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体诊断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前言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学科,本课程是临床医学备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诊断原理和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实习,学会采集与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在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方面要求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掌握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熟悉各系统各部位的检查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重点了解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掌握血压测量方法。

了解心电产生的原理及常用导联,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象、正常值,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以及几种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

了解心脏超声及腹部超声检查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

实验诊断方面要求掌握常用实验诊断项目的选用适应征;掌握血、尿、大便常规检查及常用临床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检查的标本采集和送检要求;掌握常用检验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最终达到掌握诊断过程的思维方法,能独立进行病史采集、系统体检、正确选择辅助检查项目并作出初步诊断;能完成格式正确、文笔通顺、简练,有系统分析与符合逻辑的完整病历;初步具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分配表 (检体诊断部分)绪论目的要求诊断学是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它是临床备科的入门和基础,是由基础过渡临床学习的桥梁课程。

因此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及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是诊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主要内容一、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学习诊断学的方法和要求。

三、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与体征、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及其他一些特殊检查,还包括病史采集与书写,通过临床思维分析得出初步诊断。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篇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目的要求1.掌握发热的病因与分类2.熟悉发热的伴随症状及其与病因的关系3.了解临床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主要内容1.发热的定义及体温的生理变异2.外源性致热原的常见种类3.发热病因与分类①感染性发热②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变态反应、内分泌与代谢疾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发热的常见的病因。

诊断学 教学大纲

诊断学 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绪论【教学内容】1. 诊断学的内容:病史采集、症状和体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病历书写和诊断思维方法。

2. 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诊断学的内容和学习要求。

学习诊断学的重要性。

第一篇常见症状【教学内容】常见症状(1)发热:发热的概述;发热的病因分类(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发热的分度、临床过程和常见的几种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发热的伴随症状。

(2)水肿:水肿的发生机制、病因分类及特点;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及肝源性水肿的鉴别要点。

(3)咳嗽、咳痰:咳嗽的病因、咳嗽的性质、咳嗽的时间与规律、咳嗽的音色、痰的性状和量、咳嗽的伴随症状。

(4)咯血:咯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伴随症状。

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5)胸痛:胸痛的病因与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以及伴随症状。

(6)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的病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肺源性(呼气性、吸气性及混合性)、心源性(左心或右心功能不全)和其他原因(如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的呼吸困难。

(7)腹痛:腹痛的病因(急性腹痛、慢性腹痛)、发生机制(内脏痛、躯体痛、牵涉痛)及临床表现(部位、性质、程度、诱发和缓解因素、发作时间、与体位的关系)。

(8)腹泻:腹泻的概念及发生机制;急性与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腹泻的临床表现。

(9)黄疸:黄疸的概述、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鉴别。

(10)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发热的病因、临床表现、热型;水肿的发生机制及各类型水肿的鉴别;咳嗽的临床表现;咯血的鉴别诊断;胸痛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呼吸困难的病因和临床表现;不同类型黄疸的鉴别;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熟悉:如何围绕有关症状进行问诊。

腹痛、腹泻的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重点与难点】重点:热型;各类型水肿的鉴别;咯血的鉴别诊断;不同类型黄疸的鉴别。

难点:正常胆红素代谢途径及各类型黄疸的鉴别;意识障碍的病因。

诊断学教学大纲2024

诊断学教学大纲2024

引言概述: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医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疾病诊断。

本文旨在讨论诊断学教学的大纲,其中包括教学目标、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学教学。

正文内容: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包括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为有效的临床诊断提供基础。

2. 培养学生掌握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包括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全面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

3. 培养学生掌握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通过临床实习和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疾病诊断。

4. 培养学生掌握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医学诊断通常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学生需要培养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二、内容设置1. 病史采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有效地采集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了解患者的疾病背景和可能的诱因。

小点1: 学习有效的病史采集技巧,包括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的使用。

小点2: 学习如何根据患者的病史信息来推测可能的诊断,建立初步诊断。

2. 体格检查: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体格检查技巧,包括观察、触诊、叩诊、听诊等,以获取患者的体征信息。

小点1: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医疗器械进行体格检查,如听诊器、血压计等。

小点2: 学习如何根据患者的体征信息来推测可能的诊断,进一步完善诊断。

3. 实验室检查:学生需要学习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和技巧,包括血液学、尿液学、生化学等,以获取患者的生化指标和病理改变。

