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
教师资格证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中小学教师资格科目一综合素质考试中,职业理念一章涉及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这一章的的题型有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是需要大家着重识记的一章。
现就“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进行备考指导。
一、知识链接“以人为本”学生观内涵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
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安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的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把学生当成不依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观
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观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那么,新课程倡导哪些具体的学生观呢一、学生是发展的人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师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
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学校和教师的手里。
学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差异是一种财富。
尊重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所以,“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识的,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
辨析题综合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性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三个基本含义:(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三个基本含义:(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主体。
“素质教育”的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5)课程与教学,学校教育活动中的管理活动,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等都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
“新课改”的教师观1、教师角色(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1)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在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在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在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学行为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观 (2)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观一、学生观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那么,新课程倡导哪些具体的学生观呢?(一)学生是发展的人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
从教育角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
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学和教师的手里。
学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
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助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世界才会更加缤纷多彩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世界才会更加缤纷多彩作为班主任,应树立发展的眼光,用这样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才会懂得世界是如此美好!把孩子当牛顿看,他便是科学家;把孩子当凡高看,他便是美术家;把孩子当贝多芬看,他便是音乐家!唯物辩正法强调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东西。
作为每一个老师,对学生的看法也应该是变化发展的,应该实事求是。
今天的“差生”并不意味着明天“就是差生”。
人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一生都处在变化之中,如果人一成不变,那就不会成长。
如果把人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话,那么就是僵硬的,不客观的,也是不现实的。
但是,人是有灵性的,是会变的。
人在变,在变中变得成熟,在变中成长,。
在变中一点一点的接受新的东西,所以人在变,思想也在变。
人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东西,知道的东西多,在不断的丰富大脑,在丰富生活,我们不能用静止不变的眼光看人。
不能用静止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就意味着应该以一种动态的眼光关注学生。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确切的反映了这样一种动态的眼光。
发展意味着变化。
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个体,其变化是永恒的。
学生潜在的能力是无限的,正如有人所说,学生的潜能是气体,你给其多大空间,他就有多大的体积。
所有的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我们习惯了用那种静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和“一好(学习好)遮百丑”的片面思想来看待学生,我们习惯了用学生的在校表现及学习成绩来评价和推测他们的未来。
这样看我们就错了,因为我们忽略了一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知识能力、经验心理、行为习惯等均不成熟。
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和想法来看待学生,不能仅看到他们的暂时的、阶段性的发展,而要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来看和对待他们。
特别是后进生,也许他们的学习成绩暂时不如别人,但他们一定有别人不及之处。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长处,时刻不忘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不要被他们曾经的缺点所局限。
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实施教育
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实施教育作者:赵桂芹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6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从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论述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从人的潜能和实能论述了学生是有潜能的人及其有关教育;从学习的各方面差异论述了学生是有独特性的人,从而阐述了学生的发展与教育问题。
关键词:学校德育;缺陷;回归;改革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6)06-0085-03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是教的基础,这里的学是指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是指教师教育教学的一切行为和条件。
