格的表现。
苏格拉底还强调天才和灵感,认为诗人处于灵感状态,自己不知其所以然。
他的文艺思想得到了弟子柏拉图和徒孙亚里士多德的发扬。
三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出身于雅典的贵族家庭,早年受到过很好的教育,并就学于苏格拉底八年,直到苏格拉底逝世。
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本质论
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本质论
宇宙间每一个别事物都是物质与形式的统一,而物质是潜能,形式是实现,从潜能变成实现是万物的创造行为。
因此摹仿不是抄袭事物的外形,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其指出的艺术的创造性表现在:
(1)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摹仿
突破了“艺术摹仿自然”,提出“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摹仿”,实际上是以实现的人生为艺术摹仿的对象,把传统的摹仿说提高了现实主义的高度。
(2)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
他认为历史所写的是个别的业已发生的事,而诗所写的事可能发生的事,即合乎可然律或必然律带有普遍性的事。
认为诗比历史更有必然性或普遍性,更能显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有更高的真实性。
(3)文艺求其相似而又比原物更美
有三种创作方法:第一种偏于再现,第二种偏于表现,第三种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他显然主张第三种,把第三种创作方法看成是最理想的创作方法。
摹仿的本质在于通过个别表现一般,通过特殊表现普遍,揭示生活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因而艺术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真实更美。
课件4: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
切科学的工具;伦理学中的“中道”理论成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润滑
剂;政治学中的“法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他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 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积极进取、探求新知。
④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 平。
2.亚里士多德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 的学者”。在哲学方面,他不仅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而且还创立了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在自然科学方面, 他提出了很多观点,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
3.亚里士多德是一位著名的教师,他的许多做法对教育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喜欢在学园的林荫道上边散步边讲学,人称 他为逍遥学派。
[史料二] 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他的 研究都是从收集大量材料开始,经过严密的分析、概括、推理,最 后才得出结论。亚里士多德把它看作哲学的一部分,提出归纳与演 绎两种方法。前者由个别到一般,后者由一般到个别,逻辑思维的 重点在于后者。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之中。
[史料解读] 史料二指出了亚里士多德在哲学的重大贡献。“提 出了归纳和演绎两种方法。”
二、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成就 1.成就 (1)哲学领域: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 学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 (2)生物学领域: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植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 十多种动物进行了 解剖 研究。
(3)物理学领域:在《 物理学 》一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 和质料组成的。
(2)局限性 ①基本哲学观徘徊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 ②体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局限性。
深化理解
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1.亚里士多德把希腊哲学爱好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 到顶峰。他尊敬自己的老师柏拉图,但他更追求真理,“吾爱吾师, 但更爱真理”。他敢于批判老师的观点,并指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 弱点。
