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学关于修订2024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学关于修订2024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2.培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相关领域独立开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数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
2.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基础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涵盖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动态。
4.实践课程:实习、实践项目、案例分析等,占总学分的一定比例。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
我思考着如何安排实践教学,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实际技能。
1.实习: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实习,深入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2.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导师制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导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我想起了过去与学生一起度过的日子,决定进一步完善导师制度。
1.导师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导师的研究方向,自主选择导师。
2.导师职责:导师要关心学生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导师评价:建立导师评价机制,确保导师质量。
五、学术交流学术交流对于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思考着如何加强学术交流。
1.学术讲座: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
2.学术论坛:举办学术论坛,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
3.学术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提高综合素质。
六、质量保障为确保培养质量,我们需要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1.学术评价:建立学术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术成果进行评价。
2.教学评价:建立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3.毕业审核:严格毕业审核,确保毕业生达到培养要求。
写着写着,天色已渐暗。
我看着电脑屏幕上满满的文字,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吉林建筑大学学科代码:0813 学科名称:建筑学一、培养目标为适应2 l世纪的人才需求,建筑学硕士生的培养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能适应地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为此要求研究生做到:1.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在所研究方向的范围内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并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有一定外语听说能力。
3.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体格。
二、培养方式培养方式采取系统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可分阶段进行,也可平行交叉进行,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指导工作实行在学院领导下导师负责制或指导小组集体负责制。
指导教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研究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培养类型、制定培养计划。
在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研究生自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方向0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2建筑历史与理论03建筑技术科学04历史建筑保护与技术05室内设计及其理论06城市设计及其理论主要针对吉林省以及东北严寒地区的建筑设计与城市特色研究,吉林省乡土、民族及民俗建筑及其文化研究,寒地城市的绿色、低碳建筑与可持续发展建筑创作理论与方法研究,寒地生态建筑环境控制与环境心理研究,寒地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研究,寒地城市历史建筑保护研究,基于地方建筑特色的设计手法与理论研究。
四、学习年限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5至3年,课程学习一般为一年至两年,可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
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原则上不超过4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前言为加强对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我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以适应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变,分类制订了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不包含工商管理硕士)。
在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对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鼓励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学科,按照国务院学位办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制订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仍按二级学科进行硕士生培养的学科,参照按一级学科制订的要求,尽量拓宽培养口径,修订现有培养方案。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注意把握好定位,充分体现全日制与专业学位两个特点,要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培养方式、学分要求、考核方法、实践环节、培养计划、论文工作、答辩与学位授予、研究方向、课程设置等11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考核方法、培养计划、论文工作、答辩与学位授予等9个方面的内容放在总则中论述,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在遵循总则内容的基础上,主要对学科专业(领域)简介、专业培养目标、学分要求、研究方向、课程设置5个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各学科专业在设置课程时遵循了以下原则:(1)按宽口径培养人才设置课程。
学位课基本上按一级学科甚至按学科门类设置;根据各研究方向的培养要求相应设置方向必修课。
(2)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
研究生根据导师确定的研究方向应掌握的课程,不一定要列入培养方案中,研究生应通过自学掌握这些知识。
(3)可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有的课程可采取“专题研讨会“等形式进行教学。
2006年9月,我校通过了重新修订的《中国民航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实施办法》,该办法对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要求以及综合能力要求(包括英语六级能力与论文发表等)做了较大修改,该文件收录在附录1中。
工商管理培养方案太湖学院
【工商管理(1202)】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2003年我校获得“企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2006年该学科被列为江南大学重点学科,是商学院唯一的校级重点学科。
2010年我校获得“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目前该一级学科下设四个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旅游企业管理”以及“会计学”。
本学科人才梯队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其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名,太湖学者特聘教授2名,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名。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
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商业部科技进步奖”、“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奖”以及“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出版教材12部。
多年来该学科一贯严格按照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目标管理和培养,学生在完成学业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2004-2012年已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234名,这些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工商企业、政府机关及教育等部门及行业,许多人已成为了单位的中坚力量。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工商管理领域的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系统掌握工商管理学科前沿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规划能力、组织设计与管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等基本技能。
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统计与数量分析能力、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收集、阅读和理解管理及经济领域的外文资料。
毕业生应能胜任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各类企业的管理实际工作以及科研院所、高校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
三、研究方向1.企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0808)电气工程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0808)】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电气工程是一门以电磁场理论和电路理论为基础研究,以电力系统、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和电机电器等构成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背景紧密结合的学科。
电气工程学科紧密围绕电机和电器控制、工业节能与控制、电力电子与电源变换、绿色制造与先进电机驱动、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等领域的重大技术需求,开展基础理论及创新技术研究。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涵盖:电机与电器(学科代码:08080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代码:08080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代码:08080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代码:080804)、电工理论新技术(学科代码:080805)五个二级学科。