教必须尊重和遵循学的规律和实际,教决定学的方向,是学的条件。
为此,只有全面地掌握和研究学生的发展特点,才能富有成效地施教。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一)学生在特定阶段有其特定的特点每一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都不同,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水平和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例如,低年级学生常被生动、新异的刺激所吸引,在课堂上往往不能集中注意于老师的讲课或教材内容,听课经常出现东张西望、做小动作等注意分散的现象。
在注意品质方面,他们注意的范围比较窄,阅读时采用逐字阅读的方法,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按照教师要求灵活转移注意的能力也较差,学生聚精会神写字时往往忘了姿势要端正,或忽视老师提的要求。
对于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教师必须了解和尊重,做到使教育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要求,使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发展。
(二)学生是一个不成熟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作为发展中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不完善的人。
因而,学生会出现错误。
从教育的角度讲,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因此教育中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赏识教育就是肯定、扬长,容忍错误。
上海一些学校的考试“借分制”、吉林某小学的“保密贷分制”,即考不好保密借分,然后加倍还贷,还有的学校试行的多次考试和选择性考试都是在尊重学生“不会”的权利及人格。
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栋梁,国家健康发展的往往取决于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取决于教育者如何更好地引领学生走向成长。
因此,从一种发展的视角来观察学生,更好地让学生发挥最大发展潜力,是非常重要的。
从发展视角看,学生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自我意识的提升。
学生首先要学会自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比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减少夜晚的电子产品活动时间,睡眠充足等。
其次,要学会自我调节,当孩子出现面临不同问题时,要拥有一种解决的途径。
定期反思自己学习的过程,总结经验、提高能力,以提高学习效率和素质。
另一方面,可以从教育者的视角,看怎样更好地更正学生的思维形态,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的机会,掌握抓住机会的能力。
教育者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身的学习任务,做到认真完成作业,把一切学习工作抓在手里,当然不可以忽略比赛、实践等,以全面锻炼自己。
同时,教育者还要教育学生反省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与发展有何关系,学会把思考转化为实际行动,把想法变为可操作的计划,实现自我发展。
另外,学校也应该制定发展性的有效课程,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并提供丰富的多元文化的文化熏陶,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建立自己的理念,培养自身的素养和思维能力,以期达到发展的目标。
丰富的学校活动,像体育、科技活动等,也有助于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从发展的视角看学生,学生本身要增强自我意识,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跟踪发展的趋势,不断提升素质;而教育者和学校也要提供有效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制定发展性的有效课程,丰富各类的学校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获得更多实践机会,才能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
小学综合素质单选知识点
小学综合素质单选知识点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育教学需遵循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进行,做到循序渐渐,分年龄段展开教学,抓住学生飞速发展的关键期,扬长避短以及因材施教。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常言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学生处于发展进程中,变化是日新月异的,所以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避免“三岁看到老”。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所有很多的观点、很多的做法可能会比较片面、幼稚,这时教育者应该做到宽容对待学生,正确看待学生在发展进程中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传统的教育把学生看成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人,所以我们往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意愿,强迫他们学习,最终导致学生恨学厌学。
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化厌学为乐学。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因此教学活动势必应做到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属于未成年人,无论是在思想、情感还是行为这几方面都会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因此要意识到学生不等于“小大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所以教师们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不要总是要求学生按着教师的想法去做,要更多考虑学生是怎么想的。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虽是教育的对象,但更重要的是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育想要起到成效都必须使学生充分参与。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得以侵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以上便是今天想要和各位考生分享的内容,接下来我们结合练习题来进行巩固提升。
1.军军的英语成绩比较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这次考试及格了。
军军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你这次考得特别好,不是抄来的吧?”老师的这种做法忽视的是()。
材料题中的三观
教师的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处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材料中,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于学生的作文非常认真详细的加以指导,并且给予不断的鼓励,不但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更给予学生未来发展的自信。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不同的学生之间有其独特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
材料中,语文教师发现了学生在写作上的闪光点,给予了有的放矢的教育,帮助学生批改日记,不断鼓励学生在写作上的成就,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
