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六讲 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讲义资料

合集下载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详细描述
经济周期的成因多种多样,其中内因是主要原因之一 。内因主要包括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化、经济结构的 变化等。例如,总需求的变化会导致生产过剩或需求 不足,进而引发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经济结构的变 化也会导致资源重新配置,从而引发经济波动。此外 ,外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如政策调整、国际 经济环境的变化等也会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两大分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活动,而宏观经济学则更关注 整体经济运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需求与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总需求和总供给 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手段调节 经济活动,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国民收入决定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 重要指标,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收入 如何决定,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手段影 响国民收入水平。
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评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包括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政策副作用等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配合使用的必要性
阐述为什么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配合使用,以及配合使用的优点和挑
战。
配合使用的策略
探讨如何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 配合,包括政策目标的协调、政策工
具的搭配等。
配合使用的效果评估
06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及其效应分析
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等手段 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 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财政 政策来稳定经济。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实施效果
包括政府支出、税收、政府投资等,以及 如何根据经济形势选择合适的财政政策工 具。

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中级宏观第03章--理性预期》

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中级宏观第03章--理性预期》

第三章 理性预期第一节 适应性预期第二节 理性预期第三节 信号提取1第一节 适应性预期1.0 适应性预期的基本概念M uth对预期的解释静态预期:简单地把前一期的价格作为本期的预期价格,这种预期的本质就是经济变量具有不变性外推型预期:在形成本期的预期时不仅要依据前一期的价格,而且要考虑前一期的价格与实际价格之间的偏差适应性预期:不但要根据过去价格来预计本期的价格,而且还要考虑过去的预期误差。

2传统预期的缺陷仅仅根据过去来预期未来,违反了新古典经济学对经济活动着做出的行为最优化假定。

理性预期的合理性行为人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判断行为人会随时根据所得到的信息来对预期进行修正。

34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s),在经济学中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历史)的。

可用下式来描述:)1,0()(111∈−+=−−−λλe t t et e t P P P P其中,e t P :当前对于下一年的通货膨胀的预期e t P 1−:上一期对于当前的预期t P :当前真实的通货膨胀率也就是说,当前对于将来的通货膨胀预期反映了过去的预期以及前期的预期与当前真实数据的差距的调整项。

这个调整项被称为是“部分调整的”。

51.1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在第二章,我们了解:弗里德曼(1970)把价格刚性作为区分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依据,但《通论》本身并没有明确要求价格存在刚性。

菲利普斯(1958)发现,失业率与名义工资变化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被简单表示为:)(11NN N W W W t t t t −−=−−−θ 由此,我们可以考虑实际工资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6假设关于第t 期工资的合同在第t-1期制定,合同中实际工资将由工资水平和预期的价格水平共同决定。

(///1111N N N P W P W P W tt t t t et t −−=−−−−−θ 令X P W P W t t e tt =−−11//,则1///1111−=−−−−−X P W P W P W t t t t et t ,由于1ln −=X X , 故:N N P W P Wtt t ett ln //ln 11θ=−−用小写字母标示大写字母的对数,则:7(3-1-3) 11)(−−−+−=−t et t t t p p n n w w θ这就是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级宏观经济学/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课程代码:06236602课程类型:专业/必修总学时数:48学分:3先修课程:(初级)微观经济学、(初级)宏观经济学、微积分、概率统计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适用专业:经济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级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在高年级阶段要学习的专业基础拓展课程之一。

本课程是在(初级)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通过模型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级水平的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相关经济政策。

该课程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方主流宏观经济理论及其分析方法,提高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尝试并运用所学分析工具分析当前国际和国内的一些宏观经济问题;同时为学习其他经管类课程提供宏观经济理论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导论及宏观经济的数据:了解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及其数据;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GDP、CPI、失业率的衡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宏观经济学、真实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市场出清,灵活变动的价格及粘性价格,GDP, CPI, 国民收入核算,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奥肯定律,GDP 平减指数2.长期中的经济:了解价格具有伸缩性的长期中的经济现象及理论;理解国民收入的基本模型、劳动市场和自然失业率、货币与物价水平、以及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掌握生产函数、物品和劳务需求的决定、消费、需求、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供求平衡,失业的类型、工资刚性、效率工资,货币的职能、类型、货币数量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超级通货膨胀、古典二分法,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名义与实际汇率。

