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的平衡条件课件

合集下载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安徽省灵璧县邱庙初级中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件(共21张PPT)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安徽省灵璧县邱庙初级中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件(共21张PPT)

L1动力臂 支点到动 力作用线 的距离
F1动力 使杠杆转 动的力
动力作用线
大人和小孩能一起玩
跷跷板吗?
杠杆的平衡
提问: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归纳结论: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保 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我们就 说杠杆处于平衡。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提出问题: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如图所示,用撬棒撬石头,手握在撬棒的末端B 端,其中AO=0.1米,AB=1米,OC=0.7米,要撬 起石头需要500牛的力,求在B端要用多少向下的 力才能撬起石头?
B
O
A
F2
F1
C
3.两个力作用在杠杆两端使杠杆平衡,则( D )
A.这两个力的大小必须相等
B.这两个力的力臂长必须相等
C.力臂较长的那个力比较大
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2. 猜想与假设:
假设一: F1+L1=F2+L2 假设二: F1–L1=F2–L2 假设三: F1/L1=F2/L2
假设五:……
假设四: F1 ·L1=F2 ·L2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自身处 于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时每次都要求杠杆静止时处于水平 位置,这样力臂的数值就能杠杆上直接读出;
杠杆在什么条件下平衡?
L1
L2
o
F1
杠杆
平衡
F2 螺母
实验数据表格设计
实验 次数
1 2 3
动力 F1/N
动力臂l1/cm
阻力 阻力臂
F2/N l2/cm
杆这
原是
理阿
提问: 你的实验结论与你的假设

杠杆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杠杆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的力臂是多少? 10cm
5、图3所示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两
边各减少一个钩码,则 [ C ]
A.杠杆仍平衡 B.杠杆绕O点顺时针转动 C.杠杆绕O点逆时针转动 D.无法判断。
6、在图2中,能够平衡的杠杆是(D )
7、关于杠杆平衡条件,下列表达
式中正确的是
[B ]
二、杠杆的应用
由F1l1=F2l2知道:
这个平衡条件也叫做杠杆原理。 Nhomakorabea课堂达标训练
1、如图,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现往右 边加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再次平衡,
应该( C )
A.左边加一个钩码 B.把左边钩码向右移动一格 C. 右边钩码向左移动一格
2、如图,拉力F作用在杠杆AC的 中点B上,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果AC=1.2米,这时重力G的力臂
想一想
1.杠杆的平衡是指什么? 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保持静 止或匀速转动状态时,杠杆是平衡的。
静止包括水平静止和倾斜静止。 2.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我们为什么
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呢?
为了简单的得到力臂的值.
一、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 F1l1=F2l2或
F1 l2 F 2 l1
特点(动力臂和阻力 臂的关系)
l1>l2 l1>l2 l1<l2 l1<l2
l1 = l2
省力还是费力
省力 省力 费力 费力 不省力,也 不费力
三、简单机械不省功
省力杠杆费距离,费力 杠杆省距离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杠杆平衡条件说课稿课件

杠杆平衡条件说课稿课件

培养科学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 素养,提高对物理现象和原理的认识 和理解。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和展望
深化理论知识
建议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 步深化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 ,掌握更多相关的物理知识。
加强实验操作
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验操作,提 高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培养 实验探究精神。
拓展应用领域
子、钓鱼竿等工具都是费力杠杆的应用。
车辆稳定性的杠杆平衡分析
车辆稳定性与杠杆平衡的关系
车辆的稳定性与车轮、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等都涉及到杠杆平衡原理。通过合理的悬挂系 统和转向系统设计,可以保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悬挂系统中的杠杆平衡
悬挂系统中的减震器和弹簧等部件通过杠杆原理实现减震和支撑作用,保持车辆稳定行驶 。
05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杠杆平衡条件的概念理解
通过本课程,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杠杆 平衡的基本概念,掌握杠杆平衡的条 件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实验操作与实践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亲身体验杠杆平 衡的条件,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 分析能力。
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学会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 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
实验目的和实验器材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杠杆平衡条件,加深对 杠杆平衡原理的理解。
实验器材
杠杆、砝码、支架、尺子、细绳等。
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1. 搭建实验装置,将杠杆放在支架上,确保杠杆水平。
2. 在杠杆两端分别悬挂一定数量的砝码,记录悬挂点和砝码的质量。
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
简单机械如滑轮、轮轴等都涉及到杠杆平衡原理,通过调整力臂长度和

