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时间性能分析方法_肖志娇

合集下载

工作分析的实施步骤及时间

工作分析的实施步骤及时间

工作分析的实施步骤及时间1. 引言工作分析是组织中的关键活动之一,它对于有效地管理人力资源和实现组织目标非常重要。

工作分析有助于理解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技能和要求,为招聘、培训、员工评估和绩效管理等方面提供基础。

2. 工作分析的定义工作分析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于获取关于工作岗位特点、任务、职责和工作环境的信息。

通过工作分析,可以了解到岗位的要求、技能、职责和绩效标准等信息,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发展员工。

3. 工作分析的步骤3.1 确定研究目标在进行工作分析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目的。

例如,是否是为了改进岗位描述、招聘新员工、制定培训计划或评估绩效等。

3.2 收集信息在这个步骤中,需要收集有关工作岗位的各种信息,包括任务描述、工作流程、技能要求、知识和能力要求等。

3.3 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工作分析方法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工作分析方法。

常用的工作分析方法包括面谈、观察、问卷调查、工作日志分析等。

3.4 分析和总结数据在收集完工作分析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形成对工作岗位要求和特点的详细描述。

3.5 确定岗位要求和职责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确定工作岗位的要求和职责。

这包括具体的工作任务、技能要求、岗位职责和工作环境等。

3.6 岗位描述和规范化根据工作分析的结果,在这一步骤中制定和完善岗位描述和规范化文件。

这些文件可以作为员工招聘、培训和绩效管理的依据。

4. 工作分析的时间安排对于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组织,工作分析的时间安排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以下是一种较为通用的时间安排:•确定研究目标:1-2天•收集信息:2-3天•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工作分析方法:1-2天•分析和总结数据:3-5天•确定岗位要求和职责:2-3天•岗位描述和规范化:1-2天这些时间安排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需要确保充足的时间用于数据收集、分析和总结。

5. 总结工作分析是组织中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够帮助实现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管理。

一种基于工作流图的时间资源分配策略

一种基于工作流图的时间资源分配策略

cn e n .Fnl ,ae es d ls ae et ersuc l ao r esi w rf wga h o vr g i l a t yiut t t m eorea o t npo s n ok o rp . i g ay S u l rd h i l i c c l K yw rs odo ;T ( m suc) Sak t es c) e o d:w r lw R t er ore ;T l ( m l k l i e e i a
tebgn i ,t ersuc a r—lctdacrigt tecaat ii f ie n ru n ,t ndr gtepoes f h i nn i oreW p ao a cod hrc r tso f r t t g h ui r s e g m e S e l e n oh esc d e践 中, 程的时序安 排越来越 多 工 地受到学者关注。Bukr 资源 环境 、 动特征 和客观功 能 ree 对 活 等进行分类 , 对资源约束的单一模式和多重模式应用启 发式算 法进行 了活动执行序 列的讨论 。Sn u 提 出了模拟资源 消 J ekl
种 基 于工 作流 图的 时 间资 源分 配 策 略
刘丹妮 , 陈秀 寓 ( 东北 大 学 东软信 息 学院 , 宁 大连 162 ) 辽 103
( u a n@ nuote u a ) 1 d n i esf d .n i .

要 : 究 了工作 流 中时 间分 配 问题 。在 具体 活动 基础 上增 加标记 活 动 , 研 以记 录所在路 由分 支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9期 20 0 6年 9月
文章编号 :0 1 9 8 (0 6 0 10 — 0 1 20 )9—26 3 16—

肖志强-数据合成、平滑和填补

肖志强-数据合成、平滑和填补

最早由Holben(1986)提出的最大值 合成法(MVC)采用NDVI最大值的选 择准则合成多时相的AVHRR数据。 针对给定时间范围内的相互匹配的多景 卫星观测数据,计算相应的NDVI图像, 然后逐象元比较,选择具有最大NDVI 值的遥感数据,得到MVC算法的合成结 果。
The Principal of the Maximum Value Composite (MVC) method
陆表卫星遥感数据反演理论与方法暑期讲习班
数据合成、平滑和填补
肖志强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013年7月13日


背景、目的意义 多时相数据合成 (compositing)
植被指数的最大值合成法 波段反射率的最小值合成方法 地表温度最大值合成法 多种准则组合合成法 MODIS植被指数合成法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由于云覆盖、季节积雪、传感器故障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从遥感数据中提取的 地表参数存在空间分布上的数据缺失、时 间序列上的不连续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地 表参数在全球变化等诸多研究领域的应用。 需要对遥感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合成、平滑 和填补处理,以生成时空连续的地表参数 产品。
时间序列数据的平滑与填补(smoothing and gap-filling)
曲线拟合方法 基于生态分类的时间插值技术 时空滤波算法 基于小波变换的平滑与填补算法 小结
Image based largely on observations from MODIS on July 11, 2005.
多种准则组合合成法
在多时相数据合成中,一些学者提出组合多种准 则选择遥感数据的合成方法。 前述的植被指数最大值、地表温度最大值等选择 准则都可以组合,形成不同的数据合成方法。 MinAZMaxTs (Minimum sensor zenith angle from

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模型时间性能分析

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模型时间性能分析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s V ol.27,No.8,2011开发应用微型电脑应用2011年第27卷第8期文章编号:1007-757X(2011)08-0047-03基于Petri 网的工作流模型时间性能分析潘海兰摘要:利用高效的建模技术来构建复杂的业务流程,一方面可以提高模型形式化表示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便于进行模型性能分析,确保模型在投入使用后的正确性。

阐述了利用Petri 网技术的严格语义,来构建流程模型并进行性能分析的过程。

首先指出时间性能对工作流性能分析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Petri 网和工作流网的定义、工作流基本路由结构的Petri 网表示,及其对应的性能等价公式,最后在这些基本定理的基础上,通过一个购车流程的实例来构建模型,并对其时间性能进行分析,证明了利用Petri 网技术建模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工作流网;Petri 网;路由结构;建模;时间性能分析中图分类号:TP302文献标志码:A0引言目前,工作流管理技术已经应用于许多领域,它给企业的流程管理带来巨大的变革。

但是目前在工作流技术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和改进的问题,如异常处理、流程监控、流程重构等,而这些都与工作流模型的建立相关。

工作流建模是将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抽象表示,并实现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那么一个优秀的模型定义方式十分重要。

Petri 网是严格定义的数学模型,它具有规范的模型语义,同时Petri网还拥有许多成熟的分析技术和手段,有利于模型性能的分析和评价。

工作流的响应时间是衡量工作流过程优劣的重要指标,也是工作流系统中最重要的性能参数之一。

传统的时间性能分析大多是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其时间复杂度是指数级别的,很不实用,分析过程过于复杂[1]。

而利用Petri 网建立工作流网模型可以充分利用Petri 网技术进行形式化定义,结合概率论知识实现时间性能分析,降低时间复杂度。

1工作流的建模、分析和执行基于Petri 网的工作流网模型的性能分析大大提高了时间性能分析的复杂度,因此下面首先介绍它们的相关概念。

基于有色Petri网的工作流阶段性调度

基于有色Petri网的工作流阶段性调度

Sa i to so r f w c e uig c nr c h lb l p i l e ut n e tt ic m sa c. Bu h yc n o tt meh f c d wo k l sh d l a e h t ego a t o n a o ma s lsu d rsa i cru tn e r c tte a n t d a t n etit s a d d n mi cru tn e . Dy a i sh d l g me o s c n o t ie WO k o sh d l1 elwih u c ran i n y a c i ms c s e e uig n m l l
于在静 态环境 下达到全局调度 的最优 , 不能有效地 处理 工作 流 的动 态不确定性 。而动 态调 度在考虑 工作 流的动 态 但 不确定性 的同时, 优化每 个任务 的调度方案 , 但很 难达 到所有任 务的全局 最优 。在 总结静 态调度和动 态调度两种方 法 各 自的优缺点 的基础上 , 文提 出了一种基于有 色 P t 网的工作流阶段 性调 度方法。该方法能够妥善地 处理 工作流 本 er i 的动 态性和不确定性 , 并在静 态全局最优和动 态单个最优之 间达 到较好的 均衡 。仿 真 实验说 明 了该方法 的有 效性和
c e e .Ex e i n a e u t h W h e sb l y a d t e p o iy o h sme h d i d h v p rme t lr l s o t e fa ii t h r rt ft i t o . s s i n i
Kewm d W 0 k o ,S h ui ,C lr er n t y rs rfw l ce l d g n oo e P ti es d