课件3: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三段论”提出的意义: 1)使逻辑学本身的研究进入新阶段,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系 统的科学; 2)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科学工具,这种演绎推理的方法具 有普遍意义。
中庸之道
★2000多年前的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提出了“中庸之道”的 思想,这是巧合吗?从中可以看出一些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和 同一性。 请试着说说两者“中庸之道”有何共同之处,又有何区别?
材料二 在今天,我们任何人都承认,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
法律能作出最适当的判决……
——亚里士多德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知识说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主张和政 治主张的不同。
(1)哲学思想: 柏拉图: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 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 来源 (2)政治主张: 柏拉图:理想国是哲人治的国家,其次才是法治 亚里士多德:法治优于人治
二、博学家——科学研究阶段
1.来到阿塔尔尼亚城,从事科学研究 (研究范围涉及:哲学、逻辑、历史、政治、数学、物理、 生 物、医学、美学、伦理学及艺术领域等等)
2.主要贡献: 哲学: 客观世界真实存在,并决定人类的认识;确定研究
对象,著《形而上学》
生物学: 建立了动植物的分类、解剖研究 研究体系 物理学: 指出具体事物的组成(形式和质料) 逻辑学: 创立“三段论”(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逻辑,英语 logic 的音译。逻辑学是研究人的思维形式和规 律的学科。通常指人们思考问题,从某些已知 条件出发推出合理结论的规律。 亚里士多德被公认是逻辑学创始人,后人把他的逻辑学定名为 “形式逻辑”。他把论证分为两种过程: 归纳逻辑---“从个别 到普遍”; 演绎逻辑---“从普遍到个别”。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西方美学史第3讲 亚里士多德美学-文档资料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公元前384 年——公元前322年)生于当时属 于马其顿的斯塔吉拉(Stagirus), 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18岁时 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先入伊索格 拉提斯的学校,接着转入柏拉图学 园,并在那里生活了20年之久。柏 拉图死后,亚里士多德离开学园, 不久受邀去作13岁的亚历山大的老 师。公元前 336 年,亚历山大继位。 亚里士多德便返回雅典,在一个叫吕克昂的地方另办了一个 学园,被人们称为“逍遥学派”( Peripatetikos )。公元前 323年,亚历山大突然死去。次年亚里士多德病逝。
就艺术来说,尽管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但是,艺 术不仅反映现实世界的个别表面现象,而且还要揭示客观事 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达到真理的高度。
显而易见,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 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历史学家与诗人的差别不在于一用散文,一用“韵文”;希 罗多德的著作可以改写为“韵文”,但仍是一种历史,有没 有韵律都是一样;两者的差别在于一叙述已发生的事,一描 述可能发生的事。因此,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 意味,更被严肃的对待;因为诗歌活动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 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深刻揭示了艺术与现实和历史的关系。 这个观点,不仅肯定人们的历史生活是艺术的本源,还要求艺 术的理性内容必须与生活的内在逻辑具有统一性。 在西方美学史上,关于艺术如何表现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问 题,以及艺术与真理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2.整一性:美的体现
自然事物和人工制品,都是由于四种原因而存在: 质料因——事物构成的物质性元素。 形式因——事物的实现形状。 创造因——事物形成的动力。 目的因——事物形成后所要达到的效用。
“艺术与哲学_欧洲典籍选读”系列讲座第三讲“亚里士多德《诗学》”耳语同传报告
“艺术与哲学_欧洲典籍选读”系列讲座第三讲“亚里士多德《诗学》”耳语同传报告“艺术与哲学:欧洲典籍选读”系列讲座第三讲“亚里士多德《诗学》”耳语同传报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的著作《诗学》被认为是西方文艺批评的奠基之作。
为了研究和探讨这一经典著作,我们举办了“艺术与哲学:欧洲典籍选读”系列讲座的第三讲,以进行耳语同传报告。
报告的开始,主讲人简要介绍了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和学术成就。
亚里士多德生于公元前384年,出生在希腊的斯塔基拉(Stageira),他是柏拉图(Plato)的学生,后来又成为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的导师。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全才,涉猎广泛,对物理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修辞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诗学》是他关于文学艺术的著作之一,也是他对诗歌、戏剧、史诗等进行系统研究和分类的重要著作。
