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78216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a.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第【1】篇〗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妙,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清平乐·村居》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清平乐·村居》。
2.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清平乐·村居》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清平乐·村居》。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学习词《清平乐·村居》1.看插图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让你给这幅图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名字(2)介绍作者:这幅图是根据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
晚年他隐居在江西信州,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表现恬静、温馨的田园生活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他在那期间写的。
“清平乐”是词牌名,注意“乐”读作yuè,“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
通过刚才看图,你知道“村居”描绘的是什么吗(描绘的是乡村人们的生活。
)2.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1)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词。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2)学生练读。
(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提醒:“媪”字读作ǎo,不要读成wēn。
“亡赖”中的“亡”字读作wú,不要读成wánɡ。
“剥莲蓬”中的“剥”字读作bāo,不要读成bō。
3.细读,理解词意。
过渡: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
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提示: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ae88c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c.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第【1】篇〗【教材解读】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清平乐·村居》,描绘了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乡村美景,描摹了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怡然自在、辛勤劳动的形象,抒发了词人热爱安宁平静生活的情感。
词以白描的艺术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有声有色,有情有趣,意境广远。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的大意,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了解词的特点。
通过诵读、想象、拓展,感受词中乡村生活的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理解词人向往安宁平静生活的感情。
3.书写词句,力求行款整齐、工整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发现导入,比较诗词异同1.调动积累。
背诵高鼎的《村居》2.区分诗词。
比较《清平乐村居》和诗的不同之处。
3.揭题读题。
【设计意图:以旧知带出引新知,“温故而知新”,自然地导入课题。
第一次接触词,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去发现,从而初步感知词的特点。
】二、初读词作,感知节奏韵律1.读准字音。
2.读有节奏。
3.读整首词。
【设计意图: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致体会词的韵律、节奏。
】三、品味想象,知大意入词境1.整体感知。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
过渡:让我们走进村居,感受辛弃疾笔下独特的田园生活。
(一)感受景之美(1)语言描述。
(2)体会写法。
在这里,词人只选取了3种典型景物,寥寥9字,白描勾画,尽显朴素恬静。
(3)读有韵味。
教师示范读,手势指导读词抑扬顿挫。
(二)体会人之和清新秀丽的村子里,住着一对老夫妻,他们有三个儿子。
你印象最深的是谁?【预设1】品词析句,体会小儿的烂漫情趣(1)体会“无赖”背后的喜爱;(2)感受“卧”背后的恣意【预设2】对话体验,体会翁媪的幸福安宁(1)交流感受,走近翁媪。
读读词句,看看这是一对怎样的老夫妻?(2)合作学习,想象练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fe5e8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a.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词的韵味。
背诵课文。
2.通过借助注释、抓关键词等多种方法,理解大意,想象情境,体会田园生活的美好。
3.通过比较阅读,初步学习文学作品的比较方法。
4.在诵读经典、拓展阅读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感悟情境。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体会意境。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读:(一)聊一聊:乡村话题。
(二)赏一赏:乡村画面。
(三)读一读:与乡村生活相关的词语。
茅檐青青草翁媪(110)锄豆织鸡笼剥(bao)莲蓬正音:“剥莲蓬”“翁媪”。
理解“翁媪”的意思:哪一个字说的是老公公?哪一个字说的是老婆婆?你怎么知道的?二、整体初读:(一)宋朝著名词人辛弃疾把这些景、人以及事融合在一起,写了一首美丽清新的词——《清平乐·村居》。
(板书,读题)(二)教师范读,学生欣赏。
(三)学生自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词的韵味。
(四)学生默读,结合课文注释以及插图理解《清平乐-村居》,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哪几幅画面。
总结归纳:茅檐青草图,白发翁媪图,三儿忙碌图。
三、想象品读:(一)茅檐青草图师:同学们找到了词里的画,下面我们还要品一品画里的词。
课文一开始就给我们展现了哪一幅画面?PPT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读到这一句词,你脑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引导思考:为什么用两个“青”?板书:青2.对比读,体会词的音韵美、节奏美——齐读。
3.师:你最喜欢写人的哪一幅画面?引导学生继续自主选择画面品读。
(二)翁媪逗趣图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质疑:读到这句词你有什么地方不懂?学生质疑,师生、生生交流:“吴音”“相媚好”等疑难点。
教师随机点拨:(1)吴音与北方方言的区别;(2)倒装句式……2.猜想:板书:媚。
引导猜一猜:从字形上看,一个女字旁,一个眉毛的眉宇组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62998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5.png)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2022-12-15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2、正确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课文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词图对照,感受意境美1、(ppt出示课文插图)瞧,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村居风景。
