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专题4 专题概括整合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1-4-1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1-4-1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必修部分 专题4 第一单元
江 苏 教 育 版
高考化学总复习
②跟非金属反应 将浓硫酸跟木炭粉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表现了浓硫酸的________性。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浓H2SO4常用作干燥剂,但它不能干燥 哪些气体? 浓H2SO4不能干燥强还原性气体和碱性 气体。如还原性气体:H2S、HBr、HI;碱性气体: NH3。
高考化学总复习
必修部分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高考化学总复习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高考化学总复习
SO2 还原性: V2O 化 2SO +O 5 2SO3 2 2 学 SO +X (卤素, 2 2 性 X≠F)+ 质 2H O===H SO + 2 2 4 2HX
H2SO3
亚硫酸盐 还原性:
还原性:
2Na2SO3+O2===
江 苏 教 育 版
2H2SO3+O2 2Na2SO4 ===2H2SO4 Na2SO3+X2+ H2O===_________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 (2)S作还原剂:S+O2=====SO2(淡蓝色火焰,纯O2中 是蓝紫色) △ S+2H2SO4(浓)=====3SO2↑+2H2O

高三化学苏教版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3 第4单元 金属的冶炼、铜及其化合物

高三化学苏教版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3 第4单元 金属的冶炼、铜及其化合物

第四单元 金属的冶炼、铜及其化合物1.合金提醒:(1)常温下,多数合金是固体,但钠钾合金是液体;(2)成分金属与合金的物理性质相比有所改变,但合金中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仍然不变;(3)并非所有的金属都能形成合金。

因为两种金属必须熔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合金。

如果一种金属还未熔化时,另一种金属已经汽化,则一般不能熔合在一起,如Cu 与Na 、Fe 与Na 等不能形成合金。

2.铜的制备与精炼工业上主要采用高温冶炼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 2)的方法获得铜。

用这种方法冶炼得到的铜,含铜量为99.5%~99.7%,还含有Ag 、Au 、Fe 、Zn 等杂质。

要达到电气工业生产用铜的要求,这种由黄铜矿高温冶炼得到的铜还必须经过电解精炼,电解精炼得到的铜,含铜量高达99.95%~99.98%。

3.金属的冶炼(1)金属冶炼的实质 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得电子被还原为金属单质的过程:M n ++n e -===M 。

(2)常见冶炼方法①电解法——K ~AlNa :2NaCl(熔融)=====通电2Na +Cl 2↑;Mg :MgCl 2(熔融)=====通电Mg +Cl 2↑;Al :2Al 2O 3(熔融)=====通电4Al +3O 2↑。

②热还原法——Zn ~Cu高炉炼铁:3CO +Fe 2O 3=====△2Fe +3CO 2;铝热反应制铬:2Al +Cr 2O 3=====高温2Cr +Al 2O 3;焦炭还原铜:C +2CuO=====△2Cu +CO 2↑。

③热分解法——Hg 、AgHg :2HgO=====△2Hg +O 2↑;Ag :2Ag 2O=====△4Ag +O 2↑。

注意:有些活动性很强的金属也可以用还原法来冶炼,如Na +KCl =====850 ℃K ↑+NaCl 、2RbCl +Mg =====700~800 ℃MgCl 2+2Rb ↑等,在此主要运用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利用K 、Rb 沸点低,汽化离开反应体系,使化学反应得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专题归纳整合3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专题归纳整合3
离、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溶液的 pH、影响弱电解质 电离的外界因素、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在近年的高考命 题中对主要内容的考核: (1)平衡的基本原理; (2)强弱电解质 的区别,以及与溶液导电能力的关系; (3) 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的因素;(4)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 (5)溶液中的几个守
离子化与分子 化同时进行 v(离子化)=v( 分子化)
溶液中各粒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条件改变时,原来的平衡状态被破坏,经过一段时间,建立起 新平衡 浓度、温度、压 强
影响 因素 平衡判 断依据
温度、浓度
Qc>K,平衡左移;Qc=K,平衡状态;Qc<K,平衡右移
配苏教版
化学
选修 化学反应原理
恒 ( 电荷、物料、质子守恒 ) ; (6) 混合溶液中 ( 不反应的或能反 应的)各种量的判断;(7)离子共存问题。
配苏教版
化学
选修 化学反应原理
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①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
②有些物质虽然难溶于水,但还属于强电解质,其溶解部 分完全电离; ③有些物质溶于水后能导电,但却是非电解质,因为导电 的原因是该物质与水反应生成的电解质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
配苏教版
化学
选修 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归纳整合
配苏教版
化学
选修 化学反应原理
请分别用一句话表达下列关键词:
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离 平衡 盐类的水解 沉淀溶解平衡 弱电解质 的电
配苏教版
提示
化学
选修 化学反应原理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完全电离、不 部分电离、 电离特点 可逆、不存在 可逆、存在 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 弱酸、弱 强酸、强碱、 物质种类 碱、水、个 多数盐 别盐 水合离子和 溶液中粒 水合离子,无 溶质分子共 子种类 溶质分子 存