小点1: 学习各种实验室检查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小点2: 学习如何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辅助诊断,包括正常范围的判断和异常结果的解读。

4. 影像学检查:学生需要学习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技巧,如X线、CT、MRI等,以获取患者内部结构的影像信息。

小点1: 学习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诊断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探讨,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课程目标诊断学基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医学生掌握临床诊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临床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技巧,学会合理运用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辅助诊断手段。

同时,还应具备分析和解释临床检查结果的能力,形成科学、准确的诊断结论。

二、教学内容1. 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介绍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帮助学生理解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2.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技巧:教授学生如何有系统地收集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并指导学生进行全面而有序的体格检查,以获取更多的体征线索。

3.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介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及它们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检查方法的适应症、操作步骤和结果解读。

4. 临床推理和鉴别诊断:培养学生进行临床推理的能力,通过分析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建立初步诊断和进行鉴别诊断。

5. 诊断技能培养:通过病例分析和模拟临床操作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诊断技能,提高他们对临床情况的敏感性和判断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和交流。

2. 病例分析:通过真实或模拟的病例,引导学生进行临床推理和诊断,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思维。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如体格检查技巧的训练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等,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与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临床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诊断学的教学大纲

诊断学的教学大纲

诊断学的教学大纲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以后临床课的学习。

《诊断学》课程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各类临床表现的发生进展规律、机制及建立诊断的思维程序,从而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疾病。

诊断学的内容,包含收集临床资料的步骤与方法,对症状、体征与各类检查结果的评价、分析与推理,是医学生务必学习与掌握的,为临床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诊断学》与其他医学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内容是建立在医学基础课的基础上的,是把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具体地结合并应用到临床实践的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而也是打开临床医学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含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实习、临床技能考试等。

其中课堂讲授是教师对指定教材的部分章节进行讲解,结合CAI课件、VCD、录象、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与思维程序。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课堂教学外,大量的实践课是在技能训练室与病房中进行,在病房中熟悉病史采集方法,熟悉各类特殊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

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与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

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占80%)与实验考试(占20%)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完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实验考试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课程总学时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诊断学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症状、问诊、理学检查等40学时(理论30,实习10),心电图20学时(理论12,实习8),内镜4学时(理论2,实习2)。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篇问诊第一章问诊的重要性第二章问诊的内容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诊断学英文名称:diagnostics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必修考试总学时:64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44 实验课学时:20适用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

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

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CAI 课件、VCD、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教学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教学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

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

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

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

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考核及实际操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引言概述:《诊断学》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方法和技能,从而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本文将对《诊断学》教学大纲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正文内容: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熟悉临床诊断的整体思路和方法,掌握系统的体格检查技巧和必备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2.培养学生准确判断疾病种类和临床表现,提高诊断能力和临床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了解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原则和方法,构建临床诊断决策的系统化思维。

4.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了解新的临床诊断技术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体格检查技巧的教学a.检查整体健康状况,包括生命体征、皮肤、头颈、心肺、腹部等主要系统的检查方法和技巧。

b.学习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泌尿系统等特殊系统的检查方法和技巧。

2.实验室检查项目的教学a.熟悉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等。

b.学习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和临床诊断的关联。

3.临床病史采集和分析的教学a.学习合理的病史采集流程和技巧,包括主诉、既往史、家族史等内容。

b.熟悉病史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掌握临床问题的提炼和假设的建立。

4.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原则与方法的教学a.掌握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疾病的概念、分类和诊断标准的理解。

b.学习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5.临床诊断决策的教学a.培养学生构建临床诊断决策的系统化思维,包括问题解剖、病史推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b.学习临床诊断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化验结果与临床病情判断的结合等。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a.通过教材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

b.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和总结,提高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实践教学a.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临床实践,与真实病例接触、观察和分析。

护理专业专升本诊断学教学大纲.doc

护理专业专升本诊断学教学大纲.doc

护理专业专升本《诊断学》教学大纲第一篇常见症状一、基本概念发热、水肿、呼吸困难、咯血、发绀、心悸、呕血、黑便、腹泻、便秘、黄疸、眩晕、惊厥、意识障碍、尿路刺激症、血尿、尿失禁、尿潴留。