结合插图,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能读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了呢?2、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拨,总结学法:看来结合课文插图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是我们理解古代作品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3、还有哪些字、词、句不明白的吗?(无赖相媚好两个词语的教学)(1)、无赖:借助生活经验来解决:无赖是什么意思呢?(不讲道理,不听话......有贬义之意)那一个无赖的孩子怎么会说最喜呢这不是很矛盾吗?那你觉得在这里无赖是什么意思呢?(顽皮,调皮)在生活中其实我们的父母也经常会用这样看似批评的话表达对我们的疼爱之情,你能想起来吗?(读出无赖)(2)、相媚好:由媚字展开教学,媚字左边是一和女右边是一个眉,好象是说年轻女子的眉毛,美吗,好吗?那课文中谁会说谁好呢?(翁说媪)是吗?引出相--互相?指名解释:互相夸奖对方的好。
他们会怎样夸奖对方呢?(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在一个低小的茅屋前有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正亲热的坐在一起,正说着些什么?你听......(学生先自己互相说,教师点拨后指名说)4、多么恩爱的老两口,多么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啊!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去描绘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小画面写下来?(学生写后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评价:多么好的环境、多么朴素的一家人)5、再读全文,整体感受。
二、咬文嚼字,体会情感美1、你能用一个字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吗?引出醉a、醉字好啊,沉醉不知归路,那咱们就不回去了,咱们一起去和这家的公公、婆婆、还有三个孩子聊天吧。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c6fb6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a.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能背诵和默写。
2、过程与方法: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重点难点:1、给文配画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教时。
教学过程:(实录)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南宋爱国将领、著名词人辛弃疾描绘的乡村图景,领略乡村特有的清丽宁静。
谁愿意读读课题?(生自由读,师指名读。
)师:读了课题,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这首诗有两个题目。
生:我对刘丹同学的回答有意见,没有两个题目,宋词是一种可以配曲子唱的词,前面的那个“清平乐”是词牌,后面的“村居”才是词的题目。
师:你懂得真多!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吗?生:我昨天预习时也不明白,后来上网查阅资料,才明白。
老师,词牌还有很多呢:“醉花阴”、“浣溪纱”、“虞美人”也是的,对了,还有李白“明月几时有”的那个叫“水调歌头”!师:同学们,刘丹已经懂得如何主动学习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确实,宋词和唐诗、元曲等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它有自己特殊的形式,可以配乐演唱,有点象我们现在的歌词。
那么“村居”写的是什么呢?我们来读读(学生自由读)师:谁愿意大胆站起来读读?(指名读)师:读得真响亮,同学想给你提点小意见,接受吗?生:翁媪(wengao)读错了!生:我觉得词和诗一样,要读出节奏来,郭洋的节奏不清楚。
师:你来示范一下好吗?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真好,诗词只有把节奏读正确,才有独特的音韵美,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07e16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6b.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2、了解词的一般特征。
3、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
1、知道今天我们学什么吗?(请一生回答)它是一首——词(学生接着说)。
是的,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词,老师想考考大家,老师说前半句,你们一起说出下半句。
2、屏幕出示:教师提供前半句,让学生接着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这些诗词连起来读一遍。
3、这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词。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驻足于农村,寄情于田园,用诗词表达自己对农村那份浓浓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
板书:清平乐村居。
“乐”这个字读yue,一起读课题。
4、清平乐,是词牌名。
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小资料:清平乐,词牌名。
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
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么“村居”呢?——是这首词的真正的题目。
所以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或者用间隔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
一起再读课题。
二、自主初读,感知词韵。
1、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拿起课文,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读。
谁能一个人,放开声音读读这首词?谁第一个把手举起来我就叫谁?——读正确预设: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中,有一个多音字——剥bao、bo(板书)谁来读一读这个“剥”字?请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e95c6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9.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第【1】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词的内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情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培养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并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激发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教学过程:(一)温故导入,激发兴趣请学生背诵描写农村生活的古诗。
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墨客留恋于农村,寄情于田园,各自用诗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词,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文体及作者学生分享交流有关词的知识,了解辛弃疾。
明确:清平乐,词牌名。
词是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长短句”。
辛弃疾,南宋词人。
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这首词选自他的词集《稼轩长短句》。