八年级物理杠杆PPT课件

八年级物理杠杆PPT课件
结论分析
力臂长度是影响杠杆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作用力不变 的情况下,力臂长度越长,杠杆越容易向该侧倾斜。
改变作用力大小对平衡影响
实验设计
保持力臂长度不变,改 变作用力大小,观察杠 杆平衡情况。
实验现象
当作用力增大时,杠杆 向作用力较大的一侧倾 斜;反之,当作用力减 小时,杠杆向作用力较 小的一侧倾斜。
3
履带吊
履带吊采用履带行走装置,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 越野能力,其吊臂同样利用杠杆原理进行重物起 吊。
04
探究影响杠杆平衡因素
改变力臂长度对平衡影响
实验设计
保持作用力不变,改变力臂长度,观察杠杆平衡情况。
实验现象
当力臂长度增加时,杠杆向力臂较长的一侧倾斜;反之, 当力臂长度减小时,杠杆向力臂较短的一侧倾斜。
复杂机械系统中的杠杆
在复杂的机械系统中,杠杆往往与其他简单机械(如滑轮、轮轴等)组合使用,实现更 复杂的运动形式和力传递。
杠杆在复杂机械系统中的作用
杠杆在复杂机械系统中主要起到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其他简 单机械的组合实现更复杂的运动形式。
复杂机械系统中杠杆的应用实例
汽车方向盘、自行车刹车系统、挖掘机等。
结论分析
杠杆的形状和材质对其平衡特性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形状和材质的杠杆在相同条件下可能 表现出不同的平衡特性,因此在设计和使用杠杆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05
实验:制作简易天平并测量物体质量
实验目的和所需材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验目的 学习杠杆平衡原理
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实验目的和所需材料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所需材料
但可以移动更短的距离。
第三类杠杆:等臂杠杆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杠杆第2课时杠杆的平衡条件课件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杠杆第2课时杠杆的平衡条件课件
杆平衡时,阻力是
1
320 N.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如图所示,轻质均匀杆OB长70cm,能绕O点转动,B端用细绳BC悬于
C点,有一重为49N的铁块挂在A点,OA长20cm.
第5题
(1) 此时绳BC的拉力为 14
N.

(2) 若绳BC最大能承受的力为42N,移动铁块到某一位置,绳BC恰

右端下沉
1
2
(左端下沉/仍能平衡/右端下沉).
3
4
5
6
7
8
9
10
码重为1N,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应为 4 N.
(3) 如图(c)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与图(b)相比弹簧
测力计示数将 变大 (变大/不变/变小),这是因为弹簧测力计拉力
的力臂 变短了 (变长了/不变/变短了).


1
2
3
3. 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OA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A端用绳子系在竖直
墙壁的B点,在杠杆的C点悬挂一重为20N的物体,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
好断裂,则此时铁块悬挂点到支点O的距离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0 cm.

6. 小张和小刘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1) 实验前,把杠杆中心支在支架上,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
置,小张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小刘认为也可以将左端的

平衡螺母向
(左/右)调,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第6题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ppt课件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ppt课件

24
5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χ动力臂=阻力χ阻力臂
F1·L1=F2·L2

F1 = L1 L2 F2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侵 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版! 25
交流与合作
你的实验结论与你的假设一致吗?你的结论 是什么?
总之,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F1 · L1 = F2 · L2
(
4.要使右图杠杆保持平衡,最省力的方向是 B A )
D A
5.右图为人的上肢图解,此 时手托着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 则肱二头肌收缩时所承受的力 为( B ) A.小于9.8牛顿 B.大于9.8牛顿 C.等于9.8牛顿 D.等于1千克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侵 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版!
为了便于探究跷跷板怎样才能平衡,可以 对它进行简化。 用带有等分刻度的均质木尺代替跷跷板, 用钩码代替人。
跷跷板的简化装置: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侵 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版!
18
作出杠杆的五要素
L1
L2
o
F1
F2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侵 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版!
19
硬棒,叫做杠杆。
蹊跷板及上面列举的生产工具都是杠杆。
注意:硬棒可以是直,也可以是弯曲的,即 杠杆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状.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侵 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版! 8
认识杠杆的五要素:
阻力作用线 支点到阻 力作用线 的距离 L2阻力臂 杠杆绕着转 O支点 动的固定点 L1动力臂 F2阻力 支点到动 力作用线 阻碍杠杆 的距离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侵 转动的力 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版! F1动力 使杠杆转 动的力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PPT课件
(5)阻力臂 l 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l2 F1 O l1 F2
F1
o
L1
L2
F2
o
F1 L1
L2
F2
杠杆示意图的作法
O
l2 l1
F2
F1
1.找支点
2. 作力的作用线
3. 作力臂
杠杆示意图的作法
F2
l1
O F1
l2
杠杆示意图的作法
F1
l1
F2
l2