二、重点各种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

三、难点各种常见症状的发病机制。

第二篇问诊与接诊方法一、基本概念问诊、主诉、现病史。

二、重点问诊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难点接诊方法与技巧。

第三篇检体诊断第一章基本检查法一、基本概念检体诊断、深部触诊法二、重点体检的顺序、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方法与内容。

第二章一般检查一、基本概念意识状态、常见病态面容、异常体位二、重点一般检查的内容、正常值、异常变化表现及相关临床意义。

第三章头部检查一、重点异常头颅、眼、鼻、口的检查内容、正常表现、异常变化及临床意义、二、难点眼球外形与运动、眼的功能检查、舌的病态表现及腮腺检查。

第四章颈部检查一、基本概念颈静脉怒张二、重点颈部血管、甲状腺、气管的检查、正常表现、异常变化及临床意义。

三、难点甲状腺的触诊方法第五章胸部一、基本概念三凹征、KUSSMAUL呼吸、潮式呼吸、间停呼吸、啰啰罗音、心尖搏动、震颤、心音、心脏杂音二、重点胸部的体表标志、异常胸廓、肺和心脏的视、触、叩、听诊的方法、内容、正常值、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三、难点啰罗音、心脏杂音的机制、分析、意义。

第六章腹部一、基本概念腹膜刺激征、腹肌紧张、压痛点、反跳痛、肠鸣音、移动性浊音。

二、重点腹部的体表标志、腹部视、触、叩、听诊的方法、内容、正常值、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三、难点肝脏、胆囊、脾脏、肾脏的触诊方法第七章生殖器、肛门、直肠一、重点肛门、直肠的视、触诊方法、内容及相关临床意义。

第八章脊柱与四肢一、重点脊柱与四肢的检查内容、异常变化及相关临床意义。

二、难点脊柱与四肢的检查方法。

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一、基本概念肌力、肌张力、瘫痪、浅反射、深反射、巴彬斯基征、脑膜刺激征二、重点肌力、肌张力及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内容及正常、异常表现及相关临床意义。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诊断学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分与学时:90学时(理论课54学时,见习课36学时),5.5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一)《诊断学》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为适应新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办学规模的发展,适应21世纪高级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按照教育部和全国高等医学建设研究会的要求,制定了本教学大纲。

(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问诊、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和心电图检查。

针对五年制预防、口腔医学专业特点,本大纲仅要求选择讲授部分内容,其它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供学生自学。

《诊断学》总教学时数为10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60学时,实验操作或临床实习48学时,但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适当调整。

(三)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实验,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和临床实验,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检查基本技能,为以后学习临床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并在临床各科教学和临床实习中不断强化。

(四)诊断学的要求1.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学会问诊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2.掌握典型体征的发生机制与临床意义,掌握体检诊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查体的顺序与手法)。

3.掌握实验诊断内容的基本理论、正常值、临床意义和应用指征。

4.熟悉心电图各波图形产生的基本原理;熟悉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表现;初步掌握心电图各波图形特点及测量方法。

5.学会对各种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逻辑推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使学生具有独立书写完整住院病历和提出初步诊断的能力。

教学时数分配表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目的要求】诊断学是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达到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一门临床医学的方法学;是临床各科的共同基础,是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检查基本技能非常重要的课程。

诊断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

诊断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

诊断学教学大纲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必要的器械检查等方法;2、熟悉诊断学的任务,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

第一篇问诊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问诊的重要性;2、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四章常见症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症状分析对诊断疾病的重要作用;2、掌握常见症状原因、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一)发热1、了解发热的定义 2、了解发热的发生机制的分类 3、掌握发热的病因与分类 4、发热的分度及临床过程及特点 5、重点掌握各种热型及相应临床意义6、发热的伴随症状(二)水肿 1、掌握水肿的定义、发生机制、常见病因。

2、掌握常见水肿的临床特点。

3、熟悉不同原因水肿的鉴别要点。

重点讲叙水肿的病因、临床特点。

(钟一鸣)(三)咳嗽、咳痰1、咳嗽的保护意义 2、咳嗽的发生机制 3、咳嗽的病因 4、咳痰的发生机制及意义 5、咳嗽咳痰的临床表现 6、咳嗽咳痰的伴随症状(四)咯血1、咯血的定义及与咯血的区别〈重点掌握〉2、咯血的病因与机制 3、临床表现 4、咯血的伴随症状及须掌握相关疾病(五)胸痛1、掌握胸痛病因诊断的重要性 2、掌握问诊要点 3、熟悉常见病因重点讲叙临床表现。