2、重要字词翁媪剥莲蓬亡赖3、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
比比看谁读得又好又准?教师相机指导。
4、析题看到“村居”,你想到了什么?明确:乡村、人家……(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1、朗读上片,想一想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写乡村人家的?明确:茅檐,草,溪,翁媪2、这些景是怎样的?明确:茅檐:低小;草:青青(溪:清清);翁媪:白发3、想象一下,茅屋、青草、小溪,这是一幅怎样的乡村图画呢?明确:清幽、宁静、秀美……4、默读下片。
村居的“景”是美的,而村居中的“人”更美,词中都写了哪些人?明确:大儿、中儿、小儿5、在作者眼里,最快乐、最喜悦的是谁?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小儿。
“喜”、“亡赖”、“卧剥”。
6、想象一下,小儿各种卧姿可能会怎样剥莲蓬?怎样吃莲蓬?明确: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7、读完这首词,你最喜欢、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明确:大儿、二儿、小儿、翁媪均可,言之有理即可。
8、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生活?作者内心是怎样想的?明确:安适、悠闲。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afae7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3.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词”的特点。
2、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背诵。
课前准备:多媒体出示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给学生创设一份恬静的田园氛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
关于辛弃疾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初读词题,试想画面:我们中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
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
谁来背一背曾经学过的古诗。
(课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古诗相似的作品。
出示全词:1、快速浏览这首词,与学过的古诗相比,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相机介绍词的别称:长短句、填词、上下阕师:乍眼一看,这首词是不是有两个题目呢?词牌名!题目读,停顿乐(正音)师:看到村居,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交流)我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
一起读课题。
二、疏通文本,感知画面:师:是呀,我们所看到乡村生活是一幅多么安宁、祥和画面,那么,词人辛弃疾眼中的村居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听录音师:我们来读这首词,要求八个字: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一)师: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
媚,剥(bao),翁媪(理解,生领读)(二)师:谁来把课文读一读。
(强调停顿,齐读)(三)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呢,我们再来读,轻轻地读,缓缓地读,看谁能把村居的情景想象读出来。
师: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读了这么多遍,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交流:锄豆图,联系《锄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织笼图,想象鸡鸭成群,联系《四时田园杂兴》小溪图,茅檐图,感受屋小草青。
想象流水的声音,溪水绕人家。
看到的一幅幅画,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读卧剥图,想象荷花景,诗句。
抓住“卧”(换躺、趴比较),想象小脚丫的动作,想象顽皮的样子。
“送给他哪个词?”小儿卧在哪儿,观察他的表情。
他一动不动,他静静的,他是那么的……你又能送他一个词么?体会自在,认真,理解“无赖”。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导学案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导学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0e9a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7.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读着这首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
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然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种亲切感,也油然而生。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与美好;2、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3、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教学过程:一、揭题入课,粗知宋词师:亲爱的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
每一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色彩明丽、清新的水墨画,是一曲婉转动听的歌曲,也是一段绵长悠远的内心独白。
今天我们一起徜徉于乡间溪畔,去看看爱国词人辛弃疾笔下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师:板书课题)师: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来说一说古代的“词”?(备注: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或者“长短句”“诗余”等,盛行于宋代。
特点是每首词都有有词牌。
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者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的缘由。
在音韵上,词和音乐紧密结合。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村居”中“居”字的含义(课件出示:《论语》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居字,古注有居家、居官、居心三种讲法。
家有家政,居家以孝友治家,不能懈倦。
居在官位,所得的俸禄,都是由人民纳税而来,更不可懈倦。
清平乐导学案.doc
![清平乐导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704981fff12d2af90342e6ad.png)
26《清平乐村居》导学案陈亚飞【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义,。
2.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感受词中田园风光美、农家生活乐,理解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情感。
导入新课:1.从古至今就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有关乡村生活的诗词,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喜爱乡村的田园景色和农民朴素淡雅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辛弃疾一起去江西上饶农村的一户普通农家去走一走,看一看。
yue2.齐读课题一一《清平乐村居》。
请大家看准字音,齐读课题。
3.“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相当于一首歌的曲调。
