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精)

合集下载

农业工程培养方案

农业工程培养方案

农业工程一级学科(0828)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博士研究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1.政治思想 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思想。

2.业务水平 要掌握农业工程学科某一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运用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把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及独立从事农业工程学科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技术研究中取得被同行认可的创新性成果。

至少掌握1门外国语,具备熟练的读、说、听、写能力。

3.学术素养及能力 具备丰富的工程学、生物学和管理学知识,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建模能力,较强的科学洞察能力和求实创新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对研究所涉及的农业工程问题进行鉴别、分析和解决;具有较强的通过自学、交流和查阅文献等方式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学术鉴别能力:包括对已有成果的真实性、对农业工程领域已有技术、方法和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鉴别;能根据学科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出有价值的科学研究问题,具有撰写科研项目书并独立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应用计算机等现代设备和技术的能力;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思考问题,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4.身心素质 要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身心素质。

二、学科方向1.农业机械化与装备工程 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技术经济分析为手段,以农业生产自动化工程、产前和产后的加工与储运等设备的研究为核心内容,形成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机械与装备和农业机械化技术为主的农机装备设计制造及运用管理理论体系与技术体系。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082804一、培养目标 1.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在攻读学科应具有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有创造性成果。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听说和读写能力。

3.身体素质要求: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目前的研究方向有4个:1.地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本方向结合国内外地方电力网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研究适合我国地方电网的新模式,研究基于GIS等新技术的农网规划的新算法与新方法;结合自动化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地方电网通调自动化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特别是新技术的应用与开发。

2.智能电网与电力企业信息化本方向结合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实现智能电网和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框架和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智能电网运行模式和控制策略、电力企业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现代营销管理系统核心算法与关键技术、现代生产管理系统等关键技术研究。

3.智能检测与控制系统本方向主要研究非电信号传感与变换技术、现代过程控制理论、通信与计算机技术、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及智能检测方法、针对不同生物环境控制工程的特点研究环境信息的自动采集及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的方法等。

本方向在强调实践应用的同时,重视新型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研究,为生物环境监测与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4.信息技术应用本方向主要开展信息技术在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领域的各种应用研究,包括智能信息处理、精细农业、3S技术等。

研究农业信息系统(农业决策系统(DS)、农业规划系统(PS)、农业专家系统(ES)、农业模拟决策系统(SDS)、农业模拟优化决策系统(SODS)等),农业监测系统(农业资源的探测、评价与动态监测、各种农业灾害、农业作物面积与产量、农业环境的预测与监测),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各领域(农产品品质检测、作物生长状态检测与信息采集、畜牧业生产过程监测等)的应用。

电气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专业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08。

研究方向1.高电压与绝缘技术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4.电工理论与新技术5.脉冲功率与等离子技术6.汽车电子工程7.电力建设与运营二、培养目标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愿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终生。

2、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成就和前沿动态。

3、理论联系实际,有熟练的实验、计算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4、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

5、身心健康。

三、培养模式1、实行博士生导师全面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

导师负责关心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指导工作。

2、鼓励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该小组可接纳企业中有指导能力的专家参加),负责博士研究生培养和考核。

3、对于跨一级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博士论文选题,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1名副导师。

聘请副导师需在选题报告之前由导师提出申请,经校研究生院学位办批准后生效。

4、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必要的课程,查阅有关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认真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四、基本要求1、掌握电气工程学科所必需的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着重要求:1)数学方面: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本学科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

2)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具有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学科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

3)专业基础方面:熟练掌握与电气工程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电气工程学科前沿动态,大量阅读文献并参加相应的学术活动。

具备一定的交叉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以开展跨学科内容的研究。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第一外国语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

五、学习年限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6年。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精)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精)
8.同等学历或跨学科考生补修本学科硕士主干课程
同学校要求
9.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要求以第一作者在公开发行的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含3篇)与博士研究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须以第一作者在SCI/EI检索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一篇)。
备注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学院
信电学院
培养类别
博士
学科、专业代码
082804
一级学科名称
农业工程
二级学科名称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基本学习年限
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培养方式
全日制
学分
总学分不少于2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12学分;培养环节8学分
研究方向
1. 3S技术及应用;2.精细农业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3.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4.地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5.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智能信息处理
3