二、培养目标1.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2.进一步掌握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须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4.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获得者还应该掌握解决涉及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等工具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1.电机与电器2.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4.机电一体化技术5.新能源发电及节能技术四、学习年限学制2.5年。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5年。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本学科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
课程分六、培养方式、考核方式及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参见《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该方案从2013级研究生开始执行,解释权属物联网工程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是我国管理学门类中唯一按一级学科招生的学科,覆盖面广。
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工业工程与物流工程”、“环境与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与应用统计”、“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等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16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7名,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学历背景和年龄结构搭配合理;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多项,在国内外本领域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10余部。
我校自2006年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位授予权以来,严格按照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目标管理和培养,学生在完成学业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具有比较全面专业素养、良好知识结构、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强创新能力,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实践的亲身参与、具体的课题研究,使本专业硕士生牢固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方向领域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能独立探索和协作研究管理问题,熟练地听说读写译一门以上的外语。
毕业的研究生面向政府机关、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等。
本专业的硕士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系统掌握管理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2.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具备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不断提高的学习能力;4.具备独立承担与专业研究相关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5.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江南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江南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江南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24年我校共有17个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详见“江南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下简称招生专业目录)。
一、培养目标及学习方式我校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包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是为了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硕士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与非全日制。
全日制研究生是指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我校在学术学位及大部分专业学位类别(领域)招收全日制研究生,在专业学位类别(领域)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硕士生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
原则上全日制硕士生按“非定向就业”类别录取(专项计划除外),非全日制硕士生按“定向就业”类别录取。
二、报考条件(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根据我校专业培养要求及社会需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建议不报考我校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学院、无锡医学院、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的各专业。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江南大学学术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江南大学学术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文件精神与具体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一条硕士学位申请的资格(一)课程学习硕士生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达到规定学分,学位课程平均成绩达到70分及以上。
(二)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在导师的指导下,硕士研究生独立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撰写。
具体要求为:1.硕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而完整的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与总结。
2.硕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硕士生在硕士学位申请前其研究工作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在公开发行的杂志(有CN、ISSN刊号)上以江南大学为责任作者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发表(含接受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以下情况之一可视为达到发表论文要求:(1)在省级以上报纸的理论版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2)参编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著作(2万字以上)并已出版;(3)作为主要参加者(前3名)完成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项目通过省级鉴定;(4)有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已授权的发明专利(前3名);(5)本人在全国性专业比赛中获奖(前2名);(6)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上发表,评议参考值在三星及以上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硕士发表论文的录用通知必须与原投稿一并交学院研究生秘书,方可进入硕士学位答辩程序;待文章刊出或导师签字确保文章按录用通知上的内容及格式刊出后,方可领取硕士学位证书。
(三)各学位分委员会可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不低于校级标准的学位标准,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执行。
(四)硕士研究生在超过正常学制半年后仍达不到发表论文要求,可先申请毕业答辩,但不得申请学位;在毕业后的一年时间内持发表文章向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硕士学位申请。
硕士培养方案正文部分
硕士培养方案部分一、培养目标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本方案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和学科前沿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综合素质教育,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培养原则2.强化基础,注重实践。
注重学科基础理论学习,加强实践环节,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
3.突出特色,创新发展。
根据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生。
4.严格管理,优质服务。
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提高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
三、培养模式1.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1)课程设置: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
公共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数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根据学科特点设置。
(2)学术训练:研究生需参加导师指定的学术活动,如学术讲座、研讨会等,以提高学术素养。
2.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1)课程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
公共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数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根据专业特点设置。
(2)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需参加实习、实践等活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3)职业素养教育:研究生需参加职业素养教育课程,提高职业素养。
四、培养过程1.导师选拔与配备(1)导师队伍结构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60%。
(2)导师应具有博士学位或相当学术水平。
(3)导师应具备一定的科研项目和学术成果。
2.课程学习研究生课程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公共课学习,第二阶段为专业课程学习。
研究生应按照培养方案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
3.学术活动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导师指定的学术活动,如学术讲座、研讨会等。