工作计划的时间安排和工作重点优化技巧及目标图分析法和任务分解和工时评估及工作周期管理的案例剖析

工作计划的时间安排和工作重点优化技巧及目标图分析法和任务分解和工时评估及工作周期管理的案例剖析

工作计划的时间安排和工作重点优化技巧及目标图分析法和任务分解和工时评估及工作周期管理的案例剖析一、引言在现代社会,工作计划的时间安排和工作重点的优化对于个人和组织的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并分析工作计划的时间安排和工作重点优化的技巧,以及目标图分析法、任务分解和工时评估、工作周期管理等工具的应用案例。

二、时间安排的重要性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有效的时间安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合理的时间安排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习惯和节奏,并优化工作流程,避免时间的浪费和碎片化。

三、工作重点优化技巧1. 设定明确的目标:确定工作的重点和优先级,使每天的工作计划更加明确和有针对性。

2. 采取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例如番茄钟法、四象限法等,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分配工作时段,提高工作效率。

3. 避免任务的拖延:制定详细的计划,设定截止日期,并采取措施克服拖延的习惯,如设立小目标、创造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等。

四、目标图分析法的应用目标图分析法是一种将目标和任务以图形方式展示的方法。

通过在纸上绘制目标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目标与任务之间的关联和优先级。

这样的图表不仅方便了思考和沟通,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工作和提高工作效率。

五、任务分解的重要性任务分解是将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多个小的具体任务的过程。

通过任务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任务的复杂性和关联性,明确每个任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从而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六、工时评估的方法与意义工时评估是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重要性和自身工作能力等因素,估算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准确的工时评估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合理的时间计划,尽可能避免任务延期。

七、工作周期管理的案例剖析以项目管理为例,工作周期管理是实现任务按时完成的重要手段。

在项目中,我们可以通过拆分项目成不同的阶段、确定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制定周期管理的规则等方法来进行工作周期管理。

这样可以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并能在不同阶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Research