“村居”则是这首词的题目。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户普通农家的生活。
活动一:初读课文感知词境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理解词义。
2.组内汇报自学成果:①将下列词语读给组内成员听听,相互正音,理解词义。
茅檐锄豆卧剥莲蓬吴音相媚好翁媪无赖②组内选择方式朗读课文。
3.全班展示。
①交流疑难,强调易错字词。
②朗读课文。
(1)全班交流疑难,强调易错字词.有没有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或者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我想提醒大家卧剥的剥是个多音字,这里读bao,卧剥就是身体趴着剥东西。
我想告诉大家翁媪的媪读ao。
指老年夫妻。
为什么要将好好的豆子锄掉,怎么理解“锄豆” ?(把豆苗地里的杂草除掉)吴音怎么理解?(吴地方言,此时的辛弃疾被贬至江西上饶,这里是指江西上饶地区的吴方言)相媚好怎么理解?(媚是献媚、讨好、示好。
相媚好是彼此之间亲热打趣示好)我们一般会称什么人为无赖?蛮不讲理、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那为什么词人辛弃疾会称小儿为无赖呢?这里的无赖还是不是指蛮不讲理游手好闲的人呢?这里的无奈应该理解为顽皮,这是对小儿喜爱的称呼。
不好的词作好词用,这叫贬词褒用,像这样的词你还能举出哪些?(2)小组自选方式展示课文朗读。
词语掌握了,那课文能按照活动的要求来读了吗?哪一小组同学愿意来展示的?(3)组内自评,其它组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9b7e0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e.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理解词的内容,借助朗读、想象,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二、重点难点:1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一教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
说到田园,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这样一些词:“阡陌交错”、“竹木扶疏”、“田舍掩映”、“鸡犬相闻”。
田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许多文人吟诗作画,心驰神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爱国将领、著名词人辛弃疾(其词可分为:抒写爱国情怀的英雄词,描绘田园风光的农村词,体物言情的咏春词和艳情词。
)描绘的乡村图景,领略乡村特有的清丽宁静,走进田园,共同领略田园所特有的美。
谁来读读课题?《清平乐村居》。
(师指名读。
)(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宋词是一种可以配曲子唱的词,前面的那个“清平乐”(“乐”要读“yue”,不读“le”)是词牌,每首46个字,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有3个韵脚字。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词牌)词牌还有很多呢:“念奴娇”、“浣溪纱”、“虞美人”,“沁园春”也是的,对了,还有苏轼“明月几时有”的那个叫“水调歌头”!后面的“村居”才是词的题目,村居是什么?(乡村人家)。
★关于题目“村居”———激发学生的想象:村居有什么景致呢?学生接触到的首先是题目。
一个“村居”会令孩子们浮想联翩。
会想到小桥、流水、人家;还会想到青山、绿水、树林,会闻到花香,会听到鸟语、泉声……有了这个情感体验,对于走进辛弃疾所要描绘的世界是大有帮助的,在农村生活的孩子读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比较,一个良好的情感铺垫便形成了。
(二)、恬淡走近诗词、“走向村居”,走进辛弃疾所描绘的乡村图景1. 学生试读,检查自学效果。
(读对读通)2.听录音朗读,听清节奏,老师对照正音。
《清平乐村居》教案汇总五篇
![《清平乐村居》教案汇总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fee01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a.png)
《清平乐村居》教案汇总五篇《清平乐村居》教案篇1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
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或物的志趣情操。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首词《卜算子·咏梅》,还记得吗?(师生接读)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来学习一首由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简介词牌: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词的题目。
]2.这首词向我们展示了怎样一幅画面呢?请看——(出示课文插图投影片)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词人是怎样描绘的呢?请打开书本。
二、学习课文:(一)1.同学们,你们是学习的主人,老师相信通过你们自己的学习,一定能把这首词学好。
下面,请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
2.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读得好,请给同桌打上“”,如果还需要多练习,请给他打上“▲”,并指出哪儿有问题。
3.得“”的同学请举手。
好,请你读;再请位同学。
下次有信心得到“”的同学请举手。
(让老师听听你的信心!)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1.书读得真棒,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的智慧与信心。
相信你们下面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2.自由读课文,讨论讨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师:读书使人快乐,因为我们从读书中获得了新的知识,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一定也有了收获,讲出来与我们分享一下。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教他人,谁给他解疑答问。
4.谁能用自己的话连贯地说一说上片或下片的含义?(三)1.诗人用朴实、清新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农村秀丽的景色,把农户们那合适安宁的生活刻画的活灵活现。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拿起书本,把自己完全投入到词文中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2.请结合老师这里的句式,发挥你们的想象:读着,我仿佛看到(听到)。
多么令人神往啊!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生评齐读)3.的确,这朴素恬静的农村生活,恰似那美丽的桃花源,令人心旷神怡,充满了向往!同学们,你们能根据画面来编个故事吗?可以是图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全幅图。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9c535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3.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介绍“词”: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
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
词有各种格式。
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
“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整体感知:过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1、自读。
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2、听读。