2021年高中化学专题三本专题整合提升课件苏教版选修4

2021年高中化学专题三本专题整合提升课件苏教版选修4

同)
特征
四反应 (指离子 间通常 能发生 的反应)
“复 分解
反 应” 条件

类型
实例
①SO24-与 Ba2+、Pb2+、Ag+、Ca2+等不共 存;
生成微溶、 ②CO23-与 Ca2+、Mg2+、Ba2+等不共存; 难溶物 ③S2-与 Cu2+、Pb2+、Hg2+、Ag+、Fe2+等
不共存;
生成易 挥发气体
加入镁粉(或其他活泼金 S2O23-+2H+===S↓+SO2↑+H2O, 属)能放出 H2 的溶液等 AlO- 2 +H2O+H+===Al(OH)3↓,AlO- 2
+4H+===Al3++2H2O
特征
类型
实例
“碱性”条件型:
常见叙述溶液为碱性的语 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一
句:碱性溶液、pH=14 般为能生成不溶性碱的金属离子或生
-14,而在 100 ℃ NH4Cl 有时当 析出蛋清;加水,
为 1×10-12
酸用
蛋清又溶解
三、溶液中离子大量共存的规律
离子能否在同一电解质溶液里大量存在,取决于化学反应
或离子是否符合题目的相关条件,这就需要掌握相关离子的性
质。下面从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
特征
类型
实例
“无色透明”条件型:
一色
溶液若无色,则不存在有色 Fe3+、Cu2+、 离子。“透明”是指溶液不 MnO- 4 、Fe2+等均 能形成浑浊或沉淀,透明和 为有色离子
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
电离平衡 可逆过程
水解平衡 可逆过程
溶解平衡 可逆过程

v 正=v 逆

动态平衡
v 电离=v 结合 动态平衡
v 水解=v 中和 动态平衡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1-8-4沉淀溶解平衡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1-8-4沉淀溶解平衡
疫区四处喷洒石灰水。根据有关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 中不正确的是水( )
江 苏 教 育 版
A.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可 以使病毒蛋白质变性,病毒失去生理活性 B.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 溶液的pH不变
必修部分
专题8 第四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
高考化学总复习
必修部分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8 溶液中离子的反应
高考化学总复习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8 溶液中离子的反应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四单元
沉淀溶解平衡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8 第四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8 第四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1.掌握常见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及沉淀溶解平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8 第四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解析]该过程破坏了ZnS的溶解平衡,Cu2 + 结合了
ZnS溶解产生的S2- ,生成了比ZnS更难溶的CuS,同时也 说明了ZnS的KSP大于CuS的KSP。 [答案]B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8 第四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3.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不可怕。通常人们在
[答案]C
+ - + -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8 第四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4.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 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 C.升高温度,AgCl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D.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AgCl沉淀的溶解度 降低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的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等。

高中化学是学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针对苏教版高三化学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物质的构成和分类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指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的原子化学组合而成的物质。

2.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其中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对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进行排列,按照化学性质的不同分为周期和族。

4. 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由于电子的共享或转移而形成的。

二、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变化。

2.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研究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和量之间的关系。

三、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形成的量。

2.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容器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3. 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平衡常数描述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关系,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的数值。

四、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通过电子的转移而引起的化学反应,其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给出电子。

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3. 可溶性和溶解度可溶性是指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能否与溶剂形成均匀混合物的性质,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能溶解在溶剂中的最大量物质。