Research

ISSN 1000-9825, CODEN RUXUEW E-mail: jos@Journal of Software, Vol.19, No.1, January 2008, pp.81−93 DOI: 10.1360/jos190081 Tel/Fax: +86-10-62562563© 2008 by Journal of Software. All rights reserved.∗超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QoS体系结构研究林闯, 曾荣飞+, 雷蕾, 肖圳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北京 100084)Research on QoS Architecture in Beyond 3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LIN Chuang, ZENG Rong-Fei+, LEI Lei, XIAO Zhen-Sha(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Phn: +86-10-62772487, E-mail: zengrf@, Lin C, Zeng RF, Lei L, Xiao ZS. Research on QoS architecture in beyond 3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ournal of Software, 2008,19(1):81−93. /1000-9825/19/81.htmAbstract: Recently, the QoS architecture in the beyond 3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becominga hot topic in the area of computer network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state-of-art QoSarchitectures are presented.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key projects and papers published abroad, it isconcluded that QoS architecture in B3G system should be an all-IP, hierarchical and end-to-end framework. Themain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scalability, management, self-adaptation and dynamic resource management. Finally,the design principals are proposed, and future works are summarized as well.Key words: end-to-end QoS architecture; scalable; manageable; self-adaptable; dynamic resource management摘要: 近年来,超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QoS体系结构已成为计算机网络领域和通信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调研了目前相关的主要研究项目,通过对重点项目和国外该领域最新论文成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出未来B3G系统QoS体系结构应是一种全IP的、层次化的、端到端的QoS体系结构,它应具有集成性、可管理性、可扩展性、自适应性和动态资源管理等特点.最后提出了B3G系统QoS体系结构的基本设计原则,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端到端的QoS体系结构;可扩展性;可管理性;自适应;动态资源管理中图法分类号: TP393文献标识码: A超三代(B3G)移动通信系统是以高速的、全IP的综合业务为主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具有覆盖范围广、支持高速移动、承载更多的移动数据业务和高分辨率的多媒体业务等特点.在体系结构方面,B3G系统较好地融合了基于IPv6的Internet和移动网络,支持区域性无线接入和自组织网络的无缝连接;在实现技术上,B3G系统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多天线技术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等来提高网络性能;在QoS体系结构方面,B3G系统提供一种可管理的、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其QoS体系结构具有集成性、可管理性、可扩展性、自适应型和动态资源管理等特点.未来的超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将融合各种异构的无线通信系统和传统的Internet网络.因此,为了提供端到端∗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9041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the France TelecomR&D Lab. (Beijing)Received 2007-07-12; Accepted 2007-09-1382 Journal of Software软件学报 V ol.19, No.1, January 2008的QoS保证,B3G系统QoS体系结构包括Internet QoS体系结构和移动通信系统QoS体系结构,移动通信部分又分为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其中,Internet和核心网络QoS体系结构主要参考Diffserv体系结构.3G系统的UMTS QoS体系结构是移动通信系统QoS体系结构的主要代表,也是B3G QoS体系结构的基础,它试图解决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QoS保证问题.IETF定义的集成服务(Intserv)和区分服务(Diffserv)是经典的互联网QoS体系结构,也是B3G移动通信系统中核心网络QoS体系结构的主要参考模型.Intserv体系结构是在异构的网络元素之上提供端到端的质量保证型服务或可控负载型服务[1−3].Intserv是一种基于流的、状态相关的体系结构.与状态无关的体系结构(原来的IP网络体系结构或Diffserv)相比,它提供的服务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更好的服务质量保证.但是,Intserv控制机制高度复杂、可扩展性和鲁棒性也相对较差,这些都阻碍了Intserv的发展并加速了Diffserv的诞生.Diffserv体系结构的设计目标在于通过简化内部节点的服务机制和服务对象来简单有效地满足实际应用对可扩展性的要求.此外,Diffserv通过面向对象的模块化思想和封装思想,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与通用性.总之,Diffserv是一种可扩展的、状态无关的QoS体系结构,它具有层次化结构和总体集中式的控制策略[4].Intserv控制机制高度复杂和Diffserv无法提供较好的服务质量保证,导致这两种体系结构至今未被广泛的应用.目前,互联网QoS体系结构的研究成果还包括Intserv和Diffserv相结合的体系结构[5]、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6]、OverQoS体系结构[7]和动态包状态(DPS)[8]等.至今为止,关于QoS体系结构的研究仍未能较好地平衡可扩展性、可管理和提供有效的端到端QoS保证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近年来,人们除了关注Internet的服务质量外,移动通信系统的QoS体系结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中,3GPP定义的UMTS QoS体系结构就是3G系统QoS体系结构的典型代表,也是B3G系统QoS体系结构的基础和主要参考架构[9−11].UMTS QoS体系结构能够充分利用无线网络资源,在不同层面上提供QoS保证(如图1所示)[11].Fig.1 QoS architecture of UMTS图1 UMTS QoS体系结构从水平角度来看,UMTS QoS体系结构将承载业务分成TE/MT本地承载业务、UMTS承载业务和外部承林闯等:超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QoS体系结构研究83载业务3部分.其中,UMTS承载业务的QoS管理功能是在UMTS承载业务接入点之间为用户提供可协商的、有质量保证的服务,它又分为控制层面的QoS管理和用户层面的QoS管理:控制层面QoS管理的功能包括业务管理、翻译、许可/能力控制和签约控制等;用户层面QoS管理的功能是将信令或用户可以使用的数据业务量保持在特定的QoS属性限度内,具体包括映射功能、分级控制功能、资源管理功能和业务量调节功能等.UMTS用户接入Internet是一个复杂的、多段多层次的连接过程.与之对应,UMTS的QoS体系结构也是基于层间映射/分段保证的架构.在图1中,自上而下来看,高层定义的UMTS用户业务级别QoS由第3层实体和GTP协议实体的QoS保证机制来实现;第2层分为无线接入端承载QoS和Gn承载QoS;处于最底层的无线接入承载QoS又分为无线承载QoS和lu接口承载QoS两部分.该体系结构通过在各层和各段上设置众多的QoS 检测、控制、参数解析/映射和接入控制实体来实现全网范围的QoS保证.此外,UMTS QoS体系结构还结合了ATM网络、IP网络、GSM网络的QoS机制,它试图构架一个能够与现存的异种网络互操作的QoS体系结构.但是可以看出,它只提供从基站到Internet接入点之间的QoS保证,并未真正解决端到端的QoS保证问题.综上所述,无论是Internet还是3G系统都没有处理好端到端的QoS保证、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三者之间关系问题.此外,由于接入技术的异构性,需要提供更普遍的QoS保证以及切换过程中的QoS保证,这些都使得上述QoS体系结构不再适合B3G系统.因此,B3G系统QoS体系结构的研究将重点解决上述问题,使其除了能提供端到端QoS保证外,还具有集成性、可管理性、可扩展性、自适应性和动态资源管理等特点.1 B3G系统QoS体系结构研究现状本文调研了B3G系统QoS体系结构的5个主要项目,其中,Moby Dick QoS体系结构、EVEREST QoS体系结构、DAIDALOS QoS体系结构和DOCOMO QoS体系结构重点解决了接入部分的QoS保证,而Ambient 网络QoS体系结构则是从整体上来考虑如何提供有效的端到端QoS保证.1.1 Moby dick网络QoS体系结构Moby Dick网络是基于IPv6的全IP的移动通信系统,它成功集成了无缝接入、移动性管理、AAAC管理、QoS保证和个性化服务提供等功能.在QoS体系结构方面,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都参考了Diffserv体系结构,其中,QoS代理负责在接入网络中提供QoS保证[12−15].1.1.1 端到端的数据传输Moby Dick网络QoS体系结构包括核心网络的QoS保证和接入网络的QoS保证两部分.在接入网络部分, Moby Dick重点解决了用户注册、服务请求和快速切换3个场景的QoS保证问题.在上述3个场景中,QoS代理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和服务请求来配置接入路由器和无线网关,从而实现对接入网络的管理.当用户首次进入某一区域时需要进行注册.用户先从接入路由器处获取转交地址(CoA),然后向接入路由器发出注册请求,接入路由器中的AAAC模块接收该请求信息,并代表用户向AAAC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如果注册的区域是外地域,那么外地域的AAAC服务器使用DIAMETER协议向家乡域的AAAC发出注册请求;若验证成功,AAAC服务器将结果反馈给用户,并将可以使用的DSCP映射信息发给用户.为保证在给用户提供服务时有较小的延时,AAAC服务器将该用户的NVUP信息发送给QoS代理.注册成功后,用户开始服务请求过程.用户使用终端上的中间件对数据包进行DSCP标记,然后发给接入路由器;接入路由器向QoS代理发送(地址,DSCP)信息来请求决策,QoS代理根据用户的NVUP属性和当前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决定是否提供服务.如果可以提供该服务,QoS代理配置接入路由器,接入路由器为用户提供服务.此时,该服务进入其他域,并执行与该域相似的服务请求,直到到达目的地为止.接入路由器向QoS代理请求服务验证只发生在应用的第一个数据包上.当用户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其他区域时,用户接收到新区域的广播通知后开始进行快速切换.切换需要原接入路由器参与来协商参数.在切换期间,原QoS代理也会将用户的NVUP属性和分配资源的情况等上下文信息发送给新QoS代理,新QoS代理根据上述信息和实际网络资源使用情况配置新的接入路由器.84 Journal of Software软件学报 V ol.19, No.1, January 20081.1.2 数据传输的控制接入网络的QoS保证是由QoS代理和接入路由器共同实现的.QoS代理主要负责控制层面的QoS管理和网络资源管理.具体而言,它通过对边界路由器的输入和输出流进行监测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管理,通过使用COPS协议与其他区域中的QoS代理通信,为用户提供接入网络的QoS保证.此外,它还负责服务接纳控制和配置其他网络实体.接入路由器主要负责传输层面的QoS管理,它在拓扑结构上位于接入网络的边界,其功能与Diffserv网络边界路由器的功能相似,即主要负责对流进行监测、整形等.接入路由器通过与QoS代理之间通信,执行QoS代理的决策.此外,接入路由器将队列的负载和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等信息反馈给QoS代理,QoS代理根据这些信息动态调整决策,从而实现QoS代理对网络资源的实时管理.Moby Dick网络QoS体系结构主要采用COPS协议和DIAMETER协议进行实体通信和控制.COPS协议主要负责在策略决定点(PDP)和策略实施点(PEP)之间传递控制和管理信息,如QoS代理和接入路由器之间、AAAC和QoS代理之间传输信息.DIAMETER协议用于AAA服务器和AAA客户端(如网络接入服务器)之间传递验证、授权、记账和收费信息.1.1.3 小结Moby Dick网络QoS体系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可扩展性,但不能提供端到端的QoS支持.Moby Dick网络是一种基于IPv6的全IP的体系结构,它在核心网络支持Diffserv体系结构,而在接入网络通过QoS代理提供QoS保证.