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医外科学》皮肤疾病知识要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病因病机:风、湿、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
1. 外因:风、湿、热、虫、毒。
2. 内因:七情内伤、饮食劳倦、肝肾亏损。
3. 病机:气血失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
皮肤病的常见症状: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
1. 自觉症状:①瘙痒②疼痛③灼热感、蚁行感、麻木感。
2. 他觉症状:原发性和继发性。
1) 原发性皮损:①斑疹:皮肤颜色改变,不隆起、不凹陷。
大而成片称斑片(大于 1cm )红斑(血热)、紫癜(血瘀)、白斑(气滞血虚)②丘疹:高出皮面,实性。
直径小于1cm斑块。
血热,风热。
斑丘疹、丘疱疹、丘脓疱疹。
③疱疹:含脓液的疱疹。
多由湿热或热毒炽盛所致,常见于脓疱疮等。
④脓疱:含有液体、高出皮面水疱。
大疱(大于 1cm ) 。
多属湿热或热毒所致,常见于湿疮、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等。
⑤结节:真皮或皮下实质损害(大于 1cm )。
肿块(直径大于 3 cm )血瘀痰结。
⑥风团:局限性水肿隆起,骤发骤退,不留痕迹。
风寒、风热、血虚。
2) 继发性皮损:①鳞屑:表皮角质层的脱落。
余热不清、血虚生风②糜烂:表皮的破损易愈合,不留疤痕。
多属湿热③溃疡:皮肤破损达真皮或皮下愈合后留疤痕。
热毒湿毒、气血不足④痂:皮肤创面处的浆液或脓液与皮肤碎屑。
热毒未清⑤抓痕:表皮或真皮浅层损伤、线状。
⑥皲裂:皮肤干燥、弹力降低、角质增厚。
⑦苔藓样变: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增深。
⑧色素沉着:色素增加所致。
⑨萎缩:表皮或真皮萎缩。
外用药物的剂型①溶液清洁、止痒、消肿、收敛、消炎,适用于急性皮肤病②粉剂保护、吸收、蒸发、干燥、止痒,适用于无渗液的急性或亚急性皮肤病。
青黛散、六一散、枯矾粉、滑石粉等。
③洗剂(混悬剂)止痒、保护、干燥、消炎,用于无渗液的急性或亚急性皮肤病三黄洗剂,炉甘石洗剂、颠倒散洗剂。
④酊剂收敛祛风、杀菌、止痒,适用于慢性肥厚增生瘙痒性皮肤病、手足体癣。
复方土槿皮酊、止痒酊。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总结大全电子版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总结大全电子版第一章:中医外科基础知识1. 中医外科的进步历程中医外科起源于古代中国,其进步历程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难经》等古籍中,经过不息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创新,逐渐形成了奇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2. 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病理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等。
其中,中医病理学主要探究外科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中医诊断学则以望、闻、问、切等四诊法为主要手段,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症状,辨识疾病的本质;中医治疗学则包括针灸、推拿、药物疗法等治疗手段。
3. 中医外科的疾病分类中医外科疾病可分为创伤外科、疮疡外科、骨伤科、血管外科等。
创伤外科主要探究外伤引起的各种毁伤,如骨折、切割伤等;疮疡外科探究皮肤疾病,如疮疡、瘘管等;骨伤科主要探究骨折、脱位等骨骼疾病;血管外科则探究血管疾病,如动脉瘤、静脉曲张等。
4. 中医外科的诊断方法中医外科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和面色,裁定疾病的性质;闻诊则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呼吸声、心跳声等,了解疾病的状况;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得到疾病的信息;切诊则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腹部等部位进行触诊,裁定疾病的病机。
5. 中医外科的治疗方法中医外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
手术治疗是中医外科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切除病变组织、修复创伤等;药物治疗则是通过中药的配方和服用,改善患者的症状;针灸治疗是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患者的气血流淌;推拿治疗则是通过按摩和推拿,改善痛苦和血液循环等。
第二章:中医外科常见疾病与治疗1. 创伤外科疾病创伤外科疾病指因外力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各种毁伤,主要包括骨折、切割伤、挫伤等。
中医外科治疗创伤外科疾病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推拿治疗等。
2. 疮疡外科疾病疮疡外科疾病指皮肤及其下组织发生的各种感染性病变,主要包括疮疡、瘘管等。