五、化学能与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焓变化学反应的焓变描述了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变化。

2. 反应熵变和自由能变反应熵变和自由能变是描述了反应过程中熵的变化和系统能量利用情况的指标。

3. 电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是指通过电子转移产生电流的化学反应,包括电解和电池反应。

苏教版高三化学知识点

苏教版高三化学知识点

苏教版高三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化学为其他学科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高三化学学习中,苏教版是一种常用的教材版本。

本文将介绍苏教版高三化学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法化学方程式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

它由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组成。

化学方程式能够提供有关反应物质的种类和物质数量的信息。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保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相等。

化学计量法是一种用来确定反应中物质的相对数量的方法。

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式系数,可以推导出物质的摩尔比、质量比以及体积比。

在计量实验中,常用的计量单位包括摩尔、克和升。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不同性质和特征进行排列的表格型工具。

它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将元素分为周期和组。

周期表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原子质量和电子组态等。

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发现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如周期性的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和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等。

三、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反应中发生氧化或还原的化学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而还原剂失去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因此在生活和工业中应用广泛。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描述,并且可以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氧化态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四、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学科。

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以及其他元素构成的一类物质,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结构特点和基本反应类型等。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的研究,人们可以设计和合成出更多的有机化合物,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苏教版高三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涵盖了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法、元素周期表、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有机化学基础等内容。

高中化学 专题归纳整合课件2 苏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专题归纳整合课件2 苏教版选修4

有效碰撞、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1)有效碰撞:本身具有足够高能量的分子之间发生化学反 应的碰撞。 (2)活化分子:在化学反应中,能量较高,有可能发生有效 碰撞的分子。
(3)活化能:把活化分子所多出的那部分能量称作活化能。 如图中的E1为活化能。
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 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时的状 态。
(3)同:平衡的到达与途径无关。在相同的条件下,一个可 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是正、逆 反应同时开始,都可以建立相同的平衡状态。
(4)变:平衡可以发生移动。
2.外界条件如何影响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提示 (1)c: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使Q <K,此刻v(正)增大,而v(逆)不变,使v(正)>v(逆),故平衡 向正方向移动。 (2)p:增大压强(缩小容器的体积)对v的影响是通过改变物 质的浓度实现的,当改变压强使Q<K时,平衡则向正方向移 动。 (3)T:若升高温度,使吸热方向的K增大而放热方向的K减 小(即升放,故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标 不变或混合气体的密度ρ不变需具体分析
志3其他:如平衡体系的颜色不变实际上
是有色物质的浓度不变
1.化学平衡的计算常用什么方法?
提示 化学平衡计算——“始、变、平”三段分析法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问题,可按下列步骤建立模式,确定 关系进行计算。例如,可逆反应 mA(g)+nB(g) pC(g)+qD(g), 假定反应物 A、B 的起始加入量分别为 a mol、b mol,达到平 衡时,设 A 物质转化的物质的量为 mx mol。
(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可降低活化能,使 v 正、v 逆均增大, 且两者增大的程度相同,故平衡不移动。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1-4-2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1-4-2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答案]C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第二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5.13.8 g 63%的HNO3溶液(密度为1.38 g· 3)和100 cm mL 13.8 mol/L的HNO3溶液相比,正确的是( A.都应用棕色广口瓶存储 B.浓度不同的两种HNO3溶液 C.溶液的体积不同但浓度相同 D.均可与Au反应而发生钝化现象 )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第二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CO2↑
Fe+4HNO3===Fe(NO3)3+NO↑+2H2O
3Fe+
8HNO3===3Fe(NO3)2+2NO↑+4H2O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第二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第二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第二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在放电作用下与O2化合:____________; 在点燃条件下与Mg化合:______________; 在催化作用下合成NH3:______________。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第二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2.NO和NO2 (1)一氧化氮在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比较NO与NO2的性质: NO 颜色 气味 水溶性 与H2O反应的方程式: NO2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第二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5)检验:①用____________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 ________色,说明氨已收集满了;②将蘸有________的玻 璃棒置于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说明已收集满了。 (6)环保措施:用稀硫酸吸收多余的氨(棉花用稀硫酸 浸湿)。