由于QoS代理可以针对不同的接入技术有所不同,因此Moby Dick网络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但是未能解决端到端的QoS保证问题;• 动态资源管理.接入路由器将队列的负载和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等信息反馈给QoS代理,QoS代理根据这些信息动态调整决策,从而实现QoS代理对网络资源的实时管理;• 集成性.QoS代理除了具有QoS管理功能外,在设计上还充分考虑了其他的功能.接入路由器也是由QoS模块、AAAC模块、快速切换模块等组成.因此可以看出,B3G网络QoS体系结构具有一定的集成性;• 适应性.在服务方面,Moby Dick网络可以根据网络运营商的意愿来提供任何类型的服务,并能提供不同级别的服务质量保证.在管理方面,网络运营商能够有效的管理网络资源.因此,Moby Dick网络具有一定的适应性.1.2 EVEREST网络QoS体系结构EVEREST网络QoS体系结构具有层次化、基于策略管理和通用无线资源管理(CRRM)等特点.它主要参考了UMTS QoS体系结构、DiffServ体系结构和IETF基于策略的QoS管理,继承了3GPP QoS体系结构中的PDF实体,引入了带宽代理(BB)和无线QoS代理(WQB).EVEREST除引入基于资源的接纳控制机制外,还在无线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中使用基于策略的架构来管理网络资源,它的优势在于可以考虑无线网络资源、用户的物理位置、终端的传输能力等多方面因素[16−18].EVEREST网络的QoS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16].1.2.1 端到端的数据传输EVEREST网络在整体上采用基于策略的管理框架,其中核心部分是Diffserv体系结构,而接入网络的数据传输过程与Moby Dick网络基本一致.在提供端到端的QoS保证时,EVEREST网络需要将DiffServ服务类型(AF,EF,Best-effort)映射成不同接入网络所提供的服务类型(如UMTS提供的会话类、流类、交互类、背景类).目前主要有两种映射方案,即静态映射和动态映射.由于动态映射允许资源管理实体实时掌握网络资源使用情况,有利于保持核心网络和接入网络的QoS一致性,所以,EVEREST网络采用动态映射机制.1.2.2 数据传输的控制从图2可以看出,EVEREST网络实体BB和WQB位于控制层面,其中,BB位于核心网络,而WQB处于接入网络.带宽代理位于核心网络的控制层面,它负责在用户、外部承载服务和无线资源管理之间协商QoS和进行资源预定.BB的具体功能包括:和相邻的BB之间通过SIBBS(simple inter-domain BB signaling protocol)协议通信,掌林闯等:超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QoS体系结构研究85握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查询域内资源信息;配置域内的边界路由器并给边界路由器分配资源;进行接纳控制.WQB与BB具有相同的功能,只是在拓扑结构上所处的位置不同.WQB的主要任务是根据RAN采用的特定机制来配置无线接入网中其他实体,并提供通用无线资源管理功能.此外,它通过与BB和PDF进行QoS协商来提供端到端的QoS保证.策略决定功能(PDF)是逻辑上的策略决策实体,它在IP承载层上制订基于业务的本地策略.PDF根据从AF(application function)获得的信息和运营商预先定义的策略规则来授权IP承载资源.此外,PDF 将从G q接口获得的策略建立信息映射成IP网络授权的QoS参数.在该体系结构中,为了将业务的QoS要求映射成某个域内特定的QoS属性,WQB,BB和PDF之间通过COPS-SLS协议来进行QoS协商,QoS协商最终将决策出该为用户提供何种RAT和QoS保证.Access networkFig.2 QoS architecture of EVEREST network图2 EVEREST网络QoS体系结构1.2.3 小结EVEREST网络QoS体系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具有策略管理和通用无线资源管理功能.策略管理和通用无线资源管理使得网络能实时管理网络资源、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可扩展性.接入网络与核心网络控制实体的分离、层次化BB和SGSN控制功能与路由功能的分离,使得网络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并解决了信令负载、过量配置和移动管理等问题;• 基于资源的接纳控制.3GPP标准未考虑资源因素,只要应用层会话建立,PDF就为用户提供服务;而EVEREST网络QoS体系结构引入了基于资源的接纳控制机制,由此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未能提供较好的、端到端的QoS保证.与Moby Dick网络相似,由于核心网络采用Diffserv架构,所以没有真正解决端到端的QoS保证问题.1.3 DAIDALOS网络QoS体系结构DAIDALOS网络具有层次化、可扩展性、安全性和移动性等特点,它支持无缝接入、多播和QoS保证等功能,但是在资源管理和控制方面稍显复杂,而且也未能较好解决端到端的QoS保证问题[19−21].86 Journal of Software软件学报 V ol.19, No.1, January 20081.3.1 端到端的数据传输DAIDALOS网络QoS体系结构将业务分为两类:多媒体业务和一般性业务,并采用不同方式来提供QoS保证.多媒体服务提供子系统(MMSP)通过使用SIP和SDP协议管理媒体服务会话和进行QoS协商.对于一般服务,MMSP不参与服务质量保证的过程,而是由终端对请求服务的数据包进行DSCP标记,网络实体根据DSCP, SLA以及网络的可用资源等信息为用户提供服务.但是,所有的服务都是由QoS代理来进行接纳控制(服务请求分别来自于MMSP,AR).对于多媒体服务,端到端的数据传输过程如下:首先,由ANQoSBr激活不同的接入路由器.然后,用户的终端节点在MMSP服务器上注册.假定在一个接入网络中有两个用户(MT1和MT2)需要通信,MT1给MT2发送一个SIP INVITE请求信息,为了了解MT2的终端处理能力,该信息中途被MMSP截取,并由MMSP向MT2发送SIP OPTIONS请求.接下来,MMSP通过给ANQoSBr发送COPS信令来进行资源分配请求.如果MMSP可以为应用分配资源,则给MT2发送SIP INVITE请求.最后,MT2接收请求,两个用户终端间的多媒体服务会话建立完毕.上述过程中,需要使用SIP代理/服务器来接收SIP请求和解释SDP,并能将高层的服务请求映射成底层设备可以理解的QoS属性.对于一般性服务,当接入路由器接收到用户第一个含有DSCP标记的数据包时,AR代表用户向ANQoSBr 发出资源请求.假定同一接入网络中两终端进行FTP业务,操作的序列如下:首先,ANQoSBr激活接入路由器;然后,MT1初始化一个有DSCP标记的FTP会话.AR暂存该数据包,并代表用户向ANQoSBr发出资源请求. ANQoSBr根据用户的属性(NVUP)、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SLA和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来决定是否该为用户提供服务.如果可以提供服务,ANQoSBr根据SLA来配置AR;最后,接入路由器给MT2转发暂存的数据包.至此, FTP会话建立完毕.1.3.2 数据传输的控制在DAIDALOS网络中,层次化的ANQoSBr,CNQoSBr和MMSP负责提供QoS保证.其中,ANQoSBr和CNQoSBr与Moby Dick网络的QoS代理的功能基本一致,只是在拓扑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它们的分离有利于系统的可扩展性.ANQoSBr主要负责接入网络的接纳控制、资源管理、维持不同接入网络内的资源负载平衡和提供QoS保证,CNQoSBr是核心网络中负责资源管理的实体.为使网络有较好的可扩展性,CNQoSBr把聚集流作为服务对象.在资源管理方面,CNQoSBr主要任务是配置核心路由器(CR)和边界路由器(ER).此外, CNQoSBr需要周期性地与ANQoSBr通信,并宣布核心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MMSP主要用于管理多媒体服务的SIP服务会话,它由SER代理/服务器、协调引擎和媒体管理等组成.1.3.3 小结DAIDALOS网络QoS体系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层次化.在DAIDALOS网络QoS体系结构中,CNQoSBr,ANQoSBr和MMSP的组织关系是层次化的,这种层次化的关系有利于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提供端到端的QoS支持.其中,CNQoSBr和ANQoSBr的功能与EVEREST网络的WQB和BB功能相似.此外,针对多媒体服务设计的MMSP有利于DAIDALOS 网络提供区分的QoS保证;• 可扩展性.层次化的体系结构、功能的模块化和接入网络与核心网络控制实体的分离都使得网络具有可扩展性;• 未解决端到端的QoS保证问题.在DAIDALOS核心网络中,CNQoSBr对聚集流提供QoS保证,采用的方式与Diffserv体系结构基本相似.这种体系结构虽然具有可扩展性,但不能提供很好的端到端的QoS 保证.1.4 DOCOMO QoS体系结构DOCOMO实验室提出的QoS体系结构具有层次化、可扩展性、适应性、鲁棒性和可维护性等特点.它主要参考基于策略的管理架构、应用网络和NSIS体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将管理、控制与传输相分离.此外,它还提出了基于终端的层次化策略管理系统,通过协调跨层适应算法来最优化网络性能[22,23].林闯等:超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QoS体系结构研究871.4.1 DOCOMO QoS框架DOCOMO QoS体系结构将管理、控制与传输相分离,这样有利于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数据层是由控制层来管理,它负责给用户提供诸如无缝切换等QoS服务.传输层除了具备其他体系结构(如Diffserv,Moby Dick,EVEREST等)中已出现的功能和模块外,还调整了部分已有模块的功能(如流分类器、流监测器),并引入了新的模块(如包隧道).不难看出,由于数据层缺乏全局意识,因此它提供QoS保证的能力有限.相反,控制层具有全局意识,它可以通过制定策略和参数来控制数据层,使其提供更好的QoS保证.控制层中新引入的模块或实体包括QoS发起者、QoS代理、QoS控制器、QoS上下文、对等发现模块和切换区分模块等.其中,QoS代理作为PDP,其主要功能是从策略控制器、接纳控制模块获取相关信息、与其他QoS代理通信和配置PEP.此外,在切换时,它和QoS上下文、切换区分模块一起提供QoS保证.目前,几乎所有QoS体系结构在切换时只提供一种类型的QoS保证,这不符合区分服务的原则.该体系结构在切换时通过控制数据层的包隧道模块来提供3类服务:快速切换、平滑切换、无缝切换.管理层根据SLA、应用网络服务器的属性和网络实际负载情况制订管理策略,以便更好地提供QoS保证.1.4.2 跨层适应平台DOCOMO提出了跨层适应性平台,它通过协调终端的跨层适应算法来优化网络整体性能.跨层适应平台是一种基于终端的层次化策略管理系统,它定义了算法和策略的表达形式,并将实体表达成策略的形式.该平台包括两个重要实体,即系统PDP和层PDP.系统PDP的主要功能包括:对策略进行翻译并检查是否发生冲突;将存储在通用策略存储器(CPR)中的策略发送给层PDP,以便层PDP执行该策略;定义系统范围内的触发错误、事件策略,并将其安装在层PDP上;根据实际需要修改和限制现存跨层适应算法的执行.层PDP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维护本地适应算法;二是封装部件,从而使暴露给系统PDP的结构更加简单.跨层适应算法通过理解用户、应用和系统请求来配置网络实体,从而适应实际的异构网络.因此,它能够较好地隐藏异构性所带来的复杂性问题.1.4.3 小结DOCOMO QoS体系结构由层次化的网络架构和基于终端的层次化策略管理系统组成,具有如下特点: • 管理、控制和数据传输功能相分离.该体系结构由管理、控制和数据传输3个平面组成,它将服务质量引入到每个平面,共同来提供QoS保证.但是,这种功能划分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决策控制逻辑和分布式数据包处理的捆绑设计导致网络管理控制的复杂度不断恶化;第二,针对明确的网络运行目标缺乏必要的集中决策,容易导致网络连接视图理解和控制动作的不一致性;• 可扩展性.层次化的策略管理系统、功能的模块化和层间信息交换的标准化,使得各个实体间相对独立和透明,也使该体系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1.5 Ambient网络QoS体系结构目前,网络的决策逻辑和分布式系统相互交织导致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变得异常复杂.此外,移动通信环境的多样性和接入技术的异构性也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使得由欧盟资助的AN(ambient network)没有沿用UMTS体系结构,而是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对现有移动系统进行扩展.AN打破了传统互联网的“边缘论”思想,强调在网络某些节点中加入业务处理、QoS保证和安全相关的功能,使得网络支持更多的业务类型[24−27]. 1.5.1 Ambient体系结构Ambient网络提出一个业务、控制与传输相分离的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的核心是Ambient控制空间(ACS),它使得业务动态的适应当前网络和端节点,图3描述了Ambient控制空间的逻辑组织和主要特点[27].ACS框架允许控制功能模块化,也允许以即插即用的方式添加新的控制功能,这使得操作者可以根据特定应用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功能,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网络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ACS包括3个接口,即Ambient业务接口(ASI)、Ambient资源接口(ARI)和Ambient网络接口(ANI).ANI 用于不同网络的控制空间之间的通信,它允许将控制空间的功能发布给其他网络以供它们使用,并将一个ACS 的功能与另一个ACS的功能相连接.ASI将连接和控制功能以一种统一的方式提供给上层的应用和业务使用,。