教学重点与难点:规模收益不变、真实工资、边际产品、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挤出、通货膨胀、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货币交易速度,货币需求函数、货币数量论、名以及真实利率、费雪方程、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净出口、资本净流出、名义汇率、真实汇率、购买力平价、自然失业率、摩擦失业、结构失业、工资刚性、效率工资。

宏观经济学 货币主义 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宏观经济学  货币主义 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三、货币主义的政策建议和影响 (一)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是无效的 1、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相配合,纯粹的财政政 策在刺激经济方面是无效的; 2、由于政府支出(或投资)往往是非生产性 的, 而私人投资一般是生产性的,因而 “挤出”发 生的结果往往会降低整个经济的增长能力。
总之,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扩张性财政政 策无助于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反而会 引起通货膨胀,降低国民经济增长。
40
30
20
10
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1
第5章
货币主义、供给学派 货币主义、供给学派 和理性预期 和理性预期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诞生的背景
20世纪 60年代西方国家的滞胀严重动 摇了新古典综合派的地位: 1、难以解释滞胀现象。 2、难以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 3、长期的政府干预导致严重后 果。
弗里德曼:价格指数P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Y 发生变化时,所需要的货币数量M同比例变 化,故此M应该是P和Y的一次齐次式。则:
f ( λ P , rb , re , r P , ω , λ Y , u ) = λ f ( P , rb , re , r P , ω , Y , u )
约 定:
1 λ = P
P E` P` P E
AS`S AS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D y ` y* y` y
一、货币主义(货币学派)
货币主义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 派,亦称货币学派,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1912-2006) :经济学家 货币主义(亦称货币学派)创始人,芝加哥学派主要 代表之一。1932年在拉特格斯大学毕业,1933年获 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35-1937年在美国自然资源 委员会工作,1941-1943年在美国财政部赋税研究署 工作。194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去芝 加哥大学任教,1948年任该校教授。1977年退休后 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1967年任 美国经济学协会主席。1969-1971年任尼克松总统经 济顾问委员会委员。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金。

中级宏观经济学考试资料整理.doc

中级宏观经济学考试资料整理.doc

3、从理论演化的角度,比较两个不同现代主流的宏观经济学流派(三大主流:新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

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诞生于一个学派林立,经济学家们寻求共识而乂无法达成共识的年代,新凯恩斯主义不是对凯恩斯主义的简单因袭,而是对它进行批评、继承和发展,新凯恩斯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一下命题是一致的:劳动市场上京城存在着超额劳动供给;经济中存在着显著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决策在大多数年份是重要的。

新凯恩斯主义在分析屮引入了凯恩斯主义所忽视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假设。

吸纳了理性预期学派所强调的理性预期假设,试图给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奠定微观经济基础。

凯恩斯主义理论的缺陷是宏观经济理论缺乏微观经济基础,新凯尔斯主义者以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代替凯恩斯主义工资刚醒和价格刚性的概念,以工资粘性、价格粘性和非市场出清的假设取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工资、价格弹性和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与宏观层次上的产量和就业量等问题相结合,建立起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

货币主义:自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衰退日益加重,经济中存在着高通胀和高失业并存的“滞涨”现象,凯恩斯主义对此一筹莫展,对“滞涨”既不能在理论上做出清楚的解释,也提不出有效的治理方法,因此受到各方责难,严重动摇了其在经济学的主流地位。

以弗里徳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以反对凯恩斯主义革命的姿态出发,指出正是长期以来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和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才导致了经济社会出现“滞涨”现象,因而货币主义反对国家干预主义,主张经济自曲主义,极力抨击了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重点强调了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主张执行“单一规则”的货币供给政策来达到一致通胀和经济增长的目的。

