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
神经调节
1.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作不能使该反射消退的是()A.灯光刺激+食物B.仅食物
C.声音刺激+食物D.仅灯光刺激
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3.下图为反射弧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代表效应器
B.②代表神经中枢
C.③中突触处兴奋传递方向是双向的
D.④未兴奋时,膜两侧电位呈外正内负
4.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下图为人体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神经中枢的是()
A.①B.③
C.④D.⑤
5.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
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
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
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
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
D.肌肉受到刺激后,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6.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言语区的调节只是大脑中枢参与的活动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7.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
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
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
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8.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类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哺乳动物的大脑皮层均有言语区
C.人脑即人的大脑
D.脑干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
9.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膜两侧电位为外负内正
B.兴奋部位的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化学信号形式传导
D.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10.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A.B.
C.D.
1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组成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突触间隙
C.神经递质由突触后膜释放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
A.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B.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前膜
C.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D.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后膜
Ⅰ真题演练
1.反射是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A.反射弧B.感受器
C.神经中枢D.效应器
2.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A.外正内负B.外负内正
C.外负内负D.外正内正
3.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4.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是()
A.小脑B.下丘脑
C.脑干D.大脑皮层
5.图1为反射弧模式图,其中①~⑤表示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图2为图1中甲处突触结构示意图,其中a~d表示相应结构或物质。
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结构①为感受器,结构②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表示效应器。
(2)图2中结构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给结构①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兴奋在甲处的传递是________________(填“单”或“双”)向的,在结构④上的传导是________________(填“单”或“双”)向的。
(4)已知箭毒能与图2中物质c牢固结合,从而导致物质b不能和物质c发生作用。
若先用箭毒处理结构③,再给结构①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那么施加刺激前后结构d内外电位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模拟过关
1.如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包括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两部分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突触间隙
C.a结构是效应器,d结构是感受器
D.c结构决定了神经冲动只能从a处传导到d处
2.如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兴奋经过突触的传递是双向的
B.神经递质分布在图中的③
C.突触小泡由图中的⑥释放
D.突触只能传递兴奋不能传递抑制
3.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强度的大小B.突触数目的多少
C.感受器的兴奋性D.效应器的兴奋性
4.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是效应器,e是感受器
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C.切断d,刺激b,能发生反射
D.Ⅱ处发生的信号转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5.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如图乙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①→②
B.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位计会偏转两次
C.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D.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这最可能是因为麻醉药暂时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效应器通常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C.运动性失语症的有关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D.仅靠一个神经细胞就可以完成反射
7.图甲表示完整的反射弧结构,当用一定强度刺激B点后引起C收缩。
图乙是图甲中A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B表示效应器,C表示感受器,A表示突触
B.兴奋在A结构传导时,会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图乙结构①中物质的释放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会消耗能量
D.结构①中含有的物质的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有关8.如图是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突触的说法错误的是()
A.突触由④⑤⑥构成
B.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是双向的
C.②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
D.③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9.如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①代表效应器
B.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反射发生的前提
C.刺激③处,该处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
D.兴奋在⑥处的传递是双向的
10.下列关于人脑相关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S区受损会患运动性失语症
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
C.小脑具有控制生物节律的作用
D.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11.如图是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a、脊髓、b、c四种结构构成了完整的反射弧
B.在d处施加任一强度的刺激,都将引起膝跳反射
C.膝跳反射发生时兴奋将沿c→b→a的方向传导
D.b处的结构决定了兴奋只能向单一方向传递
12.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13.下图表示反射弧及突触放大结构,据图回答:
(1)若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则表示效应器的序号是__________,具有分析综合功能的结构序号是__________。