杠杆示意图的作法
F2
O l1
l2 O l1
2 3 ……
2、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 F2l 2
思考与讨论
★ 杠杆两端两只可调节的螺母起什么作用? ※ 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
★作用是调节杠杆自身的平衡
※因为这样力臂的数值在杠杆上就能直接读 出或量出。
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
例题:
F1=200N
l1=9m O
小资料
人 体 内 的 杠 杆
点一下头或抬一下头是靠杠杆的 作用(见图),杠杆的支点在脊柱之顶, 支点前后各有肌肉,头颅的重量是阻 力。支点前后的肌肉配合起来,有的 收缩有的拉长配合起来形成低头仰头, 从图里可以看出来低头比仰头要省力。
小资料
人 体 内 的 杠 杆
当曲肘把重物举起来的 时候,手臂也是一个杠杆(如 图)。肘关节是支点,支点左 右都有肌肉。这是一种费力 杠杆,举起一份的重量,肌 肉要化费6倍以上的力气,虽 然费力,但是可以赢得速度。
L1 L2
o
F2
F1
【思考】上图中杠杆已处于水平平衡 1)若两边同时向外移动一格长度,杠杆会水平 平衡吗?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当右 边钩码向右移动2格,左边钩码向左移动几格? 2)若在两边同时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会 水平平衡吗?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

《杠杆》ppt课件

《杠杆》ppt课件
《杠杆》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杠杆原理基本概念 • 杠杆平衡条件分析 • 杠杆应用:省力、费力和等臂杠杆 • 杠杆在物理学中重要意义 • 实验探究: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 • 生活中应用拓展与创新思维培养
01
杠杆原理基本概念
杠杆定义及作用
杠杆定义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 的硬棒就叫杠杆。
减小误差的方法:使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规范操作、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
06
生活中应用拓展与创新思维培 养
生活中创意应用案例分享
杠杆原理在建筑中的应用
杠杆原理在生物中的应用
如古代建筑中的斗拱结构,利用杠杆 原理实现力的平衡和支撑。
如人体骨骼和肌肉系统,通过杠杆作 用实现运动。
杠杆原理在机械中的应用
如自行车刹车系统、汽车悬挂系统等, 通过杠杆放大或减小力量,实现精确 控制。
生活中常见杠杆实例
筷子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虽然费力但是省了距离。
起瓶器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省力但费了距离。
剪刀
根据用途不同可以是省力杠杆或 费力杠杆,如理发剪是费力杠杆, 而裁衣剪则是省力杠杆。
镊子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用于夹取细小物品。
02
杠杆平衡条件分析
平衡状态与条件概述
等臂杠杆原理及应用举例
等臂杠杆原理
等臂杠杆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平衡时动力和阻力大小相等。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天平
天平是一种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使用等臂杠杆原理。在天 平两端放置质量相等的物体,天平就会保持平衡。
定滑轮
定滑轮是一种固定不动的滑轮,使用等臂杠杆原理。通过定 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是不改变力的大小。