理性预期:货币主义的稳定货币增长率的策略未能使经济迅速摆脱困境,一些新保守主义者试图在理论上和政策上另谋出路,他们虽然接受弗里德曼关于自然失业率的假说,但并不满意他的适应性货币预期分析,把前后两者结合并不能充分说明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是无效的,只有把口然失业率假说同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思想(人是冇理性的)结合起来才能做出恰当的解释。

中级微观经济学(第六讲)

中级微观经济学(第六讲)
价格下限政策
分析价格下限对市场竞争、资源配置 和劳动市场的影响,讨论可能导致的 过剩、失业和政府干预成本等问题。
税收和补贴政策设计原则
税收设计原则
阐述税收的公平性、效率性、稳定性 和简便性等原则,分析不同税种对经 济主体行为和市场均衡的影响。
补贴设计原则
介绍补贴的目标、对象、方式和时间 等要素,讨论补贴对生产者、消费者 和市场竞争的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存在一组价格使得所 有市场的供求都相等,即达到一般均衡状态。
均衡存在性证明方法
通过角谷不动点定理、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等数 学方法证明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3
均衡的稳定性与唯一性
在一定条件下,一般均衡是稳定和唯一的,即市 场会自发调整到均衡状态。
帕累托最优条件解读
帕累托最优状态
在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 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 好。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后果
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的措施
探讨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如社会稳定性、消费结构、人力资本投资 等。
提出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的政策建议, 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加强 反垄断和公平竞争等。
05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原 理
一般均衡存在性证明
1 2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
要素需求曲线推导及应用
边际产品价值理论
阐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 要素的需求取决于要素的边际产 品价值,即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 产品的价格。
要素需求曲线的推导
基于边际产品价值理论和厂商的 利润最大化目标,推导出要素需 求曲线,表示在不同要素价格下, 厂商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要素数量。

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

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
Con: 技术进步是渐进的,没理由会倒退 Pro: 广义的技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可以倒退
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
3. 货币在短期也为中性
Con: 真实世界,MS, 通胀、失业和产出下降直接相关 Pro: MS 是内生的,它的变化是对产出变化的自然反应
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
1994
- 6.45
2.6
4.9
1995
6.96
2.8
4.8
1996
22.15
2.9
4.6
1997
- 7.28
2.3
4.2
1998
- 37.22
1.6
4.2
1999
38.96
2.2
3.4
2000
65.56
3.4
3.4
2001
- 16.06
2.8
4.7
2002
- 0.83
1.6
5.5
2003
21.39
P
AD Y
SRAS AD
Y
From SR to LR
LRAS P
SRAS
Y* Y
Shocks to AD
Introduction of ATM MV PY
P
LRAS
C
A
B
SRAS
Y
Y
Shocks to AS
Only in the SR (change in cost of production)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中级宏观经济学 讲义PPT学习教案

中级宏观经济学  讲义PPT学习教案

•生命周期假说对消费之谜的解释:
生命周期假说认为:经济中的总消费 既取决 于家庭 的财富 水平, 又 取决于家庭的收入水平。
即C W Y 其中,,分别为财富(W)和收入(Y)的边际消费倾向。
所以, 平均消费倾向
APC C (W )
YY
[解释]:
=>从短期来看, 随着收入的增加,财富基本保持不 变,因 此平均 消费倾向递减。
中级宏观经济学 讲义
会计学
1
其中,
C0是常数, 代表自发消费, 而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推论: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国民储蓄率将上升。
[说明]:
若C C0 cY,又因为储蓄S Y C,
则储蓄率 s S (1 c) C0
Y
Y
显然,Y s
2.凯恩斯消费函数的经验证据 •短期
验证结论: (i)收入高的家庭消费更多,同时收 入高的 家庭储 蓄也更 多。
(4.2)
Y1 Q1 rB0 Q1
Y2 Q2 rB1
S1 Y1 C1 Q1 C1 B1
(4.3)
(4.4)
S2 Y2 C2 Q2 rB1 C2
由 等式(4.1)和(4.2)得:
(4.5)
S1 S2
第5页/共71页
再利用(4.5)将(4.3)和(4.4)结合起来得:
答案 : 不能肯定。 => 可能性之一(图a)
第五节 利率与储蓄
第18页/共71页
第二期消费C2
C2
Q2
U2 新预算约束
U1
旧预算约束
C1
Q1
(图a)
第一期消费C1
在图(a)中,
C2 Q2 (1 r)C1 (1 r)Q1