中医外科学讲义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10中医外科学讲义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总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十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
发生于人体皮肤、粘膜及皮肤附属器的疾病统称为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所感染的一组传染性疾病,简称为“性病”。
【本章学习方法】通过图片记忆皮损特点第一节概论【考试重点】皮肤病的病因病机、皮损的辨证、外用药物的剂型及使用原则1.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外因主要是风、湿、热、虫、毒;内因主要是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和肝肾亏损。
其病机主要因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而致生风、生湿、化燥、致虚、致瘀、化热、伤阴等。
2.皮肤病的原发性及继发性皮损(1)原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损,有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脓疱等。
(2)继发性皮损:是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成的皮损,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疤痕、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
3.外用药剂型及使用原则外用药物的剂型有溶液、粉剂(又名散剂)、洗剂(又名混悬剂、悬垂剂)、酊剂、油剂、软膏等。
使用原则是要根据皮肤损害的表现来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
(1)要根据病情阶段用药:①皮肤炎症在急性阶段若仅有红斑、丘疹、水疱而无渗液,宜用洗剂、粉剂、乳剂;②若有大量渗液或明显红肿,则用溶液湿敷为宜。
③皮肤炎症在亚急性阶段,渗液与糜烂很少,红肿减轻,有鳞屑和结痂,则用油剂为宜。
④皮肤炎症在慢性阶段,有浸润肥厚、角化过度时,则用软膏为主。
并可参照下表外用药物剂型选择用药。
外用药物剂型选择应用表皮肤损害选用剂型皮肤损害选用剂型斑洗剂、软膏痂油剂、软膏丘疹洗剂抓痕洗剂水疱粉剂、洗剂鳞屑油剂、软膏脓疱粉剂、洗剂靡烂溶液湿敷(用于渗液多);洗剂(用于渗液少)结节软膏皲裂软膏风团洗剂苔藓样变软膏时注意药敏反应第二节热疮【考试重点】热疮的皮损特点及治疗1.热疮的含义和特点热疮是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在皮肤黏膜交界处所发生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中医外科学》重点梳理
《中医外科学》重点梳理中医外科学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考点引流法、垫棉法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引流法在脓肿切开或溃破后,运用药线、导管或扩创等使脓液畅流,腐脱新生,防止毒邪扩散,促使溃疡愈合。
包括药线引流、导管引流和扩创引流等。
药线引流俗称纸捻或药捻,它是借着药物及物理作用,插入溃疡疮孔中,使脓水外流;同时利用药线之线形,能使坏死组织附着于药线而使之外出;导管引流将导管(或塑胶管或橡皮管)插入疮口中,引导脓水外流的一种引流方法。
适用于附骨疽、流痰、流注等脓腔较深、脓液不易畅流者,或腹腔手术后;扩创引流是应用手术的方法来进行引流。
适用于痈、有头疽等脓肿溃后有袋脓者,瘰疬溃后形成空腔或脂瘤染毒化脓等,经其他引流、垫棉法等无效者。
垫棉法是用棉花或纱布折叠成块以衬垫疮部的一种辅助疗法。
它是借着加压的力量,使溃疡的脓液不致下坠而潴留,或使过大的溃疡空腔皮肤与新肉得以黏合而达到愈合的目的。
第二单元疮疡【疖】※考点疖的定义与特点疖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可分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等。
相当于西医的疖、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等。
其特点是:肿势限局,范围多在3cm左右;突起根浅,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
考点疖的病因病机常因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所致;或夏秋季节感受暑毒而生;或因天气闷热汗出不畅,暑湿热蕴蒸肌肤,引起痱子,复经搔抓,破伤染毒而成。
患疖后若处理不当,疮口过小引起脓毒潴留,或搔抓染毒,导致脓毒旁窜,在头顶皮肉较薄处易蔓延、窜空而成蝼蛄疖。
若伴消渴、习惯性便秘等慢性疾病阴虚内热者,或脾虚便溏者,更易染毒发病,并可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考点疖的临床表现有头疖:患处皮肤上有一红色结块,范围约3cm大小,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脓头,出脓即愈。
无头疖:皮肤上有一红色结块,范围约3cm左右,无脓头,表面灼热,触之疼痛,2~3天化脓,溃后多迅速愈合。
蝼蛄疖:多发于儿童头部。