接下来,主讲人讲解了《诗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诗学》一共有26个章节,包括对史诗和戏剧的考察,以及对叙事结构、角色塑造、诗歌语言等方面的讨论。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艺术的理论和观点,对艺术家的使命和创作过程进行了深入思考。
在讲解亚里士多德关于史诗和戏剧的理论时,主讲人强调了他强调的艺术的目的是模仿。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家通过模仿现实中的人物和事件,可以触动人们的情感和认知,同时也能够传达道德和智慧的信息。
他认为,艺术家必须具备审美的感知能力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在讨论叙事结构和角色塑造时,主讲人指出,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好的戏剧应该有起伏的情节发展,以及有血肉丰满、具有人性复杂性的角色。
他提出了“诱导苦难”(catharsis)的观点,认为通过观察戏剧角色的痛苦和困境,观众可以通过联想和共鸣,从中感受到情感的净化和解脱。
另外,亚里士多德对诗歌的语言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认为,诗歌的语言应该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展示出作者的才华和创造力。
亚里士多德艺术观
亚里士多德艺术观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以至善为逻辑起点,以合于德性的实践活动为逻辑归宿,将幸福上升到思辨的高度,其幸福观的基本内容以这样的脉络呈现在我们眼前;理想与现实的深度同一,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相通构成其基本特征;同时,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上升至集体层次,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对幸福更加明智地把握与追求。
1.1 幸福是最完满的善亚里士多德如海的认知就是多方面、多层次、多向度的。
首先,仁义就是目的。
在《尼各马可以伦理学》这部著作里开篇即为谈及“一切技术,一切规划以及一切时间和取舍,都以某种善目标。
”[1]仁义就是一种目标,但这个目标不仅仅包含裂瓜其为现实,还包括把目标变为现实的这个活动的本身。
其次,亚里士多德指出,仁义在相同的犯罪行为方式中以各种形式整体表现出。
亚里士多德将仁义分成三个部分:外在的善,身体的善和灵魂的善,并且在这三部分中,“灵魂的仁义就是最主要的,最低的善。
”[2]而美好做为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自然就是灵魂的善,即为最低的善,也就是至仁义。
所以,对美好的探讨即是如海的探讨。
1.2 合德性的实践活动亚里士多德明确提出的“美好就是再分于德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从两方面阐释,一方面美好就是再分于德性的,另一方面美好就是课堂教学活动。
第一,幸福,它是合于德性品质的。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认为德性是构成幸福的第一因素。
“人的善就是合于德性而生成的灵魂的限时活动,如若德性有多种,则须合乎那最美好、最完满的德性,而且在一生中都须合乎德性,一只燕子造不成春天或一个白昼,一天或短时间的德性,不能给人带来至福或幸福。
”[2]在亚里士多德时期,“德性即是品质。
”[2]德性实际上被用以泛指一切事物的优秀的性质或者品质,它能够提出和保存诸善,在许多事情上带来良好的效果。
“人的德性就是使人成为善良,并获得其优秀成果的品质。
”[2]由此可以看出,幸福是合于德性品质的。
第二,美好,它就是一种课堂教学活动。
亚里士多德指出美好就是一种活动,就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或者存有目的的回去谋求。
艺术美学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1500—、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和美学他的哲学思想影响着他的美学。
他开辟了一个和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完全对立的体系。
他承认艺术所摹拟的东西的真实性,肯定它的认识的意义;他承认艺术作品有陶冶性情的作用,肯定它的教育的意义;他承认美的事物给人以快感的享受,肯定它的审美的意义。
他认为美的本质不能离开具体的美的事物,这就使得具体的研究艺术的法则成为可能和必要。
其美学思想主要在《诗学》、《修辞学》、《形而上学》以及《政治学》等著作中。
二、亚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1、模仿的意义:诗比历史更具有哲学意味《诗学》是亚里士多德专门讨论悲剧、喜剧和史诗的著作,也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讨论艺术的著作。
他把审美理论和艺术的实践结合在一起,因此他的美学思想就能富于具体的内容,易于避免唯心主义的空想,突破了他在《形而上学》中所建立的体系。
《诗学》是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文献,并为后世的美学和艺术学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
在《诗学》里,他专门谈对人的行为、事件的摹仿。
研究重点已经转到摹拟的对象、媒质和方式上,重视从事物和人物的发展中表现出一般,表现出必然和可能了。
他认为,诗是按照可然律和必然律”来描写事情的。
可然律”则指未发生的而有可能发生的事所遵循的规律,它内含必然律在悲剧中,他要求情节的安排,首先要合乎可然律和必然律悲剧可以虚构人物。