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
注意:剥的读音。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
三、细读,理解词意: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
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逐“片”讨论:⑴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提示:“檐”、“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⑵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
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⑶配乐朗读。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导学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12e24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0.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导学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文《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整首词画面感极强,词中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通过对农村朴素恬静、清新秀丽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的生动描摹,抒发了词人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教学中,笔者采用“读一首词”“赏一幅画”“悟一份情”的教学法使词中优美的画面“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充分感悟农村生活的意境美,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教学要求,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借助课文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理解“翁媪、卧剥、相媚好、无赖”等关键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3、了解词的一般特征。
通过多层次的诵读,想象词中田园生活的场景,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品悟词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2、难点:多层次诵读,品悟词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环节一:诗词对比,了解词的特点《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第一首词。
在这之前,学生只学过诗,从未接触过词。
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诗和词的不同之处。
笔者在黑板上板书“村居”两个字,问学生:“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有学生回答想到了农村生活,有的回答想到了农村人居住的房子。
笔者接着出示高鼎的诗《村居》让学生读一读,并用一句话进行过渡:“在清代诗人高鼎的笔下,《村居》是一首诗,而在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笔下,《村居》却是一首词。
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诗与词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呢?”【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和教师对诗词异同的梳理,学生较容易发现词的三大特点:每行词的字数都不相等;词除了有题目,还有一个词牌名;词一般分为上下两段,称为上阕(上片)和下阕(下片)。
(完整版)《清平乐.村居》导学案
![(完整版)《清平乐.村居》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270c900b1c59eef8c7b4fb.png)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è。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汉语方言之一,分布于浙江、上海、江苏、江西等地.词作者当时所处今江西上饶地区.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清平乐·村居》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意。
2、通过想象,丰富文章内容,感悟文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3、在深入感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教学重点:在多层次的阅读对话中体会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翁媪为何而“醉”,能想象词所描绘情景。
一、设问导读:读出词韵,初知美。
1、个人自由读词两遍,把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和注释读准字音.()( ) ()() ( )()( )茅檐.相媚.好翁媪.无赖.剥.莲蓬.剥.___2、形近字组词溪( ) 奚( ) 茅 ( )矛()3、有节奏地朗读整首词,读正确读响亮.二、合作探究,感悟美1、根据图画,六人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图上的内容.2、二人小组合作探究,翁媪之间可能会亲热地闲聊些什么呢?(提示: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展开想象,选一场景,记得要加上称呼。
)小练笔:翁对媪说:—-————-—-———-———————-—-————-———-————---——-—--————-————。
媪对翁说:——-——-——-————-—————--———--————-—-———-——-————-——-——-———。
3、这幅村居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词展现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农村生活画面,表现出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往。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导学案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导学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aa5e6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4.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首词。
这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向往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风貌鲜明地勾勒出来,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
【教学目标】1、能读准“鸡笼”“莲蓬”“翁媪”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
2、能借助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受词中对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和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
3、通过感受诗中所描写的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设计理念】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读通诗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是古诗学习的三个境界,在读中发展语感,体验情感,领悟内涵。
古诗凝练含蓄、意在言外、言约而旨丰的特点,教学中不适宜对其进行“条分缕析”和“细究深挖”。