(2)当兴奋传至结构②处时,该兴奋部位膜内电位为__________。
(3)兴奋在图2所示结构中传递方向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结构⑥上发生的信号转换模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
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合。
14.在反射活动中,神经中枢既有兴奋活动又有抑制活动,这是反射的协调功能所必需的。
神经中枢抑制产生机制可分为如图所示三种模式。
注:图中的深色神经元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1)模式Ⅰ中,神经细胞①兴奋,使其末梢释放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再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导致②兴奋,同时③④的状态分别是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2)模式Ⅱ体现了神经调节中典型的__________调节机制。
(3)模式Ⅲ中,若⑤兴奋会导致⑦兴奋,但若⑥兴奋后⑤再兴奋,⑦却不产生兴奋,分析其可能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缩手反射中,屈肌因兴奋而收缩的同时,伸肌则受到抑制而舒张,该神经调节模式为图中的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调节
答案
1~5.ABDBA 6~10.DCADD 11~15.DA
Ⅰ真题演练
1~4.ABCD
5.(1)传入神经;⑤
(2)突触前膜
(3)单;单
(4)刺激前为外正内负,刺激后仍然是外正内负
Ⅱ模拟过关
1~5.CBBCC 6~10.DBBBC 11~12.DA
13.(1)①;③
(2)正电位
(3)单向传递;化学信号→电信号
(4)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14.(1)(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特异性)受体;兴奋;抑制(2)(负)反馈
(3)⑥兴奋后会抑制⑤释放递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Ⅰ
神经调节
解析
1.解析条件反射如果不经常强化容易消退,该反射是由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形成的条件反射,继续用灯光刺激+食物可以强化该反射,而不会使该反射消退。
2.解析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层的参与也能完成,A错误;条件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B正确;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成,C错误;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的一些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如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D错误。
3.解析该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突触处兴奋传递方向是单向的,神经纤维未兴奋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外负内正。
4.解析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解析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是低级中枢反射的结果,不是由大脑皮层支配的,应是经过途径①②③完成反射;通过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⑦和③两个神经元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⑦传向③;感觉是兴奋由④⑤⑥上行至大脑皮层产生的。
6.解析A项,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只有低级中枢的调节;B项,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是只有大脑参与的高级中枢调节;C项,言语区的调节只是大脑高级中枢参与的活动;D项,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体现了大脑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的控制。
7.解析膝跳反射是一种低级反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不参与。
8.解析语言是人脑特有的功能。
人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下丘脑。
脑干是呼吸和心血管中枢。
9.解析神经元受刺激后,兴奋部位产生动作电位,未兴奋部位仍为静息电位,二者之间产生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10.解析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
11.解析神经元之间形成突触,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12.解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Ⅰ真题演练
1.解析反射是由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2.解析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3.解析兴奋经过突触时,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为单向传递。
4.解析大脑皮层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5.解析图1是反射弧,图2是突触。
生物体内的兴奋只能是单向传导。
箭毒处理后,兴奋不能传导,因此电位没有变化。
Ⅱ模拟过关
1.解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A错误;兴奋以化学信号形式通过突触间隙,B错误;根据图中突触的组成可判断a.d分别为效应器、感受器,C正确;图中兴奋只能由d传向a,D错误。
2.解析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小泡位于突触前膜内,含神经递质,受刺激后,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当上一个神经元兴奋时,下一个神经元可能兴奋或抑制,B正确。
3.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赖突触结构,在突触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化学信号传递速度较慢。
4.解析反射需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
5.解析在反射弧中,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联系,在突触处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在拔牙时感觉不到疼痛,那么说明疼痛的信号没有经过大脑,否则就应该有疼痛的感觉,或者是大脑被麻痹,但这是局部麻醉,不是全身麻醉,显然不会麻痹大脑,所以只能是疼痛信号没有传入大脑。
6.解析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最简单的反射弧含有2个神经细胞。
7.解析甲图中B表示感受器,C表示效应器;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神经递质的本质不是蛋白质,在合成过程中不需要核糖体。
8.解析兴奋在突触上的传导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所以是单向的。
9.解析根据图示,①为感受器;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刺激③处,产生兴奋,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⑥为突触,兴奋在该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10.解析小脑与身体平衡有关,下丘脑有控制生物节律的作用。
11.解析由题图可知a是传入神经,b是突触,c是传出神经,而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刺激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会引起兴奋,发生反射活动。
兴奋只能由传入神经a 传到传出神经C.b是突触,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反射弧内(或神经元之间)只能单一方向传递。
12.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
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相邻的神经元之间可能有多个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能识别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并未透过突触后膜。
13.解析根据图1中③的形态可知,⑤为感受器,①为效应器,③为神经中枢。
当兴奋时,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
图2代表的是突触,兴奋在此处单向传递。
若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则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导。
14.解析(1)神经细胞兴奋会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属于兴奋性神经元,兴奋会继续传递;突触前膜属于抑制性神经元,则会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2)兴奋传递后经抑制性神经元又回到原来神经元,属于反馈调节。
(3)⑥兴奋后会产生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抑制⑤释放递质。
(4)缩手反射中,屈肌因兴奋而收缩的同时,伸肌则受到抑制而舒张,该神经调节模式为图中的模式Ⅰ。
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