博士学位课
B070503
农业信息管理系统新进展及Seminar
3

博士学位课
B070504
农业自动化检测与控制技术新进展及Seminar
3

博士学位课
B070510
3S技术进展及Seminar
3

博士选修课
B070506
智能传感技术与信号处理
2

博士选修课
B070507
高级人工智能
2

博士选修课
B070508
电能质量专题
2

博士选修课
B070509
数据挖掘
2

培养环节及培养要求
培养环节
培养环节要求

农业电气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电气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电气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for Agricultural Electrification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1]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养与高度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能适应农业电气化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目标2]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目标3]掌握农业电气化领域所需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及技能,毕业后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工程设计、系统运行、装备制造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目标4]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毕业要求农业电气化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要求: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2.具有从事农业电气化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信息技术、外语以及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3.掌握农业电气化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农业电气化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历史、发展前沿和发展趋势;4.具备实施农业电气化工程实践的能力,并能够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初步处理;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科学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在工程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系统地考虑经济、环境、法律、社会、安全、健康、伦理等因素;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规范使用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能力;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规划、设计、生产、研究开发、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具备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影响的能力;8.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与交往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10.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思维,以及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电气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 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电气信息检测技术 . 带电粒子加速器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年。

四、学分要求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电气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硕博连读、直攻博贯通设置)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 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 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学分。

论文选题报告是博士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

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所选定的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课题要求,查阅国外相关文献,撰写文献阅读综述,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就选题的科学根据、目的、意义、研究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课题可行性等做出论证。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时间应由导师根据博士研究生本人研究进展确定,但最迟应在入学后第四学期末进行。

博士研究生应填写规定格式的选题报告,并在各课题组公开进行选题报告会。

选题报告会成员应由所在博士生指导小组组成。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容为:()课题的来源、意义;()课题的国外研究简况及发展趋势;()课题的研究容和技术方案;()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预期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农业电气化及自动化专业

农业电气化及自动化专业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较系统地掌握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农业电力工程领域和地方企业从事电气设计、设备安装、运行、检修、试验、技术改造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1.政治素质与思想品德要求:热爱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品质及良好的思想品德,遵纪守法,严谨务实,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

2.基本素质要求: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3.专业素质要求:掌握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数学、物理、电路、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计算机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基础理论,掌握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知识,包括供用电系统、供电设备、供电系统继电保护、电能计量、架空线路设计等。

受到科学思维、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等基本训练;受到电子、电工、电气检修、电气运行、电能计量实习、电网仿真实习、变电站仿真实习等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

4.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要求: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5.身体、心理素质要求: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三、主要课程1.核心课程公共基础课:I、高等数学(一)II、大学外语(一)专业基础课:III、电路IV、电子技术V、电机及拖动VI、自动控制原理专业课:VII、供用电系统VIII、供电设备IX、电能计量X、配电自动化2.主要实践环节I电工专业实习II、电气运行实习III、变电站仿真实习IV、毕业实习V、毕业设计四、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学位:工学学士五、学期教学计划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学期教学计划表注:考核方式:理论课采用考试课形式(百分制),体育课及实践类课程采用考查形式(五级分制),通识教育课采用考查形式(二级分制)。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082804)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082804)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082804)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农业工程(0828)本学科是研究农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农村能源的科学利用、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用于农业和农村产业技术改造、发展农业信息高新技术开发研究的应用学科。

重点研究农业生产过程电气化与自动化及其智能化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农村电力系统设计、规划、管理与综合自动化技术、推进农村电力系统、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电气自动化及电子、信息新技术广泛应用和农村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

我校本学科有教授6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4人。

近年来形成了数个有活力的学科梯队,在农村电力系统自动化、节能技术与农村新能源、农业自动化技术、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与建设、农村水电站优化运行、农村配电网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获有多项省部级奖励。

一、培养目标掌握电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坚实的基础理论,以及农业生产过程和生物系统的自动化信息检测与控制及地方电力系统自动化等方面的系统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与人诚挚合作的精神。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前沿问题,在理论或专门技术问题研究中有新见解。