时间分析优化工作效率的数据指南

时间分析优化工作效率的数据指南

时间分析优化工作效率的数据指南时间对于工作效率的提升非常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成为了每个人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数据指南,帮助你通过时间分析优化工作效率。

一、时间记录要优化工作效率,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时间分配情况。

一种方法是记录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

在一段时间内,每天详细记录下自己的每项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包括工作任务、会议、休息、娱乐等。

通过这样的记录,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以及哪些方面可以进行优化。

二、时间分析在进行时间分析时,可以使用工作时间分配图。

根据记录的数据,将每项工作所花费的时间以柱状图、饼图等方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这样可以直观地看到时间分配的情况,发现工作中的时间浪费和不必要的环节。

此外,还可以使用时间绩效曲线进行分析。

绩效曲线可以体现出时间利用效率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通过记录工作任务完成的绩效数据,并将其与所花费的时间进行比较,可以找出时间利用效率较低的任务,并思考如何优化。

三、时间优化时间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到时间浪费和时间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时间优化方法:1. 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合理规划工作内容与时间,设定目标与截止日期,并将其写在日程表或任务列表中。

这样可以有序地进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 避免打断与分心:减少与工作无关的打断,如关闭社交媒体通知、避免在工作期间接听私人电话等。

专注于当前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3. 利用时间管理工具:现代科技提供了各种时间管理工具,如待办事项应用、日历应用等。

可以借助这些工具提醒自己即将到来的任务,协助管理时间。

4. 建立优先级:对任务进行分类与排序,区分紧急与重要的任务,并按照优先级进行处理。

这样可以确保重要事项得到及时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5. 学会委托和分配:合理利用团队资源,学会将适当的任务交给合适的人处理,分担自己的工作负担。

6. 合理利用碎片时间:在工作间隙、通勤时间等碎片时间内,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工作或学习。

述职报告个人工作效率与时间管理分析

述职报告个人工作效率与时间管理分析

述职报告个人工作效率与时间管理分析【标题】述职报告:个人工作效率与时间管理分析尊敬的领导:我在上一年度的工作中,认真总结和反思了自己的工作表现,特此向您提交一份个人工作效率与时间管理的分析报告,以便您了解我的工作情况并提供指导。

一、背景介绍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担任XX部门的XX职位,负责财务管理和业务拓展工作。

通过加强与团队合作和专业知识的提升,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以及自我成长的机会。

二、工作效率分析1.目标设定与任务分配作为一名细心且善于计划的员工,我在每个月初都会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工作计划。

我积极参与部门的工作会议,把握公司的整体发展方向,并将其融入到个人的目标设定中。

2.事务处理和优先级管理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任务,我始终保持了高度的工作热忱和责任感。

在处理各种事务时,我注重合理设置优先级,将时间和精力主要投入到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目标的任务上。

同时,我也学会了将琐碎的事务进行归类和委派,以减轻自身的工作负担。

3.沟通与协作能力作为一个团队合作的重要成员,我积极与同事进行沟通和协作,及时解决问题。

我鼓励团队成员相互借鉴,将知识和资源有效整合,提高工作效率。

在困难的情况下,我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协助团队顺利完成任务。

4.学习与自我提升我始终保持对新知识和技能的持续学习和追求。

通过参加公司内外的培训和研讨会,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我还积极参与行业交流活动,与同行业的精英进行交流,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三、时间管理分析1.时间规划与任务拆分为了更好地管理时间,我会提前规划每天的工作任务,并将其拆分为具体的步骤和时间段。

在进行任务拆分时,我会根据工作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来合理安排时间,以提高工作效率。

2.避免时间浪费和任务延迟为了防止时间浪费,我在工作中尽量减少与同事拉扯杂事的时间,避免在社交媒体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同时合理规划会议和休息时间,提高工作的连续性。

我还学会了将任务按照紧急程度先后排序,以尽量避免任务延迟和工作的堆积。

工作计划的任务量评估与时间分析

工作计划的任务量评估与时间分析

工作计划的任务量评估与时间分析一、明确任务在进行工作计划任务量评估与时间分析时,首先需要明确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明确任务有助于准确评估所需工作量和时间。

二、任务分解将任务分解为更具体、可操作的小任务,有助于更精确地评估任务量。

任务分解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列表或流程图等方式完成。

三、评估工作量针对每个小任务,对所需的工作量进行评估。

可以考虑任务的复杂程度、所需技能和经验、时间成本等因素来确定工作量。

四、时间分析除了评估工作量,还需要进行时间分析。

考虑到任务的紧急程度、优先级以及可用的工作时间等因素,确定完成每个小任务所需的时间。

五、任务优先级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确定任务的优先级。

将任务按照优先级排序,以便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六、资源评估除了考虑任务量和时间,还需评估可用的资源。

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资金等方面。

通过评估资源状况,可以更好地安排任务和时间表。

七、任务分配根据工作计划的任务量评估与时间分析结果,合理分配任务给相关人员。

考虑到每个人员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确保任务的高效完成。

八、风险评估进行工作计划任务量评估与时间分析时,还需要考虑潜在的风险因素。

评估任务可能面临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以减少潜在的影响。

九、监控和调整一旦工作计划开始执行,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控和调整。

根据实际进展情况,及时调整任务分配、时间安排等,确保工作计划的顺利进行。

十、总结工作计划的任务量评估与时间分析是项目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明确任务、任务分解、评估工作量和时间、任务优先级、资源评估、任务分配、风险评估、监控和调整等步骤,可以合理规划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对工作计划进行任务量评估与时间分析是成功完成项目的关键。

工作计划的任务细分和时间排期提升效率方案

工作计划的任务细分和时间排期提升效率方案

工作计划的任务细分和时间排期提升效率方案引言一个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目标至关重要。

工作计划的任务细分和时间排期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任务细分和时间排期两个方面探讨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案。

任务细分任务细分是指将一个大的目标或任务分解成更小、更具体的子任务。

通过任务细分,可以更好地管理工作进度和避免任务冲突。

1.理清任务优先级首先,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将任务进行分类,确定任务的优先级。

对于重要且紧急的任务,应优先处理;对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可以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对于不重要但紧急的任务,可以考虑委托他人;对于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任务,可以考虑暂时搁置。

2.分解任务将每个大的目标细分为具体、可操作的子任务。

将任务分解得更细致,可以更好地掌控任务进度和工作质量。

3.任务关联性分析对于多个任务之间存在关联的情况,需要进行任务关联性分析。

找出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和影响关系,确保能够顺利完成整个工作过程。

时间排期时间排期是指根据任务的优先级和实际可用时间,合理安排每个任务的工作时间,避免工作冲突和时间浪费。

4.确定截止日期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和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每个任务的截止日期。