其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教育公平,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材料中,语文教师并没有关注“我”在班级中的“差劲”表现,而是一视同仁,对学生的作文大加赞赏,评选为范文,给予学生莫大的鼓励,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要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师观,公平公正的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具有自身独特性的人,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任何事物都没有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更好的认识事物,学习事物,就要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古人说“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曾经沧海难为水”等,都说明了事物是发展的观点。
身为教师,都深刻的认识到了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
学生从刚踏入校门,到走向社会,是一个从一字不识,到能独当一面,完成社会角色使命的人才发展过程。
学生的每天都不一样。
有这样一个例子:为了提高成绩,督促学生写作业,我专门成立学习小组,每天都是在组长的家里写作业,写完了才能走,每天小组长向我汇报做作业情况。
有个学生,每天都不去写作业,到处乱跑,小组长管不了。
可是不知道有天怎么回事,小组长说他作业写完了。
我就感觉很惊讶,我刻意的安排了一次作业突击检查。
趁机我重重的表扬了他,他从此以后就一直坚持写作业,学习成绩也上去了。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学生在发展变化的例子,从这个例子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1、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就是为了培养学的学习能力,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合作学习。
以一个组长为首,可以开展多样的学习计划,促进学生能够按时完成的作业的同时也帮助后进生能够快速的提高。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人,成就人。
而人的成长不能够没有学习这一重要的环节。
在学校可以依靠老师来讲解,去叫他们如何做;在家里可以由家长叫他们如何做。
可是在自己独立了之后呢?是不是自己就不要学习了?这肯定是不行的。
要让学生自己做到学习,懂得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句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要想使学生发展的好,发展的长远必须做长远的打算。
2、在学生的发展中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作业完成是一个好的习惯,作业相当是自己的学习任务,需要按时保量的完成,老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这种习惯,促进学生学会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新课堂所提倡的学生发展观要求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就是把学生看作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把学生的发展看作一个持续一生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不足与失误,要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看待学生,培养学生。
一、以终身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的发展可看作一个持续一生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以终身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就是要求把学生在校的发展看成学生终身发展的一个阶段,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的阶段。
因此,以终身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以便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学习化社会的形成,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思潮,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人们的共识。
人们逐渐认识到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社会成员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比学校的变化速度不知要快多少倍,今天知道的东西,也许明天就会过时。
因此,现有的考试成绩无法决定学生未来发展的状况,只有真正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才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教师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整个人生的成长,站在人生发展的制高点上对其动态生成进行智慧的选择和高超的把握,对他们的每一个可能素质进行有效指导,使之转化为现实素质,并促使下一步素质向更高现实转化。
二、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时期是人生发展中最重要时期,作为发展中的人,这个阶段还是动态的、不成熟的。
从教育角度讲,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学生的成长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
因此,要求教师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缺点和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给予错误的学生以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孤立静止地看待学生,将犯有错误的学生一棍子打死。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易群菊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易群菊发表时间:2020-09-16T15:30:15.6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作者:易群菊[导读]易群菊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镇民族初级中学 4443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231-02记得大学和高中哲学课本里面关于发展的观点是这样说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就是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哲学里面关于发展的观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永远不变的,我们要更好的认识事物,学习事物,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我们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对待自己的学生。
古有“士别三日,以刮目相看。
”随着历史穿越到三国时期,我们看到了当鲁肃过浔阳的时候,看到吕蒙只有匹夫之勇,不忍说:“真为吴下阿蒙。
”吕蒙得知后,从此闭门苦学,等到鲁肃第二次过浔阳与吕蒙交谈才发现:“汝非吴下阿蒙。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鲁肃就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如果他把眼光看长远点就不会有“士别三日,以刮目相看”的感慨,也不至于在第二次被吕蒙弄得无法可说。
古人已经有不以发展眼光看待问题的失败教训,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吸取教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
新课标的要求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从幼儿园到义务教育阶段,再到高中、大学,甚至走入社会,每个阶段,每天每时每刻都是以不一样的面貌呈现出来的。
还记得上学期我所带的班级里面有一位非常调皮的学生叫谭泓。