适于到高等学校及科研、设计、管理部门及有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设计、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能够成为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

二、主要研究方向1、农村电力系统自动化2、节能技术与农村新能源3、农业自动化技术4、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与建设5、农村水电站运行与管理三、学制和学分攻读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3.5年(非全日制学生可延长1年)。

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研究环节组成。

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研究环节5学分。

农业电气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电气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电气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农业电气化专业(Agricultural Electrification Majors)专业代码:082303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电学、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业技能,具有农村(地方)电力系统及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有关的工程设计、科研开发及实验调试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电力系统、用电管理部门、电子信息产业相关部门、数字农业等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基本规格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电气与控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应用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2.掌握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工程的分析计算、工程设计方法和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生物工程及其环境设计的检测控制技术;3.了解电力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4.掌握具有从事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实验、测试、设计等基本技能,初步具有科学研究、科技开1发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5.掌握中外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技能,具备对文献信息筛选、鉴别及综合利用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四、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8年五、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六、专业核心课程电路分析、电磁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经典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子设计自动化。

七、全学程时间分配八、毕业基本要求3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表Ⅰ必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农业电气化专业57。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Under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of Agricultural Electrificationand Automation一、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基础,具备电力系统设计、电气设备开发与制造、电力系统自动化、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公司企业、科研院所、决策管理、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信息处理、电力系统运行、电气设备研发、电气工程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和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规格与素质要求1.基本规格具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同时具有开展跨学科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素质。

2.素质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5)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6)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培养特色本专业的最大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装置与系统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受到电力系统、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扩大人才培养方案的灵活性、适应面和实现个性发展的目标要求。

农村博士培养方案

农村博士培养方案

农村博士培养方案背景随着我国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博士人才的数量严重不足,对于培养高水平农村博士人才,提高农村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培养方案1. 招生和选拔招生对象为全国各地的硕士研究生和相关工作人员,要求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历);农村和农业科技服务领域工作经验优先。

选拔采取“推荐免试、联考统招、自主选拔”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联考统招主要考查考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自主选拔主要以面试和综合考评为主,考查考生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学习和培养学制为4年,其中前两年为课程学习和科研基础训练,后两年为研究生导师指导下进行博士研究和论文撰写。

课程设置包括农业科技创新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现代化研究等,注重实践和创新、跨学科交叉。

初期的培养主要着眼于研究方法和技能的学习,注重讲授广度和深度的相结合,使学生掌握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一定的创新能力。

后期的培养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多的时间将用于参与课题研究和实践。

3. 实践和科研在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参与企业、农村基层、科研院所等单位的课题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科研和实际应用能力。

实践和科研内容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社会和经济问题、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具体要求和安排由学生和导师一起商定。

4. 资金和奖励学校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经费,包括学费、住宿费、科研经费、实习经费等等。

同时设立奖学金、科研成果奖、优秀毕业论文奖等多种奖励,激励学生的学习和科研。

5. 实施和管理具体实施单位为各高校或农业科研院所,在实施中要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学校要加强与农村地区的联系,积极引导学生自觉投身农村现代化建设和服务农业科技创新。

结论农村博士培养方案是我国农村和农业科技领域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农村高素质人才水平和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加强与农业科技文化和产业的紧密联系,注重实践和创新,切实解决农村和农业领域的重大问题。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北电力大学(留学生)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8 授予工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在电气工程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要初步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和探索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能够胜任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身心健康。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包含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信息技术(自设)6个二级学科,其中,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由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承担培养任务。

主要研究方向:1.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2.电力系统保护与安全防御3.电力变换与主动配电网4.先进输变电技术5.电气设备智能监测诊断与大数据分析6.电气绝缘与电磁环境7.电机系统与控制8.能源电力经济9.新能源电力系统特性与多源互补10.能源互联网通信与信息安全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或组成指导小组。

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根据研究需要继续深入学习一些课程,在拓宽基础、加深专业、掌握学科发展前沿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3.博士研究生培养可采取全日制培养方式。