(六)呼吸困难1、呼吸困难的定义及表现 2、呼吸困难病因 3、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4、伴随症状及相关疾病(七)心悸 1、掌握心悸的定义、常见病因、伴随症状 2、掌握问诊要点 3、了解发病机理(八)呕血1、呕血的概念及常见病因 2、呕血的临床表现 3、呕血病人问诊要点(九)便血1、黑便及隐血的概念、常见发病原因 2、黑便特点与出血部位的关系(十)腹痛1、了解急性腹痛与慢性腹痛的常见病因 2、腹痛的发生机制及内脏性腹痛、躯体性腹痛、牵涉痛的特点(十一)黄疸1、慨述;2、胆红素的正常代谢;3、黄疸的分型;4、辅助检查;5、伴随症状;6、问诊鉴别要点。

(十二)血尿、尿频、尿急、尿痛1、血尿:定义、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及血尿的问诊要点;2、尿频、尿急、尿痛:定义、原因、伴随症状(十三)意识障碍1、病因2、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伴随症状5、问诊要点第二篇体格检查第一、二章基本检查法、一般检查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望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本方法。

《诊断学》(diagnostics)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diagnostics)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 Diagnostics)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总学时:82学时学时分配:大课讲授82学时,课间见习和临床见习24学时。

适用专业:适用于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预防医学(妇幼卫生)专业、临床病理专业、临床药理专业;四年制药学专业。

课程类型:考试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诊断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七年制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本大纲是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诊断学》(第七版)而制定的。

《诊断学》是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的桥梁学科,也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必修课之一,更是毕业后医学生取得临床医师资格的重要基础知识,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检体诊断学》是《诊断学》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内容,主要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讲解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技巧;教授如何用科学的逻辑思维和方法去识别和判断疾病、揭示其本质,以获得正确的临床诊断,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检体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医疗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通过对学生诊断思维和诊查技术的训练,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断锻炼和提高学生们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阶段的教学中,通过专业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诊断思维程序,不断丰富学生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的应用。

同时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爱伤观点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从事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基本任务是重点讲授问诊、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诊断思维和病历书写等内容,其它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部分内容,供学生自学参考。

最终要求学生能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并学会问诊的方法与技巧;掌握检体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规范化检查手法,掌握典型体征的发生机制与临床意义;了解心电图各波图形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形及各波的测量方法; 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的异常心电图表现;了解对各种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具有独立编写完整的住院病历和提出初步诊断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学教学大纲前言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学科,本课程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诊断原理和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实习,学会采集与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在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方面要求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掌握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熟悉各系统各部位的检查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重点了解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掌握血压测量方法。

了解心电产生的原理及常用导联,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象、正常值,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以及几种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

了解心脏超声检查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

最终达到掌握诊断过程的思维方法,能独立进行病史采集、系统体检、正确选择辅助检查项目并作出初步诊断;能完成格式正确、文笔通顺、简练,有系统分析与符合逻辑的完整病历;初步具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绪论目的要求诊断学是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它是临床各科的入门和基础,是由基础过渡临床学习的桥梁课程。

因此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及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是诊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主要内容1、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学习诊断学的方法和要求。

3、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与体征、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及其他一些特殊检查,还包括病史采集与书写,通过临床思维分析得出初步诊断。

教学的重点、难点1、掌握正确的诊断思维2、熟悉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自学(适当指定参考书及相关杂志)。

问诊目的要求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主要内容1.问诊的重要性2.问诊的方法与技巧3.问诊的内容①一般项目②主诉③现病史④既往史⑤系统回顾⑥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教学的重点、难点1、问诊内容2、问诊的方法与技巧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录像。