高三化学苏教总复习专题专题概括整合20页PPT

高三化学苏教总复习专题专题概括整合20页PPT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必修部分
专题9 专题概括整合
高考化学总复习
[例题](2010·课标全国)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
应类型的是( )
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
必修部分
专题9 专题概括整合
高考化学总复习
4.聚合反应
小分子互相发生反应生成高分子的反应。聚合反应包
括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1)通过加成反E应v聚a合lu成at高io分n子o化nl合y.物的反应,叫加聚
苏 教

ted w反it应h ,As主p要o为se含.S双l键id的es单体fo聚r .合N。ET 3.5 Client Profile 5版.2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必修部分
专题9 专题概括整合
高考化学总复习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版.2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C(2o)单py体ri间g通ht过2缩01合9反-2应0生1成9高A分sp子o化se合物Pt,y同L时td生. 成
小分子(H2O、NH3、HX 等)的反应,叫缩聚反应,该类反 应的单体一般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官能团和活性氢。缩
聚反应主要包括酚醛缩聚、醇酸缩聚、氨基酸缩聚等。
必修部分
专题9 专题概括整合
高考化学总复习
5.裂化反应
在一定温度下,把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长链烃断裂

2020版高考化学苏教版大一轮温习讲义专题4章末总结

2020版高考化学苏教版大一轮温习讲义专题4章末总结

章末总结(教师用书独具)章末总结一几种重要的物质性质比较一、氢化物(HCl、H2S、NH3)的比较1.HCl、H2S和NH3的制取方式比较、H2S和NH3的性质比较二、氧化物(CO2、SO2和SiO2)的比较1.CO2、SO2和SiO2的物理性质比较、SO2和SiO2的化学性质比较CO2+H2O H2CO3SO2+H2O H2SO3三、三大强酸(盐酸、硫酸和硝酸)的比较 1.HCl 、H 2SO 4和HNO 3的物理性质比较、H 2SO 4和HNO 3的化学性质比较 (1)不稳固性浓硝酸具有不稳固性,见光或受热易发生分解,化学方程式为4HNO 3(浓)=====光照或△4NO 2↑+O 2↑+2H 2O ,而盐酸、硫酸那么不易分解。

注意 久置浓硝酸呈黄色,是因为溶解了HNO 3分解生成的NO 2。

因此,实验室中寄存浓硝酸时,应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冷暗处。

向变黄的浓硝酸中通入足量空气(或氧气)能使其变成无色,发生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4NO 2+O 2+2H 2O===4HNO 3。

(2)强酸性盐酸、硫酸、硝酸均为强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能与金属、碱、碱性氧化物、弱酸盐等发生反映。

①与酸碱指示剂的显色反映盐酸、稀H 2SO 4、稀HNO 3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

注意 浓HNO 3具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显红色(表现强酸性),后褪色(表现强氧化性、漂白性)。

②与金属的反映盐酸、稀H 2SO 4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H 之前的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映,反映通式:活泼金属+酸(盐酸或稀H 2SO 4)―→相应的盐+H 2↑。

例如:Zn+2HCl===ZnCl2+H2↑Fe+H2SO4===FeSO4+H2↑HNO3为氧化性酸,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除Pt、Au之外的金属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映,HNO3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其中Fe、Cu、Hg、Ag等别离与稀HNO3、浓HNO3反映的通式:金属+稀HNO3―→硝酸盐+NO↑+H2O。

高中苏教版化学选修5 专题4 专题复习课课件PPT

高中苏教版化学选修5 专题4 专题复习课课件PPT
栏目导航
2.在分子指定位置引入官能团 在有机反应中,反应物相同而条件不同时,可得到不同的主产物,如 下式中—R 代表烃基,副产物均已略去。条件不同,H 和 Br 所主要加成 的位置不同。如
栏目导航
1.有机化学反应因反应条件不同,可生成不同的有机产品。例如: (X 为卤素原子);
栏目导航
Ⅱ.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混合,若在光照条件下,则苯环侧链上的 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若在催化剂作用下,则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卤素原 子取代。
栏目导航
4.(2019·全国Ⅰ卷,节选)化合物 G 是一种药物合成中间体,其合成 路线如下:
A 的结构简式为
,光照条件下苯环侧链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
取代生成 B,即 B 为 应生成 C,即 C 为