中医助理 中医外科学-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2021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概述: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的病因病机皮肤病的常见症状:重要内容下面分别讨论瘙痒辩证:着重在风邪所致。
蛇串疮1.概念: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
2.特点: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
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病人可多次发病。
蛇串疮的辨证治疗总结下列关于蛇串疮的叙述,正确的是A.皮损对称分布B.多无疼痛C.皮损为红斑,风团D.愈后很少复发E.相当于西医的单纯疱疹『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带状疱疹的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患者可多次发病A.皮损对称分布:湿疹对称分布疣不同疣的好发部位疣的内治法疣目,扁瘊皮损少者及鼠乳、掌跖疣、丝状疣均不需内服治疗。
疣的外治法各种疣均可选用木贼草、板蓝根、马齿苋、香附、苦参、白鲜皮、薏苡仁等中药,煎汤趁热洗涤患处,每天2~3次,可使部分皮疹脱落。
1.疣目:可选用推疣法、鸦胆子散敷贴法、荸荠或菱蒂摩擦法。
2.扁瘊:可选用洗涤法、涂法。
3.鼠乳:用消毒针头挑破患处,挤尽白色乳酪样物,再用碘酒或浓石炭酸溶液点患处。
若损害较多,应分批治疗,注意保护周围皮肤。
癣:分头癣、手足癣、体癣、花斑癣癣的治疗方法本病以杀虫止痒为主要治法,必须彻底治疗。
结合抗真菌药物。
(一)白秃疮、肥疮采用拔发疗法(二)鹅掌风、脚湿气1.水疱型:可选用1号癣药水、2号癣药水。
2.糜烂型:可选1:1500高锰酸钾溶液、3%硼酸溶液、二矾汤或半边莲60g煎汤待温,浸泡15分钟,次以皮脂膏或雄黄膏外搽。
3.脱屑型:可选用以上软膏外搽,浸泡剂浸泡。
(三)灰指甲每日以小刀刮除病甲变脆部分。
患者,男,30岁。
两大腿内侧可见3枚钱币形红斑,边界清楚,中心消退,外围扩张,无明显疼痛,瘙痒感明显,多在夏季加重,入冬减轻。
应首先考虑的是A.圆癣B.紫白癜风C.白秃疮D.鹅掌风E.肥疮『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圆癣特点---中心消退,外围扩张B.紫白癜风:实即花斑癣C.白秃疮:西医之白癣(灰白色鳞屑,头皮0.3-0.8CM处折断。
中医皮肤性病学复习范围.docx
中医皮肤性病学总论:1, 人体的皮肤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2, 皮肤病的常见症状包括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自觉症状:瘙痒疼痛灼热蚁走感麻木感 他觉症状的皮损分为原发性皮损和继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斑疹:皮肤局限性的明显色素变化,既不高起,也不凹下,抚之不碍手。
丘疹:为突出皮肤表面的实质性损害,形如小山丘,直径小于0.5cm风团:为皮肤暂时性,局限性水肿,呈扁平隆起,常骤起骤消,消退不留痕迹。
结节:为界限清楚的实质性损害,或高于皮面,或陷于皮下,直径0.5cm 以上 继发性损害:鳞屑:为表皮角质层下拨已脱落或即将脱落的鳞片碎屑。
鞭裂:为皮脐弹性减低或消失后,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线状裂缝。
苔薛样变:为局限性皮肤增厚、粗糙、皮沟加深、增宽,形如皮草的损害,外形像苔鋒,故名。
各论:一,热疮(单纯疱疹)1, 喩初:是丄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又名热气疮,俗称“火燎疱”2, 特点:簇集成群的水疱,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
3, 证型:(1)肺胃风热证一一银翘散加减(2) 阴虚内热一一养阴清肺汤加金银花、连翘、生惹仁(3) 肺脾气虚证一一参苓白术散加句话、薄荷、金银花二,蛇串疮(带状疱疹)1, 特点:皮肤红斑上出现簇集水疱,累累如串珠,带状分布,痛如火燎。
2, 证型:(1)肝火湿热证一一龙胆泻肝汤加减(2) 脾虚湿蕴证一一除湿胃苓汤加减(3) 气滞血瘀证一一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三,疣(寻常疣)1 1,特点:好发于皮脐暴露部位,疣赘坚硬粗糙2,外治法(1)熏洗:选用板蓝根、马齿觅、紫草、红花、芒硝等中药熏洗患处,每天两次(2) 推疣法:在其根部用棉花棒与皮肤平行/成30。
角,向前推进,推除后压迫止血(3) 鸦胆子蚀疣(4) 点药蚀疣(5) 冷冻治疗四,黄水疮(脓疱疮)1, 特点:践表性脓包或脓痂,流脓水,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触的特性。
2, 证型:(1)暑湿热毒证证候:脓包密集,脓痂色黄,周围有红晕,糜烂面鲜红,伴口干,便干,小便黄,舌质红, 苔黄腻,脉濡滑数。
(完整word版)中医外科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中医外科学必背知识点汇总导读中医外科学的内容学起来比较琐碎,不易掌握,其中相似的疾病也很多,需要抓住要点鉴别。
学习不是反复的从头到尾无目的地看,需要不断地梳理知识,这样做题的时候才能灵活运用。
1.致病因素:外科疾病的发生,尤以“热毒”、“火毒”最常见。