中级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总结

中级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总结

1.1核心概念:古典革命、边际革命、凯恩斯革命、理性预期革命、穆勒综合、马歇尔综合、新古典综合2.2你如何看待古典理论中的“两分法”,如何理解“货币中性”假设?2.4萨伊定律的主要内容2.7何谓“费雪效应”?3.1核心概念:货币幻觉、边际消费倾向、流动性偏好、资本边际效率、流动性陷阱、挤出效应、凯恩斯定律4.1核心概念:适应性预期、自然率假说4.2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有何不同?请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予以说明(此题结合第五章)。

5.1核心概念:理性预期、理性预期假说、卢卡斯批判、政策无效论、货币经济周期理论、李嘉图-巴罗等价定理、动态时间不一致性5.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从哪几个方面对凯恩斯主义进行评判的?5.3什么是“卢卡斯总供给函数”?了解其推导过程。

以此为基础说明理性预期对于宏观经济学的意义。

5.5请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方面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Ⅰ的“政策无效”主张。

5.6你能另外举出政府经济政策动态时间不一致性的一个或者几个例子吗?5.8简述李嘉图-巴罗等价定理。

页脚内容16.1核心概念:真实冲击与技术冲击、跨期替代效应、索洛剩余、乘数-加速数模型、货币经济周期理论、政治经济周期理论6.5给出真实冲击与名义冲击的定义。

经济学家认为何种真实冲击是引起经济周期波动的最主要原因?6.8简述真实经济周期模型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并以图加以说明。

6.11从传统的凯恩斯理论(1S-LM模型),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实际经济周期(RBC)理论,再到新凯恩斯主义理论(AS-AD模型),它们如何解释经济周期波动原因?7.1核心概念:非市场出清、工资粘性与价格粘性、菜单成本、效率工资7.2论述新凯恩斯主义兴起的理论背景。

7.4新凯恩斯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非市场出清”假设问题上有何差别?7.7简述效率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

7.10、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是如何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其有些什么政策主张?页脚内容21.1核心概念:古典革命、边际革命、凯恩斯革命、理性预期革命、穆勒综合、马歇尔综合、新古典综合2.2 你如何看待古典理论中的“两分法”,如何理解“货币中性”假设?两分法:两分法的基本观点是货币经济与实际经济是两分的,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与产出等实际变量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当经济系统的实际变量达到均衡之后,如果所有名义变量发生相同尺度的变化,此时并不能影响经济系统所有实际变量的原有均衡状态。