他的观点、深刻揭示了艺术与现实和历史的关系。
2、.整一性:美的体现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事物和人工制品,都是由于四种原因而存在:即,①质料因一一事物构成的物质性元素;②形式因一一事物的实现形状;③创造因——事物形成的动力;④目的因一一事物形成后所要达到的效用。
因为善本身就是完美,所以事物内在的这种善的动因,实质上也是美的动因。
事物发生、发展的最终动力和根据是善,美只是外在形式。
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美就是整一性”。
3、芳术的功能和悲剧心理学说悲剧的丰人公的性格要略有瑕疵:要有过失”:才能与我们相似”。
学案4: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考纲: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观点。
★考点: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影响。
基础知识一、北方小驹1.御医之子。
2.学园灵魂:17岁时在雅典学园学习,师从柏拉图,被称“学园的灵魂”。
二、博学家1.哲学: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
肯定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
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
2.生物学: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
3.物理学:在《物理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4.逻辑学:提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三、教师生涯1.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成为马其顿王子之师。
2.亚历山大征服希腊后,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被称“散步的哲学家”或“”。
3.伦理学:提出“”。
4.认为是合理的,但后来要解放所有家奴。
历史感悟2008年6月24日,正在访华的希腊总统卡罗洛斯·帕普利亚斯来到北京朝阳公园金台艺术馆,为中国艺术家袁熙坤的《亚里士多德》雕像(如图)揭幕,并为在同一地点举办的希腊著名女艺术家米娜·巴巴希奥多罗·瓦里拉琪首次来华展“运动与精神”开幕剪彩。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希腊驻华大使米哈伊勒·坎巴尼斯、中国驻希腊大使罗林泉及袁熙坤馆长等共同出席。
据悉,这是2008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的一项主题文化活动,也是“中国希腊文化年”系列活动中的亮点之一。
《亚里士多德》雕像被作为中国和希腊友好的一个使者,可以看出他对世界思想文化的影响确实是巨大的,那么他的贡献有哪些呢?互动学案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孔子亚里士多德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不同“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亚里士多德主要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主要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下面给大家介绍。
论音乐与文雅教育。
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其和谐发展教育的核心,也是他所划分的情感教育阶段的主要内容。
他认为音乐是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更是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音乐本身可培养人的良好性格,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应学习音乐。
音乐没有功利性,给人以美的享受、道德的熏陶。
亚里士多德主张“文雅教育”。
他把学科分为实用和文雅两种,实用学科为实际生活服务,具有功利性,是不高尚的;文雅学科没有功利性,是专供闲暇和享受用的,是高尚的。
亚里士多德重视后者。
音乐是自由和高贵的学科,可使人心灵娱乐,陶冶性情,且有助于理智的培养。
除了通过音乐来实施道德教育外,还有专门的道德训练。
论三种灵魂与三种教育。
以其哲学观为基础,亚里士多德构建了他的灵魂论。
他认为人有三种灵魂:理性灵魂、非理性灵魂和植物性灵魂。
理性灵魂主要表现在思维、理解、判断等方面,是灵魂的理智部分,又称为理智灵魂,是最高级的灵魂。
非理性灵魂主要表现在本能、情感、欲望等方面,是灵魂的动物部分,又称为动物灵魂。
植物灵魂主要体现在有机体生长、营养、发育等生理方面,是灵魂的植物部分。
动物灵魂是中级的,植物灵魂是最低级的。
低级的灵魂含有的质料多,形式少;高级的灵魂含有的质料少,形式多。
人人都具备这三种灵魂,且从出生到成人依次呈现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
即儿童出生前后主要是身体的发育、生长,到了稍大一点时就表现出他的本能需求及情感需要,到了成人时才有思维、理解、判断等能力的出现。
在教育上,亚里士多德根据他的灵魂论把教育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体育、德育、智育。
其中体育是基础、智育是最终的目的。
他认为,要使人的灵魂得到健康的完善的发展,必须施于人不同阶段十分恰当的教育和训练。
论儿童的年龄分期。