学术活动记录将作为研究生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4.实践环节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参加实习、实践等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环节成绩将计入研究生综合评价。
5.学位论文五、培养质量保障1.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对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
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江大校办〔2012〕48号一、培养目标(一)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二)进一步掌握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需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二、培养年限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3年,具体学制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确定,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5年。
三、课程及学分要求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学术报告2学分,教学实践1学分。
(一)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课、学位课和选修课。
公共课为必选课,学位课和选修课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学术背景和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进行选课。
三类课程学分要求如下:1.公共课7学分:硕士英语3学分、专业英语1学分、政治课3学分。
2.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0学分。
3.选修课学分根据总学分要求确定。
(二)入学前为大专学历的研究生,须补修2~4门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三)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在论文研究阶段,须结合论文至少作两次学术交流报告(含开题报告),并提交书面材料,经导师考核合格后,计2学分。
(四)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教学工作能力的一个环节,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内容由导师及所在学院研究、安排。
教学实践环节结束后,研究生本人应提交总结报告,经指导教师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
四、培养方式(一)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在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导师应加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二)在研究生入学两周内,根据培养目标及专业具体情况,初步制定培养实施方案。
江南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江南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研〔2005〕1号)精神,深入实施“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苏教研〔2007〕4号),我校设立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
为规范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加强管理,结合学校科研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项目设置第二条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暂设优秀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优秀博士生培育选拨等项目。
第三条设置优秀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是为了调动研究生授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深化教学改革,形成科学合理、适应学科发展和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为评选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冲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做准备。
具体操作见《江南大学优秀研究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第四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由研究生院根据研究生教育规划及当年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明确重点资助项目的范围和内容。
具体操作见《江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与管理办法》。
第五条博士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资助优秀博士研究生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以促进高水平研究成果与高水平论文的产生。
具体操作见《江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条例》。
第六条优秀博士生培育选拨项目:学校每年在博士研究生中滚动筛选5~10名有潜质的优秀博士生,从事创新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具体操作见《江南大学“优秀博士生”培育选拔与管理规定》。
第三章组织与实施第七条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由研究生院负责全面管理,监督检查项目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情况,审批有关重要事项。
研究生院培养与学位科承担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八条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原则上每年申报一次,各学院、重点实验室及职能部门结合本部门的发展规划及学校的有关部署,参考年度申报指南,积极组织申报。
(0812)数字媒体技术培养方案
【数字媒体技术(0812)】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传输和应用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结构与硬件、系统和支撑软件、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软件与硬件互为作用,高度融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突出特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
涵盖三个二级学科,即: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代码:08120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代码:081202)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代码:081203)。
二、培养目标1.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2.进一步掌握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须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三、研究方向01 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及应用02 计算机动画技术03 网络媒体智能技术04 图像处理与智能识别05 多媒体数据库与挖掘四、培养年限实行3年学制。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5年。
五、课程及学分要求本专业研究生至少必须修满28学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学术报告2学分;教学实践1学分。
六、培养方式、考核方式及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参见《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该方案从2013级研究生开始执行,解释权属数字媒体学院。
江南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与培养管理办法
江南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与培养管理办法江大校办〔2012〕50号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我校选拔优秀硕士研究生进行硕博连读培养工作规定如下。
第一条选拔原则(一)原则上在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中进行。
考虑相近学科互补和培养博士研究生知识面宽、新、深的需要,相关学科或少数尚无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中的优秀硕士研究生,经其导师推荐,博士生导师同意接收后,可在相近博士学位授予点申请硕博连读。
(二)原则上每位博士研究生导师每年只能招收一名硕博连读研究生。
第二条选拔对象一年级优秀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第三条选拔条件(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招生工作规定。
(三)大学本科毕业且具有学士学位。
(四)按硕士研究生培养实施计划修满所规定的课程学分;课程学习中全部课程成绩合格,无重修或补考;必修硕士学位课程平均成绩75分以上,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英语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或新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在425分以上,或雅思6.5以上,或托福80分以上,或PET5及格),或在学校组织的第一次硕士英语课程考试中成绩位列年级前三分之一。
(五)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在硕士研究生学习与论文阶段已表现出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六)由申请人硕士研究生导师推荐,有博士研究生导师接收。
(七)在读期间,申请人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申请人为第二作者,以江南大学为责任作者,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或录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或获部、省级以上奖项(前三名),或取得一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前三名)等成果,可优先推荐且可适当降低选拔条件(四)中的成绩要求。
(八)委培硕士研究生需在申报前取得委培单位的书面同意意见。
第四条选拔程序(一)符合选拔条件且有意攻读博士学位的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填写《江南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申请表》。
江苏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范本模板】
江苏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如下:(一)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精神.(二)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新见解。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应用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身心健康。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如确有必要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一般不超过五年。