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耿强)解析

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耿强)解析
8
• “微观基础”与“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是 现在宏观模型的两大主要特点,也可以说 是所有宏观模型背后共同的思想。为什么 我们要这么强调这两点?我们在中级宏观 经济学中学到的凯恩斯理论,IS-LM,ASAD 这些有什么不好?
9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 古诺竞争模型的“古典”解法 • 古诺竞争模型的“凯恩斯”解法 • Lucas Critique
10
a. 标准解法
• 假设有两个厂商,他们在t 期的产量分别为 q 1t 与q 2t 。他们共同面对的市场需求曲线 是 p t =a t− b (q 1 t + q 2 t ) 。其中 a t 随时 间变化。两个厂商都可以观察到 a t与b。假 设两个厂商的生产成本都是0。从而他们的 利润最大化问题为
6
初级宏观中级宏观的区别
• 问号、感叹号、省略号 • 散文集、故事集 • 现代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一般均衡
7
• 宏观经济学中,我们学到了简洁而又精炼的凯恩斯理论。 IS/LM 与总供给总需求这些模型赋予了我们分析宏观问题 的坐标。中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凯恩斯理论在高级中几乎 难以找到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似乎没有什么联系的 模型。整个高级宏观经济学似乎更像一本散文集,而不是 一个逻辑严密的学科。 • ”宏观经济学(以下提及宏观经济学时,我都是指中、高 级宏观经济学),是由一个个为解释特定现象而写的模型 所组成的。这些模型解释的对象可能差别很大,这些模型 的设定也可能相差甚远。从这个意义上说,宏观经济学可 以被看成是一个“故事集”。但是,这些“故事”背后的 思想是一致的,讲“故事”的方法也是类似的。一个受过 训练的经济学者可以很容易从这些看似完全不同的模型背 后看到他们的联系。能够看到这些模型间的联系,在宏观 中就不会迷失方向了。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利率等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
04
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 出等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同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 提高利率等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CHAPTER 04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曲线
总结词
表示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整个经济社会能够并且愿意购买的商品和劳 务的数量。它反映了经济中货币和财政政策、预期等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VS
详细描述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 要工具,它可以用来分析经济波动的原因 和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同时,通过总需 求与总供给模型,还可以评估不同政策对 经济的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CHAPTER 05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的分类
01
02
03
04
正向周期
经济活动上升,失业率下降, 企业盈利增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相互配 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调控效果。
输标02入题
财政政策主要在短期内发挥作用,而货币政策则具有 长期的效果。因此,在调控经济时需要根据经济形势 选择合适的政策组合。
01
03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 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同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
汇率制度与汇率政策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汇率制度是一个国家规 定其货币对外价值的制 度,包括汇率的确定方 式、干预方式等。
汇率制度对一个国家的 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具 有重要影响。常见的汇 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制 度和浮动汇率制度。政 府可以通过汇率政策来 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和国 内经济活动。

理性预期的货币理论课件

理性预期的货币理论课件

理性预期的货币理论课件
30
问题: 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的主要差别是
什么?
运用尽可能多的信息对气象做出的最 佳预测可以算作是理性预期吗,为什么?
理性预期的货币理论课件
31
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的最大差别是:前者 以预期的不变为条件,而后者则建立在预期的 变化上,所以适应性预期不改变变量的形成方 式,而理性预期则导致变量形成方式的变化。 具体地说,利率的决定和变动中含人们的预期, 有不同的预期就有不同利率决定和变动,适应 性预期假定人们的预期不变,所以根据过去利 率走势判断它的未来。理性预期改变利率决定 中的预期,所以加入理性预期后的利率就不是 原来的利率,根据过去利率走势判断它的未来 就会出现偏差。
变化,升高的利率停留在既定的位置上。
理性预期的这个论断适用于对任何变量
的预期,预期的变化影响变量的变动,变
量变动的变化再反作用于预期。
理性预期的货币理论课件
17
问题:
为什么可以这么说,“今天较高的 利率,预期它明天下降,但若利率运 动的方式改变了,现在升高的利率仍 可能保持下去”?
理性预期的货币理论课件
理性预期的货币理论课件
15
1、如果某变量变动的方式有所改变,那
么该变量预期的形成方式也会改变。 与无理性预期不同,如凯恩斯认为,如
果今天的利率高于正常水平,那么对明
天利率的最佳预测是它要下降到正常水
平。
理性预期理论则认为,如果预期今天
较高的利率降的条件是人们买进国
理性预期的货币理论课件
22
测。换言之,市场对未来证券价格的预 期是合乎理性的,所以,
Pte1
Pof t1
该式又蕴含着,证券的预期回报率将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部分经济增长理论.ppt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部分经济增长理论.ppt

②国民收入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具有下列 依存关系:国民收入增长率随着人均收入 的上升先递增后递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5.5 古典增长模型