,然后 B 发生消去反
,在 H2O2 作用下 C 与氯化氢加成
栏目导航
生成 D,即 D 为
,D 水解生成 E,即 E 为
,最后 E 被氧化为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酚羟基,即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苯环上的一溴代物 有两种,即苯环上有 2 个侧链,羟基与另一侧链处于对位;在一定条件下, 自身能形成高聚物,说明含有碳碳双键等不饱和键。由此可写出符合条件 的同分异构体。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有机反应的规律 掌握有机反应的规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弄清各类有机反应 的反应机理,明确各类有机反应发生在哪一个化学键或哪一种官能团上。 1.醇分子内脱水,即消去醇分子中的羟基和与羟基相连碳原子的邻 碳上的氢,即消去小分子 H2O 而生成不饱和烃:
栏目导航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也有类似的情况,即消去卤化氢小分子。如
专题4 烃的衍生物
专题复习课
栏目导航
知识 网 络构建

2020年高中化学专题4专题复习课教案苏教版选修3(最新整理)

2020年高中化学专题4专题复习课教案苏教版选修3(最新整理)

2019-2020年高中化学专题4 专题复习课教案苏教版选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2020年高中化学专题4 专题复习课教案苏教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2020年高中化学专题4 专题复习课教案苏教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专题复习课杂化轨道类型的判断方法1根据杂化轨道理论,中心原子轨道采取一定的杂化方式后,其空间构型和键角如下:杂化轨道类型杂化轨道空间构型键角sp直线形180°sp2平面三角形120°故可按图索骥、简单判断.2466为sp2。

2.根据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根据价电子对互斥理论能够比较容易而准确地判断AB m型共价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其关系如下表。

型.(1)GeCl4中Ge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2)AsCl3中As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3)SeO2-,4中Se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离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1)GeCl4:Ge的价电子对数=4+错误!×[4-4×(8-7)]=4+0=4,Ge采用sp3杂化,因为中心原子上没有孤对电子,故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2)AsCl3:As的价电子对数=3+错误!×[5-3×(8-7)]=3+1=4,As采用sp3杂化,因为中心原子上有1对孤对电子,故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3)SeO错误!:Se的价电子对数=4+错误!×[6+2-4×(8-6)]=4+0=4,Se采用sp3杂化,因为中心原子上没有孤对电子,故离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4 概括整合课件 苏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4 概括整合课件 苏教版
第二十二页,共23页。
[答案](1)0<x<131 (2)y=a-103ax
第二十三页,共23页。
A.CH4 C.C3H8
B.C2H6 D.C3H6
[答案]BD
第十八页,共23页。
2.把 KBr 和 KCl 的混合物 3.87 g 溶于水并加入过量的 AgNO3 溶液后,产生 6.63 g 沉淀,则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 分数为( )
A.24.1% B.40.3% C.25.9% D.48.7%
第六页,共23页。
1.硫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第七页,共23页。
2.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第八页,共23页。
方法归纳
第九页,共23页。
差量法及其应用 1.特点 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 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与反应物或 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建立解题方法。利用差量法可使化 学计算独辟蹊径、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大大简化运算 量,提高运算准确度。
(1)a、b 应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 (2)a、b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
第十四页,共23页。
[解析]题设条件下,H2SO4 过量,则:
Mg+H2SO4===MgSO4+H2↑
Δm
24 g
1 mol 2 g
22 g
a
11a
ag
24 mol
12 g
2 Al+ 3H2SO4===Al2(SO4)3+3H2↑ Δm
第十九页,共23页。
[ 解 析 ] 由 KBr + AgNO3===AgBr↓ + KNO3 , KCl + AgNO3===AgCl↓+KNO3,可知由 3.87 g 混合物反应后得到 6.63 g 沉淀是 K 元素被 Ag 元素所代替的结果。设原混合物中

苏教版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4知识点总结材料

苏教版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4知识点总结材料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变(ΔH):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