申请二年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除外)除满足学校规定的基本条件外,必须达到学院(科研机构,下同)、学科制定的高要求。
三、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贯彻课程学习与科研并重原则,使硕士研究生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又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应重视扩大知识面和对新兴学科的了解,增加发展潜力。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实行导师领导下的指导小组负责制,指导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导师(指导小组)不仅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等工作,而且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
各学科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具体细则,建立必要的竞争和淘汰机制,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四、课程学分要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按一级学科设置,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类。
学位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和核心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程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学术型硕士生的公共必修课含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二选一,1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和第一外语课程(4学分)。
江苏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江苏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江苏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硕士研究生达到如下目标:(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精神。
(二)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新见解。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
(三)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二年半至三年,其中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三年。
在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四年。
如确有必要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三、学科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研究方向的设置应紧密联系本学科的基础研究,体现本学科自身优势和特点,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和发展过程,同时又要把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促进新兴和交叉学科的发展,使硕士研究生培养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
课程设置应有利于硕士研究生加深加厚基础理论、获取本门学科的最新信息,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构建面向未来的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应处理好与本科阶段课程的衔接与层次关系。
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部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要求:文学类、法学类、哲学类、教育学类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至少为。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始之前,要进行广泛的文献阅读和综述及调查研究,初步构筑出论文工作框架并适当进行可行性研究,完成学位论文的选题报告,并聘请有关学科、专业的三名以上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其中本学科专家不得少于一半),对选题报告进行评议。
选题报告评议通过后由硕士研究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
如选题报告未通过,则在1~2个月内可补作选题报告,仍未通过,按有关规定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江大校办〔2012〕48号
一、培养目标
(一)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二)进一步掌握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需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二、培养年限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3年,具体学制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确定,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5年。
三、课程及学分要求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学术报告2学分,教学实践1学分。
(一)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课、学位课和选修课。
公共课为必选课,学位课和选修课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学术背景和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进行选课。
三类课程学分要求如下:
1.公共课7学分:硕士英语3学分、专业英语1学分、政治课3学分。
2.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0学分。
3.选修课学分根据总学分要求确定。
(二)入学前为大专学历的研究生,须补修2~4门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三)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在论文研究阶段,须结合论文至少作两次学术交流报告(含开题报告),并提交书面材料,经导师考核合格后,计2学分。
(四)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教学工作能力的一个环节,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内容由导师及所在学院研究、安排。
教学实践环节结束后,研究生本人应提交总结报告,经指导教师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
四、培养方式
(一)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在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导师应加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二)在研究生入学两周内,根据培养目标及专业具体情况,初步制定培养实施方案。
经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后,在第八周内,对培养方案进行微调,形成最终方案。
(三)新生入学时,须参加实验室安全培训与考试,考试通过时限为一个月,考试未通过不得进入论文开题环节。
(四)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管理。
教师授课方式可采用讲授、答疑、讨论、导读等形式,专业英语教学采用导师指导方式,导师可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要求研究生阅读和翻译一定数量(不少于10000单词量)的外文专业论文,经导师考核合格后按考查课程给出相
应成绩,计1学分。
(五)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选题,开题论证至少有三位同行专家参加评审,一般在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
(六)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在校内进行,也可由导师指定到有关生产或科研单位进行。
需在校外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研究生,由导师提出申请,填写《江南大学研究生校外完成课题(实验)申请表》,并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险”,经学院审批,报研究生院备案。
(七)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所在学院党委(党总支)负责,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教研室[研究室(所)]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导师配合学院党政领导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和人文素养。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一)课程、教学实践和学术论文等环节考核分为考试、考查和答辩等形式(学位课程必须进行考试)。
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计;考查成绩可按百分制也可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计;学位论文答辩成绩按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计。
(二)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考核内容为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包括课程学习情况、论文开题情况、实验操作能力等)、健康状况等。
通过中期考核的研究生,可继续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对学习成绩差、缺乏科研能力、不安心学习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培养者,终止其学业,并按《江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相关规定进行学籍处理。
六、选优机制
按照《江南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与培养管理办法》选拔优秀硕士研究生,进行硕博连读培养。
七、学位论文要求
(一)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二)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图表清晰、语句通顺,有一定的学术深度,能反映作者坚实的理论基础、实验技能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三)学位论文中提出的结论和建议,应以研究生本人的科研、实验或计算结果为依据,并在某一方面有新的见解。
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研究,须在论文中明确标注。
(四)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应遵守《江南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严禁各种违反学术道德的学术不端行为,如有违反,学校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八、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参照《江南大学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规定执行。
九、本方案从2012级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始施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原《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江大校办〔2011〕34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