推导过程:
人均收入>维持生存水平→国民收入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人均收入↓ 人均收入<维持生存水平→国民收入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人均收入↑ 结论:在长期时,人均收入=维持生存水平
§15.3 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2)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人均收入增 长的情况大不相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 差距十分悬殊。 (3)增长的势头变化很大。最好的实绩是 1950—1973年的战后黄金时代,人均收 入在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得到显著改善, 次好的时期是1870—1913年,位居第三 的是1973—1992年。
§15.2 经济增长核算方程式
dY 1 Y GDP瞬时增长率 dt Y dK 1 K 资本瞬时增长率 dt K dL 1 L 劳动瞬时增长率 dt L


§15.2 经济增长核算方程式
Y 1 A 技术瞬时增长率 t Y Y L 劳动的产出弹性 L Y Y K 资本的产出弹性 K Y
§15.1 经济增长的源泉


2.潜在GDP增长的源泉: (1)总劳动时间(Aggregate Hours)增长
人均劳动时间的增加; 劳动参与率的提高; 人口增长。


(2)劳动生产率(Labor Productivity)提高
§15.1 经济增长的源泉

Labor Productivity
总收入或总产出的增长率stdtdidtdydtdidtdidtdy资本的增长率ststdtdkdtdk为了保证劳动力充分就业必要条件是总产出必须按劳动供给的增长率n增长dtdldtdy162基本内容要保持两要素都充分就业则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必须相等即162基本内容若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可以证明总产出yt资本kt劳动lt储蓄st投资it和消费ct都以相同的不变速率n增长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六讲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六讲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
第六讲 理性预期与政策
菲利浦斯曲线
菲利蒲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
间的关系的曲线。
gp pc
通货膨胀率 = 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增长率
0
u
货币工资的增长率是劳动市场上对劳动的过度需 求的增函数,从而是过度供给的减函数
Ns-Nd Ns-Nd
u0 w
u
u0 pc
理性预期的由来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是凯恩斯主义在宏观 经济学中独领风骚的年代。LS-LM模型的研究 更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个简洁的分析框 架。发现菲利浦斯曲线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因为菲利浦斯曲 线的确定使得政府可以自由地在失业和通货膨 胀之间进行最优选择。然而,随着菲利浦斯曲 线的消失,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60年代后期陷 入了困境。

理性预期假说不仅解释了失业和经济退的原因, 还把经济活动中的微观单位:家庭和厂商对经 济政策和经济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纳入了宏观 经济模型。在坚持古典传统强调的价格自由迅 速地调整的前提下,理性预期学派调“信息” 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该学派一方面同货币 主义一样相信自由经济本身具有自我调节达到 稳定均衡的力量,另一方面相信微观单位能够 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对未来的经济变 量(例如通货膨胀率)进行预测,从而作出自己 的最优选择。这就是所谓的“理性预期” 。

附加适应性预期不仅改变了菲利浦斯曲 线的位置,而且还改变了均衡状态下的 产出水和价格水平,以及实现充分就业 的货币政策。他们从总需求曲线和附加 e 预期的总供给曲线得出,在pt >0的情况 下,附加预期时均衡状态下的产出和价 格将分别于和高于忽略预期时的水平。



在弗里德曼看来,行为人错误地把名义工资的变化当 作实际工资的变化是导致短期菲利浦曲线向下倾斜主 要原因。但是,行为人的错误必然是暂时的,他们不 可能长期受到愚弄。因此,经过一段整时期后,行为 人最终将准确地预期到未来价格水平,向下倾斜的菲 利浦斯曲线也就会相应变成一条垂直线。 就长期而言,稳态中的预期价格水平和预期通货膨胀 率将不再发生变化。此时的适应性预期已经转变为完 美的预期,即预期价格水平和预期通货膨胀率分别等 于实际水平和实际通货膨胀率,菲利浦斯曲线和总供 给曲线都将成为一条垂直线。垂直的菲利浦线所代表 的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假说的一个重要推论是长期的产出水平与 通货膨胀率或价格水无关,即长期的菲利浦斯曲线或 总供给曲线也是一条垂直线。