水肿目的要求1.了解水肿的发生机制2.掌握全身水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主要内容1.保持血管内液与组织间液平衡的主要因素及水肿产生的机制2.全身水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3.局部水肿的病因4.水肿伴随症状对疾病诊断的意义教学的重点、难点1、全身性水肿按病因分类及表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咳嗽与咳痰目的要求1.熟悉咳嗽的常见病因2.熟悉咳痰的性质和量与咳嗽、咳痰病因的关系3.了解咳嗽的临床特点和伴随症状与病因的关系主要内容1.咳嗽的常见病因:呼吸道疾病、胸膜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因素2.咳嗽性质与病因的关系3.咳嗽时间和节律与病因的关系4.咳嗽音色与病因的关系5.咳嗽的伴随症状及其与病因的关系6.咳痰的性状和量与咳嗽咯痰病因的关系教学的重点、难点1、咳嗽与咳痰的病因与发生机制2、咳嗽与咳痰的伴随症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

咯血目的要求1.熟悉咯血的病因2.掌握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要点主要内容1.咯血的定义2.引起咯血的常见原因:支气管疾病、肺部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其他3.患者年龄、咯血量、咯血的颜色和性状与病因的关系4.咯血的伴随症状及其与病因的关系5.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诊断教学的重点、难点1、咯血与呕血的鉴别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呼吸困难目的要求1.熟悉呼吸困难的病因2.掌握肺源性呼吸困难与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鉴别3.了解呼吸困难伴随症状对病因诊断的帮助主要内容1.呼吸困难的定义2.呼吸困难的常见病因3.肺源性呼吸困难的分类及临床特点4.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5.引起呼吸困难的常见药物及化学物质6.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7.呼吸困难伴随症状及其对病因诊断的帮助教学的重点、难点1、呼吸困难的病因2、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特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

胸部体格检查第一节胸部的体表标志目的要求熟悉胸郭的自然标志和人为划线主要内容1.骨骼标志:胸骨角、剑突、肩胛下角、第7颈椎棘突等标志的认识及意义2.垂直线标志:锁骨中线、胸骨旁线、腋前线、腋中线、肩胛线的位置3.肺和胸膜的界限:肺尖、肺上界、肺下界。

教学方法看录像,示教。

第二节胸壁、胸廓与乳房目的要求熟悉胸壁、胸廓与乳房的检查方法及正常状态主要内容1.胸壁静脉、胸壁压痛、肋间隙的检查方法、皮下气肿及其产生原因2. 胸廓的正常形态、胸廓异常的常见种类及临床意义3.乳房视诊:外观、乳头、皮肤有无回缩触诊:乳房的界限、触诊方法、乳房包块的描述教学方法看录像、示教第三节肺和胸膜目的要求1.掌握肺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方法2.掌握正常呼吸者,异常呼吸音、罗音、胸膜摩擦音的临床意义3.熟悉呼吸频率、呼吸节律改变的临床意义,熟悉肺部正常叩诊音4.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主要内容1.视诊①正常呼吸运动②呼吸频率异常及临床意义③呼吸节律异常的常见种类及其临床意义2.触诊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3.叩诊①叩诊的方法及叩诊音的分类,正常胸部叩诊音②胸部异常叩诊音的种类及临床意义4.听诊①正常呼吸音种类及分布范围②异常肺泡呼吸音、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检查及临床意义③罗音的检查及临床意义④语音共振的检查⑤胸膜摩擦音的检查及临床意义5.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气胸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看录像、示教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目的要求1.初步掌握肺实变的体征及其检查方法。

2.熟悉胸腔积液的体征和检查方法。

3.熟悉肺气肿与气胸的体征及其检查方法。

主要内容1.视、触、叩、听诊方法检查大叶性肺炎患者,总结其肺实变的体征。

2.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

3.阻塞性肺气肿视、触、叩、听诊时可以发现的体征。

4.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视诊可见患者的状态,触诊和叩诊可以发现的体征,听诊罗音性质。

5.胸腔积液的多少与症状的关系。

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时,用视、触、叩、听诊方法可以发现的体征。

6.气胸的定义、诱因、症状,视诊的内容,触诊、叩诊、听诊可以发现的体征及与肺气肿的鉴别。

教学的重点、难点大叶性肺炎、肺气肿、肺不张、气胸和胸腔积液的体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

心脏检查目的要求1.掌握心脏的视、触、叩、听检查方法。

2.熟悉视诊、叩诊对心脏大小的判断。

3.掌握心脏听诊对病变性质、部位、程度及病因的判断要领4.熟悉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5.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的特点主要内容1.视诊①心前区隆起及凹陷的临床意义。