符号:△H,单位:kJ/mol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放热反应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3)常见的放热反应:1)所有的燃烧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3)大多数的化合反应4)金属与酸的反应5)生石灰和水反应 6)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1)晶体Ba(OH)·8H2O与NH4Cl 2)大多数的分解反应23)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4)铵盐溶解等注意:1)化学反应时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只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光照等)和反应类型无关;2)物质的溶解过程也伴随着能量变化:NaOH固体溶于水明显放热;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明显吸热,NaCl溶于水热量变化不明显。

3、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4、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

(3)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3)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硫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专题概括整合
高考化学总复习
2.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专题概括整合
高考化学总复习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专题概括整合
高考化学总复习
差量法及其应用 1.特点 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 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与反应物或 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建立解题方法。利用差量法可使化 学计算独辟蹊径、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大大简化运算 量,提高运算准确度。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用差量法 (1)质量差法 根据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的质量差 量关系列式计算的一种方法。 (2)气体体积差(物质的量差)法 根据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的体积差 量关系列式计算的一种方法。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答案]A
必修部分 专题4 专题概括整合
高考化学总复习
[例2](2009· 全国Ⅰ)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 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 w2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84w2-53w1 A. 31w1 73w2-42w1 C. 31w1 )
江 苏 教 育 版
高考化学总复习
必修部分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高考化学总复习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概括整合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高考化学总复习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专题概括整合
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4 专题概括整合
高考化学总复习
(3)压强差法 根据反应前后恒容容器内压强差,利用反应方程式中 反应前后气态反应物和气态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差列 式计算的一种方法。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专题概括整合
高考化学总复习
[例1](2010· 全国Ⅱ,11)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 100 mL CH4和Ar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 mL O2,点燃使其 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则反 应前混合气体中CH4和A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4 C.1:2 B.1:3 D.1:1 )
84w1-w2 B. 31w1 115w2-84w1 D. 31w1
必修部分
专题4 专题概括整合
高考化学总复习
[解析]样品加热发生反应为: △ 2NaHCO3=====Na2CO3+H2O+CO2↑ 168 m(NaHCO3) 106 Δm 62 w1-w2
江 苏 教 育 版
质量差为w1-w2,故样品中NaHCO3质量为: 168w1-w2 168w1-w2 g,Na2CO3质量为w1g- g,其质 62 62 168w1-w2 w1g- 84w2-53w1 62 mNa2CO3 量分数为 = = w1g 31w1 m样品
必修部分
专题4 专题概括整合
高考化学总复习
[解析]由KBr+AgNO3===AgBr↓+KNO3,KCl+ AgNO3===AgCl↓+KNO3,可知由3.87 g混合物反应后得 到6.63 g沉淀是K元素被Ag元素所代替的结果。设原混合 物中钾元素的质量为x,则有: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专题概括整合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专题概括整合
高考化学总复习
2.解题关键 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方程式中的差量(理论 差量)和发生反应的差量(实际差量)。这些差量常常是反应 前后同一物态(固态、液态、气态)、同一物理量(质量、体 积、物质的量等)的差量。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 端的一项,将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的理论差量列 成比例式计算求解。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专题概括整合
高考化学总复习
[解析]本题考查甲烷的燃烧计算问题。利用从气体的 体积来看显然氧气过量,根据甲烷燃烧的方程式,用差量 法计算: CH4+2O2===CO2+2H2O 1 V(CH4) ΔV 2 40 mL
江 苏 教 育 版
V(CH4)=20 mL,则Ar为80 mL。甲烷和氩的体积比 为1:4。
江 苏 教 育 版
[答案]A
必修部分
专题4 专题概括整合
高考化学总复习
2.(2011· 青岛,5)把KBr和KCl的混合物3.87 g溶于水 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后,产生6.63 g沉淀,则混合物 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4.1% C.25.9% ) B.40.3% D.48.7%
江 苏 教 育 版
高考化学总复习
K 39 x

Ag 108
Δm 69 6.63 g-3.87 g=2.76 g 39×2.76 g x= =1.56 g 69
江 苏 教 育 版
39 69 = x 2.76 g
1.56 g w(K)= ×100%≈40.3%。 3.87 g
[答案]B
必修部分
专题4 专题概括整合
[答案]A
必修部分
专题4 专题概括整合
高考化学总复习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4 专题概括整合
高考化学总复习
1.(2011· 12,临沂)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达到 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与反 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 A.16.7% C.80.0% B.20.0% D.83.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