明确截止日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控进度,并在充裕时间内完成各项任务。

5.灵活安排时间在安排时间时,应考虑工作的可控性和突发情况的可能性。

合理安排时间的间隔,保留一定的弹性,以便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灵活调整。

6.利用时间管理工具可以借助各种时间管理工具来帮助制定时间排期,如番茄工作法、时间矩阵等。

这些工具可以通过时间分配和任务提醒来提高工作效率。

效率提升方案任务细分和时间排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但还可以进一步采取措施来提升效率。

7.合理分配资源在任务细分和时间排期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各项资源。

根据任务需要,合理安排人力、物力等资源,确保每个任务都有足够的资源支持。

8.优化工作流程审视整个工作流程,寻找可以优化的环节。

如何在工作计划中合理安排个人事务时间

如何在工作计划中合理安排个人事务时间

如何在工作计划中合理安排个人事务时间在快节奏和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合理安排个人事务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们面临诸多工作任务和个人事务时,如何在工作计划中有效安排个人时间,保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成为一项重要的技能。

本文将提供一些建议,帮助你在工作计划中合理安排个人事务时间。

1. 制定明确的优先级首要之处在于明确个人事务的优先级。

将个人事务分为紧急且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和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四个类别。

根据优先级合理安排时间,并确保高优先级的事务得到及时处理。

2. 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合理利用时间管理工具,如日程表、任务列表或个人电子设备的提醒功能。

将个人事务排入日程表,并设置提醒以确保不会忘记重要的约会或任务。

这些工具能够提醒你,使你更容易将时间合理分配给个人事务。

3. 制定可行的目标为了合理安排个人事务时间,制定可行的目标非常重要。

确保你的目标可量化、具体和可实现。

将目标分解为小的、可管理的任务,并为每个任务分配适当的时间。

4. 设置专注时间在工作计划中安排专注时间对于处理个人事务非常重要。

专注时间是一段时间,你只专注于处理个人事务,不受任何工作干扰。

这段时间可以是每天早晨的一小时或每周的某个特定时间段。

在这段时间内,关闭工作电子设备,集中精力处理个人事务。

5. 学会说“不”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拒绝别人的请求,以便有更多时间处理个人事务。

学会说“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能够帮助你保护个人时间和提高效率。

在合理范围内,拒绝那些会严重影响你个人事务时间的请求。

6. 创造时间段除了专注时间,你还可以创造其他时间段来处理个人事务。

例如,利用午休时间、上下班途中的时间或周末时间。

这些时间段虽然不是专门为个人事务预留的,但你可以在这些时间段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一些简单的个人事务。

7. 寻求帮助和委派任务如果可能的话,在工作中寻求帮助或委派任务也是合理安排个人事务时间的一种方式。

学会向同事、家人或朋友寻求帮助,分担一部分任务,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处理个人事务。

工作计划的效率与效果评估方法

工作计划的效率与效果评估方法

工作计划的效率与效果评估方法1. 简介工作计划对于完成工作任务和实现目标至关重要。

然而,仅有计划本身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评估工作计划的效率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评估方法,帮助我们确定并改进工作计划。

2. 设定明确的目标一个好的工作计划应该具备明确的目标。

在制定工作计划之前,我们应该先确定目标是什么,希望通过这个计划达到什么效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根据目标来评估工作计划的效率和效果。

3. 制定可行的时间表时间是工作计划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需要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工作能够按计划顺利进行。

评估工作计划的效率时,可以根据实际完成任务所花费的时间与计划中预设的时间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时间安排的合理性。

4. 确定关键节点在制定工作计划时,我们通常会将任务分解成多个阶段,并为每个阶段设定关键节点。

关键节点指的是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力的节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通过评估关键节点的完成情况,我们可以判断工作计划是否按预期进展。

5. 实施周期性评估不仅仅是在工作计划结束后才进行评估,我们应该在实施过程中定期进行评估,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这种周期性的评估可以帮助我们及时调整工作计划,以提高效率和达到更好的效果。

6. 采用评估问卷评估问卷是一种常见的评估方法。

我们可以设计问卷,让参与工作计划的人员对计划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

根据问卷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对计划的看法和反馈意见,以及他们对计划效果的评价,为我们改进工作计划提供参考。

7. 进行绩效评估评估工作计划的效果时,我们可以考虑通过绩效评估的方法进行。

绩效评估可以通过对任务完成情况、质量和效果进行考核,来评估工作计划的绩效。

通过与目标的对比,我们可以评估工作计划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8. 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也是一种有效的评估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与工作计划相关的数据,比如任务完成时间、成本、质量等指标,来评估工作计划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客观的评估结果,并为工作计划的改进提供依据。

事先预估工作计划所需时间的方法

事先预估工作计划所需时间的方法

事先预估工作计划所需时间的方法在日常工作中,事先预估工作计划所需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无论是个人工作,还是团队协作,合理估计工作所需时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如何准确地预估工作所需时间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和总结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预估工作计划所需时间。

一、分解任务在开始预估工作所需时间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将工作任务进行适当的分解。

将一个复杂的任务分解为多个小任务,可以更好地理解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估计每个任务所需的时间。

分解任务的同时,还可以明确每个任务的优先级和依赖关系,从而更好地安排工作进度。

二、参考历史数据参考历史数据是一种常用的预估工作所需时间的方法。

通过回顾过去类似任务的完成时间,可以对未来的工作进行合理的估计。

我们可以查看过去的工作日志、项目记录或者与同事进行交流,了解类似任务所需的时间范围。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历史数据只是作为参考,每个任务的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历史数据进行估计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专家意见在预估工作所需时间时,我们可以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寻求意见。

专家通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我们可以与专家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任务所需时间的估计,借鉴他们的经验和观点。

专家意见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考虑任务的各个方面,从而提高我们的预估准确性。

四、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在预估工作所需时间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时间管理工具来辅助我们的工作。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和分析我们的工作时间,从而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工作习惯和效率。

通过使用这些工具,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工作节奏和速度,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预估工作所需时间。

五、反馈和调整预估工作所需时间不是一次性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反馈和调整的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地与任务进行对比,了解实际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工作规划中的任务分解与关键任务时间安排技巧

工作规划中的任务分解与关键任务时间安排技巧

工作规划中的任务分解与关键任务时间安排技巧一、确定目标在进行工作规划前,首先需要明确工作的目标。

目标的明确有助于确定后续的任务分解和时间安排。

比如,如果你的目标是完成一个项目,那么你需要将该项目分解为各个阶段和具体任务。

二、任务分解任务分解是将复杂的大任务分解为可管理的小任务的过程。

通过任务分解,可以更好地掌控工作进度和优化资源分配。

任务分解的核心是将项目拆解成各个独立的任务,并确定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三、依赖关系分析任务之间存在不同的依赖关系,有些任务必须在其他任务完成之后才能开始,有些任务可以同时进行。

通过分析依赖关系,可以合理安排任务的顺序和时间。

一种常用的依赖关系分析工具是甘特图,它可以清晰显示任务之间的关系和时间节点。

四、任务优先级排序在任务分解的基础上,需要给不同的任务确定优先级。

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将任务分为高、中、低三个优先级。

这可以有助于合理安排时间,确保首要任务能够得到优先处理。

五、时间估算对于每个任务,需要对完成该任务所需的时间进行估算。

时间估算的准确性对于后续任务的时间安排至关重要。

一种常用的估算方法是以往类似任务所需的时间作为参考,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时间安排在完成任务分解和时间估算之后,可以开始进行时间安排。

将任务按照优先级和依赖关系进行排序,并合理地安排任务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同时,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可用性和可能出现的风险。

七、缓冲时间的设置在时间安排中,应该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延迟和意外情况。

为了应对这些情况,可以在任务之间设置一定的缓冲时间。

缓冲时间可以作为应急计划,以确保整个工作进程的流畅进行。

八、定期跟进与调整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跟进和调整。

跟进可以及时了解工作的进度和问题,以及调整工作安排。

通过定期的检查和反馈,可以更好地掌控任务的完成情况。

九、时间管理技巧在工作规划中,良好的时间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要充分利用时间,可以采用一些时间管理技巧,比如番茄工作法和批处理原则。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时间管理与工作效率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时间管理与工作效率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时间管理与工作效率科学技术部是我国重要的政府机构之一,负责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为了确保部门工作的高效运转,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时间管理技巧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一、设定明确的目标科学技术部涉及的工作范围广泛且复杂,工作人员需要从众多任务中明确优先级,并设定明确的目标。