谭泓同学属于那种上课坐不住也不爱搞学习,而且还特别喜欢招惹其他同学讲话的类型。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刘晓云在我个人的工作经历当中,我发现了一个浅显但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那就是我们老师在看待学生的问题上都偏向成人化,固定化,并且很容易把一些世俗的,落伍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例如,当我们的入学新生来报到注册时,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总是学生在小考或是中考中考了多少分,而其他事宜一概不提。
的确,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好学生的重要标志,同时教学成绩也是反映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硬性标志,所以导致了我们大多数人只看成绩而不看学生的发展潜能。
当然,一个人的潜能是很难用肉眼可以看出来的,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用时间去体验。
同时,需要我们老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接到一个新班时我,我们最关心的总是全集前一百名的我们班有几个?全县第一的那个学生在那个班?当然,谁都不能否认这样的学生更具有培养性和发展性,但同时我们说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学生在班级里少之又少,而大多数学生都处于中间状态,并且他们才正是一个班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
因此我认为必须调动起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不断的开发这些学生的发展潜能。
如果我们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相信他们当中一定会有“黑马”杀出来。
记得刚开学时我遇到了这样一个学生,他的名字叫王开发。
他们家的邻居刚好是我认识的人。
当谈到这位学生时,他说“这位学生在上小学时三天两头叫家长,学习也是一塌糊涂”。
总之,在我们平常人的判断当中他就是一个“问题”学生。
然而,在教育这个学生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受他人影响,相反我想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他,并且我一在告诫自己不要让世俗的观点蒙蔽双眼,要公平公正的看待学生以前所犯的错误。
因此,在后来的工作中我有意无意的关注他,关心他。
虽然现在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很优秀,但他在人格发展方面有很大的起色。
如,他多次主动帮忙打扫卫生,给其他同学修理课桌,并且每天给我们班领取营养餐,更让人可喜的是他的英语从以前字母都不会读发展到现在每一单元的词汇可以读会60%。
课程理念——精选推荐
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为了每⼀位学⽣的发展:⼀、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
1、所谓理念是⼀个⼈所具有的准备付诸⾏动的信念,它既是⼀种观念,也是⼀种⾏动。
理念是⼈们在对某⼀事物现实的深刻分析和未来的展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是课程的灵魂和⽀点。
2、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也是经验、活动;不仅是⽂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学⽣获取知识的过程是⾃我建构的过程。
3、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师、教材、学⽣、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
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种⽣态系统。
(⼆)、教师⾛进新课程最重要的是树⽴新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发展的核⼼理念:为了每⼀位学⽣的发展。
(⼀)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的发展。
价值取向有三种:A、以经济发展为本B、以社会发展为本C、以⼈的发展为本。
新课程价值在于通过促进⼈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实现了课程价值的融合,这种融合浓缩为⼀句话就是:为了每⼀位学⽣的发展。
(⼆)“为了每⼀位学⽣的发展”的内涵:1、课程要着眼于学⽣的发展;2、⾯向每⼀位学⽣;3、关注学⽣全⾯、和谐的发展。
三、发展的终极追求:⾛向全⼈教育。
(⼀)全⼈教育是新课程改⾰的基本价值取向。
1、这种着眼于全⼈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使学校的课程⽬标表现出新的特点:A注重课程⽬标的完整性,强调学⽣全⾯发展;B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学⽣的基本素质;C注重发展学⽣的个性D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培养;D强调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E强调国际意识的培训。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的总⽬标是:以邓⼩平同志关于“教育要⾯向现代化,⾯向世界,⾯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贯彻党的教育⽅针,全⾯推进素质教育。
3、新课程培养⽬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功德;逐步形成正确地世界观、⼈⽣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科学和⼈⽂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活⽅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代新⼈。
教育理念之学生观
教育理念之学生观如何拿高分一、考情介绍《综合素质》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是必考科目,考试内容主要包含职业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五个部分,其中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部分的考试题型比较固定,每部分都有两道固定材料分析题,那么这两部分中的材料分析题如何考是广大考生比较关心的内容,就职业理念部分我们来进行详细解析。
这部分的出题点包括三个内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出题基本是从三个内容中选取其中一个考点进行考,教育理念主要包含的内容有教育观、学生观以及教师观3部分的内容,在整个教师资格综合素质中所占分值比较大,其中客观题—单选,所占分值为8分;主观题—材料分析题,所占分值为14分,共计22分。
客观题一般会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对题干中教师的做法进行判断,主观题则从会从教育观、学生观以及教师观任一角度出发,要求考生能紧扣该观点的内容,对材料中的教师的做法给予评价,所以在讲解的时候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观的具体含义。
学生观作为一个必涉及的知识点,带着广大考生一起学习如何在学生观拿到可观的分数。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的基本看法与认识。
“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1)学生学习的主体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
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观
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观第一篇嘿,亲爱的朋友们!咱们今天来聊聊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观。
你知道吗?在新课程标准里,学生可不是以前那种只会乖乖坐着听讲的小木偶啦。
他们是一个个充满活力、有着独特想法和无限潜力的小精灵!咱们得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
他们就像小树苗,还在不断成长,有时候可能会歪一点,长慢一点,这都很正常。
咱们不能因为他们一次没做好就着急上火,得耐心等着他们慢慢长大,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犯错、去改正。