本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重点处相机点拨。
在古诗破解文义的设计中,抓住关键字眼,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合作、积极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品味古诗的意蕴,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读—整体感知,初知大意(一)配图乐,激学趣1、导入: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
让我们伴着悠扬的古琴曲来欣赏一下吧!2、播放古琴曲,学生欣赏课件展示动画,最后定格。
(二)创意境,入课题1、师: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词人辛弃疾所写的词《清平乐·村居》所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215ff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1c.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第1篇】清平乐村居(个性化学习教研课)[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宋词的相关知识。
2.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3. 感受宋词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习卡片32份、幻灯片、调试音乐、电脑控制器、粉笔、教鞭。
学生准备:教科书、字典词典及古诗词工具书。
[教学流程]:一、课题导入:(在黑板上写好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宋词,清平乐是词的词牌、村居是词的题目,读题时中间有停顿。
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学习指南一(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我们学过不少古诗,这是第一次学习宋词,请看学习指南,对它有个初步了解。
(读读学习资料,完成学习卡片一)三、初读课文:说到村居,就使我们想到农村的生活,在你眼里,农村是什么样的?(指名说)我们来看看辛弃疾笔下的农村生活是什么样的,打开书24页,自由读课文,多读几遍,争取把字音读正确。
四、学习指南二:同学们刚才读得很认真,有的同学甚至熟读成诵了,看来这学期的积累活动,让你们爱上了背诵诗词,这样很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坚持下去。
请看学习指南二莲蓬,读轻声和二声都可以,你试着读一读,看看读什么感觉好些?(学生试读)读二声有点韵味。
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指名读)教师板书“莲蓬”五、认识“莲蓬”:莲蓬是什么呢?南方的孩子对它很熟悉,对我们北方孩子来说,莲蓬比较少见。
有知道的吗?莲就是——莲花,荷花。
(初夏时,当荷花在荷叶中盛开,莲蓬只是荷花的花心,娇小嫩黄,藏在美丽的花瓣之中,当盛夏之后,荷花的花瓣渐渐脱落,便会变成一只只碧绿的莲蓬。
莲蓬里有莲子,莲子的营养丰富,香美可口)出示图。
六、指导读词(屏幕出示课文)把书轻轻放下,看屏幕,读词和读诗一样,稍慢些读,适当停顿,词分上下两片,中间停顿长一点儿。
(指名读课文)七、学习指南三(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在学古诗词的时候,掌握了一些方法,比如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诗意(以图解诗),这首词的插图画得就很形象,生动,不妨可以试试。
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26a49ba45177232e60a205.png)
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导学案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活动一揭题,介绍词
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
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
词有各种格式。
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
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活动二初读,整体感知。
过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
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
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2、听读。
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
注意:剥的读音。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
三、细读,理解词意。
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
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
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逐片讨论: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
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村居①
【宋】辛弃疾
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③相媚好④,白发谁家翁媪⑤?
大儿锄豆⑥溪东,中儿正织⑦鸡笼。
最喜小儿⑧亡赖,溪头卧⑨剥莲蓬。
注释:①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
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
“乐”在此处读yuè。
②茅檐:茅屋,茅屋的屋檐。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
吴音,也被成为吴侬软语。
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互相夸赞对方
⑤翁(wēng)媪(ǎo):老年夫妇,老翁老妇。
⑥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⑦织:编织,文中指编织鸡笼。
⑧亡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亡”在此与“无”同音。
应读作“wú”
⑨卧:趴、躺。
作品译文: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
草。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带着醉意,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
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俯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创作背景: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屡遭奸臣排挤与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之久。
这首词就是辛弃疾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一首。
描绘了一个农村家庭普通而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天伦之乐,其乐融融,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表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向往。
一、思考:读着这首词,你的眼前看见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二、1、小练笔: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到了翁夸媪(或者媪对翁说):
“。
”
2、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扮演翁或者媪,来选择三个儿子中的一个来夸一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