亚里士多德不仅最早明确地提出了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划分,而且也是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一、亚里士多德生平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一前322),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自然科学家,西方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奠基者。
亚里斯多德是西方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他知识渊博、著述丰厚。
他对哲学、伦理学、逻辑学、历史学、文艺学以及生物、物理、心理等自然科学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诗学》《修辞学》二、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论《诗学》第一章:“史诗的编制,悲剧、喜剧、狄苏朗勃斯的编写以及绝大部分供阿洛斯和竖琴演奏的音乐,这一切总的说来都是摹仿。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论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1、摹仿对象“悲剧是对行动的摹仿”。
“摹仿者表现的是行动中的人,而这些人必然不是好人,便是卑俗低劣者(性格几乎脱不出这些特性,人的性格因善与恶相区别),他们描述的人物就要么比我们好,要么比我们差,要么是等同于我们这样的人。
正如画家所做的那样:珀鲁格诺托斯描绘的人物比一般人好,泡宋的人物比一般人差,而狄俄努西俄斯的人物则形同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喜剧倾向于表现比今天的人差的人,悲剧则倾向于表现比今天的人好的人”。
亚里士多德一方面否弃了传统的摹仿自然(现实)的那种含混的表达,另一方面肯定了艺术摹仿对象的真实性,将艺术的摹仿引向与社会人生的关联上,更为关注的是艺术中所展现的现实的人的性格、情感、命运、遭际与行动,从而赋予艺术摹仿以更为深刻的人学韵味。
2、摹仿的方式亚里士多德提出:“既然诗人和画家或其他形象的制作者一样,是个摹仿者,那么,在任何时候,他都必须从如下三者中选取摹仿对象:(一)过去或当今的事,(二)传说或设想中的事,(三)应该是这样或那样的事。
”摹仿对象的不同性质,决定了艺术家所采取的摹仿方式的不同,即摹仿方式(摹仿的原则)完全是由对象的性质决定的。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发生的事。
”面对三种事件,艺术家可以采取三种摹仿方式:第一种按照事物原来的样子去摹仿;第二种按照人们所说的或以为的样子去摹仿;第三种是应该有的事,这类事不仅符合“可然律”或“必然律”,而且是可能发生的。
三种“摹仿方式” ,大约可以分别对应于注重现实性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注重可能性、理想性的浪漫主义创作原则。
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对于艺术形象都有着超越性要求,那就是都要求艺术形象超越现实的阀限、追求更为理想的诗意表达。
相比较而言,现实主义更强调形象的典型性,浪漫主义更强调形象的理想意义。
“做诗的需要,作品应高于原型,以及一般人的观点。
就做诗的需要而言,一件不可能发生但却可信的事,比一件可能发生但却不可信的事更为可取。
生活中或许找不到如宙克西斯画中的人物,但这样画更好,因为艺术家应该对原型有所加工。
”3、摹仿的根源亚里士多德强调摹仿是人的天性。
“作为一个整体,诗艺的产生似乎有两个原因,都与人的天性有关。
首先,从孩提时候起人就有摹仿的本能。
人和动物的一个区别就在于人最善摹仿,并通过摹仿获得了最初的知识。
其次,每个人都能从摹仿的成果中得到快感。
”“由于摹仿及音调感和节奏感的产生是出于我们的天性(格律文显然是节奏的部分),所以,在诗的草创时期,那些在上述方面生性特别敏锐的人,通过点滴的积累,在即兴口占的基础上促成了诗的诞生。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摹仿作为人的一种本能,完全是出于人求知和获得快感的天性。
通过摹仿人可以获得一般的生活知识和有关认识、评价事物的能力的知识。
当人获得这些知识时,人就可以在艺术欣赏中拥有更多获取快感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通过“摹仿是人的天性”这一猜想,看到摹仿艺术的产生与人类的求知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联。
亚里士多德的这段话实际上表达了这样的一个逻辑链条:天性、本能——创造——知识与能力提升——审美意识的发展——更好的创造4、摹仿的艺术的意义和价值“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发生的事。
历史学家和诗人的区别不在于是否用格律文写作(希罗多德的作品可以被改写成格律文,但仍然是一种历史,用不用格律不会改变这一点),而在于前者记述已经发生的事,后者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所以,诗是一种比历史更富哲学性、更严肃的艺术,因为诗倾向于表现带普遍性的事,而历史却倾向于记载具体事件。
所谓“带普遍性的事”,指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某一类人可能会说的话或会做的事——诗要表现的就是这种普遍性,虽然其中的人物都有名字。
所谓“具体事件”指阿尔基比阿得斯做过或遭遇过的事。
”为什么说诗比历史更富哲学性、更严肃?摹仿艺术同样可以传达真理。
诗人、艺术家的作品表现了某种“普遍性”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就达到了以特殊表现普遍、特殊与普遍的统一。
三、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悲剧是古希腊的一种重要的戏剧类型。
亚里士多德说:“悲剧起源于狄苏朗勃斯歌队领队的即兴口诵” 。
“悲剧”一词的希腊文字面意思是“山羊歌” 。
在“山羊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悲剧在公元前534年正式成为狄俄尼索斯庆祭活动的一部分。