而且呀,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有的擅长画画,有的唱歌好听,有的数学特别棒。
咱不能拿一个模子去套他们,得发现他们各自的闪光点,让他们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闪闪发光。
还有哦,学生可不是光等着老师灌知识的空瓶子。
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咱们得尊重他们的意见,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学得更带劲。
呀,在新课程标准下,咱们得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学生,陪着他们一起快乐成长!第二篇嗨,小伙伴们!咱们接着聊聊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观。
学生呀,那可是学习的主人!不是咱们老师在前面拉着他们走,而是要在旁边陪着、引导着他们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秘。
咱们得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给他们一些任务,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完成,你会发现他们能给你带来惊喜。
就像解开一个谜题,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找到答案。
而且,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也超级重要。
大家一起讨论、一起研究,互相学习,那效果可比一个人闷头学好多啦。
咱们要鼓励他们多交流,多分享。
还有呢,别忘了学生也是有情感需求的。
他们在学校里不仅要学知识,还要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一句表扬,一个微笑,都能让他们心里美滋滋的,学习也更有动力。
所以说呀,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观,就是要把学生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尊重他们、相信他们、关爱他们,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快乐前行!。
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实施教育
全 十美 。 二 、学 生是有 潜 能的人 。要善 于欣 赏学生
俄 国生理学家 巴莆洛夫研究指 出,人 的神经
活 动 具 有 强 度 、灵 活性 、平 衡 性 的特 征 ,此 三 种 特 性 的不 同 情 况 的 组合 ,构 成 了人 四种 不 同的 神 经类 型 , 即胆 汁 质 、 多血 质 、黏 液 质 和 抑 郁 质 。 神 经 类 型 的 不 同 ,人 的反 映 能 力 、方 式 、效 率 、
忘了姿势要端正 ,或忽视老师提的要求 。 对 于学 生 不 同发 展 阶段 的 特 点 ,教 师 必 须 了
解 和 尊 重 ,做 到 使 教 育 教 学 从 学 生 的 实 际 出 发 ,
学 生说 为 什 么 这样 画 ,之 后 请 别 的 同学 改 正 ,最 后 ,老 师 指 出 了 这 位 学 生 的 学 习错 误 ,但 大 力 表 扬 了他 学 习 中 的 创 意 , 即他 用 数 学 的知 识 来 理 解
( ) 学生在牦 定 阶段有 其特 定 的特 点 一
每一 年 龄 阶 段 的 学 生 ,身 心 发 展 的 特 点 都 不
同 ,并 且 随着 年 龄 的增 长其 水 平 和 能力 也 在 不 断
地提高。例 如 ,低年级学生 常被生 动 、新异 的刺 激 所 吸 引 ,在 课 堂 上往 往 不 能集 中 注 意 于 老 师 的 讲课或教材 内容 ,听课 经常出现东张西望 、做小 动作 等注 意 分 散 的现 象 。在 注 意 品 质 方 面 , 他们
提 出适合学 生发展的要 求 ,使教育能够促进 学生
收 稿 日期 :2 0 — 1 1 0 6 1— 0
作者简 介:赵桂芹 (9 . ) 1 6 一 ,女 ,抚顺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 向:儿童心理发展与 学习。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
启东市南阳小学姚艳学生首先是人,是活生生的人,这一睁眼就能看见的生活化的事实需要教师领悟其中的教育意蕴。
全人的教育观认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是生命整体的三维,其中每一维都是全息的,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包容和嵌套、相互融通,共同构成人的完满的生命”。
因此,我们眼里的学生必须是一个完满的生命,忽略生命任何一维的教育都是残缺的、失败的教育,甚至可能造成对学生的摧残。
学生自然生命的发展更多地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教育规律,人的天性只能是“守护”而不能“开发”。
人们常说,玩是孩子的天性。
其实,学习也是孩子的天性。
教师要做的就是在遵循生命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尊重儿童的天性,养护儿童的身心。
学生该睡觉的时候就要让他们睡觉,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辛苦学习、不足七小时的睡眠,这种对中小学生身心的摧残该结束了;连课间十分钟也要“霸占”的拖堂老师理应遭到批评,因为学生上厕所的时间都被剥夺了;小学生在自习课上一句话也不许说,“万马齐喑”的局面其实比“闹翻天”的课堂更加悲哀……
学生的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几乎被悬置于现代化教育之外。
日益功利化的目标使得教育日益成为一种手段和工具,而不是一种目的。
教育一旦成为手段,学校管理的企业化倾向就日益严重,学校就变成了“学店”、“工厂”,此时的学生已经失去了人所应该具有的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
精神生命是超越自然生命的内在生命,它表现为个体的完美人格;而应试教育的熔炉往往炼不出人格丰满的人。
学生总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因此,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会认知”,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即从一个自然人成为一个社会人。
所以,“社会生命的教育,是使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成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成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的教育。
它包括社会化的教育、共同生活的教育、生存的教育等”。
学生是人,不是物,就不可施以物化的教育方式。
是人,就不能当作物来加以规训,而应以教育、爱心去教化。
学生是人,就有人的人格和尊严,其人格尊严理应得到尊重和爱护。
学生是人,是公民,就要培养其具备一定的公民意识。
学生是人,是人就有差异,就要用一样的眼光看学生,但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学生。
当然,学生还是孩子,他们还不成熟。
但是每个学生都是有潜能的。
每个学生都有做好孩子的良好愿望。
学生正处于发展过程之中,教育就要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既然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就要既对学生的现在负责,也要对学生的将来负责。
教师无法对孩子的过去负责,但可以也应当对孩子的现在和将来负责。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在全球教育基础会议上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主题报告中指出:“教育的使命,正是为了准备未来。
”柏拉图说:“一
个人最初所受的教育将决定他未来的生活。
“虽然,”教育为未来成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思想已经受到质疑,但我们至少要为学生的当下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全面的教育。
这是因为,教育实际上就是学生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
如果我们只盯着语数外、只盯着分数,学生除了会考试,却没有想象力、没有人文情怀、没有思想,这样的生活不仅是残缺的,将来也很难立足于社会。
授之以“鱼“、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授之以“渔”、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才是其将来的立命之本。
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