明确的目标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分配时间,并避免无效的时间浪费。

在设定目标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分类,确保高优先级任务得到及时处理。

二、制定合理的计划科学技术部工作繁忙,需要处理各种事务和项目。

制定合理的计划对于时间管理至关重要。

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时间管理工具,如日程表或任务列表,将工作任务分解为可管理的小任务,并为每个任务设定合理的时间限制。

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时间的紧迫性,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避免无效的会议会议是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无效的会议可能会消耗宝贵的工作时间。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人员需要学会评估和筛选会议的重要性,只参加对自己工作具有实际意义的会议,并在会议中发言或提出建议。

此外,合理安排会议时间,控制会议时间的长度,避免会议时间过长而导致工作进度滞后。

四、合理分配工作时间科学技术部工作内容繁杂,需要处理各种任务和项目。

工作人员应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将工作任务划分为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处理。

例如,可以将早上的时间用于处理紧急事务和重要任务,下午的时间用于处理较为琐碎的工作或进行团队沟通和合作。

通过合理分配工作时间,能够更好地集中精力,提高工作效率。

五、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良好的时间管理并不意味着长时间不间断地工作,恰当的休息时间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恢复精力,提高工作效率。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短暂的休息,如眺望远方、做些简单的伸展运动等。

此外,合理安排午休时间,确保自己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更好地应对下午的工作。

工作排期提升工作效率的实用技巧

工作排期提升工作效率的实用技巧

工作排期提升工作效率的实用技巧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如何提升工作效率成为了每个职场人士必须面对的挑战。

一个合理的工作排期能够帮助我们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用的技巧,帮助你更好地进行工作排期,提升工作效率。

1. 制定优先级在进行工作排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工作优先级。

将任务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分类,确定每个任务的优先级顺序。

这样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安排时间,先处理重要和紧急的任务,避免耽误工作进度。

2. 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借助于时间管理工具,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进行工作排期。

可以使用电子日历、任务管理软件或者手机应用来记录和管理任务。

这些工具提供了提醒、时间安排和任务分配等功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控工作进展。

3. 划分时间段将工作时间划分为不同的时间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集中精力进行工作。

根据个人习惯和工作类型,可以选择早晨、下午或者晚上等某些时间段进行高效工作。

切记避免在工作时间段内做与工作无关的其他事情,以免影响工作效率。

4. 采用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是一种时间管理方法,它将工作划分为25分钟一个单位的番茄时间。

每个番茄时间结束后,休息5分钟,然后继续下一个番茄时间。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并且提高工作效率。

5. 避免多任务处理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多个任务需要处理的情况。

然而,研究表明多任务处理并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

相反,将精力集中在一个任务上,并在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任务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6. 小结和总结在每天的工作结束时,进行小结和总结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技巧。

回顾一天的工作,总结完成的任务和未完成的任务。

同时,分析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寻找改进的空间,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7. 学会拒绝和委派在工作排期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超出工作能力范围的任务。

学会拒绝一些无法承担的任务,并且合理委派任务给其他人,能够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8. 注意休息和放松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休息和放松也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在工作计划中应对工作时间紧迫情况与个人时间管理调整

如何在工作计划中应对工作时间紧迫情况与个人时间管理调整

如何在工作计划中应对工作时间紧迫情况与个人时间管理调整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工作环境中,时间管理和工作计划编排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会面临工作时间紧迫的情况,这时候如何应对工作计划中的压力和个人时间管理的调整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我们有效地应对这种情况。

一、合理规划和制定工作计划1. 确定优先事项:在面临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明确工作的优先级。

将任务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重要也不紧急四个不同的类别,然后根据任务的优先级来制定工作计划。

2. 设定合理的时间目标:根据工作计划中每个任务的优先级和难易程度,为每个任务设定合理的时间目标。

确保目标的设定既不过高也不过低,能够有效实现。

3. 划分工作时间块:将工作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时间块,并为每个时间块分配相应的任务和目标。

这样做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灵活调整工作计划1. 阶段性评估与调整: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性评估,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和进展。

如果发现某些任务完成情况不理想或者时间预估有误,可以适当地调整工作计划,重新安排任务的优先级和时间目标。

2. 分解大任务:当遇到一个庞大的任务时,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并逐一完成。

这样做可以减轻压力,提高工作的可控性。

3. 灵活应对变动: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突发情况或者紧急任务的出现。

这时候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及时处理新出现的任务。

可以通过重新安排任务的优先级或者借用一些弹性时间来应对变动。

三、个人时间管理调整1. 设定个人时间管理目标:为了更好地应对工作时间紧迫,我们可以设定个人时间管理目标。

比如,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持身心健康;精简非必要的社交活动,保护个人时间;规划和管理个人事务,减少碎片化时间的浪费。

2. 审查时间使用情况:定期回顾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分析哪些时间是有效利用的,哪些时间是被浪费的。

然后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时间使用习惯,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时间约束下任务关键系统的可调度性分析

时间约束下任务关键系统的可调度性分析

时间约束下任务关键系统的可调度性分析CHEN Ying;XING Jianchun;YANG Qiliang;ZHANG Xiaopeng【摘要】针对时间约束下工作流可调度性验证和修正策略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间约束着色Petri网的任务关键系统(MCS)可调度性分析方法.根据系统中任务的性质将其划分为关键任务和非关键任务.对工作流中的活动进行可调度性验证,结合任务类别和时间约束修正不可调度的活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修正性能和运行效果,对时间约束下MCS的描述和建模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年(卷),期】2018(044)012【总页数】6页(P115-119,128)【关键词】任务关键系统;时间约束着色Petri网;工作流;可调度性分析;修正策略【作者】CHEN Ying;XING Jianchun;YANG Qiliang;ZHANG Xiaope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110 概述任务关键系统(Mission Critical System,MCS)[1]是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不能发生中断或失效,否则将导致任务执行失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系统。

如何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保证现有的关键任务持续、及时完成,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时间约束下的任务关键系统的可运行性分析,也就是确保有限时间约束内能够完成任务的触发问题。

因此,首先需要研究整个系统中所有活动是否都为可调度的。

在工作流网系统中,如果任何2个变迁之间都不存在潜在的资源冲突,那么称此工作流模型是可调度的。

对于不可调度的活动,结合关键任务等级,通过对活动的时间约束进行修正使得工作流模型变成可调度[2]。

时间约束下的任务关键系统的调度性问题本质上是一个非线性规划问题[3]。

时间约束下工作流程的建模是其时间性能分析的前提,具有强大时间约束表达能力和数学基础的时间约束Petri网(Timing Constraint Petri Net,TCPN)在建模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启发式规则与GA结合的优化方法求解工作流动态调度优化问题

启发式规则与GA结合的优化方法求解工作流动态调度优化问题

启发式规则与GA结合的优化方法求解工作流动态调度优化
问题
肖志娇;常会友;衣杨
【期刊名称】《计算机科学》
【年(卷),期】2007(34)2
【摘要】调度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问题,是保证工作流正确运行的关键.在工作流环境下,动态调度要比静态调度更切合实际.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工作流动态调度的启发式规则,并以最小化任务总拖期时间和最大化任务总提前时间为目标,建立了工作流动态调度问题模型.采用启发式规则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优化方法求解工作流动态调度优化问题.仿真结果说明了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比较了该方法与多种静态调度方法,进而说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总页数】5页(P157-160,191)
【作者】肖志娇;常会友;衣杨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广州,510275;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广州,510275;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求解自动化药房储位优化问题的GA-PSO混合粒子群算法 [J], 熊军华;沈海莲;吴莉莉;邱阳
2.面向实例方面处理的工作流动态调度优化方法 [J], 文一凭;刘建勋;陈志刚
3.求解通信优化问题的一种微粒群优化方法 [J], 原萍;王光兴;张洋洋
4.求解多变量优化问题GAs方法的实现与改进 [J], 何耀华;韩守木
5.应用罚函数求解二层线性优化问题的全局优化方法 [J], 曹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thod of workflow time performance analysis
X IA O Zhi - j iao, CH A N G H ui - you, YI Yang
( Dep. o f Computer Sci. , Sch. o f Info. S & T , Zho ng shan U niv . , Guang zho u 510275, China) Abstract: W orkflow Perfo rmance analysis is the basis of wo rkflo w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 n. T ime is an impor tant aspect of wo rkflo w perfo rmance. T her e a re usually several instances o f differ ent wo rkflow s r unning in the w orkflow manag ement sy stem so that different act ivities compete fo r resources. T o solve t his pro blem, a g ener al met ho d using queuing theor y was pr oposed to analyze the time perfo rmance of a wo rkflo w running in such a wo rkflow management sy stem. T he aver age thro ughput time o f w or kflow instances w as used as the indicator of w orkflow t ime perfo rmance. F ina lly, some ex amples were g iv en to illu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method. F utur e research trends w ere also pr oposed. Key words: w o rkflo w; time perfor mance analy sis; queuing theor y
h