中级宏观经济学6

中级宏观经济学6
Y F(K,L)
Y 是充分就业或自然失业率状态的产出, 此时,
资源被充分配置。
“充分就业”意味着失业等于自然失业率
2020/9/22
沈阳大学经济学院
11
长期中的总供给曲线
• 根据公式:Y F(K,L)
▪ 充分就业时的产出与价格无关,所以在长期
中,总供给 (LRAS) 曲线是垂直的:
2020/9/22
会有较大差异,
2020/9/22
沈阳大学经济学院
3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
(第 3-8章)
• 产量是由供给方决定的:
– 资本、劳动的供给 – 技术
• 商品和劳动需求的变化 (C, I, G ) 只影响价格, 不影响数量.
• 价格的完全伸缩是一个重要假定, 所以古典理论应用于长期分析.
2020/9/22
沈阳大学经济学院
在长期均衡,如果 一段时间后,价格将
Y Y
上升
Y Y
下降
Y Y
保持不变
这种价格调整使经济走向长期均衡
2020/9/22
沈阳大学经济学院
18
M > 0的长期和短期影响
A = 初始均衡 P
LRAS
B = 货币政策M 变化后的新 的短期均衡
C = 长期均衡
2020/9/22
P2
C
P
A
Y
沈阳大学经济学院
B SRAS AD2
2020/9/22
沈阳大学经济学院
26
案例学习:
1980年代的石油冲击
40%
10%
1980年代:
30%
一次有利的供
20% 10%
8%
给冲击—石油
0%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六讲 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39页文档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六讲 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39页文档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六讲 理性预期与适应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性预期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性预期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一些主要西方 国家的菲利浦斯曲线消失了,这种现象 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打击无疑是十分 沉重的,就如30年代大萧条对古典学派 理论的打击一样。虽然萨缪尔森和索洛 早就注意到了预期对菲利浦斯曲线的作 用,但把预期首先正式引入菲利浦斯曲 线研究的是费尔普斯(1967)
确定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形成和变化方式 是判断菲利浦斯曲线位置的关键,也是 检验费尔普斯和弗里德曼的预期假说是 否成立的前提。
费尔普斯采用了卡根(1956)提出的适应预期假 说。适应性预期假说的基本思想是,行为人可 以从预期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对未来预期进 行适当的调整。
pte-pt-1e=a(pt-1- pt-1e) a>0,为常数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指出,价 格会以相当快的速度调整以出清市场, 虽然在短期内经济可能是非均衡的,但 在长期,经济将自动回到自然产出率和 就业率,即回到宏观经济均衡状态,没 有非自愿的失业存在。
理性预期学派则更加彻底地坚持古典传 统关于市场出清的假说,认为价格刚性 是说不通的,价格可以自由地迅速调整, 因而在每一个时点上,所有观察到的结 果都是市场出清的,而且是经济行为人 按照他们所察觉的价格作出的最优供求 反应,经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处于 一种均衡状态。
第六讲 理性预期与政策
菲利浦斯曲线
菲利蒲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 间的关系的曲线。
gp
pc 通货膨胀率 = 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增长率
0
u
货币工资的增长率是劳动市场上对劳动的过度需 求的增函数,从而是过度供给的减函数
Ns-Nd
Ns-Nd
u0
u
w
u0 pc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包含着这样一个假定: 由于价格调整缓慢(称为价格刚性或粘性), 市场可能不会出清,所以经济可能处于 一种持续的非均衡状态,即持续的(非自 愿)失业状态。这一假定受到信仰古典传 统学者的批评。
在弗里德曼看来,行为人错误地把名义工资的变化当 作实际工资的变化是导致短期菲利浦曲线向下倾斜主 要原因。但是,行为人的错误必然是暂时的,他们不 可能长期受到愚弄。因此,经过一段整时期后,行为 人最终将准确地预期到未来价格水平,向下倾斜的菲 利浦斯曲线也就会相应变成一条垂直线。