②心脏疾病、胸部疾病、腹部疾病对心尖搏动位置的影响③生理及病理条件变化对心尖搏动强度和范围的影响。

④心前区异常搏动及临床意义。

2.触诊①心脏触诊的方法,心脏搏动情况用触诊对视诊结果的确定。

②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③心包摩擦感的触诊及临床意义3.叩诊①心脏叩诊的方法及正常心浊音界的确定②心脏本身因素及心外因素对心浊音界的影响。

4.听诊①心脏瓣膜听诊区确定的依据,五个传统瓣膜听诊区的确定。

心脏听诊顺序②正常及异常心率的界限③窦性心律及生理状态下的窦性心律不齐。

早搏及房颤的听诊④心音的个数,正常心音的音调、强度、性质、时限、与心尖搏动的关系、听诊最清晰部位;心音强度改变的临床意义心音性质改变的临床意义S2分裂的临床意义⑤额外心音奔马律的定义、奔马律的临床意义、舒张早期奔马律与舒张晚期奔马律的听诊特点;开瓣音的听诊特点与临床意义。

心包叩击音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⑥心脏杂音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及分类分析杂音注意点:部位、时期、性质、传导、强度、体位、呼吸和运动对杂音的影响。

功能性与器质性杂音的鉴别二尖瓣区收缩期与舒张期杂音的临床意义。

主动脉瓣区收缩期与舒张期杂音的临床意义。

⑦心包摩擦音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教学的重点、难点1、心脏叩诊和心脏听诊。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看录像、示教血管检查目的要求1.掌握血压测量方法及正常血压界限。

2.熟悉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

3.熟悉脉搏检查方法及血管杂音的检查法。

主要内容1.脉搏检查注意点:脉率及其正常值、节律、紧张度、强弱、波形。

2.血压测量方法及血压标准、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

3.动脉杂音的检查方法及意义。

4.枪击音定义及意义。

5.毛细血管搏动征的检查。

教学的重点、难点1、特殊脉搏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2、血压测量方法。

3、掌握周围血管征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录象、示教。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目的要求1.掌握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体征。

2.掌握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体征。

3.掌握心包积液的体征。

主要内容1.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2.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3.心包积液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教学的重点、难点1、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体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看录像、实习。

发热目的要求1.掌握发热的病因与分类2.熟悉发热的伴随症状及其与病因的关系3.了解临床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主要内容1.发热的定义及体温的生理变异2.外源性致热原的常见种类3.发热病因与分类①感染性发热②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变态反应、内分泌与代谢疾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为发热的常见的病因。

4.发热的分度5.体温骤升、骤降的定义与临床意义6.临床常见热型的特点及意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7.发热常见的伴随症状及其相应的可能病因:寒战、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关节肿痛教学的重点、难点1、发热的定义2、发热的病因与分类3、发热的临床表现4、热型及临床意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腹痛目的要求1.了解腹痛的发生机制及类型2.掌握腹痛的特点及其与疾病的关系3.熟悉引起腹痛的病因4.熟悉腹痛的临床表现、掌握腹痛临床表现特点与病因的关系主要内容1.引起腹痛的常见病因2.急性腹痛患者,其疼痛部位、性质、程度、诱发因素与疾病的关系3.慢性腹痛患者,发病经过、腹痛部位、腹痛性质、腹痛与体位的关系,对其病因的提示4.腹痛的伴随症状对其病因的提示。

教学的重点、难点1、腹痛发生的机制2、腹痛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因的关系3、腹痛的问诊要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

腹泻目的要求1.了解腹泻的病理生理机制2.熟悉腹泻的病因3.掌握腹泻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对病因诊断的意义主要内容1.腹泻的定义2.腹泻的病理生理机制①分泌性腹泻;②渗透性腹泻;③渗出性腹泻;④动力性腹泻;⑤吸收不良性腹泻3.急性腹泻及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4.腹泻的临床表现①腹泻起病及病程与病因的关系;②根据粪便性质区别感染及非感染性腹泻;③腹泻与腹痛关系5.腹泻的伴随症状对明确病因的意义。

教学的重点、难点1、腹泻的定义2、腹泻的病理生理机制3、腹泻的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