4.博士生的培养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国内、国际上进行校际间的联合培养。

5.博士研究生学制4年。

学习年限一般为3-6年,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学习年限的,应提前半年由博士生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学院领导审核、报研究生院(筹)批准、备案。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博士生的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必修环节和任选课三大类。

博士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

博士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

博士培养方案电气工程一、培养目标:本博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电气工程领域高层次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

培养目标为具有深厚的电气工程专业理论基础、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内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要求:1、学术要求:熟悉电气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进展,掌握电力系统、电力电子、电机电气、控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研究方法和专业技术。

2、研究能力: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科研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复杂的科学研究,掌握一门或数门专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创新意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具备独立开展创新科研工作的能力。

4、工程实践: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解决电气工程领域复杂的工程问题,具备工程实践的能力和经验。

5、科研能力:具有扎实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思维,能够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科学研究。

三、培养方案:1、学位课程学习:全日制在读博士研究生需在导师的指导下按要求参加学位课程学习,并通过学习达到一定的学习成绩要求。

2、科研课题训练: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需完成指定的科研课题训练,包括课题选题、文献综述、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撰写相关科研论文等工作。

3、学术活动参与: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学术讨论活动,提高学术交流和合作能力。

4、实践教学: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室、课题组的科研活动,参与相关实际工程项目,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四、学位论文:1、选题:学生选定学位论文选题需符合电气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发展方向,兼顾社会需求和国家发展需求。

2、撰写:学生需按照学术规范撰写学位论文,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术讨论、学术交流等环节,经导师指导和学术论证后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

3、答辩:学生需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向答辩委员会展示学术研究成果和取得的成果,通过答辩审核后获得博士学位。

电气工程(代码0808)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代码0808)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代码:0808)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与方向电气工程学科是研究电磁现象、规律和应用的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核心且关键学科,在国家科技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电气工程的应用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科技、教育、国防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电气化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

在需求牵引、内涵驱动和交叉学科的推动下,电气工程学科正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态势。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创办于1933年,1978年招收研究生,是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院士工作站。

拥有国家级“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西电力系统最优化和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级“电力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培育项目)和电力系统动态模拟与数字仿真一体化专业实验室、广西电力输配网防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期以来,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定位广西、面向全国、服务东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明显的区域优势,取得了一系列令国内外同行瞩目的科研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科方向有:1.电机与电器,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二、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尊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在电气工程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要初步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能够胜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农学博士培养方案

农学博士培养方案

学习使人进步关于“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学习的说明有关研究生:学校从2009年开始招收“硕博连读”研究生,“硕博连读”研究生进校后直接按当年直博生的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对于由硕士阶段转为博士阶段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在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时,请对照直博生的培养方案;研究生培养处已将大家硕士阶段的课程成绩直接带入博士阶段,请大家上网核查,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研究生培养处联系;对于硕士阶段已获得“硕士生英语”成绩的,目前已转换为“博士生英语”,大家在博士阶段不必选修“博士生英语”。

研究生培养处2009.9.17浙江大学关于制订直接攻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身心健康。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

二、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1、学科专业已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原则上应按一级学科制订直接攻博研究生培养方案。

对于部分研究领域较宽的一级学科,需按二级学科制订培养方案的也应本着“前沿、特色、研究”的原则,体现本一级学科的总体要求。

2、研究方向研究方向既要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又能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体现我校的学科优势和培养特点。

研究方向的设置不宜过窄、过细,数量不宜过多。

提倡在学科交叉和渗透的领域设置研究方向,鼓励在国家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领域设置研究方向。

设置研究方向应具备:(1)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2)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重要的实际成果;(3)能开出本研究方向及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前沿讲座课程;(4)有培养博士生需要的经费、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物质条件。

农业电气化专业博士专业

农业电气化专业博士专业

农业电气化专业博士是一个涉及电气工程、农业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

该专业博士的培养目标是为农业电气化领域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研和管理人才,以满足我国农业现代化对电气化技术的迫切需求。