2.阴阳辨证: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也是一切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
3.全身症状初起常伴有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症状渐次消失初起一般无明显症状,酿脓期常有骨蒸潮热、颧红,或面色(白光)白、神疲自汗、盗汗等症状,溃后尤甚。
预后顺逆易消、易溃、易敛,预后多顺(良好)难消、难溃、难敛,预后多逆(不良)辨肿:(1)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无定,见于痄腮、大头瘟等。
(2)湿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见于股肿、湿疮。
(3)痰肿: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见于瘰疬、脂瘤等。
(4)气肿: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
见于气瘿、乳癖等。
(5)瘀血肿:肿而胀急,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
(6)脓肿:皮肤光亮,剧烈跳痛,按之应指。
见于外痈、肛痈等。
(7)实肿:肿势高突,根盘收束。
(8)虚肿:肿势平坦,根盘散漫。
4.辨痛:(1)气痛: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
见于乳癖等。
(2)痰痛: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
见于脂瘤、肉瘤。
(3)化脓痛:痛势急胀,痛无止时,如同鸡啄,按之中软应指。
见于疮疡成脓期。
5.痒的病因:痒是因风、湿、热、虫之邪所致。
6.辨脓:(1)硬度:按之坚硬,指起不复,未有脓;按之半软半硬已成脓;按之大软,指起即复为脓成。
(2)确认成脓的方法:按触法(应指),透光法(适用于指、趾部甲下辨脓),点压法(适用于指、趾部脓液很少),穿刺法,B超。
7.辨溃疡形态:(1)化脓性溃疡,疮面边沿整齐,一般口大底小,内有少量脓性分泌物。
(2)压迫性溃疡(缺血性溃疡),多见于褥疮。
(3)疮痨性溃疡,疮口多呈凹陷形或潜行空洞或漏管,经久难愈。
中医外科学――第11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中医外科学――第11章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常见皮疹的特点,如原发性皮损与继发性皮损之不同。
2.熟悉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内治法及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3.掌握蛇窜疮、疣、癣、湿疮、接触性皮炎、药毒、瘾疹、风瘙痒、牛皮癣、风热疮、白驳风、黄褐斑、粉刺、脂溢性皮炎、油风、淋病、梅毒等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4.熟悉热疮、黄水疮、虫咬皮炎、疥疮、日晒疮、猫眼疮、葡萄疫、瓜藤缠、紫癜风、酒齄鼻、红蝴蝶疮、艾滋病等的皮疹表现及其治疗。
5.了解各种皮肤病的鉴别诊断,西医学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1.皮肤结构。
2.因有风、湿、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等八个方面,举例说明其临床特点。
3.全身症状辨证与内科相同,局部自觉症状有瘙痒、疼痛、灼热、麻木等辨证。
4.皮肤损害的形态及其辨证。
5.内治常法的作用、适应症和常用方药。
6.分别介绍溶液、粉剂、洗剂、酊剂、软膏、油剂等常用外用药的制剂、适应症、用法。
7.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第一节热疮目的要求1.熟悉本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2.了解本病的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1.病因病机:风热毒盛阻于肺,反复发作,阴虚内热。
2.辨证:在红斑基础上的群集透明小水疱,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3.治疗:局部未破者搽洗剂黄连膏,已破者用青黛膏,严重者根据辨证。
第二节蛇窜疮目的要求1.掌握本病疱疹特点及主要证型的治疗。
2.了解本病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概述:本病不同名称及特点,说明可发生于任何部位。
2.辨证:缠腰火丹的症状,簇集成群的水疱排列成带状,皮肤刺痛为其主要特点。
3.治疗:1)内治:清肝火、利湿热、龙胆泻肝汤加减。
2)外治:按概论外治法。
4.鉴别诊断:与热疮的鉴别。
第三节疣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疣的特征及其治疗方法。
2.了解疣的种类。
教学内容1.病因病机:风热毒邪搏于肌肤。
2.辨证:分寻常疣、扁平疣、跖疣、传染性软疣、丝状疣的好发部位及形态特点。
3.治疗:1)内治:活血解毒。
中医外科之皮肤病资料整理
中医外科之皮肤病资料整理一、皮肤病:是指人体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疾病。
二、辨证概要(一)辨自觉症状1.瘙痒:风痒、湿痒、热痒、虫痒、燥痒(虚痒)2.疼痛:热痛、瘀痛、寒痛3.灼热:热4.麻木:气血不畅、经络阻隔5.蚁走感:虫、气血不周⑴ 斑疹(macules):限局性的皮肤颜色改变。