雅典酒神祭祀活动中的戏剧比赛盛况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索福克勒斯(戏剧中的荷马)和欧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学家)第一,关于悲剧的定义。
《诗学》第六章:“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定义涉及四方面核心内容:悲剧的格调:严肃悲剧的结构布局:完整、有一定长度悲剧所表现的具体内容:行动悲剧效果:怜悯、恐惧——疏泄第二,关于悲剧摹仿的内容或情节。
亚里士多德说:“悲剧是对行动的摹仿”,“摹仿者表现的是行动中的人”。
在亚里士多德的心目中,构成情节的人的行动是悲剧表现的重点内容,而行动中的人相对而言则处于从属或次要的位置。
以情节为重心的现实依据:希腊悲剧的内容大多是表现震撼人心的重大事件。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悲剧应包容使人惊异的内容……能引起惊异的事会给人快感”。
“情节是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成分”。
“情节是悲剧的根本,用形象的话来说,是悲剧的灵魂。
性格的重要性占第二位”。
希腊悲剧以情节为重心的两大原因:原因之一:与希腊人的人生观念直接相关——命运意识。
亚里士多德谈论到悲剧时虽然未曾谈到“命运”的问题,但悲剧创作与演出的实际使他不得不把与“命运”的操控相关的人的“行动”作为悲剧摹仿的目的,而性格则只能是那“附带”表现的东西。
“事件的组合是成分中最重要的,因为悲剧摹仿的不是人,而是行动和生活人的幸福与不幸均体现在行动之中;生活的目的是某种行动,而不是品质;人的性格决定他们的品质,但他们的幸福与否却取决于自己的行动。
所以,人物不是为了表现性格才行动,而是为了行动才需要性格的配合。
由此可见,事件,即情节是悲剧的目的,而目的是一切事物中最重要的。
此外,没有行动即没有悲剧,但没有性格,悲剧却可能依然成立。
事实上,当代大多数悲剧诗人的作品缺少性格……”原因之二:经典的希腊悲剧之所以这样执著于摹仿人的行动,更为直接的原因是:悲剧是在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庆祭仪式这样的重大场合演出的,因而必须表现那些与酒神所表征的命运观念相适应的“重大”题材,而神话题材与英雄故事等更带有象征意义的题材无疑是最恰当适用的和最有意义的。
第三,关于悲剧人物性格。
亚里士多德多有讨论,较集中地体现在《诗学》第15章。
“关于性格的刻画,诗人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性格应该好。
我们说过,言论或行动若能显示人的抉择〈无论何种〉,即能表现性格。
所以,如果抉择是好的,也就表明性格亦是好的。
每一类人中都有自己的好人,妇人中有,奴隶中也有,虽然前者可能较位低劣,后者则更是十足的下贱。
第二,性格应该适宜。
人物可以具有男子汉的气概,但让女人表现男子般的勇敢或机敏却是不合适的。
第三,性格应该相似,这一点与上文提及的性格应该好和适宜不同。
第四,性格应该一致。
即使被摹仿的人物本身性格不一致,而诗人又想表现这种性格,他仍应做到寓一致于不一致之中。
”这段话包含三个意思:(一)悲剧人物性格中的道德品性不应游离于情节之外,而应该通过人物有“抉择”意义的行动表现出来。
(二)性格应该“适宜”、“相似”,意味着性格塑造真实性的要求。
(三)性格应该“一致”,这是对悲剧人物性格的稳定性和内在一致性的要求。
第四,关于悲剧的根源。
对于悲剧根源的分析直接关系到对于悲剧的本质的理解。
“首先,悲剧不应表现好人由顺达之境转入败逆之境,因为这既不能引发恐惧,亦不能引发怜悯,倒是会使人产生反感。
其次,不应表现坏人由败逆之境转入顺达之境,因为这与悲剧精神背道而驰,在哪一点上都不符合悲剧的要求——既不能引起同情,也不能引发怜悯或恐惧。
再者,不应表现极恶的人由顺达之境转入败逆之境。
此种安排可能会引起同情,却不能引发怜悯或恐惧,因为怜悯的对象是遭受了不该遭受之不幸的人,而恐惧的产生是因为遭受不幸者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所以,此种构合不会引发怜悯或恐惧。
”三个“不应表现”:“好人”遭难坏人“走运”坏人倒霉那么,悲剧应该表现什么?“介于上述两种人之间还有另一种人,这些人不具十分的美德,也不是十分的公正,他们之所以遭受不幸,不是因为本身的罪恶或邪恶,而是因为犯了某种错误。
这些人声名显赫,生活顺达,如俄底浦斯、苏厄斯忒斯和其他有类似家族背景的著名人物。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要达到悲剧的效果,必须选择那些发生在“比一般人好”又与“我们一般人”接近的人身上的事情,这些人由于犯了某种错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
悲剧的根源:好人犯错。
——过失说好人犯错的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明知有错而有意去做,属于“明知故犯”;第二种情况是无意犯错;第三种情况是可能要犯错,但知道真相之后避免犯错。
第五,关于悲剧的布局。
在结构(布局)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情节必须具有整一性;二,情节应有相当的规模和一定的限制。
第一个方面:情节的整一性“根据定义,悲剧是对一个完整划一,且具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因为有的事物虽然可能完整,却没有足够的长度。
一个完整的事物由起始、中段和结尾组成。
起始指不必承继它者,但要接受其它存在或后来者的出于自然之承继的部分。
与之相反,结尾指本身自然地承继它者,但不再接受承继的部分,它的承继或是因为出于必须,或是因为符合多数的情况。
中段指自然地承上启下的部分。
因此,组合精良的情节不应随便地起始和结尾,它的构合应该符合上述要求。
”“在诗里,情节既然是对行动的摹仿,就必须摹仿一个单一而完整的行动。
事件的结合要严密到这样一种程度,以至若是挪动或删减其中的任何一部分就会使整体松裂和脱节。
如果一个事物在整体中的出现与否都不会引起显著的差异,那么,它就不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