杠杆ppt课件

杠杆ppt课件

杠杆的基本原理
杠杆平衡条件
支点、施力点、阻力点在同一直线上,且支点到施力点的 距离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之比等于施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之比。
费力杠杆
施力点与支点之间的距离小于阻力点与支点之间的距离, 费力但省距离。
省力杠杆
施力点与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阻力点与支点之间的距离, 可以省力但费距离。
02 剪刀
剪刀是利用省力杠杆的原理,通过缩短距离来省 力,因此在剪切厚重或坚韧的物体时特别方便。
03 指甲刀
指甲刀也是利用省力杠杆的原理,可以让人们轻 松修剪指甲。
费力杠杆的应用
01 镊子
镊子虽然可以夹起小物体,但是使用时需要用较 大的力气,因此是费力杠杆的应用。
02 筷子
筷子虽然可以轻松夹起食物,但是在使用过程中 需要用较大的力气来移动,因此也属于费力杠杆 的应用。
省力杠杆
总结词
能够省力的杠杆
详细描述
省力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较长,阻力臂较短,可以节省施加的力,但会使得作用距离减小。例 如,开瓶器、老虎钳、剪刀等都属于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总结词
费力的杠杆
详细描述
费力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较短,阻力臂较长,需 要施加较大的力,但作用距离会增加。例如,船 桨、钓鱼竿、镊子等都属于费力杠杆。
展望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需 求不断变化,杠杆原理的应用也在不 断发展和变化。未来,人们将继续探 索杠杆原理的新应用,并开发出更加 高效和实用的设备和技术。
未来挑战
尽管杠杆原理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和问题。例如,杠杆的设计和制造需 要精确的计算和材料选择,否则可能 会导致失败或损坏。此外,对于一些 复杂的杠杆系统,需要进行详细的分 析和模拟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课件)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课件)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O A
F2
你做对 了吗?
B F1 已知:L2=A0=0.1m L1=0C=0.7m F2=G=1400N
求:F1=?
解: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
C
F1
l2 l1
F2
0.1m 0.7m
1400
N
200 N
答:需要在B端竖直向下用200N的力才 能撬起石头。
作业:P169. 第1、2、3题
现实生活中的杠杆
F
L2 O 支 点
阻力
F2
动力
F1
L1 动 力 作 用 线
这些概念很重要
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0表示。
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杠 杆
二、杠杆的平衡
提问: 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探究实验:
用橡皮、小刀、直尺、硬币等物怎样组成杠杆,并 使其平衡?
归纳结论: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 做匀速转动时,我们说杠杆平衡了。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2 、猜想与假设:
1、什么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3、标画出杠杆 的五要素
o L2 ◎
L1
F2
F1
o L1 . L2
F2
F1
L1
O L2
L2
O
F1
F1
F2
F2
画力臂的方法:
一找(找准支点) 二画(画出力的作用线) 三引(引垂线) 四标(标垂足---直角符号、 标力臂---支点到垂足的距离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12-1 第1课时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12-1 第1课时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杠 杆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在杠杆的使用中,杠杠的平衡状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状态。 杠杆满足什么条件时才会平衡呢?下面我们一起探究。
探究实验: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步骤: (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思考:怎么调?调到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什么?
调节方法:杠杆哪端高,就向哪端调节平衡螺母。 目的: (1)保证力臂沿杠杆,便于测量;
例题
1.如图所示,小明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 细线、弹簧测力计、若干钩码(每个钩码重均为 0.5 N ) 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则此时杠杆处于 平衡 (填“平衡”或 “不平衡”)状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调节,这样做的 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将杠杆调整好后,如图乙所示,在A点挂3个钩码,则应在B点挂 2 个钩码, 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如图丙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替代钩码,先在B点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平衡,然后 将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要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 渐___变__大____(填“变大”或“变小”),原因是______拉__力__力__臂___变__小_________。 (4)在实验中,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C____。(填序号) A. 使测量数据更准确 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 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动力
F1 /N
1 2 3 2
动力臂
l1 /cm
15 10 10 20
阻力
F2 /N
3 2 2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的作用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
线,用虚线表示)
金钥匙
力臂的画法:
1、确定支点O;(定支) 2、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 (有时需延长用虚线);(延力) 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标垂足,垂线用虚线;(作垂) 4、用大括号标明力臂,并在旁边标上 字母L1或L2 . (括母)
分析撬棒的力臂: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1.都能绕固定点转动; 2.都有力的作用; 3.都是硬棒。
F1
O
一.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 棒
二、杠杆的五要素
支 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 力(F1 ): 促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 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阻力臂(L2):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活动3:探究影响杠杆水平平衡的因素
1.将带有刻度的木尺调节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木尺的两边分别挂上数目不同的钩码,调节钩 码到O点距离,使杠杆水平静止。 3. 改变钩码个数并调节悬挂点到O点的距离,使木尺 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将各次实验数据填写入下表。
L1
O L2
F2
实验 次数
左边 动力F1/N 距离L1/cm 阻力F2/N
F1
o
L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2
L2
跷跷板:
o
F1 L1
L2
F2
三.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跷跷板在水平位置平衡由哪些因素决定?
1.提出问题: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2. 猜想与假设:
设计方案: 把跷跷板进行“简化”
L1
O L2
F1
F2
温馨提示:
1.调节木尺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木尺在水平位置平衡. 2.水平位置平衡: 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或测出力臂
右边 距离L2/cm
F1
1
2
3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次数 1
左 F1/N 边 L1/cm 右 F2/N 边 L2/cm
0.5
10
1
5
2 3
1 1.5
15 20
1.5 2
10 15
提问: 你的实验结论与你的假设一致吗? 你的结论是什么?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 L1=F2 · L2
F1
D.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为0
2、如图所示,杠杆挂上钩码后刚好平衡,每 个钩码的质量相同,在下列情况中,杠杆 还能保持平衡的是( C ) A、左右钩码各向支点移一格 B、左右各减少一个钩码 C、左右各减少一半钩码 D、左右各增加两个钩码
做一做
1.把杠杆左边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拉使其水平平衡 (图甲),能否得出以上结论? 2.保持阻力F2及左右两边距离不变,用测力计斜拉 杠杆仍使其水平平衡(图乙),你有什么发现?你认 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F1变大了!)
F2
=L
L2
1
意义: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 几分之一。
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
阿基米德:“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和立足点, 我就能移动地球!!!”(狂人豪语)
有道理吗?能做到了吗?


1.下列关于杠杆的一些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杠杆必须是一根硬棒
B.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C.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生活中熟悉的工具
10.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归纳出 杠杆的共同特征,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阻 力、支点、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 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 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3、会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