① 红斑:热(风热、血热、湿热、热毒、血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② 紫斑:热毒、血瘀③ 白斑:气滞、气血不和④ 黑斑:肾虚、血瘀⑤ 褐斑:肝血虚、肾虚⑵ 丘疹(papules):高于皮肤的小丘形突起。
直径<0.5.① 小而密集伴瘙痒者:风热② 大而色红者:血热③ 紫色:热毒④ 皮色:瘀滞、风寒⑶ 疱疹(vesicles):有腔隙高出皮面的损害。
① 清:湿 . 浊:湿毒。
② 周围红晕、红斑上起水疱:湿热蕴结③ 血疱:血热⑷ 脓疱(pustules):高出皮面而含有脓液的疱。
湿热、热毒炽盛⑸ 结节(nodules):位于皮肤或皮下的实质性小团块。
直径>2cm,称肿块。
① 红色:血热蕴结、血瘀② 皮色:瘀滞、痰核⑹ 风团(wheals):皮肤上的局限性水肿隆起。
① 红色:风热② 白色:风寒2.继发损害(Secondary lesion)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成的皮损。
主要有鳞屑、糜烂、痂、抓痕、皲裂、色素沉着、苔藓样变、瘢痕等。
⑴ 鳞屑(scales):皮肤积聚的鳞片状皮屑。
急性病:余热不清。
慢性病:血虚生燥。
脂性:湿盛。
干性:血燥。
⑵ 糜烂(erosions):表皮破损后的浅在湿烂面。
愈后不留疤痕。
(溃疡:破损深达真皮或更深,愈后有瘢痕)白色:湿。
红色:湿热。
脓液:湿毒。
渗液淋漓:湿盛。
⑶ 痂(crusts):皮损处渗出液与脱落组织或与药物混合后干枯而结成的附着物。
脓痂:热毒。
血痂:血热、血瘀。
滋痂:湿热。
⑷ 抓痕(excoriations):搔抓引起的线状损害。
多为风盛或内热。
⑸ 皲裂(fissures):皮肤断裂出现的线形裂缝。
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外科学第一单元疮疡一. 疮疡暑疖1.内治:1、暑热浸淫证;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加味。
2、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3、阴虚毒恋,阴虚内热证;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
4、体虚毒恋,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2.外治:1)初期:千捶膏黄金散玉露散2)珠疖:清黛散3)成脓:切开排脓4)溃后:九一丹.太乙膏贴5)并发湿疮:清黛散疖病1.内治:祛风清热利湿─防风通圣散2.外治:千捶膏.三黄膏二. 疔疮颜面疔1.内治: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2.外治:1)初期:箍毒消毒─玉露散.千捶膏2)中期:提脓祛腐─九一丹.八二丹.玉露膏.千捶膏3)后期:生肌收口─太乙膏.红油膏.红丝疔1.外治:1)初起:太乙膏掺红灵丹2)成脓:切开引流3)溃后:八二丹.九一丹药.红油膏4)脓尽:生肌散.白玉膏三. 痈颈痈1.内治:1、火毒凝结证;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加减。
2、热胜肉腐证;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3、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加减。
2.外治:1)初起:金黄膏2)溃后:八二丹.金黄膏.红油膏3)脓尽:生肌散.白玉膏四. 丹毒1.内治:风热毒蕴证;疏风清热结毒,普济消毒饮加减。
2、肝脾湿火证;清肝泻火利湿。
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加减。
3、湿热毒蕴证;利湿清热解毒,萆薢渗湿汤合五神汤加减。
4胎火蕴毒证: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五. 发锁喉痈1.内治:1)初起:.清热解毒.化痰消肿─普济消毒饮2)溃后:清养胃阴─益胃汤2.外治:玉露散.双柏散有头疽1.内治:1)初期.1、火毒凝结证;清热泻火,和营托毒。
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2、湿热壅解证;清热化湿,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加减。
3、阴虚火炽证: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4、气虚毒滞证;扶正托毒。
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中医外科学---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概论
皮肤病概述
春秋时代:《五十二病方》《内经》—治疣、痤、 疬风。 汉 代:《金匮要略》—黄连粉治“浸淫疮” 清代:《诸病源候论》—疣,癣,疥、瘾疹。 唐 代 : 《 备 急 千 金 要 方 》— 丹 砂 、 矾 石 、 水银、石膏治皮肤病。 明代:《外科正宗》《霉疮秘录》(梅毒专著) 《解围元藪 》(麻风病专著)。
饮食不节
过食或偏嗜:过食膏梁厚味,如湿疹、 痈疖、酒渣鼻等 饮食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缺乏维生 素类性皮肤病。
血瘀痰饮
寒邪、热邪、外伤、七情:血液流行不畅 或溢于脉外疼痛、出血、瘀斑、瘀结块、 肢端发绀、毛发脱落、皮肤粗糙等疾病
✓ 致病特点:
慢性皮肤病、色暗、紫红、青紫、瘀斑、 肥厚、结节、肿块。如结节性红斑、过敏 紫癜。
肝肾不足—先天因素、后天因素
致病特点: 与甲、毛发、生殖生育有关,色黑、皮肤干燥、萎 缩、慢性过程。脱发病、痤疮、黄褐斑。 肝虚血燥--筋气不荣--寻常疣(疣目) 肝经怒火郁结----血痣 肝血虚--爪甲失荣---指甲肥厚干枯; 肾精不足---发失所养---毛发易于枯脱。 肾虚--黑色上泛--面色变黑。