就长期而言,稳态中的预期价格水平和预期通货膨胀 率将不再发生变化。此时的适应性预期已经转变为完 美的预期,即预期价格水平和预期通货膨胀率分别等 于实际水平和实际通货膨胀率,菲利浦斯曲线和总供 给曲线都将成为一条垂直线。垂直的菲利浦线所代表 的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
预期通货膨胀率是决定菲利浦斯曲线位 置的重要变量。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率上 升,菲利浦斯曲线将向右移动;如果预 期通货膨胀率下降,菲利浦斯曲线将向 左移动。因此,费尔普斯提出的预期假 说为70年代菲利浦斯曲线的消失提供了 一个很好的解释。
弗里德曼(1968)也提出了类似费尔普斯 的思想。弗里德曼指出,未能区分名义 工资和实际工资是菲利浦斯曲线的致命 缺陷。弗里德曼认为,行为人关心的不 是名义工资,而是实际工资。像菲利浦 斯那样研究失业率与名义工资变化率之 间的关系是没有意义的。
自然失业率假说的一个重要推论是长期的产出水平与 通货膨胀率或价格水无关,即长期的菲利浦斯曲线或
总供给曲线也是一条垂直线。
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假说的缺陷也十分明显:行为人不 考虑被预期变量过去以外的任何信息,尽管错 误不断重复。这和现实情况无疑相差很远,人 是不会那么笨,那么有悟性的。
行为人当然会犯错,但怎么会一错再错却不去 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更进一步,人们形成预 期的方式究竟是怎样的?针对适应性预期假说 的不足,经卢卡斯(1972)、萨金特(1975)和华 莱士(1975)等人的努力下,由穆斯(1961)率先 提出的理性预期假说逐渐取代了适应性预期假 说,并且成为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石。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的30多年时间里, 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学家们考察了货币 主义的基本命题之后,克服了后者不能 有效解释经济衰退和失业这些现实经济 现象的缺陷,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全不同 于凯恩斯学说的宏观经济理论。
理性预期假说不仅解释了失业和经济退的原因, 还把经济活动中的微观单位:家庭和厂商对经 济政策和经济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纳入了宏观 经济模型。在坚持古典传统强调的价格自由迅 速地调整的前提下,理性预期学派调“信息” 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该学派一方面同货币 主义一样相信自由经济本身具有自我调节达到 稳定均衡的力量,另一方面相信微观单位能够 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对未来的经济变 量(例如通货膨胀率)进行预测,从而作出自己 的最优选择。这就是所谓的“理性预期” 。
费尔普斯指出,只要产出独立于预期通 货膨胀率,后者的变化必将导致实际通 货膨胀率的等量变化。这样,我们可以 将菲利浦斯曲线写为下列形式:
πt=F(Yt)十πte,F’>0 式中πt表示第t期的通货膨胀率;yt表 示第t期的产出;πte表示第t期通货膨胀率 的预期。上式所反映的通货膨胀率与产 出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正相关的曲线被 称为附加预期的菲利浦斯曲线。
上式可改写为:
pte= apt-1+ (1-a) pt-1e 进一步,在a<l的情况下,预期价格水平 是由过去的价格水平所决定的,是适应性预期 假说的一个重要特征。
附加适应性预期不仅改变了菲利浦斯曲
线的位置,而且还改变了均衡状态下的
产出水和价格水平,以及实现充分就业
的货币政策。他们从总需求曲线和附加 预期的总供给曲线得出,在pte>0的情况 下,附加预期时均衡状态下的产出和价 格将分别于和高于忽略预期时的水平。
理性预期学派则更加彻底地坚持古典传 统关于市场出清的假说,认为价格刚性 是说不通的,价格可以自由地迅速调整, 因而在每一个时点上,所有观察到的结 果都是市场出清的,而且是经济行为人 按照他们所察觉的价格作出的最优供求 反应,经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处于 一种均衡状态。
理性预期假说的特点是注重模型的微观 基础,所以其模型全都符合市场出清和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法则等古典经济理论 中的基本命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