( 3)
若活动 a ij 的执行需要资源 r h 的参与, 则活动 aij 的平均处理时间为 tij = w h + 1 。 L ij 1. 2 工作流可执行路径平均处理时间 现说明第 i 类工作流的第 k 条可执行路径 A ik 的平均处理时间 t A ik 的计算过程。 由于可执行路径是通过- 或. 节点来划分的 , 在 可执行路径中不再存在 -或. 节点 , 则可执行路径中 的活动之间只可能构成如下 3 种结构关系: ( 1) 顺序结构 可执行路径 A ik = { aik 1 , a ik 2 , ,, aik | A ik | } 由一连 串顺序执 行的活 动组成 , 其平均 处理时 间 tA ik =
数, 分析其是否具有较高的性能, 主要反映工作流定 量方面的特性。时间是衡量工作流性能的一个重要 指标 , 对时间性能的分析主要是对工作流运行周期 时间的分析, 即工作流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 文献 [ 1] 提出了由任意多个变迁组成的串联、 并
收稿日期: 2005- 05- 16; 修订日期: 2005- 07- 18。Received 16 M ay 2005; accepted 18 July 2005. 基 金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031539) ; 广东省/ 十五0规划资助项目( 03/ 04L13) 。Foundation items: Project supp orted by the Natu r al Science Foun dation of Guan gdon g Province, China ( No. 031539 ) and th e 10th Five - year Plan of Guangdong, Chin a( No. 03/ 04L13). 作者简介: 肖志娇( 1980- ) , 女, 湖南隆回人,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工作流、 模型分析与优化等的研究。 E- m ail: mm ou secindy@ yah oo. com. cn。
q ij 为活动 a ij 的执行概率, q ij =
k= 1
E (p
ik
#R ij k ) 。
如果路径 A ik 的顺序或并行结构包含活动 a ij , 则 R ij k = 1; 如果路径 A ik 的循环结构包含活动 a ij , 则 Rij k 的 值见 1. 2 节 ; 如果路径 A ik 不包含活动 aij , 则 R ij k = 0。
E p #(1i= 1
]
q) i = p ( 1 - q) 。 q
肖志娇, 常会友, 衣 杨
广州 510275) ( 中山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广东

要 : 工作流性能分析是对工作流进行评价 和优化 的基础 , 时间 则是反 映工作 流性能 的一个 重要方 面。工
作流管理系统中通常有属于不同工作流的多个实例同时 运行 , 从而 在不同工 作流的 多个实 例之间 造成资 源竞争。 对此 , 从资源的角度出发 , 利用排队论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工作流时间性能分析方法 , 其中采 用工作流 实例平均响 应 时间作为工作流时间性能的分析与评价的指标。最后 , 通过实 例说明 了该方 法的可 行性和 有效性 , 并提 出了未 来 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 工作流 ; 时间性能分析 ; 排队论 中图分类号 : T P31 文献标识码 : A
第 12 卷第 8 期 20 0 6 年8月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omputer Integr ated M anufacturing Sy stems
V ol. 12 N o. 8 A ug . 2 0 06
文章编号 : 1006- 5911( 2006) 08- 1284- 04
工作流时间性能分析方法
|A | g= 1
p A = p + p # ( 1 - q) + p # ( 1 - q) # ( 1 - q) + ,=
i= 0
( 4)
E p # ( 1-
]
q) i = p ; q
( 5)
活动集 B 中所有活动的执行概率为 p B = p # ( 1 - q) + p # ( 1 - q) # ( 1 - q) + , =
第 8期
肖志娇 等: 工作流时间性能分析方法
1285
活动调度的时间 ) ; 每个活动的处理时间由执行时间 和等待时间两部分组成, 其中等待时间主要是资源 等待时间。目前 , 已有的分析方法大都假设系统中 只存在单个工作流的多个实例对资源的竞争, 或假 设某种资源只参与单个活动的实例的执行。而实际 上, 系统中不只存在多个工作流的多个实例, 同一工 作流实例的不同活动之间也有可能存在资源竞争 , 即资源有可能参与多种不同活动的执行。 文献 [ 3] 利用排队网络理论对工作流进行了性 能分析。本文利用排队论 , 针对系统中不同工作流、 不同活动的多个实例之间竞争资源的情况, 对工作 流的时间性能进行了分析。
i= 1 j = 1
E E ra
hij
# q ij # U i
因此, 可以将资源 r h 看作是一个 M / G/ ei 排队系统。 其中, e h 是服务台个数, 即系统中第 h 类资源的数 量。 这里要注意的是, K h 可看作是在单位时间内到达 的需要资源 r h 处理的客户数, e h # L h 可看作是资源 r h 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客户数。 由于必须使得 资源的处理速度大于客户的到达速度, 即 K h / ( eh # L h ) < 1, 才能保证系统稳定 , 要保证 eh > ( K h/ L h ) , eh 必须为整数。 根据排队论与随机服务系统 的相关知识 [ 4- 5] , 可求得活动实例在资源 r h 队列中的平均等待时间
n 为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资源种类数。 r h 为系统中的第 h 类资源。 K h 为资源 r h 的客户( 即需要该类资源参与执行 的工作流活动的实例 ) 到达率 , 可看作是单位时间 内到达的客户数。 L h 为资源 r h 的客户服务时间( 即需要该类资源 参与执行的工作流活动实例的执行时间 ) 均值的倒 数 , 可看作是单个资源单位时间内能够服务的客户 数。 eh 为系统中第 h 类资源的数量。 ra hij 表示资源 r h 是否参与了活动 a ij 的执行 , 其 取值分别为 1 和 0, ra hij = 1 表示活动 aij 的执行需要 资源 r h , ra hij = 0 表示活动 aij 的执行不需要资源 r h。 w h 为活动实例在第 h 类资源等待队列中的平 均等待时间。 1. 1 工作流模型活动平均处理时间 第 i 类工作流的第 j 个活动 a ij 的平均处理时间 t ij 的计算过程如下: 设第 i 类工作流的实例到达服从参数为 Ui 的泊 松分布 , 则 wm i 中的活动 a ij 的实例到达服从参数为 q ij Ui 的泊松分布。 对于资源 r h 而言, 它的客户 ( 即需 要该类资源参与执行的工作流活动的实例) 到达仍 然服从泊松分布, 参数为 K h =
m an
i
1
工作流时间性能分析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 这里所考虑的工作流都是 结构正确的, 不存在行为上的错误; 另外, 由于现在 的绝大部分工作流管理系统都不提供对基于多资源 协调的任务执行方式的支持
[ 3]
, 这里假设每一个活
动的执行只涉及 1 种资源。下面给出相关参数: m 为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不同工 作流的 种数。 wm i 为第 i 类工作流的模型。 U i 为第 i 类工作流的实例到达所服从的泊松分 布的参数。 at t i 为第 i 类工作流的实例平均响应时间。 pn i 为第 i 类工作流的可执行路径的条数。 A ik 为第 i 类工作流的第 k 条可执行路径 ( k = 1, 2, ,, p n i ) 。 tA ik 为可执行路径 A ik 的平均执行时间。 p ik 为第 i 类工作流的实例按可执行路径 A ik 执 行的概率。 an i 为第 i 类工作流的活动数。 aij 为第 i 类工作流的第 j 个活动 ( j = 1 , 2, ,, an i ) 。 tij 为活动 a ij 的平均处理时间。 L ij 为活动 a ij 的执行时间所服从的指数分布的 参数。 R ij k 为活动 a ij 在可执行路径 A ik 中的执行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