中医皮肤性病学基础
目的与要求
掌握:1.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 征及辨证规律。2.皮肤病的常用内治法 及常用方剂。
熟悉:外用药剂型,外用药的使用原 则。
了解:1.皮肤的结构、功能、脏腑经络 与皮肤的关系。2.皮肤病的各种致病因 素,熟悉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
皮肤位于体表,是人体最大,最重要的器 官之一。
中医皮肤病常见病因
中医皮肤病常见病因
常见病因可归纳为
六淫侵袭 虫毒所伤 饮食不节 血瘀痰饮 情志内伤 禀赋不耐 血虚风燥 肝肾不足
六淫侵袭
风邪: 外风、内风
中医外科学皮肤病重点
中医外科学皮肤病重点1.原发性损害包括: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脓疱等。
2.继发性损害包括:鳞屑、糜烂、溃疡、痂皮、抓痕、皲裂、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萎缩等。
3.皮肤病的病因,外因主要是风、湿、热、虫、毒;内因主要是七情内伤、饮食劳倦、肝肾亏损(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
4.蛇串疮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
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痛如火燎。
5.疣目多发于手背、手指、头皮等处,外治宜选用推疣法、鸦胆子散敷贴法、荸荠或菱蒂摩擦法。
6.头癣包括白秃疮和肥疮。
白秃疮相当于西医的白癣;肥疮相当于西医的黄癣。
7.白秃疮皮损特点是头皮有圆形或不规则的覆盖灰白鳞屑的斑片。
病损区毛发干枯无泽,常在距头皮0.3~0.8 cm处折断而呈参差不齐。
青春期可自愈,秃发也能再生,不遗留疤痕。
8.肥疮皮损特点是蜡黄色,肥厚,富黏性,边缘翘起,中心微凹,上有毛发贯穿,质脆易粉碎,有特殊的鼠尿臭。
久之毛囊被破坏而成永久性脱发。
9.白屑风是皮肤油腻,出现红斑,覆有鳞屑。
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10.油风是指头发突然发生斑块状脱落。
11.黄水疮是指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
12.黄水疮皮损特点是浅在性脓疱和脓痂,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的特性,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
13.虫咬皮炎皮损特点是丘疹样风团,上有针尖大小的瘀点、丘疹或水疱,呈散在性分布。
14.疥疮皮损特点夜间剧痒,在皮损处有灰白色、浅黑色或普通皮色的隧道,可找到疥虫。
15.疥疮外治杀虫为主,硫黄治疗。
16.湿疮皮损特点是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
17.急性湿疮以丘疱疹为主,炎症明显,易渗出;慢性湿疮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18.湿疮脾虚湿蕴证:治法为健脾利湿止痒,选方为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
19.接触性皮炎皮损特点:皮损边界清楚,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形态与接触物大抵一致,皮肤斑贴试验阳性。
中医外科学的皮肤及性传播疾病(上)【袋鼠医学带你复习中医外科学系列8】
中医外科学的皮肤及性传播疾病(上)【袋鼠医学带你复习中医外科学系列8】向本公众号发送“皮肤及性传播疾病”即可随时获取本文阅读。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中医外科学的皮肤及性传播疾病(上)!❄癣⑴头癣①白秃疮:多见于学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皮损特征是在头皮有圆形或不规则的覆盖灰白鳞屑的斑片。
相当于西医的白癣。
②肥癣:本病多见于农村,好发于儿童。
特征是有黄癣痂堆积,癣痂呈蜡黄色,肥厚,富黏性,边缘翘起,中心微凹,上有毛发贯穿,质脆易粉碎,有特殊的鼠尿臭。
久之毛囊被破坏而成永久性脱发。
相当于西医的黄癣。
⑵手足癣①鹅掌风:初起为掌心或指缝水疱或掌部皮肤角化脱屑、水疱,水疱多透明如晶,散在或簇集,瘙痒难忍水疱破后干涸,叠起白屑,中心向愈,四周继发疱疹,并可延及手背、腕部。
相当于西医的手癣。
②脚湿气:主要发生在趾缝,也可见于足底。
以皮下水疱,趾间浸渍糜烂,渗流滋水,角化过度,脱屑,瘙痒等为特征。
相当于西医的足癣。
⑶体癣皮损多呈钱币状、圆形,故名圆癣,亦称铜钱癣。
发于股跨、外阴等处者,称阴癣(股癣)。
皮损特征为环形、边界清楚、中心消退、外围扩张的斑块。
❄脂溢性皮炎⑴脂溢性皮炎的概念及特点①概念:是因皮肤油腻,出现红斑,覆有鳞屑而得名,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②特点:头发、皮肤多脂发亮,油腻,瘙痒,脱而复生。
以青壮年为多,乳儿期亦有发生。
⑵脂溢性皮炎的辨证论治①风热血燥证❶辨证要点:多发于头面部,为淡红色斑片,干燥、脱屑、瘙痒,受风加重,舌质偏红,舌苔薄白或黄,脉细数。
❷治法:祛风清热,养血润燥。
❸名方加减:消风散合当归饮子。
②肠胃湿热证❶辨证要点:皮损为潮红斑片,有油腻性痂屑,甚至糜烂、渗出,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❷治法:健脾除湿,清热止痒。
❸名方加减:参苓白术散合茵陈蒿汤。