在课程设置上,农业电气化专业博士需要学习电气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具体而言,学生需要掌握电路、电磁场、电机电器、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电气工程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农业机械、植物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农业科学知识。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能源系统建模与优化、农业电力系统设计、农业电气安全等方面的专业课程,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研究方向上,农业电气化专业博士的研究方向非常广泛,涵盖了农业电力系统、能源与环境、智能农业等多个领域。

其中,农业电力系统方向主要研究农业机械的电力驱动、电力系统的保护和控制等问题,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能源与环境方向主要研究可再生能源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能源效率等问题,为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提供解决方案;智能农业方向主要研究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就业前景方面,农业电气化专业博士的就业方向非常广泛。

毕业生可以进入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技术研发、管理等工作。

具体而言,毕业生可以从事农业电力系统设计、维护和管理、农业电气安全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从事能源系统建模与优化、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的工作,还可以从事智能农业、物联网等领域的技术研发、管理等工作。

随着国家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视和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电气化专业博士的就业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总之,农业电气化专业博士是一个涉及电气工程、农业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研和管理人才。

该专业博士需要掌握电气工程和农业科学基础知识,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该专业博士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毕业生可以从事多个领域的科研、技术研发、管理等工作。

电气博士计划书

电气博士计划书

电气博士计划书1. 研究背景电气工程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工程学科,涉及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力电子、通信与网络、自动化控制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电气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迫在眉睫。

作为一名研究者,我对电气工程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充满热情,希望能够通过攻读电气博士学位,深入研究新兴领域的电气技术,并在学术界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2. 研究目标本博士计划旨在研究电气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挑战,并寻求创新解决方案。

具体的研究目标如下:1.探索电力系统的高效能源传输和分配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研究电气设备的智能化控制与优化方法,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分析大规模电力系统的新能源接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4.开发高性能的电力电子器件和系统,以应对电力工程的需求;5.研究电气工程领域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推动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3. 研究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本博士计划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对电气工程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广泛的调研和阅读,了解当前的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2.模型建立:针对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等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便于定量分析和解决问题;3.算法设计:设计高效的算法,用于解决电气工程领域的优化问题和控制问题;4.实验验证: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和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出的方法和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5.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总结出科研成果,并撰写学术论文。

4. 主要计划与时间安排本博士计划预计需要3年时间完成,具体的计划与时间安排如下:第一年1.进一步深入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挑战,完成文献综述;2.针对电力系统的高效能源传输和分配问题,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开始进行理论研究;3.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算法和工具,为后续研究做好准备;4.完成第一年的研究总结报告。

第二年1.完善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相关算法;2.利用仿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评估所提出的方法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3.继续深入研究电气设备的智能化控制与优化方法;4.参加学术研讨会和行业交流活动,与同行学者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5.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总结前两年的研究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博士学位课
B070503
农业信息管理系统新进展及Seminar
3

博士学位课
B070504
农业自动化检测与控制技术新进展及Seminar
3

博士学位课
B070510
3S技术进展及Seminar
3

博士选修课
B070506
智能传感技术与信号处理
2

博士选修课
B070507
高级人工智能
2

博士选修课
B070508
电能质量专题
2

博士选修课
B070509
数据挖掘
2

培养环节及培养要求
培养环节
培养环节要求
学分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同学校要求
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同学校要求
2
3.学术交流
同学校要求
2
4.实践教育
同学校要求
2
5.学科综合水平考试
同学校要求
2
6.中期考核
同学校要求
7.论文中期检查
同学校要求
8.同等学历或跨学科考生补修本学科硕士主干课程
同学校要求
9.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要求以第一作者在公开发行的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含3篇)与博士研究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须以第一作者在SCI/EI检索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一篇)。
备注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博士学位课
外国语(博一外)
3

博士学位课
B001204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3

博士学位课
B070501
农村电力系统与电气装备自动化技术新进展及Seminar
3

任选一门
博士学位课
B070502
“精细农业”智能信息技术与系统集成新进展及Seminar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学院
信电学院
培养类别
博士
学科、专业代码
082804
一级学科名称
农业工程
二级学科名称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基本学习年限
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培养方式
全日制
学分
总学分不少于2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12学分;培养环节8学分
研究方向
1. 3S技术及应用;2.精细农业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3.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4.地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5.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智能信息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