❄油风⑴油风的概念及特点①概念:是一种头发突然发生斑块状脱落的慢性皮肤病。
因头发脱落之处头皮光亮而得名,又称鬼舐头、鬼剃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病因病机
(1)病因:外因,风、湿、热、虫、毒;内因,主要为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和肝肾亏损。
(2)病机:因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而致生风、生湿、化燥、虚、致淤、化热、伤阴等。
2,主要的他觉症状
(1)原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疹,有斑疹、丘疹、风团、疱疹、脓疱等
①斑疹;为局限性皮肤有明显的颜色变化,不隆起,也不凹陷,面积大而成片者称为斑片,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
②丘疹;为高出皮面的实性丘形小粒,直径一般小于0.5cm,多为风热、血热所致,其数目不一,有散在分布的,亦有相互融合而成扁平隆起的片状损害称为斑块,一般直径大于2cm,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稍有隆起的皮损称为斑丘疹;丘疹顶部有较小水疱或脓疱时称为丘疱疹;
③疱疹,为内有腔隙,含有液体,高出皮面的损害,疱疹常发于红斑之上,多属湿热和热毒所致④风团,为皮肤上局限性隆起,常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发作时伴有剧痒;
⑤结节,为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实质性损害,质较硬,深在皮下或高出皮面,多由气血凝滞所致;
⑥脓疱,疱内含有脓液,其色浑浊或为黄色,周围常有红晕,疱破后形成糜烂,溢出脓液,结脓痂;
(2)继发性皮损,继发性皮损是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来。
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皴裂、苔藓样变、疤痕、色素沉着、皮肤萎缩
①鳞屑:为表皮角质层的脱落,大小、厚薄不一,小的呈糠秕状,大的为直径数厘米或更大的片状;
②糜烂:为局限性的表皮缺损,系由疱疹、脓疱的破裂,痂皮的脱落等露出的红色湿润面,多属湿热为患。
③溃疡:为皮肤或黏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
④痂:皮肤损害处的渗液、滋水、渗血或脓液与脱落组织及药物等混合干燥后即形成痂⑤抓痕:由搔抓将表皮抓破、擦伤而形成的线状损害,表面形成血痂,皮肤瘙痒,多有风盛或内热所致
⑥皴裂:为皮肤上的线性裂口,多由血虚风燥所致
⑦苔藓样变:为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增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楚的大片或小片损害,常为一些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主要表现,多由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⑧色素沉着:为皮肤中色素增加所致,多呈褐色、暗褐色或黑褐色。
3,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1)根据病情阶段用药;
a.炎症在急性阶段,仅有红斑、丘疹、水疱而无渗液,宜用洗剂、粉剂、乳剂
b.若有大量渗液或有明显红肿,则用溶液湿敷为宜
c.在亚急性阶段,渗液与糜烂减少,红肿减轻,则用油剂为宜d皮肤在慢性阶段,有浸润肥厚,角化过度时,则用软膏为主】
(2)注意控制感染;
(3)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
(4)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
(5)随时注意药敏反应;
(6)外涂软膏在第二次涂药时需用棉花蘸上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上一次所涂的药膏,然后再涂药膏,切不可用汽油或肥皂、热水擦洗。
4,辨皮肤病的性质:急性皮肤病与肺、脾、心关系密切,慢性与肝肾相关。
(一),蛇串疮
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又名“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相当于西医上的带状疱疹。
(1)特点:①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呈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伴有臖核肿大
②愈合后很少复发
③好发于春秋季节,好发于成人体质虚弱者,老人尤其严重,好发
于胸胁部
(2)病因病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
(3)辩证论治:①肝经郁热证。
内治法;
治法:清肝泻火、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②脾虚湿蕴证。
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止痛。
方药:除湿胃苓汤
③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外治法;①初起二味拔毒散调浓茶水外涂,或外敷玉露膏
②水疱破后,黄连膏、四黄膏或青黛膏外敷。
若水疱不破或水疱较大者,可用三棱针或消毒针刺破,吸尽疱液或使疱液流出,以减轻胀痛不适感。
西医治疗:①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
②糖皮质激素,早期使用可减轻疼痛,如泼尼松
③止痛药物,布洛芬,也可选择阿司匹林
(二),疣,疣是一种发生于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发于手背、手指、头皮等者,称千日疣、疣目、枯筋箭或瘊子;发于颜面、手背、前臂等处者,称扁瘊;发于胸背部有脐窝的赘疣,称鼠乳;发于足跖部者,称跖疣;发于颈周围及眼睑部位,呈细软丝状突起者,称丝状疣或线瘊;中西医病名对应:(临床特点)疣目——寻常疣
扁瘊——扁平疣
鼠乳——传染性软疣
跖疣——掌跖疣
丝状疣——丝状疣
(三),癣具有传染性,长期性和广泛性的特征中西医病名对应
白头疮——白癣
肥疮——黄癣
鹅掌风——手癣
脚湿气——脚癣(分为水泡型、糜烂型、脱屑型)
圆癣——体癣
紫白癜风——花斑癣俗称汗斑
(四)湿疮
湿疮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有以下特点: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湿润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
(1)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急性湿疮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疮相当于西医的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疮相当于西医的慢性湿疹;
(2)病因病机:由于禀赋不耐,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脾胃受损,失其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
(3)辨证论治:
内治法:①湿热蕴肤证。
治法:清热利湿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②湿热浸淫证。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③脾虚湿蕴证。
治法:健脾利湿止痒方药:除湿胃笭汤或参苓白术散加紫
荆皮、地肤子、白鲜皮
④血虚风燥证。
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方药:当归饮子或四物清风饮加丹参、鸡血藤、乌梢蛇
外治法;①急性湿疮——初起时宜清热安抚,避免刺激,用清热止痒的中药煎汤温洗;若水疱溃破糜烂,渗出明显时;外治宜收敛、消炎,促进表皮恢复;后期滋水减少时外治宜保护皮损,避免刺激,促进角质新生,可选用黄连膏、青黛膏外擦。
②亚急性湿疮——外置原则消炎、止痒、燥湿、收敛,选用三黄洗剂等③慢性湿疮——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为主,可选用各种软膏剂、乳剂
(3)急性湿疮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急性湿疮接触性皮炎病因常不明确常有明显病因部位不固定,常对称发生常见于接触部位皮疹多形性,丘疹、水泡等边界弥漫不清较单一,有水肿、水疱,境界清楚接触史不明确有主症瘙痒剧烈痒或灼热感转归常有复发倾向去除病因则较快痊愈,不
再接触则不复发
(五),白疕
白疕是一种以红斑、丘疹、鳞屑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的易反复发作的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银屑病
(1)特点:①红斑基础上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有点状出血点即点状出血现象,
②病程长,易于复发
③男性多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呈冬重夏轻趋势,
可有家族史;
(2)病因病机:总由营血亏损,化燥生风,肌肤失于濡养所致(3)临床表现:①三期:A进行期,新皮疹不断出现、扩大,颜色鲜红,鳞屑增多,正常皮肤在损伤后均可引起皮损的发生,这种现象称同形反应。
一般在受伤的3~18天发生皮损;
B 静止期,病情保持静止阶段,基本无新皮疹出现,就诊也不见消退;
C消退期,皮损缩小,逐渐消失,也有从中心开始消退者,遗留性暂时
性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
②四型:A寻常型(临床表现;皮损现红斑、鳞屑、露滴样出血a:薄膜现象,轻轻刮去表面鳞屑则渐露出一层淡红发亮的半透明薄膜;b同形反应;c点状出血现象;d;束状发;e;甲板上点状凹陷,状似顶针箍) B关节型C红皮病型 D 脓疮型
(4)辩证论治:①血热内蕴证
治法:凉血清热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②血虚风燥证
治法:养血滋阴、润肤熄风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③气血瘀滞证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④湿毒蕴积证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通络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
⑤火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方药:清瘟败毒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